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人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人护理要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7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而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中,除了要遵循整个护理工作所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和准则外,还有它不同的道德要求。
1 老年病人的护理特点
1.1 护理工作任务重 老年人在生理、心里诸方面处于衰退阶段,在衰老的过程中组织器官逐渐萎缩,更新修复能力逐渐低下,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代谢变得缓慢,免疫机能下降,应急能力日渐减弱,造成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常易留有后遗症。根据老年人的心里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护理比治疗任务更繁重、更重要。
1.2 护理工作难度大 老年人患病有许多特点: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有时患有几种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老年人是生物、心里、社会适应能力最薄弱的一个群体,身心变化使老年人易发生精神障碍;老年病人听力下降,记忆力差,造成主诉不确切,回答病史含糊;老年病人心里固执,不易合作等。因此,客观上形成老年病人护理难度大。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患病特点,还要善于观察病情变化,从不典型、不明显的症状中做出正确判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心理护理要求高 老年病人由于心理变化,在感觉、知觉 、想象、思维等方面都有衰退现象,出现感情、意志、性格的变化。在就诊或住院治疗时,多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忧郁、焦虑、惊恐不安等,往往向护理人员询问自己的病因、病情、治疗、用药、手术的安全性,甚至有的病人反复询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微的异常表现,怀疑诊断的正确性,向医护人员提出质疑,或发脾气。因此,护理人员除了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注意具有与本专业有关的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与各种文化程度、各种职业、各种社会地位的老年病人进行交流,运用宽厚的知识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满足老年病人的心里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2 老年病人护理的道德要求
2.1 细致观察病情 由于老年病人往往缺乏典型的症状,病情复杂多变,多种疾病共存,而自觉症状较轻,给诊治和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经常严密细致地观察病人,不放过任何微小的变化和可疑点,并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一般都有较深的阅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工作上有成就,,在家庭、社会中有地位,因而自尊心较强。患病后,离开家庭亲人,离开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住到陌生的医院,有自己支配别人转变为处处受医院、病房规章制度和医护人员的约束。这种角色的转变使病人的自尊心受到压抑。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在尊敬体谅老年病人的环境中做好护理工作,在非原则问题上尽量满足患者感情寄托和心理需要,不要勉强老年病人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和嗜好 ,使老年人产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切忌冷淡他们,更不能奚落和讥讽他们,帮助其建立与疾病抗衡的心里和康复的信心。
2.3 关心和帮助老年病人 老年人自理能力差,疾病的长期折磨有时会致使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帮助老年病人,竭尽全力地做好各种护理。如帮助洗脸、梳头,对步履艰难无陪伴者应搀扶或给轮椅助其检查和室外活动,详细交代服药方法,对行为孤僻、性格内向、抑郁的老年病人,经常巡视和接近,交流谈心,沟通感情等,对性格固执、任性、易激动和性情急躁甚至有是不讲道理,无故吵闹的老年病人,也应冷静对待,同情他的变态心里,争取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护理工作。对待老年病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怀备至,使他们感到家庭般的温暖、舒适,早日康复。
2.4 耐心倾听,诚恳相待 老年病人身心衰老,反应迟钝,谈话嗦、重复、口齿不清或语无伦次,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和看法,要进行认真研究,合理的建议和正确要求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尽可能地满足;对不恰当的意见或误会要和蔼诚恳的解释和耐心的说服,以达相互尊重和信赖。要宽容、耐心地为他们服务,并采取老年病人接受的方法进行护理。
总之,为了使老年人年高而不老 ,寿高而不衰,快乐的面对每一天,安度晚年,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老年病人的护理特点,并具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崇高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的对老年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用热情、爱心去温暖老年病人,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恢复,为社会和家庭减轻负担。
参考文献
[1]张慧等主编.《医学伦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陈亚新等主编.《现代医学伦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老人护理要点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的心理障碍及心理需求。方法对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心理治疗计划。结果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恐惧感97.5%,焦虑感94%,悲观失望50%,害怕手术中疼痛22.5%,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25%。156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能够积极配合,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对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耳鼻咽喉科;手术;心理护理
ClinicalanalysisofpreoperativepsychologicalnursingforsenilepatientsindepartmentofENT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entalhealthstateofpreoperativesenilepatientsofENT.MethodsThepreoperativementalhealthstateof160senilepatientswereevaluatedandpsychologicalnursingwasperformed.ResultsAmongthesesenilepatients,theoccurencerateofpreoprativefear,anxiety,depression,fearofoperationpainandtoomuchrequiringfordoctorswas97.55%,94%,50%,22.5%and25%respectively.156casesacceptingpsychologicalnursingwereoperatedsuccessfully.ConclusionPsychologicalnursinghaveactivepromotionforthosesenilepatientswhowouldacceptENToperation.
【Keywords】senilepatient;ENToperation;psychologicalnursing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我院1998年5月~2004年5月对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针对需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咨询,使老年患者在术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效果及预后均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该组病例术前心理调查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组160例,男144例,女16例,年龄60~92岁,平均76岁。疾病种类:喉癌176例,鼻窦恶性肿瘤12例,中耳癌20例,鼻息肉52例。160例手术前全部做了临床及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1.2方法首先对本组老年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1],即:对患者术前恐惧感、焦虑感、悲观失望、害怕术中疼痛、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等5项分别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各种解决方案,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根据病种的不同,我们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案,以进行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如喉癌的心理护理要点、鼻窦恶性肿瘤的心理护理要点以及鼻息肉的心理护理要点等。
2结果
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全部实施了心理护理及咨询,其中156例积极配合,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2例喉癌患者因恐惧手术治疗,心理护理治疗无效。1例鼻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抑郁反应。
我们根据心理治疗计划对恐惧感、焦虑感、悲观失望、害怕术中疼痛、对医护理人员过度要求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出160例老年患者耳鼻咽喉手术前的心理反应,结果见表1。
表1术前心理反应情况
3讨论
老年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由于老年人自身器官功能逐渐下降,而这种生理效率的失常对老年人生理上、社会上以及心理上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2]。老年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近几年才被人们所重视。
3.1耳鼻咽喉手术老年患者的心理评估与分析
3.1.1恐惧原因之一是对耳鼻咽喉手术缺乏认识。耳鼻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在需要手术治疗时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病变部位的功能及面部美观,例如:喉切除术后发音问题、喉带管问题;咽喉肿瘤切除后吃饭、说话问题;鼻部手术后面部畸形等,多数老年患者对这些问题缺乏认识。这与老年患者的个性特点、生存环境、家庭背景、经济状况都有直接的关系。本组156例患者(占97.5%)恐惧手术,其比例之高与上述诸多因素有关。
3.1.2焦虑老年患者对手术没有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怕手术后影响日后的生活、顾虑手术效果不好、怕有生命危险而心情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越接近手术日期焦虑越严重。国外学者对100例手术病人心理调查发现[3],76%的患者术前有严重的心理不安、焦躁反应,而本组高达94%的患者术前有焦虑感,这种负性情绪对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刀口愈合、疾病的转归都是不利的。
3.1.3悲观失望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有失落、被人忽视的感觉。如果老年人一旦患上恶性肿瘤,想到自己极可能将是一个废人,是别人的负担,因此对待疾病的态度表现为极度焦躁易怒,或者是沉默不语,情绪极度消沉,甚至有些病人产生抵触、放弃生命念头。本组有80例(占50%)患者有此心理反应。
3.1.4害怕术中疼痛本组有40例(22.5%)术前害怕手术中疼痛难忍。这与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行为反应和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上海某医院调查83名老年内科病人,其中40例十分害怕手术,占54.2%[4]。
3.1.5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本组40例(25%)老年患者因对年轻的医生、护士缺乏信任、安全感而合作欠佳。老年患者渴望高明年长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关注主刀医生的职称、年龄、手术水平等。对在年轻医生、护士的治疗和照顾下,很不甘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2耳鼻咽喉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根据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我们首先针对所患病症的顾虑及需求,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内容包括[5]:手术会影响哪些功能,能否预防及治疗;手术治疗的优点及要点;术后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术后如何很好的康复等,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心理准备。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在术前、中、后都要做到耐心解释,并且言行要稳妥,操作熟练,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随时给予咨询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6]。同时,分析心理病症的难点要点,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老人,增加老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安全感,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本组160例,2例心理护理失败,其中一例男性患者,63岁,早期即确诊为喉癌,曾经住院准备手术,但该患者心理准备不足,害怕手术、担心手术后不能说话,心情紧张、抑郁自我观点顽固,故多次推诿手术,结果当肿瘤增大、影响说话时,才觉得应该手术了,可是由于延误了手术时机,而过早结束了生命。我们的经验教训是:要尊敬、关爱老年患者;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不利想法及方式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指出;给予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使老年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05-207.
2刘安彦.心理学.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98,93-94.
3LehrerS.Lifechangeandgastriccancer.PsychosomaticMedicine,1980,42(5):499-501.
4徐俊冕.医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5-145.
老人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老年社区;景观;设计
一、老年社区对于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老年人的居住模式由分散变成了集中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很多老年人都会选择以家庭居住为主的养老方式,这种形式通常被称作居家养老模式。所谓分散的居住模式主要是老人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逐渐分散开,老人处于独居的状态。所谓集中的居住模式主要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依赖于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这种公寓又将老年人集中到一起。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年轻人会选择与老人共同居住,但是由于年龄和观念的差别,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的不便,所以说这样的居住方式并没有为老年朋友带来更多的便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社区,其中包括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等。但是据目前情况来看,养老院的基础设施通常较为简陋,而老年公寓的形式又比较单一,都不是最适合老人生活的地方。国家可尝试建设这样的居住场所,让老人年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安享晚年。目前,一个完善的老年社区主要包括护理中心、服务部门、老年大学等。所以,这就要求景观设计人员在对老年社区进行设计规划时,要多方面考虑,采取集中的设计原则,为广大老年朋友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1]。
(二)老年人群的集中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常在老年社区中居住的老人主要被分为三种类型:独身老人、夫妻双方以及有陪护的老人。如果按照自理能力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自理老人、需要辅助工具的老人以及需要陪护的老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幅度越来越大,这都为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景观设计人员不仅要认真了解不同老人的自身需求,而且还要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和思想观念等客观因素,作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设计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2]。
二、老年人对社区要求的具体分析
(一)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分析
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时,不仅要优秀的设计理念,还要详细了解老年朋友的心理需求。人在步入老年后,其心理会发生非常强烈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在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也会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尤其是对于那些事业心较强或者事业非常成功的老年人,心里面会突然产生很大的落差,从而导致其情绪和生活会受到影响。并且,现在的年轻人多数都喜欢与老人分开居住,以需求自身的生活空间,这样一来,会使得老年人变得更加孤独[3]。所以,当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规划时,一定要将这些因素考虑,从而设计出适合老人生活、交流的场所。
(二)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分析
当人步入老年期之后,其身体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尤其是视力、听力都会不断地下降,整个身体状况也已经大不如从前。例如,老年人不能再像原来一样从事重体力劳动,并且下降的视力也会使得他们对待事物的分辨力逐渐降低。更严重的是,很多老年人的自身器官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必须需要辅助设备的帮助,才可以继续正常的生活。所以,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要将这些因素着重考虑进去,争取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三、对老年社区景观的要点分析
(一)要建立以老年人的自身特征为主的居住环境
要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主要包括:社交、娱乐、购物、健身、休息等。那么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这些特征,再进行具体的处理。比如,在以健身为主的景观环境中,可以多设置一些晨练、散步等行为的设施和空间。很多时候,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同性,那么设计人员就要及时处理好其中的相关问题,以便于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和交流机会,建立以老年人的自身特征为主的居住环境,对整个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国武汉市就以老年人的生活理念和休息氛围来构建老年社区,它距离武汉市中心大约有20公里的距离,在此次老年社区建设内,其中绿地景观面积就高达6万多平方米,并以老人所需要的“休闲”,“养生”为核心,以此为老年人建造出属于他们的世外桃源。
(二)要建立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景观居住环境
相关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老年社区的房屋设计工作时,尤其要考虑广大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那么就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采取无障碍的设计方法。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其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不断的下降,很多老人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设施才可以很好地生活。第二、加强记忆效应。由于老年人的各项感应能力在不断的下降,所以,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选择人性化的设计方式,让景观建设得更加简单、方便,从而让老年人可以很好地识别。这是在老年社区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点。
四、老年社区景观设计营造案例分析
本文以著名的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其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坐落于纽约州的克拉伍德社区麦尔老年公寓,此社区室是一座生活多功能式的养老社区,并拥有超过199个的独立居住楼,这些居住楼的风格不仅仅是普通型的公寓式还有优雅豪华型别墅。这套社区在2007年时由于居民年老体弱,对其进行了改造,增设了20多套协的住宅楼。还开设了大型的生活馆,里面有咖啡室等供老人娱乐活动。同时,拜耳风景园林公司将风景园林,在此基础上还有硬质景观两者相互融合在一起,其对于曲径进行了铺设,同时设置了相应的活动范围,这对于缓解老年人视觉冲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拜耳风景园林公司还将游泳池看台设置为庭院的西栏,就此创造更多的户外空间,以及记忆障碍护理区的漫步环路,形成特殊护理花园。详情见图1。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老年人的幸福指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以及如何更好地对老年社区进行设计,这都需要景观设计人员着重思考。
参考文献:
[1]曹幸.老年人视角下的社区公园景观色彩研究[D].厦门大学,2014.
老人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老年病;手术;心理护理
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将造成很大影响。患者对手术会产生强烈心理反应,如得不到有效的护理,会妨碍手术和患者身体的康复,甚至造成身心并发症及后遗症。我国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上升到18.46%。随着人类进入老年期,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下降,身体抵抗力及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能力丧失。现今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物质生活基本能得以保障,医疗水平和医保体制也在不断完善,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1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78例,其中60~69岁47例,70~79岁23例,80岁以上8例。
1.1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1.1.1 焦虑抑郁老年患者对手术没有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怕手术后影响日后的生活、担心医疗费用及对子女家庭的影响、顾虑手术效果不好、怕有生命危险而心情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越接近手术日期焦虑越严重。而本组高达94%的患者术前有焦虑感,这种负性情绪对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刀口愈合、疾病转归都是不利的。
1.1.2陌生距离感患者初入院对医院环境陌生,对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工作有距离感
1.1.3多疑及过分敏感如病情的严重性,医疗水平以及治疗效果。患者对多数事物持怀疑态度,希望受到关心重视.一旦自尊心受挫,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本组39例(50%)老年患者因对年轻的医生、护士缺乏信任、安全感而合作欠佳。老年患者渴望高明年长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关注主刀医生的职称、年龄、手术水平等。对在年轻医生、护士的治疗和照顾下,很不甘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1.1.4自怨自艾,角色依赖进入角色后一部分老年人情绪低落,想到自己有可能将是一个废人,是别人的负担,因此对待疾病的态度表现为极度焦躁易怒,或者是沉默不语,情绪极度消沉,依赖性增强,一切事情假手于他
人。
2护理
2.1术前常规护理术前检查、药敏实验、饮食护理、皮肤准备、肠道准备及术前用药
2.2心理护理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尽快了解病情,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介绍病情和手术方案,把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预后向患者说明,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和顾虑。针对老年人的不稳定情绪、听力、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反应也较为迟缓的情况,护理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素质,耐心听取叙述,并适当提问,并以热情礼貌的言语,态度和蔼地进行解释,耐心细致的疏导,让他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3术后常规护理
2.3.1休息和运动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以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鼓励患者适当早活动,有利于切口和身体恢复,但禁止剧烈活动,避免大出血。
2.3.2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查看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大小便情况、各引流管是否通畅、伤口是否疼痛等。
2.3.3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应避免进食三高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蛋白),应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4并发症护理
2.4.1心脑血管并发症由于老年人循环系统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再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更易导致并发症产生,因此要多观察神志意识的变化。
2.4.2预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呼吸相对减弱,当合并有老慢支、肺源性心脏病史等,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要求患者戒烟戒酒,鼓励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
2.4.3预防褥疮护理术后患者身体虚弱,需要卧床休息,因为疼痛或带有导管而不敢轻易翻身,加之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患者骶尾、后枕、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易发生褥疮。在护理上要加强巡视,多查看重点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
2.5安全护理减少患者床边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间夜灯,指导患者缓慢起卧,上下床,协助变换,加强生活护理。
2.6家庭社会的支持老年人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常常伴有多器官慢性疾病。其恢复期也相对较长,需要长时间被人照顾。以此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亲朋好友的真情关怀,可以大大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尽快达到生活自理。
2.7出院护理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病种和文化层次,耐心细致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交代具体复查时间、咨询电话,打消患者出院后的顾虑。
3小结
根据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我们首先针对所患病症的顾虑及需求,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内容包括:手术会影响哪些功能,能否预防及治疗;手术治疗的优点及要点;术后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术后如何很好的康复等,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心理准备。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在术前、中、后都要做到耐心解释,并且言行要稳妥,操作熟练,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随时给予咨询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同时,分析心理病症的难点要点,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老人,增加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许迎晨,高志娴,刘玉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62.
老人护理要点范文5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1 内科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1.1 心理特点
内科急性病一般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重,病程短,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病人生命,故内科急性病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1.1.1 焦虑:由于疾病来得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能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是怕误了工作,有的是为了疾病,有的则是为了家务等等。
1.1.2 急躁:病人常因起病急、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故表现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
1.1.3 恐惧: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那么多不熟悉的医疗操作,故易产生恐惧和不安。
1.2 护理要点:
1.2.1 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迅速,操作熟练,使病人一进病房就感到疾病好转的希望。
1.2.2 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护士在操作前应向病人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既可能消除顾虑,又能取得病人的合作。
1.2.3 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不同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处理。如有的病人对疼痛的耐性强,即使剧烈的疼痛也尽量克制自己。这种病人的思想是怕麻烦护士,又怕服止痛剂后成瘾。而有的病人则对疼痛十分敏感,症状多,体征少。对这两种病人首先要掌握他们的病情,对前一种应主动关心和照顾,使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是热情地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同时,也应向病人介绍正确的使用止痛剂量是不会成瘾的。而对后一种病人要耐心解释,在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后,可按医嘱试用安慰剂。当确定疼痛是属条件反射或心理因素造成时,应做好思想工作,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内科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心理特点
内科慢性疾病病程长,病情顽固,易复发,药物疗效差。故病人常出现以下心理特点:
2.1.1 忧虑:因为内科慢性病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故病人常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问题等,而产生种种忧虑。
2.1.2 丧失信心:由于疾病常反复发作,加上长期反复治疗,病人对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2 护理要点
2.2.1 要更多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了解病人忧虑的原因,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根据病情建议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可取得单位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早日康复。
老人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院中国特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2004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 13.7%。联合国把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或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的社会视为老龄社会。
现代家庭结构的变更给家庭养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养老社会化被专家认为是中国在老年人日益增多、独生子女普遍的情况下解决养老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中国现在的养老机构的限制和分类
我国现在的社会养老设施缺乏,对于养老院这一特殊的养老机构建筑设计研究不够充分,存在着诸多问题。据统计,2006年初,我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39500多个,总床位149.7万多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680多个,总床位89.5万多张。而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65岁以上的城市人口为50353610人,按照对入住养老院的需求平均高值为5%计算,有意向入住养老院的人数为2517681,很明显供需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日本老年设施的类型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迈向老龄化社会。日本的老人院分为社会福利老人
院与非社会福利老人院两大类。
其中社会福利老人院又分为指定设施及全同设施两种,非社会福利老人院即自费老人院。
美国老年设施的类型
在美国,老年住宅可分为生活自理型的老年住宅、一般护理型的老年住宅、护士护理型的老年住宅、特殊病患型的老年住宅、综合型的老年社区。在美国,老年住宅规划的设计要遵循私密性、尊严感、选择性、个性、安全性、亲切感等原则。
根据不同用地而划分的老人院类型
a. 疗养型
建于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幽静的气氛非常适合老人生活。适于规划布置功能齐全的各类老人设施的群体建筑。
b. 郊外型
由于市区用地所限, 不得已而建于郊外的老人院。
c. 城市型
建于市区, 老人们在习惯了的街道及生活环境中轻松地利用老人设施而安度晚年
二、养老院中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
根据以往的研究调查,老人的基本需要大致可以概括为:经济方面的需要、日常生活照顾的需要、医疗健康方面的需要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养老院老人的自身特点如下:
(1)物质方面:老人在养老院中物质需要,主要是吃、穿、用,这些费用由老人或子女共同承担。
(2)健康方面:处于养老院群体环境中,老人的健康需要是最高的,老人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
(3)日常生活照顾方面:相对外面家居养老的老人,养老院的照顾条件发生变化,对医疗保障、护理等方面要求相对提高。
(4)精神生活:养老院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可以从感情、交往及自我价值等三个方面老分析。
感情方面:老人在从主要的社会的角色中退出来后,原有的一些社会关系发生转变或消失,对于子女、家庭的情感依赖会增强。
交往方面:老人进入养老院后,必然要重新开始一种群体生活。但老人原有的家庭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己经成形,毫无疑问不同个性的老人相处会面对很多问题。
自我价值方面:养老院老人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否定,但是他还有发挥余热的需要。
总之,养老院老人的物质需要水平相对其它需要较低,成就、尊重等因素水平偏低,可能由于70岁以上人的成就尊重等因素需要水平较低。老人的健康需要、照顾需要、亲情需要、交往需要水平都比较高。
影响养老院老人需要的相关因素
(1)年龄:老人的健康和照顾需要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而交往需要和其它需要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
(2)性别:性别与交往需要层面显著相关,男往高于女性。由于社会历史原因,现阶段养老院的女性老人多数没有工作机会,在文化教育上、社会交往上都相对局限,因此对交往需要的水平要低于男性。
(3)文化状况:文化状况与健康需要层面与交往需要层面、其它需要层面呈显著相关。
(4)健康状况:四分之三以上的老年人都将健康置于首位。
(5)行动是否方便:此状况与照顾需要层面呈显著相关。
(6)入院时间与交往层面显著相关。入院时间在一年以下的老人心理适应尚不稳定,需要经历一个适应心理矛盾的过程。当适应期结束后,老人开始接受这种集体生活,矛盾消退,适应能力增强。
(7)子女看望次数对老人的物质需要、交往需要、其它需要有很大影响。子女看望次数多的老人在物质需要水平上表现低于其他老人,在交往需要、其他需要上高于其他老人。
(8)职业状况:有工作的老人社会角色丰富,不仅在物质水平上占有优势,在社会交往及社会赋予人的精神要求上水平高。
三、养老建筑的设计要点
养老院设施中外部环境的设计要点
为老人提供一个优美、安全的室外环境也是设计者不容忽视的间题。
1. 道路
服务区中的道路应与其他车辆分流。路面保持平坦, 无急坡、台阶及凹凸等障碍。
2.绿化
以美观、安全为准则来规划设计。尽量选用能体现四季变化、夏季蔽荫又易管理的树木。
3. 水池
适当的位置设置水池可使室外空间内容更加丰富, 给人以舒畅、幽静的感受, 同时也可起消防的作用。
4.其他室外设施
室外应设花坛、菜园、门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并能使人很快适应的场所。
老人设施的细部处理
老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 如行动迟缓, 腿脚不便、视力减弱、记忆力减退等种种疾病影响, 行动比较困难而他们在心、理上又怕被人当做包袱, 事事都努力自己完成。因此在设计
中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特点尽最大可能来方便他们的生活。这里举一些例子不展开详说了。
1. 地面
选用有弹性、防滑、不易脱落、损坏的材料, 并易于清扫。考虑老人用拐杖的较多, 地面材料不易太硬以免发出声响过大。地面不能有台阶及急坡。
2. 墙壁
走廊墙壁两侧安扶手, 外角要有弧形保护, 墙面不设凸出物, 保证道路通畅。消防器具等凹置于墙壁内。
3.墙面
选用不易污染的装饰材料。下部设保护板, 防止轮椅等碰撞而损坏。
等等不一而足。
表2养老院的构成
养老院的色彩选择及使用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变化,对于色彩的感觉也发生了改变。根据医学研究发现:老人对于波长短的色彩如绿色、蓝色、紫色识别能力下降,而对波长较长的光如赤、橙的识别能力未见明显下降。因此,养老院建筑的设计中应多使用这类色彩。
四、养老院国内国外案例分析
美国贝德福之林园
设计的目的是要适应高龄老人可能出现的痴呆症,为这些人提供在家里可能得到的更高水平的照料。建筑物的设计要与像家一样的环境因素相结合,提供一种“社区”般的感觉,从而形成仿佛依旧是在独立生活之康态心情。(见图 4-1)建筑的规划是基于其使用者——高龄患有轻微痴呆症老人的行为模式出发的。
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养老院形式
福建土楼建筑风格的现代养老院建筑模式,
将吸收福建土楼“天圆地方”的设计概念,作为现代养老院建筑的主体造型,也就是集居
住、安全结构等功能于一体的围合型建筑模式,以满足老人聚居和良好的适于老人安全需求功能来安排现代养老院建筑的规模。
漳州龙海市大家庭养心苑
以社会孤寡老人等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是提供休闲娱乐、医疗保健、饮食起居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拥有三百多个房间及大型文化活动剧场,可容纳300至500位老人同时入住。
结语
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家庭养老资源的严重匮乏,使得很多老年人不得不选择到社会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生活。这样,把握这部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从社会实践出发,使得养老院建筑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迟向正,基于生理和心理需求研究的养老院人性化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8
[2] 陈慧宇,城市养老院建筑及环境设计探讨,[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3] 沈迭,基于人文关怀的养老院市内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5] 宋磊,养老院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8
[6] 范殷铭,对福建土楼建筑风格的现代养老院建筑模式的研究探讨,建筑设计,2010 年第1 期(第27 卷总第15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