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师的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容老师的诗词

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1

关键词:杏坛弦歌;张展华;学术研究;教学功底;生命感悟

中图分类号:I106.9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1-0077-03

作为责任编辑,午后,一杯清茶,手捧《杏坛弦歌》,静静地品味,思绪一下子到了遥远的边疆——新疆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市是举世闻名的石油城市。曾经的亘古荒原、苍茫戈壁,在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中华儿女的顽强拼搏下,一座满目绿荫、碧波荡漾、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型石油化工城市拔地而起,被誉为中国西部“璀璨的宝石”、“戈壁明珠”、“沙漠美人”。由三秦大地而去的张展华就是这众多开拓者中的一员。自上世纪80年代初应聘到克拉玛依中学任教,克拉玛依就成了张老师的第二故乡。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张老师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刻苦攻读,潜心文字。其著作《杏坛弦歌》于201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精选诗文146篇,近43万字。全书大体分学术研究论文和文学作品两类,有“杏坛弦歌”、“名亦有道”、“信笔闲谈”、“诗以言志”四部分。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渔父》),作者将神圣的教育事业以及包括自己在内的诲人不倦的教师同行们与孔子相比,《杏坛弦歌》成为其毕生追求的目标。“杏坛弦歌”部分收录的是作者在语言学、文学和语文教学等方面潜心研究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充分体现出作者作为一名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深厚专业功底与丰富教学经验。纵观张展华老师的学术研究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基本条件:

一是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张老师之所以能在平凡的教育岗位取得卓著成绩,主要是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三十多个春秋的教学生涯,是我全部生命的价值所在”(《我的教师情结》),一语道出了张老师视教育为生命、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从《杏坛弦歌》所收录的学术论文可以看出,所有文章都与语文教学有关,是作者深入研究教学活动所取得成果的全面展示。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张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在其学术论文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搞活,是教好语法的关键》、《中学生课外阅读管窥》、《关于“四十五分钟”的老调重弹》、《作文教学三探》等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期望。众所周知,现在许多中小学为提高升学率,拼命给学生加重课业负担,挤占课余时间,学生 苦不堪言。张老师强调“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出的“语文教师要注意搞好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改进语文课的词汇教学”、“教语法要从兴趣入手,有了兴趣才能活起来”等观点,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多读书。身教重于言教,张老师强调学生多读书,他自己也是爱读书的表率。如果没有广泛深入的阅读,就不能呈现出《杏坛弦歌》中的精辟论述。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也是描绘得淋漓尽致,“书页的触摸温暖踏实,翻阅书页的手指拥有细微的快乐。而目光所触之处,眼睛得到了清凉”,“一本好书,一段美文,总能‘润物细无声’般地抚慰自己的心田,涤荡自己的灵魂”(《活着,要像一本书》)。

二是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学业修养。“杏坛弦歌”所收录的学术论文,大体分三类:一类是语言学方面的,如《絮话汉语中的对偶美》、《古诗词的特殊句型》、《也谈“施受同辞”》、《前加程度副词的动词例析》、《关于模糊语言学》、《现时亲属称谓词语索源》、《略说关中方言形容词》、《新疆方言中的陕西情缘》、《病句“不病”吗?》、《不宜直呼其名的语言现象》等;第二类是写作和文学方面的,如《状难写之景舍不尽之情——说易中天》、《漫话曹操和他的诗——学生课外兴趣学习班讲稿》、《语苑徜徉说短长》、《唐太宗:一个经天纬地的诗人》、《武帝朝的一场权臣争斗》、《面对新诗的期待》、《有必要学点格律诗词及其写作》等;第三类是语文教学论研究,如《搞活,是教好语法的关键》、《中学生课外阅读管窥》、《关于“四十五分钟”的老调重弹》、《作文教学三探》、《又是一年高考时》等。

这些论文体现出作者具有相当深厚的中文功底,特别是在古诗词研究方面,不仅能剖析有关规律,更能自如吟诵乃至创作。《古诗词的特殊句型》一文,作者依据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将特殊句型总结为“主谓倒置、动宾倒置、定心(中心词)倒置、状心(中心词)位置的变换、难以辨析的补语、其他形式的种种变化”等六种类型,这种分类对于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40多年了,由于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职业的缘故,我对古典诗词有着割舍不了的情结,时常不知不觉地顺口流出,也自然而然地写起诗词来了”(《有必要学点格律诗词及其写作》)。“诗以言志”部分收录的都是作者的诗词作品,古诗词格律填新时代内容,让人耳目一新。在学术论文及诗文鉴赏中,作者也多处援引古诗文句,足见作者对古诗文的钟爱与熟练。总之,语文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是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办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张老师的学术研究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浓厚的兴趣。正如该书序言中寇养厚教授所说“早在大学时期,展华就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参加工作后,兴趣和爱好依旧,结合语文教学,继续进行语言学研究。”(《序言一》)创新首先要敢于质疑,《病句“不病”吗》、《前加程度副词的动词例析》等文章,就是作者敢于质疑权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认真探究的成果。“杏坛弦歌”部分收录的学术论文,绝大多数已公开发表,有的还曾引起学术争鸣及有关专家重视。其次是选题恰当,有价值。纵观“杏坛弦歌”中的几十篇学术论文,选题大小恰当,与中学语文教学结合紧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语文教学十分复杂,很多年轻教师在科研选题方面找不到着手点和突破口。张老师的经验告诉我们,应从细微处入手,通过一个具体课题的研究,发现规律。《古诗词的特殊句型》、《作文教学三探》、《不宜直呼其名的语言现象》等文章,均是结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看似具体,实则为规律性探究。最后是广泛收集资料,以事实为依据,说服力强。《絮话汉语中的对偶美》、《语苑徜徉说短长》、《略说关中方言形容词》、《新疆方言中的陕西情缘》、《漫话曹操和他的诗》、《唐太宗:一个经天纬地的诗人》、《中学生课外阅读管窥》等文章,作者或引用大量古诗文,或详尽案例,论据翔实,论证有力,足见在资料收集、整理方面下了十足功夫。

“杏坛弦歌”部分中的《略说关中方言形容词》、《新疆方言中的陕西情缘》等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具有深厚的语言学理论水平,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语 言的热爱,“乡音是故乡的土语”、“我们无不是在乡音中启蒙,伴着乡音长大,它是我们最能表达感情的载体”,虽然远离故乡,但作者时刻不忘家乡的语言,在遥远的新疆寻找关中方言的印迹。《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情——说易中天》、《给周逢武先生的一封信——试评(试刊号及其它)》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克拉玛依这个第二故乡的关切之情。作者高度评价《克拉玛依赋》:“‘是塞北却似江南,无渔舟而有晚唱’,成了克市中小学生赞美故乡常用的诗句。”《克拉玛依日报》是对外宣传克市的窗口,在创刊之初,作者大到文章立意小到标点句读,谦逊地指出了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一口气写完这封信,天已快亮了”,关切之心足以窥见。

“信笔谈闲”部分,或写景状物,或叙事记人。除对故乡长安的记忆外,更多的是给我们呈现克拉玛依市的美景奇观。《我的胡杨树》、《又见晨雪》、《乌尔禾一日游》、《“三十八”公里小记》等散文,把神秘而生疏的克拉玛依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熟知了魔鬼城、乌尔禾、三十八公里、九龙潭等克拉玛依的独特风光,以至于在《遨游新疆——读阮章竞》一文中对阮先生发出“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和田吐鲁番作者都去了,写了,但却没有到过克拉玛依,这真是一大遗憾”的感慨。作者对克拉玛依市的热爱,正是源自于克拉玛依市这座石油石化新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说《夏夜,那克拉玛依河的灯》、《秋夜听雨》、《翠鸟》等是对克拉玛依市这座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带动城市环境优化的赞叹,那么《石化的笔名》则是更直接地对石化工业的歌颂。“炼塔”、“翼龙”多么雄壮的名字,作者拿来比喻石化,讴歌石化,石化对这座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凭着双脚,从第一次走进炼塔,“开始了我从柏油小路到壮阔的石化大道的出发”,作者见证了石化工业的成长。“振翅的飞”、“细腻的性格”成为了翼龙的“双翼”,“多了这么两只龙翼,公司才得以强大、崛起”,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以至于最后发出了“我也是石化人”的呐喊,作为石化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诗以言志”部分,体裁形式多样,有古体诗、格律诗、赋、词等,或直接抒情,或借景借事抒情,歌咏对象十分丰富。一首首诗句,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或活泼,或严肃,但歌颂油城的美还是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的情结。《油城三景颂》、《油城咏物诗六首》、《九龙潭即景》、《临江仙·克石化赞》、《水调歌头·工业园展望》、《浪淘沙·夜游世纪公园》、《念奴娇(正体词牌)——油城大农业》、《念奴娇(别体词牌)——油城大农业》、《油城春赋》、《油城丁香赋》、《油城玫瑰赋》等诗词赋中,大到工业、农业,小到一棵植物,都是作者热情讴歌的对象。油城“春园三魁”之一的玫瑰,“祖中亚而繁衍全球,宜吾土而芬芳油城”,玫瑰已成为“石油人之至爱也”。谈到油城的农业,更是“无尽棉田平展展”、“牧场如茵,牛奔羊隐,花影随风舞”引得“中外关注”、“世人瞩目”。生态环境的优化,得益于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飞起油龙三百万,金山堆满有银山”,可见石化工业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为克拉玛依市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古今多少事,我心系油香”,石化工业已成为每个克拉玛依人的骄傲。“戈壁寂寥成闹市,洪荒萧瑟起岚烟。仅仅二十年”,是什么推动了这座城市的迅速发展,仅仅是因为有资源吗?《呼唤——写给党的女儿杨拯陆》、《不朽——写给铁人王进喜》、《送别老王兄弟——写给我的一位农民工朋友》等诗篇,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油城的巨变,靠的是一代代石油人凭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铁人精神,以及要为祖国摘掉贫油国家的帽子的信念,依靠他们的艰苦奋斗,换来了今天克拉玛依石化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的崛起。

品读着《杏坛弦歌》,忽然感悟到自然界的一切都那么富有生命力,生命在作者行行文字下得到升华,用激情点燃生命的火焰,热情地拥抱生活,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

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2

一、朗读可帮助学生领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虽有抒情诗和叙事诗、新体诗和旧体诗之分,词虽有许多不同的词牌,但创设艺术境界,以情感人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优秀的诗词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和丰富真挚的感情,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柯岩的《,你在哪里?》,全诗以步履匆匆地寻找为线索,采用新颖奇特的构思,创造出一个极其深沉而又壮阔的背景,学生们朗读时随着诗句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感人的艺术画面,仿佛随同诗人与亿万民众一起踏遍神州大地,一起深情呼唤:“,你在哪里——”,继而由朦胧到清晰,逐步体会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是人民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古诗中这样的诗句也很多。岑参的《逢入京使》通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就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无限眷念之情。孟郊的《游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诗讴歌了春天阳光般崇高博大无私的母爱。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述的是一幅绚丽的春景:春暖花开,彩蝶娇莺在花丛中轻歌曼舞。这样的美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感官上的愉悦。朗读中仿佛自己走在千年成都郊外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明媚春光所带来的视听上的美感。再如: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更是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借描绘江南水乡美丽春光中渔翁在雨中垂钓的图景,借白鹭展翅飞翔,鱼儿自由游弋来寄托隐逸之情,可谓景中带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既是一首抒情诗又是一幅风景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诫年轻人。流光易逝韶华难留,只有争分惜秒,积极进取,才有美好的前程。否则将一事无成,抱憾终身。

学生通过朗读,想向诗中的画面。勾勒诗中的形象,因为它和谐的音韵。体会它的感彩,是能够理解寓藏在诗句中的深广的思想感情的。

二、朗读可帮助嘘声体味诗词语言的将脸和形象

诗词的感人力量,遣词造句之抄,都能从朗读中表现出来。所以,通过朗读来体味诗人的炼字、炼句,体会诗人的感情,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诗篇中的关键词语。往往包含着积极丰富的意义。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是历来传诵的的名句,炼字的典范。月光如水,鸟儿栖宿,一个“敲”字以动衬静,音韵响亮,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恬美静谧的夜晚的迷人意境,倘若改用“推”或其它字,就起不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了。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的“潜”字,它不仅活化了春雨“知人意”的性,还传递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可谓一字之用,意境全出。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把我们带到辽阔无边的塞北大草原上,骤然一阵疾风吹过,只见草浪翻滚,此起彼伏,肥壮的牛羊时隐时现,出没在绿色波涛之中。草因风吹而“低”,牛羊因草低而“见”,这一“低”一“见”,的扫前面给人的空旷苍凉之感,全诗顿时充满生机活力,令读者思接活野,浮想联翩。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这句写景诗借春风吹绿大地,春意正浓的景象,比喻新法实施后给国家带来的新气象。传说在草稿上,这个“绿”字原曾是“到、过、人、满”等字,最后才定为“绿”字。这个绿本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把春天的江南美景和春风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真可谓反复锤炼、妙手偶得。古人常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现代诗人写诗也是讲究语言的精炼,形象的。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其中“抓”、“贴”两个富有力度的动词运用非常精当,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诗人珍爱革命延安土地强烈感情。

诗词是语方艺术,因此历代诗人都十分注重文字的锤炼,追求一字之工,也产生过一字之师。这样的事例在浩若烟海的诗词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诗人们这种字斟句酌、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严谨创作态度,当然不能只靠课堂上有限的理论说教,主要还得通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朗读前有学习体会。

三、朗读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既有强烈的音乐性,又有丰富的形象感,能在读者面前展现生动的画面,激起强烈的共鸣。朗读作为诗词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视觉激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形象思维,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得到更为具体深刻、细致入微的感受,孩可以帮助他们去分析理解诗歌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由于诗歌形象的集中和凝练,而诗人创作时的浮想联翩又使得诗歌的篇章结构常常不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和逻辑推理的过程,而是按照抒发感情的需要,所以诗行与章节中往往省去某些过程,出现急剧转变和巨大跳跃,学生通过朗读循着诗人的感情脉络就能理清诗词的篇章结构。

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3

他们的科研之路是怎样展开的?他们的优异成绩是怎样获取的?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999年9月,由中华诗词学会、华中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大会的主题是“让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这在古诗文教学刚刚起步、中华经典诵读还未大力开展的中国教育界,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这对刚刚上任一年、正感到校园文化建设无从抓起的房玉喜校长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他想,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诗词歌赋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主流。可以说,诗歌早已铭刻在国人的心灵上,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融化在国人的生活中了。为什么不可以用优美的诗歌去美化我们的校园、去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有一个诗意的未来和诗意的人生呢?想至此,一个词蓦地闪现在他的脑海里――诗辅教化。

他认为,诗辅教化是培养国人人文素养的优秀传统。它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通过诵读、吟唱、创作,对国民进行理想志向、爱国情感、公正诚信、关爱他人、奋发进取等人文素养教育,使之成为既正直敢为又温柔敦厚的国家公民,使之成为具有建设和谐社会必备的品格素养。诗辅教化能纯洁人的心灵、塑造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道德、培养人的情操、美化人的思想,使人成为“善之善者也”。自此,拥有深厚古诗文功底的房玉喜校长开始了他的“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三部曲”。

一、满园尽是读诗声

在进行经典诵读的同时,房玉喜校长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名篇进行精挑细选、仔细分类,然后交给学生。

每天清晨,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要求学生将诵读的内容抄在“诗词欣赏与积累”专册上,并试着改写成现代文;每天放学,学生都诵读着诗词名句离开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都成为了学生进行短时轮诵展示的舞台;学校每月举行一次“诵读竞赛”,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状元赛”。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也使“满园尽是读诗声”成为了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谱得新诗传古韵

在全校形成了读诗、吟诗、品诗、赏诗的浓郁氛围后,房玉喜校长又一次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他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让学生读、吟、品、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深刻地体味诗词的三味、探寻诗词的精华,并将之内化在心灵深处,还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上寻源头,在创作中悟真谛。

思路是出来了,但具体应该怎么办呢?凡事讲究一板一眼的房玉喜校长来了个曲中套曲、环上扣环。

首先,他重新拿起了诗词创作的笔,开始了严谨的思考和亲身实践。不论是工作、生活、读书、旅游,还是外出开会,他都时时揣着小本本、动着“老”脑筋、拿着“烂”笔头、写下一片心。几年下来,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先后结集出版了《卿云集》《凌波集》两部诗词集,并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其次,是动员教师搞创作。慢慢地,在校长的感染与鼓励下,学校的许多教师也拿起笔,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创作格律诗词为主的创作圈子。教师的诗词作品陆续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也有结集成书、正式出版的,并有4名教师先后被省、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吸收为会员。

在教师中培养起这种诗词创作的潜力与创作激情后,学校又在学生中开始了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大胆尝试。他们先从四、五、六年级学生开始,采取自愿报名和班级选拔相结合的形式,先后成立了以学写格律诗为内容的“兰石”文学社、以学写现代诗为内容的“君之”文学社和以学写中华楹联为内容的“雏韵”文学社,并遴选出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校长房玉喜亲自担当了“兰石”文学社的辅导老师,风雨无阻地指导着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着格律诗词的创作。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诗词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格律诗祠的创作,从确立内容、适用格式、选择韵部、平仄规律、对仗要求、确定题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创作、学会了思考,创作热情被逐渐激发起来。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谯凤雅同学奋笔写下了七绝一首:“地震无情万户坍,同胞蹙陷死生间。一方有难八方助,众志成城度难关。”当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济南站时,董盼盼同学创作了《渔家傲•观“祥云”火炬济南站》:“十里长街花烂漫,人河旗河夹海岸。圣火传来争挤看,齐声赞,欢呼声浪冲霄汉。火炬济南开新站,百年梦想今实现。气象宜人云雨散,真如愿,熊熊火焰千年灿。”

诗词文学社的成功创办和良好发展,让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们尝到了甜头。为了做到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校各年级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利用学校自编的《格律诗词创作基本知识》,对全校学生进行诗词基本知识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实用性、创新性和语文性相结合,将教学重点立足在“注重意会,讲究神韵,侧重感受和体验”上,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整套教材的基本教学模式:“营造气氛、启迪诗思――体验过程、感受诗情――品味生活、赋以诗意――自主创作、形成诗语”。

校本教材开发和活动模式的形成,为师生的诗词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不仅文学社的学生会写诗填词,全校学生,不分年级与性别,也都逐步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学会了初步的诗词创作方法,人人读诗祠、个个会创作已在石麟小学形成了风气。师生的诗词作品被引入班级文化、挂上主题长廊、缀在花坛景点、发在《石麟报》上,并有数千作品散见于国内的正式报刊上。

三、诗化生本进课堂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从性善学的角度看,小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潜在的诗歌创作能力,关键是看教师怎么去挖掘他们的潜能。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语文教学又与诗词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搞好“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经过几年的“诗辅教化”教学改革实践,经过几年的思考探索,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思路,定位在“诗化生本”上。

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包括思、行、动、说等一切活动。所谓诗化,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具有诗情画意。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满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活动、诗意的思考、诗意的交流,还要充满诗意的情感、诗意的关怀、诗意的教师、诗意的学生,诗意的一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诗意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并写出诗意的教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诗意的对话,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诗意地生成,激发学生诗意地表达;并逐步达到使教师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工作、诗意地教学,使学生诗意地学习、诗意地写作、诗意地发展。

由于有数年“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积累,有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也由于教师和学生都能读诗、写诗,他们的“诗化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不论记述文、说明文、寓言故事、古诗文,还是听说读写,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搞得像清风明月,像小桥流水,像画里乡村,像山野牧笛……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则是读写教学。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要素,但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为,是读、是写,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读写结合。于是,在坚持立足诗意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他们把语文教学与诗词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了“激趣预习――自主感悟――小组交流――个性展示――精彩点拨――读写拓展”的“自主、对话、拓展”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并诗意地形容为:小溪潺潺载桃花――远山深画一重重――画屏指点先有情――融情化意有新声――拨云见日绘心图――放眼山外诗意浓。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预习,就像多条小溪淙淙流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第二步,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感悟。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有意义的解构,但还会有疑问,还存在朦胧的感觉。第三步,小组交流时,好像面对一幅画屏,你指我点,纷纷发表见解,进一步建立对文本的感情积累。第四步,在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展示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对诗的意境的整体感悟。第五步,教师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精心点拨,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精彩。第六步,师生共同读写拓展,侧重于学生的诗词创作训练,先读后写、读写同步、先写后读都可以。然后师生共同对他人作品进行认真评改,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超越文本的作品。随着的年级的升高和学习的深入,学生不但学会了改写记叙文,说明文、古诗、寓言等文体都可以改写了。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第六环节的文本改写,并坚持课课进行。师生共同参与以文改诗、以诗改文的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写作技巧,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席玲玲老师根据课文改写的《忆江南•乡村傍晚》:“傍晚美,檐下娇嫩花。向晚微风伴烟去,归巢鸟儿叫叽喳。天边散红霞。”用词的意境表现了课文的意境美。刘少花老师的《鹧鸪天•田园杂兴》:“石径徐行访落花,旧年青影已抽芽。清风陌上初逢霁,余晖枝头欲变霞。春事到,计桑麻,炊烟起处入犁耙。儿童散学趋篱下,遍数花枝又种瓜。”描绘出农家一派忙碌春事的场景。周慧老师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改写的《诉衷情•叹悲苦》:“行人披雪步匆匆,年夜欢笑浓。满兜火柴谁买?孤影凄风重。火柴燃,弱光中,与亲拥。世情悲惨,眷恋无由。身卧雪中。”令人很快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里。田海霞老师的《相见欢•读》:“天天往返海滨,送餐殷。一式一招皆被海鸥亲。送别意,排队祭,苦。别是一番滋味碧海心。”抓住老人与海鸥交流的点滴细节,表达了“被海鸥亲是因碧海心”的真情实意。

教师改写得美,学生也毫不逊色。如六年级十一班伊扬同学改写的《十六字令•匆匆》:“颓。似箭光阴吾盼追。无踪影,君莫毁于随。”与邱函同学改写的七言诗《匆匆》:“燕来柳青春又回,岁月流转不复归。朝看春水向东流,暮看秋日西天坠。旧日如烟风吹乱,昔辰似雾影难追。劝君读书须趁早,人生能得几轮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有对文本的感悟,又有对人生的思考。郑光梁同学根据《中华少年》改写的七律《中华魂》:“黄河九曲历霜寒,莽莽昆仑立天间。刚劲端庄方块字,如歌如画宋词篇。今来古往皆知晓,黄色皮肤不改颜。中秋佳节寄思念,端阳赛舟荡波澜。熊熊星火烧七月,噩梦雄狮复航船。热血复苏千秋土,雏鹰乳燕翼蹁跹。五十六朵鲜花放,装点祖国大家园。世界奇葩荣后世,五千文化记心田。”则写得大气开合,荡气回肠,是对文本的超越式表达。

一粒沙中看世界,半壶水中煮江山。仅此一斑,我们就可以看到石麟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何等的诗意,何等的生本!

四、无边光景一时新

从最初的古诗文吟诵,到诗辅教化、诗词创作,再到“诗化生本”语文课堂教学和“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诗教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十年的风雨,十年的磨练,已使这所百年名校“旧貌换新颜。”

它成就了一批教师:全校的语文老师个个都是诗词创作的“高手”,其他学科,如数学、品生、品社等学科的教师中也不乏“诗人”“词家”。许多教师的作品被正式发表,许多教师的经验广为流传。

它成就了无数学生:每期的《石麟报》和《诗林》校刊上都刊登有五六百篇学生的习作,五千余篇学生诗词作品被正式发表。学生们在诗词的海洋里诗意地学习着、生活着、成长着。

它成就了一个校园:学校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壁一牌,无不贴上诗的品牌,教室里、走廊上、餐厅里、场院中,处处充满诗的意境,甚至连空气中都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它成就了一片文化: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不在诗意地开展着。

它成就了许多家长:学校格律诗词诵读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赢得了家长及社区的认同与支持。家长们保持着高度的信心和热情,与孩子一起读、背、写,这不仅拓展了“诗辅教化”的空间,也使许多家长学会了读诗和写诗。

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4

关键词:品析;多元诵读;拓展延伸

古诗――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教好古诗,学生如何学好古诗,怎样让这支民族“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给方法,悟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通常是老师将古诗肢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关键字,然后详细讲解,分析字意。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完全游离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外,最终带来的只能是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畏难情绪。而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是在课上引导学生放开思想,让思维活起来。

我在教学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组织质疑环节“为什么诗中写池塘,诗题却叫《观书有感》呢?”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探讨,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学生明白了朱熹借半亩方塘来譬喻读书体会的。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把学习的自、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品析字词,悟感情

“一字值千金”,用这句话来形容古诗中的精妙之字绝不为过。这就是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精深之所在。于是,在我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最后总会有这样一个环节:请你闭上眼睛,感情朗诵或者听别人朗诵这首古诗,细细品味,你觉得这首古诗哪个字哪个词用的最好,好在哪儿?

以下是我在教学《观书有感》一诗时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

生1:我觉得“鉴”字用得好,它给人的感觉是池塘里的水清澈极了,犹如一面镜子,多形象呀!

生2:我觉得“徘徊”这个词用得特别好,一个词将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动态地描写了出来。而且与前面的“天光”和“云影”形成相互照应。

生3:我觉得“问”字用得好。它引起读者的思考“池塘里的水为什么如此的清澈?为下文理解读书的感受作了铺垫。

……

学生在品读中,不断感叹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不断感叹作者描述景色之美,不断感叹中国古诗艺术的博大精深,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通过反复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使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

1.初读,文通字顺

一看到诗后,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通畅,既是乘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

2.再读,领悟诗意

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字典等非直接说明诗意的工具书读懂词句,将能读懂的批注在诗旁,将不能懂的作上记号。然后再通过小组或全班的交流领悟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诗写了什么。

3.三读,体会感情

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虽然大纲对体会思想感情的要求仅放在高年级,但一般来说,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都是浅显易懂的诗,只要孩子了解了诗意,就会自然而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情感。

4.四读,熟读成诵

即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地读,以达到成诵的境地。

四、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的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

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种:

1.课前收集

课堂上的能力展示,来源于课下的积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精心设计了一些积累主题,然后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课上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2.课堂交流

课堂交流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例如,我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提问:你还知道陆游写过哪些爱国的诗?你还知道哪些抒发爱国之情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爱国文化的深层次认识。

3.课后延伸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有新意,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

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比较法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是人们用来鉴别事物的优劣真伪的方法,是任何严肃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的方法。比较鉴赏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将其有关的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训练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一、通过题材比较,同时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学习王昌龄《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日门关。”进行比较。两者都描写了大漠风光、边关军旅生活的艰苦,抒发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联系起来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效果更好。同时联系其他边塞诗《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等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地把握边塞诗的特点。

古诗词的题材广泛有言志、咏怀、咏物、写景、征戎、闺怨等。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它们分类学习,让题材相类似的诗歌慢慢地刻在脑子里,久而久之使学生在脑中形成条形识别码,这对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及其特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意象比较让学生准确把握诗人要表达感情

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塞露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归雁”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在文学作品中,古人常以“雁”抒写内心的思乡怀旧,羁旅孤苦之情。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青山”“绿水”“船”等丰富意象又呈现出平和美好的画面,诗人的心境似乎是舒坦怡然的,同时又传达出淡淡的惆怅。而王维《使之塞上》“单车欲问处,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的“归雁”意象学生很容易理解诗中同样思乡的惆怅,然而两者蕴含情感有所不同。前者,读者在诗歌描绘的美景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陶醉与舒畅中引发淡淡的哀愁,而后者,读者感受到时诗人身负使命的肃然,塞外景色壮丽苍凉,正如诗人此时的心境“单车”“孤烟”更加深了去国怀乡,人生失意孤寂。通过对比学生对两首诗的诗人要表达的情感,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通过文字对比揣摩作品中人物内心变化,从而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作者要抒发的感情。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起到指导作用

诗歌讲究“炼字”,讲授时注意对关键字的对比分析。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词五首》的教学中。我就把温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进行对比教学。《望江南》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和《武陵春》中的“风住沉香花把尽,日晚倦梳头”都写妇女的梳洗打扮。其中,《望江南》中的“罢”与《武陵春》的“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梳洗罢”中的“罢”表现女主人公一早就梳洗好凭栏等待,流露她对爱人归来充满期待的急切心情。而“倦梳头”中的“倦”写出了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后万念俱灰的心理状态。两者互相对比让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受到很大的触动,这时老师乘机点拨,让他们更好理解人物当时的感情。通过对比对字词的考究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通过作者前后期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变化,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如,李清照前期的词《如梦令》两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处处可以看到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而她后期的词,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把她前后期的词放在一起比较学习,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对比。学生对作者生平与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有深刻的认识。

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6

一、语言训练要遵循年段教学目标

许多老师或许有这样一种感受:二年级的阅读课和五、六年级的阅读课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文本进行深耕细作,唯恐挖得不深,讲得不透。这种心理能理解,一是担心考试,另一个就是考虑到课要想上得出彩,就必须深挖细嚼,公开课上,这种心理的表现更为突出。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这种想法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不符合语文课程的年段特点。

低年级的诗词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能读出节奏更好了),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以及进行识字写字训练才是最重要的,最多加一个借助插图等方法大体知道诗词内容。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在阅读中识字,养成随文识字的习惯。再比如朗读教学,低年级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读出一点儿味儿,有朗读的兴趣就行了,让低年级的孩子有感情地读或是读出感情是不现实,也是不合适的。

二、语言训练要从模仿创编迁移

低年段课文多是朗朗上口的儿歌或是生动有趣的故事,其中不乏许多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语言特点的语句。比如一年级“大海”单元中的《海水》一课就是以儿歌的形式,以儿童的语言呈现:“海水海水我问你,你槭裁凑饷蠢叮俊…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创编练习:“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 ? 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 ?”再比如一年级的课文《早操》中的词语表达很有意思,文中用了很多“ 来 去”格式的词语如:“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老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去感受、探究其中的奥秘:为什么有这么多统一“ 来 去”的词语呢?因为这样的语言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语言特征,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滚来滚去”是形容露珠的,“跳来跳去”是形容小鸟的,“飞来飞去”是描写蜜蜂的,“跑来跑去”是写小学生的。教学中,老师如果能让学生试着自己说一说“ 来 去”格式的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试着说一句话,学生也会非常喜欢。

三、语言训练要从造句写话中提高

写是运用语言的一种编码能力。小学低年级的造句写话教学在课堂中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如何加强学生的造句写话指导?我们可以从文本中去寻找适合孩子造句写话要求的语言训练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让孩子切实掌握一些造句写话技巧,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低段孩子的造句练习应从模仿开始,即是给出一个具体范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再写出自己的句子。在阅读中,有很多的句子适合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课程标准对低段学生的写话要求是“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段的课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老师们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尝试运用。

四、语言训练要从口语交际中巩固

学生的语言发展与其平时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现象,然后根据这些语言现象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秘密,为学生的说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只要我们能找准切入点,就一定能巧妙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听到学生的妙言。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口头表达,课堂就有了学生自主语言实践的时空,避免了在内容繁复分析上的消耗。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相同经历的人和事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也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

五、语言训练要从发展想象中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