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1

都说教三年级难,难就难在作文教育。时下有不少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一看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写出的文章也是脱离实际,干巴巴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也不能全怪学生,有时也怪老师太心急,要求高。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虽然已经接触了写话,但正式以习作来要求是在三年级。万事开头难,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先从续写、仿写、编故事、写下水文,一步一步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本人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续写课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课文在结尾后留有余韵,让人浮想联翩、耐人寻味,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思维异常活跃,精彩的结局无一不透射着学生理性的光彩,智慧的火花。在一番番精彩的讲述之后,我就有意识地为写作文作铺垫了。于是我就要求他们把刚才说的用笔记下来。于是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精彩的结局都变成了一段段文字出现在孩子们的笔记本上。在学习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童话故事以后,小骆驼知道自己的脚掌、肉疙瘩、睫毛的用处以后,再次遇到小红马,面对小红马的嘲笑,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于是一个个动人的情节又跃然纸上。有的小朋友说小骆驼会告诉小红马脚掌、肉疙瘩、睫毛的用处。还有的小朋友说小骆驼会带小红马去沙漠走一走,让他自己体会脚掌、肉疙瘩、睫毛的用处。在长期的积累中,不但丰富了他们的写作材料,也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二、仿写课文

苏教版的教材都以单元的组编突出训练的重点,课文的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诱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兴趣。新课标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如学完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学生的兴趣很高。这一单元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萨的天空》,都是写景的文章。而这一单元的习作是《这儿真美》,我便让他们仿照课文的写法来描写这里的美景。许多同学仿照《北大荒的秋天》里的天空美、小河美;《西湖》里的山水美。这次的习作优秀率达到了92%以上。在多次模仿写作中学生对作文的结构、描写方法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写作能力明显提高了。

三、编故事

在学完《乌鸦和狐狸》后,学生对乌鸦和狐狸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有人觉得狐狸很狡猾,它为了骗到乌鸦嘴里的肉,尽拣好听的说,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诚意的赞扬,而是在欺骗乌鸦。有人觉得乌鸦没有“耐心”经不起表扬。我看到这情况就鼓励他们,如果第二次狐狸又碰到乌鸦,它们各自会怎么做呢?让他们把故事编出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尝试中,孩子们渐渐找到了感觉,文笔流畅了许多。当然也迷上了看故事书。这一多方位的训练场,让孩子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四、写“下水文”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2

我们的教学前辈在改革作文教学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总结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但为什么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笔者以为很多的东西都是个性化的,经验是很难移植的。更为重要的,有可能以前的东西,已经很难适应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孩子了。比如,讲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总结的几十条读写对应规律,仅仅是从言语的表现形式上考虑,或许很难迎合小学生习作的生活需要。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读写结合在语文科学规律探寻上的价值。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在读写结合上苦苦追寻,艰难跋涉。笔者也相信,读写结合永远是学习语文的一条极其宝贵的传统经验。

诚然,在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上,江苏吴江的管建刚和海门的吴勇老师在作文发表、作文评讲以及儿童习作心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个领域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关注。他们的思考角度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作文教学改革往往从言语形式入手,而现在却更多地关注了我们的教学对象,从儿童生活和学习心理这个角度来探寻作文改革之道,笔者认为更为科学,更贴近儿童的真实需要。比如,管老师苦心经营的《班级作文周报》为学生搭建一个够得着的发表习作的平台,从评讲入手来改善写作行为,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想象和自由。吴勇老师的儿童作文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更加富有时代的气息。

当我们钦佩于管建刚老师十年磨一剑的教学勇气和毅力之余,试问,在常态语文教学背景下有多少教师能够像管老师那样花费那么多的精力自办《班级作文周报》呢?看来还有许多实际困难无法解决,因而要想全面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由此,我们还是想另择蹊径,探索更为经济有效的作文教学思路。

基于对小学生习作心理的认识和构筑习作活动内在的逻辑体系,我们展开了这样的思考与实践:

一、以童话故事为依托,衔接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

首先我们要感谢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课,以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和各种幼儿游戏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些孩子升入小学后,我们的任务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继续遵循儿童的游戏心理,继续以童话故事为载体,开设好儿童绘本教学,感受绘本所蕴涵的有趣情节和形象化语言,并不断过渡到文本。借助文本,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大量积累,并主动开展说话训练和各种口语交际活动。例如讲童话故事,编童话故事,继续发展低年级孩子的想象能力。我们并不主张孩子早早地进行规范的童话写作训练,更不主张每天写日记,因为低年级孩子毕竟识字有限,倘若过早进行文字表达,遇到的写字障碍过多,会大大降低学生今后的写作兴趣。我们认为应以口头表达为主,以童话题材为表达内容,着眼长远,打好基础。

二、以快乐大作文为起点,培养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正规的写作训练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的教材常常从生活出发,从写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这个起点并不算高,但我们认为面对这样的生活,孩子们已经司空见惯,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果教师要求不当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一上手就有恐惧心理。因此,笔者认为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从游戏开始,先让学生充分玩,全过程参与课堂游戏活动,在玩过之后,引导学生把游戏活动如实记录下来。玩中指导,玩后写作,习作难度就降低了,习作兴趣提高了,人人都有一种快乐感和成功感。

三、以坚持写日记为任务,锻炼四年级学生的写作毅力

快乐大作文我们一直延续到四年级上学期,到下学期教材提出了坚持写日记的要求后,我们就自然进入了日记教学。写日记的难度在哪里?我们都很清楚。主要来自作业任务的繁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减法,要切实减少各种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作业,确保学生回家只有一样作业――写日记,确保学生有时间有精力投入日记写作。当然,要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认识上有一个转变,写日记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磨练学生的写作毅力,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为了激发学生的写日记的动力,教师在评价上要进行改革,我们借用了魏书生的道德长跑理念,采用了NBA日记积分制。每周进行日记积分统计,例如坚持每天写日记的加100分,每篇日记质量得优者再加50分,以后逐步累积,学期结束评出总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孩子写日记的习惯基本养成。

四、以校园文学作品为范本,建构五年级学生的诗意生活

有意思的是,这些孩子升入五年级后,还念念不忘快乐大作文,希望老师在写作日上继续开展这种游戏作文活动。此时的教师不是用拒绝的方法去堵,而是应该巧妙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全面构筑富有诗意的班集体生活。例如在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庆祝国庆诗歌朗诵会”“班级相声小品大赛”“班级吉尼斯”“科技作品制作和实验大赛”“庆元旦才艺展示”等班级主题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展示兴趣特长。当然,开展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认识班级伙伴。在活动中进行交往与合作,建设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笔者认为,五年级的写作活动不同于快乐大作文,不同于写日记式的原生态记录,而是应该定位于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以前,我们都不敢用“创作”这样的字眼,当我们读了潘新和教授的专著《语文:表现与存在》后,开始对“习作”这个词开始怀疑起来,更好地认识了小学生写作的意义和对象。写作的意义在于对童年生活的一种美好遐想,写作的对象在于有没有读者。写作一旦缺少这种认识,学生就永远不会明白写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写作就永远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写作不能停留于生活的复现,而是应该高于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大胆引入了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倡导学生大量阅读杨红樱、周锐、黄蓓佳等著名作家的儿童作品系列,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班集体生活――五(4)班的故事,于是“非常老师”“非常男生”“野蛮女孩”“非常组织”“没有硝烟的战争”等一系列校园文学故事应运而生。学生们一下课争相传阅,津津乐道于班集体故事,掀起了校园小说创作的热潮。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学生的创作进行结集出版,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写作成就,同时也鼓励学生向各家作文杂志投稿。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3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愿意作文、乐于表达,尤为重要。而许多残酷的现实却告诉我们,不少孩子刚上三年级时作文兴趣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就逐渐减退,甚至出现了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如果一代一代的语文教师不去思考、探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而是认为教师理所当然地就应该这样教,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就应该这样学,学生写作的兴趣怎能持久?作文教学不应是僵死的、固化的、静态的、沿着一条道走下去的过程,而应是灵动的、动态的、发散的、多元的过程。带着这些想法,我走进了课堂。

师: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最近多了几位小精灵,它们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它们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鱼缸,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金鱼、乌龟、水草。)

师:老师还给它们起了名字,这只个头儿最大、浑身乌黑的金鱼叫泡泡,这只身子雪白、头顶通红的金鱼叫小美,这只乌龟叫壳壳。

(教师板书:泡泡、小美、壳壳。)

师:老师听说,这只乌龟壳壳经常咬金鱼,它为什么见了金鱼就要咬呢?它和金鱼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生(纷纷举手):金鱼小美以前说过它的坏话。

师:看来壳壳和小美是一对死对头呀!小美说过壳壳的什么坏话呢?

(板书:死对头。)

生:说壳壳长得丑。

师:小美是怎样说的呢?

生:死乌龟,瞧你一脸的皱纹,像个老妖婆。身上还背着一个像锅盖一样的壳,又沉又硬。你天天爬得这么慢,一分钟都挪不动一米。哪像我不仅长得漂亮,还是游泳健将!

师:小美的话可真够伤人的!它又会怎样夸自己漂亮呢?

生:瞧我,一身雪白的连衣裙,头上戴着宝石般的红帽子,所以人家送我一个绰号“万人迷”。我的游泳姿势别提多优美了,我的尾巴在水中一摆一摆的,就像仙女抖动的丝带。

师:小美还真是个“万人迷”!小美和壳壳这是在比什么呀?

生(异口同声):比美!

师:哦,我们假设这对死对头在比美大会上相遇了,为了争夺冠军,它们肯定还要使出浑身解数,尽显自己的风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发挥想象,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编下去。我们再来看鱼缸里的小金鱼和小乌龟,它们在鱼缸里生活得似乎很快乐,它们也有可能不是死对头,而是――

生(齐答):好朋友!

师:嗯,有可能。假如它们是好朋友,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1:它们在一起捉迷藏。

生2:它们在一起跳皮筋。

生3:它们在一起逛超市。

……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但故事似乎显得太平淡,“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我们能不能假设它们先是死对头,后来又变成好朋友呢?

生:有一次,泡泡、小美和壳壳一起参加游泳比赛,它们谁也不服谁。刚开始,泡泡游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把壳壳、小美甩在了后面。它很想得这个冠军,坏主意也来了,它看到了比赛指示标志,故意把箭头挪至反方向。等到壳壳和小美游到此处时,没有发觉,不知不觉游进了水草丛生的危险区域。水草缠住了小美,壳壳急忙找泡泡帮忙救小美。泡泡对比自己的行为,感到很后悔,赶忙和壳壳一起救出了小美。从此以后,它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师:这个故事的确精彩。只是老师特别想知道泡泡、小美和壳壳面对水草丛生的危险区域,它们是怎样逃脱的呢?

生:壳壳用尖利的爪子拼命地抓水草,用锋利的牙齿使劲地咬水草,它把自己的爪子抓出了血,嘴角咬出了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出一条出路,救出了小美。

师:真是不容易呀!“患难见真情”,所以它们由死对头变成了好朋友,友谊也更加深厚了,这样故事显得就更曲折了。

生(抢着说):它们也可以由好朋友变成死对头呀!

师:是呀!除了好朋友、死对头,由好朋友变为死对头,或者由死对头变为好朋友,它们还可以是其他的什么关系呢?

生1:还可以是邻居关系。

生2:还可以是父子关系。

生(立刻反驳):老师,它们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因为乌龟不可能生出金鱼,金鱼也不可能生出乌龟。

(绝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反对。)

师(迟疑一会儿):他说金鱼和乌龟是父子关系,估计有自己的理由,让我们听听他的想法。

生6:不是亲生的父子关系,是收养的,电影《功夫熊猫2》中的熊猫的爸爸就是一只鹅呀。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有道理!同样它们也可以是母子关系。它们的关系越是看起来不合情理,编出的故事才越精彩,老师期待着早点儿看到你的故事。你们看,当它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故事随之也发生了变化,你们小脑袋瓜里的童话故事真是异彩纷呈呀!另外,我们假设眼前的鱼缸是湛蓝的大海,是不是可以编出更多好玩的故事来?

生:泡泡、小美和壳壳在大海边捉迷藏,一条饿了三天三夜的鲨鱼看见了,心想:“多肥的一顿美餐呀!这次可以大吃一顿了。”它扑向泡泡,眼看着泡泡就要成为鲨鱼的美餐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壳壳把鲨鱼的尾巴挂在了渔夫的鱼钩上,渔夫一使劲把鲨鱼甩上了岸,泡泡、小美和壳壳逃过了一劫。

师:弱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时,用智慧战胜敌人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眼前的鱼缸是东海龙王的水晶宫的话,肯定又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

(学生们在下面议论纷纷,争着说自己编的故事。)

师:孩子们,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三个不一样的开头,你们可以根据刚才老师的提示编故事,也可以根据老师送的开头续编故事,更鼓励你们创新,老师相信,我们班的童话大王们只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一定可以编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

出示:

1.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是一只已经修行了一万年的神龟, 。

2.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的水晶宫里 。

3.一阵一阵刺鼻的气味从这条泛着泡沫的臭河沟中传来, 。

(学生快速写作。)

思考:

一、选材的动态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教室里摆一摆、玩一玩,然后指导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但学生带来的玩具太分散,跨度太大,不容易创编。其次,在互动创编故事的环节,许多教师过分注重写作技法的指导,给学生列出了“生动、形象、具体”等写作技法牢笼,而把真正应该关注的“怎样编”却忽视了,导致教师的指导价值缺失,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退。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习作的要求,我把“学生愿写、乐写、会写”定位为本次习作的一个目标。与其照本宣科,不如开发教材,挖掘身边的作文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经过观察发现,每到课间,鱼缸前总要站上几个学生,他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这些水中的小精灵,有时还要交流几句:“那只个头儿最大的金鱼是我带来的,是个大胃王!”“那只小乌龟好像还害羞呢,总是躲在水草下边。”“小乌龟太霸道了,还咬小金鱼的尾巴”……加上,学生都看过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对小鲤鱼泡泡和多面龟记忆犹新,对于它们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综合以上多方面的因素,我决定利用鱼缸大胆地开发教材。

二、内容的动态

引导学生编童话,教师首先要会想象,教师只有打通了自己思维的命脉,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的想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运用“动态作文教学方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主编聂闻老师曾讲过:思维的动态、辩证的思考、裂变的质子等是动态作文的主要特点。在备课时,我反复琢磨,希望自己能从尽可能多的切入点出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最终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以金鱼和乌龟的关系为切入点,那么它们可以是朋友关系、敌人关系、由友变敌关系、由敌变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邻居关系、上下级关系、警察和小偷的关系、国王和大臣的关系,甚至是父子关系、母女关系等等,这样故事没有按照一种模式向前发展,而是随着二者关系的变化,故事的情节也随之发生变化。再如,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切入点,小池塘、大海、水晶宫、一条被污染的河流等等都可以由眼前的鱼缸演变而来,都可以想象成为故事发生的地点。随着地点的变化,故事也随之发生着改变。还可以从加入新的角色为切入点,从时空的转化为切入点等方面来考虑。这样算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故事。可见,“动态”是一颗裂变的种子,师生只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颗种子就能发芽、抽枝、长叶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三、思维的动态

动态作文的“动”,在课堂上还体现在思维方式的动。纵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这正解决了学生作文兴趣持续燃烧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有的为了闯关,甚至整宿整宿不睡觉,也丝毫不觉得困、不觉得累,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使其拥有如此大的精力?是兴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闯完一关后,总想着闯下一关,大脑在不停地运转,总在想办法解决问题,自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同样,这节作文课上,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因为一切都是未知的,学生对于下面的故事充满了探究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又在不断地获得创造感和成就感。“原来童话故事还可以这样编!”“我能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我能编出更好玩的故事!”学生兴趣高涨、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高举,作文课始终伴随着学生智趣的参与,在“玩”的过程中,写作的活水源头不断涌来,何愁妙笔不生花?

四、生成的动态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32-02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迈进习作门槛,有些学生叫苦连天——习作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觉得这与低年级写话训练不到位有很大关系。由于低年级教材中现成的写话内容较少,许多教师便疏忽了学生平时的写话训练,导致学生进入三年级,面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一、引导观察,丰富写话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写任何东西取决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实践证明: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表达的前提,是学生写话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学生会获得更多的信息,会丰富更多的写话内容。

观察要有顺序。低年级学生写话常张冠李戴,语言无序,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观察以随意性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不能东一眼、西一眼。长期训练,学生便养成了观察有序的习惯。如:观察静物时可按由上到下、由近到远、或由外到里等方位顺序;观察某项活动时可按时间顺序。

观察要抓住特征。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为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观察时可调动眼、耳、鼻、舌、肢体等多种感官,这样获得的信息才更真实、更全面。

如让学生写《水果派对》时,我先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水果,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摸,用嘴去尝。在摸摸、看看、说说、尝尝中,学生便抓住了水果的不同特征。

观察要用心体会。观察是一个吸纳、整合、内化的过程。写话是将观察到的以文字形式外显出来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很多看似流水账,没有美的句子。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时没有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引发联想和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用心体会,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在一次看图写话训练中,学生看到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便简单地写道:“树上有一只小鸟。”我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光秃秃的树上为什么只有一只小鸟?小鸟的同伴去哪儿了呢?学生思维的翅膀打开了。一个学生写道:“大树妈妈生病了,头发都掉光了。小鸟们可着急了,到处为她请医生,留下了最细心的一只小鸟照顾大树妈妈。大树妈妈激动得泪水都流下来了。”多么富有想象的话语啊!我不禁啧啧称赞。

二、循序渐进,掌握写话技巧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再加上方言的影响,低年级学生写话时常把句子写得零零散散,不通顺。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就要克服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做到由说到写,循序渐进。

由说到写,把话写完整。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话说得正确、完整、有条理的学生写话能力也强。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起初就要养成他们说一句完整的话的习惯。教师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弄清图意:“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项训练要贯穿于每节语文课中,让说一句完整的话内化成学生的语言习惯。在会说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将一句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由简单到复杂,把话写清楚。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会写简单的句子后,还要学写长句子。低年级学生写话时常出现前后重复、表达不清现象。经常进行合并句子和扩句训练能解决这一难题。

如:“小红爱唱歌。小红爱跳舞。”这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句子,可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爱,也爱。”描写公园时,用“( )的公园里有( )的树木,有( )的人们”进行扩句训练。

由句到段,把话写得有条理。随着字、词的积累,阅读量的丰富,便要训练学生写一段话,做到有条理。写话时,可出示一些范文,让学生感知构段方式,发挥范文引路的作用,让学生有“文”可依。

如一次大扫除结束后,我让学生把这件事用一段话写下来,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下午,我们在教室里大扫除。大家有的排桌子、有的拖地、有的擦黑板……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出示这段话让学生去评价。刚开始大家都认为写得好。接着,我让学生从打扫时的顺序去看。很快,便有学生发现打扫的顺序应该是先擦黑板、后拖地、最后排桌子。修改好以后,我再让学生去看看自己的写话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只有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夯实写话基础,学生以后的独立写话才有保障。

三、借助文本,激发写话兴趣

故事续编。“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是新课标对低年级提出的首要任务。让学生乐于写话,就要找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想象丰富,有时甚至是天马行空。

他们对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很感兴趣。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这类故事较多,留白的地方也不少。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教材,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去续编故事,想象写话。这是激活学生写话兴趣的重要方式。

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学生议论着蚂蚁因为勤劳过上了幸福生活;蝈蝈因为懒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兴趣正浓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第二年夏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又会怎么做呢?并出示课件“炎炎烈日图”来渲染气氛。学生各抒己见,我因势利导:你能以“第二年夏天到了”为开头,写一两句话吗?学生对所写内容感悟深了,思路打开了,自然有话可写。

句、段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一切创造皆从模仿开始。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句式优美。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儿童的好模仿性和文本的感染力,引导学生进行句、段仿写。

如教学《鲜红和星星》这首儿童诗时,在领会了文章结构和语言美后,我让学生仿写。出示文中句式“我最喜欢:这里,那里,真比还多。”学生展开联想,在多向互动交流后练笔,做到读中生趣、趣中求写。我再有选择性地把两个学生的写话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首小诗。并告诉学生,诗歌并不难写,只要发挥想象,你们都可能成为诗人。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5

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的道理。

执教者在学习字词后,从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找出描写小柳树的句子——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然后,安排了三个层次读——

初读,整体感知,说一说,小柳树怎么样?学生纷纷回答,小柳树很美,很漂亮。

品读,哪些字词写出了小柳树的漂亮?教师和学生一起品味第一句,得出“细细”“绿绿”说明漂亮,并通过比较,明白叠词运用的作用。此外,“腰”说明把树当作“人”,很形象,很生动。

美读,读出美丽之形,读出得意之情。

接着,找出描写小枣树的句子——

小柳树看着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也不好看。

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让学生品味、美读,明白作者是如何运用准确的词句和拟人的方法,把小柳树写美、把小枣树写丑的。

这节课我曾听过好多次,过去一直有个困惑,低学段语文教学除了生字词教学、朗读教学以外,鲜有从言语本体、言语形式上开展教学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后,不仅知道小柳树美丽、漂亮、骄傲,知道小枣树难看、宽容、大度,同时还让学生在记忆仓库里留下一些“言语图式”——文本是如何写出小柳树和小枣树特点的?我想,有这个必要。因为,三年级马上要进行段的训练,二年级要有一个拾级而上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句子构段的方法、写句子抓特点的方法,为三年级打好基础。

但是,接下去的一个环节教师却让学生找出小柳树对小枣树说的两句话——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然后,教师让学生品味、美读,读出小柳树的骄傲、自满、得意洋洋。

接着,教师提出:“此时,你有什么话对小柳树说?”学生纷纷举手,小手“如林”:

“小柳树,你太骄傲了!”

“小柳树,你这样看不起小枣树,真是太骄傲了!”

“小柳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俨然成了一个个道貌岸然的传道士。一句句贴标签式的讨教师欢心的话,就这样诞生了。“骄傲”在教室里“满天飞”。

这样的例子很多,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认为这是必要的口语训练,可以增加对文本的感悟;二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许多公开课都是如此。

殊不知,我们应该因课而异,因势利导,有所为有所不为,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骄傲满天飞,学生言语水平在原地踏步。因此,必须内化文本语言,化消极语言为积极言语;运用言语形式,变消极语言形式为积极言语图式。

评课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执教者。在第二次磨课时,我们把这个环节变为:让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如叠词的运用、拟人方法的运用等,来说一说小柳树的话。请看学生案例——

小柳树觉得自己美丽极了,她在微风中一边跳舞一边得意地说:“喂,小枣树,你多难看呀!全身光秃秃的,也不穿一件衣服。你看我多漂亮!穿着一身浅绿色的外衣,风儿一吹我的衣服还会飘动呢!”

小柳树觉得自己美丽极了,她在微风中一边跳舞一边骄傲地说:“喂,小枣树,你多难看呀!树枝弯弯曲曲的,还不长叶子。你看我多漂亮!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多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变一变,满天飞的“骄傲”不见了,浓浓的语文味氤氲了;思想品德式的语文课不见了,本色的语文课回归了!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6

一、写一句话,作为语文学习的开始

每天都有语文课,但却不是每天都可以有大段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曾经习惯于用专门的写话、作文课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总觉得那种为写而写的努力不能持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意识与能力。于是我尝试在每节语文课上都给学生一个写作机会,让学生每节语文课开始都写一句话。

“唉,昨天英语单词没全对,今天又要牺牲了。”这是一个小男孩写的一句话,在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笔者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引来笑声一片,还有不少的附和声。“我们也痛苦啊!”“要表现这种痛苦的心情,我们对这句话是不是要作一定的修改呢?”几句简短的对话促使了学生开始思考,观察之后便发现要表现一种语气,“唉”的后面应当是感叹号;我还告诉他们,“牺牲”一词此处只是借用的意义,并非本义,因此可以加上一个引号,于是学生提出问题,外面已经有了双引号了,双引号里面还可以加双引号吗?于是单引号的用法又被强化了。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不长,但引用学生说得真实且大家感兴趣的那一句话,却可以让全班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同时又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只一句话,既不消耗课堂上太多的时间,又以非常灵活的形式完成了写作教学的任务,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写学习,作为对学习过程的描述

写作仅仅是写作的事吗?写作可不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呢?当然,写作能力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但我们追求的是通过写作来提高更广范围内的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尝试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心得。

之所以提出这种“另类”的思路,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我们需要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只是上面提到的通过专门的“写作课”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别忘了陶行知先生还有一句提醒呢――“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二是考虑到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的意识,不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写作使人精确”,因而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过程,就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评估的过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比如说在学习《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时,在学生通读全文三遍后,我让学生用一段话写出自己是怎样读这篇课文的。有学生写出这样一段话:我读完三遍后,查字典或问同学,知道了不会读的字的读音,知道了有的词语的意思。于是我私下里告诉他,读三遍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意思,读第一遍时就应该解决陌生的字和词啦!有学生写:如果是我,我也要杀掉那些狼,因为狼很坏,而鹿是很温和的。这一观点被我拿出来供所有的同学讨论,结果竟然得到了不少学生的附和,甚至还有学生说可以派医生为生病了的鹿治病。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文章的观点并没有征服学生同情弱者的心,他们不相信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这就涉及到让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理解生态平衡这一观点了。于是我跟学生分析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我心里喜欢鹿而不喜欢狼?二是自然界需要什么样的规律。

这样的问题是超越文本的,通过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喜欢狼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更多的童话故事当中形成了对狼的不好印象,再加上同情弱者的心理,又因为不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因此有了上述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三、写自己,作为对学习结果的反思

如果说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写来发挥作用的话,那对学习结果的反思也是可以通过“写”来呈现的。而当写成为一种手段时,也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