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人卫生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1
【关键词】老年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围手术期护理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障碍的一种疾病。随着老龄人口越来越多,6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该病迄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1]。患者多由于年龄较大,伴有全身性疾病,增加此类手术的风险.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不但要求术者有精湛的技术,还需眼科护理人员在术前及术后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做好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2011年施行该手术老年患者15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50例,其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71岁,术前视力光感-0.3。单纯性白内障55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35例,高血压合并白内障34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8例,肾病合并白内障8例,其它疾病合并白内障10例。2术前准备
2.1眼部特殊检查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眼轴长度等,因为这些数据可决定手术和预测手术后效果。
2.2术前散瞳前后均应测眼压,如眼压高应遵医嘱应用降压药,避免高眼压给手术带来困难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眼压低应报告医生,便于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2]。
2.3术前冲洗泪道一般手术前3天眼部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5-6次,冲洗泪道,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冲洗结膜囊,将病人术眼的眼睫毛剪去,嘱病人手术开始后不能咳嗽、打喷嚏、如想咳嗽、打喷嚏可用舌尖顶住上腭以缓解冲动,以避免术中出现出血和玻璃体流出而影响手术效果。
2.4术眼眼位固定训练眼位固定是手术成功重要保证,如果患者过于紧张,频繁瞬目,眼球固定不良,则不利于手术进展,甚至出现后囊破裂、虹膜损伤。故术眼眼位固定非常重要。具体方法:嘱病人平卧,双眼直视正前方,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眼球固定不动,训练3次/天,30秒/次。
2.5术前充分散瞳瞳孔大小是手术能否顺利完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瞳孔扩大至5-6mm为宜。选择药物为复方托品酰胺,方法为术前30min,每5min滴眼1次共3-5次,护士必须认真执行医嘱,使瞳孔充分散大,以保证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
2.6按医嘱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排空大小便,更衣、送手术室等。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老年性白内障从初起期到成熟期需要数月或数年时间,期间经受视力障碍的痛苦,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该项手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用适当的语言交代术前各项准备,术中如何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解除病人的顾虑,恐惧紧张心理,使其身心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手术。同时应热情接待病人,用亲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的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3.1.2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前应全面了解病史,常规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心电图、胸片等。对于心肺功能差、血压血糖过高、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待血压血糖稳定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后方可手术。严重的患者经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和心肺功能改善后,再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手术。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护士应主动热情迎接病人入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询问病人术眼情况,特别做好病人生活护理安全防护工作,室内摆设简单、整洁、日常用物放在病人熟悉容易触摸的地方,详细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
3.2.2保持情绪稳定,以防血压及眼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嘱患者手术当日卧床休息,勿低头弯腰或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及大声说笑,勿用力挤眼揉眼,勿碰撞术眼,滴眼药水时勿给眼球施加压力,不要直视光源,保证室内光线柔和,术后早期勿看电视,避免强光照射眼部,防损伤视网膜,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出血或植入人工晶体移位。
3.2.3加强术眼包扎与防护,防止术眼受到外力碰撞而出现出血及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保持术眼敷料干燥,注意观察术眼有无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防止术后感染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
3.3生活护理术后即可进普食,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营养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每天饮水量
4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常合并其它疾病。超声乳化手术虽然创伤小,但老年患者因认识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此,在围手术期护理方面,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年病人的这些特点,关心体谅他们,耐心地劝解帮助他们。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我们要给予认真的照顾,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会给老年病人增加手术治疗的信心,提高手术的质量。护理人员在掌握眼科新技术的同时,能进行有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确保提高手术疗效和护理质量,让更多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得到满意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2
【关键词】敬老院老人社区护理经验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护理方法及内容
2.1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护理内容。
2.2.1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老年人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经验与体会
4.1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高盐饮食是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4]。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社区护理措施,提高了老年人预防保健知识,使敬老院的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开展此种服务方式既可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的健康保健的需要,又通过减少就医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
4.2老人的健康观念需要提高。我国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康[5],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如何提高老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是我们这次敬老院老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农村敬老院的照护水平有待提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在农村临时雇用的,人文化程度偏低,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照护老年人的技能,在老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方面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要提高敬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敬老院工作的照护水平是关键,在敬老院护理中,我们现场给这10所敬老院的照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他们的照护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新晨:
参考文献
[1]杨团,李振刚,石远成.未来20年农村老人照护的政策建议.
[2]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3]宋朝辉,罗惠芳,童苏宁,等.我国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24):040.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3
关键词 介护 基础护理技能 培训 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30-02
杨浦区引入老龄化社会的“介护”工作概念,以患有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家属和为老服务者为对象,提供居家老人基础医学护理技能培训,使其更好的承担起老年人居家护理和生活照料的责任,提升居家老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享受[1-2]。本培训工作纳入了杨浦区2012年的政府实事项目,实施前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介护”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延吉社区有常住人口74 777人,65岁及以上的人数为15 825人,占21.16%;80岁及以上的人数为4 44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8.11%,远远高于周边平凉社区的6.22%和大桥社区的9.74%[3]。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6月结合病史和入户调查,确定100户家有患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家庭,免费提供居家护理技能培训。100户老人中,由子女和配偶照顾占56.00%,保姆和护工、志愿者照顾占44.00%。
1.2 方法
使用杨浦区卫生局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编制的“介护”培训《需求咨询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人基本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患病情况,家属或保姆希望得到哪些居家护理技能的培训项目等。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2 结果
2.1 居家养老者的疾病构成
居家老人中居首位的是脑卒中后遗症,占45.20%;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占39.60%;糖尿病占15.20%。2种及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患者占58.60%,有46.30%的患者有肢体障碍。
2.2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00名居家老人中,13项日常生活能力判定,完全自理平均为14.77%;有些困难平均为38.50%;需他人帮助平均为23.20%;完全依赖他人帮助平均为23.50%(表1)。
2.3 培训项目需求调查
“介护”技能培训必授项目,需求度最高的为扣背按压、预防压疮、协助床上更衣;选择性项目最高的为口腔清洁、床—轮椅患者转移单人操作、床—轮椅患者转移双人操作(表2)。
3 讨论
“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很受欢迎,有多种慢性疾病、肢体障碍的患者家庭对“介护”培训有很高的需求[3]。我中心自2012年6月开展此项培训宣传以来,在广大居家养老患者家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挑选有肢体障碍和困难家庭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因此调查结果中,需要依赖他人部分帮助和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4]。家庭医生服务制是社区医疗工作的发展方向,“介护”式居家养老模式丰富了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了更为便捷、科学、精心的护理模式,是值得在社区进行推广的。
调查显示,患者家属及陪护更加愿意学习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护理操作。肢体障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等疾病,对贴近实际需求的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有较高的需求。这些应当成为“介护”培训重点考虑的内容。上海延吉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进行“介护”技能培训,是应对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金其林, 王颖丽. 日本老年人介护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鉴与思考[J]. 上海医药, 2012, 33(2): 23-24.
[2] 王君俏. 老年介护发展现状与我国介护事业的关键问题[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1): 18-20.
[3] 孙伟, 钟宁, 蒋中陶, 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度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1, 11 (4): 27-30.
[4] 王颖丽, 金其林, 崔明, 等. 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J]. 上海医药, 2012, 33(2): 25-29.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19-03
2012年4月至5月,笔者作为中荷社区卫生合作项目第五期学员赴荷兰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和学习,了解荷兰社会概况、福利政策、健康保健体系等。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全科医生工作站、医院、学校、康复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护理中心和养老院,跟随当地护士到患者家中开展家庭护理(home care)。现将荷兰卫生保健体系、家庭护理特点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启示,介绍如下。
1 荷兰养老护理模式
1.1 荷兰的医疗保障体系
荷兰实行的是全民医保,每个荷兰公民都必须参加基础医疗保险,每人每年交纳基础保费约1 100欧元,然后保险公司负担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基本保险包括基本医疗、牙医、助产、救护车服务等方面。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用支付保险费,享受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
1.2 荷兰的医疗卫生体系
荷兰的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础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保健。在初级卫生保健中包括家庭医生、过渡期保健和家庭护理。荷兰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以下人员组成:家庭医生(GP)、牙科医生、药剂师、助产士、营养师、理疗师、口吃治疗师、家居照料者、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1]。
家庭护理是荷兰初级卫生保健的特色,有组织的专业化家庭帮助和家庭护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社区护理的主要内容是在患者家里提供各种技能性的护理,还包括健康教育和指导、营养卫生服务、妇幼卫生服务、残疾人及老年人的照料等。通过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为居家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生活起居到医疗服务,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护理团队会去患者家中打针、发药、提供皮肤护理、导管护理、造口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如此良好的服务使得荷兰的老人不愿进养老院,因此荷兰的家庭护理开展非常普遍,也做的非常细。
1.3 完善的养老体系
1.3.1 护理中心
荷兰的老年护理中心没有显著的机构标志,是没有围墙、开放式的服务机构。护理中心布局合理、环境舒适温馨、色彩鲜明平和,装饰别具匠心,充分考虑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和喜好。老年护理中心允许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居室、走廊、活动室等地方进行装饰,营造了温馨的居住环境,避免老年人产生离家的焦虑和孤独感。
中心不仅为老人提供了一应俱全的护理、康复设施,同时还模拟社区生活环境,如开设了超市、礼品店、理发店、咖啡馆等,这些服务设施不但能够为中心的老人服务,同时还面向社区开放,周围居民可以自由进出中心,共享各类资源,便于机构内的老人与社区居民保持正常交往,减少和避免老年人与社会隔离的现象。
1.3.2 养老院
荷兰的养老院都配置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设施设备,包括转移卧床老人的护理提升车,帮助行动不便老人洗澡的洗浴椅,方便下肢残疾人员活动的电动助行器等,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需要,而且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每周有牙科医生去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并定期为养老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使他们的口腔护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更好的为老年人进行服务。
2 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老年护理服务面广量大。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方法主要有:护理程序服务、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和健康教育[2]。服务内容以老年慢性病护理为主,还有定期健康检查、预防保健、心理辅导、健康知识讲座[3]。
依据服务提供对象和场所,我国社区老人长期护理分为家庭式、机构式和社区-居家式三类[4]。
2.1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分为非专业与专业两种[5]。非专业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单元,由家人或朋友对老人承担经济、生活和精神慰藉的全部责任。其照护的内容源于医护人员的指导或书籍媒体[5-6]。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子女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老年人难以得到足够的照料,家庭在提供老年人长期护理方面的负担也日益加剧[6]。专业的家庭护理主要由医护人员承担,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不仅要调动家属参与照护的积极性,而且把家庭作为护理对象,发现家庭中诸如健康行为习惯、沟通、角色以及应对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护理[5]。目前我国尚无专职的家庭护理机构和管理部门,主要以综合医院为技术后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管理[7]。目前,人们对家庭护理的认识比较模糊,业内人士对家庭护理的服务内涵和发展思路尚未达成共识,家庭护理行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也还未确立[8],目前开展的家庭护理主要就是社区的家庭病床。
2.2 机构式长期护理
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机构的体制和形式各不相同,有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护理院、老年服务中心等。然而,老年护理机构对服务对象照护的分级制度不规范备受争议。长期护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分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特别照顾服务三大类,实践中一些机构往往以日常生活照料为主,康复、保健等服务没有得到重视,缺乏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加上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都严重影响并削弱了老年护理机构服务的整体水平[6]。
2.3 社区-居家式护理
社区-居家式护理的场所主要在居住的家庭和社区。服务提供者可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解决老年人不同的服务需求。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神慰藉。常常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服务平台,由经过培训的社区护理人员承担工作。由于目前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居家式护理管理体系。
3 荷兰经验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启示
3.1 加快专业护理人才培养
我国老年家庭护理主要由社区护理人员承担,培养一支合格的社区家庭护理队伍是促进家庭护理发展的当务之急[9]。家庭护士不仅仅只是会简单的护理操作,还将负担起护理管理、护理评估及诊断,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家庭护理[10]。因此,加强护理队伍的培养,改善社区护士工作条件,提高社区护士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是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
3.2 制定老年护理的工作标准和制度
借鉴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护理管理体系与制度,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质控标准,如服务对象准入和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标准流程和收费标准等。建立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操作规范,使护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逐步形成完善的社区护理网络体系,利用信息化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只有规范家庭护理的各种行为,才能使家庭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11]。
3.3 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要加强家庭护理服务模式及付费方式等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尽早出台老年护理相关保险制度,从而使护理人员更好的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11]。闵行区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的目标,指出要探索以法定护理保险为主,商业护理保险和劳务储蓄性保险为必要补充的老年护理保险体系。实现广覆盖、多层次的老年护理保险格局,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3.4 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服务
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有必要扩展居家临终护理服务项目,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需求[11]。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开设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床,并根据服务需求提供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使临终患者得到温馨的舒缓疗护,缓解其家属的心理压力。
3.5 建立家庭护理中心
建立社区家庭护理中心符合城市居民的根本利益[12]。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合作医疗的启动及上海市老年护理保障计划的推行,为满足公众基本医疗和护理的需求,充分利用辖区内现有的卫生资源,建立独立的家庭护理中心,形成覆盖整个社区的护理服务网络,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专业的家庭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13]。
参考文献
[1] 包春蕾. 参观荷兰社区护理有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5): 76-77 .
[2] 赵文婷, 唐四元, 张锋, 等. 从国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8): 1056-1057.
[3] 李焱明.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J]. 全科护理, 2009, 7(8C): 2247-2248.
[4] 宋梅, 李贞, 唐俐玲, 等. 社区护理发展中的伦理学思考和对策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4(1): 68.
[5] 孙菲, 徐燕. 我国家庭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护理杂志, 2006, 23(1): 42-43.
[6] 宋怀宝, 徐青松. 打造符合国情的老年长期护理模式的新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4(3): 370-371.
[7] 葛一音. 国内外家庭护理现状及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8): 1704-1706.
[8] 曾友燕, 王志红, 周兰, 等. 国内外家庭护理需求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启示[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5): 9-27.
[9] 康丹, 李敏. 我国老年家庭护理发展现状与启示[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7(3): 122-124 .
[10] 张晓萍, 厉瑛, 王志红. 日本家庭护理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 护理学杂志, 2008, 23(11): 74-75.
[11] 马彩梅. 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发展现状概况[J]. 甘肃医药, 2011, 30(2): 125-127.
[12] 吴亚君, 陈国伶. 社区家庭护理中心项目计划和实施的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3): 79-80.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5
【关键词】失能老人;肺部感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85-02
【Key words】 Home stay aged people Pulmonary infection Nursing Care Effect
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居首,尤以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为最,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死因。统计表明肺炎死亡者中老年人约占70%,肺炎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上海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9073”养老模式使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不乏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他们长期卧床不起,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生理机能衰退,支气管纤毛远动降低,疾病防御能力下降,天气骤变、室温潮湿、护理不当等因素极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所以,在街道开展居家失能老人一、二级预防干预极其重要。现将我中心组织社区护士和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结对,提供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天平街道80位失能老人进行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及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照顾者分居家照顾者80名及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21名。纳入标准:①居家照顾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持续2个月以上的配偶、子女及居家保姆;②照顾的对象均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持续卧床时间1年以上;③知情同意,愿意参加调查;④沟通无障碍,能用语言或文字和调查者进行有效交流。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是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组织的专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的社会服务团体。失能老人资料来源于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
1.2问卷内容:包括呼吸道发病数、病死数、医疗费用支出及肺部感染知识认知调查。医疗费用支出表登记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期间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包括临床用药诊断、患者转归情况。
1.3方法:按照居委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课题组成员共7名,6名为中级以上团队护士,社区护士长进行全程护理质控,其中1名为天平为老服务社负责人,组织老服务志愿者协助团队护士与为完成入户调查、资料采集及相关护理指导。对照组老人按照常规护理,家庭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出诊服务、上门治疗或卫生站代配药及相关知识咨询服务等。干预组老人:①组织社区护士及为老志愿者进行肺部感染预防护理知识培训2次,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无护理知识的社区志愿者采取课堂互动、操作动作分解、手势带教情景角色互动及有奖竞答多种形式,提高授课效果;②印制肺部感染健康教育宣传折页;③团队护士与志愿者结对,上门对志愿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时间持续3个月,第一个月护士带教志愿者频次为每周上门1次,第二个月护士带教频次每二周上门1次,第三个月每二周电话随访1次,志愿者按需提供上门服务;④干预时间是2013年4-6月,连续3个月;⑤ 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第一次入户采集及干预结束后采集,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疾病、健康教育及康复五个维度21项条目。
1.4 统计分析:采取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二组医疗费用支出均数比较用Z检验,肺部感染、病死数及二组肺部感染知识干预前后比较用P检验,Z、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居家卧床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7±8岁。居家照顾者文化程度大学3人,大专2人,高中22人,初中及以下53人。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见表1,二组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分析见表2,肺部感染发病数及病死数见表3。
3 讨论
3.1居家卧床老人肺部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居家失能老人由于长期卧床,生活照顾均由照顾者完成,纤毛运动减少,抵抗力降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病数在37.5%,高于韦洁钦的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中肺部感染发病率30.7%【1】。肺部感染病死率15%,低于徐桂英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的19.64%【2】。可能是由于失能老人年龄在87±8岁,均属于高龄老人、气道屏障功能减低、免疫力降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致肺部感染发病率高。另天平街道地处徐汇区老城区,周边医疗资源丰富,一旦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获得及时治疗和正确干预,使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咳嗽排痰,及时消除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致使病死率低于19.64%。
3.2 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能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比较分析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对照组37.5%,干预组17.5%;病死率:对照组15%,干预组2.5%,二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对照组666±1.19元,干预组747±4.26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组护士定期上门护理干预及与志愿者结对上门护理指导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患病情况,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指导居家卧床老人多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保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定时空气流通,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医疗费用发生数也随之增加。所以,社区护士通过定期上门护理干预、电话咨询指导及利用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上门结对护理服务,让照顾者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加快护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为老服务的满意度和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受益人群扩大,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3.3 社区护士与社区为老志愿者结对,是“医养结合”的有效探索
与照顾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有限,而为老服务需求无限,特别是长期卧床老人,她们的护理需求更加迫切,只有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资源,让社保、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前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干预组通过护士上门干预、健康指导和技能示范带教,五个维度都有所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社结合”与“医养结合”非常必要。社区为老志愿者熟悉居家老人心理、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但缺乏应有的照顾知识,对社区护士来说是桥梁和助手,通过他们帮助介绍,使社区护士尽快熟悉患者情况,做出正确评估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和家庭照顾者来说,他们缺乏照护知识,通过社区护士的讲解和手把手的带教,能很快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患者更能得心应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街道为老服务社双方优势互补,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各方尽快进入角色。引入“医养结合,持续照顾” 理念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多方式的结合,可以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减轻子女负担【3】。
3.4 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护理的发展
无论是“9073” 养老格局,还是“421”养老模式。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我国居家养老还是选择家庭养老为首要模式。社区全科护理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养老的老人健康照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护理与养老事业紧密相连。家庭长期卧床患者,需要生活护理指导、用药指导、导管护理指导、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从政府层面上说在举办护理教学课件设置上,要增加老人护理学的学时,开设社区老年护理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设置规范、科学的家庭护理评估记录单、质量考核标准及家庭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在护理收费项目上,能增设居家护理服务收费项目,对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增加每周常规护理查房服务收费。使社区护理不仅仅完成家庭医生的医嘱及上门治疗服务,能更多地走进家庭从事主动护理干预,开展一、二级社区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常见病的发病率以及降低发病后的病死率,同时社区护士能更自主地处理家庭和老人护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能力,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
4 结论
居家养老问题的解决,政府是主导,配套政策是关键,政府投入要增加,医保政策要倾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联动,并且需要提高助老工作者的待遇及地位。只有加强多资源投入、多渠道沟通、多项目合作,才能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洁钦,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J】中外医疗2008(11):22
[2] 徐桂英 .王庆云 .郎春华. 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J】.《医药前沿》2012(8):
[3] 郭东,李惠优,李绪贤,等. 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N】. 国际医药卫生
通讯作者: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6
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严峻的养老难题,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拥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敬老之路,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我国的养老服务应与时俱进,由低层次、单一型养老向养老和护理(即生活照料、健康维护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复合型转变,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为此,应构建我国城市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的养老照护模式,建议:
1、居家养护:城市老人家庭养老,社区提供上门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符合我国传统习俗,并深受大部分老人的欢迎。据上海市统计,90%的老人首选居家养老,50%的老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服务。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针对老人自理有困难,但不愿意或无条件进机构养护的老人。应由城市统一部署,各街道将居家养老中心和社区卫生中心联手搭建平台,共同组建社区养老护理员队伍。通过政策和财力支持,充分用好外来养老服务资源,培训和管理由政府“买单”,上门护理服务由个人出钱,有条件的城市可对特定老年人群体另行发放护理补贴。这需要对家政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认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范和队伍稳定,为居家养老提供有效保证;再辅以组织社区助老志愿者、老年生活护理互助等内容。“居家养护”也为正在实施的健康档案、家庭病床和试点的家庭医生制度创造条件,形成居家“养老照护一体”的新模式。
2、社区养护:社区老人日间照料机构。为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老人提供综合性照料服务,适合不愿离开原来熟悉环境的老年人,既减轻子女赡养压力,又满足老人日间生活及精神需求。托老服务深受社会欢迎,但需政府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并在社区平台上充分挖掘各方潜力,集聚闲置场所、陈旧业态等各种社会资源,通过资产置换、调拨、调剂、资金补贴等途径,进行合理调配和整合利用,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多渠道兴办。兴建日托所远比办养老院投入少、利用率高、覆盖面大,又与传统文化相吻合。希望各地政府能将此列为年度政府实事,争取若干年内实现相邻社区都有一个日托养老中心,尤其是市中心区域,并且能逐步普及到每个居民小区,让更多能基本自理的老人入托,将有限养老床位留给重度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机构照料的老人。
3、机构养护:依托养老院、护理院和敬老院等机构。目前许多老人由于经济原因,特别是企业退休老人因退休金低住不起养老院。应确保将一定数量公办养老院和公办民营养老院办成保障型养老机构,使之首先满足辖区内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和失能、失智等老人入住的需求。建立综合评估机制,包括老人自身状况和家庭赡养能力,坚持公平、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社会力量养老院应建立分类分级标准,控制盈利空间,完善后续补贴办法,确保公益性和持续性。公办保障基本,民办适应市场,可满足各类老人多层次需求。针对养老院、护理院严重的“压床”现象,应引导入住机构养老的老人,根据身体情况,分别人住不同类型的养护机构,如养老院、护理院和宁养院(临终关怀服务)等,实行机构养护一体化的持续照料制度。政策上应鼓励有闲置床位的二级和民营医院转制和兴办老年护理机构,盘活和缓解护理资源紧缺状况。
合理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应呈金字塔状:底部为接受上门关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为享受日托服务的中等数量老年人,顶部为进入养老机构的少数老人。立足家庭、依托社区,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是化解老龄化难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居家养护”和“社区养护”力量还相当薄弱,需要加大发展力度,“机构养护”则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结构布局和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在规划审批大型居住区以及新建商品住宅的公建配套中,应将养老设施列入其中。
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可以通过提供养老用地、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加入,推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跨界合作。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产业,不仅可缓解养老供需矛盾,而且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