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1

在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手是重要的一种器官,人类在进行各项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应用手,因而,手受到损伤的概率也相对较大,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据慈溪市调查,在外科急诊患者中约20%为手外伤患者,约为骨科急诊患者的40%。手的功能相对复杂,结构精细[1],受到损伤后多伴有程度不等的损伤皮肤组织,同时伴有神经、肌腱、血管以及骨关节的损伤,损伤较轻时会引起瘢痕出现,对美观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引起部分功能缺失,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大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假如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疏导以及治疗,其可能会成为心理疾病多发的高危人群。因而,对于手外伤患者应积极分析其术后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原因,同时对症实施护理措施。浙江省慈溪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进行诊治的700例手外伤患者,分别对其抑郁和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通过根据其心理问题制订相关的护理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进行诊治的700例手外伤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选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其中男400例,女300例;年龄16~60岁,平均(35.2±10.2)岁;其中浅软组织或者皮肤出现缺损220例,骨关节发生损伤240例,深部组织联合损伤180例,肢体发生离断伤60例。所有患者术后意识均处于清醒状态,能够将自己的需要和感觉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进行研究前患者均同意加入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从患者的个人、社会以及家庭三个方面来设计问卷的内容,以此来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出现抑郁及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内容为:姓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同时包括患者术后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原因。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原因

患者术后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原因见表1。

2.2 抑郁和焦虑产生原因的分析

2.2.1担心伤口预后效果 第一,由于意外的损伤导致患者的心理上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担心术后伤口是否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第二,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或者心理准备不足,心理上没有对伤口术后的改变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没有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上述原因都会引起患者对伤口的的预后认识不足。

2.2.2 担心医疗费用过高,家庭负担过重 大多数出现手外伤的患者家庭条件一般,为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需要大量的活动,多数为农村到城市来打工的人员,其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困难,当出现意外时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这给他们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压力。

2.2.3 担心术后失去劳动能力 由于手的功能相对复杂,骨折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这就给细菌可乘之机,容易出现细菌感染,加长了病程的治疗时间,术后患者易发脾气,对于手一些原有功能的丧失不能接受。

2.2.4 术后对手的外形美观不满意 因受到损伤后,首先是保住手的功能,因此对外型上有时需要有一定的舍弃,术后手的美观程度没有达到患者的期望,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

2.2.5疼痛 术后因手术器械等机械性牵拉刺激等,对皮肤、皮下组织、血管、骨膜、筋膜等高阈值感受器产生影响,使其不断释放疼痛物质,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感。将石膏固定在患者容易出现卡压的位置,例如腕部,会导致针刺样疼痛。包扎过紧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且组织肿胀后也会出现疼痛,此外术后感染也会引起疼痛。

2.2.6考虑致伤纠纷,担心事故责任 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手经常会受到损伤。其中很大比例为压、绞、挤、擦以及炸伤等工伤,另外还有一些车祸和非生产性外伤,在住院期间患者不能安心诊治,担忧致伤的事故责任及纠纷情况[2]。

3 讨论

3.1 加强创面护理,加快愈合

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解释保持情绪稳定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对术后恢复的意义,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让患者的手保持在功能位,局部肌肉适当进行锻炼。定时对敷料进行更换,确保敷料干燥清洁。合理适量地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3]。将病房内温度控制在28~32℃,湿度控制在50%~60%。定期对紫外线进行消毒,防止出现感染现象。用周到、全面的护理服务得到患者的信任,抵消患者心理的顾虑。

3.2对负担较重、经济困难的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地解决其困难,告知其医院相关治疗的具体费用,为其安排收费相对较低的病室,同时告知患者根据国家、医院的相关规定,我院对下岗职工、贫困户患者可免除一些费用,同时提醒医生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要依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尽量降低治疗费用。

3.3担心日后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美观的护理对策

耐心倾听患者对损伤、意外打击以及手术刺激等负面情绪的发泄,给予一定的劝导和安慰,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态度要和蔼。指导患者学习控制情绪,自我调节,多向其讲解一些曾成功治疗的病例,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不能避免发生手部残疾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安慰,并鼓励其勇敢地面对生活,培养自立、自强的坚强意志,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同时告知患者,通过矫形、安装假肢等手术方式,能够将残疾程度降到最小。

3.4考虑致伤纠纷,担心事故责任的护理对策

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安心在医院养病,加快伤口愈合速度,等治好出院后再处理相关事宜,同时为患者提供其所需的证明材料[5]。告知患者家属,不要让患者参与事故责任以及致伤纠纷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安静的住院环境。

3.5缓解疼痛

护士应意识到疼痛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从多个方面对疼痛情况进行分析。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后,护士应主动到病房与其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同时对其行为、表情以及生理活动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疼痛的性质、时间、部位以及程度等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每个一段时间评估一次。对伤口情况进行细心观察,石膏长时间压迫或者绷带包扎过紧都会引起伤口剧烈疼痛,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尽快更换纱布,石膏固定的患者应将石膏打开,重新固定。断指再植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血液运行情况,对于末梢循环不佳的患者应重新进行处理,例如烤灯照射、肌内注射罂粟碱等。手术区域如果出现感染时,应及时地更换敷料,确保引流充分,适当地应用抗菌药物来控制感染[6]。护士查房时应对每个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患者都要有爱心,关注每一位手外伤患者疼痛的情况,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走出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讨论

手外伤包括手部锐器伤、钝器伤、损毁伤等。手外伤患者术后的疼痛多难以忍受,对患者的睡眠、活动、饮食造成影响,疼痛剧烈时还会对其心理产生抑郁焦虑情况[7]。对于手外伤患者,护士应耐心、嘴勤、眼勤以及密切观察,对于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及时对伤口部位换药,防止发生感染,一段时间后,指导患者进行手部功能锻炼,持之以恒,严格监督执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康复,将损伤降到最低[8]。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焦虑;心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23-01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够直接获得清晰的高分辩率的支气管影像,可将药物直接用于局部病灶,使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治疗效果有个清楚和直观的了解。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术前和术中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是患者心理行为异常的一个主要应急源,患者情绪变化直接影响术中操作和术后的恢复。结合我院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200例接受纤支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时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接受检查和治疗,术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资料对象是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份期间200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39.2+3.2岁),其中男性:113人,女性:87人,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者80例,占40%,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101例,占51%,其他占9%。既往无特殊疾病史。

1.2 方法:术前通过交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前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同时还要对患者做此项检查治疗的认知情况、感受、心理需求评估及生命体征监测,汇总评估资料后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 患者如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的心理反应,常表现为烦躁、推脱、无法与医护人员很好的配合。在调查人数中存在心率加快113例,占58%,烦躁者有25例,占13%,情绪异常不配合者有11例,占0.5%。

2.2 在观察对象中有1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经仔细询问得知主要原因是害怕疼痛、担心术中不适感、恶心、呕吐、担心出血、对气道的损伤、担心麻醉和操作意外等。

3.讨论

焦虑的情绪,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这种情绪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如不及时排解可逐渐加重。但是如果及时评估和掌握引起焦虑的原因,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可改变患者的认知、感受和行为,就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的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检查治疗和操作。

3.1 引起焦虑的原因多数患者担心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诊诊断,对今后的生活缺乏信心,担心疾病的预后,操作中对气道的损伤尤为担心,术后的疼痛、进食和发声情况,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再加上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对即将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过程及术后情况不了解都是引起焦虑的原因。

3.2 护理干预:

3.2.1 术前在与患者交流时护士态度诚恳,详细告诉患者检查前需要配合做的准备工作(禁食时间、术前针的使用等),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向患者介绍操作医生,操作步骤和缓解不适感的方法,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帮助他们消除顾虑,正确认识疾病及此项检查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积极配合操作。

3.2.2 针对术前患者的反复提问和担忧要耐心倾听、解释,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和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担心,使患者正确面对检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护人员应尽量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增加其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3.2.3 当患者进入检查室时候,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个人情绪和言语,通过平和的言语与患者交流沟通而感染患者,为患者摆放舒适,逐步让患者放松情绪,配合操作者接受检查和治疗。

3.2.4 检查室的室内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检查床位平整舒适,室内整体色调柔和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心情放松,改善焦虑情绪,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检查和治疗。

3.2.5 术中辅助护士根据操作进程和患者的反应,在将进入气道狭窄部位提前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屏气或深呼吸,导管顺利通过,减轻患者不适感,在刷检和灌洗操作时尽可能为患者摆合适,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同时通过屏幕可清晰观看全过程,也起到了放松情绪配合检查治疗的良好效果。

3.2.6 术后在留床观察期间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有恶心干呕症状时,及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以缓解不适感,尽早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不适,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健和护理知识,帮助她门减轻和消除不良反应。住院患者做好与住院科室的交接班的工作,科室工作人员需要连续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指导如何调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不适感。

护理人员通过做纤维气管镜检查者术前交流评估获得的患者不同心理需求资料,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减轻和消除心理顾虑,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检查治疗的信心,提高依从性,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工作实施中,护士要注意自身形象和专业素养,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把握沟通方式,采用诚恳言语,态度真诚,采取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起到了药物难于取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景彤.妇科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对策.天津护理,2006,2:28.

[2] 唐敏.前列腺手术后膀胱痉挛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7,4:10.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3

济南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108例,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4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5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54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行为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观察组5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通过HADS 评分,有2例患者出现了焦虑的情绪,焦虑率为3.7%。对对照组5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有9例患者出现了焦虑的情绪,焦虑率为6.7%。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率远远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5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7.0%。观察组54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2%。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率和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率,并且有助于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护理干预;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况;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c)-0066-02

在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复发,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的情绪,影响治疗和健康的恢复。另外,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家人对患者的关心不够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负面的情绪。因此,在本次临床研究中,通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消化内科患者的焦虑情况的改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108例,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4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08例患者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3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观察组54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3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观察组54例患者有慢性胃炎患者1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2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5例。对照组54例患者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3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对照组54例患者有慢性胃炎患者1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4例。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性别组成以及疾病类型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5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主要方法如下。①按时督促患者服药,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②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定时通风,定时清洗被褥。③针对于患者的合理需求,护理人员需要尽量的满足。对观察组54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的干预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主要的措施进行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焦虑的情况,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的情绪,并且护理人员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患者焦虑情况的改善[1]。②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主要针对于患者的焦虑情绪,嘱咐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照顾,并且在情感上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接受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出院[2]。③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在饮食方面,不能让患者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并且提醒患者不要暴饮暴食,少吃油炸的食物。④采用放松疗法。所谓的放松疗法主要就是指让患者保持一个较为舒畅的心情,给患者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等等[3]。对观察组54例患者采取以上几个方面的护理干预,并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变化。在临床护理期间做好相关的记录。

1.3 评定标准

1.3.1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定 使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 (HADS)进行焦虑评价。量表的分值划分为:正常:10分以下;焦虑:10分以上[4]。

1.3.2 康复情况评标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体征,护理后的情绪变化等。恢复很好。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护理后的情况较为稳定。恢复较好。无效:患者在临床护理前后无任何变化,甚至是病情加重[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数据包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HADS 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非常的高。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很多都是慢性病,并且疾病容易反复,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出现了很严重的焦虑情况,影响了治疗效果[6]。焦虑情绪的主要表现为紧张和不愉快,并且患者容易出现难以自制的痛苦。根据相关调查,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出现焦虑情绪障碍达 45.2%~56.2%[7]。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护理人员对观察组54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就是与患者进行交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压力,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使患者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健康的恢复。在很多医院的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焦虑情绪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进而导致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心理的波动很大,甚至是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护理效果也不好。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充分的重视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建芳,黄翔平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8] 一文中,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没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来看,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组的患者的焦虑率明显要比没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组的要低。这与本次的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焦虑率为3.7%。对对照组5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焦虑率为6.7%是相一致的。因此,通过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率,并且有助于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 吴革,项晖,吴艳艳.消化内科重症患者无陪护病房的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1,12(17):190-191.

[2] 杨会,赵红莉,宋亚华,等.消化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4(6):133-134.

[3] 张翠红,杨杰.护理干预对1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7(4):120-121.

[4] 凌政,沙亮,季建林,等.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11,11(4):149-150.

[5] High Qiu Xia, Li Hao, Zhang Luan fine. Neurology patients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and nursing[J].Chinese Modern Drug Application,2012,14(16):189-190.

[6] Wang Shuhua, Wang Qiang, inside back cover flowers, Na Yao, Li Zhenlian, Pang Jing warm. Impa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emotional[J].He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1(3):140-141.

[7] Yan Feng, high piano, Wang Liting. Gastroenterology Nursing teaching a new concept [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2,11(19):159-160.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护理;措施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的炎症影响到它的周围结缔组织与腹膜的盆腔以内所出现的炎症综合反应[1]。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其中又以慢性盆腔炎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妇女月经紊乱、白带增多和腰腹疼痛等,并且症状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的加重,甚至会造成不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2]。慢性盆腔炎应及时进行治疗,科学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现将我院2012年1月——20l3年1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l3年1月收治的65例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为3个月-16年,本组患者均有过性生活史。其中有生育史的患者有39例,有人工流产史的患者有34例。

1.2治疗方法对本组患者给予200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2次/d,并进行250mL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l0d/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并考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1.3治疗效果评价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紧张和焦虑的不良情绪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紧张和焦虑的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效果不明显,紧张和焦虑的不良情绪反应没有改善。

2结果

2.1本组患者2个疗程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见表1。

3.1常规护理按医嘱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和测验,并协助进行消毒和补液等治疗,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等有关护理措施。

3.2心理护理生殖系统属于妇女的心理敏感部位,如果存在病变,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相关变化,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就随之而来。很多患者都存在羞耻感,认为此病难以启齿,延误治疗,导致疾病长期不愈,最终形成慢性盆腔炎,无形中加大了该病的治疗难度[3]。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和患者沟通,充分表现对于患者的同情与尊重,耐心地向患者介绍该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治疗的方法等等,让患者坚定治疗疾病的信心,要协助患者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心态,实现事半功倍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3.3营养指导护理人员应参考患者的体质状况实施营养指导。患者疾病如需长期治疗,而且久治不愈的话,会使机体的抵抗力变差,因此,需要严格科学合理的制定饮食计划,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者水电解质紊乱和失衡的情况发生[4]。患者应饮食清淡,富含营养,避免进食刺激和辛辣性的食物,以防加重的炎症状况。

3.4健康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下,指导患者休息,进行盆腔保健操锻炼,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告知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应当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的干燥与清洁。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白带的颜色和性状以及腰腹酸痛的具体缓解进度,发生异常状况时,要及时告知医师或者进行复诊,指导和帮助患者完成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避免出现中途放弃治疗等状况的发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顽固疾病,严重地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莉萍.盆腔保健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62.

[2]栾艳.慢性盆腔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4(4):473.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ICU患者焦虑;相关因素;集束策略

一,ICU患者的焦虑与睡眠状况情况

患者入住ICU后,由于环境异常,气氛紧张加之患者急剧的生理改变,使患者发生情绪上的变化。本研究表明,患者入住ICU后,SAS1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常模,说明ICU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

这与国外和国内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国外有研究表明有47%的ICU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38%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创伤后应激紊乱。刘之超等对收住ICU意识清楚的98例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评估和分析,结果发现焦虑症状占首位,害怕、睡眠障碍、惊恐、噩梦也占较大的比例。李晓琳、姜秀文等对60例心内科监护室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是这些患者焦虑状况(水平)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在本研究数据中,入院第二天SAS1评分,8.75%的患者SAS评分大于70分,处于重度焦虑,28.75%的患者SAS评分60-70分之间,属于中度焦虑,47.5%的患者SAS评分处于50-60分之间,属于轻度焦虑,只有15%的患者情绪正常。

二,ICU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

焦虑作为一种多维度、多种类的复杂心理过程,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多种多样,本研究主要调查ICU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社会支持及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关系。

1,ICU患者的焦虑与社会支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识到社会支持对人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影响。横向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焦虑有直接的关系。社会支持通过生活事件直接发挥社会功能,调整压力产生的影响,对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李晓琳、姜秀文对60例心内科监护室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和Zimet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焦虑与社会支持、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呈显著副相关,说明社会支持对减轻患者的焦虑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ICU患者入院第二天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很多研究者的结论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一致。

由此,平常获得社会支持多的患者,其焦虑的程度较低,而平常得到的家人、朋友、社区、单位关心少,对社会支持利用低的患者焦虑的程度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我们要特别关注,积极的动员患者的家人、亲戚、朋友、医护人员、同病房的病友等一切可能调动的社会支持来源,给予患者关怀和爱护,在情感和经济上给予患者支持,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

2,ICU患者的焦虑与睡眠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可以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体息,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疾病的康复。睡眠障碍在ICU患者中发生频率极高,由于疾病引发疼痛、ICU环境的噪音、光线刺激、受限、医护人员治疗的干扰导致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ICU患者平均每小时即可被护理人员的操作打断使患者难以保证睡眠的连续性。对接受心脏手术ICU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患者的睡眠习惯和入ICU之前发生改变,其原因和疼痛、灯光、噪音、报警器的声音、陌生的环境有关。Jenkins等报道睡眠质量差往往容易产生或加重患者心身症状,使睡眠质量更差,导致患者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状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睡眠障碍是焦虑情绪的最重要的应激源,是ICU患者焦虑的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这和其他一些研究,达成共识,那就是睡眠障碍能够引起焦虑,通过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

3,ICU患者的焦虑与家庭经济状况

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经济状况是焦虑的一个相关因素。由于入住ICU后,医疗费用高,超出一些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水平,使许多患者面临经济问题,在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方面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给患者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且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残障程度越高,就需要越多的资源用于疾病控制。另外,疾病使患者的劳动能力下降,对末来的收入水平也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于低收入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对患者的资源进行评估,让患者在时间、财力、人力及支持系统方而获得合理的资源分配。

4,ICU患者的焦虑与机械通气

本研究表明机械通气能够导致焦虑等不良清绪反应,这和国外的研究一致。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机械通气时的语言交流障碍,是机械通气患者焦虑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不能说话和沟通障碍时病人会体验更多的负性情绪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设法与患者建立起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采用规范化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等患者容易学习、理解和表达的非语言交流方法,满足机械通气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于环境和机械通气的影响患者常有睡眠障碍,甚至睡眠剥夺,尤其在插管机械通气的初期对睡眠的影响最大;与气管插管有关的不适与疼痛,无论是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都会带来鼻咽喉部的疼痛、堵塞、胀痛、异物感,尤其是经口气管插管,大多数清醒病人无法耐受,而出现烦躁、焦虑、恐惧不配合治疗的情绪;吸痰带来的憋气和疼痛也是患者恐惧和焦虑的原因;信息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机械通气的患者急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上机治疗,什么时候能够拔管撤机,撤机之后对身体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等关于疾病和预后的相关信息;另外口干口渴、身体约束、活动受限等也是机械通气患者焦虑的原因,对于患者的这些需求,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中应当给予关注,积极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护理干预研究与干预的效果评价

本研究采用集束策略对ICU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干预。集束策略是将增进社会支持、促进患者良好的睡眠、音乐疗法和信息护理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起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使患者焦虑情绪减轻,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是个体的一种对抗应激的外部资源,具有降低应激反应的积极作用。我国传统家庭观念较强,根据临床观察,患者最想从家庭中获得安慰和帮助,而家庭也是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生活支持、经济支持的主要来源,大多数家人会充当照顾者,给予患者支持和照顾,这与患者感受到的支持是成正比的。本研究将ICU患者的焦虑评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做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U患者的焦虑情绪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1)。提示ICU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患者的负性情绪越少,焦虑水平越低。因此在对ICU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中,我们要更为关注那些得到社会支持少或者对社会支持利用差的患者,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照顾。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度;满意度

颅脑损伤有高致死率、致残率,其患者家属平均焦虑程度显著高于一般患者家属,而家属焦虑的程度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医患沟通,甚至诱发医疗纠纷,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影响到患者的情绪以及救治和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A组,廊坊市人民医院脑外科2004年5月~2005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家属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19~65岁,平均年龄38岁,B组:制定相关减低患者家属焦虑的方案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包括;采用针对性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完善透明的收费制度,提高护士的影响力。改善医疗秩序,关心家属生活。加强心理护理。再选择廊坊市人良医院脑外科2005年5月~2006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家属50例,两组对象比较年龄、性别、与患者关系、职业、治疗方法等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问卷调查法,包括3个方面:①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家属的年龄、性别、与患者关系、职业等。②焦虑状态评定,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③患者家属的综合满意度,包括10项,每项分不满意1分、比较满意2分、满意3分。

要求家属如实回答问题,指导家属仔细阅读问卷后独自填写,如果家属文化程度太低不能理解问题内容,由研究人员逐条讲解。让家属独立选择答案。均在入院后1周内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A、B两组焦虑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常模焦虑评分男S-AI:(39.71±8.89),T-AT:(41.11±7.74);女S-AI:(38.97±8.45),T-AI:(41.34±7.54)]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B组较A组患者家属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明显降低且有极显著差异(P<0.01)。

满意度调查中B组总分明显高于A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中:服务态度、病情介绍、相关知识、医疗秩序、病区环境等几项得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质量、护理方式、收费标准等几项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