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拔苗助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拔苗助长范文1

关键词:教育现状;教育模式;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58-01

想必每个读过书的人,都读过许多寓言故事吧!你是否还记得“揠苗助长”这一则呢?还是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吧。一老农盼望禾苗快点长高,每天到田间去看,但发现禾苗没有一点长进,于是这老农就想了个自认为很凑效的好办法――把禾苗一棵棵往高拔,回到家还高兴地偷偷乐呢?可第二天,老农到田间才发现禾苗一棵棵全都枯死了……,这使我不由的想起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

现阶段,我们的教学是“领导死抓,老师死教,学生死学”的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导致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任何一级都进行的是表象性的工作,只注重结果.从表象上看,学生的成绩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但这只是暂时的。小学可以,初中可以,但到了高中,问题就开始显现,学生的思维在小学初中教育下已失去了活力,潜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已失去了自主处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成了一台听命于操作的机器。学习被动,思想颓废,缺乏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好的生活习惯,要么变得懦弱消沉,缺乏生活的激情希望,要么形成敌对思想,思想扭曲,做事过疾;要么讽世讥俗,不和群体,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的教育,人的社会意识,严重扭曲着人的身心发展,难道这就是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吗?我扪心自问。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和悲哀,让人觉得痛心疾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教学不能够顾全大局,在现实政策的指导下,只为自己的暂时利益着想,不能很好的为教育的长期发展着想,不能为学生的长远终身发展着想,这是我们决策者的失误,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败。

拔苗助长范文2

把禾苗向上拔,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了。

科学隧道

为什么植物生长向太阳呢?

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映,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比如向日葵总是围绕着太阳转,大部分植物总是竖直向上生长,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现象,可植物为什么这样生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呢。关于植物生长方向的研究,达尔文曾做过很多实验。他在房间里培育了花草,当幼苗从盆中破土而出后,都会朝着透光的窗子那边倾斜,很显然,光线对植物的生长方向有影响。达尔文感到很奇怪,植物的向阳生长究竟受什么控制?直到1926年,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神奇的物质。发现者是美国的植物学家温特,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就是将植物的胚芽鞘(qiao)进行了特别处理,从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化合物,取名为“植物生长素”。生长素最大的作用是指挥生长,它在植物体中,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如不同的光线、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地点等,及时“”命令,决定植物各个器官应该怎样生长,或者生长到什么程度最适宜。由于生长素对胚胎的反应很敏感,当胚芽鞘受到光照时,它就聚集到阴面的一侧,这样,生长素的增长和积累就使阴面部分的生长大大加快,而受光部分则由于缺少生长素,生长较缓慢,结果导致弯曲发生。温特断言,植物茎或叶片的弯曲,完全是因为生长素在组织内的不对称分布造成的。

故事长廊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高一截,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智慧锦囊

成语巧用

他还是4岁的孩子,爸爸就让他做那么多的复杂的数学题,这不是拔苗助长吗?

拔苗助长范文3

口服生长激素能长高是个谎言

人体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除可增加身高外,还有广泛的代谢调节作用,可促进骨生长、蛋白质合成、脂肪降解,并可改善脑功能、增强心肌功能等。

影响儿童身高的因素很复杂,除家庭遗传因素外,还有遗传性疾病、慢性系统性疾病、宫内发育迟缓、营养缺乏、内分泌异常等。若使用药品干预治疗,须详细检查、充分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使用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处方药品,和我们体内自然分泌的生长激素结构相同,并且能保持原有生物学活性,就像胰岛素一样,只能注射使用,如果口服会被分解,无法发挥其促生长作用。

市场上的增高产品往往是添加了雄性激素或其他具有部分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药物(如精氨酸、左旋多巴、可乐定等),或只是添加了一些营养素,如微量元素钙、锌等,对营养素缺乏的人群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对生长激素缺失者则没有治疗效果,反而会产生副作用。而添加了雄性激素的增高药则有百害而无一利,虽然短期效果看起来不错,却会让孩子骨骺提前闭合,骨龄增加,从而永久失去长高机会。

睡眠、运动、营养才是真正的增高药

拔苗助长范文4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假如违反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拔苗助长范文5

“拔苗助长”的表现形式

1.缩短或者直接取消见习期

见习制度是用人单位对刚刚接收来的毕业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考察和了解,进而在思想、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制度。一般情况下,媒体对见习期进行自主设定,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一年不等。在见习期间,因没有发稿压力,新记者可以通过逐步的新闻采写实践,了解媒体的情况和新闻采编的风格。

然而,现在有些媒体大大缩短见习期或直接取消见习期,使新老记者之间由见习期间的师徒关系变成了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良好的“传帮带”传统被束之高阁。从学生身份突然变成上班族、缺乏心理调整的新记者,因得不到老记者的指导和提携,必然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对于对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求较高的新闻行业而言,启用这样的新人也存在很大风险。

2.新记者独自面对新闻纠纷

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是法律意识淡薄,在新闻采写中,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的情况时有发生,表现在新记者身上尤为明显。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新闻单位直接让当事记者去跟投诉方联系处理相关纠纷。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常常能利用手头资源或其他途径尽快平息事端。而新记者,独自面对新闻纠纷往往会感到被动、无助,甚至担惊受怕、心力交瘁,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此时,如果所在的媒体仍然置若罔闻,就会不断加重新记者的无助感,乃至让新记者丧失对所在媒体的忠诚、信任和归宿感。

3.让新记者担任重要时政报道

因时政报道关系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时政新闻需要政治素养高、大局意识强、新闻业务过硬的新闻记者。

然而,在一些地市级的党报,由于时政报道严谨、枯燥且风险高,耗费时间精力颇多,一些资深记者往往不愿意涉足其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记者时常被推到风口浪尖。虽然新记者工作激情高,能吃苦耐劳,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往往吃不透上头精神,不能全面把握大局和形势,写出来的稿件分量不足,也得不到认可,更谈不上生动活泼。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新记者对胜任新闻工作的信心产生动摇。而于新闻媒体自身,也会因时政报道让党委、政府不满意,没有把握好大局形势而处于被动。

“拔苗助长”的不利后果

从表面上看,新闻媒体的“拔苗助长”行为提高了新记者“成才”的速度,但是在这种没有给予充分呵护的模式下的业务素质提高,必然会带来很多不利于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影响。

1.新记者易形成“串联”,加重新闻同质化

很多新闻媒体会对记者所负责报道领域出现的漏稿进行惩罚。有的是罚款、扣钱,有的是扣分。如果频繁漏稿,还会影响到记者的年终考评。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同城媒体的新记者们在私底下建起联盟,互相交换、共享新闻线索,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新闻同质化现象愈来愈严重。虽然媒体对独家新闻也给予奖励,但是为了不伤害这种“友好”的联盟关系,很多新记者宁愿放弃做独家新闻的机会,来换取降低不漏稿、少漏稿的风险。

2.新记者素质不高,新闻媒体的凝聚力变差

眼下,一些媒体对记者的考核实行“工分制”,为了追求发稿量,很多新记者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新闻线索,做出来的新闻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新记者被采访对象当“枪”使,人为制造假新闻的现象。在这种考核激励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只会是越来越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新闻打工仔”。与此同时,这种各自为战的工作方式,也会使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新闻媒体内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差。

3.新记者流失性大,易形成“青黄不接”的现象

采编人员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产生合理性流动,可以保持媒体的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是不利于新闻媒体持续、稳定发展的。

就拿记者跑口来说,通常情况下,每家媒体的记者都会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跑口单位,通过与这些跑口单位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相关新闻报道权。一旦跑口记者跳槽,他们之前所跑的“线”、“口”就会重新被调整。频繁的调整不仅会造成新的跑口记者对相关行业、领域的报道重点不熟悉,而且会让这些对口单位产生被轻视的感觉。以至于当对口单位需要新闻时,往往更倾向于通知保持长期稳定联系的媒体记者,而忽视频繁变动跑口记者的媒体,会导致漏稿现象的发生。

新记者频繁流失,也会让媒体管理者越来越不愿意花费心力栽培新记者,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当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或主题活动,需要进行策划、组织报道时,往往会遭遇青黄不接、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多管齐下呵护新记者成长

1.媒体管理者应该重视新记者培养

将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一名媒体需要的成熟记者,需要媒体内部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因此,媒体管理者应该从媒体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的长远出发,重视新记者培养工作,切实落实见习制度,与新记者就工作困惑进行座谈,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关心新记者成长,用长效机制来呵护新记者成才。

2.“传帮带”的好传统不能丢

也许,对于独立采写的一条新闻而言,新闻记者是“一个人在战斗”。然而,上升到事业的高度,新闻事业是团队的事业,需要成员之间共同努力、协作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永葆新闻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央视主持人柴静曾在博客中追忆已故编导陈虻对自己严厉的教导――“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是最可怕的”……在一次次直指要害处的教导中,柴静在不断成长。其实,不单单是柴静,很多资深传媒人都会对曾经悉心指导过自己的前辈记忆深刻。在新记者成长的路上,离不开这种“传帮带”。

在媒体业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老记者发扬“传帮带”精神,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行指导,定期开展讲座、经验交流,增进新老记者之间的切磋和交流。

3.制定保护策略对新记者进行关照

所谓的保护策略,也就是说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对新记者给予特殊的关照,减少新记者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保护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是见习制度。在见习期间,媒体管理者要针对新记者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避免让新老记者在业绩上进行竞争。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在老记者和新记者之间真正建立起“多对一”或者是“一对一”的指导、帮扶关系,帮助新记者尽快适应新闻业务的需要。

第二是稳定策略。在给新记者划定跑口单位后,应该以稳定为主。因为要熟悉相关领域的报道重点,和跑口单位建立良好关系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是几年。相对稳定的对口采访关系,更加有助于稳定合作关系的形成,也为跑口记者写出相关领域的深度报道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第三是开设培训班。针对新记者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邀请法律界人士或资深传媒人,开设培训班,通过具体的新闻侵权案例来讲授新闻传播应具备的法律知识,提高新记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新闻侵权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拔苗助长范文6

童年像一本书,记载着我们的美好回忆;童年是一个五味瓶,装载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童年像一朵蒲公英,将它那银白色的“小银针”洒落一地,但有时也会有一份哈哈大笑的回亿现在我就将这份回忆,回忆给你们听。

那天全村里的聪明蛋,做出一件傻事。我将奶奶那片绿草如茵的草地的小草全部给浇死了。那天我正和小狗闭目养神呢,我刚睁开眼看到是春花怒放的小草,好奇的我被吸了过来。看见它们低低的个子,我都着急便都把它们都长高了一截,我高兴的扭着屁股走了。

第二天,我高兴的来到那片草地,我的眼睛转了一圈大吃一惊,看见它们个个无精打采我情不自禁大哭一场。奶奶来了看见我哭,问我咋了我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奶奶,只见奶奶笑了十几分钟,才说小草只能自己长呀。

这份回忆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的,这份回忆也记载在了童年的书里面永远都抹不去的。

木城一小五年级: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