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于胃脘,引起胃粘膜病变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以胃脘痛、胀满、嘈杂、烧灼、暖气呕苦为主要表现,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呕苦、呕胆、胆瘅等范畴。张继泽系江苏省名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其父脾胃病名医、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从事中医工作近60年,对脾胃病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笔者随张老学习、抄方,受益匪浅,今就张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胆汁反流性胃炎,症见呕恶、口苦,胃脘胀痛伴灼热感,一派胆胃不和、胆气上逆之象。究其原因,一是情志拂逆,木郁不达,横逆犯胃;二是脾胃不足,土虚木乘。总之,胆胃不和,肝胆疏泄失职,横逆犯胃及脾,脾胃升降失司,故可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之少阳证。若胆火炽盛,常可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呕吐苦水或黄涎等症。《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张氏医通》亦云:“邪在胆经,木善上乘于胃,吐则逆而胆汁上溢,所以呕苦也。”胆和胃均属六腑,胃的消化、吸收、排空有赖胆的疏泄;而胃属土,胆属木,木可克土,胃的发病多与胆木疏泄失调有关,故“邪在胆,逆在胃”。而胃失和降,又可致土壅木郁,肝郁不舒,气机失调,胆胃不和而致胆汁代谢失常,胆汁非但不能下入肠中,发挥其助脾运化之功,反而逆流入胃,损伤胃粘膜,从而引发胃脘部持续性烧灼样疼痛、呕吐苦水、嗳气、嘈杂等症。

2 治疗方法

张老认为枢机不利、升降失司、胆胃不和为本病主要病机,故以胆胃同治、理气降逆为其治疗大法,自拟柴胡利胆饮。药物组成:醋柴胡、炒白术、川楝子、黄芩、蒲公英、黑山栀、白芍、玄参。加减:胃痛者加白芷、象贝母、延胡索;胃胀者加枳壳、青皮、枸橘李、刀豆壳、佛手片、川朴;嗳气甚者加降香、沉香、代赭石;泛酸者加左金丸、煅瓦楞、煅乌贼骨;大便干结者加枳实、全瓜蒌、决明子、制军;大便稀者加煨木香、炒建曲、炮姜。

3 病案举例

例1费某,女,42岁。2004年5月19日初诊。胃镜检查为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诉胃脘及后背烧灼感、胀痛,嗳气频作,恶心,胃纳一般,大便目行1~2次,睡眠或好或差。舌苔偏腻,脉弦细。证属胆胃不和、湿阻气滞。治拟疏胆和胃、理气化湿降逆。处方:醋柴胡5g,炒苍术、炒白术、川楝子、黄芩、黑山栀、降香、川朴各10g,蒲公英、茯苓各15g,苏梗、苏叶、炒山楂各12g,代赭石30g,生薏苡仁20g。经治月余,烧灼感、胃胀痛、嗳气频作消失,嘱其遵守日常注意事项,病情稳定,未再发作。

例2李某,男,58岁。2006年9月21日初诊。胃镜检查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诉空腹及进食后胃脘胀痛、灼热感,暖气频作,伴有食物上泛,少腹亦胀,矢气多,大便或溏或于,日行1~3次,胃纳一般,睡眠易醒。舌苔薄白,脉弦细。治拟胆胃同治、理气降逆。处方:醋柴胡5g,炒白术、川楝子、黄芩、川朴、苏梗、苏叶、降香、陈皮、木香各10g,蒲公英、白芍各15g,玄参、炒枳壳各12g,代赭石30g。经3个月治疗后,胃脘胀痛、灼热感、食物上泛、少腹胀均已消退,嘱其遵守日常注意事项,病情稳定,未再发作,并于2007年2月复查胃镜,病理报告为轻度浅表性胃炎,原有反流性胃炎已消退。

4 调摄要点

张老认为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也需要跟病人强调一些日常生活所需注意的事项:一、戒烟酒、辛辣、油腻之品,多进食新鲜蔬菜,烹调时多用清蒸,少用油煎方法,减少对胆胃的刺激。二、注意情志调摄,戒怒、少生气,尤其女性病人更需注意。三、坚持向右侧睡,反流性胃炎多数由胆汁逆向反流引起,向左侧睡往往使胆汁易反流人胃,尤以幽门关闭不全者更须重视。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一、搭建师德培训平台,培养敬业爱生品格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我们始终把它列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重中之重。通过理论学习、榜样示范、同伴互助、履职承诺,自查互评、实践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将理论素养转化为自觉履行师德、师风的具体行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把践行“献师爱四做到”落实到位:一是做到将教师爱之情落实在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宽容与善待上;二是做到将爱的行动落实在公平、公正育人及与特殊生结友相处等方面。三是做到将爱的能力落实在“对少年行为塑造矫正技术”掌握运用上,四是做到将爱的艺术落实在严爱相济、因人疏导等方面的教育艺术上。献师爱四做到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让教师从沐浴着师爱之情而健康成长的学生身上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了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二、创设多元开放培训平台,提升课改适应能力

1.分层立标,夯实梯队教师业务培训

(1)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训,让其在实践中学会教育教学基本功,以适应教师角色转换。采用拜师学徒法,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知、行、能”上进行传帮带。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每学期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班团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

(2)对青年教师进行“上格”培训,让他们在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上,发展自身专业素质。通过参加基本功比武、学科教学竞赛、课件制作评比等,反思成绩与不足,确立发展定位,学校为其尽快成长为一名新秀提供必要的机会和资助。

(3)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训,让骨干教师发展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通过参加省内外研修班学习,掌握前瞻性教育观、质量观等。通过参加各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不断创新教学风格,站在课改前哨,以专家型姿态引领教师发展进步。

2.搭建新课改培训平台,促进教师角色转型

(1)开放式培训。一是走出去。十一五期间我校派百余人次去省内外培训学习,汲取优秀实验区经验,聆听专家新课程讲座。理解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外出培训归来的骨干做好课改培训的二传手,以不同方式予以汇报、讲座、辅导,或执教一节新理念的观摩课。二是请进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先后10次请省市教科研专家、教授、优秀教师来校讲学与做课,借助网络资源组织观看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特级教师讲座及新课程观摩录像。 同时,我们挂靠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作为外语教师培训基地,定期派英语教师参加短期培训,或请院领导教授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学辅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全校教师卓有成效地受到了新课改培训。

(2)多元化培训。一是利用双周业务学习时间和假期集中办班,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通过对新课程相关资料的学习辅导,解决理念层面问题,通过看示范课及案例分析,解决理念与实践对接中的感性操作的问题,专任教师课改培训率达100%。二是强化小群体校本研学合作机制。为推进以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我们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例为引领,开展“研—培—用”相结合的集约式磨课研学活动,真正形成了教学问题研究化、研究问题课例化 “研、培、用”一体化的团队研学模式,起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解决课改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学校鼓励教师自学。每学期学校为教师订阅近万元报刊、课程培训资料和电子资料。同时根据学校研训主题及教师需求,学校为教师网上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学校有关领导及校园网站及时将网上相关资料或目录索引印发给所需教师,让教师到各网站自己查询。

三、打造技能培训平台,锤炼教师现代教学基本功

1.创建信息技术培训平台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了多种媒体的购置。建起了千兆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网络学习室,电子监控网,40%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使教师尽快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轮训,专任教师100%达到初级标准,80%教师掌握电子备课及制作相关课件的能力,有40%的专任教师已达到或即将达到中级标准,每学期举办来的多种媒体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参与率达95%以上。

2.创建心育技能平台

新时期未成年人的心理与以往相比更为复杂,因此,把握学生心理教书育人已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技能。十一五期间,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列入教师培训中,在全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心育通识培训外,还选派骨干去省市参加系统培训。回来后在教师中进行系列讲座与实践训练,开展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高效率课堂教学研究与评比活动,课堂上教者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以最佳心态进入学习。倡导班主任要做学生心灵的“保健医”,将“关注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视为育人理念。

3.创建科研技能培训平台

借助十一五课题研究平台,让教师在科学探索的实践体验中提升科研素质。十一五我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4项,90%的教师参与研究并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22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优秀实验工作者。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发展性课堂教育手段与初中新课程有效整合研究》被中央教科院科技研发中心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集体。我校总结的《“言情激励”是发展性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非物质化手段》一文在全国课题推进会上介绍,被总课题组专家认定为最有影响力的成果,并刊发在中央教科所张敬培主编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课题研究文集上。课题研究总结出的“教为学服务的发展性导学达标五环节模式”,已在学校推广应用,并被中央级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刊发。

四、提供自我展示平台,让教师在促教兴校中大有作为

为检验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专业素质发展水平,学校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每年举办课改“达标课”、“创新课”、“教学大赛”、“基本功大比武”,举办师德演讲会、教育论坛会、多种媒体课件展示与评比会,先后有17人设计并执教的18节新课程优质录像课在参加中央教科所、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全国发展性课堂有效教学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有39人次执教的46节课在省市县的课堂教学评选中被评为优质课。学校《科研报》及《教科研视窗》及时刊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及经验总结。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研究月”活动,每年征集两次教师的研究总结、案例、学术论文及科研报告等科研成果,并将优秀成果向上级科研部门推荐,或汇集成校级研究文集。五年来学校共投入两万余元奖励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1 美容咨询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1 美容咨询师应具备的基本学习经历:美容医学咨询师一般应具有正规医学高等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医学美容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有一年以上皮肤科或整形科工作经历,且经过各科轮转实习,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分析指导能力、懂得营销策略的专业人士来担当。

1.2 美容医学咨询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美容医学咨询师应具备广阔、适度的美容医学基础知识,其中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与微生物学、美容药物学等生物医学基础知识,以及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口腔科、美容营养学、美容中医科、美容心理学、美容医学伦理学、美容化妆品学等其他医学美容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应具有医学人体美学、形象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2]。

1.3 美容咨询师应具备的人格特点:美容咨询师应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沟通、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美容咨询师应具备健康正确的审美水平,对美有正确的认知并能对求美者给予正确健康的美容建议,同时美容医学工作者需要利用扎实的美容心理学知识,对美容就医者的心理状态、就医动机,作出较明确的分析判断,应筛选出适宜接受美容医学相应治疗、技术操作的人群,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医疗美容咨询策略及注意事项

2.1 非面对面美容咨询:美容就医者在产生求美愿望时,一般首先通过电话或网络咨询的方式进行咨询。在电话或网络咨询及非面对面咨询时,咨询师要注意咨询的两个主要方面:①介绍与引导:通过介绍美容方式、过程、激光或手术效果,引导美容就医者沿着咨询师的思路思考,避免在咨询中偏离美容的主要内容,模糊求美的主要目的;②沟通与信任:通过专业但温和的聊天语气和方式,经行必要充分的沟通,判断求美者的心理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同时应初步了解咨询者的初步个人信息。通过专业但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和解释,获得咨询者对行医机构的信任与肯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疗依从关系。

2.2 面对面美容咨询:面对咨询者时,咨询师应热情接待,从服装及言语举止来判断咨询者个人素质及求美需求,掌握咨询者心理,此外,咨询师需具备以下多方面的能力。

2.2.1 面对面的沟通能力:神态、目光、姿势、表情,很多视觉信息都可以传递笔者对咨询者的理解和关注,作为咨询师应较好地把握美容就医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类型性格的咨询者,使用不同的谈话策略,要善用“共情”技术,与咨询者达到共鸣,理解并接纳咨询者,走进咨询者的内心世界。

2.2.2 美容治疗价格解释能力:虽然每一项美容治疗都已经做出明确的价格规定,但在实际美容治疗中,由于美容耗材的不同或美容内容的增减,在价格上存在一定的变化,在咨询时需迎合美容就医者的心理定式,从而恰到好处地议定合理的价格,其间应努力消除在美容咨询者心目中惟利是图的印象,让双方处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力求避免因定价产生矛盾。

2.2.3 美容医疗安全及风险解释能力:医学美容仍属于医学治疗范围,仍存在医疗安全问题,在向咨询者介绍美容内容的效果的同时应客观、全面、规范的向咨询者列举解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医疗风险, 谈并发症时要观察美容就医者的表情,不可刺激美容就医者产生反感或恐惧情绪,做到详细、科学、客观。

2.2.4 医院内部协调能力: 美容咨询师应充满信心地向美容就医者推荐治疗医生,对医师要有必要的尊敬,向美容就医者说明医师的专长,同时应指派手术室护士全程陪同美容就医者进行体检和手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咨询师应掌控全局,同时要与医生、护士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3 治疗后咨询及定期回访:多数医疗美容后仍有创伤,因此在治疗后,应对患者经行必要的专业解释和安慰,告知患者需经行必要的休息和调整,同时交待治疗后注意事项,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在治疗后不同的阶段,求美者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咨询师应热情解答。对术后所有受术者应定期回访,了解治疗效果,建立在求美者心中专业周到的服务认可,得到求美者的信任。

3 结论

基于以上所介绍的美容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具体方法,是在长期的美容咨询师培养及教学中得出的经验总结。美容医学咨询是以人际沟通学、美学、医学、美容医学技术、心理学、营销学等学科为基础,使求美者达到对医疗美容服务信息的认知而进行的有效沟通过程[3]。作为专业美容咨询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就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医学、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医疗技术,他们还必须掌握跟人文、艺术、社会等相关的知识,譬如美容医学咨询,医学审美、营销学等[4]。美容医学咨询跟其他临床学科一样,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技能,在美容咨询师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外,更要注重实践的操作性和演练性。

[参考文献]

[1]魏明.整形美容外科工作中的医患沟通[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1):25-27.

[2]刘菡,尹经民,唐宁.美容医学咨询与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

[3]周金娟.浅谈医学美容咨询对美容医学生的重要性[J].科学与财富,2011,7(1):91-92.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医嘱点评模式;处方点评;合理用药;消化科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7-03

Establishment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advice comment pattern of our hospital

ZHANG Juan SUN Lijun FENG Duanhao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309th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lement the standards of hospital prescription comment management (standards) issued better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s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hospital and the experience and shortages in th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comment work in the past few years, our hospital developed appropriate standards for the medical advice comment work to comment the drug use situation of the discharged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comprehensively. To spread the knowledge of rational drug use among medical staffs, select appropriate drugs, prevent drug overuse, reduce risk of drug use, ensure safe, effective and economic drug us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rational drug use level of our hospital together.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s, the medical advice comment pattern of our hospital was explored and developed, and the method of defining medical prescription was established, namely all the medical advice used by one patient from the first day of admission till the day before the change of medical advice was defined as one piece of “Prescription”. Appropriate standards and results of medical prescription comment were developed and divided into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of which rational were divided further into inappropriate and supernormal. Inappropriate involved indications, selection of drug, drug dosage form or route of drug administration, usage, dosage, combined drug use,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incompatibility or adverse effects as well as use conditions of antibiotics; supernormal prescription involves drug use without indications, unjustified prescription of high-priced drugs, unjustified prescription of drugs beyond specification, unjustified prescription of two or more than two drugs with the sam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unjustified prescription of antibiotics without doing pathogen examin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etc.. Results From April 2010 to March 2011, 360 copies of medical advice of the discharg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y using the "Military Guard 1" system. And 1 782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were defined. The rational rate of prescriptions increased from 65.7% to 96.4%.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89.7% of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of which the majority was in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drugs and inappropriate usage and dosage, accounting for about 60%; the proportion of supernormal prescriptions in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decreased from 30% to 5%. Conclusion Prescription comment is a means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Pharmacists should spread the knowledge of drug use with a purpose based on the reasons of irrational drug use,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with clinicians, nurses and patient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role in the treatment tea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 Medical advice comment pattern; Prescription comment; Rational drug use; Gastroenterology

2010年3月卫生部颁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简称《规范》),对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给予指导和规范。处方点评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可提高医院的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的改进和药品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1]。我院按照《规范》要求,在对门诊处方点评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不足,不断修正和完善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并以处方点评为基础,建立医嘱点评模式与规范,对我院出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并且将点评结果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促进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依照2010年3月颁布的《规范》的相关要求,每月随机抽取30份消化科出院患者的病历,对患者在院期间使用药物情况进行综合点评。累计2010年4月~2011年3月,共360份。

1.2 医嘱点评方法的建立

1.2.1 医嘱点评的标准 医嘱点评的依据也是合理用药的依据,包括:《中国药典》;药品说明书;WHO、中华医学会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各专业委员会制订的用药指南和诊治标准;各种高等医药院校教科书以及药理学、药动学、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循证医学的证据;达成专家共识的各项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国家制订的各项药物使用管理规范等[2]。医嘱点评的标准按照《规范》中对处方点评的要求,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医嘱点评的标准,分为合理与不合理。不合理包括不适宜医嘱和超常医嘱。用药不适宜医嘱包括: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重复给药;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反应;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我院《抗菌药物管理规范》要求开具医嘱的;其他尚未提到的不适宜情况的。超常医嘱包括: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两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无正当理由未做病原菌检查及药敏性试验,开具抗菌药物的。

1.2.2 建立各项标准的权重分值 观察指标权重意味着其重要性,同组的各三级指标权重总和应等于所在二级指标权重值,同组的各二级指标权重总和应等于所在一级指标权重值,各一级指标权重总和应为1[3]。因为超常医嘱是属于不应出现的情况,所产生的后果最为严重,故权重系数相对较高。所以,医嘱点评标准中的15项指标中,不适宜医嘱的分值均为5分,超常医嘱中的5项指标均为10分,共100分。

1.2.3 医嘱点评方法 每月随机抽取消化科出院患者的病历(30份),并将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医嘱信息进行部分提取,如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过敏史、入院诊断、出院诊断、检验医嘱、检查医嘱以及治疗药物医嘱等信息。并将患者使用的所有药品医嘱,按照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医嘱到更改医嘱的第一天为止,作为一张“处方”,并将患者住院期间所有已界定的“处方”,按照医嘱点评的标准,进行“处方点评”,包括每日所涉及的临时医嘱。

1.2.4 质量控制与考评 为了更有效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我院采取了“预防、干预、评价”的原则,对门诊处方、住院医嘱进行质量控制。在点评过程中,采取“点评、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不合理的处方、医嘱,及时地与主诊医生沟通,指出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更改建议,记录医生的反馈意见。对坚持自己观点的医生,需要书面填写《问题医嘱修改单》,其中包括时间、患者基本信息、医生的基本信息、医嘱存在的问题、药师建议、药师签名并盖章(以上需要药师填写)、医生的反馈意见及说明、医生签名并盖章,随时归档。每月将点评结果分析汇总,上报医务部,再次审核后在院周会及院网上公布。并与临床科室及医生的绩效挂钩,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应用Excel对界定后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将360份用药医嘱界定为1 782张处方,合格处方为1 462张,不适宜处方为287张,超常处方为33张,合格率为82%。在1 782张处方中,抗菌药处方1 776张,占99.7%,其中单联为218张,占抗菌药物12.3%;二联为915张,占抗菌药物51.5%;三联为643张,占抗菌药物36.2%。中药注射剂571张,占32%。

2.2 处方适宜性

依据我院医嘱点评的标准,将界定后的处方按照规定及相应的要求进行适宜性点评。2010年4、5、6月份的医嘱,共界定处方492张,合理率为68.3%;7、8、9月份的医嘱,共界定处方443张,合理率为73.7%;10、11、12月份医嘱,共界定处方485张,合理率为80.4%;2011年1、2、3月的医嘱,共界定处方362张,合格率为86.5%,其中不合理的处方有406张,排在前三位的为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和适应症不适宜。

2.2.1 适应证不适宜 占不合理处方的18.5%。遵照说明书,其适应证与患者的诊断不相符。如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选用注射用泮托拉唑;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选用精氨酸,而精氨酸的适应证为“用于肝性脑病,及其他原因引起血氨过高所致的精神症状治疗”;美沙拉嗪肠溶片的适应证为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克罗恩病),而此患者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炎症性肠病、腹腔积液。

2.2.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占不合理处方的23.6%。如患有低血钾症的患者选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易加重低钾血症状;既往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选用头孢西丁钠,易引起胃肠道出血的可能;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选用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选用盐酸甲氧氯普安注射液,可增加胃肠道的动力;消化道溃疡伴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应避免选用二羟丙茶碱等。

2.2.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占不合理处方的5.2%。此类错误大多数类似:硝酸甘油片应舌下含服,医嘱下达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05 g(半片)口服,因为该剂型为肠溶片,必须整片吞服,不可掰开服用,否则会破坏其基本骨架降低缓释效果。另外,存在违背“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原则的现象。

2.2.4 用法、用量不适宜 占不合理处方的28.4%。不合理率较高,主要表现在药物使用的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浓度、疗程以及溶媒的选择等:例如,注射用奥美拉唑用法用量为40 mg溶于1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2次/日,而实际用法用量为40 mg溶于50 mL氯化钠注射液,4次/日,存在浓度高、剂量大、频次多的问题;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应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1 g/次,可重复注射,而实际采取直接注射2 g,无任何稀释过程,很容易造成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麻仁软胶囊,应1.8~2.4 g/次,3次/日,而实际用量为0.6 g/次,3次/日,此用法不能达到治疗剂量;丙氨酰谷氨酰胺是高浓度的溶液,不可直接输注,在输注前,必须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混合,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1体积的丙氨酰谷氨酰胺与至少5体积的载体溶液混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混合液中的最大浓度不应超过3.5%,否则有可能造成肝损害;呋塞米注射液为碱性钠盐注射液,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以免产生沉淀等。

2.2.5 联合用药不适宜 占不合理处方的8.4%。例如,选用氨基糖甙类、Ⅰ代头孢菌素治疗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分布较差,不能达到治疗充分到达胰腺作用水平,而应选择针对于G-菌或者厌氧菌的抗生素,如甲硝唑联合氟喹诺酮类或者Ⅲ代头孢菌素。麻仁软胶囊与通便灵胶囊的联合,加强润肠通便的作用,但对于老年体弱患者应慎用,以免虚脱;拜阿司匹林与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使用,会加重消化道溃疡出血;阿莫西林与阿奇霉素联合,会降低两种药物的抗菌作用等。

2.2.6 重复给药 占不合理处方的3.0%。主要是指相同活性成分的不同药物制剂同时使用,一是相同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与单方药物同时使用;二是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与相同西药组分的药物同时使用。同类药品同时使用,包括同一种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的。例如,注射用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同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使用易造成抑酸过度;芪蓉润肠口服液与便通胶囊、枳术宽中胶囊联合使用,三种均为中成药,其中相同成分为白术、枳实、肉苁蓉、当归、桑葚,功效相似,没有必要。

2.2.7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反应 占不合理处方的1.7%。虽然所占比例较低,但存在的危险性较高。多种微量维生素注射液中含有铁、锌、钾等金属离子,当与活性更强的维生素C配伍后,发生化学反应,是溶液颜色变深;奥硝唑与阿洛西林钠配伍,会产生白色沉淀;奥美拉唑与维生素B6配伍后产生化学变化,会使溶液呈现黄色。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原则》,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而实际存在中西药注射剂配伍,或者连续滴注的现象,从而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2.3 超常处方

超常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11.3%。主要问题为无适应证用药,即选用的药品与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与患者的诊断完全不相符,并且在患者的病历中无任何解释。尤其是对于一些非细菌性感染,无指征选用抗生素。

2.4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自2010年4月~2011年3月,消化科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由90%降至65%,细菌培养送检率明显提高,达到96%。消化科联合使用抗生素,主要为二联,即甲硝唑与氟喹诺酮类或者二代头孢的使用,三联以上的情况较少,一般集中在老年合并肺部感染等疾病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不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简称《指南》)用药,发生无适应证用药。例如,非细菌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型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在《指南》中无需使用抗生素,并且在各项检验指标正常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对抗生素的药效学特点了解不够,忽略了抗生素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的特点,以至于出现给与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3次/d,给与β-内酰胺类药物,1次/d,出现日剂量和给药频次不适宜;细菌培养送检率低,凭经验用药,容易造成无菌使用抗生素,有菌感染却不敏感,从而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等。通过医嘱点评工作后,药师可根据临床出现的问题,与主管医生进行交流沟通,降低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在适当的情况下,减少了经验性用药,以《指南》、检验指标、检查结果为依据,做到有的放矢的使用抗生素。同时,通过对患者的宣传教育,使大众正确了解使用抗生素的利与弊,减少了主动要求输注抗生素的现象。

3 讨论

医嘱点评工作的开展,使药师更加深入地了解临床合理用药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各种治疗、检查、检验指标综合判断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将临床出现的问题汇总、分析后,与临床医生、护士沟通,做到有理有据,分析到位。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药品的作用机理、药效学、药动学、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还要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增加临床实践机会,将药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增强临床药学应用能力[4]。同时,在点评过程中,要强调培养药师的沟通能力,包括药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医嘱点评标准的统一,文献资源的共享;药师与临床的沟通,有利于医嘱点评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规范》的执行,通过有效地预防、干预及评价,减少不合理医嘱的发生,切实提高患者安全、经济、适当的使用药品,有助于药师在“医、护、药”治疗团队中,提供不同方向、不同需求的药学服务,充分体现药师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医、护、药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患者的利益,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S].2010:3.

[2] 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J].医药导报,2010,29(1):1-4.

[3] 芦文丽,孙雯雯,王媛,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474-477.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称为“不寐”,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失眠症可分为:①原发性失眠: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达1个月;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情况。②继发性失眠:由疼痛、焦虑抑郁或其他可查证因素引起的失眠。失眠的客观诊断标准是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来判断: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小时)及觉醒时间增多等。中医学认为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阴阳不交,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影响心神而失眠。失眠的发生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不 交。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理阴阳为原则,虚者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泻其有余,消导和中。从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经方论治:《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灵枢•邪客》:“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半夏秫米汤是治疗此证的方剂。《金匮要略》方“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云:“妇人脏躁,善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临床见证多为发作性,情绪容易冲动,知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心烦失眠,时而哭泣,时而郁闷不语,大便燥结等。《伤寒论》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辗转不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伤寒论》29条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系实邪虽去而余热扰于胸中所致的失眠证。虚烦之“虚”是对有形之邪而言,非正气之虚。《伤寒论》第244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辩证要点为里热实证。《伤寒论》第l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主症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伤寒论》第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辨证要点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心烦不寐。 《伤寒论》第7l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五苓散主之。” 主症外有表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伤寒论》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主症昼躁夜静,不呕不渴,表证不见,身无大热。《伤寒论》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等等。

后人对经方的应用:李耀林[3]认为肝主疏泄,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表现为郁郁寡欢,情志压抑等,导致阴阳升降失常。阳不入阴成为失眠。四逆散原治少阴病阳郁厥逆之四逆证,李氏以此方化裁,从肝论治治疗失眠,每获良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发阳气为君;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二药合用则条达肝气.敛阴和阳;枳实解郁理气.泄热破结,与柴胡一升一降,疏畅气机,恢复阴阳之升降;炙甘草益脾和中;茯神健脾养心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琥珀镇惊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安神之功,故而取得满意疗效。李氏用四逆散治疗失眠,结果:43例中痊愈22例,占51.17% ;显效13例,占30.23% ;有效6例,占l3.95% ;无效2例,占4.65%。总有效率95.35%。陈亚平[4]等认为少阳统属胆、三焦,少阳为枢,若枢机不利,则可影响阴阳气血失和,具体表现为少阳胆热可以循经上扰心神而致不寐;三焦为人之水液、气血通道,无论是感受外邪还是内生之邪只要郁滞三焦、使其通道不畅,均易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而见不寐。因此,不寐治疗可从少阳枢机人手,应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方中柴、芩解少阳之郁、除少阳之热;半夏化痰和胃;桂、芍、姜、枣、草调和阴阳气血;龙、牡重镇安神。故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枢机、调和阴阳气血,不专治不寐而失眠得除。陈亚平和章浩军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结果经治疗4周后,痊愈56例,占58.3% ;显效20例,占20.8% ;有效12例,占12.5% ;无效8例,占8.3% ,总有效率为91.7%。其他一家不胜枚举。

单方加减治疗:刘正森[5]应用自拟方(珍珠母、钩藤、丹参、赤芍、夜交藤、合欢皮、茯神、枣仁、炙甘草、龙牡)治疗失眠症。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减龙牡,加石决明、;心火偏旺、胃失和降者,加淮小麦、鲜竹叶。李登国等[6]运用中医“清、镇、潜、补”法立方治疗失眠症。“清、镇、潜”法基本方为:黄连、栀子、淡竹叶、琥珀、珍珠母。“补”法中心肝血虚者,加菌灵芝、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当归以养血宁心安神;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以补气健脾安神;阴虚火旺者,加熟地、麦冬、龟板、阿胶以滋阴补肾安神;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少加肉桂以交通心肾、安神。李燕[7]自拟珍珠母眠安汤(珍珠母、酸枣仁、白芍、丹参、郁金、五味子、甘草、黄连)治疗失眠,总有效率91.4%。任向毅[8]自拟养血清肝安神汤(党参、生白术、茯神、炙甘草、龙眼肉、全当归、黄芩、炒栀子、青龙齿、炒枣仁、远志、香附等)治疗失眠,有效率95%。张志峰[9]自拟清心安神饮(黄连、川芎、莲子心、赤芍、当归、远志、猪茯苓、生牡蛎、生龙骨、滋石、珍珠母、合欢皮、夜交藤)治疗失眠实证,总有效率为90%。刘荣东[10]自拟安神方(琥珀末、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生龙齿、生牡蛎、刺五加、山茱萸、茯神)治疗慢性重度失眠,总有效率91.1%。于晨媛[11]拟解郁安神汤(柴胡、当归、白术、茯苓、酸枣仁、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治疗顽固性失眠,总有效率91%。

其他中医治疗:针刺、耳穴、推拿等均有一定疗效。

总之,中医治疗失眠症方法多、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但是,通过对目前报道的中医治疗失眠症资料分析,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分型不统一、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以及在治疗观察时未设对照或对照可比性差等等。多数报道仅限于经验总结,对药物作用机理等有深度的研究论文不多。上述问题期望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能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Charies M. Morie, Peter J. Hauri, Colin A. E.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Sleep, 1999;22,1134-1156

[2] 吴任钢,乌立新,张春改,等.脑波同步化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119-20

[3] 李耀林 四逆散加减治疗失眠43例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 05 (08):47

[4] 陈亚平、章浩军 柴胡桂枝汤治疗顽固性失眠进行临床观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 26(06)939

[5] 刘正森.中医心理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增刊,下):85李登国.中医“清、镇、潜、补”法治疗失眠症[J].医药产业资讯,2006,3(6):112

[6] 李登国.中医“清、镇、潜、补”法治疗失眠症[J].医药产业资讯,2006,3(6):112

[7] 李燕.珍珠母眠安汤治疗失眠58例[J].新中医,2003,35(7):54

[8] 任向毅.自拟养血清肝安神汤治疗失眠症120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610

[9] 张志峰.清心安神饮治疗失眠实证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