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范文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工作室里,我们学员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每个人富有个性的课堂让我获益颇多。虞好老师的清新,姜祖衍老师的大气,孟丹老师的活泼,叶淦林老师的风趣,孟丽老师的知性,董翱老师的深刻,施国强老师的简约,徐虹老师的缜密,安晓伟老师的沉稳,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同伴们的课,我反观自己教学中的得失,在感悟和体验中积累了很多。
当然,感触最深的是走进导师的课堂,聆听导师指导,让我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记得2013年4月,我聆听了盛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盛老师的课从做批注开始展开教学,最后到达师生交流的和美境界。课让我了解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做批注”存在的问题,对“做批注”这一阅读方式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我有感而发撰写的论文《别让“批注”成为装饰》也在《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发表。
屐旅点点 课过留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以后,就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所实践。幸运的是,工作室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一次在不同层面进行课堂展示以后,我都会延伸向一种课型的探索。
2011年12月,我们来到了常州博爱小学,我代表工作室展示了三年级上册《开天地》的教学。我研究开发这篇神话故事的文本特色,将体验语言的夸张和想象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在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文本特色的同时,进行复述故事,并将文本语言和文言文进行了对比教学。在这次课堂展示之后,我又对同类文本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撰写了论文《让古老的神话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2012年12月,我在吴兴区第五届教科研节上展示了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的教学。我牢牢把握了诗歌这种体裁的特色,将课堂的落脚点放在发现诗歌的奥秘上。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诗歌的押韵、表达上每一小节“一问一答”的特色。这节课受到了全国知名的小语专家周一贯老师的肯定,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在此基础上,我开发了二年级上册《假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两首儿童诗歌的教学。2012年12月还申报了课题《小学语文低段现代诗歌以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工作室这两年中,听得最多和实践得最多的就是“以练导学”。在2013年4月的工作室学员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画家和牧童》一课。课上,我抓住“一……就……”这个句式多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写句子练习。这节课得到了小学语文专家杨再隋教授的好评。课后,我结合自己其他的课例,撰写了《将学生领入写话殿堂的“一句话”》。此文也在《小学教学设计》发表。
回首往事,我心怀感激,因为每一堂课不仅凝聚了我自己的心血,还倾注了导师全心全意的指导和同伴们无私的帮助。两年来,我先后撰写的五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区级获奖,五篇论文在各类省级刊物发表。主持研究了五个课题,其中一个课题获得省级三等奖,两个分别获得区级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立项课题正在研究。在市、区级展示了六节公开课,两个案例在区级获奖。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句子教学 过程展开 多方整合 知识序列 低年级 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01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词和词组只能表示一个概念,只有句子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句子在表达思想中具有重大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句子教学贯穿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整个阶段。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儿童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句子教学更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
一、句子教学内容
语用学认为语言的学习要从三大方面研究:一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 也就是研究“通不通”的问题;二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管的是“对不对”的问题;三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管的是“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应在语用学背景指导下展开句子教学,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句子的结构
低年级学习句子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句子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完整句、什么是非完整句,为学生规范的表达奠定基础。作为学习句子的初级阶段,以学习主谓句的基本句式为主,从二年级开始学习一些主谓句构成的其他简单复句,如连动句和并列复句等。对低年级学生的句子教学,教师切忌讲解语法,要采用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使他们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为今后的语言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句子内部关系
句子内部间存在天然的意义联系,也称逻辑关系。了解句子内部关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句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大有益处,可以避免思维和表达上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教学时,应该选用简单复句或句群为语例,引导学生了解句子前后的关系或者各分句连接的方式。
例如,《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自然段,描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这是典型的连动式句型。在表达中,学生常用到这种语言形式。教学中,可以先通过圈出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并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对象连续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以此揭示连动式句型的规律。
(三)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子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读懂句子“写什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体味句子是“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以便将表达方式积累在心,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目标。因此,教师实施教学前就要有意识地关注文本句子的表达效果,关注“写得怎么样”,如词语的选择和搭配,句子的锤炼和选择,运用恰当的修辞方式等方面的语言形式。
二、句子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句子教学的质量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中要做到“心中有他”。这个“他”指的是句子,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句子教学的资源;这个“他”也指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宜的内容、适合的方法以及适当的时机开展教学。结合教学观察与研究,笔者认为教学句子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注重过程的展开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但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过程,而急于收获“结果”。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过程中实践习得。观察众多成功的课例,其成功的原因并非因为华美的课件、热闹的场面,而是因为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会,从一知半解到充分领悟的过程。
体育学科教师教学生学一种体育技能,总是先把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动作要领,然后逐步整合成连贯的动作;并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最后达到熟练掌握技能的目标。这种“分解动作”的做法,使学生学得所获。我们可以将此法运用到低年级句子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句子教学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读懂句子写了什么,也就是句子表达的内容;二是了解句子是怎么写的,包括了解句子的构成、表达特色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三是仿写运用(注意:仿写运用可以学后就及时落实,也可延后进行,应视学情而定)。
《画家和牧童》中为了表现戴嵩的画技高超,文中有个重点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这样展开教学:
读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戴嵩的画很好。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锁定了句子学习目标,展开教学:
1.教师引读:“他的画一挂出来――”
学生跟:“就有许多人观赏。”
教师点评:围观的速度真快!
2.下面的这句话,(“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也写出了围观人群的热烈反应。请你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内容用上“一……就……”来说说: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
以上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了解句子是怎么表达的,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也只是教师以自己的感悟替代了学生的体验。也就是说,从锁定教学目标到迁移运用,中间缺少了领会句子是怎么写的过程。学生尚未真正吸收,教师就要求进行运用,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所要教学的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是连贯式复句,“挂出来”和“有许多人观赏”是连续的两个事件。作者将两个事件用“一……就……”这样的关联词语连接,表现了戴嵩的画技高超。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首次接触这种句式,掌握起来是有些难度的,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现句子的形成过程。基于这样思考,我们对教学设计作了修改:
(教师问答式引读句子)
师:这句话里告诉我们,谁的画挂出来?
生:他的画挂出来。
师:告诉我们,谁的画有许多人观赏?
生:他的画有许多人观赏。
(教师出示两句话)
他的画挂出来。
他的画有许多人观赏。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出示)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读读这句话,意思完整吗?
生:完整!
师:那为什么课文中要这样写“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读读两句话,你觉得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一……就……”表示挂出来的时间很短,马上就有人来观赏了。如果没有这样写,就不知道戴嵩的画挂出来多久才有人去欣赏。
师:对!有了“一……就……”的帮助,说明戴嵩的画实在画得太好了,那么受欢迎!一起再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修改后的教学方案,展开了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引读将句子拆分为两个短句,又由两个短句合成长句,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连贯式复句的特点;二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连贯式复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展开了教学过程,学生就学得从容,有利于他们习得方法,为之后的表达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堂因过程而精彩。
(二)注意多方的整合
句子是由字词组成的,字词运用得是否准确贴切直接影响到句子的表达效果。因此,在学习句子的表达时有,我们要斟酌句子的用字用词。同时,句子又是字、词学习的语境,是识字、学词的“土壤”,因而我们可以依托句子进行识字、学词,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揠苗助长》一文中描写农夫的句子: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我们在教学这个句子时与字词教学整合,展开教学。
1.师: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哪个词写出农夫当时的心情。
生:“焦急”。
师:这个词还能换成哪个词?(着急)
师:哪个词语更加急呢?你知道原因吗?
(出示篆体字“焦”和楷体字“焦”)上面的“隹”在古代就表示鸟,下面的“灬”底在古代就表示火。看着这个字猜猜它的意思。
生:一只鸟放在火上烤,小鸟心里着急极啦!
师: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字形来理解字的意思。再读“焦急”。
(指导书写“焦”)
2.感受“焦急”,读好句子。
以上教学片断结合句子语境进行了“焦”字的教学,而对“焦”字的字理分析,又为“焦急”词义的落实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焦急”与“着急”的比较,使学生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促进了句子的教学。可以说,字、词、句三者的教学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同时,句子教学还应该考虑其所在的语境――段、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总而言之,句子教学不是“孤单英雄”,不可“孤身奋战”,要努力做到与多方合作,打好“群众战役”。
(三)关注知识的序列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句子学习,一般以学习主谓句为主,在此基础上学习特殊单句,如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是字句等;简单的复句,如简单并列复句“一边……一边”“那么……那么”等,因果关系复句“因为……所以”,简单的条件复句“只有……才”“只要……就”等。但观察众多课堂,发现句子教学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教学随意性,教师看到什么就教什么,胡子眉毛一把抓;二是教学缺乏梯度,同一种语文知识,不同年级反复教,而没有提升。要走出误区,我们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序列性,关注学生的年段特点。
1.选择教学内容,以学段目标为依凭。有教师在教学《鸡妈妈的新房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时,将其中的“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这句话作为教学重点,读了句子之后即让学生用“既……又”说一句话。结果出现了以下几种说法:
生1:小兔子既白又可爱。
生2:鲜花既漂亮又美丽。
生3:花儿既颜色鲜艳又美丽。
出现以上教学现象,原因是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年段特点。“既……又……”是并列关系复句,两个分句的内容是并列关系,是不可兼容或重复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对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儿童来说,显然超越了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因此不宜在二年级学习。纵观小学阶段的教材,我们会发现第二次出现这种复句是在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一课中:“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在这个阶段,学习这样的复句是可行的,但仍然需要教师的辅助。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分步开展教学:
第一步:将下面的句子合成一句话:(出示)
句一: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句二: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生: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观察发现: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有什么变化?
生:标点有变化;“这种设计”用一次就行了;加了“既……又……”。
师:是的,你们发现了语言上的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呢?
生:意思是一样的,但更加简洁。
第二步:将文中另一个句子改成带有“既…… 又”的句子。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河水既可以从大桥洞流过,也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第三步:用 “既……又……”造句。
因为学习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也就水到渠成,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同一内容,体现训练的梯度。句子的教学,既要关注年段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开展教学;又要有全局意识,通读全套教材,了解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分布,以便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的序列。切忌“一见它就教”,而教学的要求却无提升,只是平面移动。比如,比喻句,我们看到很多教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在教,可是要求几乎一样,这是一种无效的教学。正确的做法是:对在不同的学段中经常出现的常用句式,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体现梯度性,螺旋上升。就拿比喻句来说,在小学阶段可以体现以下梯度。
不同学段因要求不同,实施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如,对《秋天的图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组织了以下教学:
请学生上台移动词卡,将景物词卡和偏正短语词卡一一对应,并说说搭配理由。
生1:因为苹果和小朋友红红的脸颊很像,所以把“苹果”和“红红的脸颊”放在一起。
生2:成熟的稻子金黄色的,连成一片就像大海,风吹来,就像金色的波浪,所以把“稻海”和“金色的波浪”放在一起。
……
师:它们之间样子像,颜色也像。我们就用“像”,把它们连起来读:
苹果像红红的脸颊。
稻海像金色的波浪。
高粱像燃烧的火把。
对低年级句子相关的语文知识的教学,不宜枯燥地讲解语法知识,应该通过各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活动进行渗透。以上教学就是通过学生摆卡片找对应、说理由、读句子等学习活动,生动直观地揭示比喻句的特点。而中高年级的比喻句教学则更多地在文中鉴赏体味比喻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到的作用,并加以学习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