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出师表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翻译范文1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奖惩机制;防范手段;内部控制

一、财务报表的粉饰

会计报表粉饰在我国相当普遍,中农信倒闭、株洲有色巨亏、琼民源事件、以及最近中创集团、海南发展银行被接管、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都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会计报表粉饰的严重性。会计报表粉饰极具危害性,它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等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害

(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长官意识的强迫性;激励政策不合理。(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一是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二是危害企业长期发展;三是危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成长;四是危害广大投资者;五是危害会计人员本身。

三、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

(1)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是企业扭亏为盈,资产重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若将资产重组扭曲为报表粉饰,不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对国家的经济运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一是折旧和摊销年限的“自我调节”;二是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三是施行了新的会计准则。(3)利用往来项目粉饰财务报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会采取赊销或分期付款等方式来吸引客户,从而导致往来项目中的应收账款在资产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些企业恰恰是利用虚假应收或应付项目进行一些挂账处理。(4)利用长短期借款粉饰财务报表。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会利用长短借款来筹资,企业可能会在核算利息的入账及计算的金额上做文章,长期借款利息的计提由于准则中未强制统一计算方法,企业选取有一定的灵活性;再者借款费用资本化确认的正确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5)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人为将企业成本错误归集是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企业成本主要由以下3种成本构成一个循环: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这3种成本中销售成本企业不易造假,因为这部分有据可查,销售业务会有相应的销售单据,增值税发票等。企业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成本两部分可能有舞弊行为,因为费用归集是企业可以自我控制的部分,所以调整相关费用的归集是造假的主要手段。生产成本中虽有相应的原始凭证,产成品成本所涉及的也是此类问题,因为企业在一个生产季度内不只发生一笔业务,而每笔业务产品的成本也因其材料及相应费用的价格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产成品计价准确与否不易辨别。

四、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

(1)优化会计环境,整顿会计秩序,完善会计制度。一方面,使会计从业人员真正意识到只有诚信才是生存之道,任何虚假行为都不会长久,使其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粉饰行为的危害;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加强专业知识以提高业务处理的能力,并且对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也不能放松。(2)充分发挥经济系统的监督作用。审计、税务、工商、银行、财政等部门构成了监督体系,在这些监督部门中,税务、工商、银行和企业有密切的接触,在监督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三者之间并没有建立彻底的联系,有着各自在不同领域的分工职责,他们只能片面地起到对企业监督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审计及财政部门在实际审计中所起的作用。(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力度。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复杂化,董事会和经理的角色日益复杂,最终导致审计业务的聘任权由企业的经营者掌握。(4)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奖惩体系,在保障可以取得利益的同时还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尽量减少机制的存在而引起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差异。(5)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首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所需的会计岗位及岗位所需的会计人员,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所在,建立起内部牵制及核查制度,完成会计的基础工作;其次,每个会计人员应定期地进行岗位的轮换,这有利于会计人员全面地掌握会计业务,及时发现岗位存在的问题,采取救急措施,杜绝隐患;最后,应强化内审制度,从基础原始凭证记账开始直到报表的报出整个会计循环每一步都应制定与其配套的内审制度。

参 考 文 献

[1]许涵生,徐为山,倪红霞.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陷阱”种种[J].上海会计.2003(1)

[2]孟庆奎,赵永胜.浅析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处理与法律确认[J].黑龙江财会.2002(11)

出师表翻译范文2

一是把“奖率”理解为“鼓励、率领”。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奖率,鼓励、率领。”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注:“奖: 勉励。率: 率领。”

二是把“奖率”理解为“勉励、鼓励”。杨宝生《“奖率”释义异议》一文认为:“奖率在这里是同义连文,都是勉励、鼓励之义。‘率’在古代有勉励义。”杨宝忠《古代汉语词语考证・释“奖率”》说:“‘奖率’二字连用,乃同义复词,‘率’亦‘奖’也,‘奖率’犹言劝勉。”

两说当中,第一说释“奖率”为“鼓励、率领”,正如杨宝生(1997)所说:“这种解释在语义上不能畅然相贯,在事理上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可从。第二说就语义而言,大致可通,但无法解释“奖率”各种异文,所以仍可进一步推敲。

通行诸葛亮《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这一名篇其他文献也多有著录,而“奖率”二字文字却有异:

或作“奖帅”。《文选・诸葛孔明〈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古文观止・诸葛亮前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或作“帅奖”“率将”。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当帅奖三军,北平中原。”任乃强校注:“元丰与廖本作‘帅奖’。刘、李、钱、《函》本作‘率将’。张、吴、何、王、浙、石本同《三国志》作‘奖率’。”

或作“帅将”。周勋初纂辑《唐钞文选集注汇存・诸葛孔明出师表》:“当奖帅三军,(表示图文难以辨清,下文同)。”注:“五家本‘奖帅’为‘帅将’。”

由此可见,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奖率”,还有“奖帅”“帅奖”“率将”“帅将”等不同写法。这些异文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分析考察这些异文材料,我们认为:“奖率”确系同义连文,但意义不是“勉励、鼓励”,而是“率领、带领”。下面试做分析。

先看“奖”(繁体作“\”)与“将”。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考辨》一文认为:“(‘将’)原始词,义为扶助,引申为搀扶,扶持,动词,即良切。(‘奖’)滋生词,义为扶助对方以便使其得到鼓励,动词,字作‘’,即两切。”“将”“奖”为同源词,古书可以通用。《汉书・衡山王刘赐传》:“宾客来者,微知淮南、衡山有逆计,皆将养劝之。”颜师古注:“‘将’读曰‘奖’。”《集韵・养韵》:“奖,劝也,助也。或作将。”《广雅・释诂一》“怂恿,劝也”条王念孙疏证补证:“(《楚语》韦昭注云:‘耸,奖也。’)‘奖’与‘将’古字通,故《方言》作‘将’。”《汉语大词典》“奖”字条义项五:“通‘将’。成,顺成。《左传・定公四年》: ‘君若顾报周室,施及寡人,以奖天衷,君之惠也。’杜预注: ‘奖,成也。’”“奖”“将”相通,常见的是在“劝,勉励”“成,顺成”两个意义上相通,但二字读音有声调上的差别,“奖”读为率领的“将”也不是没有可能性,《出师表》“奖率”写作“率将”或“帅将”,即其证。他书也有旁证,如《宋书・刘道产传附道锡》:“前者兵寇攻逼,边情波骇,广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道锡,奖率文武,尽心固守,保全之绩,厥效可书。”校勘记:“奖率文武,‘奖’各本并作‘将’,据《元龟》三七九改。”

更重要的是,“奖率”的“率”异文多作“帅”。王力《同源字典》:“按: ‘帅、率’本同一词,后来分化,名词(将帅)读去声,所类切;动词(率领、率循)读入声,所律切。”“率”“帅”二字古代同源通用,都有率领、将帅的意思,但“率”还有勉励义,而我们没有发现“帅”当勉励讲的用例。“奖率”的“率”异文写作“帅”,这表明,古人都是把它理解为率领的。

另外,从词序看,“奖率”可以颠倒写作“帅奖”“率将”“帅将”,这也说明“奖率”二字是同义并列关系,都是率领的意思。

要之,我们认为“奖率”与“奖帅”“帅奖”“率将”“帅将”等属于书籍传抄过程中因同音、同义而造成的异文,写法不同,意义相同。“奖率”就是“将率”。“将率”古书习见,例如:

(1) 《左传・襄公十八年》:“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

(2) 《韩非子・初见秦》:“昔者纣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以与周武王为难。”

(3) 《汉书・昭帝纪》:“诏曰: ‘钩町侯毋波率其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其立毋波为钩町王。大鸿胪广明将率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

其实,“奖率”(“奖帅”)作“率领”解,古书尤其是晋代以后的文献不乏其例:

(4) 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一百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周憬)乃命良吏,奖帅壮夫,排颓磐石,投之寥,高填下,凿截回曲,弼水之邪性,顺导其经脉,断wG之电波,弱阳候之汹涌。”

(5) 《魏书・卢玄传附昶》:“至三月二十四夜,万寿等奖率同盟,攻掩朐城,斩衍辅国将军,琅邪、东莞二郡太守,带朐山戍主刘并将士四十余人,传首至州。”

(6) 《魏书・夏侯道迁传》:“卿忠义夙挺,期委自昔。中有事因,以致乖舛。知能乘机豹变,翻然改图,奖率同心,万里投顺,远举汉中,为开蜀之始。”

(7) 唐许敬宗等编《文馆词林》卷四百五十三《左武侯将军庞某碑序》:“公奖率义勇,亲禀宏谟,躬先士卒,奋不顾命,雄剑长驱,大歼凶丑。”

(8) 清邵廷采《西南纪事》卷六:“(李)乾德既得袁韬、武大定兵,亦奖率之返斗,入佛图关,据重庆。”

(9) 清张之洞《张文襄公选集・妥筹安置刘永福事宜折》(光绪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去年以来,法船屡来量水窥探,设有敌警,惟有付之良将,奖率琼岛军民自为战守,无从援应。”

综上所述,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奖率”理解为“鼓励、率领”固然不妥,理解为“勉励、鼓励”也未必允洽,正确的解释应是“率领、带领”。事实上,过去也有人把“奖率”理解为“带领”的,如钱伯城主编的《古文观止新编》就把“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译成“现在南方已平定,兵员装备已充足,该带领三军,北进克复中原”。遗憾的是,该书没有像对其他疑难词语一样,对“奖率”一词出注做进一步解释,这种正确的翻译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常璩(晋)著,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卷).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

4. 钱伯城主编.古文观止新编.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考辨.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

6.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7. 吴楚材(清),吴调侯(清)编选,冯都良编.古文观止.北京: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8. 萧统(梁)编,李善(唐)注.文选.北京: 中华书局,1977.

9. 杨宝生.“奖率”释义异议.语文建设,1997(2).

10. 杨宝忠.古代汉语词语考证.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11. 岳飞(南宋).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北京: 中国书店,1989.

12.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出师表翻译范文3

【关键词】以 常见用法 格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07-01

“以”字在文言中使用频率高,出现次数多,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文言词之一。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初中文言课文里,“以”字出现了110多次。可见,掌握好“以”字的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极其重要,对翻译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我们知道,文言“以”字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其应用范围广,表意也较复杂。在教学中,想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它的用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方法不当,又不仔细阅读课文,不认真去体会文意,就很难辨析它的用法。那么,怎样使学生较好地去理解和掌握它呢?相信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方法,我这里总结了“三种格式”,能比较快地辨析文言“以”字作动词、介词和连词时的基本用法,但愿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言“以”字进入“以+名(句)”格式的,“以”字作动词用,可译为“认为”、“以为”或“用”、“使用”。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愚以为宫中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司马光《孙权劝学》)

吴广以为然。 (司马迁《陈涉世家》)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墨子》之《公输》)

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上面“以”字,表示“以为”的意思,解释为“认为”或“以为”。有的“以”字表示“使用”的意思,解释为“用”或“使用”。如: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之《公输》);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然。(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二、文言“以”字进入“[以+名(代)]+谓”或“谓+”格式的,“以”作介词用,可译为“拿”、“用”、“凭”或“因”、“由于”。

如:徐喷〈以烟〉。 (沈复《童趣》)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

徒暴起,〔以刀〕劈狼首。 (蒲松龄《狼》)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司马光《孙权劝学》)

或〔以钱币〕乞之。 (王安石《伤仲永》)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蒲松龄《山市》)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周密《观潮》)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上面“以”字表示某种行为以某种事物为工具或凭借,可译为“拿、用、凭”。

又如:夫不能〔以游〕堕事。 (袁宏道《满井游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军。(司马迁《陈涉世家》)

上面“以”字表示引进原因,可译为“因”或“由于”。

三、文言“以”字进入“动以动”或“形以形”格式的,“以”字作连词用,可译为“来”、“而”、“以致”等。

如:东临竭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蒲松龄《狼》)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司马迁《陈涉世家》)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挟泰山以超北海。 (孟子-《梁惠王上》)

不敢出一言以复。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上面“以”字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时间一先一后的两种行为联系,可译为“来”。

又如: 近岸,卷石底以出。 (柳宗元《小石潭记》)

俯身侧耳以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夫夷以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面“以”字可译为“而”。

再如: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范仲淹《岳阳楼记》)

上面“以”字连接因果关系的两个分句,可译为“以致”。

“以”的用法还有很多,如作助词、名词、通假等,但作动词、介词和连词是“以”字最常见的用法。学生学习时只要认真去体会,反复练习,用以上三种“格式”加以区别,就能熟练掌握“以”字的基本用法。

参考文献:

[1]雷廷滨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初中生辅导》2006年30期

出师表翻译范文4

一、互文。为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种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或两个以上)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这种句式,翻译时要注意识别,该分则分,该合则合。如: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正确翻译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郦道元《三峡》)

正确翻译是: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嶂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4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正确翻译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5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正确翻译是:(悍吏们)到处吵嚷,到处骚扰。

二、并提。把本来应该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并提。遇到这类句子,应当先调整顺序,再进行翻译。如: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

此句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正确翻译是: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此句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正确翻译是: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3 风霜高洁

(欧阳修《醉翁亭记》)

此句应理解为“风高霜洁”。正确翻译为:天高气爽,霜露洁白。

三、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相关相似的事物代替。这种修辞方式,新奇而不落俗套,可以收到化凡为奇的表达功能,所以很受古代诗文家的青睐。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古文化常识和生活常识,翻译运用借代手法的句子。如果按字面翻译,容易造成误解。如:

1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这里专用“布衣”代指平民。正确翻译为: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亲自种地,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正确翻译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3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处用“锦鳞”指代美丽的鱼。正确翻译为: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里用音乐器材“丝”“竹”作为音乐的代称。

正确翻译分别为: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古时在竹简上书写,制作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水分(即汗)去掉,“汗青”在这里代史册。正确翻译为: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6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伛偻:驼背,人老则背微驼,故“伛偻”指老人。正确翻译为: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四、偏义复词。解惠全主编的《古代汉语教程》认为:“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和并列结构的合成词一样。两个语素是并列的,但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陪衬。”因此,在翻译含有偏义复词的文言句时,要能辨别出衬字,并在翻译时加以省略。如:

1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并同。

(诸葛亮《出师表》)

异同:偏义复词,词义偏在“异”上,“同”是衬字。正确翻译为: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陶渊明《桃花源记》)

远近:偏义复词,词义偏在“远”,“近”是衬字。正确翻译为:(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3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

出人:偏义复词,词义偏在“出”,“人”是衬字。正确翻译为: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平时连一条能走出门的完整衣服都没有。

4 怀怒未发,休祀降于乇。

(《唐雎不辱使命》)

休棂:偏义复词,词义偏在“棂(意为不祥)”,“休(意为吉祥)”是衬字。正确翻译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五、古今词义。由古代文言文发展到现代白话文,多数词语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不大,但也有一些词语的意思变化很大。如果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而根据现代词义去翻译文言文,就很难翻译准确。

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如果以“卑鄙”现代的解释来翻译,就不合事实,闹出笑话。正确翻译为: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2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宋史・赵普》)

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今用来比喻人品质恶劣。正确翻译为: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正确翻译为: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神诚信。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出师表翻译范文5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靖康之难,钦宗幸虏营①。虏人欲得某文②。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③为之;阴冀④觌不奉诏,得以为解。而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⑤。虏人大喜,以大宗城卤获⑥妇饷⑦之,觌亦不辞其后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或戏之曰:“然则子之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其寿而康也宜哉。!”觌惭无以应;闻者快之

(选自朱熹《记孙觌事》)

注 释

①虏营:金国。下句的“虏人”:金国皇帝。②某文:这里指投降的文书,降表。③孙觌(dí):宋代文学家,工诗文,尤擅骈文,为人无行,被人不齿。④阴冀:私下里希望。⑤宿成:早就写好。⑥大宗:与皇帝同宗亲近的贵族;卤获;虏获。⑦饷:赏赐。⑧孙觌活到89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C.过为贬损,以媚虏人 过湘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其后每语人曰 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

2.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B.然则子之在虏营也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舍生而取义者也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D.过为贬损,以媚虏人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阐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则在记叙中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8.[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人人都有“义”,只是“贤者能勿丧耳”。

C.[乙]文中的孙觌很快就写好“降表”,而且文句优美,其目的是为钦宗皇帝分忧。

D.[乙]文中的孙觌就是[甲]文中孟子所说的“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那一类人。

5.联系[甲]文的内容,根据[乙]文中人物的言行,你认为孙觌是怎样的一个人?

出师表翻译范文6

关键词:中考 文言文 节奏 划分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62-01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简要而明确的要求:“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可见,文言文在基础教育语文课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各地区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所占分值也是稳中有升。因此文言文的阅读也正日益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但初中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原因是教法简单,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学生弄懂每个字的意思,还要掌握名词做状语、定语后置、倒装句等语法知识,教师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效果很差,真是老师叫苦,学生喊累。

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步是诵读,但是,文言文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的。尽管课文中加了标点,分了段,也不能完全反映古汉语的构词规律。读清文言句读,正确把握停顿节奏,便成了诵读文言文的首要任务之一。

文言文的停顿有两类:一是句间停顿,就是用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内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的内在关系确定朗读节奏。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具体如下:

1 文言文中的虚词处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来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它们是句首关联词、语气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夫”、“盖”、“故”、“然”、“若夫”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例如:⑴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⑵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夫、盖、故后都要停顿。

2 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

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这样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发展到现在大都演变成双音节词,朗读文言文时,因而需要停顿。例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其中例(1)中的“今天”是“如今天下”的意思,与今义“今天”的意思不同;例(2)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

3 根据文言文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谓语——补语”来停顿,这样才会使语意明晰。在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谓语与补语,谓语和状语之间,一般需要停顿。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可不停顿,如“故克之”《曹刿论战》;宾语有定语修饰或限制时,就需要停顿;几个状语之间可不停顿,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主语——谓语之间要停顿,例如: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辩日》

(2)谓语——宾语之间要停顿,例如: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谓语——补语之间要停顿,例如: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4)谓语——状语之间要停顿 ,例如: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5)句首状语之后要停顿,如;①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②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①中“已而”是状语,表时间;②“中”是状语,表方位;

(6)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如:①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山肴/野蔌《醉翁亭记》例①中的“岸芷”与“汀兰”,“郁郁”与“青青”是并列短语;例②中的“山肴”与“野蔌”是并列短语。

4 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像“也”“乎”“之”等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应停顿。如:(1)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例句中的“乎”和“之”作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 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2)其一∕犬坐于前(《狼》);(3)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例(1)中“以”后省略了“之”;例(2)“一”后省略了“狼”;例(3)“使”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扶苏”,在省略的地方需要停顿。

7 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后应作停顿

如:(1)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2)虞山∕叔远甫∕刻(《核舟记》)。例(1)例“晋”是年号;例(2)中“虞山”,山名。“叔远甫”,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它们之后要停顿。

8 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