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1
一、关于基础物化实验教学的一些看法
“分组大循环”,使得物化实验成为一门难学的课程。物化实验所需仪器种类多,单体价格高,占地较大,因此普遍采用“分组大循环”的方式安排实验,即每种实验仪器购置6~10套;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大组(12~16人),每个大组使用的实验各不相同;同一大组再细分为6~8个实验小组。因为实验课与理论课安排在同一学期,必然有大部分同学在没有学习相关理论课之前先做实验。在有关概念、公式尚未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做实验,其难度可想而知。
课时缩减加大了教学难度。在“厚基础宽口径”的本课教育新思维指导下,专业基础必修课时大幅度减少。以我校生物工程本科生为例,2008年以前物化理论课为72学时,实验课为36学时,现在理论课为36学时,实验课为24学时。实验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以前还可以占用1学时理论课堂讲解,现在也变成教师间的一道难题。
学生在基础物化实验上的投入今不如昔。自大学扩招,学生总体水平大幅度下降,加上目前国内大学实际上的“严进宽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下降明显。加之对四六级等各种证书的渴望以及网络游戏的诱惑,学生在基础物化实验上投入的精力明显减少。
中级物化实验和综合实验等课程的增设剥离了物化实验的部分功能。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专业基础必修课减少的同时为大三以上学生开设了中级物化实验或者综合实验等课程。因此,基础物化实验重点下移至打宽打厚基础,学生创新或者综合能力的培养放手交给专业后须课程。
我们的想法是:不管是化学类学生还是非化学类的学生,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快速而正确”做完计划内的几个实验,“快速而全面”的了解所有基础物化实验,对于各种基础物理化学实验的仪器方法等有“直观而生动的印象”;对于化学类学生,有助于他们参与设计/创新实验包括“综合实验”等;对于非化学类的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许能让他们今后某一天将物化实验仪器方法作为“它山之石”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专门制作了《基础物化实验速成》多媒体辅助教材,以便学生“照葫芦画出瓢”。
课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实验基础知识、 实验内容和仪器使用。实验基础知识指实验相关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如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格式等;实验内容分为实验原始讲义、实验预习报告样本、实验报告样本、数据处理、实验相关录像等5个部分,不仅包括了书面教材的相关内容,而且充分利用光盘大容量特点,将实验录像等引入;仪器使用着重介绍实验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维护、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件意在:(1)为初学者提供全面的指导;(2)对因课时限制等原因没有安排的某些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可借助本课件,顺利完成该实验从预习到完成(虚拟)的全过程。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文本素材的准备
使用WORD 2003对已有的书面教材、仪器使用说明等进行录入、整理,并定义合适的字体、大小、颜色等各种属性,以取得较好的版面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文本素材中,有很多的公式,这些公式可以使用WORD 2003的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录入。
2.图像素材的准备
作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特别是一个以实验为题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各实验的仪器相关的色彩丰富、直观的图像是必不可少的。利用数码相机摄下所用仪器的影像,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另外,我们也将传统书面教材中涉及到的图像扫描录入电脑备用。扫描要求一般为:灰阶或者彩色;200dpi;100%;JPG文件格式。实验预习报告样本和实验报告样本采用同样方法扫描录入。图像的后期处理,使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通过仔细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等重要参数,可以大大改善由于摄影所造成的图像外形及色彩失真的现象。通过使用橡皮擦及橡皮图章工具可除去摄像及扫描过程中出现的小黑点及其它杂色或图像多余的部分;通过使用滤镜中的锐化工具,可以改变图像的模糊不清的现象;通过使用文字工具在图像上加上工整清晰的文字说明。最后,考虑到大多数使用者的电脑屏幕分辨率为1024×768象素,为了使显示图像时能显示完整,我们将图像的大小定在宽760像素以下,高420像素以下(扣除了网页浏览器的边框)。
3.录像素材的准备
为了使学生能在做实验之前对于实验全过程有直观的了解,我们在课件的实验内容部分为每个实验安排了一段录像。请操作熟练规范的学生演示实验过程,使用家庭或专业的录像机将实验的全过程以及关键步骤录制下来,然后使用“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等软件将其转换成MPG的格式。在Windows Movie Maker中,调用MPG文件,进行剪接、配音,转换并保存文件为*.WMV,备用. *.WMV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媒体播放器的控件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
4.使用FrontPage 2000 对各种素材进行融合
相对于Authorware等专业多媒体制作软件,FrontPage更易得易学。整个课件容量1.28G,内含320个文件夹,文件个数高达4800个。课件部分界面见图1和图2。
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为了检验本课件的实际教学效用,自2008年以来,特地选择生物技术、信息与安全工程等非化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大规模试用,学生普遍反映“很给力”。如今已是我院物化实验教学的必需品,包括新近参与带实验的教师、研究生也常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林少凡,乔园园,张涛.计算机辅助教学回顾与展望[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16(5): 331-333.
[2]黄明,赵斌,赵新刚.多媒体物理化学CAI软件的开发[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16 (6):473-474.
[3].物理化学实验CAI课件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3(1):42-44.
[4]王利华,覃然,钟祯新.用Authorware制作物理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科版),2000, 19(2):70-74.
[5]王利华,梁盛风,何晓方.用FrontPage 2000制作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科版), 2004,23(1):30-32.
[6]谢小红,许胜先.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3-127.
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理念课件制作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张晶莹(1958-),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类专业课教学。(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68-02
机械设计基础课是一门关于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的技术基础课。从高职培养机械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看,该课程应该多注重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有幽默感的动画来刻画抽象的理论,能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最近笔者对所教的4个班级发放多媒体教学问卷180份。从统计数据来看,85%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兴趣,认为过去采用传统教学,老师在讲授本课程中的机器零部件的结构和传动原理内容时,学生普遍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觉得这些内容呆板、单调,枯燥无味,因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机械零件的运动状态,既有趣味性又有直观性,为学生创造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点。还有20%的学生认为,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没有积极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和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高职学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多媒体教学理念误区。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和对多媒体教学理解的不透彻,未能理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没有意识到多媒体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很好地融入教学过程,而不是过分依赖多媒体,使得多媒体教学模式滥用、乱用,这样不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效果。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当中,绝大部分是机构和零件内容,除了传统的教学外,就是要用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而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但有些教师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因而课堂板书被忽略,把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等一律搬到屏幕上。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教师成了播放员或解说员。学生在观看课件时,仅仅是被课件花哨的画面所吸引,而课件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却很难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加上课件的信息量较大,切换快,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学,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制作课件及播放课件,教师的备课、授课已由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代替,甚至有的教师嫌制作CAI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干脆花钱请别人制作或使用别的老师的课件。这样一来,教师不仅不能按自己的思路去教学,甚至还会产生惰性,讲课成了敷衍,教学质量迅速下降。另外,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都使用图、文、声、像形式去呈现,一味地追求画面上的华丽、花哨、动感等效果,刻意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的目的。
2.多媒体课件制作不规范。由于部分教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水平的有限,教学责任意识的不到位和教学精力投入的不足,课件制作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如下:(1)大多数教师在制作CAI课件时都只会使用PowerPoint软件,课件演示文稿多以文字和静态图片的形式出现,没有应用动态展示效果的软件如Flash能力,更没有音频、视频形式和内容导航的链接,未能将文字、数据、图形、音频、影像、视频等融为一体,画面呆板单调,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多媒体教学仅仅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体现在文本冗长,对课程内容没有经过任何提炼、总结和概括,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晰,不能体现课程知识精髓。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课件的文本内容是直接从教材上扫描下来的,把原来的“手工板书”变成了“电子板书”,从而使页面文字过多,影响视觉,使学生分不清主次。有的教师还在课件中添加了不必要的音乐以及与课件内容不相关的花花草草,结果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目的无法达到。而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只是在课件上一闪而过,学生没有办法做笔记,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3)片面追求媒体形式,一味追求画面上的新颖、动感等效果,将动画、视频等大量引入,屏幕渲染过度,无关信息过多,从而适得其反,使课堂授课重点偏移。盲目下载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强的图片和动画,链接大量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视频资料,制作各种声音的合成,进行多媒体技术炫耀。例如,在讲授四杆机构这章时,机构的类型较多,动画也多,有的教师不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合理的选取,把下载的动画一股脑全播放给学生看,信息过多过滥,使得重点难点不突出,再加上切换速度快,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此多的信息,无法跟上讲课进度,被动接受课程内容,因而记忆不深,造成上课看热闹,下课没印象的后果,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这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相矛盾。
3.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不到位。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实践性较强,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机械传动原理、零件结构等。如果教师在上课前没有充分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而是把所有内容都制成课件播放,造成部分学生目不暇接,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大脑疲劳。这就说明有些教师没有注意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而传统教学特点是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座位下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老师可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适时的走动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更容易表现出自己的气质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对一些概念、定义、公式推导,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更轻松、明了。对于学生易于掌握的内容,有些教师也硬是做成多媒体课件,加上音响,配上背景,反而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教学内容上,其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还有些教师用课件代替实验。例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的教学中,在讲授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章节时,传统的教学要安排低碳钢的拉伸和硬度实验课,但有些教师为了图方便,只给学生演示用Flash制作的动画或一些视频,用课件完全替代了学生必须进行的实际操作,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无论是采取传统的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于主体地位的。由于多媒体课件是在上课前就已经做好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课堂问题都已设计好了,上课时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可完成各个教学步骤,这样完全忽略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气氛。无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的灵活性受到约束,只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的主导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外,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讲课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仅仅是课件或电子教案的简单演示者,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领会讲课内容提供有力的支持。比如,在讲到内燃机的内部结构时,如果一味地播放教学课件里的动画和视频,学生就会看得头晕眼花,对这个知识点难以理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如果配合教师的口头文字和实物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多媒体教学因教学内容而异。机械设计基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因教学内容而异。这门课的特点就是书中有大量的机构运动简图、机构传动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通过挂图、模型、手工画图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在介绍典型机构的内部结构及零件的运动状态这些内容时,大量的知识点需要用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现出来,让学生在屏幕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零件工作时的情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对于一些重点、难点或逻辑推理性强的公式,需要在黑板上一步步去进行分析和推理,同时恰当插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2.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作为教师必须要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目的,努力将课件制作重点放在教学性上,多媒体仅仅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机械设计基础课中有大量的机械传动零部件,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这样信息量过大,切换快,对大脑皮层刺激不深,因而学生记忆也不深。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主导地位,而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也就是说,教师才是课程的核心,只有在需要多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时,教学的重心才应该转到多媒体上。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避免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照屏宣科”,应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主线索,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与学生产生共鸣。由此可见,只有把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传统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完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研究的
对象是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若把机构和零件动起来,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课件,并适当插入图片、动画和视频,可更好地帮助讲解机构的工作原理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时,有目的地精选一些典型例子,如汽车雨刮器、公共汽车车门、摇头风扇和折叠雨伞等,这些例子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身边处处都可以看到,应用是如此广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驾驭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的能力。在课件的制作上要狠下工夫。其次,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讲课对象的中心位置,无论用多媒体教学也好,粉笔和黑板也罢,都是一种教学形式,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水平为目标。只有做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问题本身并不在多媒体上。各种教学方法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丽华.信息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2).
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3
【关键词】展示设计 多媒体 应用
展示设计是一门研究展示空间与环境的综合性艺术学科,发展至今,其应用对象包括展览(博览会)展示、博物馆展示、店面展示和节日的庆典展示等多个方面。展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现代的展示加入了声、光、电等多种新技术,我们统称其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设备通过视听等技术,将活动的影像和音效生动展示出来,比传统的展示设计手段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其以生动的表现力突出展示的主题,烘托展示气氛,使展览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一、声音技术的使用
对于观众来说,大多数人并不喜欢阅读文字,他们习惯于被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所吸引。对于这些观众,声音和影像技术是他们更喜欢去理解展品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最为直观,人们总是首先被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所吸引。
在现代展示设计中,观众已经习惯了有着背景的声音和可移动画面的设计。声音和影像成为了展示设计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设计师用来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示设计中的“声”主要是指声音、音响。在现代展示环境中,设计师经常会加入声音与影像的要素来丰富展示内容,加深观众体验。在展示的现场可以运用合理的配景音乐,使人们得到和展示环境相适应的情绪感染。不同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还可以调节观众的情绪,唤起人们相似经验的遐想。例如,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展厅中设计了一个体验奥运冠军冲刺的环节,参观者坐在设计好的台阶上,随着发令枪的响起,现场骚动起来,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呐喊声,在场的人有着强烈的参与感,好像体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奥运比赛。声音带给我们直接的参观体验和感染力是其他静态展示所不能替代的。
二、影像技术的使用
影像技术指的是电影、电视、视频的图像展示,特点是真实感强,很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影像技术是现今展示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设计,包括大屏幕、等离子、液晶显示、环形银幕等。电视幕墙的形式可以由多个大屏幕投影式电视单元组成,具有分屏显示、画中画等多项特殊功能。在许多大型的商场、大型的展览会都采用这种展示方法。
在实际的设计中,在资金充足、场地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整面展示墙体的大屏幕展示;制造大型的环幕剧场、制作360度的环形银幕,还可以制作穹顶的屏幕展示等。例如,在澳门的新濠天地一个展厅中,设计师设计了一个360度立体动感的、声光电技术结合的表演《龙腾》,其实就是一个环幕全景式电影展示,通过一个故事性的描述“龙的诞生与追寻”,体验360度影像技术带来的巨大视听震撼。这种表现方式具有打破时空局限的较强表现力,能令参观者产生极强的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三、“电”技术的使用
展示领域的“电”,指的是利用电能来控制传动装置形成的动态展示。这类自动装置可以旋转、升降,能够让我们的展品处于动态之中,变化出多种不同展示的角度与效果,丰富展示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旋转式的展台。这是一种极其便捷的动态展示方法。在设计旋转式展台的时候,可以在展台的底座部分安装电动机,通过电动机的转动,带动相关物体进行转动。如汽车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可以旋转的展台,上面放置最新的汽车展品。当然也可以设计小型的旋转展台,在上面放置小件展品。旋转展台可以带给观众便捷的参观体验,观众站在展品的一面就可以360度无视觉死角观看展品,这对于观看大型展品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传统的展览中,我们观看大型展品时往往要耗费很多时间,旋转展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节省更多的参观时间,也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展品。
对于那些更小一点的展品来说,旋转式的展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说旋转台是在横面上转动,那么旋转架则是在纵面上转动。如儿童玩具、手机、服装等展品,都可以利用此类旋转架来进行展示,它可以使展品变得异常生动。
四、数字化技术的使用
虚拟现实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化展示技术,是利用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来为参观者创造一个极其真实的虚拟环境,这种逼真的环境能够给参观者带来极强的身心体验,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和感知觉。
这种多媒体技术在展示中深受观众欢迎,其体现在展示现场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虚拟系统、仿真技术、触摸屏、语音识别、体验式的游戏、电子书、智能中控系统、机械互动等多种形式。现代的大型展览中都会或多或少加入这种数字化技术。例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几乎每个展馆都运用了这种技术。如在德国馆中贯穿始终的机械式的互动技术,设计者在展场中设计了一个贯穿整场的电动带式的装置,上面悬挂着德国式的科技展品,他们随着参观的节奏不断地运动着,发出嘎嘎的声音,机械化的体验立刻呈现。或是在法国馆中的“带着味觉的书”,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技术体验到青草的味道、面包的香气,体验着法国式的味道。人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体验到加拿大馆中的加拿大风情,设计者设计了一道“潺潺的水流”,人们碰触它后,它会产生一道道的波纹,使人们有着极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区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强大的视听震撼,感受博物馆的建造过程和艺术作品的巨大魅力。
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媒体技术;高效课堂;表达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众所周知,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地进行信息传输,利用计算机、Pad等智能终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触屏电视或电子白板的交互展示功能,可以更智能、更直观生动地处理各种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并能十分逼真地描述英语会话事件的发生背景,多层次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主题为“How to be green ?”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动画情境:2人小组活动中,学生作为环保活动的组织者,应做好以下准备:第一步,在课件上分别点击一些自认为有利于环保的图片,如果c对了,该图片马上出现有关环保的一些英文句子和新单词的读音、用法等。第二步,通过“麦”,学生试着读出英文句子和新单词,同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这个过程中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索,老师予以指导。学生会话完后,马上能体会会话语言,并能模仿会话交流,纠正语音错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拓展空间,发展能力
计算机、Pad和电子白板等设备可以进行动态演示,以此为基础的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活泼有序的教学氛围,将难以表达的语言文字通过模拟仿真、搭建工具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学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学生在学习单词“maybe”时,有些教师先教学生如何读这个词,接下来解释其汉语意思,学生能很快知道单词的意思,但却不知道怎样运用,而且很容易忘掉。而有些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未完成的几何图形,并在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几何图形时提出问题:“What’s this?”并先提示性地自问自答:“Maybe it’s a desk or a bag or...”学生刚看到图形时的第一反应基本都是很疑惑,想必在琢磨:“这是什么?”学生对这些句子是比较熟悉的,而不知道“maybe”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教师通过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猜到“maybe”是“可能、或许”的意思。同样,后面教师又依次出示几个未完成的几何图形,学生的想象进一步被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三、营造氛围,提高效率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英美等国家的孩子在纯英语或英语作为第一官方语言的环境中能轻松自然地学会英语,在这些国家出生的华人孩子语言学习方面亦无区别。而国内的孩子却不可能拥有如此自然的英语环境,英语课堂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获得方式。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走出紧闭的教室,而功能强大、能够创造无限可能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趋于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在开始上课前或教学过程中插播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尽量选取那些唱词简单、旋律优美的,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不自觉跟着哼唱,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另外,Walt Disney Pictures也是学生所喜爱的,其活泼诙谐的氛围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初中英语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在高效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英语学习能力会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5
一、橱窗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橱窗设计是以所经营销售的商品为主,通过布景、道具、背景画面装饰为衬托,配以灯光、色彩,突出商品特征,增添卖场气氛,加强品牌印象。好的橱窗设计在商业活动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以使消费者获得丰富的趣味性的视觉享受后产生购买欲望。消费者在选择进入商店之前,都会浏览橱窗,所以,橱窗的设计与宣传对消费者购买情绪有重要影响。橱窗的设计,要突出商品的特性,同时又能使橱窗布置和商品介绍符合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行为,即让消费者看后有美感、舒适感,对商品有好感和向往心情。好的橱窗布置既可起到介绍商品,指导消费,促进销售的作用,又可成为商店门前吸引过往行人。橱窗既是一种重要的广告形式,也是装饰商店店面的重要手段。因此,一个构思新颖、主题鲜明、风格独特、手法脱俗、装饰新颖商店橱窗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二、多媒体下装置艺术及其特征
多媒体(Multi-media),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多种多样的媒体综合利用起来进行信息传播和推广。在技术上,多媒体是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体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多元化输出,能够产生令人难以忘怀的视听触嗅效果。如今,多媒体信息传播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其艺术设计和艺术审美直接关系到传播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人性化的理念和艺术设计等层面人手,本着传播和文化的角度,旨在探索适合人类需要的多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扩展了时空的展示。
装置艺术就是在这样的多媒体环境下产生的。装置艺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绘画语言创造衍生出来,最主要的是艺术创造的内因发生了全面而又颠覆的变化。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艺术形态,在创作中改变以前运用固定不变的物质媒介和形式。装置艺术是多媒体艺术的一个部分,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更是调动人体各个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三、多媒体在橱窗设计中的运用
在多媒体艺术形式下,橱窗视觉形象上具有“多”“体”“动”的特征。“多”这一特征体现现在方面,首先就是商品展示时传递的信息数量更是多种多样。其次,构成信息传递的视觉元素多,视觉层次更为丰富多彩。“体”这一特点在当今橱窗设计上体现在商品展示的空间更加立体化,空间化,无论橱窗的纵深空间还是外框尺寸都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商品的折、拉、叠、挂、堆,充分展现商品自身的形态、质地、色彩、样式。当人们看橱窗时,中心位置将随着人体与橱窗的距离变化而变化。
新媒体下橱窗最突出特点就是“动”这一特征。将展示商品的空间由静至动,以吸引、集结更多的注意力。首先就是传递的信息画面采用视屏、数字媒体等新的媒介,这样的媒体形式相对以前单纯不变的画面更让画面有了时间性。例如Calvin K1ein新橱窗设计,以“Middle Night”为主题的设计就大量运用的多媒体。整个橱窗灵感源自于传统文化,包括19世纪早期的传统玩具,立体透视画,相机暗箱,皮影娃娃,雪球,电影放映机和手翻动画书等。使用了单频道录像的方式,透过将摄像机旋转了360度来进行拍摄,展示出一顶白色帐篷宛然于冬天雪地之中的场景。帐篷内人影绰绰,有人在跳舞,有人在唱歌,有人在阅读,有人在往圣诞树上挂袜子,还有人在享受着一场晚餐聚会。当这个微型场景在摄像机前旋转的时候,人物剪影的动作也在不断变化着,人影的比例也会变得缩小或放大。事实上摄像机是被固定住的,转动的是覆盖着积雪的木底场景。其次,互动性更是近几年橱窗设计的新的探索。互动橱窗是一种新型,透明交互触摸传播媒体用户只需在橱窗玻璃表面点击图像画面,系统即可感应到用户手指的动作,并对手指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控制图像配合用户的动作进行变换如放大、缩小、移动、旋转等。进而使普通的玻璃橱窗变成超大尺寸的互动触摸屏。
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6
针对上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些误区,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方积极性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是灌注知识的传授器,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遇到难题时才巧妙点拨学生。比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中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难点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及之前的内容,有学生提出疑问“如何把实际问题和解直角三角形联系起来呀?”,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由实物到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此时再追问“离地面10米处”、“离树根24米处”对应直角三角形中的哪些元素?“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相当于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什么?学生立刻就可以回答出来,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加以证实,一个难点无形中就这样化解了。
二、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关键标识的合理应用
在课件设计中,还应注意课件内容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切忌过多的图片、动画、背景音乐,以免学生把过多注意力放在多彩多变的画面中,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充分利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关键标识去营造一定的情境和气氛,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信息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但是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就应该让屏幕简洁而富于内涵,启人思考。
三、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
多数的数学教学课件因程序化太浓,难以达到学习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接受媒体,课件设计的内容与问题,应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积极性。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画面也不能过于明了,要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大家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来。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梯度和思维力度,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启发式问题,但不设置固定不变的答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开放、发散地思考问题,并把学生思考的结果用视频展示台投影到屏幕上,如我们对《轴对称》设计采用了四个问题情景: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在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的实物?等学生回答后,用计算机展示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轴对称的判别中,设计插入展示轴称及其特性的动画,使学生对轴对称的的性质豁然醒悟;在区分“一个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两个相近概念时,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探究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对一堂课的归纳、小结时,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归于一个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四、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
(一)转无意为有意,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自然转换
对初中生来说,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较短,加上数学课的特点,无优美的词句、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学生。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转换原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设计教学环节、提出的问题、安排游戏,尽可能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于细微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自然转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最佳课堂时机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二)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思维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只有把这些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即由静而动,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才能打破学生平静的思维状态,激发其思维转向活跃。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如在《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学中,利用动画展示不同的视图的形成过程,化静为动,让学生在电脑操作中观察、比较。最终自己探索出视图的画法,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优越性。整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三)促动态为理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实行“再创造”,要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创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在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该有一定的探索方向。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为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制止学生的盲目、放任,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轴对称》一节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从折叠处任意剪出一个图形。先自己剪,再把图形拿到小组交流、讨论。接着提问①先自己折一折你手中的图形,观察有什么特点? ②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你能用一句话归纳这个特点吗?学生回答结束后再展示轴对称的动画,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思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探索归纳出了轴对称及其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活跃状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也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积极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保证学习的有效进行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