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158-03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raining Projects
YANG Yu-xing
(Computer and Science Department,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is a specialty training course which has strong property in practice, operation and time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e tertiar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feature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propose doing som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such as adding or cutting down some contents, changing the old teaching methods, especially bringing circuit producing projects for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Key words: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eaching reform; trainingcourse; skill assessment
1概述
当今社会,高职高专人才的目标是以培养适合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求的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个特点,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更新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式各样的计算机故障也层见叠出,相比之下,传统的专业教育方式就显得陈旧落后,严重的影响了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结合高职高专的具体实际情况,改革探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改革以“理论够用、实践为主、重在运用”为指导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改革,对部分纯理论的知识进行减弱,对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行增强,通过实践性知识来讲授理论知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高素质高能力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
2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
2.1理论性过重,实践环节薄弱
传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教学环节,而这两个教学环节又相对独立,在许多的学校,理论教学的课时占了总课时的50%,甚至更多。而实践课时少、实践操作练习的不连贯性,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实战能力差等现象的出现。
2.2滞后的教材内容[1]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计算机硬件,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屡见不鲜,可是相对应教材的内容却严重滞后,在很多学校里,四五年前出版的教材还在使用,一些已被淘汰的产品和技术在里面随处可见。如果我们将这些陈旧落后、已淘汰或者将要被淘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与当前生产建设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2.3陈旧的实践设备
良好的实践条件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并非所有的院校都有充足的资金来满足这门课程的实训设施,基本都是利用陈旧的实践设备来给学生进行指导和拆装,这种情况常常使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纸上谈兵,不仅无法满足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达到很好的实际效果,大大的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教学新探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在高职高专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严重的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门实训课程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也难于达到。我们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够用,技能为主”的方针,对实验大纲的编写,实训课程项目的选取、开展课外活动、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改革。
3.1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合理选取教材
我们知道,整个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材,又因更新周期短、发展速度快是计算机知识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教材的选取。一方面,近两年出版的实训课本是首选的教材,里面要求可以较好介绍最新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和最新计算机维修组装技术;另一方面,有能力和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通过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市场调研,对最新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进行搜集,并邀请相关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参与编写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校本教材。
3.2引入实训项目,突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可以组装计算机,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熟练掌握,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的基本技能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在理论课程中引入实践项目,通过项目来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部件、技术、组装、维护方法等,这样既锻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项目”的选取,项目选取应该做到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能够独立操作完成。结合本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在教学当中设计如下实训项目:
实训1: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
实训2: CPU、内存、主板、硬盘、显示器等计算机硬件部件的选取
实训3:拆装工具的了解
实训4:组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
实训5:设置计算机的CMOS
实训6:设置硬盘初始化
实训7: 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
实训8:安装硬件驱动程序
实训9:安装和使用常用软件
实训10:病毒防范技术
实训11:硬件日常维护技术
实训12: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
实训13:计算机死机、自动重启、蓝屏等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
参加完成这些实训项目的同学都觉得对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部件和实物,有了直观理性认识了解;在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的实践中,使学生对我们专业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专业学科的了解。
我们从学生的反馈中觉得,课程中的试点项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计算机零部件的认识、选取、组装和调试,让学生们认识了主板,CPU,内存,显卡,学会了处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问题故障,知道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怎样由原先一个个孤立的部件中组成的了。所以我们打算将项目教学法在其它的课程教学中普及,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改进、改造和扩展实训项目,进而在此基础上成立电脑兴趣小组,充分的结合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以系统教学的方式传授计算机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计算机义务维修、计算机DIY大赛等等。在各类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指导辅助作用,并且把课外实践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任务来开展。
1)成立“电脑爱好者”等兴趣小组[2]。开展在全校范围内或者学校周边社区计算机义务免费维修检测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
2)学生最好的课外实践场地是学校实训室和办公电脑。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维护学校实验室和办公电脑,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目的。
3)举办“计算机DIY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3.4建立科学的实践考查体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在实训教学的考查方式与理论教学的考查方式有着很 大的不同。我们要对实践教学考查方式进行积极探索研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实训的考查体制,既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实践考查体制的建立,全面提高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3.4.1考查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其考查方式应以动手实践为主,笔试考试为辅;以技能考查为主,理论考查为辅。所以我们应采取以平时考查成绩为主,期末笔试考试应只占期末总成绩的一小部分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在每个分项实训结束后,都必须要进行考查,且必须考查合格,否则就要重修,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的考查方式才能让此课程的教学大纲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紧紧围绕,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组装、维护、调试和维修的实践技术水平得到综合的体现。
3.4.2考查方式的多样化
逐步探索适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的行之可靠的考查方式,例如分组辩论、实训报告、市场调研书、企业实践等,并将平时这些成绩与分项实验考查成绩、期末答卷成绩合并作为这门课最终考试成绩。通过考查方式的多种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对他们所学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书本理论知识,且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总结
总之,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探索改革的课程体制,在保证原有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应了信息和时展的需要,调整了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探索未知新知识的技能得到了培养,为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技能型课程;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97-03
1引言
高职高专是以培养具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根据这一特点,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微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用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微机故障也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显得陈旧落后,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应该顺应新技术的发展潮流,力求把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具体来说,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常规束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
2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训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微机各个组成配件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选购方法等基本知识,并以微机组装和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微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 ”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微机组装与维护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销售、采购、组装、维修、维护等工作,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是集理论性、操作性、应用性为一体的技能型专业实训,其中有严谨的教学理念,条例清晰的教学脉络,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章节,以及对专业性、理论性要求极高的教学方法。因此这门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求任课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微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 ”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不但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排除计算机常见的各类故障,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立等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应用为主这条主线。
3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择上。对于“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这种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按照当前出版的教材内容讲授,肯定要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脱离实际应用。因此,除选择内容较新的教材外,还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是:注重双基 (基本知识和基本功)培养、紧扣市场脉搏、跟上技术潮流,把握发展动态。按照以上原则,本课程应该选择以下几部分内容。
3.1微机各部件性能参数与选购
本单元内容以当前微型计算机的主流配置为例,主要讲述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外存储设备、显示卡、显示器、键盘、鼠标、声卡、音箱、机箱、电源以及其他各类外设。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教材自学,然后,由教师结合当前市场的主流产品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中最好更多地利用实物和教具。对于教材的补充资料来源可以是专业刊物 (如《电脑报》、《微型计算机》等)、专业网站 (如天极网、走进中关村等)。
3.2微机的组装与连接
本单元内容要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介绍微机组装与连接的方法,以及组装连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点放在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卡、显示器、声卡、音箱、机箱、电源的安装连接和跳线、开关的设置等基本技能方面。
3.3整机调试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基本调试技术为主,同时介绍当前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的简单便捷的实用技术。此部分内容包括微机上电自检(POST)、BIOS参数设置、硬盘的格式化、分区等。
3.4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本的软件安装技术和常用的应用软件安装方法。其中包括主流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其它软件的安装等等。此部分还要介绍一些当前流行的快捷安装方法和技术 (如GHOST克隆技术),并对其与传统安装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
3.5微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微型计算机硬件故障的检测为主,以软件故障的检测和排除为辅。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要让学生理解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的判断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的硬件故障检测定位方法,掌握常用的故障检测仪器、工具、仪表的使用技术,掌握常用的检测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工具和软件的功能。此外,还要掌握常见故障的预防措施与技术,如硬盘分区表的备份与恢复、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系统的镜像与克隆、硬盘保护卡的使用、硬盘恢复工具软件的使用等。
3.6常见外设的使用与维护
本单元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选择内容或有所侧重。主要学习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外设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所选外设的使用操作维护技术,了解基本结构和常见故障的维修技术。
4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学手段是否合适是决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教学手段上宜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实训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2) 在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解、演示、练习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3)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3到5位同学一组,选一位基础好的同学为组长,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 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微机的组装、维修、维护服务。
5)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的比例,考核应以技能考核为主。可以安排几个专门的技能训练如微机组装、外设连接、BIOS参数设置、硬盘格式化分区、操作系统安装等,并且对每一个技能训练都要进行一次考核。
6) 组织学生对周边的电脑市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并时刻关注微机发展的新动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5实训项目的设置
由于本课程是以培养技能为主要目标,所以课程必须安排充分的实训操作时间。
实训的内容要根据技能培养目标确定的几个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要求安排,具体可以安排以下内容:微机的组装与连接;BIOS参数的设置;硬盘格式化与分区;操作系统与常用软件的安装;微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等。综合实训内容的安排,要尽可能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配件选购、组装连接、系统调试到软件安装和故障检测、排除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练习。
6考核方法的改革
如果只有单纯的实训教学与训练,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往往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的难以达到。为此,我们在本课程中引入了劳动部的“计算机调试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后,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动手能力的训练也有了检验的标准,教学效果也就更好。劳动部的职业技能鉴定分为应知考核和应会考核两部分,学生在通过两项考核后会获得“计算机调试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考核除了应知考核和应会考核还包括平时考核,具体分配如下:
1)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实际操作和实训报告的考核,根据学生掌握微机组装的程序、步骤和技术要点以及熟练程度,给出平时成绩。
2) 应会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预先设置一些计算机常见的故障,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使其能正常运行。根据学生排除故障的熟练程度,给出实际操作的考核成绩。
3) 应知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以微型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
7辅助措施
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基础,有了恰当的教学手段的保证,加之充分的实习实训和严格、灵活、实用的考核方法,应该说要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再加上以下的辅助措施,更能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1)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更充分的进行动手操作练习。
2) 开展技术竞赛活动,利用竞赛促进学习和提高。
3) 在学生中开展“每天一讲,每天一技”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从参考书、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交流。
4) 成立业余活动小组、兴趣小组、义务服务小组,形成骨干带动一般。
5) 建立课程网站,让同学们在课外时间也能访问、浏览。
“微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 ”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能实训课,应该以培养具有实践操作技能型人才为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方式教学,结合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高职高专“双证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易勋. 计算机维修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瑞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范文3
【Key words】Private Universities;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Teaching reform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更是一门必修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也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中的一门基础技术。笔者结合自己教这门课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起点不一
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大量接触到电脑,特别是有些电脑爱好者,不但已经能自行组装维护,甚至对当前各品牌配件的性能、价格如数家珍。而有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基础普遍要薄弱一些,甚至有个别同学,上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入学前基础高的同学,感到所学内容太浅,激发不起学习兴趣,而入学前基础差的同学又听不懂,上课囫囵吞枣,下课无法消化所学内容。学生起点不一,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
1.2 缺少合适教材
计算机业界遵循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硬件发展速度飞快,本课程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地方,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再到征订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使得学生拿到教材后,其内容已经陈旧,不能与时代同步。如果这样的教材再用上几年,问题就更为突出,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1.3 考核方式单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多半是采用笔试考试模式,笔试占60%,平时占40%,这样的考试模式对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是不合理的,不能实际反应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水平。一些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考试成绩甚至不如一些动手能力一般,但喜欢死记硬背的同学,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考教分离,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2 教学改革探索
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教学,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合理的教学顺序应该是先硬件基本知识,让学生实验实训,基本了解电脑构成,等学生对电脑有个初步了解后,再开始后续的CMOS设置、操作系统安装、软件安装、病毒防治这些学习;另一方面,鉴于教材内容无法反映当前的最新动态,教师应该时刻掌握硬件市场的发展动态,熟知市场的各计算配件的流行产品,不局限于教材,利用网络查询最新资料,补充新内容充实自己的教案。
2.2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媒体教学内容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插入更多的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如果有对应的实物,更需要展示给学生观看,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最好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交替进行的方法,每当学生进行一次实验课后,都可以在理论课上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2.3 增强实训环节
实训课的最低要求是每个学生必须将电脑拆装一次,通过拆装,将硬件部分的知识融合,加深对各个零部件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实训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一方面必须课后有实验报告,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认真的对待实验,同时,还可以在实验报告中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到本地电脑市场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最新的发展状况,并给学生一个合适的价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配置单;另一方面,因为实验室作用设备多为被淘汰的旧电脑,所以故障率较高,特别是在硬件实训环节,如果教学过程中管理控制不好,电脑设备极易损坏,为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分批分组安排学生进行硬件拆装,用相对固定的几台电脑作为硬件组装的使用设备,这样方便教师管理指导学生。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26-0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要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性能、理解主要部件组成原理及其作用、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安装、使用优化,以及日常维护与维修,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及全面素质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特点分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开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地位重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尤其是当前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网络管理和软件维护人员,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占据较重要的技术分量。由此可见本课程的重要性。
2.课程知识更新快。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翻一番”,说明了硬件发展速度之快。计算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而本课程的应用领域涉及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地方,知识更新周期短,时代特征鲜明。
3.课程内容综合。作为一门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基础、软、硬件等知识,知识面较广且相关性较强。想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和技能素质的支撑。学生既要消化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现状分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地位重要、知识更新快、内容综合性强,但很多学生对本课程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甚至将其当做选修课看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职校学生的理论素养相对较低、动手能手相对较差、知识运用能力相对较弱,不会融会贯通,不能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内容滞后。计算机发展迅速,性能日益提高,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却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更新,使得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发展动态,不能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当市场已经出现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方法时,即时使用的教材还停留在几年前,内容与现实生产生活严重脱节,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极大地降低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教学方式落后。传统的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黑板、投影仪等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的板书和演示,学生做好笔记,模仿教师操作。对于自控力不强、个性鲜明的中职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吸引力不大。学生虽然学会了课内知识,但没有真正理解和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缺乏实际运用,就业时往往会出现无法胜任实际岗位需求的现象。
3.实践环节缺乏。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更需要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影响和硬件设备的限制,教师大多拘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份额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无法达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4.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多数学校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核还是以笔试为主的理论考核,缺乏实践环节的考核,对学生评价往往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单一的考核形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使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实际运用技术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社会、具有知识和技术应用的高素质劳动者,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上岗能力。中职的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要有一技之长,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顺利进入计算机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岗位,成为应用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突出技能培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加强教材建设。选择教材时,应考虑该教材是否适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了避免与现实脱节,要尽量选择较新出版的、内容相对前沿和可操作性强的教材。为了做到与时俱进,可通过网络和相关专业期刊等途径,了解本领域发展最新情况,熟悉当前市场的各个计算机配件的流行产品和软硬件发展技术,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调整、更新,使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做到教材的知识性、应用性、实用性、新颖性的统一,从而满足学生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的了解和最新技能的掌握。
2.改革教学方法。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将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教学变为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做中学、学中做、学中用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任务,实现思维过程的训练、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调整课程内容,实现模块化教学,将教材内容划分为4个课程模块,分别是“硬件组装”、“软件安装”、“故障测试”和“系统维护”,设计与实践相对应的4个教学项目。例如,在“硬件组装”教学项目中,设计以下项目教学步骤:①引出项目,明确任务,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教师首先引出项目明确任务“动手组装一整的计算机系统”;②制订方案,明确步骤,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学生分组设计出组装方案、性能指标和基本配置;③小组合作,实施方案,让学生能够“做中学”:根据方案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了解市场、认识市场,并模拟选购,在学校计算机组装室进行组装和系统设置实际操作,完成实训报告和项目任务书;④检查评价,完善方案,优化学生所得: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的互相检查和评价,优化完成项目方案;⑤巩固训练,总结提高,让学生能够“学中用”:通过相似项目的训练,对整个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和评价,使学生梳理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灵活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解决同类问题。
3.加大实践环节。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去实现。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比重,结合自编的模块化课程教材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实践难易程度,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进考核方式。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所以考核的重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也应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以动手操作为主、笔试答卷为辅;实践操作分值比重大、笔试成绩分值比重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考核部分包括3个方面:学生素质考核(10%)+学生技能考核(70%)+学生理论考核(20%)。其中技能考核由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单项目技能考核包括计算机硬件组装、BIOS参数设置、硬盘初始化、系统与常用软件安装和故障检测等方面;综合技能考核包括计算机硬件组装、系统安装、系统调试、软件安装、故障检测定位排除等对方面。用这样的考核制度引导学生对本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视,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促进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有望全面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课程教学和企业需求接轨,让学生与时俱进,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0,(02).
[2]姜丽娟.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0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范文5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计算机维护维修业
>>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模式的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研究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究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学评价 简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优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初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01).
[2] 行业标准-商业. SB/T 10368-2005 微型计算机及设备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规范[S].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联想集团有限公司,2005.
[3] 张基宏. 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 潘鹏. 我国小型电脑维修企业发展战备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08.
[5] 张金刚. 专科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选课教学初探[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2):1474-1477.
[6] 李卓玲.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与实施[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22-524.
[7]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许艳. 国内外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09-112.
[9] ACM,IE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8,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R]. 2008,(12).
[10] 吴建设,丁继安. 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1):57-58.
[11] 张金刚.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8,(18):27-30.
[12] 苗雄飞. 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22-123.
[13] 熊冠恒等.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与《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3):57-61.
[14] 张金刚.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视频教学系统研究[J]. 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12):2-7.
Study on Employment-Oriented Education of Computer Maintenance Skills
ZHANG Jin-gang, ZHAO Shou-kai
(Primary Education College,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300, China)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安装与维护;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62-02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当前在实践教学上用理论来讲实践,或单纯的操作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既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自然衔接,更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目的,使实践教学变成走马观花,失去应有的意义。微机安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从事计算机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贯采用理论课堂加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难以系统深入地进行学习。学生缺乏真正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所以等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微机也是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及一些简单的应用操作,再加上日新月异的微机技术,一旦微机系统出现故障,就无从下手解决!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甚至理论成为了学生实践的背景体系,淡化以往的理论、实训章节割裂的状态,打乱原有的按知识学习组织授课的章节序列,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即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设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的优点是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微机安装与维护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
1.面对繁多的知识,教学内容的筛选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对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结构组成部分的功能、微机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微机的种类与档次、微机的基本配置及硬件结构等是学生应具备的起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有重复的地方,可简略的讲解。微机系统的组装与维护实验则是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重头戏,应该运用一体化教学,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只有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才可针对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来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精选教材内容和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下面具体通过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硬件组装来具体说明一体化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可结合提问的方式进行。比如在主机基本部件安装完成后的第一次加电测试时,机器未启动前,可以向学生们提问“显示器的屏幕会显示什么?”这些内容理论课上讲过,但教学反馈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印象不深,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重新讲解。经过在实践中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另外,可使用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办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微机的组装、维修、维护服务。特别是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让他们参与学校机房的管理,协助教师维护机房,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增加他们的实际维护经验。
3.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评价。如果只有单纯的教学与实验,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往往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的难以达到。上完每堂课后,教师应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及作业、考试等反馈信息,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
考核是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考核往往只依据期末考试的理论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实际上,考核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既有基本的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的意识。因此考核应能客观、可靠地反映出该门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此,笔者对该门课程尝试了新的考核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即在本课程中结合劳动部“计算机调试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采取以课堂实践操作、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起来就是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实际操作(应会)及期末理论(应知)考核几个部分。具体分配如下:
(1)平时考核占该课程成绩的20%。主要是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纪律情况,完成一系列平时作业及实验报告情况和对待实验的认真态度,来给出平时成绩。
(2)实际操作(应会)占该课程成绩的30%。它强调硬件设备动手拆装能力及检测能力。可预先设置一些计算机常见的故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使其能正常运行。考核时,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操作。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每位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做记录,作为评分的依据。
(3)调查目前的电脑市场,设计微型计算机的配置单占该课程成绩的10%。
(4)期末理论(应知)考核占该课程成绩的40%,以微型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该项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对此门课程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掌握的程度。
四、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乃和,张居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思考[J].内江科技,2006,(09).
[2]田建仲.《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C].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论文集,2005.
[3]耿旭东.计算机组装课程教学的思考[J].现代技能开发,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