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救护理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36-02
医疗急救的一体化抢救措施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的重点,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配合对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帮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急救护理治理救治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0年12月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分多发伤患者218例,其中男155例,女63例;年龄6~68岁,平均 (47.0±10.7)岁,20~50岁占70.5%。致伤原因:交通伤135例,高处坠落伤43例,塌方压伤5例,利器砍伤35例,此次受伤累及的部位有颅脑、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等,25例患者处于濒临死亡状态,其余患者均处于失血性休克或者昏迷、呼吸困难等状态。伤及两个部位114例,三个部位77例,四个部位18例,五个及以上部位9例。将2007年6月~2008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的108例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TX-*4]±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结果比较见表1。
3 急救护理流程
3.1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①院前急救护理单元100%备用状态,护士接调度指令以1 min速度出车,途中联系报警者大概了解受伤原因、病情,给予必要的自救指导,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环境安全;不要随意搬动和拖动患者;有明显出血症状用干净毛巾等辅料压迫止血。②到达现场根据a、b、c、d、e 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的评估[1~3]。具体做法如下:a.气道: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b.呼吸系统: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及胸部是否有损伤造成呼吸的困难;c.循环系统: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肢体的末梢循环功能,观察患者是否有大出血的情况;d.神经系统:判断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观察患者是否有颅脑损伤及脊柱脊髓方面的创伤;e.肢体活动功能:观察患者的四肢是否有骨折发生及有无发育畸形、伤口有无出血情况等。③遵照院前急救原则为“救命对症”,护理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如病情许可,边抢救边护送,并注意途中对生命体征的检测。④根据患者情况,与接诊医院联系,并通报病情,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及专科会诊准备。
3.2 急诊科急救护理流程 ①急诊科护士接院前护士通报后,立即通知创伤急救小组到位接诊,交接清楚后仍可按a、b、c、d、e 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的评估并协助医生“优先处理致命伤”。同时明确分工,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口中或者咽部的呕吐物、分泌物甚至血块清除干净,若发现患者有义齿应该立即取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者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进行呼吸支持,面罩或导管氧流量保持在5 L/min,必要时考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气胸者胸腔闭式引流等。②迅速建立两条以上循环通路,必要时做静脉切开术的准备,并在输液前抽血标本进行配血以及各项检验,严重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失血,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通路可以及时迅速地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可使用16~20G静脉留置针,结合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将需要的液体快速输入患者体内,可选择生理盐水、血浆、全血等。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机体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改善了脑组织等的灌注,为患者的进一步抢救做好前提工作。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所有患者采取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措施,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监测患者是否有继续出血的情况等,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向医生汇报,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若患者继续出血,则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再次敷料按压加压止血包扎,并且准备好器械配合医生做缝合止血工作[4,5]。如发现活动性大出血,则应该用止血带止血。如患者确诊是内脏大出血,则应该配合医生将患者迅速送至手术室进行止血手术。④注意做好各专科损伤的观察,如胸腹部器官损伤、颅脑损伤、脊椎损伤或四肢骨折等专科的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专科协助抢救或急诊手术。
3.3 术前流程准备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如能在“黄金1 h”内得到有效正确的诊治,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抢救后多数需进行急诊手术,尤其是直接送入ICU 或手术室者更高达50%,24 h手术治疗(96.5%),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各种诊断性操作,如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术前准备,譬如备血、皮试、备皮、血气分析、留置导尿管、留置静脉针等准备,对病情严重难以及时纠正的患者应该迅速送入ICU抢救。
3.4 心理护理流程 严重多发伤患者在身体上突然受到损伤同时,患者往往面临截肢、毁容、随时有死亡的可能等实际情况,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表现为恐惧、悲伤、绝望、无助等症状[4,6]。护理人员在重视患者身体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患者心理的护理,以镇定的态度面对患者,以体贴的话语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以熟练的技术给予安全感和信任,同时关心家属,主动进行沟通,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支持和理解。
4 讨论
4.1 建立一体化急救医疗网 急救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多发伤发生率每年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多发损伤是高能量的损伤,具有发病突然、受伤机制复杂、休克发生率高、创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创伤死亡已成为第四位死因,全球每年创伤死亡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创伤已成为青壮年人群的第一杀手,多发伤员占65%[6],建立一体化和一站式救治中心,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急诊内窥镜、彩超、CT、DSA等以快速确诊患者伤情;培训急救医疗人员和人才梯队,多学科协助救治,有利提高突发急、危、重症在有效“时间窗”内救治的救治效果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美国创伤协会认为有五分之一死亡患者如果在受伤1 h内得到合理的救护的话,是可以存活的。我国的急救医学也是非常重视患者受伤后1 h的急救黄金时间的。
4.2 充分发挥急救护理流程的作用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对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实践中,护理人员从院前、院内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观察判断、处理,及时为配合医生的抢救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规范化护理流程中,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小组实行明确的科学分工,如在团队抢救过程中,特设1名护士负责患者呼吸道的管理、1名护士负责生命征的监测、1名护士负责用药和记录等。通过规范化的抢救程序,保证了抢救井然有序,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赢得了抢救时间和效率。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中,护理人员还关注对患者及家属心理的护理,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
4.3 急救护理流程实践有利于拓展护士临床思维 护士在本流程应用过程中,树立循证护理意识,通过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病情观察和救护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发现新的护理问题,并能不断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流程;同时,培养了护士敏锐的临床思维,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一种自我专业素质的锻炼和提升的实践过程。经过一年来临床实践应用,急救护理流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容易掌握,方便使用,有利于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可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嵘,王伯良,宋德根,等.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多发伤的急诊科抢救[J].急诊医学,2000,9(2):104-105.
[2] Baduhan G,Mcritchie DI.Missed injuri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J].Trauma,2000,49(4):600-605.
[3] 赵文静,张亚卓,单丽丽,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5-266.
[4] 刘建英,鄢涛.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1-12.
[5] 彭志红. 急性多发创伤110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6(18): 73-74.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2
【关键词】急救护理流程;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应用
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于夜间发生率较高,诱发因素主要有不良刺激、情绪、饮食不当等。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较凶险,其致死率高达50%以上,而且首次出血后仍有40%的病例有继发在出血的可能性[1]。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无缝隙的急救护理,能够紧急止血和纠休克,乃至预见早期并发症,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选取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抢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0岁。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证实食管胃底静脉为中至重度曲张。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临床症状为呕血、黑便,呕血量>1000ml,部分患者存在轻度黄疸或者腹水,不存在肝性脑病。肝硬化child-pugh评估分级,b级31例,c级19例。
2急救护理流程
2.1病情评估 本调查50例患者均由其亲属直接送入本院的急诊科,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之后应立即实施观察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②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特点;③患者心率、脉率、血压、末梢循环、口唇颜面颜色等;④患者表现的神经系统症状;⑤监测患者尿量。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来初步评价患者的病情,进而明确护理的重点[2]。
2.2恢复有效循环 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应迅速建立2组有效静脉滴注通道,有必要时应行中心静脉插管,同时测定中心静脉血压,并立即采血、配血,做好输血前准备和必要的血液检查。休克患者的病情较凶险,故对于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休克患者,首先立即补充血容量,通常用平衡盐液和浓缩红细胞进行复苏,以此来为下一步治疗赢取时间。建议及早输新鲜血,输血输液过程中应严密监控血压、脉搏和尿量的变化,适当调整输血输液量和输送速度,避免过量输液导致门静脉、曲张静脉内压升高,或者侧枝循环的血容量增多,引起再出血,同时输液过快还会导致心力衰竭[3]。
2.3止血治疗流程 急诊常规采用微量泵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如十四肽生长抑素),对于大出血患者则常规应用三腔二囊管进行物理压迫止血。近20年,随着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以药物疗法、内窥镜疗法、介入疗法、手术疗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格局,并且疗效较过去有明显提高[4]。在紧急情况下外科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首选术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体的操作步骤应根据术中情况而灵活变更。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渐渐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用、治疗效果最佳的手术方式[5]。
2.4观察病情变化和预见并发症 :
2.4.1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动态生命指征监测,有助于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4.2并发症主要指肝性脑病,因为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极易诱发肝性脑病。护士可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来测试患者的思维、回答的准确性等来预测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动脉血气、血电解质和血氨的变化。
2.5心理护理 由于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认识度不够,有可能形成恐慌心理,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急救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焦虑心情,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传授有效控制病情的信息,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进一步治疗工作。由于门静脉高压患者长期患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足,一旦发生急性大出血,更易产生恐惧和焦躁情绪,不利于急救治疗工作的执行。所以,急救护理人员对患者关怀和鼓励,对于患者解除恐惧心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
2.6转科准备 经过以上几个流程,可进入下一阶段的治疗,部分患者有手术适应症,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急救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避免其产生恐慌焦虑情绪。同时急救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
3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成功抢救46例,其中采用保守治疗34例,手术治疗12例,因为病情严重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达92.0%。本组发现3例亚临床性肝性脑病,经预见性治疗和护理后,避免了肝性脑病的恶性发展,及时抢救成功。急救结果见表1.
表1急救结果
4讨论
本调查的50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急救护理流程后,进行急诊手术或保守治疗,存活有46例,另有3例患者发现肝性脑病,经急救人员预见后通报医师,及时进行治疗,防止了肝性脑病的进一步发展,抢救效果满意,说明本院采取的急救护理流程总体而言规范有效。急救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包括:清除患者的呼吸道以防止窒息;进行输血输液;进行有效止血。本院急救人员经过系统的训练,能够在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入院的短时间内正确判断评估病情、进行正确果断处理,赢得最佳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王云,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2004.5(4):1
[2]罗志萍.创伤性休克早期急救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3):270
[3]谭洁,沈淑蓉.急救护理流程在门脉高压线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用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9):586-587
[4]王戎昕.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治疗[j].山西中医学院院报,2003,4(3):49-50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3
【关键词】 快捷护理流程;颅脑损伤;急救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quick nursing process for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LI Su-l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in points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 of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 and were respectively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cess and emergency quick nursing processes to save. Results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96%)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Quick nursing process; Craniocerebral injury; First aid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多由于车祸、撞伤、挤压、高空坠落及头部外伤所致, 患者伤势重、病情危急且复杂多变, 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而在颅脑损伤幸存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急诊抢救室是在初期救治的各个环节中最关键的场所, 而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进行抢救的96例的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 旨在为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供行之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急诊进行抢救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取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签订知情同意书。共入组96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给予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每组各48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3例, 年龄17~78岁, 平均(45.23±14.38)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急诊常规护理, 及时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使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具体如下: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急诊预检登记由专人负责, 在接到120指令电话后立即通知相应的医师护士, 3 min内组织相关人员出诊, 并作好记录。患者入院后, 立即启用绿色快捷通道:采用先诊断后挂号、先给药后付款, 先进行抢救后签字, 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查看患者瞳孔、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等情况。用格拉斯哥计分法(GCS) 及时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5~10 min内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路、、心电监测、开放气道清除气道异物、包扎、止血、遵医嘱用药。在急诊科医生进行诊查时, 护士做好各种标本送检, 完成CT、MRI等医技检查, 联络专科医生准备患者进入专科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 护士及时通知手术室护士准备手术器械, 在20 min 内做好备皮、备血、插尿管、胃管, 与专科医生一同护送至手术室。非手术者, 先护送至病房做好交接, 然后办理住院手续。整个流程严格控制时间, 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所得结果按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83%, 致残率33%, 死亡率为5%, 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6%, 致残率15%, 死亡率为1%;具体数据见表1, 表2。
3 讨论
急诊护理的特点是时间性强, 强调的是速度, 要求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2] 。护理人员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人员, 是整个抢救过程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护理人员快速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 以及良好的配合能力是急诊快速抢救患者, 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因此, 护理人员要在急救中发挥作用, 快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 必须经过严格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急救一线的护理人员, 在上岗前, 均经过严格的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因此为临床快速抢救患者提供了基础保障[3]。急诊快捷护理流程针对急诊科的特点, 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 减少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 其目的是最大可能地缩短患者在急诊的治疗和护理时间, 缩短干预时间, 这样能够有效地在治疗窗内进行正确的治疗。而急诊科作为一个院前急救与院内专科诊疗的中间科室, 建立快捷护理流程, 可以在患者接诊前后、病情评估等方面, 进行积极的流程护理, 并根据预定时间, 为患者完成规律有序的护理工作, 避免了护理重复、盲目和遗漏, 进而缩短救治时间, 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感受到护士严谨有序的工作, 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
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 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大幅低于对照组患者,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腾岳,徐凌忠,辛涛,等.山东省颅脑创伤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路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 2010,29(4):73-76.
[2] 席淑华.实用急诊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8-49.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4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症状,抢救不及时往往危及生命【1】,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2-3】。因此抢救过程务必争分夺秒,赢得宝贵的时间就是赢得生命。鉴于此病发病急,病情危重,若患者家属惊慌失措,处置不当,还会贻误病情。本研究重点在于优化护理抢救流程,延长护理广度,争取家属的配合,从而提高抢救护理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诊断标准。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甲状腺、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年龄(32-81)岁,平均(47.6±8.2)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对照组年龄(35-79)岁,平均(46.9±9.5)岁,男性25例,女性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采用常规的护理和抢救流程:患者胸痛拔打120,医护常规出诊,根据病情进行吸氧、输液,转运进入抢救室后,接诊护士安排床位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血液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等,明确诊断后做术前准备。
1.2.2 观察组护理
建立优化护理小组,遴选优秀护理和急救人员,优化过程如下。院前优化:接到急救电话后3min内务必出诊。急救医生及时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初步了解病情,指导进行初步应急措施。包括平放患者,不随意搬动,头偏向一侧。鼓励患者,平稳其情绪、有条件的进行吸氧等。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为患者吸氧,建立输液通道。在搬运过程动作平稳,迅速,保持患者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安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检查(如有必要予18导心电图)。运往医院途中,急诊医生与接诊护士联系,嘱做好相应抢救准备。包括床位、氧气、心电监护仪、微量泵、抢救车等。如患者疼痛感特别强烈,且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硬死特征的血压正常者可酌情考虑肌注吗啡。医院建立“绿色通道”,采取先救治后挂号,赢得抢救时间。接诊护士首诊负责制,接诊后若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查血常规、心肌标志物、心肌酶检查以及吸氧保暖、心理疏导等护理,结合患者的病史与检查结果确诊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做好介入手术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AMI复发率、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发生率、构成比等描述,统计推断采用2检验,两组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1.0±0.3)min,抢救时间(35.1±9.1)min,AMI复发率(5.3%)、PCI发生率(13.1%)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但也有少数患者无疼痛或者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4-5】,且发病较急。若患者突然发病,家属或同伴没有抢救常识,还会使病情恶化。因此本护理流程特别优化了抢救前的电话指导抢救,包括把患者平放地上或床上,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急救过程中,急救医生安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同时施以快速专业的处置缓解患者病痛。到达医院前,急救护士及时与接诊护士交代病情,建立抢救绿色通道【6-7】,可以为分诊、确诊、抢救以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需要多项检查综合判断,接诊护士首诊责任制可以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可以激发护士主动的、积极的优化操作流程,可以进一步节约确诊时间。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5
关键词:烧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烧伤作为一种突发的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生活事件,是最痛苦的损伤之一,尤其是严重损伤,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发生休克而导致死亡,所以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及适当的护理。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烧伤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现报告如下:
1 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
1.1 迅速脱离致伤因素
如果置身于火焰中,首先要脱离火源。衣服着火时应尽快将着火的衣服脱下。来不及脱衣服时,可就地卧倒翻滚,也可用水浇淋,千万不要大声呼喊、来回奔跑和试图用手将火扑灭,以免加重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1.2 抢救患者生命
去除致伤因素后,首先要配合医生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抢救患者的生命。对头颈部烧伤或怀疑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备好氧气和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及时协助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术。
1.3 预防休克发生
由于烧伤会使体液大量渗出,伤后应尽快补充液体,口渴的清醒患者可口服烧伤饮料,尽量避免饮用白开水,因其含有电解质过少,大量摄入会使患者体液的晶体渗透压降低。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必须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按医嘱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和右旋糖苷。
1.4 保护烧伤创面
根据烧伤创面的大小,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裹创面,避免污染和损伤。轻度烧伤的患者一般表现为轻微的红、肿、疼痛,可用自来水反复自然冲洗,以减低局部皮肤温度,减轻疼痛感,减少渗出和水肿。如果烧伤面积较大,要尽快脱掉包裹烧伤部位的衣物,一定不可强行撕脱,以免造成局部创面进一步损害。例如女士穿长筒袜发生烧伤时,应用剪刀将袜子沿着长轴的方向剪开后再轻轻拿掉,并立即用冷水持续给局部降温,同时呼叫120,依据“避轻就重”、“先主后次”[1]的原则入院后迅速妥善的安置患者并立即进行抢救。
1.5 快速安全转运
伤势较重的病员就近选择医院,先救急救命,再进一步治疗。因烧伤后疼痛刺激、精神恐惧、创面渗出等原因,患者进入休克状态,路途遥远颠簸会会加重休克的发生,待患者度过休克期以后再转入指定医疗单位,不要舍近求远,延误病情。
2 烧伤患者的院内护理
2.1 输液护理
同其他抗休克补液原则一样,烧伤患者应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合理配制容量液体。烧伤早期体液迅速渗出,若抢救不及时或不当,自身不能调理而迅速发生体液丧失时,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导致血流动力的改变,进而发生休克[2]。输液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补液的过程中注意交替输入,晶体和胶体应合理搭配,输注量的比例一般为1:0.5,广泛深度烧伤患者其比列可改为1:1;伤后第一个24h,每1%的II、III度烧伤面积,成人需要补充电解质和胶体溶液共1.5ml/Kg,再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在抢救过程中,伤员的尿量、心率、血压、末稍循环、精神状态、口渴等症状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并详细观察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压和出入水量。
快速而准确的判断病情病情估计与抢救同时进行,根据现场观察,简要询问病史,简单卫生处置,除去脏衣物及污染敷料,简单体格检查,迅速判断烧伤严重程度以及有无合并伤。
2.2 呼吸道护理
吸人性损伤是烧伤患者常会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在现场急救时要观察鼻毛及口腔黏膜,听说话声音是否嘶哑,判断有无合并呼吸道损伤及其严重程度。首先可用用湿棉签清理鼻腔。如呼吸均匀,这时可用l%的麻黄素一滴点入病人鼻腔,收缩鼻腔黏膜,同时给病人吸入氧气。有痰患者要及时吸痰,防止窒息发生。经过处理后呼吸仍未得到改善,呼吸困难加重的,需要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以免危及患者生命。而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气管切开者及时正确地做好呼吸道护理[3]。为保持气道湿润,气管切开后于气管内缓慢持续滴入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在无菌操作下每4 h消毒一次气管内套管,并及时清除套管内分泌物,定时吸痰。
2.3 创面护理
根据烧伤的部位、深度、面积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干疗可以保持创面干燥,减少渗出,适用于浅度烧伤。湿疗可湿润创面、减轻疼痛,避免活动时出血。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或躯干烧伤患者,此法便于护理和移动病人,有利于保护创面,但不利于创面的观察,细菌易于生长繁殖且换药时患者很痛苦。包扎时应将患肢处于功能位,露出指趾,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并在各指趾间用涂上药膏的纱布隔开,防止粘连。暴露疗法主要用于头颈面、会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其优点是便于观察创面变化,便于处理创面和外用药物,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方便快捷,节约敷料。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床单干燥清洁,采用理疗促进创面愈合,注意上下眼睑、口唇、鼻孔、指趾等要涂上药膏,防止粘连。
2.4 饮食护理
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口周烧伤者可将牛奶、骨头汤等用吸管吸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应由少到多,慢慢的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5 心理护理
烧伤多发生于突况,且多为青壮年,烧伤后大多会出现心情焦虑,性格急躁,丧失自信心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亲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成功率并处处关心体贴患者,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增强患者信心。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机理,发展的过程,转归和愈后,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与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胡栋才等.烧伤皮肤再生疗法救治严重烧伤的治疗要点一附110例病例总结和典型病例介绍[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6.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6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73-03
当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急救时,通过配合落实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改善其病情,同时还能缩短转诊时间以及分诊时间,应用价值高[1]。为总结急诊护理流程实践效果,此次对62例于2016年1-6月因急性脑梗死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的患者进行对照,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急诊护理流程后,期待能提升其急救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6月因急性脑梗死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从中筛选出62例进行对照研究。31例基础组患者中,女14例,男17例;年龄40~76岁,平均(56.24±3.10)岁;病程5~47 h,平均(22.87±4.29)h。31例治疗组患者中,女13例,男18例;年龄41~78岁,平均(57.12±3.45)岁;病程5~49 h,平均(21.23±4.16)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31例基础组行常规护理:即环境护理、基础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此外,31例治疗组患者则落实急诊护理流程。
1.2.1 组建急诊护理团队 首先,根据工作能力、沟通能力成立若干抢救小组,每组由3人组成,其中由一位高年资的护士担任组长,在抢救中起到指导、协调作用。其次,科室每月组织各小组成员对六大病种急救流程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最后,护士长每月模拟相应病例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判断组员之间的配合能力,组长的指导能力,确保抢救工作的及时性及有效性。
1.2.2 创建护理急救流程 首先,预检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在指导其进行早期检查的基础上,对其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语言状况、面瘫程度以及肢体能力等进行评估后送至抢救区,先为患者提供抢救服务,再予以协助挂号,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信息及时反馈至专科医师处,配合专科医师进行急救工作[2]。其次,及时启动疾病应急流程,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同时,安排,抬高床头15°~30°,予以建立静脉通道,并对其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再检查其血常规、凝血功能情况及生化指数等,同时对患者血氧饱和情况、心电图指数及血压值等进行测定,以判断其病情。再次,对其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对其近期疾病状况进行了解,询问是否出现外伤或者出血等问题,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介入溶栓的各项适应证。最后,明确患者病情以及溶栓指征以后,即可为其开通两条通道,再对其血氧饱和情况、呼吸频率及血压值等进行持续监测,再加强用药指导,成功溶栓以后,才可将其送至病房中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显效:护理后,急性脑梗死相关症状都已消失,患者下肢能够正常运动,且未出现语言障碍问题;(2)有效:护理后,急性脑梗死相关症状都已改善,患者下肢基本能够正常运动,但有轻度语言障碍问题出现;(3)无效:护理后,急性脑梗死相关症状都未好转,患者下肢不仅无法正常运动,而且有重度语言障碍问题出现[3]。总有效=显效+有效。同时,对患者护理满意状况进行评定,采取问卷方式进行,指标有健康教育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服务态度评分等,采取十分制,得分及满意度之间呈正比。此外,对患者转诊时间、健康知识评分及分诊时间等进行记录,在统计健康知识评分时,具体涉及“疾病认知”“急救知识”及“用药方法”等方面,采取百分制,得分及认知情况之间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基础组总有效率67.74%(21/3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急救指标对比
基础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均长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状况对比
治疗组护理满意状况各项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姚伟伟等[4]发现,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人群,不仅发病较急,而且具有昏迷、偏瘫、眩晕、意识不清等表现,加之病程时间较长,致残率与致死率都较高,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难免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通常需要进行急救,即使幸存下来,患者的身体功能通常也已受到极大影响,因此落实急诊护理流程尤为重要。对于患有急性脑梗死症状的患者,必须尽快实施就诊抢救,稳定患者病情,必须尽可能缩短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抢救工作成功率[5]。急诊护理流程是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结合急诊科的实际情况以及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最终制订出的一种护理模式,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患者在各个医疗环节中停留的时间,尽可能保证患者及时接受手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最大程度争取有效治疗时机,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