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表现性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范文1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 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表现性评价是生物科学素养评价的有效方式。表现性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任务(如生物实验、实习、调查等)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应用知识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实验中实施表珊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实验能力的提高,可以考查学生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1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一般程序

一般来讲,生物探究性实验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图1)。

2 探究性实验的内容选择

根据“可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可以是实践性强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思辩性的学习内容;可以是目前已有结论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暂时还没有结论的学习内容;可以是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广的承续性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检验已有成果而在不同背景先再研究的再生性学习内容,等等。例如“自己(和他人)的生物节律(生物钟)的测定”课题,其探究成果可以指导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某种植物净化环境的作用探究”、“区域性生态情况调查”、“其他星球的生命存在”等课题,可以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克隆技术的成就和影响”、“生物信息探究”、“20世纪生物科学伟大成就调查”等课题,不但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而高中教材涉及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环境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细胞的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探究不同类型洗涤剂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等课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总之,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有关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生未知的内容,应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生物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和个人生活、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对这些关系的未知内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3 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原则和操作流程

3.1 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性评价不仅重视最终探究成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开题、实施和答辩过程的评价,全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价。同时评价是建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参与、协同合作、交互影响的基础之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并兼顾个人的表现。评价不仅重视探究直接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且重视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实验中所体现出来的探究能力。

3.2 评价的操作流程

对于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每一步骤的实施,都需要按照以下具体流程进行:

制定评价目标一确定评价标准一选定评价方法一制定评价目标一设计评价工具一实施评价具体目标一活动小结。

4 表现性评价工具设计

4.1 对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评价

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方案是学生自主设计进行自主探究的指针,科学的探究方案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基础,对学生所设计的方案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探究方案的设计是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探究方案是否全面地分析了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3)探究方案的分工是否明确,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4)探究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5)当前是否已经收集到足够的文献,是否有研究的基础;

(6)探究方案是否具有创造性。

活动小组选一名成员为主陈述,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补充说明,共同回答有关提问,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说明自己的探究方案,评审老师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评议,讨论评审意见,确定成绩,记录表格见表1。

4.2 对探究活动过程和成果交流评价

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过程评价中,可以采用表2让学生对照,进行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

对学生最后的成果应组成答辩委员会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标准是:

(1)对专题是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2)专题是否有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创新;

(3)成果的可性度和可行性如何;小组代表进行主陈述与说明,简要汇报开题报告通过后方案的实施情况、研究分工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一级活动过程中的主要收获,评审老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可以要求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也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小组成员回答。最后教师进行评议,讨论评审意见,确定成绩,记录表格见表3。

5 活动表现评价的成绩评定

表现性评价范文2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课程教学;营销策划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是高职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营销策划”作为一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实用性非常强,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营销工作中所需的分析、判断、策划的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笔者在多年从事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发现,由于存在教学评价形式单一,过分注重书面考试分数,偏重书本客观知识的考核等问题,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成长过程进行动态评价。[1]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采用一种既能适应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又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技能提升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

2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表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表现性评价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注重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其积极性,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人性化。表现性评价采用的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不单靠一次考试就给学生划等级、论优劣,而是对学生的学习作业、参与活动的表现、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对生活的态度、对与人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观察,再给学生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3]

3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营销策划”课程中采用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测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即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方面的能力;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随机应变、想象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等。[4]而这些技能在“营销策划”课程标准中都被突出为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同时,高职“营销策划”课程大部分是根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强调学生能将营销策划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日常生活、企业实际相结合,来解决实际营销问题。而表现性评价侧重测查学生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表现性评价,能让评价方式与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契合。

4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4.1确定评价内容

在“营销策划”教学之前先确定好评价内容,明确学生将要达到的预期表现效果。基于表现性评价的“营销策划”教学可以通过设计模拟企业营销业务流程学习、模拟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编制、体验式营销实战等任务,评价学生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判断、策划等职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营销成本控制、时间管理等职业素养。

4.2确定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包括课程学习的总评价目标和项目的分评价目标。课程学习的总评价目标取决于课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5]“营销策划”课程要求学生形成营销策划的技能和素养,学会策划是这门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通过这个总目标让学生知晓“营销策划”课程不仅局限于让他们重复操作单个项目,而是让他们能够把学得的实操技能迁移到具体的营销问题情境中。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预期,他们就会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实际营销问题,提高自己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

4.3编制表现性的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应该是“唯一正确答案的选择器”。学生应能够在“营销策划”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创造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本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因而教师在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要编制一个合适的表现性任务。编制的表现性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清楚说明或展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后,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6]所以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学习背景编制表现性任务,编制的表现性任务要具有长期性。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全面、具体地思考问题,真正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让教师能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在学生执行操作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直接观察、监控和评价。

4.4选择适当的表现性评价模式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实行表现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的水平;既要关注行为表现,又要关注情感、价值观的状态。因此,选择操作性强的表现性评价模式非常重要。可选择的表现性评价模式有:第一种,专题研讨会。通过在研讨会中提供学生需要讨论的营销专题,发展学生的营销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解决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的质量、发言提纲记录等评定等级;第二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交互、沟通、协作,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等职业道德。[7]教师通过巡查指导的方式,对表现性评价中设置的观察点进行信息收集,考查学生是否有进行分工协作,是否主动参与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与组员共同探索营销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最终对小组学习过程进行评定;第三种,实践活动。教师可先提供一张表现性评价表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主动、有目的地去完成表现性任务,并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

4.5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营销策划”课程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和依据。制定合理、明确的表现性评价标准能够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保持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也可使学生有了学习目标,知道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在学习结束时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从而参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营销策划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具体制定评价标准时,可运用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教师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参与探讨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明确表现性评价要考查学生在营销策划方面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以此来确定具体的评价项目。其次为评价项目设计不同的等级水平,不能以一个最终的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应该设定不同等级的要求,便于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仍然有待改进。最后为评价项目确定不同的权重,设计相互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有利于考查不同评价项目中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核心技能。

5结论

表现性评价能全面、系统地全过程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精准地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有效地破解了我国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评价形式单一、过分侧重于考试分数的局面。本文对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分别从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编制表现性的任务、选择适当的表现性评价模式和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对丰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晋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6):

[2]周凡,王俊.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27-128.

[3]李小英.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290(3):8.

[4]霍力岩,黄爽.表现性评价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3):76-81.

[5]王国清.成人教育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6B):83-85.

表现性评价范文3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中学音乐;学习积极性

从我县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并不乐观,学习的热情、自信心、参与度等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滞后,它不能给新课程教学改革以长远、有效的支持。传统的音乐评价只注重结果,忽视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且大多是纸笔测验,或偏面抽取音乐学习的某一点(如唱歌)进行统一量化评价,致使音乐学习评价很片面、很不合理。

音乐表现性评价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个性,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如听课、音乐知识、课堂表演、艺术活动等方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学生广泛的认可和运用。

音乐表现性评价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表现性任务的多样性。在中学音乐教学情境中,笔者确定了四种较典型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口头表述型、调查探究型、即兴创造表演型、综合表演任务型。围绕这四种评价方式进行案例的探究与分析。

一、口头表述型评价

口头表述型评价通常用来判断个别学生对某一音乐知识的概念理解、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握以及思维技能的掌握情况。这些任务通常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大多数口头表述型评价任务是从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切点开始的,具体到中学音乐教育,这个切点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个问题、一幅画等,接下来学生要明确需要完成的音乐任务。例如,在让学生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听前不告诉学生标题,不做简介),要求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产生各自个性化的理解。回答可以是简短的书面形式的答案,也可以是一幅素描或一段舞蹈等。

案例:你看到或想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音画作品,先请大家认真地听,然后把自己想到或看到的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如口述、绘画、动作表现等)表达出来。(老师播放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听前不告诉学生标题,不做简介),要求他们通过合理想象,各自形成一个个性化的答案。

生A:像一个大瀑布,一泻百丈、势不可挡,还有几只鸟在飞翔。

师:嗯,很有创意,与音乐情景相融。

生B:用漫画绘了一棵坚强的小树,小树在汹涌的洪水中坚强地摇曳。

师:主题鲜明,吻合乐意。好!把音乐译成了图画,有思想有才气。

生C:像一堆石头滚落下山,让人紧张。

师:你的理解与音乐形象距离稍微远了点,但你能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勇气可嘉!

表现性评价操作:A、B两位学生的回答很精彩,音乐形象把握得很好,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予加分、奖励。而C生的理解显然与音乐的情感色彩不符,但为了不影响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老师的评价可婉转,并且要善于捕捉、肯定学生积极的一面,予以表扬。

二、调查探究型评价

调查探究型评价通常用来判断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情况。一般是让一位或几位学生在课外查找并讨论学习音乐知识,写成书面小论文或做成PPT幻灯片,在音乐课堂上交流、展示,完成老师布置的音乐学习任务。

这种评价,教师事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可以是一个音乐流派、一个音乐家、一首歌曲或乐曲等等,接下来是学生对音乐任务的学习、探究,通常需要学生用较多的时间来准备。以下是评价的操作案例:

案例:《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在下课前,老师向学生预告了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介绍舒伯特及他的艺术歌曲。请每一位同学课外挤点时间,去探究学习一下,做成艺术简介短文或PPT幻灯片,把每个小组的成果派代表在课堂里交流、展示,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上交“合作探究活动登记表”。

表现性评价操作: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很有成果,超出了老师的预期,内容讲得很全面、很精彩,对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考察得很准确!有的小组分工明确、各扬其长,每个组员都参与了探究活动,学习效果很不错,有点小教授的风范了。也有小组的组员没有为组里出过力,做过事,探究学习由一人包办,这样不好。但为了不影响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老师的评价要婉转些,不要点他们的姓名,要给他们改进、努力的机会。

三、即兴创造表演型评价

即兴创造表演评价通常是用来判断学生对音乐课堂即兴表演的学习态度、合作、表演等能力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几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指定的音乐或歌曲进行临时性的角色创造,并到课堂上来交流、展示,完成教师布置的音乐学习任务。以下是评价的操作案例:

案例: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音画欣赏的表现创造。

师:第一轮比赛,同学们不仅要听出自己小组的音画音乐,还要根据音画来进行即兴表演,把画面表现出来给大家看。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

师:根据学生意愿,把学生分成《牛车》组、《两个犹太人》组、《基辅大门》组、《漫步》组。分组讨论自己小组的表演形式及表演的安排,教师巡回指导。

生: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就连调皮鬼、音乐后进生都参加到节目的探讨、表演中来了。虽然这些人演得不那么好,但他们确实尽力地在排练了,教师可额外给他们加勇气分、进步分,让他们也能像优等生一样有热烈的掌声,让他们树立自信。

表现性评价操作:对于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那些草根式的表演,老师不但不给学生泼冷水,反而给学生很多的鼓励,对几组稍微出彩的学习小组,老师予以“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等奖励,同时还进行了穆索尔斯基音乐欣赏“知音奖”的评比,并且在课堂表现随堂记录卡上进行登记加分……这些评价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学生很投入,参与度很高,教学评价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很好。

四、综合表演任务型评价

它通常呈现给学生一个具体真实的表演任务,要求学生做出一个计划,包括成员的分工、排练地点、时间等。

综合表演任务型评价是用来评价一个音乐节目的编排和音乐技能的应用等较广泛的能力的。与调查探究型评价相同的是,综合表演任务型评价也常常让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方式来合作、实践。但是它的设计不仅仅是用来揭示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揭示学生应用、表现音乐知识的能力。因此,这些评价的实施,学生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来准备。

表演任务在课堂展示时,教师对小组学生的评价可以从观察、学生的表演得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面来考察,或者将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使用。这种评价注重学生参与,主要记录学生课前、课间的合作能力,课堂即兴的创造表演能力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探究、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案例:

案例:综合表演任务型评价――“班级期末音乐会”

老师提早两个星期布置表演任务:期末音乐考查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具体操作措施:(1)节目形式、内容自选,吹拉弹唱、舞蹈、小音乐剧等均可。(2)节目人员自由组合,一般不超过5人。(3)节目敲定后到文艺委员处填写节目单。(4)确定主持人和4位学生评委,成绩由师生评委小组根据表演者各自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定,评价以鼓励为主,注重参与,参与就算成功。

表现性评价操作:“期末音乐会”学校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音乐专业教育,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要用甄别选拔的眼光,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习过程,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模式,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对音乐优等生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对音乐学困生用鼓励的眼光来评价,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加分、鼓励,这样的评价消除了学生表演的胆怯和自卑心理,不但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老师评价一言堂的旧习,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特点,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现性评价范文4

一、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目标。重点通过开发、应用表现性任务和评价细则,检验表现性任务和评价细则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便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2.明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表现性评价在学生口语交际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3.确定研究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二步:确定研究方案;第三步:实施研究;第四步:研究的反思与总结。4.确定研究对象:高二(1)班(理科班),选择的理由:我对这个班级的学生状况比较熟悉,学生语文水平在整个年级中处于中等,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5.研究时间:一个学期。

二、实施阶段

前测阶段:此阶段评价工具与后测及表现性评价所用工具相同,目的是为了增强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评价主体是教师。

表现性评价实施阶段:此阶段运用表现性评价理念,按照前述的表现性评价系统来实施评价。其目的是通过运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提高的效果来判断表现性评价系统的有效性。

后测阶段:本阶段在命题方式、评价工具和评价主体上与前测阶段尽可能保持一致,目的是为了前后比较,检验表现性评价实施效果。但在具体交际内容方面应避免与前两阶段雷同,否则很可能导致“复制现象”,降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主要通过比较对表现性评价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得与失进行判断分析。本文对有关评价过程的分析有时放在实施过程的介绍中进行,即边实施边反思。

案例:口语交际(采访)表现性评价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我们选择采访这种形式进行训练。其具体实施过程描述如下:

1.前测。训练开始前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口语交际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结合采访这种形式的特点,选取一个话题或任务加以采访。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细则》对学生的采访活动进行评价。前测结果表明,由于教材没有对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也没有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参考,而且教师在口语交际指导时也没有对一些关键要素加以明确和强调,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范。

2.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从前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口语交际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具体明确的口语交际细则和可供参考的实例,也缺乏相关的指导,因此在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对口语交际细则的明细化以及对口语交际细则的解读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采访活动后根据采访目标和评价细则对采访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理解。下面是口语交际(采访)表现性评价实施过程:

第一步:告知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

评价目标:①认知目标。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的口语交际形式、方法、技巧。②交际目标。交际意识、习惯和能力,主要是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③素养目标。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文化品位、道德风貌和精神境界。

评价标准:①学生能正确认识具备良好口语交际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学生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③学生能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④学生有文明的交际修养。

第二步:告知表现性评价任务

为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扩大参与面,任务设计由全班同学一起完成。

第三步:告知评价细则

第四步:学生采访

学生在理解了评价细则之后,根据目标、任务及评价细则的要求进入实践阶段。分小组实地采访并作记录,全程跟踪摄像。

第五步:师生对学生采访活动进行评价

学生采访完成以后,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教师对他们的采访及自评和互评一一进行评价。

第六步:学生再次评价自己的采访

3.后测。在表现性评价实施之后,为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检验表现性评价实施效果,再次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

4.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从前测、表现性评价及后测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表现性评价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有效的,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细则的清晰描述及理解至关重要。

三、总结与反思

一方面由于有评价细则和样例可供参照,学生在口语交际和自我评价中有法可依,有例可仿,学生既有明确的方向和参照标准,又能够清楚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一改过去任意随性的状况;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在实践中对评价细则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表现性评价范文5

一、在表现性评价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表现

表现性评价的核心特点是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评价。可以说,表现性评价就是给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一个过程。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这一课为例,教师在做课堂引导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是怎样应用透镜的原理在胶片上留下影像的呢?我们先来尝试看看照相机的原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拆卸照相机、观察照相机的结构、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照相机。学生在动手研究照相机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联想和尝试。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表现性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必须应用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要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各种评价,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地探索物理知识。

二、在表现性评价中要重视给予学生引导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即时给予学生引导,学生可能将会产生学习挫折感,继而放弃实践。教师应用表现性评价引导学生实践时,要用评价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渡过学习的难关。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这一课,让学生拆卸照相机为例,部分学生看到照相机的复杂结构,立刻便产生了退缩的心理,他们觉得自己一定不能了解照相机的影像原理。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假设撇开电力学的结构,单从物理结构来看,照相机的结构分为哪几个结构?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发现照相机的原理颇似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证明这一推测呢?学生决定利用手中的材料,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在学生制作照样机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材料可对应照相机哪个结构?在制作的时候,应该最先制作什么,然后制作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认为首先要用硬纸板做一个照相机的壳子,该壳子必须得是黑色不透光的颜色。其实,在制作完盒子以后,要在盒子不可拆卸的一面挖一个很小的洞……学生在一边观察照相机的结构特点,一边动手实践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地引导。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给硬纸壳开洞,洞开多大才合适呢?用什么样的物品取代凸透镜的功能呢?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一边给予学生引导,一边给予学生评价,是这种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只有利用边引导边评价的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渡过学习的难关,最终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实践的全部过程。初中物理教师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在评价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突破难点,完成实践全过程。

三、在表现性评价中要重视给予学生激励

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时,要用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这个激励的过程可以分成几种形式,现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的时候,可用表情语言、动作语言、口头语言给予学生激励。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照相机影像原理时,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他们可能不愿意动手实践。教师可用期许、鼓励的态度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愿意尝试学习。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用口头语言给予学生激励,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该拿哪件物品取代凸透镜的功能时,学生考虑到使用铝箔纸,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铝箔纸如果滑动,那么它就不能起到成像的作用,为此,必须将铝箔纸固定。学生仔细地思考过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便能将铝箔纸固定在纸箱小洞的两倍的距离。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观察得非常仔细,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了解得非常透彻。学生的实践完成以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践态度、学习成果、学习创意等情况给出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到这一次实践学习的情况,引导他们找到知识结构需要完善的方向。

表现性评价范文6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量规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1构建表现性评价基本思路

构建表现性评价就是制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开发和设计评价方法的,还包括评价者的参与、选择评价时间和场所、记录、收集和整理评价信息的,以及制定评价标准和表现标准等。依据这样的开发步骤,对C语言课程设计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做出了整体规划,该设想的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2表现性评价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是课程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教与学,向其他人传达教学意图,并提供评价学生学业的指导意见,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表现性评价的评价目标和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评价之前只有清晰的知道C语言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把握好教学与评价的方向,最终达成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典型的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计算机科学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包括下列内容:

(1)知识类目标:理解并掌握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原有技能;在熟练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应用。

(2)能力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刨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学会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管理能力等。

(3)情感类目标:现代学习观、科学精神和态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和交往能力等。课程设计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更强调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和素质,以及思维方法。经上述分析,与课程学习目标相对应,课程设计的表现性评价目标也应包含三个维度:对知识习得的评价、对能力的评价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对上述三方面的评价目的具体描述如下表所示。

3选择表现性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指的是一种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而且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进步与能力的机会的一种具体的行为,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表现和挑战的任务,建立在学习与评价的联系基础之上,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C语言课程设计任务,更加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拓展知识面。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熟悉掌握数据类型、分支控制、循环控制、函数的定义及调用、结构体及数组、指针、文件操作、编译预处理等知识;达到系统理解、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学习目标;学会用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程序的局部测试、调试方法,建立程序系统测试、调试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学会较大程序的系统测试、调试方法。

一般的C语言课程设计项目包括小型系统设计、图形图像设计和游戏程序设计基本过程包括以下6个步骤:

3.1程序的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是课程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其任务是根据课程设计题目的描述和要求,确定程序要实现的功能,并把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确定各层功能的上下级关系,然后绘制出分级描述的程序功能框图。

3.2程序的数据设计

程序的数据设计主要包括对以下各类数据进行设计:对程序中用到的主要数据确定数据类型;对程序中用到的结构体数据定义其结构类型;定义程序中使用到的全局变量、外部变量等;定义程序中通用的符号常量;确定文件的数据类型,如二进制文件、文本文件等。

3.3程序的函数设计

一个综合性的程序,需要设计若干个函数。各个函数功能各异,使用的层次也不尽相同。为了使总体设计协调有序的进行,需要在程序编码之前,对主要的函数做出预先设计,即所谓的函数设计。程序的函数设计包括函数的功能设计和函数调用设计两个方面。

3.4函数编程及调试

函数编程及调试是实现程序功能的核心阶段,函数编程及调试是实现程序功能的核心阶段,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程序通常由多个函数构成,每个函数都有独立的功能,实现特定的操作;有些函数之间有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在进行函数设计时需要注意顺序问题,有点函数先设计,有点函数后设计,而没有调用关系的函数可以并列设计;程序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点函数在程序设计前的函数设计阶段就被考虑到了,而有的函数是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因需要才产生的。但无论哪个函数,都会经历由简单到功能完善定型的过程。

3.5整体调试

整体调试是程序设计的必要阶段,是在前期程序设计调试基础上进行的基本过程。需要设计准备一个较大规模的数据集,按照课程设计题目的功能要求,对组装完成的程序逐项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直至确认程序达到了设计目标为止。

3.6设计总结

设计总结是课程设计的最终阶段,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各个过程进行系统全面地总结,按照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形成课程设计报告。

4建立量规

量规(Rubric)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往往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备性高的特点。量规是评价的工具,学生的作品、成长记录、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表现(行为、认知、态度)都是量规的评价对象。同时量规也是一个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模糊了教学、学习和评价之间的界限,评价工具也从而成为了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量规设计的出发点和着落点是指标和等级地选择与确立。设计评价量规就是,以课程、教学、评价三者统一,突出学生主体性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为设计原则,在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上,列出评价指标和制定评价等级。对C语言课程设计内容加以分析,制定出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量规。

4.1 C语言课程设计任务设计量规(教师)

该量规主要是对学生在对课程设计任务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制定完成任务的相应计划的表现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量规。该量规中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问题分析、任务划分、程序架构等。根据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好坏不同给出不同分值的具体表现,在评价过程中对照量规评价学生的表现。

4.2小组合作量规(教师)

该量规是由教师为各个小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的量规工具,小组的表现应包括帮助、倾听、参与、劝说、问题及尊重等几个方面,教师根据对各小组的观察情况,对各项评分,并计算总分,以此作为小组合作表现的成绩。

4.3小组成员相互关系表现量规(学生自评,互评)

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合作是否愉快,常常对整体工作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量规也就比不可少了。该量规是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观察到角度来制定的,其主要评价项目包括合作、参与、态度、独立性、交流和应答等,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其他小组成员打分,计算评价分。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看到自己在本小组中和其他成员间的关系如何,在以后的人际交往当中即可吸取经验,更好地与他人融洽相处。

5总结

评价与教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虽然两者有不同的“图案”,但总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目前,在教育领域中,我们面临的许多真实困难都来与教学和评价的分离。如果我们准备可信的方式评价学生,真正服务于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学与评价必将再次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颖之,李秀菊,刘恩山.评价量规――主动学习的评价工具[J].生物学通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