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预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预评价范文1
[关键词] 安全 预评价 管理 质量
Abs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afety pre-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afety pre-evaluation are analyzed.Some valuable experience in practice is introduc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valuation are made.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improve uninterruptedly the quality of safety pre-evaluation is explored.
1前 言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及标准,分析、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劳动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设计和管理的主要依据,供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作为参考。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安全性,提高建设单位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安全管理的科学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安全预评价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科学性、公正性是对安全预评价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机构、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在此基础上,努力使安全预评价质量持续改进及不断提高则是安全预评价从业人员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安全预评价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笔者结合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安全预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笔者单位在安全预评价工作中的有益尝试,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预评价质量的建议,探索了一条使安全预评价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
2安全预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开展劳动安全预评价工作,对有效地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降低事故率、提高安全投资效益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成熟的经验不多,加之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致使这项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使其未充分发挥潜力。归纳起来,安全预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法律法规标准的引用不当
安全预评价主要是依据法律、法规及标准,分析、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严重程度,对法律、法规、标准的引用不当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对法律法规标准的适用范围不清,二是引用过时的法律法规标准。
2.2 对评价方法掌握不准确、选用不合适
安全预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和工具。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5月21日的《安全预评价导则》,将安全预评价方法分
为三大类、几十种。
(1)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
包括: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安全检查表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事故顺序评价法,多系列失效分析法,双比较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因果(鱼刺)图分析法。
(2)能够提供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
包括: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风险矩阵评价法,安全度评价法,风险容忍度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日本劳动省六阶段评价法,前苏联化工过程危险性定量评价法,模糊矩阵法,直接数值估算法,人的认知可靠性分析法,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我国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我国冶炼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法,统计图表分析法。
(3)可以提供事故后果的安全评价方法
包括: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日本劳动省六阶段评价法,前苏联化工过程危险性定量评价法,模糊矩阵法,成功可能性指数法,Safeti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矿山工程安全评价法,尾矿库矩阵评价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
在安全预评价评价方法方面遇到的问题是:一方面,常常选用不适用于评价对象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由于评价人员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每种评价方法,即使选用了合适的方法,也难以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
2.3 评价的针对性不强
一般来说,安全预评价的方法是通用的,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写也是有一定规范的。但安全预评价的对象则是因项目而异,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即使同一行业、同一类型的项目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安全预评价一定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审阅一些单位的安全预评价报告时常常发现,同一类型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大同小异,雷同照搬。共性的东西谈得过多,个性的东西谈得过少,甚至对个体性差异视而不见,导致安全预评价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
2.4 评价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评价人员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理论素养。安全科学是研究人、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这三者的平衡共生态,达到保护劳动者身心安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横断科学。所以,要作好安全预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必须在安全哲学、安全学、安全技术学、安全工程技术方面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2)实践经验。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评价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生产实际,了解生产工艺,虚心向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安全技术人员学习、请教,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安全预评价的质量。
(3)敬业精神。科学的态度、公正的原则、吃苦的精神、对安全生产事业的热爱,是安全评价人员敬业精神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有些评价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担当安全预评价的重任,这些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2.5 评价中的不正当竞争
安全预评价是由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取得国家资质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来承担的,国家有关部门也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收费标准。但有些评价机构为了占领市场,采用压价等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评价质量下降,扰乱了安全评价市场。
2,6 评价中的弄虚作假
实践中,一些安全预评价机构不负责任,随意出具有关证明和报告,有的甚至和委托单位相互勾结,故意出具虚假不实的证明和报告。例如,某化工集团欲投资建设一家生产剧毒磷化物的工厂,委托某安全评价中心对其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评价人员在对项目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不能保障安全的几个问题,但筹建项目负责人以利相诱,提高了评价报酬,授意出具虚假证明。安全评价中心明知该项目有问题,但不愿意失去这个机会,便按照集团公司的意思,出具了筹建项目符合要求的安全预评价报告。这些违法的行为对安全生产造成了直接威胁。对这种职业道德败坏的行为,要由国家主管部门加强对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的严格管理加以解决。
3 提高安全预评价质量的工作实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第一批取得国家资质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机构。该中心坚持“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视质量为生命,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提高安全预评价质量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总结出了一套安全预评价质量保证的体系和机制,完成了几十项安全预评价项目,以其高质量的评价、完善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归纳起来,成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预评价范文2
1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
由于煤矿生产系统中蕴涵着人-机-环境组成的作业单元和空间分布极其复杂的灾害系统,所以煤矿安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不同灾害事故发生的机理和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引起事故的因素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和制约。对于具有特殊情况的煤矿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就不能只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因此,完善现行的评价方法和探究可行的新方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当今,我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实践中,对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现状分析的较为初级的阶段,利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综合国内的研究成果,发现多数技术方法仅局限于定性安全评价法以及定量安全评价法。由于现阶段,相关的实验数据以及安全事故统计材料难以获取,因此大多数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价。如果没有科学详实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的评价所得出的结论是具有很大随意性的,更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在一些很难统计具体数据的方面,如:煤矿生产系统的瓦斯温度、员工工作能力、煤矿综合管理等方面就更是如此。我国的安全评价起步较晚,主要还是在学习西方国家成熟的理论方法,但在安全评价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发展很快。由于前几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我国许多行业管理部门都制定了自己的安全评价方法或者标准,广泛开展了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另外,我国煤矿企业安全评价同其它行业相比,在进展上上基本同步,但是跟其他行业相比,研究的规模和深度相对落后。实际上,目前煤矿安全评价中用的最多的方法很多都是借鉴其它行业应用已经较为成熟的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专家现场观察询问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事故树分析法(FT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等。
2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应用
目前,对于国内外煤矿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类的话,一般主要可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估计”安全,定量评价是“计算”风险。通过对潜在危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立使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
2.1定性安全评价法的应用
定性评价方法是我国煤矿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实践管理人员最常用的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现场工作和管理人员的经验与判断能力对运作系统的工艺路线、设备设施、内外环境、管理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安全评价人员根据经验、思考和判断,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操作管理、施工人员、环境、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定性的指标,如:事故等级、类别、事故发生诱因、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等。经常用在煤矿安全评价的定性方法有:故障假设分析法;初步危险分析;专家评议法,又称预先危险分析(P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另外还出现了诸如FTA、ETA等半定性、性半定量地分析事故诱因及内部联系、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确定煤矿安全评价指标和危险状态等方法,必要时,还通过相应的软件建模,利用常模参照方法,实现数据分析的计算机化。煤矿定性安全评价过程简单、便于掌握、容易理解,但评价质量主要依赖参评价人员的专业背景、经验和经历。参评人员的这些差异会造成标准不统一,结果差异大,同时由于评价结果不能给出量化的指标,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安全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
2.2定量安全评价法的应用
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评价方法是定量安全评价。定量安全评价法是在大量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获得的指标,通过指标体系创建一个数学模型,对煤矿中的环境、设备、工艺、设施、人员和管理等影响因子代入模型,计算出安全评价的定量指标。比如灾害因子的关联度、事故发生的概率、伤害范围、危险指数、破坏程度等。定量评价方法主要的优点是依据计算结果较为科学,更趋理性,减少了人为偏差。而且评价技术具有科学性,这样就能使评价的最终成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信性和指导性。定量化的安全评价是考量煤矿的安全生产程度和预测危险发生几率,强调“相对安全”,但不能“绝对安全”。在改善安全时考量企业本身实际的经济能力和生产状况,给企业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在决策过程中适当地分配与优化企业有限的资源,从而减少事故和提高经济效益。在我国煤矿安全的定量评价方法可分为模糊评价法、指数法、概率法以及神经网络评价法等等。此外,经调查我国的学术和实践成果,模糊概率评价法、煤矿安全评价伯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安全预评价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了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等是我国采用较多的定量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法有效地避免了定性分析法的人为因素较大的弊端。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煤矿风险基准,准确概率的煤矿概率评价技术还不能进行,另一方面煤矿安全定性评价工作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在过程中需要手工完成相关的计算和报告编写,尚未实现安全评价计算和编写的自动化。
3总结
安全预评价范文3
关键词:安全生产 安全评价 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加大、新行业的层出不穷,我国的安全现状与经济快速发展极不适应,亟待解决。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的有关资料: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人,同比分别下降减少15655起、3980人,4.3%和5%。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1万人以下,其中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2000人以下。但煤矿、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一些行业(领域)隐患仍然比较突出,部分地区较大以上事故增加,非法违法生产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事故统计表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而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安全有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要求。因此做好安全工作不仅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
随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全面实施,安全评价工作成为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安全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安全评价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既是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所谓“安全发展”,是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安全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实现安全发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安全评价反映了安全发展的本质及其要求,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从传统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关口前移”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近几年的安全评价普及,它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已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安全生产重要的技术保障手段之一。
我国安全评价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和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的前置手段,在确保国民经济安全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明显。目前全国甲级评价机构和乙级评价机构发展迅速,完成的各类评价项目累计超过了几十万个,从业人员近十万人。安全评价逐步在我国的矿山、石油石化、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水利、电力、交通、港口等行业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安全评价的实施,帮助企业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企业本质安全化进程,保障了安全生产生产行政许可工作顺利进行。但是,由于我国安全评价工作起步晚,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仍在建立和完善中,加上技术力量弱等原因。
一、安全评价工作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与经济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1.生产安全的执法部门过多,关系需要理顺,执法与管理职能需要协调;综合安全监管缺乏足够的执法权威;安全监察力量薄弱;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部分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薄弱,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在安全评价资质审查过程中违反程序和规定批准安全评价资质;有的甚至降低标准,对不符合条件的机构也发放了资质证书;有的只重视发证而疏于监管;有的直接介入中介机构的经营活动,为中介机构承接项目,对评价报告质量把关不严;有的评价报告评审程序过于复杂,甚至出现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
2.中介技术服务水平较低。安全评价报告技术含量较低,对企业的危险程度和可能的事故后果分析有误差。甚至个别评价机构单位存在着出具虚假评价报告等情况。有的超资质范围进行评价活动;有的简化评价程序,不对现场进行考察,闭门造车;有的验收评价走马观花,编造检测检验数据;确立的过程控制规定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3.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生产、轻效益现象。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安全法规执行较差。对安全评价缺乏正确认识,使评价成为“办证评价”,评价结束后,评价报告被束之高阁,不能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4.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与《安全生产法》相配套的法规有待完善;安全法规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安全法规体系适用性和可行性有待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有待加强。
安全评价工作中存在着的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了众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效果,给项目留下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安全生产形势尽快实现好转、国民经济实现安全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二、做好安全评价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工作,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提出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杜绝。安全评价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监督管理。应依法做好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把资质许可关。加强评价机构的考核管理,规范安全评价市场秩序、安全评价机构和安全评价人员的从业行为,防止在安全评价中滋生商业贿赂现象。严厉打击评价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2.生产经营单位应增强在安全评价中的主体责任意识。重视生产安全,加大安全投入。应通过安全评价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纠正对安全评价的错误认识,不回避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主动要求评价单位通过科学、系统地安全评价,真实地反映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性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共同协商提出经济、合理、科学性的安全对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安全评价机构应加强自律,建立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保证评价质量。树立为安全评价长期服务的信心。提高评价人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和职业操守。避免评价机构为了占领市场,采用压价等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评价质量下降,扰乱了安全评价市场。
4.加快安全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安全评价的法律地位,使安全评价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5.加速安全科学技术在科学理论、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使其适应生产对安全的需要。
6.通过媒体、舆论等各方面力量大力提倡安全文化,提高国人安全意识,加强社会监督作用。
20多年来,我国的安全评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期间经历了曲曲折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安全评价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式的持续稳定好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因此,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做好安全评价工作,才能实现安全发展。
参考资料
安全预评价范文4
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山西朔州03600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其总体发展目标是按照“高速、重载”的水平进行发展。伴随着各个运输线路的拓展,在运输方面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成为了国家铁路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在铁路路网中,通常是由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组成,在运输的过程中居于首要位置。本文就针对铁路路网中的自身特点以及安全隐患等进行分析,并积极的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 专用线、专用铁路;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体系
0 引言
在各行各业中,“安全”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国民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对安全的需要已经变得日益增长,国家对道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铁路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国家经济运行以及对国民的生活是不可缺少的,我国铁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按照“高速”“重载”的战略目标进行发展,我国对于这两方面的战略目标也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样就使得铁路网线中的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安全运行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国国民以及相关的部门进行关注。面对铁路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积极的应对,使得我国的铁路路网建设更加的安全健康。
1 我国对铁路安全评价与评估现状
在我国,通过有效的安全评价,能够有效实现工程以及系统的安全建设,通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一些相关原理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将在工程内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能够根据铁路危险的发生程度来提出安全对策,在提出科学依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铁路安全隐患问题。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铁路发展情况进行控制,需要通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行安全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对我国铁路安全运输中进行管理,需要最大限度的进行预防措施,需要建设相符合的政策,在制度的要求下进行安全评估,确定铁路开通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在可以安全运营的情况下,及时的上报并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2 风险评估理论
2.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中,了解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关键步骤,在辨识危险之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准确客观对问题进行分析,确保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行。危险因素能够对人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
第一是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最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在铁路装置中呈现出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铁路线上一些非常重要的机械设备以及装置。
第二是操作因素,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没有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问题。
第三是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中,原材料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一些容易出现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的危险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样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的威胁到人身安全。
2.2 风险评价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的风险评价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以及专项安全评价,都是面对安全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评价,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准备,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的收集资料,在危险因素中进行有效的辨识,能够根据相关的数据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使得交给相关的部门提出安全对策,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中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3 铁路专用线尧专用铁路的现状调研
3.1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分类及其管理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在我国铁路运输路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运货工作中十分突出它的优势,能运输各种各样的货物,但是由于种类繁多,就需要按照货物来进行划分。
货物种类可分成两大部分:
一个是特殊货物;
另一个是普通货物。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着重的看护特殊货物,这些货物是危险货物或者鲜活货物等,需要保证运输质量,将货物安全的运输到目的地,普通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一般的情况运输即可。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上,可以划分为普货线和特殊性质货物线路,在运输网上也呈现出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各个阶段进行评估,确保运输的安全,能够保障在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下,进行有效管理。
3.2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影响因素
3.2.1 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在整个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人员的因素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人在铁路运输中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铁路运输产生巨大的影响的两种工作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包括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车务、机务以及工务等各个部门的领导指示人员,以及具体管理的专职人员,在运输管理过程中,他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运输的过程中,这些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掌握专业的技能,并能够具有强大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需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掌控大局。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是包括在运输路线附近的居民、货主以及机动车的驾驶人员等等,这些人员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事故,在铁路附近拉取危险的货物,在铁路上车辆行人强行过道等。
3.2.2 设备因素分析
在铁路运输中,设备因素也是保证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因素,能够对铁路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运输基础设备以及运输安全技术设备。这两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对铁路运输进行信号控制,以及提供相对应的检测设备,能够在发生自然灾害以及事故救援等方面做出调整。
3.3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常见问题及措施统计
3.3.1 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安全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责任制度,其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建设体系。在管理机构方面并没有针对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运输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造成不便管理的现象。在针对制度不完善方面,并没有为了避免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也没有根据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具体特点设定专门的机构进行解决。
3.3.2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方面,相关部门对其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在维修记录上发现数据存在不真实的现象,对于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及时的采取解决的措施,监督检查对策的实施计划不够彻底,发现了问题并没有能够及时的采取积极的行动。另外,对于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输业务之前并没有和相关的铁路单位签订运输安全协议,没有足够的安全运输的意识,比较缺乏合理性,并不能达到相关的法律规定。
3.3.3 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不高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运输中,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到位,使得从业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不能达到要求,在铁路安全工作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素养,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披露的现象。导致业务跟不上,台账以及技术资料不完善,在记账的工作环节,工作人员对于记账只是出于形式,资料准备不齐全,使得在运输阶段没有记录可以查询,带来巨大的损失。
3.3.4 事故处理缺乏完善管理
在对于相关的救援内容不熟悉,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使得在救援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采取的救援方案不正确,对路外的安全管理不完善,对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
3.4 措施
为了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的安全,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有法可依,加强企业中的人员工作培训力度,并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的对现场的情况作出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处理事故。
4 铁路专用线尧专用铁路风险分析
4.1 风险的表征———风险矩阵
风险的表征既是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测定风险的等级,通常采用的就是风险矩阵法,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有哪些区域发生了危险,并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列入其中,根据图示能够清楚的对比出哪些地区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比较大。
4.2 风险等级的判定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中,可以通过概率的形式将发生事故造成损害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将数据资料准备齐全,采用精确定量的形式进行风险量化。
5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有效的安全评价方式将铁路安全进行评估,达到安全评价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指出了铁路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李云满.企业铁路专用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6).
[2]范明,王菲.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研究[J].中国铁路,2009(02).
[3]宋祥波,肖贵平,贾明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机车行车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6).
[4]宋祥波,肖贵平,聂磊.铁路安全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2).
安全预评价范文5
关键词:平均纵坡 安全性 评估
1. 引言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目前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各项极限指标及各项指标的组合情况,但这些规定仅仅停留在对事故黑点的控制上。关于运行速度的协调性检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是目前较为完善的评价方法。但是提供的模型及表格比较复杂,需要与相关的软件一起使用。比较之下,在完全执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平均纵坡能简单、快捷地评估公路项目的安全性[1] [2] [4] [3]。本文通过分析相关事故高发路段的平均纵坡指标,提出拟基于平均纵坡理念的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评价简易方法。
2. 平均纵坡对道路事故率的影响
现实设计过程中,在不违反规范的前提下,纵坡设计指标多处均取纵坡极限值(如表1所示),导致相关路段事故频发,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3. 平均纵坡与道路安全之间的关系
3.1下坡时平均纵坡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
设置避险车道是改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状况的有效措施,是否需要设置避险车道,取决于车辆制动器温度及车辆下坡时的可控制情况。根据相关研究,目前常用的制动器温度模型主要有合肥工业大学张建军等建立的制动器温度与下坡坡度、车辆下坡速度和距坡顶距离关系的数学模型①以及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美国GSRS中制动鼓温度预测模型的修正公式②[7] [8] [9]。对比分析模型①和模型②发现,在下坡行驶安全及安全保障设计指标中,平均纵坡的大小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且当平均纵坡在3%~3.5%之间时距坡顶6km距离处为事故多发地的重要分水岭。
3.2平均纵坡与道路行车安全统计分析
根据我国京藏高速公路八达岭段K60~K50段、G209运三高速公路K22~K12段、石太高速公路K378~K367和K337~K334段、漳龙高速公路K88~K73段实际运行状况,分析这些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仅从制动器的温度模型来看,其在平均纵坡下所行驶的下坡距离均超出制动毂温度极限所能承受的路程,发生安全事故也便是不言而喻的了,表2和表3为这些路段平均纵坡与道路安全事故相关影响分析。
从以上的事故分析可以得出连续下坡路段有以下事故特征:①长大下坡路段首发事故黑点频发区一般在距坡顶距离6km区域,同时二次事故黑点多距首发事故黑点距离在2~3km左右。②事故多发区段平均纵坡值多大于3.5%,且事故多发区段特征长度一般为3km左右。③间隔设立小坡度缓坡能延长首发事故黑点的发生距离。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如图1所示平均纵坡与首发事故黑点距坡顶距离关系模型。
图1 平均纵坡与首发事故黑点距坡顶距离关系示意图
将该简易模型与已有制动器温度模型进行对比可知,该模型所得结果与其他模型相近,由于计算过程简单,故该模型可快速评价路段安全状况。
4. 平均纵坡安全评价建议控制值
结合以上分析,同时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纵坡设计的要求,得出基于平均纵坡理念的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评价简易方法,如表4所示。
5. 实例应用
国内某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总长近80公里,当时采用的标准规范为《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路段内K36+540(设计高程816.44米)~K27+510(设计高程401.9米)平均纵坡4.59%。由上所做平均纵坡安全控制指标分析可知,该路段长9.03km,平均纵坡远大于3%,可知该路段必然会频发车辆制动器失效事故。同时由安全控制指标可知该高速公路事故黑域应集中在距坡顶6~9km区段,从该高速公路在试运营过程中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可知,2007年10月底至2008年6月该段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102起,事故发生地点确实主要集中在该区域。相应事故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事故的里程分布
6. 结语
根据基于平均纵坡的安全性快速评估,在规划、设计阶段,可以迅速找出方案的不安全因素,修改设计,提高公路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降低事故严重度,减少消除隐患的工程改造投入。此方法不仅可以补充和发展现行有关规范的相关技术内容,完善公路设计、运营中的公路评价,改进技术设计和治理环节,而且可以为各种条件下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使之更加经济、合理、可行和可靠。■
参考文献
[1]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JTG/T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A Policy on Geometric Design of Highways and Streets[M],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2004.
[6]Flexibility in Highway Design[M],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FHWA),in cooper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AASHTO),1997.
[7]郭忠印,方守恩.道路安全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8]张建军.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原则研究[学位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
[9]苏波,方守恩,王俊骅.基于大货车制动性能的山区高速公路坡度坡长限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10]赵磊.山区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安全预评价范文6
中图分类号:X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经过多年努力,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和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的前置手段,我国安全评价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在确保国民经济安全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明显。但是,由于我国安全评价工作起步晚,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仍在建立和完善中,加上技术力量弱等原因,目前安全评价工作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与经济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并亟须解决的问题,给很多企业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实施,收效甚微;所以企业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认真组织、充分研讨,使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与其相关的安全评价之中;应该注意选择适应企业生产条件、能够获得预期效果、便于被员工使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同时,应将安全评价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注重安全评价取得的效果,重点放在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方面。
2企业安全评价企业在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中,由于企业生产特点、要评价对象和要达到预期目标的不同,安全评价工作重点也有所不同。下面选择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探讨。2.1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安全评价标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安全评价要以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依据。安全评价具有较复杂的技术性,安全评价应制定统一的安全评价标准。对于首次开展安全评价的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安全评价的标准。通过安全评价策划,应该明确安全评价的组织部门和人员,安全评价的过程,鼓励员工参加安全评价的方法,通过安全评价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以及每一阶段安全评价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在进行安全评价策划时,应首先确定提供给各阶段安全评价的资源,包括:可能参加的人员、所用的时间和投入的资金等。通过安全评价策划,整合企业能够用于安全评价的资源,使这些资源能够在安全评价中发挥最大的效用。2.2提高评价机构人员的相关素质,建立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
根据安全评价工作的特点,一方面对从事工作多年的专业人才加强专业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在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培养综合专业人才。同时,各相关的国家及各省监督部门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日常检查时,要将重点放在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和质量上,安全评价是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查找事故隐患和评价事故危险性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需要由企业一个部门(一般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成一个安全评价组,指定安全评价组长、一般参加人员和安全评价人员。安全评价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应该把安全评价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之中,使其成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2.3积极推进企业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关键,它将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深度和准确度,从而影响评价效果。在安全评价中给出适合企业情况的安全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安全评价的目的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级,实现分级管理。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性质、所属行业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同,重大危险源所指的对象、范围是不同的。一个机械加工企业,工厂内的油库存储的总油量可能只有几立方米,但油库与机械工厂的其他危险源相比,具有较大的能量,所以可作为重大危险源来管理。而对于一个油品存储区,一个油品储罐储存的油品量可达几千甚至两万立方米,几立方米的小型储罐就未必按重大危险源来管理。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是安全评价成功的关键。按照安全评价提供的结果,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安全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要求、危险程度分级、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价工作量小、评价过程简单,评价结果直观。但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往往依靠经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全评价结果有时因参加评价人员的经验和经历等有相当的差异。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概率、事故伤害(或破坏)范围、危险性指数、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按照安全评价给出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等。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但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并且对基础数据的依赖性很大。转
企业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认真分析企业特点,吸取本行业安全评价的经验,科学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安全评价方法。 2.4加强相应的宣传工作,理顺并明确认识安全评价与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关系
当前的大部分企业在质量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以使用安全检查表法为首选方法,这与安全评价工作很多方面是类似的,从而有可能导致安全评价工作的疏漏。所以,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加强宣传工作,理顺安全评价与质量标准化的关系,认识到安全评价是其更高层次的延伸,使企业、相关部门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疏忽和怠慢。
2.5注意安全评价范围,明确安全评价内容企业安全评价的范围应尽量覆盖企业危险作业的所有场所、所有危险设施(设备)和所有危险货物和高风险作业的人员。企业安全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2.5.1 安全管理对确保安全生产的适应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机构及安全人员、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管理相关内容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说明现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否适应安全生产要求;2.5.2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充分性和实用性,明确其是否能够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2.5.3 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2.5.4 识别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评价这些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2.5.5 分析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明确是否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系统,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6推进企业安全评价工作的进行与发展,从而减少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