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管控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1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主流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事业自然也不例外。对疾控中心来说,其本身的工作量极为庞大,尤其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实施整理,单纯依靠人工整理往往难以有效保障精确性与工作效率。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能够进一步简化相关流程,使得工作量显著降低,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我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何有效解决这些不足,进一步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决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的软硬件基础,比如局域网、性能良好的电脑、档案数据库以及大容量服务器等等,同时还需要开发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加强档案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等。然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付,资金拨付通常无法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需求,使得信息化技术设施相对较为薄弱。
(二)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疾控中心都在尝试主动引入现金的管理方法与技术。然而,受到档案管理传统理念的制约,档案信息化管理仍旧是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数据库、资料以及信息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
(三)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部分疾控中心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存在较大的滞后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并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1.硬件系统建设。疾控中心应当意识到硬件系统建设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为档案管理部门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主动购入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与此同时,针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庞大的信息资料,还应当购置专门用于档案整理、收集的计算机,便于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进一步发挥硬盘储存容量大、检索快以及储存方便的作用。2.数据库建设。对于之前保存的纸质档案,疾控中心应当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主动针对各种分散的、多种介质的档案文本、照片、录像以及录音等进行有效的转化归档处理,真正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整理、检索、查阅以及利用,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精度。
(二)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倘若仍旧沿用传统档案管理制度,显然会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降。这就需要各个疾控中心综合参考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与档案资料库大小,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的数量、人员以及档案室进入要求等,将责任进行细化,并落实到具体岗位,通过明确实际工作的操作章程,保障有关工作人员均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除此之外,疾控中心还应当积极制定一套与管理制度完全适应的奖惩方案与监管方式,奖罚分明,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自觉性,通过一套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培训教育。首先,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后继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业务考核体系、档案管理人员任免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等,进一步提升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紧迫感,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其次,疾控中心应当综合参考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晋升体系,在有效调动档案人员能动性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以此来充实档案管理队伍,以此来带动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加大档案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力度,通过主动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形式,包括讲座、委培等形式,积极进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政府疾病防控的重要单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到疾控中心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关系到我国疾病防控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针对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多方面举措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促进我国疾病防控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瑛,郭宏.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J].职业与健康,2014(15):2193-2194;2197.
[2]邓婉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5(24):76.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 广电档案 管理 利用
中图分类号:TU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187-01
由于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积累非常多的资料,其中部分具有较为珍贵的意义,这就需要管理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建构系统化的管理维度和管控体系。要保证广电档案符合管理模型,才能顺应日益发展的广电事业,确保管理基本方法能为历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广电档案管理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广电档案管理利用方面,由于思想意识较为落后,会导致管理理念结构和社会发展进程出现脱轨。传统档案管理模型中,主要是提供目录、文件汇编以及原始档案管理,缺乏资料实效性,甚至会导致利用效率失去价值。另外,在档案信息化意识方面存在较为薄弱的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在应用管理结构和管控模型建立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并且广播电视的覆盖面积随之增大,相应的技术模型并不符合。加之相关检验人员缺乏意识认知,对文化产业的理解程度也较低,意识不先进以及信息化管理维度也非常薄弱[1]。
除此之外,在档案信息储备管理项目建立过程中,由于传递效果不好,在实际管理结构和应用机制中,由于资料管控和相关运行维度较为缺失,会导致没有备份的资料出现问题。
二、新时期对广电档案管理和利用进行优化的措施
(一)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新时期广电档案管理以及利用过程中,要积极落实管控优势,并且深度贯彻落实工作指标以及相关要求,深度优化工作进度的同时,要对限制条件进行深度管控[2]。只有保证培训项目的完整度,才能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保证其实践效果符合标准。从工作作风方面,要积极落实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深度提升专业思想意识,并且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也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确保各项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完整度贴合实际需求,强化档案的整理效果,从而保证相应问题较为细化,保证档案价值得以优化[3]。
(二)建立健全的档案预测管理制度
只有建构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要结合信息预测制度,保证管理维度和管理层级结构能实现有效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档案预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对其利用效率以及市场需求进行系统化分析和针对性管控,确保相关数据的完整度,也能进一步优化管理效果。只有强化收集和分析机制,才能保证信息销售制度以及相关信息平台发挥其实际价值,并且积极创设更加有效的信息维度,保证推销档案信息机制和上门服务结构的实际价值。要对市场要求和信息反馈制度进行细化,才能在突出信息管理制度的同时,保证信息利用的便捷化[4]。
(三)对档案业务部门组织机构加以完善
在组织结构建立和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档案控制机制和运行维度的有效性,并且积极关注工作机构中的难题,及时解决相关问题的同时,创设更加有效的档案业务科室,也要利用独立自主的管控要求,对各个部门的合作机制进行深化处理和综合维护。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不同部门工作进行协调管理的过程中,也要针对具体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处理,运行更加有效的系统化运维操作模型,减少数据信息彼此牵制的问题,从而提高广电档案管理项目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在组织结构建立和优化过程中,要保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利用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升级管控效果,也为档案管理项目的协调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增强广电系统宣传档案信息服务效果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结合档案信息以及档案使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档案宣传有效性,并且对信息技术鉴定进行集中管控。首先,要提高审定资料的价值和完整度,要积极落实管控模型,从全面观点、历史观点以及发展观点进行系统化分析,保证管控维度和管理要求的实效性。其次,作为基层广播电视台的宣传档案鉴定小组,要积极落实相应的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保证档案管控维度贴合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在广电系统档案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将服务效果作为最有效的处理措施,积极落实社会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编制和研究工作,推广相应成果以及市场管理机制,确保相关管控维度和管理层级结构的有效性。在服务效果提高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反馈、工作重点以及层次感等因素进行系统化管理分析,保证信息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在档案管理项目中,管理维度和服务效果是最基本的参数,也是整体管理结构升级的基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管控要求建构系统化管理维度,从而提高广电档案管理机制的实效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管控要求,能保证相关管理维度和管理结构切实有效,积极落实科技化管理要求,建构动态化管理维度[5]。
结语:
总而言之,广电档案管理项目中,要针对其实际管理要求进行细化处理,并且落实长效发展计划,提高相关工作的运行维度,进一步提高事业运行的有效性,落实广播电视系统的综合管理维度,也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升级宣传工作的稳定性,从根本上促进广电档案管理项目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丽.关于广电档案管理工作中如何发挥创新精神的几点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07(11):372-372,358.
[2] 古玲,苑志勇.基于B/S结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01):50-51,54.
[3] 邱正芳.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基于广电管理体制调整的视角[J].档案与建设,2012,25(06):67-68.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3
《**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0年1月31日起施行。这是新形势下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日前,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对《办法》进行了解读。
据市应急管理负责人介绍,《办法》为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了相应的管控和治理措施。《办法》指出,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将风险管控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全面风险辨识,编制风险管控清单,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实行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和备案管理。
《办法》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履行风险隐患监督管理职责,制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标准规范、开展风险隐患业务培训指导、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管理信息系统、督促指导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依法查处违反《办法》规定行为。
安全风险实行红橙黄蓝四级管理
为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办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确定了评估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应使用红、橙、黄、蓝四色标注。其中,危险因素多,管控难度大,发生事故将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者特大伤亡事故的应评估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对重大风险应当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建立包含风险部位、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评估情况的档案,档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更新完善。
高危行业企业进行风险辨识评估
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风险辨识和评估的周期不同。《办法》要求,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废弃处置以及使用危险物品的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估,存在重大风险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于下一年重新对重大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
实行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
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
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岗位和有关设备设施,应当设置明
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
挂牌督办按照属地、分类和分级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治理方案,治理完毕后,应当对治理效果组织验收。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识,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生产储存装置、设备设施;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生产储存装置、设备设施,应当加强管控。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4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榆安委办发[2018]9号文件(榆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和米工贸字[2018]3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矿
长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副
组
长: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成
员:
生产部部长
安质部部长
动力部部长
调度室主任
通风科科长
培训科科长
环保科科长
办公室主任
综采队队长
巷修队队长
运输队队长
财务科科长
应急救援科科长
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科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
(二)领导组成员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煤矿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单位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负债人200元。
xxxxxxxxxxx矿井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
—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5
赣州供电公司基建管控中心基于现有信息系统,建设支撑“大建设”体系的一体化管控指挥平台,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实现基建管理的信息化、统一化、高效化。基建管控中心主要包括五大系统:工程设计电子化评审平台、施工现场可视化管控系统、输电线路GIS系统、市县两级管控系统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如图2。
1.1工程设计电子化评审平台按照标准统一、整合资源、注重实效、纵向贯通、横向连接、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原则建设赣州供电公司工程设计评审平台,采用1+4的会议模式建设,即由1间主会议室、4间专业会议室组成。
1.2施工现场可视化管控系统变电站施工现场是电网基建工程的关键管控环节,通过现场特性分析,其施工地点相对固定,视频设备应用及维护、网络通讯条件等都具备较为便利的条件。因此,提出了变电站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思路。施工现场可视化管控系统采用市管控中心一级部署,在市县两级管控中心进行应用;在变电站现场项目部及施工现场,部署视频会议终端和视频监控终端,通过ADSL/光纤/3G等方式将前端图像传输至综合数据网,同时现场的工程日志可通过监系统进行现场记录,并可通过手机消息发送给相关领导。系统总体部署图如图3所示。
1.3输电线路GIS信息管理系统为解决电力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线路杆塔定位粗放、施工进度难把握等困难,赣州供电公司积极转变线路工程管理思路,完善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办法。通过深入研究GoogleEarth软件及周边技术,以GoogleEarth技术为基础,实现在GoogleEarth中建立杆塔三维模型库,展现架空线路路径、三维杆塔、交叉跨越等信息。同时,向施工阶段延伸,结合施工数码照片,形象展示施工进度与质量,监督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实现线路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利用SketchUp三维建模软件,绘制架空线路杆塔三维模型,形成三维杆塔模型库,并在GoogleEarth中将三维杆塔模型杆塔按照实际经纬度直接定位,如图4。
1.4市县两级管控系统以电子化评审平台为基础,与对接电视会议系统对接,建立市公司与县公司基建专业沟通协调新模式。从而发挥市公司管控中心施工现场可视化管控系统、线路GIS系统和电子信息库的优势,借助网络通道,建立“大建设”体系下的市、县两级管理网络,如图5。
1.5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基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即涉及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又涵盖了工程的可研、初设、施工、验收、投产等全过程管理。目前在基建档案管理方面,未建立统一的资料管理系统,各专业、各单位采取分散式存档方式,资料多头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对基建管理的信息支撑。为适应“大建设”体系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要求,提升工程资料管理水平,赣州供电公司建立基建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打造基建管理电子信息库,提升电网建设支撑水平,如图6。通过电子档案系统导入各项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施工方案、项目部等相关资料,建立涵盖建设全过程的电子资料库,实现工程资料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网络共享。
2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基建工程管理运用中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市、县两级一体化的“大建设”体系实践与研究,建立新的技术平台,创新新的管理模式,以全面支撑“大建设”体系,突破管理瓶颈,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电网建设一体化管理。
2.1建立市、县两级一体化基建管控平台,打造基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赣州公司基建管控中心是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上下联动,区域协调,统一监控,以适应“大建设”体系的新要求。基建管控中心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监控中心,通过视频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各类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进行工程建设管理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地县两级一体化的联动、协调机制。实现专业管理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一体化模式,实现管理全覆盖。实现从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技术、造价各专业对基建工程的全面监测、预警防范、问题剖析、过程管控、资源调配,实现基建业务全流程的可监控、可预警、可分析、可控制。
2.2创新工程设计评审模式,提升初步设计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内网远程召开初步设计评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全面展示工程设计文件、电子图纸等工程信息,实现了设计评审由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向远程电子化模式转变,提高审查质量、深度和效率。实现初设设计电子档案的浏览、共享、动态、管理、检索、录入功能,为标准的差异化研究和完善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3变电站施工现场实现远程可视化管控(1)远程视频监控:用变电站监控摄像头,实现对施工现场实时图像的浏览与控制,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基本状况、工程形象进度、工程质量、安全动态情况等信息。(2)强力过程管控:通过对现场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实现对基建施工现场的深度管理,全方位地对现场进行实时监督并进行实时取证,能够对现场起到监督威慑作用,有效遏制临时补救、弄虚作假等行为,对促进施工规范、保障施工安全、控制施工进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3)快速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了基建管控中心与变电站施工现场的远程沟通渠道,实现管理者与实施者的互动,指导现场进行施工作业,召开远程方案会审、工地例会,及时协调现场多方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4输电线路3D地理信息化管理(1)利用GoogleEarth地理信息技术建立输电线路GIS信息管理系统,将架空线路工程信息、现场环境以三维地理信息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包括线路路径、杆塔模型、交叉跨越等数字化信息;为线路施工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辅助路径勘测和杆塔定位,支持线路施工方案优化完善。(2)通过建立健全施工进度反馈机制,收集各施工项目部建设进展情况,将施工进度准确的反映至三维地图中,便于项目进度汇报和问题及时追踪处理,实现对线路工程施工情况的有效监控,提高施工过程闭环管控水平。
2.5建立基建管理电子库,实现工程资料集中管理(1)建立基建管理信息库:通过电子档案系统导入各项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施工方案、项目部等相关资料,建立涵盖建设全过程的电子资料库,实现工程资料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为电网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电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2)实现资料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实现工程资料网络共享。
3具体案例分析
(1)220kV肖岭等10个变电站施工现场实现远程可视化管控,如图7~8。(2)220kV肖岭等所有线路实现3D展示与过程管控,如图9。(3)基建信息集中管理,如图10。
4总结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6
【关键词】机关;档案;保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近些年,各级党政机关档案部门越来越重视档案保密工作的管理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任务和要求。档案部门应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严格管控、合理利用等环节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一、机关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新形势下,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逐步增加,档案保密制度建设不健全、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手段不先进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机关档案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档案保密制度建设不健全,保密监管有待加强。当今,机关档案保密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保密职责不明确且未能落实到位,没有明确档案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的区别,没有正确处理好档案利用和保密之间的关系,档案人员管理不完善,并且缺乏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问题。制度的缺失使机关单位的档案保管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有效的约束,各机关对本单位的档案信息保管与利用有很大的随意性,严重者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对本应保密的档案信息公布于众,使国家档案事业陷入不利环境中。
(二)档案保密思想认识不到位,保密观念有待提高。机关档案保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现象,大多数工作人员认为不用档案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止泄密方法。机关个别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思想麻痹,保密观念淡薄,形式主义严重,缺乏主体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放松了对安全隐患的警惕,放弃了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应对。机关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重视档案资料的保密管理,但因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档案信息利用率比较低,对档案与非档案的规定和要求混淆不清,导致档案保密工作出现许多失误,并且造成利益损失,对国家秘密的安全形成一定威胁。
(三)档案保密技术手段不先进,保密防范有待改进。如今高科技的发展和窃密手段的应用,使得窃密与窃密斗争更加尖锐复杂,黑客攻击已经渗入政府机关、军事部门等各个角落,档案保密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一方面,信息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有待加强,许多档案系统软件处于不设防状态,具有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对引进的档案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须的有效管理和技术防范。再者,目前普遍存在保密技术防范装备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展迟缓、投入不足、经费匮乏、措施薄弱,导致机关档案信息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二、提高机关档案保密工作的具体措施
针对新形势下机关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档案部门可从健全档案保密管理体制、开展档案保密法制教育、加强档案全过程控制、规范档案人员管理4个方面,提升档案保密工作整体水平。
(一)健全档案保密管理体制,促进档案保密工作长效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是确保档案保密工作长效发展的基础保障。机关档案部门可从组织建设、管理理念、考核机制等方面狠抓制度落实、强化主体责任、实施有效管控。
1.完善组织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各级机关一是坚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档案保密工作责任制,强化档案保密工作责任追究。二是成立保密委员会和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工作人员加入其中。三是将档案保密工作会议列为常态工作,分析档案保密工作形势、探讨档案保密管理难点、部署档案保密工作要点。四是机关各部门要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首先,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堵塞漏洞,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使保密工作制度落实到实处;其次,推进档案保密自查自评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档案保密自查、自评工作专项检查,加强督促指导,抓好自查结果运用,及时消除泄密隐患。
2.区分管理理念,正确实施管控。在档案管理中准确判定开放与控制的范围、合理区分档案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至关重要。档案根据《保密法》规定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确定档案的密级,就是让档案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提供档案利用,机关档案人员要注意档案保密的时效性,把握好开放与控制的尺度。现实工作中,档案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极易混淆,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是要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准确判定档案的保管时限,确定保密期限的原则是在国家秘密事项确定的期限内,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限。
3.设立考核机制,强化主体责任。目标责任考评与考核,是落实档案保密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机关档案部门要做到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注重把握档案工作考核以及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的结合点。其次要做到保密检查与日常考核相结合,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以及问题整改情况,把每次保密检查结果记录纳入年终考核总评。再者要做到管理部门与人事部门相结合,把学习保密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绦斜C芗吐伞⒙涫当C茉鹑魏吐男斜C艹信盗腥敫刹垦“魏土斓几刹磕甓瓤己朔段АW詈笠做到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相结合,把档案人员履行保密工作职责情况与个人职级晋升、评功评先、绩效工资、考评奖金相挂钩,真正使考核起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作用。
(二)开展档案保密法制教育,促进档案保密意识有效提升。加强档案保密法制教育,是增强广大干部职工保密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保密意识淡薄、缺乏保密安全教育等问题,一方面要对档案使用者加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从档案管理工作的内部入手,建立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1.多渠道开展保密宣传教育,筑牢保密思想防线。档案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档案领导干部,必须从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首先将保密宣传当作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定期制作宣传展板、张贴保密宣传教育挂图等,广泛宣传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常识,在机关单位形成保密知识人人学的风气。其次定期组织播放保密教育警示片,组织单位广大干部职工集体观看保密教育片,通过典型案例,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保守国家秘密的自觉性。最后参加各级机关和国家保密教育的保密轮训,普及保密知识,了解新形势下国家保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多层次开展保密业务培训,提高保密知识水平。档案部门要大力加强保密法纪教育,提高广大档案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保密法纪观念。一方面可以从领导层面推动保密培训,利用单位党委中心组学习机会,组织学习保密法律法规或播放保密教育视频培训,提高单位领导保密意识,促使单位领导能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守保密法纪,带头做好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保密工作政治性、技术性的特点,邀请保密专家结合最新保密形式和规定到单位开办讲座,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保密工作方针政策,详细解读保密法律法规的具体内涵,使档案人员能够了解到档案保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三)加强档案全过程控制,促进档案保密制度落实到位。机关档案部门要按照保密管理规定,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杜绝因违规操作造成泄密隐患的情况发生。
1.提高载体保密管理。机关档案人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和各类文件的印制、归档、利用、保管等工作的保密安全措施。档案的使用要严格履行审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传递时应当包装密封,标明密级,通过机要途径或指定专人传递。汇编档案中如摘录、引用档案内容,应当按照档案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管理。档案要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保存,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设专人管理、密码控制。档案保管场所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进入,对因工作需要进入的人员,采取严格的保密管理措施。
2.落实信息公开保密措施。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环节,机关档案人员要根据领导审核情况,权衡利弊,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审查。另外,要做好档案的密级变更,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的,其变化分为升密、降密和解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也是暂时的,大多数是降密和解密。机关档案人员要遵循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及时解密,解密后的档案经过审查方可公开。
3.加强网络装备保密管控。严格按照“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的原则,禁止在非计算机上存储、处理、传输档案,禁止在计算机上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禁止在计算机及非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同时,机关档案部门要增强保密技术防控能力,推进保密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关键保密技术装备配备,提升保密技术监管水平。
(四)注重档案人员的管理,促进档案保密主体稳步发展。档案人员是档案保密管理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对象,也是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主体。规范档案人员上岗、在岗、离岗等全过程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人员管理的整体水平。
1.规范档案人员上岗管理。各机关单位要设立档案管理人员审核条件,做好任前审查,档案人员须做到诚实可靠、品性端正、作风正派、具备胜任岗位所要求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并且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做好岗前培训,确保拟任档案人员熟悉保密法律法规,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保密知识和技能。同时,签订上岗保密协议,明确承担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保密管理要求以及未能履行保密义务必须承担的有关法律责任。
2.规范档案人员在岗管理。各机关单位可开展经常性的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知识技能培训,使档案人员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养成保密习惯、提高保密技能;定期对档案人员复审,确保其符合岗位工作要求;严格档案人员因公出国(境)的审查,做好行前教育,建立档案人员管理数据库,加强档案人员动态管理,争取最大限度地推进档案人员权益保障,对因保密工作使合法权益受到影响和限制的档案人员,在进修培训、福利待遇、评奖表彰等方面给予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