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校就业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1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不少高职院校的现有专业结构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校所学专业与现实社会需求的矛盾,出现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导致结构性待业。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多。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工作经验最为缺乏。尽管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高校学习期间都参加过实习,但由于时间短,实习的深度一般也达不到专业工作的水平。故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2、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教育认识欠科学,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自身发展及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理论研究、教育实践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尚未到位,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先找工作,即先就业,再去创业。一些高校重“进”轻“出”,对招生肯花大力气,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却开展不力,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存在明显缺陷,大多缺乏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能力,对自我、社会、职业的认知不清楚等。
2.2就业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形式较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利用课堂讲授、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方面,存在空泛化和形式化的问题:一是教材的适用性不够、指导内容理论性过强,与现实社会实际联系不够密切,模拟性的求职面试等训练比较缺乏,指导过程缺少交流与互动;二是指导体系系统性不强,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尤其对大一、大二学生指导不够,而对毕业班学生则是一拥而上、临时突击;三是指导内容侧重对就业过程中的面试技巧、简历写作等指导,职业意识与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教育严重缺乏。
2.3就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平有限。一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只是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或相近专业背景开展工作,严重缺乏专业化、规模化及理论知识;二是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在整支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小,工作量大,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的钻研和自我提升;而兼职人员则更愿意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要工作和专业中去,难以有效从职业生涯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迫切需要理论的提升。
3、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3.1大力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首先,改革课程设置,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创业、就业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同时,学院还应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以创业学以及企业管理、企业策划等基本知识为主体的选修课,使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要把创业的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了解;其次,改革教学方法,促成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1)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2)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3)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地对话,为学生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3.2加强校企合作或创办校办企业。高职院校一般都是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2年,校外企事业单位定岗实习一年),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桥梁,让学生的就业活动与企事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为学生就业创设有利因素。高职院校也可以创办校办企业,在校办企业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团体协作,实现创业。
3.3加强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管理,设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基金会。学校可以在社团管理中创立相应的机制,让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提前进行职业练习或创业尝试,以社团为基础成立一些相关的实体,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长期良性运作,使社团成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实习基地。同时,学校可以依托学生社团,注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学生就业与创业基金,指导学生经过深入调查后,对某行业或某项事业活动进行策划,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模拟运作,并定期举行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对于运作不佳者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2
关键词:职校;就业指导;工作
一、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不够
职业学校学生很多为初中毕业考入,在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之前,从未接触过职业教育,刚脱离中学时代的他们对职业二字毫无概念,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是一片茫然。进入职业学校后,部分职业学校只是在开学时候给学生介绍下职业情况与形式,但是当时的形式与几年后的就业形式可能大相径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字不提,经过几年的专业知识教育后,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召集学生给他们简单地开一两次会议,草草了事。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学校则彻底放掉,不再过问,没有与之配套的跟踪服务与管理。学生就业后,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就业稳定率较低。
2.教育结构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就业指导内容比较空泛,对各专业的职业方向把握不够准确,在指导过程中没有针对性,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随意性较强。同时,就业指导教队伍缺乏,学校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招生就业部门作为一个引进学生与最终送走学生的部门,缺乏学科理论和工作实践,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没有系统的学习掌握,多是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讲解,这些都影响了就业指导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1.保证就业指导课程质量、注重实效
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小,毕业时在18~20岁左右,在经历一年的实习后,对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的就业政策法规了解很少。学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可着重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求职面试技巧以及求职权益的保护和适应职场的能力。就业指导课程可由学校的德育教研室与招生就业部门共同落实实施,德育教研室侧重对就业理念、态度等理论知识的教育,招生就业部门可结合就业现状,着重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职业素养、求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求职竞争能力。
2.拓展指导形式,加强实践引导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教学中,可以收集择业的典型案例,特别是本校学生的就业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可通过案例展示,增强教学效果,通过组织各种主题活动,训练学生各方面的择业技巧等。亦可通过模拟求职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求职体验。同时,还应增强学生对就业风险的认识。通过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3.建立复合多元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应不断予以丰富,实现人人参与的局面,如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就业工作部门的教师等。辅导员是就业指导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多,可以充分接近学生并且掌握学生就业的最新动态,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确立每个阶段的努力目标和付诸实践的具体措施。专业课教师在就业指导中的优势在于其对所属专业认识较为全面,能够清晰地把握该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层次和所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而且利用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全程、连续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合理的设计并实施职业发展规划。而德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求职理想、求职道德、价值理念予以引导、修正,为学生在人生规划中指明总体方向。就业工作部门教师对社会的就业形势的准确把握,时效性突出,在求职面试的指导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静,柯玲.“立体多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导刊,2011(9):35-36.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3
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利于带动中职招生,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也有利于促进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教育部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达96%,天津市中职就业率达97%,远高于大学生就业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指出:“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就业问题,已经从关注就业率上升为关注就业质量。多年以来,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关注的职业教育就业问题已经不再是职业学校的首要问题。职业学校的就业率问题已经被提高就业质量的问题所取代。”正如葛道凯司长所述,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正由数量向质量转移。
目前,导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所学技能与岗位需求不衔接,学生在企业里还需要重新培训,学生感觉学无所成,企业感觉重复培训;第二,部分中职学校的技能训练课成果相对薄弱,再加上生源较差,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毕业生较困难,毕业后和农民工工作内容和工资水平相差无几,让人对三年职业教育产生质疑;第三,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正规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教育,学校职业指导质量不高,好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中职学校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使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职业规划目标,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需完善,主要是学校领导对职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职业指导工作意识较淡薄,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天津市30所技工院校,只有10所国家级技工院校设立了职业指导课程,其他学校均没有此类课程设置。职业指导虽然是中职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学校附属在学生管理部门或招生就业部门进行管理,没有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方案,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并且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比较简单,仅仅局限于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只是简单讲述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等简单的问题,未建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全程职业指导服务体系,有关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活动开展得较少。所以各学校实施职业指导的工作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二、构建职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就业问题,职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在市场就业的格局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实行自主择业,这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领域,另一方面也使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在职校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涉及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涉及学校教育改革及其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文化、有技能、有觉悟的劳动者。而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虽不断加大了对学生文化基础、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但对学生思想及职业规划的教育却往往重视不够,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就业素质差,其言行举止难与现实社会相适应,造成就业失败,影响学校社会声誉,给学校的就业安置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所以,要使一名中职生成长为有用之才,教会他如何做人是关键。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是文化、技能、品行三方面并驾齐驱,不可厚此薄彼。在抓好文化基础、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是当务之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笔者在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选取两个班级进行职业指导,经过职业指导的两个班级毕业生就业率达99%,高于其他班级,而且经过职业指导的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很高。
三、如何构建职业指导课程
在构建职业指导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实用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一方面要贯彻实用性原则,即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要以适合学生需要、满足学生要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另一方面要把实用性深化为针对性,即内容应专指中职学校学生这一群体,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理想、做人、创业、求职、就业等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原劳动部于2003年5月就正式颁布了《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大纲》及其配套教材,以此规范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职业指导教学工作,列为技工院校的必修课程。但是事实上,只有很少学校开设此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职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所学专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素质,为实现职业学校育人的最终目标打好基础。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课程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就业观念和就业政策指导
教师通过该课程教学应使学生建立就业的基本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专业,从而热爱所学专业,对学生进行所学专业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基本要求,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识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素质要求,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继而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知道该如何去寻找职业。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分析自己的就业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应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适应社会,增强其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认识自我从而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今后就业的基本方向,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创业的意义,了解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掌握创业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真正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业绩的一代新人。
2.职业意识指导
包括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就业指导课应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重点讲述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等品质,对学生进行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使就业学生一到工作单位就明确自己已由学生转化到员工的身份,从而热爱工作,珍惜工作,会做工作,做好工作。
3.就业技能、技巧指导
包括个人形象设计、如何撰写简历、体验求职面试过程、制订求职计划等。应使学生就业前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包括教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对学生进行成熟的心理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与家长、同事、用工单位、职业中介等的关系,组织学生准备好求职应聘的自荐材料,做好远离家乡就业的各种准备,介绍生活自理常识等。培养学生的自我估价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能根据当时社会需求与个体特点正确选择职业。在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推销自己。
4.就业信息指导
要与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及时向毕业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开展职业咨询和心理辅导,并向社会推荐学生就业。同时开展就业学生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工作适应情况,从而不断革新教学手段,适时、适度地调整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科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效益的目的。
5.创业基础指导
主要包括个人创业条件分析、市场调查分析、学会理财、撰写创业计划书等。
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教改科研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重视并配合参与,学校应把职业指导课程列入正式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要求,指派专人负责教学,并严格考核制度,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课的教学,定会取得良好回报。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刘艳萍.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9).
[3]陈永胜.引导人生--心理卫生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陈学诗.关于心理卫生事业的建议[J].大众心理学,2001(10).
(作者单位:天津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就业辅导员
【论文摘要】大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线工作者,能够把握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及就业心理调试,制定符合个体情况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特别是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深入,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也大力出台相关就业政策,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鼓励大学生由从业者向创业者转变。大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线工作者,能够把握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及就业心理调试,制定符合个体情况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一、注重分阶段,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从踏出校门到成功找到工作岗位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辅导员都需要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1.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进入准确定位阶段。
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凡事早作准备,总是有好处的,就业也不例外。辅导员引导好刚刚跨入大四年级的学生,建议他们从现在开始就好好思考:一年之后,他们想做什么工作?适合干什么工作?能够做什么样的工作?同时宣传好相关的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的就业政策,有很多的就业渠道:①上岗就业;②考研(或出国深造);③考公务员;④报考部队士官;⑤“西部计划”;⑥“三支一扶”即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⑦大学生村官;⑧自主创业等等。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让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建立起就业信心,同时让他们明白老师都在为他们的顺利就业正积极努力的工作着,国家、学校、老师是他们强大的后盾,关键是他们要认真对待自己,对自己负责,准确定位好自己以后的发展,结合实际,脚踏实地。
2.引导大学生关注就业信息,进入就业准备阶段。
在前一阶段,应届毕业生定位好自己以后,辅导员接下来应引导应届毕业大学生如何就好业?如何增强就业意识?建议应届毕业大学生根据个人以后的就业发展意向,关注相关就业信息。例如,有同学毕业后打算去深圳找工作,他就应关注该地区的就业信息以及岗位人才需求条件;另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招聘会,同时带着几个目的去参加招聘会:①亲身感受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竞争意识;②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特别是与现场招聘会的人力资源人员交谈能力,提升自信心;③熟悉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比如,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了解哪一种编程语言岗位需求较多,是C语言、C++、还是JAVA等等,熟悉岗位需求以后确定好自己的专业目标,提高自己毕业设计的质量。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大学生自己的专业项目成果或者毕业设计作品作为自己应聘的硬实力。
3.告知大学生了解毕业流程,进入顺利就业阶段。
应届毕业生,在大四这一年并不轻松。经过前期的就业准备,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大量离开学校找工作,容易忽略学业问题。辅导员要提前告知应届毕业生了解毕业的流程,什么阶段必须完成什么学业任务等相关的学业问题,为他们以后顺利毕业做好准备。要强调的是务必保证辅导员与学生信息的畅通。有很多情况下,是辅导员联系不到外出找工作的学生,造成工作无法推进。现在的信息渠道非常多,如手机、电话、班级群和电子邮件等,保证信息畅通的关键是调动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和辅导员联系,不定时和辅导员或者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一下,这样学生身在校外也能了解学业信息,以后能够顺利毕业与就业,对学生自身利益是有好处的。信息的畅通能够让辅导员放心学生在校外的就业安全,同时及时地将就业信息给合适的学生,推荐相应同学,促进学生就业。
二、注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引起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有很多: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简历投出无回音;同学间比较(例如:我的工作要比别人的好,为什么他的比我的好?);父母亲的期望值高;害怕回家乡工作;害怕人际关系太复杂不敢迈入社会;担心本科生学历低缺乏竞争力等等。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无所适从,焦虑等不良情绪,其结果是出现盲目的考研热,考公务员热,零工资就业,父母替子女应聘,啃老族,校漂族,听霸、面霸、拒无霸等就业畸形现象。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工作一线老师,是大学生就业遇挫后最容易进行倾诉的对象,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工作,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认清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消极心理
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压力因素,通常会产生焦虑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等消极心理。如: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的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心惊胆战;有的同学对自己向往的单位因应聘人多、录用条件严格,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还有的大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信心,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
高校辅导员及时掌握每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于出现消极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调试,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如,对于比较自卑的学生,鼓励其正确评价自己,多找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对于容易产生焦虑和依赖情绪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就业,树立竞争观念,克服求职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客观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增强求职勇气,减轻焦虑情绪。同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正确认识失败,克服恐惧心理,重新找回自信。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试。
2.避免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择业是“一种使人焦虑痛苦、剥夺人的安全感的自由,一种促使人想要逃避的自由,因为你必须选择,无人能代替你选择,且须由你对选择的后果负责”。
大学生由于阅历浅,心理不成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进入心理误区。如,期望第一份工作就能够达到理想状态的“一步到位”心理;“先找个单位混口饭吃”的“落脚”心理;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盲目自信;“挣钱第一”的心理;盲目攀比的“赶时髦”心理等等。
产生这些就业心理误区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前未做好职业规划。辅导员老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注重个人爱好,做好职业规划来克服就业心理误区。如引导大学生应更多地注意自身的一些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来进行职业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及个人的转变而调整职业目标。同时根据个人的职业兴趣,选择学习的对象,从而有利于个人的人生发展。另外,辅导员帮助大学生客观面对就业形势,认清求职过程中要求适当,保持平常心和谦虚的态度,更容易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就业,就好业。
3.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
在求职时,大学生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辅导员引导其不要过度担心,帮助大学生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
通过大学生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平时不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三、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完成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一是做好用人单位的调研工作,辅导员掌握学生的特点及地域需求等情况,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等,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档案;二是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就业后,做好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辅导员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确定就业研究方向,努力成为就业工作的研究者。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德育工作甚至招生工作等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保证高校就业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 嘉.试论高职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2008(30)
2 刘凤利.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人力资源,2009(12)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5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不断降低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学生的就业情况也逐渐变得愈加艰难,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趋势分析,这一就业难的事实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的、与现代化社会接轨的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就业形势、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建议。
(二)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存在诸多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式兴起,在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自高等教育开展以来,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学生就业关系着社会发展、人才分配,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目前,我国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建设。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不能对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二是就业指导队伍组织涣散,指导意识不强。我们指导,在就业指导队伍中,指导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核心的,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指导队伍成员多是由学校的老师和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这些人员均有正式的工作需要处理,因此往往无暇顾及、落实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就最终导致了指导工作不到位的现象的发生。
(三)就业指导队伍专项资金不足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增大,高职学生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其在面临社会工作竞争时,往往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沟通技巧而以竞选失败告终。这种问题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但校方可以通过就业指导队伍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在高等職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上面的资金投入有限,没有专门用于该项支出的专项资金,这使得现有的就业指导队伍缺乏资金支持、设备简陋、资源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就业指导。
二、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措施
(一)完善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组织机构搭建
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组织机构是保证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良好有序进行的组织基础,是实现学生就业质量提高的保障。高职院校应该以“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院、系两级层层落实”为指导理念建立组织机构,构建“金字塔型”的管理体系,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就业格局。
首先,“塔尖”部位是指高职院校成立学生就业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应由学校的领导层和各个学院的领导层组成,将就业指导小组的具体职能进行划分,落实到小组各成员,从而使相关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有人执行。其次,在“金字塔”中间部位,是指就业指导工作机构的设立。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办公室,成立专门的指导就业调研小组,对指导就业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实行。
(二)划拨专门的就业指导资金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就业指导专项资金短缺或不足的现象,这一问题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为院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划拨专门的资金是保证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有力支持,同时也能够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完善。为学生提供专业细致的就业建议与服务,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专业的实施设备和优质的就业资源,因此应该在平时注重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对工作设施设备的改进,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促进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学科化
在高等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多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学生开启职场生涯的第一步。这也是对就业制动队伍的指导内容的丰富。就业指导课程不同于学校内的一般可课程,需要指导老师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具体包括了心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学、管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它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还需要充分重视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新速度在逐渐增快,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学生就业指导队伍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随时关注社会人才市场的变化,总结就业指导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专业可靠的就业指导。
因此,实现就业指导的学科化,需要设置就业指导专业,培养就业指导专业人才;同时完善相关理论体系,鼓励、支持教研人员从事就业指导研究工作;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实用价值。
(四)培养专业的提高学生就业指导队伍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学生就业指导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水平、培养就业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优秀的就业指导队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首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师德情操,这是教师的重要素养,也是保证教师认真完成教育工作的指导理念;其次,就业指导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定期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完善、改进实践中遇到的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对其一一进行完善,因此高等职校新型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国家政府、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马立.基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10).
[2]陈德明.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3]程景玲.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现状及其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2).
[4]卢柳萍.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15).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6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大幅减少.生源质量整体滑坡,毕业生就业困难,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整体吸引力下降等。面对这些现实问题,职业学校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改革发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满足经济(企业)和个人(学生)的双重需求,体现经济和教育的双重属性、从而提高职业学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就业导向是深层次的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是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劳动力的教育。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用功利主义价值观来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对职业教育地位的认识更多地局限于满足企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上,而没有把职业教育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置于应有的地位。在满足职业教育需求主体时,更多地考虑企业甚至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忽视了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选择者——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而职业教育要真正体现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满足经济需求和个人需求,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
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提出一系列方针、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周济部长在最近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教育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将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改革方向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和个人一生的就业能力,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使职业教育在满足经济需求时更具有人文性:就业导向的实质是不仅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娴熟技能.以便走出校门就有岗位.保证学生今天的就业.而且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职业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保证学生一生的就业
因此,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一个口号的提出,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制度的创新.它必将使职业教育改革进人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就业导向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推动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十五”期间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新一届政府把就业问题作为本届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走出校门之后,面对企业转岗、下岗及分流人员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的多重夹击.及时谋得就业岗位.并在岗位转换后顺利适应新的岗位,就成为衡量职业学校质量的关键,成为促进或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低潮期.仍然有一些改革力度大,观念更新快.市场意识强.就业有保障的职业学校飞速发展。这些职业学校以就业导向指导办学.贴近市场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与时俱进地进行专业改造和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高质量的适应市场需求又有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较高的就业率,良好的就业前景又吸引了大批的初中毕业生报考,充足的生源为学校集中精力抓质量、创品牌提供了条件,从而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践证明,只有适合经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才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和旺盛的生命力。
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职业教育如何服务经济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教育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以上四个服务,反映了现实的要求,也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通过培养劳动力和吸收劳动力而发生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直接服务是有限的,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就业而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为个人服务也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就业、再就业及提高就业质量来体现。因此,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就成为四个服务的核心,成为其他三个服务的前提条件.就业也就成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结合点。职业学校必须抓住这个结合点,找准经济的增长点,尤其是地方经济增长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服务面,积极发展面向地方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三农的专业与培训项目。
就业导向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生活的时代已进人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模式已发生革命性变化,职业世界的变化加剧,职业结构的稳定性被打破,新的行业不断兴起,旧的行业不断衰退并退出竞争领域,因而,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不可能选择一次职业并做到从一而终,劳动者不断转换或改变行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关注的就是学生一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学生走出校门的一个就业岗位。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满足个人需求的表现,是职业教育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注点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一价值目标上的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正如《教育一一财富蕴含其中》所指出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职业技术教育不再是授人以一技之长.谋得一个职业的功利性教育.而是受教育者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途径,即成为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管理创新
职业教育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企业需求导向转向个人就业需求导向.必然引起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推进职业学校的管理创新,集中反映在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办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
在教育目标上.就业导向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内涵,把单纯技术目的的职教转变为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职教,增加人文目标的要求.既体现生存、实用、职业的特性,又不忽视教育的生活、发展的方向,这样,职业教育才能“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财富蕴含其中》)
在办学理念上,就业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教育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12大类别中居第S类。职业学校的产品是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其客户主要是学生和企业。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就要努力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把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就要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上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为企业提供相关、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专业设置上,就业导向要更加关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的灵魂。过去职业学校是资源导向型,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专业,学科、专业几十年如一日,这就导致一些职校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就业市场,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困难。因此,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把握市场需求脉搏,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以前瞻性的眼光,不断淘汰旧专业,开发新专业。要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培养复合型的技术应用人才,增加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短期实用培训课程。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每个发展迅速、深受欢迎的职校必定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在课程内容上,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的课程,构建不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通道。就业导向强调给予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加大普通文化课的比例,提高学生一般性认知技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同时,扩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利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培养模式,来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多个相关职业领域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就业导向要求引人先进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从过去的“老师教、学生学”转向“老师教学生学”,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
在就业指导上,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加强职业咨询。由于中专毕业生年龄尚小,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都不甚了解,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使学生最初选择的职业未必是与学生个性最匹配的职业。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强化职业咨询功能,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向学生进行职业介绍,使学生熟悉各职业的特征和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使学生能按自身特点和社会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合理选择,最大可能地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