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1
育英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体的学校。这是学校的特色,开展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的改革实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2年3月,学校召开了“育英学校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研讨会,明确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2013年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学校进行《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的研究》;2014海淀教科所委托学校开展《海淀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一体化实践研究》;目前学校正在实施扁平化――矩阵式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初高一体化的教研机制与管理机制。这些都为我们进行九年一贯制教育课程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和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也是学校进行九年一贯制教育活动课程的建设旨归。课程目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创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本地域学生特点的具有育英学校特色的九年一贯制教育活动课程。
其次,通过九年一贯制教育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其快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及研究能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除了要有课程目标,我们发现教育活动课程在构建中还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以保障课程规划。
其一,纵向,以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本要求,创造性地构建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育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二,横向,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九年一贯制教育活动课程构建的目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确定必须基于社会的愿景和个人的生活需求,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人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使自己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获得发展:面对自然世界,要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能力;面对情感世界,要有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的能力;面对灵魂世界,要有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未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在各个年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各年级经典活动内容如下:
一年级:做最美育英小学生,今天我上学啦,一年级迎新活动,文明有序就餐。
二年级:午餐、快乐午间自主管理,大手拉小手春季社会实践活动,“走近蝴蝶,放飞梦想”。
三年级:三年级迎新校园开放活动,友爱学长小饭桌自主管理活动。
四年级:种植梦想美化校园种植节活动,中秋诵诗会。
五年级:快乐采摘节活动,阳光少年 追梦行动,学生心理周。
六年级:在动手中学会选择,秋季社会大课堂,“季忆留夏,友谊万岁”毕业典礼策划。
七年级:“奖励卡”系列活动,语文“古韵今声朗诵诗会”。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2
1988年,教育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文件指出,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均不得随意增减;更不得为应付考试,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课程。因教改实验或其它原因,需调整课程和授课时数的,应该经省级或其委托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文件要求,各科教学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不得任意增加教学内容,额外提高教学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考试不得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改实验,需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应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量布置课外作业。做到: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练习,更不得以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应负责控制和调节学生每日的课外作业总量;要控制考试次数。语文、数学两科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或期末一次考试。
文件还规定,除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审定出版的练习册外,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和使用其它各种名目的复习资料、练习册、习题集一类的材料。要保证学生课间、课后、节假日和寒暑假的休息时间。要按时下课,不拖堂。要按时放学,不占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要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睡眠。学生每周在校活动总量应按规定进行控制。寒暑假应主要让学生休息和适当参加各种兴趣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布置作业要适当。对需要补考学生的辅导时间不要超过假期三分之一的天数,每天以2至3课时为宜。
减负故事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3
“从一年级起,让学生在一个字还不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学阅读?”
“不教汉语拼音,学生也能学会普通话朗读。”
“小学生也能学会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断句,并读懂它”。
初听,你或许不信,甚至会认为这又是“皇帝的新装”。
2011年的课标修订稿是这样描述识字与阅读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就在“先识字后阅读”的怪圈里做文章,据专家统计,几十年来人们“发明”的识字方法有二十多种。
但就是这个相沿已久的的定论被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质疑,并以自己五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可以“零负担识字的”, 三年就可以完成六年的“法定”识字量;一入学就“学阅读”是可行的,学生六年可以阅读五六百万字,甚至更多……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党三尧中心校语文教师石皇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刚从包头师范学校毕业的他就开始思考语文学科的一连串的问题: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它的本质规律是什么?为何识字写字给师生带来那么大的负担?为什么到了初中,学生朗读时还是“唱读”?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提前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呢?
他在反复研究多种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低年级儿童以无意记忆为主,可这些识字方法大都强调有意记忆,这不明显违反心理学原理和儿童的天性?他开始构想一个更大胆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路:儿童一进校门直接学阅读,不要管是否认字。
1997年,一个有初步轮廓的小学阅读教学改革方案形成。他希望有一个校长给他一个班,能够让他静下心做这个起码耗时六年的“另类”的实验。可惜没有哪个校长敢承担这个风险。他甚至萌发了到缅甸教华裔子弟汉语的念头——心想,他们身上大约没有应试教育的枷锁吧。
2007年夏,没有死心的石皇冠终于说通了党三尧中心校校长霍祥,霍校长将信将疑地同意他在学校“折腾”。
他的“惊世骇俗”之论
在大量阅读思考了现代心理学、信息学、系统论及多种语文教育学专著后,他用农民式的诙谐生动与学术思维的谨严,提出一系列对母语教学的离经叛道观点:
观点之一:无论是以分散识字为主,还是以集中识字为主的低年级语文教材,都没有依照儿童的记忆规律去编写,都没有充分照顾到低年级儿童的记忆特征——无意记忆在学习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老师却千方百计让儿童识记汉字,老师、学生、家长三个群体同时在做低效功。
观点之二:要求不适合用铅笔书写(甚至是不适合书写)年龄段的孩子书写规范汉字,违背了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一二年级强行要求孩子写大量的汉字,特别是在田字格写小字。
观点之三:低年级正是儿童言语连贯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期,应该给儿童提供生动有趣的儿童文学,而现行的语文教材给儿童提供的却是一些关于声母、韵母、声调、笔画、偏旁、结构、笔顺等零碎知识。?这些零碎东西,只能妨碍儿童言语的连贯性发展。
观点之四:“阅读”不同于“念字”,所以学生认识了汉字也未必会阅读。所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学习流利朗读为重点,要训练学生正确切分语意单位,而不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观点之五:语文课时有限,以有限之课时,完成大量之阅读,是不现实的。语文老师要求大量阅读,数学老师要求大量做题,英语老师要求大量背记,科学老师要求大量实验,体育老师要求大量锻炼,教育专家要求大量玩耍,一天只有24小时,如何合理安排各种“大量”要求?因此,教“基本技能”才是当务之急。
“神话”居然变成现实
如此石破天惊的语文课改实验,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怀疑、不解和惊愕——
实验进入二年级时,教育局想测试一下实验结果,但石老师拒绝了,理由是:“馒头还没有蒸熟呢,为什么要提前吃?” “到了合适的季节,你可以按照课标的要求任意考我的学生。”所以,实验班“网开一面”,五年来学生极少参与学校及旗里组织的统考。
实验班三年级时,忐忑不安的霍校长组织语文教师进行了一次识字量的测试。结果是:实验班识字量最大的学生高达3727个字,最少的达2189个字,平均识字量达到了3059个字。80%以上的学生已经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课标规定的6年的识字任务。检测的事实证明: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识字结果相差不多,费时费力、苦不堪言与“零负担识字”的结果差不多,而实验班却在大量阅读上远远甩开了对比班:三年中他们最多的已经读了300多万字,最少的也读了近百万字。
当时,祖祖辈辈认可“习惯”的农民家长也对石老师的课改充满狐疑:
“别的小学生有做不完的作业,怎么这个老师不留作业呢?还把看动画片当做作业?”
“本来就担心孩子上网成瘾,误了学习,可你在三年级时要求每个家长给孩子配备笔记本电脑,学上网。”
“别的老师不让孩子们看‘闲书’,可你还鼓励孩子看‘闲书’。哪有这么教孩子的?”
伴随着怀疑和忐忑不安,到孩子三年级时,他们普遍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不厌学,爱看书,进城坐在书店捧着书一看一个上午,字儿写得好看,学得也轻松,说话、写作文词汇丰富……
为了不耽误孩子,为了语文数学两科相辅相成,石老师从三年级起连数学课也接了过来,于是他成了全校负担最重的老师。他是下课后从不批改数学作业的老师,甚至学生连作业本都没有。“先学后教、多练少讲、当堂作业、当堂反馈”,他连数学也做到了“零负担”学习。
尽管在四年前笔者就知道石老师正进行着一项很“另类”的教改实验,但也是疑信参半。2012年10月15日到16日,记者在这所农村学校住了两天,听课、测试学生的读写能力、开了家长座谈会……
走进实验班的教室,整个格局就是 “另类”的:与其说是个教室,不如说是个阅览室,三个书柜摆满了图书;墙壁四周挂的都是小黑板,一生一块;座位是圆桌式的,22个孩子围成一圈。石老师的解释是:传统的座位格局与教堂里神父布道时无异,学生发言时,看不到其他同学的表情和神态,仅仅能看到教师的表情和神态,不利于发言的同学收集更多的反馈信息。
他的课是学生“模仿—尝试”型的,记者听的那节课学生正学 “赵王如意之死”。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一下在《史记·刘敬孙疏通列传》和《史记·留后世家》中相关段落,作为铺垫,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一张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尝试独立断句,断句完毕后,让学生朗读白话译文,以核对自己的断句是否准确。学生齐读原文时的发音、节奏、语气的把握,基本达到了高中生的水平,反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一节课教师讲的少之又少,只在关键处引导、提醒了几句而已。
记者以通行的方式检测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将《史记·苏秦列传》前5段打印成无标点的白文,要求在30分钟时间内断句。检测的结果是:优等生可以达到82分,中等偏下学生可以达到74分,后进生也可以达到60多分。为了对比,记者返呼和浩特市后请内蒙古师大附中高一两位优等生在限定时间内做同一测试题,结果与实验班的优等生相同。
写作能力的测试采用给微型小说《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续写的方式考核。优秀者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居然写出1000多字,较弱的也能写出500多字。学生用电脑写作,其思维速度与键盘录入几乎同步。而对比班的同题作文却与之形成明显的差距(对比班能写出500字已属罕见,且大部分作文想象力贫乏,表达混乱,词不达意,书写潦草)。
“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呢?
他是怎么教学生识字、写字的?他是怎么教学生学汉语拼音的?他是怎么教学生阅读白话文的?他是怎么面对现行教材的?他为什么要“超标”引导小学生给文言文的白文断句?其价值是什么?是谁启示了他?
他的实验,从起步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他教汉语拼音,没有“aoe,iuǖ”地教,先是看加注汉语拼音的文本,继而抽掉汉字,阅读纯拼音文本,最后利用微软经典全拼(带声调)学打字和听朗读录音带。时间久了,学生居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汉语拼音。
从一年级起,在学生一个汉字不识的情况下,他就开展“学阅读”训练,做法是从“听”入手,由“听觉语言”渐进到“视觉语言”。 即老师(或录音带)朗读儿童喜欢听的童话、寓言、神话,儿童耳朵听、嘴巴跟着念、眼睛看着书面材料。开始时,二者不同步,学生只知道现在是在读哪个页码的文字,后来就知道正读哪一段,再后来就知道是正读哪一句,久而久之就找到了与声音对应的那个汉字,老师领读到哪里,学生的眼睛就盯着哪里。就这样,学生在一二年级听故事中认识了1000多个高频汉字,有了这些汉字垫底,现代书报上90%的汉字就认识了,儿童可以早一天进入阅读的王国。这就是他的“零负担识字法”。
五年来,人教社的教材变成了课外读物,而真正的“教材”却是他选的“自助餐”。
五年来,他从不过问学生会写哪些字、会认多少字,从来不要求家长考孩子默写生字,只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识字。
过去唱戏的人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原本不识字,却要背下大段大段古奥典雅的戏文。怎么学?跟着师傅念、背、记,久而久之,竟能认识剧本上的文字。
台湾作家三毛在《逃学为读书》中说:“我是先看书,后认字的。”“我没有不识字的记忆,在小学里,拼拼注音、念念国语日报,就一下开始看故事书了。”
周国平的女儿是这样识字的:“(啾啾)认字的过程非常自然,玩看图识字的卡片,看碟时跟着声音看字幕,上街时问招牌上面的字。”
这些事例不也印证了石老师的做法符合儿童识字、阅读规律的?
为了高效率写好汉字,他设计了“黄金练字法”,只写大字,不写小字。以学习汉字结体规则为中心,写规范一个,就可以迅速写规范多个。
课标只要求初中生“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高中生“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也没说去标点和句界呀。他为何要求小学生阅读文言文,况且还是没有断句的白文?
石老师的解释是:如果一直用白话文教阅读,就很难知道学生到底是否学会“用眼睛独立看懂书”,因为白话文念出来可以听懂,学生遇到难懂之处,免不了要念出来给自己听,甚至听同学念或老师念也能听懂。这不利于及早学会默读。为了让学生不依赖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而独立加工书面材料,就要不失时机地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因为文言文念出来听不懂,必须先懂而后念。至于让学生直接念无句读文言文,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提高“看懂”文言文的能力。当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后,他就利用无标点的文言文进行阅读技能训练。先让学生尝试自我断句,然后小声朗读,在朗读中校正断句的谬误,然后与有标点的文本比较断句正确与否,再朗读文本。记者随机请一位男生朗读无标点的《陈涉世家》,其断句之准确,语气的把握已经达到初三优等生的水平。他的学生显然已经基本达到了课标所规定的“使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
草根课改的未来之路
明年6月,石老师的22个“实验品”就要出炉了,他遭受的怀疑和不解照理说应该消融了,因为有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尤为突出的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明摆在那里。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4
本人担任“小学生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的实验教师,实验年级是三年级。 现就关于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与“写作”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让小学生观察事物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里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颜色;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再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如我布置学生早晨起床后观察自家玻璃上结的霜花,写一写霜花的美。我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小猫,睡觉的姿势,洗脸、捉老鼠的动作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 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了《积累伴我成长》这本书,根据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选择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句段篇指导学生诵读积累。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波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1.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有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美丽的大自然一年四季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记住冰雪融化、小草青青、百花争艳的春天,荷花飘香、树木葱郁、烈日炎炎的夏天,五谷芳香、硕果累累、漫山红叶的秋天,白雪皑皑、北风萧萧、天寒地冻的冬天。
2.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最厌倦的事情。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候一个举手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例如:指导学生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性格特点;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5
我们于2018年开始“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初定了学校的整体思路。在实施一年后,我们从中发现了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由此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进行了修订,特制定了这门学科的整体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是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显得极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二、工作思路:
本年度学校计划在现有经验基础上,分层、细化各年级段的能力目标,系统、完善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总目标下的每一个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转变教学思路
1、明确一个目标。即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力目标的完成情况。能力目标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改变以往整个学期以“主题、以活动”为主线的研究,变为以“培养研究能力、研究素质”为主线的模式上来。修改、完善去年的常态化教学思路,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以教授为主”为“以培养学生具有研究能力为主,以指导为主”,将课堂的重心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转向注重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
3、按照年级的不同细化能力目标,针对各年级特点提出深浅不一的完成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实际操作。
4、转变以往研究活动只能是小组共同完成的思路。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两三个人、或是小组共同完成。人数不限。但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鼓励独立完成,或两三个人完成较大的调查研究。
5、改变以往将研究应具备的能力按年级段划分开的思路。保持研究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使学生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改变教学内容
1、结合以往的经验将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能力目标分成几个单元,分步骤、分层次指导。
2、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小主题在每个单元的能力目标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研究。
(三)、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
1、逐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年级能力目标教材、教案、活动设计资料包等任课教师参考读物。本学年结束后力争出一些参考性较强的资源包。
2、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改进、总结,学期结束后整理出自己的教学资源包。
3、督促学生对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形成自己的研究档案。
三、各年级规划思路:
三年级
1、能力目标是: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按计划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能够持之以恒。
3、三年级活动名称:《走进生活》
主要内容: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自然,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取向侧重校园内、易操作、趣味性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与品质,并对自身产生一定的认识,初步形成探究的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调查研究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向小伙伴进行展示。
选题可以是:《学习用具的调查》、《校园垃圾的调查》、《课间游戏研究》、《一日家庭开销统计研究》等。
四年级
1、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关注历史的情感,训练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充分表达展示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学生的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不足,设法改进。
3、四年级活动名称:《学会购物》
主要内容:教会学生学会对比商品的价格,做到货比三家,争取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学会鉴别商品的质量,学会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学会合理消费,只购买适合自己的商品,不相互攀比。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买到劣质假冒商品时要勇于与商家交涉,如果交涉没有效果的话要学会拨打12315进行投诉。
五年级
1、能力目标是:在前两个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将以社会生活、自然资源为主要课程资源取向,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调查研究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自然。加强总结与交流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从事小研究,能够独立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五年级一部分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围绕《零食对小学生的影响》,《好读书,读好书》,《走进清明节》,《寻访英雄的足迹》来进行研究。
六年级
课程目标:更重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学会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对周围的环境、生活、自然现象,除了关注外,有主动参与的心态与积极性;善于从书本、生活、自身、自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对自我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有自我完善和自我进步的勇气与决心,并为之付出努力。
主要内容:走出校园,关注社会。如《交通标志的认识》、《今天我来当好家》
四、实施过程预设:
1、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
通过影像资料、故事,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意义;知道这门课是什么课,是干什么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研究方法。
2、确定总课题
3、确定各班课题
第一阶段主题确定:
1、提出活动主题
目 的: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指导方向:(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够发现问题)
2、确立活动主题
目的:能够把握问题的实质,分解问题的因素、关系
指导方向:(指导学生掌握归纳、筛选、提炼的方法)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1、活动方案的设计
目 的:学会设计研究活动计划
2、调查与访问的注意事项
目 的:指导学生掌握调查与访问的基本技能
指导方向:调查访问对象、内容的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格式要求。
3、信息收集、整理
目 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
指导方向:能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观点;
4、总结、整理、分析
目 的:指导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的方法
指导方向:整理、记录研究收获感受,形成自己的观点;调查报告的格式。
5、汇报、展示
目 的:能够进行成果总结与表达
指导方向: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观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五、活动实施注意事项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个体差异,允许优弱差距,但要给每一位孩子机会和信心。
2、给学生探究的空间,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3、由于活动比较多,教师一定要多发现值得赞赏的孩子们,给他们赞扬和肯定,带动更多的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4、在活动中要总结、发现学生的已有能力、可形成的能力和待培养能力,以确定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目标。
5、关注了解学生的每一个阶段的活动,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
6、注重学生有形成果地形成,如:课程故事、小论文、研究报告等,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从两个维度进行:
1、宏观评价:主要是从管理层面对课程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开课情况、师资情况、活动督查、课程跟踪、考核评估等几个方面。
2、微观评价:主要是从具体实施层面对个体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是否符合综合实践课程规律、活动资料是否完整、活动主题是否最终完成,指导教师是否对活动过程有效指导与管理等六个方面。
七、课程管理:
管理分工:
课程安排――校长;
活动实施――各班班主任;
技术指导――科学教师;
协助管理――其他教师;
课程评价――教研组。
八、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目标的设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并逐步形成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结构。在下面表格的基本设定的基础上,各班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特长,自行选择活动主题,也可以开拓新的课程资源,不必拘泥于学校设置的课程内容,但所选择的活动主题必须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五大资源领域中,学科资源不作单独规定,因我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兼职教师,这本身就是一笔丰富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
课程设置参照: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
主题
活动目标
关注领域
参考活动主题
提示
我看
通过观察,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自然资源
生活资源
课本
选择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记录习惯
我做
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养成搜集整理的习惯和简单的劳动技能。
劳动与技术
课本
我玩
通过校园游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生活资源
自身资源
课本
可以是民间流传的竞技类的小型游戏,也可是集体大游戏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
主题
活动目标
关注领域
参考活动主题
提示
我寻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从书本、生活中获取资讯的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家乡、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方资源
学科资源
课本
选择某一个小主题开展活动
我做
把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整理出来,形成可以展示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地方资源
红色资源
1、在我寻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资源,形成不同形式的作品(如将星图、手抄报、故事集、图片集,连环画,实物标本、故事小品等)
我秀
学会表达,勇于展示,能用不同的形式、方式,把自己了解的东西向他人展示,锻炼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升华对家乡的美好情感。
地方资源
1、诗歌朗诵
2、手抄报比赛
3、红色故事会
4、图片展
5、实物展
6、文艺表演
将成果展示给他人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
主题
活动目标
关注领域
参考活动主题
提示
我关注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明白个人与社会与群体的关系。
生活资源
社区资源
课本
从生活现象或某个典型事例中提炼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我参与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每个人在社会上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自己的权利,培养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生活资源
社区资源
自身资源
选择学生可以参与,亲身体验,并能产生一定效应的活动主题。
我知道
通过活动了解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方便美化自己的生活。
生活资源
社区资源
学科资源
从生活中的小常识入手,小处见大,增长学生的生活常识与见识。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
主题
活动目标
关注领域
参考活动主题
提示
我问
1、学会从其他学科知识、自然现象、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与整理的基础上,学会提出问题。
2、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熟悉研究的方法,培养搜集资料、观察、分析、思辨、归纳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3、认识自我,能根据自身特长、特征及兴趣,尝试角色体验,加深对他人、对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学会宽容,更全面客观地理解和对待他人。
4、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能在设计制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学科资源
自然资源
生活资源
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适合三年级做的小实验范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虚拟实验;仿真物理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58-02
仿真物理实验室是一款面向中学物理课堂开发的一款软件,内容包含了电学、力学、声学、光学等所有实验的仿真演示,具有集成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这种软件有利于师生在使用中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把精力放在实验模型的构建上而不是操作上。这款软件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虚拟实验的意义
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仪器不足的现状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物理教学中,由于现实条件和教学理念等原因,只注重知识的口头讲解,不重视实验操作,或在教学中只做比较简单的实验,导致实验仪器严重不足。加之国家实施新课改以来,物理实验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原来旧的实验仪器被淘汰,虽然学校增添了很多新实验仪器,但仍不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需要。现在学校安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包括了中学物理的所有实验,原来很多做不了或因仪器不足不能做的实验都可以用虚拟实验来代替,解决了实验课上不足或因场地仪器数量不足,实验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
本身具有传统实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虚拟实验是根据实验的相似性原理,运用软件提供的虚拟实验设备来搭建自己的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做一些因自然条件限制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无法做的实验,如真空状态下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还可以随时控制实验进程、节奏,让实验结果更理想,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清晰可见。同时,避免在物理实验中因学生操作的不规范而产生的危险性,避免实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的损耗和损坏。
2 在初中物理各类型实验中哪些实验需要虚拟实验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会碰到五大类实验,分别是测量型、探究性、演示型、操作型、设计型。在这几类物理实验中,笼统地来说,笔者认为比较适合运用虚拟实验的有演示型、探究型、设计型。因为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都实行大班教学,演示型实验如果运用传统方法去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虚拟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探究型、设计型实验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虚拟实验可以方便地帮助学生检验实验方案的正确性,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因学生设计方案错误导致的实验仪器的损耗。但也不是绝对的,其他类型的实验也有的非常适合运用虚拟实验,所以在现实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虚拟实验在测量实验中的应用 测量实验是物理实验中比较简单的实验,操作简单,实验仪器易得,一般无需用虚拟实验。但也有一些测量实验比较复杂,在正常的环境下实验很难完成。如初中二年级物理“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这个实验如果用传统的仪器进行,学生很难获得实验结果,且容易造成仪器的损坏。这个实验需要用虚拟实验来辅助教学,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于这个实验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第二步,学生根据原理,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连接电路图;
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
第四步,学生在对这个实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真实实验,弥补虚拟实验之不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虚拟实验在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所以实验的现象是很重要的。但在真实试验中,许多事物的现象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方案无法实施,这就需要借助虚拟实验。如初中二年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此实验会受室内光线强弱的影响,室内光线控制不好,就得不到实验现象,更谈不上规律的总结。虚拟实验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虚拟实验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在物理实验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实验就是演示实验。物理教师在讲解概念的时候,因班级太大,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现象观察不清晰,影响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虚拟实验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初二年级“光的反射实验”,学生既可能因室内光线的影响,也可能因在班内位置的影响,导致实验效果观察不明显,这就需要借助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
虚拟实验在设计型实验中的应用 设计型实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学生要根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构建实验模型,同时还要把自己不理解的实验现象去弄清楚。这就需要虚拟实验来帮助。一方面,虚拟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虚拟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同时避免因实验设计错误而造成的仪器损失。如“理解并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摩擦力是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摩擦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实验现象。但是摩擦力大小参数的设置在真实实验中不好控制,虚拟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虚拟实验在操作实验中的应用 操作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般在操作实验中不主张运用虚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的操作实验都是电学实验。电学实验仪器较贵重且容易因错误操作而被损坏。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虚拟实验清晰观察学习实验过程,锻炼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避免在真实实验中出现过失,导致实验仪器损坏。如初三年级“串并联电阻实验”,如果不事先加以练习,在实验中接线错误的话,很容易烧坏实验仪器。但操作实验一定要在虚拟实验后进行真实实验,毕竟虚拟实验只是一个仿真实验,起不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在操作实验中要把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这样既解决了真实实验的困难,也解决了虚拟实验的不足。
3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注重实验的今天,虚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宜夸大虚拟实验的作用,虚拟实验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有很大的缺点。如果过多运用虚拟模拟实验来代替传统实验,就会缺乏实验的真实感,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学生亲手实验的经历是虚拟实验代替不了的。此外,虚拟实验,如果使用不规范,很可能会生成一个假的结果。但像这几种实验是可以用虚拟模拟实验代替的,如危险性比较大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现有条件做不了的实验。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结合运用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虚拟实验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春艳,易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