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设计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1
关键词:工业供配电设计 工程设计 疑难问题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90-01
1 供配电系统设计问题分析
本节以某工程实际为依托,对供配电系统设计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该工业工程包括生产区和辅助区。子项目包括:装置区、厂房、配电室以及水泵房等。在设计中需要按照“个体-整体”的设计步骤进行;完成各个子项目的供配电设计之后,再进行总体电力外线的设计,所有设计均需遵守相应的设计规范。在设计中主要涉及到如下问题:(1)负荷等级的划分。依据国标的相关规定并综合考察该工业工程中的供电可靠性要求,由于装置属于易燃易爆的生产环境,意外停电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主要的生产机泵划为一、二类用电负荷。(2)配电室设计。在该工程中配电室为10 kV高低压联合配电室,设置有:变压器室、低压开关柜以及高压开关。在接线上,高压供电系统采用的接线模式是单母线分段式,并且设置相应的母联开关;低压供电系统的的接线模式采用的是单母线分段式,母联开关与进线开关形成机械联锁,在同一时间内,两个开关只允许闭合,通常情况下,母联开关是断开的。(3)配电系统设计。在配电系统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选择合适的电缆。对于10 kV电源进线来说,应该选择铠装高压聚氯乙烯电缆,在铺设时,应沿着室外的电缆沟进行;对于变压器与高压柜间的电缆来说,应该选择高压聚氯乙烯电缆[1]。低压配电柜与变压器之间的连接应该采用母线桥连接。在该工程中,装置以及相应的水泵上集中了主要的生产性负荷;照明箱、通风负荷动力箱等属于辅负荷,低压配电柜与辅负荷的连接方式采用反射式连接。另外,应该将低压回路负荷控制在250 kW以下。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连接电缆应该选择阻燃聚氯乙烯电缆[2];在铺设电缆时,应该沿着电缆桥架的方式进行。
2 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疑难问题
2.1 防雷与接地
防雷与接地问题是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当下,主要的防雷设备有:接闪器和避雷器,其中,前者直接接受雷击,避雷针是接闪器上接受雷击的金属,如果是金属线接受雷击,则被称之为避雷线;如果是金属带接受雷击,则被称之为避雷带。后者在实现防雷功能时需要与相应的被保护设备并联,装设在设备的电源侧。在雷雨天气,线路上出现雷击过电压时,避雷器的火花间隙将会被击穿,过电压通过避雷器对大地进行放电,有效的保护了各种电气设备,阀式和排气式是两种主要的避雷器型式。架设避雷线是主要的防雷措施之一,但存在造价高的缺点,对于35 kV的架空线路来说,通常只在变配电所的进出段架设避雷线。而对于10 kV及以下的线路来说,装设避雷线的成本太高,通常不予架设。室外配电装置的防雷一般都是通过装设避雷针来实现的。另外,如果变配电所所处位置附近存在较高的建筑物,建筑物上的防雷设施能够对变配电所实施保护,就无需再单独为变配电所设置防雷保护。在高压侧装设必要的避雷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主变压器,防止雷电冲击波入侵到变配电所中。对于接地来说,当设备和装置正常运行时,接地线中是没有电流流过的。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接地线中会流过接地故障电流。接地线与接地体一起构成了接地装置。
2.2 供配电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工业工程中供配电系统不断实施自动化,计算机系统、PLC系统等的使用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了干扰,其中的电气功能模块有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另外,这些干扰信号还会通过感应、传导等方式进入到二次设备中,一旦干扰水平超过了电子设备的耐受能力,这些设备将会出现不正常动作。由于干扰信号的产生和对系统造成的干扰都十分复杂,因此解决起来也十分困难。
首先,对于变配电所系统来说,在干扰作用下,各类开关设备和测量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都会受到影响。变配电所系统中的常见干扰有:电源干扰、线路干扰以及电磁干扰等[3]。频率和电压的干扰是电源引入产生的干扰,解决电源干扰的主要措施有:变压和稳压,整流和滤波等,这样不仅能够降低集中供电的危险,公共阻抗与公共电源间的耦合也会得到缓解,有利于电源的散热。同时,对于交流电的引入线,应该采用通导率较大的粗导线,采用双绞线作为直流输出线,合理设置配线的长度。需要对电源设置相应的监视电路,其功能是对电源电压的瞬时短路和瞬间压降以及各种干扰进行监视。在变压器的进线侧需要安装避雷器,另外还需要利用避雷针和避雷线形成避雷网。
对传输线路的干扰来说,在长线传输过程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或是外界干扰线号的侵入、不合理的中性点设置等都会产生干扰信号。对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干扰进行抑制,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传输线,一般选择同轴电缆及双绞线,其中,前者的组成包括一根空心的圆柱导体以及内导线,并且两者与外界之间需要通过绝缘材料隔离开来。这种电缆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的数据传输特性,并且价格较便宜。后者被封装于绝缘外套中,形成一种传输介质,其构成的环路改变了电磁感应的方向,能够抵抗电磁干扰。其次是采用在线监测技术抗干扰。将各种保护,如: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等装设在检测设备上,对线路的绝缘状况进行检测。在抑制电磁干扰上,可以采用屏蔽和接地抗干扰两种措施。良好的接地保护能够实现电流经过地线阻抗时产生的感应电压的消除,防止磁场和电位差造成的影响[4]。对于干扰的抑制来说,接地是最为重要的方法,另外,与屏蔽相结合能够抵抗大部分的电磁干扰问题。
3 结语
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对工业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在工业生产中,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非常关键,它对于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控制和总体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而不单单是电气设计人员和维护人员的重视。另外,在当下,工业实现电气自动化后,电力系统受到的干扰越来越严重,如何抵抗这种干扰也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蒋晓雁.工厂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0(4):25-26.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2
关键词: 换热器;柔性膨胀节;密封结构;组对
中图分类号:TQ051.5 文献标识码:A
混合气换热器为BET形式可抽式换热器(立式)。设计工况为中压高温,管程及壳程材料均采用N08810,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设计过程中,主要结构难点在于浮头可抽端的结构及整体密封结构设计以及膨胀节设计,设备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表1 主要设计参数
图1 混合气换热器结构简图
1结构设计
由于此换热器设计温度达到570℃,采用填料密封难以保证浮头端的密封可靠性,故设备整体采用环密封和齿形垫平面密封。由于固定管板及浮头可抽端多处采用线形密封,必须提高设备的制造精度,改进设备结构和制造组装工艺。具体设计方案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其它因素。
1.1浮头端的结构及整体密封结构设计
混合气换热器浮头端不要求可拆,所以舍弃了传统的浮头换热器浮头端的可拆结构,改为封头与浮头管板直接焊接,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材料,也可以减少泄漏点,同时也增大了布管区面积。由于受到设计温度限制,设备法兰及管口法兰均应使用八角垫密封,图1所示。Ⅰ,Ⅱ,Ⅲ处节点密封结构如图2所示,节点Ⅲ中反向法兰与压紧法兰处的密封应使用平垫片,原因在于如果使用八角垫则无法同时保证3处线形密封都是可靠的,此处法兰需采用反向法兰,作用在于防止管程与壳程介质在螺栓孔处短路。
1.2 膨胀节结构及强度计算
为消除管程,壳程温差引起的轴向拉伸压缩应力,需在浮头端与管口B之间设置膨胀节,刚性膨胀节无法满足位移量要求,必须采用柔性膨胀节以补偿拉伸压缩位移量,由于柔性膨胀节刚度较低,易发生侧向偏移引起膨胀节失稳,从而导致膨胀节失效,同时安装时也容易出现损坏。为解决该问题,可以在膨胀节的上下设置导向杆,用螺栓固定,在设备安装就位后再将下端螺母松开以释放位移量。为防止流体对膨胀节内壁的冲刷,可在膨胀节内壁设置导流筒,膨胀节结构简图如图3所示。
柔性膨胀节由于壁厚很小,按照设计压力设计,打水压,无法满足强度要求,针对这一特点,根据工艺数据对膨胀节进行了压力为±0.6MPa的压差设计,经强度校核,满足要求。
图3 膨胀节结构简图
2设备水压实验程序
由于设备按照压差设计,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各部件的实验压力及试压顺序必须非常清晰。按照各部件设计压力,设备主体水压实验压力应为5MPa,膨胀节单体水压实验压力为0.9MPa,水压过程中必须保证膨胀节耐压在-0.6~0.6MPa之间,水压实验程序如下:管头氦检,泄漏量满足一定要求为合格;管头水压试验,试验压力5MPa;管束下端封头(未开孔前)焊接完毕后,对管程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5MPa,此处水压实验应在下端封头未开孔前进行,这样既可避免膨胀节耐压超标,也可以节省端封头的试压工装,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膨胀节及其下端管法兰安装完毕后,按0.6MPa对管束打水压,用以检查膨胀节两端焊缝是否合格;管程,壳程同时打压,试验压力5MPa,保证管壳程压差不大于0.6MPa,此处打压主要用于检查壳程焊缝是否合格。
3设备安装组对要点
该换热器为立式设备,但由于制造条件及运输限制,设备在组对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导致管束与设备不同心,给设备的组对及垫片的安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尽量避免此问题,可以在下管箱设置贴条以调整浮头端与设备同心。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3
[关键词]建筑燃气 管道设计 管道防腐 立管补偿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43-01
燃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十分重要又造福千家万户的大工程,在燃气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管道的运行情况,施工现场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既要有预见性又要符合现实情况,在满足各家各户要求的前提下使燃气管道的设计更为合理化和人性化。在燃气管道的设计中,管道的防腐及高层建筑中立管的伸缩变形补偿通常是设计人员重点考虑的内容,此外,燃气管道设计中的安全设施配备更是重中之重。
1.燃气管道的防腐
当前暗埋式燃气管道正在逐步成为燃气工程设计、施工发展的新趋势,《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对暗埋式燃气管道的设计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暗装管道造价比原来采用的明敷式设计高了很多,发生泄露不容易察觉且维修困难,防腐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等等。
1.1 燃气管道腐蚀的原因及分类
燃气管在施工完成后,不管是明敷式还是暗埋式的设计,由于受碱性液和水气的作用,很容易被腐蚀。对于燃气管道按其接触的性质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按照腐蚀的部位我们又分为内壁腐蚀和外壁腐蚀。①燃气管道的内壁腐蚀。我们平时生活输送的燃气当中都会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氧、硫化物等其它腐蚀性的化合物,在和金属管道接触后就会引起化学腐蚀。要是管道中存在水,还会在管道内壁形成一层亲水膜,这就具备了原电池腐蚀的条件,也会发生电化学腐蚀。②燃气管道的外壁腐蚀。燃气管道不管是架空的还是暗埋的都会发生外壁腐蚀。暗埋的燃气管线腐蚀是全面性的,管线的管壁均匀的减薄,受化学腐蚀程度基本一致,所以这样的管线发生穿孔或击破的系数较小,若其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是来自电化学腐蚀。至于墙体还有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1.2 燃气管道防腐蚀的具体措施
对于现在很多燃气管线的施工,对于整个燃气输送管网就应采取防腐措施,比如石油沥青玻璃布,厚浆型环氧煤沥青玻璃布,聚乙烯粘胶带等防腐措施的应用还有辅的阴极保护措施等等,具体总结如下几点:①针对燃气管道出现的内壁腐蚀,应选择耐腐蚀的管材,如铸铁管。塑料管或其他非金属管道。另外我们在输送燃气前就应对燃气进行净化处理,使其杂质的含量达到最低。也可在管线内壁用合成树脂或环氧树脂等作内涂层处理,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内壁腐蚀的发生也降低了管道内壁的粗糙度,相应的提高了管线的输送能力。②在管道外壁上采用聚乙烯防腐胶带或热收缩胶带作外防腐层处理,人为地使燃气管道与外界隔绝接触。③清理燃气管道周围的利锋物体、碎片、垃圾或容易产生水汽的设施,有效地避免所做的防腐层被划破或者水气进入腐蚀管线。④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燃气管线要被混凝土或者墙面全部包围,且覆盖燃气管线的前面厚度应超过 2cm,这样才可以对管线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⑤对楼板内的燃气管线引出处应做套管处理,套管伸出地面大概为 5-10cm,在套管的两端必须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密封措施。⑥对于暗埋式管线设计时增加地埋管线和土壤之间的电阻,达到减小腐蚀电流的目的。
2.燃气立管的伸缩与补偿
2.1 燃气立管自重与热伸缩
高层住宅立管的自重和热胀冷缩产生的推力在达到一定程度时,燃气管道会产生变形、扭曲、断裂,引发事故。对于管道自重在立管底部设固定支座以承受立管自重,并在每层设管夹限定立管。对于热伸缩立管因环境温度变化热胀冷缩,应以立管底部为固定端,顶端为自由端,使之有自由伸缩的余地;也可在立管适当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波纹补偿器进行补偿。立管穿楼板、楼梯平台、墙壁时应设置预埋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用填料填实,这时套管部分相当于滑动支架,有利于轴向移动。在实际工程中对于高层住宅克服燃气立管自重与热伸缩在立管底部设稳定的固定管座,在每一层用角钢固定立管用以承受立管自重。同时每隔两层设一活接,每隔七层设一分段阀门,根据伸缩量在合适位置设一个或多个波纹补偿器克服管道热伸缩的影响。
2.2 立管的变形补偿
高层建筑的燃气管道立管长度较大,而当燃气管道安装到投入运行后,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管内存在的温差使管道产生了应力,并且燃气管道自身的重量也将压迫管道,导致管道下沉,并沿着轴向产生形变。高层建筑室内的燃气管道一般使用钢管,其变形量的计算公式为:δl=0.012δt×l。其中,δl为燃气管道的变形量,l为立管的长度,δt为燃气管道安装以及燃气供应运行中产生的最大温差。在对立管的应力补偿设计中,首先,应根据高层建筑燃气设计的具体数值计算出立管的最大变形量,同时在立管上设置波纹管,进行分段设置,由此设置的波纹管将根据立管的形变而伸缩,并且抵消立管的温差应力;其次可在立管的底部设置支撑墩,减少立管由于温度差异导致的管道形变;最后,还可在立管上使用挠变管道补偿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减少高层建筑震动对燃气管道的影响。设计补偿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其一,在立管底部设支撑墩,克服管道因温差及自重引起的形变,使管道免遭损坏;其二,根据计算出的最大变形量,在立管上分段设置若干波纹管,因波纹管随立管的形变而伸缩,吸收掉立管的温差应力,使立管上的应力消失;其三,采用在立管设置挠变管道补偿装置,这种方法还可以消除建筑物震动时对管道的影响。
3.燃气设计中安全设施的配备
燃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燃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出现事故,尤其是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其伤亡和损失都很大,社会影响很深。因此在高层燃气设计中,对安全防火问题国家有着明确严格的规定。故在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93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95 的有关规定。采取安全措施如下:在引入管室外设置燃气快速切断阀门。在室内管道上设置快速切断阀门及自动切断阀;在各用气点及管道经过的房间设置燃气泄漏安全报警装置,且自动报警系统与自动切断系统联动,并集中监控。其工作原理为:当空气中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探测器即发出与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浓度成比例的电信号,该电信号传送给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即显示该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报警浓度时,报警控制器即发出报警并启动有关开关控制信号,提示监控人员采取安全措施或启动自动控制装置,切断气源,从而起到保障安全作用,避免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燃气管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在进行燃气设计时考虑不周或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管道的损坏,燃气管道一旦损坏、泄漏,将会引起爆炸和火灾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其防腐、变性补偿及安全性的考虑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韦武亮.高层建筑管道燃气设计中管道的安全设计[J].中华民居.2012(03)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4
一、“热带雨林”、“萨瓦纳”、“地中海”、“热带沙
漠”的景观和分布的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直观、形象和真实性,使学生从形象真实的气候景观中区分并掌握 各种气候带景观的不同特征,进而掌握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但只凭口头讲述或看景物图是达不到这种 效果的。于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录像手段。如我在教学热带雨林的景观特征时,用录像放映了非洲的刚果河 流域、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景观,学生真切地看到了那茂密和高低分层的树林,那 一部分落叶而另一部分正在开花的景象以及那大树上缠绕的藤条使人寸步难行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牢固地掌 握了热带雨林的植被特征。在教学中,我把平时从中央电视台录下的《动物世界》进行剪辑合成,在播放各类 气候的景观录像时再配上相应地区动物的录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其它三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和分布的教学也 采用了上述方法。教师将形象真实的电视教学与生动的语言讲述相结合,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由感性知识向理 性知识的转化。
二、“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因此,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各不相同。同是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转移,引 起了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夏热冬温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学难度较大。在讲述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时,我设计了抽拉式投 影片进行演示和讲解。先用一张基片,画上亚欧大陆西岸30°n-40°n地区的地中海地区的地理轮廓图,并标出 30°n-40°n纬线。用另一张作抽拉复片,复片上画出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当副热带高气压 带移至到30°n-40°n之间时,地中海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降气流,气候炎热干燥(夏 季)。然后,将抽拉复片向南移动,让西风带进入30°n-40°n之间,这时地中海地区已处于西风带控制之下, 由于西风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使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冬季)。这样就突破了这部分的知识难点,使学 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为了让学生区别地中海气候和萨瓦纳气候的成因(因为它们都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气压带 和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我又设计了抽拉复片。以非洲北部萨瓦纳地区为底图,在另一张抽拉复合片上 画出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把抽拉复片上的赤道低气压带移至非洲北部的 萨瓦纳带,此时,该地区处于上升气流的控制之下,高温多雨,形成了湿季;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抽 拉片上的东北信风带移到该地,东北信风是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随着信风的吹拂气温上升,水汽蒸发,变得干 燥,再加上东北信风是从大陆来的,更加深了干旱的程度,形成了干季。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归 纳总结出“萨瓦纳”和“地中海”气候的不同特点(学生总结内容略)。这两种气候的成因和特点是本章的难 点,以往用传统教学法讲述这两个难点时,教师一次又一次的讲解,说破了嗓子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 握,使用了投影片就迎刃而解了,其原因是受惠于电教。
三、三种季风气候的教学设计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5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必要性;难点;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174-02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和企业结构的优化,企业组织形式日趋集团化,带来了巨大的规模与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对内部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因此,通过开展财务信息化解决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已迫在眉睫。财务信息化是指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财务为主导对企业流程进行再造,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组织模式,对企业财务进行运作、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目前,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财务信息化应运而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
一、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难点
鉴于企业集团具有规模大、经营多元化、管理层次多、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推行财务信息化势在必行,但在建设过程当中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着许多难点。
1.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对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理念、生产技术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然而,现实中,不少企业集团并未将财务信息化当作一项“重点工程”来抓,思想保守,认为企业集团配备了计算机、相应的财务软件和局域网,将传统的手工核算通过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来替代,就实现财务信息化了,简单地将会计电算化等同于财务信息化。另一方面,对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很多企业集团的管理者能够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不能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及基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保障,严重制约着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欠缺科学性
第一,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财务信息化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业的战略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要能够根据发展变化不断对规划进行调整。然而目前很多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在管理思想、管理战略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建设规划徒有其表,忽略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二,财务管理模式落后。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贯穿着企业集团财务模式的变革。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面却大多仍然采用独立的分权模式,还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手段落后、权责不清等问题。第三,传统的财务流程无法适应财务信息化需求。推行财务信息化,会使得企业集团的原有组织和管理体系得到改变,因而必须对传统的财务流程进行改造,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的一体化。但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信息化的时候都是在原有的流程基础上通过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直接应用,容易造成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不一致、信息重复等情况,从而导致财务信息化效率低下。第四,财务监控考核力度不够。一方面,虽然众多企业集团制定了多种监督控制机制,但常常由于流于形式,力度不够,难以及时发挥功能和实效;另一方面,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是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良好发展的重要手段,可当前企业集团在这方面还未认识到其作用,并未将其很好地应用到建设过程当中。
3.财务软件及信息系统难以满足信息化要求
首先,财务软件难以满足财务信息化的要求。一方面,软件行业发展滞后。财务软件需要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紧密结合,然而当前软件公司在设计财务软件时,未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导致生产出来的软件与企业集团契合度低,实际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企业集团未能充分认识本单位财务信息化的目标,未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或者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不能适时对当前的软件进行调整。其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的硬件基础,然而当前大部分企业集团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还存在质量低下、操作性不强、融合度较低、提供信息准确度不高、时效性低等情况,迫切需要予以改进,否则将导致财务信息化赖以依存的平台缺失,最终阻碍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既懂财务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虽然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这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目前,企业集团中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信息管理技术了解较少,对企业业务和产品认识有限,对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积累不足,还处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无法满足财务信息化对人才的高要求,制约了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此外,很多企业集团缺乏必要的人才绩效机制,无法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留住人才,财务人员不稳定,最终导致财务信息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推进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企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效化,因而在企业集团推行财务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当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1.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提高重视程度。一方面,企业集团的管理层要转变观念。要将财务信息化作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来完成,转变领导方式,更新管理理念,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及任务,加大支持投入,给予财务信息化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充分保证,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信息建设环境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员要提高认识。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集团上下特别是财务人员的齐心协作,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意识到财务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运用上的变革,更是企业集团管理系统的完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其次,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将对人才的培训贯穿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内外部培训体制相结合,并根据实施的具体进程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切实提高财务人员及其他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提高相关岗位人员的入职门槛,保证人员的整体素质。
2.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注重配套建设
第一,制定总体规划。要在全面分析企业集团现状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将企业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制定总体规划,明确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范围、手段、步骤等,确保信息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发展。同时为了规范各部门的行为,明确责任,需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第二,推行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在符合法律制度的前提上和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推行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使企业集团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动态信息,对内部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配置及管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第三,重组财务业务流程。要求以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以财务为核心,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借助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管理平台,积极推进财务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二者之间的数据交流与共享,促进财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第四,加大财务信息化实施的力度。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方法,及时归纳本企业的经验教训,注重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最大限度消除施行中的人为干扰因素,以法治代替人治,通过各种形式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3.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
首先,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软件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在选择财务软件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与实际需要,充分考虑与业务的契合度,兼顾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和财务管理未来发展目标来确定财务软件的性能、功能及实施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要求软件公司根据本企业集团的要求进行特别订做,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管理的目标。其次,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起一个规范、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此为推行财务信息化的平台和切入点,减少人为因素,实现与业务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第三,加强财务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包括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等,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的集中统一管理,优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良心循环。
在企业集团推行财务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企业集团走出财务管理的困境。但是不同于一般企业,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更新经营理念,需要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需要处理好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关系,需要集团内部各个部门的高度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娟.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财经与管理,2009,(17).
[2] 李斌,张滔.浅谈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必要性和解决思路[J].甘肃科技,2009,(10).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6
Abstract:urban construction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will and developers of interests, urban construction show some unsoundness, blindness and arbitrary. This pap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in Nanchang cit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ggestions to mention.
关键词:新加坡经验 城市建设 南昌市
Key words:Singapore experience, urban construction, Nanchang
作者简介:许玮(1982-)男,江西临川人,助教,南昌大学在读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王义林(1963-)男,江西瑞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11-01
南昌市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一直在进行着,但规划的理念和方法都比较滞后,大区域的视野和发展思路欠缺,无法灵活应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也无法指导和控制城市的建设,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存在政府决策者意志与开发商们利益驱使的因素,城市建设表现出些许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因此,反思南昌市已走过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之路,整理思路,调整步伐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本文就目前南昌市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新加坡经验
新加坡经验是笔者对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的一个统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编制概念规划时,就充分吸取了当时刚刚萌芽的生态经济理论进行概念规划,确立了狭小国土的合理容量与终极布局模式,使新加坡生态建设超越了单纯美化的范畴而具有关注人本身的目的论价值。
2、科学而严格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新加坡立国初期,就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新加坡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也贯穿了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论是城市概念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在规划的调整上,新加坡采用稳定概念规划,适时调整总体规划的策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规定,新加坡概念性规划期限为45年,每10年调整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每5年调整一次。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应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在制定“开发指导计划”时,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对合理的意见予以采纳吸收。此外,政府对有关规划文本也是及时公开的。
3、优秀的建筑群体设计。新加坡的城市形象因对人的心理感知具有深度而给人以整体和谐美感。新加坡较为完美地演绎了城市意象理论,在城市设计方面特别注重人们的心理感受。纵观整个城市,没有太多的宏大豪华建筑,但莱佛士大厦(贝聿明设计)、金融大厦(丹下健三设计)等少数标志性建筑起到重音和强烈符作用,仿佛独唱演员领衔合唱团,使整个城市建筑群形成有机整体,通过丰富的天际线和竖向轮廓线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
4、以人为本为理论的城市管理体系,新加坡市容整洁、交通畅通,整座城市日常运行十分规范有序。在新加坡的街道上看不到乱停放和摆摊设点的,几乎没有乱丢垃圾的现象,城市非常整洁。在大街上过马路,绿灯不亮,是没有人走的。开汽车即使是夜深人静,红灯亮了,也绝对没有闯红灯的现象。新加坡城市管理成效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科学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一些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城市管理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法治保障,倡导在满足人的合理需求的同时,主要用制度、法规管人。长期行之有效的管理,使新加坡人养成了很强的法治意识。在城市管理体制构建上,突出城市管理的组织协调机制和考评监督机制的建设。
二、对南昌城市建设的几点启示
1.做足具有个性化的“山水”文章。南昌水好,有内外八湖之多。我们应切实做好这些天然湖泊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把南昌“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特色风貌打造得更为精彩。昌北地区山体生态环境良好,是一块紧邻都市的生态宝地,是未来南昌最为珍贵、最富吸引力的后花园。昌北要发展、要建设,应当正确处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保护的关系,做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要全面提升绿色山水的整体优势,以一流的自然风光、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旅游度假风景区呈现在世人面前。
2.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统一开发。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应该要制造一个比较浓厚的城市氛围。应该是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城市的发展倾向,要在充分挖掘城市的地理和历史的潜在优势的同时,着力体现城市的地域性和个性特征。应聘请各国规划专家,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南昌市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
3.注重城市的人性化设计和建筑群体设计。城市应该是个有机的整体,应该把她塑造成一个非常完善的生活区。同时,城市也是一个商品,要把这个商品做得好,就必须引进外来人口。因此,在南昌市建筑群体的设计中,应该是一种全盘的整体设计,在这个整体的背景下应当避免一些城市不注重建筑物背面效果的做法,高度重视行人与城市的紧凑感,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后向空间,统一协调建筑物前后的景观效果,并沿路、沿房规划设计休闲活动中心,让人在步行中所看到的城市景象更加丰富。
4.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建设和谐新南昌。城市规划做得好不好,主要靠政府和人民的默契配合。一座城市前期的规划,城市设计的工作应该以政府为主,后期的建筑设计和城市的装饰,则应该以企业和人民为主。应提高规划编制实施的公众参与度、专家参与度借以缓解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如市民暴力抗法,“钉子户”之类危害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