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1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53-02
护理安全是指在进行护理的整个过程中,确保患者不发生在法律与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障碍或者出现死亡[1]。因为神经内科的患者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机体脑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所以他们的判断力、理解力和注意力都大大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常引发意外损伤和其它相关的医疗和护理安全问题,这也是神经内科医师和护理人员所共同关注和面临的焦点问题。伴随着现代医疗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和患者维权意识的明显增强,所以护患之间的纠纷也日益增多。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应当做好各类安全预防工作,从而提高医疗卫生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和纠纷。该文主要对目前医院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有关的防范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1 当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1.1 针对目前许多医院的神经内科来说,有很多会因为安全设施的不完善和护理工作的失误,造成很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摔伤、坠床、舌咬伤、烫伤、意外拔管和窒息,甚至肢体瘫痪,患者的行动非常不方便。但是假如能够完善在医院病区内的安全设施并加强护理监护,则患者产生坠床、摔伤和滑倒等意外状况的可能性就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低。
1.2 许多医院的管理人员对于相关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方面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于患者来说更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此外,对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隐私等相关问题也不注意进行保护,很随意地讨论患者的病情,造成患者隐私泄露,或者是护理人员只是简单机械地执行医师口头医嘱,一旦出现了护理方面的问题,很难调取相应的证据,因为在医患纠纷中使用举证倒置制度,无形中也增加了医院工作的难度。
1.3 护理操作流程过于简单化,各种护理制度不能落实到位。有许多医院的护理人员为了自己方便,擅自对于操作流程进行简化,在工作态度很不认真,不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按照标准化按规范化进行操作,从而产生较多不良后果,最终造成一些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不信任和对立[3]。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平时的业务学习,无法单独胜任护理工作,而出现不少差错,这些都是造成护理过程中产生护患纠纷的重要隐患。
1.4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和病人的沟通不足,护理人员的素质也影响到护理的质量。根据相关临床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许多医院所产生的医疗护患纠纷,有将近50%都是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存在非常直接的关系。在这类纠纷的产生原因中,主要都是因为护患之间沟通欠佳,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出质疑。从而最终引发了纠纷。
1.5 护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或者是执行不严。对于抢救药品和物品以及器械等,不能保证完好备用的状态,在使用的时候总是临阵慌乱,这都很容易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
1.6 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工作缺乏责任心。由于护理工作常常处在医疗工作的前沿,很多医疗措施都要通过护理来加以实现。而高度的责任心于熟练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完善该本职工作的前提。但医院常常因为条件限制,加上护理人员的学历偏低,致使整体素质比较低。加之有的护士缺乏同情心,责任心不强,在接待患者时总是漫不经心,对于患者的痛苦熟视无睹;很多年轻的护士专业知识强,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从而影响到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1.7 护理文书的书写极不规范。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不重视文书记录,其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非常差,加上护理记录书写中字迹潦草,经常出现错别字和不准确的医学术语,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常常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地位,造成护患纠纷的隐患因素。
2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及建议
2.1 增强护理安全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护理安全的意识
要提高防范护患纠纷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首先保护患者的各种合法权利,又必须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5]。所以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应当经常开展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以及依法施护的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护理服务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尽量减轻护理工作的超负荷状态,让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以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服务工作能够规范安全和正确到位。
2.2 要在医院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病区环境活动
目前,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一些具体情况,应当在病人的护理床上另外加装扶手,同时在患者的病床上方也应当加上栏杆。住院病区的地面应当保持清洁和干燥,并认真做好防滑处理,这样就能避免和防止摔伤和其它的意外事件。患者病床之间尽量安装上拉帘,这样的话就能发挥保护患者隐私的作用,病区必须配备紧急呼叫设备,以便于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地发现与处理患者出现的突发事件。
2.3 正确评估患者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属于危险人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要认真结合既往病例分析,阐明跌倒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所带来的各种危害,从而让患者能够从心理上自愿接受帮助;特别重要的注意事项要及时给予书面告知,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必须实施床旁监护[6]。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并准备好各类急救物品,还必须合理地搭配夜间护理力量,尽量安排双班制,选择新老护士进行搭配,必须满足必要的护士数量,确保不出现意外。
2.4 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建设
积极树立工作负责和业务精益求精的态度。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感是加强其自身保护的关键[7]。医院应当对护士强化医德和医风的教育与考核,并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监管,做到合理排班和分工明确,制定的各种制度都要严格遵照执行。同时要按照医院护理的质量管理的要求,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行为,全面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以保证护理的安全。
2.5 要重视护理病案的书写规范,不断地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患者的护理记录必须认真细致,努力做到执行护理措施和护理记录的高度统一,必须从法律的角度上来强调护理记录属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要医疗文件,这样才能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举证倒置责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争取主动地位。只有这种准确、完整和及时的护理记录,才能带给患者治疗与护理上的安全。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落实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安全重要性方面的认识,以增强护理服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工作中主动加强质量控制,并注重护患沟通的效果。要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高度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都落实到位,要从护理安全的角度出发,在防范安全隐患上下大功夫,以减少与避免由于护理服务缺陷而导致的医源性问题的产生,尽量把各种不安全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严格控制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利益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常红,戴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策略[J]. 护理研究,2010(5):113.
[3] 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13(4):383-385.
[5] 邱亚华,高玲玲.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7):99.
[6] 李明子,译.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8,7(1):23-24.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2
医疗安全是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的数量逐年上升,这已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为了找出安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应在安全管理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造成的护理纠纷,现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如下: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护理工作在临床中所占的比重大,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为密切。在护患双方长时间接触中,双方主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纠纷也屡见不鲜,因此,强化安全管理、防范护患纠纷成为当前医疗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探究护患纠纷的原因,除了部分是由于患者对于护理的期望值过高以及对护士职业存有的社会偏见等因素造成外,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是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日常工作中护理行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如下。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2护士进取精神不够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劳动价值相对较低,同时参加继续教育及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士积极性的发挥。特别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家庭条件优越,与护士工作的艰辛及收入的低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思想较不稳定。因而对业务学习不感兴趣,护理理论知识较为贫乏,护理的基本技能相对缺乏,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护理不到位;对病情的观察判断缺乏预见性,应急能力差。
1.3 护理人力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4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忽视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生命健康权等,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不完整,而此举很可能就等于自动撤除了护士的自我防护的屏障,所有这些都给护患纠纷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1.5责任心不强 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不严;护理文书记录不全或不记录;随意简化护理操作程序,凭主观经验办事;护理查体不仔细或干脆照抄医生病历记录;不按规定巡视病房,未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甚至发错药、打错针、记错帐等等。
1.6 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护理质量不能保证,病人不满。
1.7 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容易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2防范对策
2.1 护理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要明确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仅是讲授一般的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2.2加强护士的医德修养教育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作风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根本所在,通过经常组织护士开展有关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一切以病人的满意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对新上岗的护士,在做好规范化的岗前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3 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 组织常规制度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思想松懈、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者,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2.4 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强化意识,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5 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 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
2.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幽默风趣的言语不仅可以增加护士的亲切感,而且可以打消病人的各种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和病痛。应通过对全体护士开展护士服务礼仪规范化培训,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日常服务的语言和行为,提高其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要求护士做到“多听患者说几句,多对患者说几句”,对医院的有关管理规定及治疗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等都应耐心地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以切实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2.7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按其需要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3结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院的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护患关系得以持续改善,病人的满意度达95%以上,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医院的社会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起草小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01.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88-02
1 前言
手术室的安全护理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影响到病患的生命安全,因此,探讨手术室当中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该进一完善手术室的各项管理与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责任,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重视护理的安全教育问题,并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手术室护理过程面临的问题
2.1 护理人员接错病患或者用药出错
病患进行手术前较为紧张,加上使用物后,还未能进行准确的说话、答话,同时部分病患于术后体质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易于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接错病患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按照用药的核查制度进行给药、换药,加上部分药物的标识不清、部分护理人员对药品、对患者的了解不足等因素,容易出现病患用药过量、输血、输液有误以及药物的使用方式出错的现象,从而导致病患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
2.2 安置错误病患的
护理人员错误地安置病患的,导致病患身体局部组织受到长时间的受压,从而出现压疮事件。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根据病患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从而导致病患坐骨神经、桡神经等出现损伤,不利于病患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康复。
2.3 护理人员的素质较差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其的知识范围仍需提高。手术室护理人数严重不足,护理人员多数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导致其的身心劳累疲惫。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护理过程的不利因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足。同时进行专业业务与技能的培训不足,导致护理过程面临较大困难,不利于病人较快地恢复健康。
2.4 护理的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现代医疗手术室护理制度有待健全,例如,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安全以及管理等制度急需进一步完善;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此外,加大对奖惩措施的制度建设,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2.5 重视对手术室器械的检查工作
应重视对手术室当中的器械以及用物的检查工作,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仪器失灵或者尚未消毒的现象;对于部分性能较差的器械,应在手术前给予认真的调试,减少器械术中出现故障的几率。
3 预防对策
3.1 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实病患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患身份的标识。手术室工人去病房接病患的时候,要按照手术通知单核对病患腕带、病历,并与病房护士、病患及其家属仔细核实患者的姓名、床号、年龄、性别、手术的时间、手术的名称、手术的部位以及麻醉的方式等信息,避免因接错病患引起不良后果。病患进入手术室之后,巡回护士核对病人、腕带、及病历。麻醉前,手术开始时及病患出手术室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病人、腕带及病历。术中用药、输血应仔细核查。在手术之前、关闭体腔之前、关闭体腔之后及皮肤缝合后应认真清点手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缝针及纱布等物品。在手术中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也应按时点数,做好准确的记录[2]。
3.2 正确安置手术病患的
护理的工作人员在放置患者的时,需坚持安全舒适、呼吸顺畅及视野宽广的护理原则,准确摆好患者的。手术之前要充分了解病患的生理情况及体态特征,并做好压疮的风险评估准备;手术中要认真观察肢体的末梢血运,帮患者按摩受压的部位,避免术中压疮的事故发生;手术中要仔细检查是否移位并能及时的做出调整;做好手术之后的回访工作,便于及时察觉异状,尽早处理。
3.3 重视提高护理者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需提高对职业的责任感,多参与各级护理的学历自学考试、参加各种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派优秀的业务人员外出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此外,提高对新仪器与新设备的培训以及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应急的能力。另外对护理人员应举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差错。3.4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常规
预防控制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从实际出发,总结工作的问题,预见在工作中可能潜在的危险,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经常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重点的讲评与分析;严禁手术室内的违规操作,例如对手术物品清点的制度、对病患的核查制度、交接工作的制度以及标本的管理与消毒隔离的制度等[3]。
3.5 做好医疗器械的检查工作
护理人员应做好病患进入手术时的检查、在消毒皮肤前的检查、手术麻醉之前的检查、医生执刀的时候的检查。对手术所需的药品与物品、灭菌的器械与敷料是否合格、检查是否消毒与存在过期的现象等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责任感,加强对业务的学习;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出现,避免病患出现并发症,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高晔.浅谈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中国伤残医学,2010,18(05):160-161.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4
【关键词】 院前急救;服务;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3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院前急救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院前急救护士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才能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1]。贵州省安顺市德江县民族中医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院前急救1600多人,接回本院继续救治1300人次,院前死亡10人,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15天,平均54.8岁。现将本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产生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的因素分析
1.1呼救电话接听时常见隐患接听电话不及时,服务态度差,对病情、患者所在具体地点、联系方式、伤病者数量等询问不详细,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而投诉甚至引起纠纷。
1.2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或使用不当出诊前的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或者由于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和检查不及时,导致物品失效、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无法及时给予正确救治,延误抢救时机。
1.3急救车辆没有具体的停放位置,个别驾驶员把急救车当私家车使用,以致不能正常出诊,拖延出诊时间。同时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意。
1.4院前急救因护理技术不熟练产生的隐患. 院前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选择静脉注射部位不当,或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固定不妥造成患者在转运途中穿刺部位肿胀,不能保证药物和液体有效进入患者体内,引发医患纠纷;由于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或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手段就会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
1.5院前急救时未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引发的隐患首先在考虑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上,忽视侵犯有自主决定能力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选择权,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有效沟通,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时,家属不满而投诉甚至引起纠纷。
1.6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院前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告知或较少告知。
2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加强岗位责任教育,规范接听120电话接听120电话时要做到仔细询问、详细记录、弄清患者所在位置、正确评估病情,并且根据病情准备相应的急救物品。对于接听电话的技巧要在科内组织共同学习,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接听电话的技巧,建立内容详细的电话登记本,并逐一做好记录。
2.2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为患者所急,为患者所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技术水平,坚持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流程、休克患者抢救流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现场患者搬运术等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士能在复杂的情况中冷静工作,要必须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当戴手套预防感染。
2.3根据护士的能力水平科学分工,出诊护士应由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责任心强、身体及心理素质好的护士担任,并合理排班,避免因超强度而疲惫懈怠地工作。因为院前急救工作的不可预知性,要求急救人员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
2.4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由于院前急救有很强的技术性、服务性、复杂性,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在岗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强化职业风险防范意识,让医护人员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应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己,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应做好与患者及家属在急救现场及途中的沟通,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权,医护人员接诊患者后应及时了解病情,对于患者潜在风险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交代,使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纠纷事故发生[2]。
2.5消毒隔离方面的作用救护车是连续使用,运送的患者多为危重患者,且患者疾病病种不一,因此,也是引起院内感染重要环节,护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作好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3结论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急救护士在急救管理、组织协调、后勤保障、有效抢救、安全转运等多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护士除了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爱心、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强烈团队精神。通过现场紧急救护,医生、护士、驾驶员密切配合,将患者快速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从而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在实施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庆霞.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 265-266.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55―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和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的医疗活动,针对手术和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生
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1]。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增加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己10多年的手术护理经验将手术室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分类列出,针对性地探讨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增强手术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意识,现总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事故
1.1 接错患者
切实做好术前核对工作,防止接错病人及弄错手术部位.(1)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巡回护士负责在术前1d的下午对患者进行术前防视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2)术日晨,先由护理员持病员接送卡与病房护士核对接入手术室病员通道与夜班护士进行早晨第一次核对.(3)由巡回护士持带有房间号的手术单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以及手术间等,同时检查患者的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以及随同带入的术前抗菌素和X片与夜班护士对点清楚后将患者推到指定的手术间。(4)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再次进行核对,并借此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5)麻醉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师进行第三次核对。放置前,巡回护士应查看病历和各种检查单,对患者及手术部位进行核对;(6)手术开始前,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共同核对,部位,以保证患者及手术部位的绝对准确无误。做到无缝隙护理,全程有人陪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摔伤、碰伤
进出病房、病区、电梯、手术间门时,注意保护患头部和手足,防止碰伤或挤伤患者。移动患者至手术床或运送车时,需有人扶稳车身,防止车身滚动造成摔伤挤伤.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稳防止意外摔伤。遇到不能自主移动要等待主管大夫一同协助平稳搬运患者.遇到烦躁不安的患者、有可能发生坠床、摔伤等意外,应适当对患者进行约束或床旁照顾.以及在接送顺序上放在最后接[2]。放置器械托盘时,应将托盘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并拧紧固定螺丝,防止托盘放置过低压伤患者或托盘因固定不紧突然降落砸伤患者。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护理.
1.3 不当
合理安置手术,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安置时,需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避免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3]。安置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不影响呼吸\循环,尽量保护功能位置,在容易受压的部位、骨突处加以合适的明胶软垫并适当固定。定时观察受压部位,及时提醒参加手术人员的操作,不使患者受压,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摆放侧卧位时,应特别注意核对手术部位,如果将患者的左右侧位置摆放错误,极有可能酿成重大医疗事故;患者取仰卧位时,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以避免因肢体过度外展使神经、血管牵拉受压引起臂丛神经损伤;摆放截石位时,应将患者的膝关节摆正,腿架的窝处加以明胶垫和固定,避免窝神经损伤,注意防止双腿过度外展引起肌肉损伤;俯卧位时,应在患者的胸前垫一俯卧位专用枕,使患者胸腹部呈半悬空状态,防止下腔静脉受压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保持呼吸、循环功能不受影响。
1.4 熟练掌握手术仪器的操作规程,防止电灼伤,.烫伤
使用热水袋时要有外套并拧紧瓶盖保证不漏水,水温为40-50度,\昏迷\小儿麻醉及瘫痪患者为30-40加热部位垫包单,经常检查皮肤色泽和温度.
使用高频电刀前要仔细检查仪器功能是否良好,负极板导线有无扭曲断裂,选用高质量的一次性负极板。负极板应放置在患者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如臀部、大小腿肌肉丰满处,避免贴敷在骨突处、体毛过多处或者有伤口的部位。负极板应平整放置,与皮肤均匀地大面积接触,并与患者身体纵轴垂直[4]。如遇皮肤干燥患者应先用生理盐水擦拭放置部位的皮屑防止术中应避免因操作不当和移动患者导致负极板松脱、移位或未完全紧贴皮肤而灼伤患者。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不准佩带任何首饰,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与手术台上的金属物直接接触,以免灼伤患者。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一般不用高频电刀,以免发生意外。使用电刀过程中,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必须从低功率设置逐渐调节至适宜功率。
1.5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一台顺利的手术,不仅需要医生的精湛技术更离不开护理人员的精心的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熟悉所要参加手术的具体步骤,术前对手术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器械、消耗品等物品应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所准备的手术器械完好、齐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杜绝因护理人员因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引发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1.6输血引发的安全隐患
一般是在极其危急、紧张的环境下对患者采用输血治疗,但是一旦发生输血错误,不但影响手术效果,更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执行医嘱对患者进行输血操作时,应严格、认真执行两人以上核对患者的姓名、床位号、血型、输血量核实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所有信息核实无误后方可为患者输入血液。
1.7病理标本丢失或差错
在手术过程中,从患者身上切取的任何组织,器械护士都要认真保存,大标本可以用弯盘、盐水盆等存放,小的标本用湿纱布包裹后放入弯盘内保存,不得随意自行处理或丢弃病理标本。标本较多时,先由器械护士将标本交给主管大夫填写病理单放入指定位置再由巡回护士和主管大夫共同核对签字,最后有专人负责送至病理科在与病理科双签字.
1.8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不能越职行事
手术室中容易出现的越职行为有:个别麻醉医师擅离岗位,请巡回护士帮忙照看病人;外科医生请手术室护士帮忙当手术助手;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请护士帮助接听电话等。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情,但是,如果此时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护士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5],因此,手术室护士只能作职责内的工作,不能越职行为。
2 手术室护理事故的防范措施
2.1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和质量,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加强业务学习。护理工作是一项任务重、内容广泛而繁杂的工作,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特别多,尽可能多的安排、组织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学术交流,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的顺利开展。
2.3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营造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一台手术的开展通常需要数小时,而且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往往难以预料。因此,手术室的工作不仅需要足够的体力支持而且需要细致的观察及敏捷的思维,在手术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安静,术者及护理人员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手术。因此,手术室内的仪器、设备需定期检修,避免因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所带来的噪音干扰及减少对护理人员配合手术思路的困扰。
2.4进行专科培训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
手术的成败与否与很大程度上与手术操作的标准与否有联系。因此,手术室每年举办2界专科培训,对所有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所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相关操作标准及要求,准确无误的进行每一步护理操作,不给工作留下隐患,扎扎实实的做好三查七对.对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加强锻炼与安全教育,定期参加业务学习并组织大家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的热情。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过程中不允许护理人员有任何疏忽、差错等发生,任何一个不正确的操作都将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及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最大的程度的降低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于梅 高校医院手术室工作中护理安全问题及反防范措施[J] 中国校医1001-7062(2007)04-0458-02
[2] 手术室管理指导手册/邵丽,刘丽---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3] 宋烽,张金凤,蔡小光.手术中高频电刀电外科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52-653.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具体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近两年的院前急救状况进行总结,找出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隐患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当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出诊阶段、急救过程及急救后期。出诊时间长、设备药品不全及医护抢救操作不熟练为主要安全隐患。结论:通过制定严格院前急救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法律意识能够有效防范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指的是医护人员在医院外对各种危机患者生命的创伤、急症及灾难事故等伤病患者进行现场急救、转运及运送途中救护。在医院急救系统中,院前急救属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尽管院前急救属于暂行应急,但是是否能够对患者进行切实可行的院前急救对维系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为病人进一步抢救创造更好诊治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患者病残率,关系至关重要。此次我们根据这两年我院院前急救的病例特点,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根据这些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最大限度减少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3月急救中心接到有效急救电话9853次,我院出诊4356例,急救患者接回2145例,其中有209例发现存在护理隐患,占9.74%。有56例出现院前急救纠纷,其中被投诉出诊时间长22例,设备药品不全18例,医护抢救操作不熟练12例,同患者家属沟通不当4例。
2 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在对上述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基础上,我们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如下几种:
2.1 出诊阶段的安全隐患:1)急救信息接收不准确:接听人员在接听电话过程中,对于出诊的地址及联系方式没有询问清楚,没有详细对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等进行详细询问,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不能进行准确判断,不仅会在出诊中准备不充分,抢救设备不完善,有时还会出现派错车,导致救护车空跑,这样不但会耽误患者救治的最佳时间,延误病情,同时还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2)急诊意识淡薄:救护车未能在规定时间出诊,导致出诊时间延迟,影响救治工作顺利实施,使患者丧失急救最佳时机,降低救治成功率,最终导致医疗纠纷出现。
2.2 急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1)急诊保障不足:因为种种原因,医院不能保障车辆安全,使救护车不能进行及时保养,车辆油量不足或者零件出现故障,在转途过程中车辆维修耽误患者的抢救。2)责任心不足:医护人员急诊抢救技术不过硬,对急诊应急能力差,急救动作慢,在转运过程中没有对患者进行严密监视,导致患者出现窒息、休克等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者患者在急救途中因为车身颠簸出现了静脉输液外渗,急诊救治仪器脱落,甚至因为急诊车辆摇晃摔落病床导致脊椎及盆骨骨折。这些都是因为医护人员对病人护理不到所致,也是最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事件。3)消毒隔离的意识差:院前急救的环境复杂,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差,对可能传染疾病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导致运送车发生污染,或者医护医院在抢救中被感染。还有些护理人员因技术不熟练,在现场复杂条件下忽视了无菌操作,使患者增加了感染风险。4)对患者病情不能准确评估:在现场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没有准确评估,没有充分考虑到病人在转运中的病情变化,与患者及家属没有做好沟通,没有将患者病情及病情预后还有可能医疗费用向家属通告。对于急危重病人没有按照抢救原则进行救治及通知,导致咋转运途中因人力、物力等欠缺,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或死亡。对于到现场已经死亡的患者,医护人员没有进行常规抢救,对死亡患者没有仔细检查,没有存留详细死亡检查记录。
2.3 后期安全隐患:现场急救记录是患者入院进行进一步诊治的关键参考依据,但是因为院前急救时间紧急,时间记录常不及时,不准确,有时因抢救患者未能将医师口头医嘱及现场抢救记录补写完整,记录字迹潦草,内容不详实,遗漏关键阳性体征,或者在记录中没有使用专门医学术语,书写简单,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记录会直接影响医生判断,影响患者入院后的救治。
3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鉴于上述院前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我们分析要消除这些隐患,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出现,应当主要从下面几点进行具体防范:
3.1 制定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要确保院前急救各项工作能够到位,必须制定详实的规章制度,让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有章可循,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抢救措施能够切实执行。因此医院需要切实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规定》还有《护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等相关文件制定适合医院急救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及技术操作流程,保证急救过程顺利实施。同时还要建立护理评价规章制度,对医护人员护理过程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急救的各种后勤保障,确保各类急救药品到位,没有过期及变质,医护人员需要对救护车物品掌握清楚,定期检查,确保车辆物资充足。
3.2 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
院前急救事件多紧急、突发,并且事件多变性强。所以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严守职业道德,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嫌脏、不怕累,对工作认真负责,时刻将患者放在首位,坚持救死扶伤,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保持良好道德风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主动接诊,对患者做到灵活的施救措施,坚持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为抢救患者节省宝贵时间。
3.3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高低与院前急救中抢救效果息息相关,当前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差,综合素质不过关属于院前急救中的主要安全隐患,因此要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要对医院的接线员及护理急救新成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及责任素质,要求接线员按照程序进行电话询问,问清病人详细病情及地址,这样才能够方便病情评估,节省救治时间。第二,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急救重要性,对于常见的各类急救患者抢救流程都有熟练掌握,能够准确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现场搬运这些抢救措施。第三,培养护理人员沉着冷静性格,要求其在具备熟练急救护理操作外能够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处理现场问题,做好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取得患者配合。
3.4 提高法律意识
当前人们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法律意识,在工作中恩你个狗懂得运用法律条文来保护患者及自我,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按照法律程序去解决医疗纠纷及护患纠纷的能力。
当然院前急救过程中还要讲究团队精神,日常工作人员还要做好急救常识的普及工作,这样在院前急救中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安全医患出现,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为挽救患者生命保驾护航,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丹,陈红.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 2011,(22).
[2]董慧珍,汪小红,陈娜. 探讨护患沟通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1,(22).
[3]伏清华,沈雪梅,肖艳. 院前急救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13).
[4]安今善,李美玉. 不稳定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