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生物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生物教学

高一生物教学范文1

老师若不了解学生初中生物学习的思路和水平,就不能找到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钥匙,就不能明确高中生物的教与学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关注学习规律,注重引导新生明白获得知识的方法要领在高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教学新方法,使学生早些明白相关重要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该怎样学才有效,消除其心中初中生物可能与高中生物互不相干或高中生物神秘莫测的心理,提前树立高中生物也能学好的信心。在初中学习中,学生能够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大家对于实验抱有的态度是比较喜欢,想去做,可是又不懂得怎么去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中间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去做,注重实验结果的记录,有些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不重视分析,喜欢成功地做出来,却不喜欢去发现失败的原因,不利于其实验能力的提高。

其次,认识实验价值,注重引导新生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往往成为验证课本知识的附属,嘴里说着怎样反应,最后记录怎样结果,学生看得稀里糊涂,学得不知所云,做得一塌糊涂,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因此,鼓励学生思维,大胆设想,大胆试验(安全保障前提下),才能使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其主体作用,改进实验,获得成功。

其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引导新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新意,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采用老式的灌输法,强制性地学习,使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概念图等教学策略无法实施。由于缺乏师生互动和自由沟通,会逐渐使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老师要时刻鼓励学生,使其充满激情地学习,重视生物学的思想、原理、方法和探究,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提高成绩,增加兴趣。

二、教学环节从抽象到具体的落实

高一新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比较浅显,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如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使基础知识充实巩固。这都需要生物教师进行科学灵活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环节一般为:“自主预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课型自主变通、组合形成教学流程,才能引导学生逐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自主预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环节。由学生在课前或刚开始上课的时间段内自主学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后提取出课堂学习的主要问题(即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讨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的目的;同时,给予一定限度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证不同学习速度的学生获得“异步”学习的公平机会。

2.“小组讨论”是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生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3.“交流展示”是固化成果的重要环节。可以借助黑板、投影等媒体,由学生报告学习成果,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培养学生观点概括、问题表述和问题解决及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

4.“质疑拓展”是深化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小组研讨基础上,把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拓展探究的问题,通过、互教互议、教师指导、组际竞赛等方式,进一步加以解决,发展学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维。

5.“检测反馈”是反馈矫正的评价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

6.“小结反思”是建立联系的领悟环节。引导学生概括、小结学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领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增强学习习惯养成自觉性。

三、总结

高一生物教学范文2

一、认真钻研教材。为更加透彻的理解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解读《生物课程标准》,钻研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目标。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我更注重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经常地渗透有关生物热点新闻,让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学科知识进入学生个人的生活中。

二、关注学生。通过一年的教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用心聆听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缺乏情感的认识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应打骂、讽刺他们,而应该和颜悦色的开导他们,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新天地。

三、在作业的设计中,注意分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其作业的质量。做到每一次的作业都能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部分中等学生的作业利用晚自修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由于是高中新课程的新教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们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

五、多听课、多交流。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交流能够大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本学期我除了积极走进本校老师课堂外,还参加了晋江市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是提高自我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高一生物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碑。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按着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而不是仅仅被动地学习知识,彻底摆脱“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科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中心”和“以探究活动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新的教育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期望每一个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着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生物学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

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探究性教学

中学生物学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科学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但长期以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探究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究性教学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范围较广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有多种方式,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是探究,用理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也是探究。实际上,它包括了许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因此,探究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简单的概念获得;也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一个现象、一组数据、一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可以从具体的情景入手,让学生概括出相关知识;也可以提出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推理分析。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探究。既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又让他们体验到知识产生的过程,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

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据不完全统计,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处,另外还有许多知识点与哲学、数学等学科相关。因此,生物教师在搞好本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科间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科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的横向综合应用能力。(1)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2)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的要求是:具备对一些生物学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测,设计可行性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从广东省近年高考试题来分析,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了8道实验题,其中6道来源于课本,2008和2009年的高考试题分别有6道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虽然源自于课本,但是对原来的实验进行了变化的拓展,例如2007年高考第3问题“探究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依据,探究叶子变黄的原因。从上述试题来看,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出题原则,只要平时教学能立足于课本,才能决胜于高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课本教材内容要善于探究和拓展,利用生物学史的材料进行探究,强化生物学实验技能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发现史时,我以萨克斯探究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从实验目标、原理、步骤及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大家的积极讨论,确定了实验步骤,(1)取一盆生长健壮的植株,进行24小时的黑暗处理;(2)选取其中的一片叶片的一半进行遮光处理,一半曝光处理一段时间;(3)剪取此叶片进行酒精脱色处理;(4)喷施碘液,观察颜色变化;(5)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分析每步处理的目的,如步骤一的黑暗处理目的是消耗了叶片原有的淀粉,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步骤二体现的是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等原则等。让学生领悟科学家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过程,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问题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之上,本人在提出若提供银边吊兰,让学生去尝试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的实验,让学生在用掌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教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加以分析和总结,就能逐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关注生活、贴近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命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有一重复观点“科学上很多的发明和创造,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进。”生物学是研究生活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形形、复杂多样的生物所表现出种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给生物教师提供了最好的素材,联系生命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变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为活生生的现象,使之产生亲近感,从而感到生物学习的实用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例如本校新疆班学生主要来自于农牧区,大部分家庭都有制作酸奶的经历,我在课堂上让热衣来・玉素因来描述制作的过程,制作过程是:将鲜奶加热煮沸温度下降到35摄氏度左右时加入“奶脚”(当地人对上次剩余酸奶俗称)搅拌均匀后放入碗中,加盖玻璃片放入温度30度至45度的环境中保温,8个小时即可食用。根据学生描述过程提出以下问题。(1)将鲜奶加热煮沸的原理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温度下降到35度的时候加“奶脚”?(3)“奶脚”中有何种微生物在发挥作用?(4)加盖玻璃盖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剖析、步步引导,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挖掘学生有限的生活资源,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突出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中心”,真正实施新课程的理念。

四、小结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作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还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多找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活学活用,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习得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最终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崔鸿,郑晓惠.新理念《生物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赵占良.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教育目标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5).

[4]吴志华,崔玉影.关于目前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1.(08).

[5]张敏强,刘晓瑜.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评价考试体系的完善[J].教育研究.2003(12).

[6]陈坚,郭力华,黎志灵.海南省中学生物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生物学杂志.2002(05).

[7]童庆年.从学科地位的异化和新版教材的特点看生物课改的必要性[J]中学生物教学.2003(03).

高一生物教学范文4

一、学案教学法的意义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手段。通过学案训练,学生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能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学案设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来设计的,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方法。我们学校是一个基础比较薄弱的县级中学,这个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他们学习生物的基础比较差,如果采用学案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案教学法的内容

学案内容一般由学习目标、活动设计、方法策略、学生练习等部分组成。在方法策略的培训中,主要以高考题为驱动,引导学生探究,并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讨论,将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诊断自己答题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同时感悟总结掌握规范答题的方法策略,达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练习,强化了方法的应用,形成了解题思路。同时我注重个体差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适度的评价,让学生得到肯定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更有学习的乐趣。

三、学案教学法的做法

在进行学案教学法的时候,我一般是让学生先去预习,让他们明白这一节课需要上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预习,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可能是什么,他们不明白的又大概有哪些知识等。通过预习,学生就明确了上课听课的重点、难点,就会有针对性地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样比先前没有做这种学案学习的时候,学生更多了一点自觉性,更增加了自己主动学习的兴趣,听课的效果当然也比原来好很多。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要学会尊重学生,要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而不是不断尝试挫败,要不断配合学生的思路而不是强调学生配合老师的思路,要避免教师太多的灌输而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究知识的奥妙,要引导于学案但又不仅仅限于学案:激发引导、巡视、参与讨论、解决疑难、适时点拨、纠正错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总结、反思、巩固,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教学思想。

高一生物教学范文5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物学术语 混淆

中图分类号 Q-49 文献标志码 E

正确理解生物学术语的含义,对于正确认识理解生物现象、本质等有重要作用。

1 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壁后得到的就是一团原生质体。

成熟植物细胞内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是原生质层。只在成熟植物细胞才有,动物及细菌细胞无此结构。部分学生常把去掉植物细胞壁后剩下的部分答成“原生质层”。

2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指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半透膜是没有生命活性的,如赛璐玢(俗称玻璃纸)。有些生物膜死亡后可以变成半透膜,如鱼死亡后,鱼鳔可用于渗透原理实验。

选择透过性膜是活细胞内的生物膜,主要由其中的载体决定物质是否能够通过。这种特性使生物膜起到了半透膜的作用,但不属于半透膜。学生易把选择透过性膜等同于半透膜。

3 脂肪与脂质

脂肪指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属于脂质中的一类。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其化学组成元素是C、H、O。而脂质指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其化学组成元素主要是C、H、O。学生易混淆的主要原因是不清楚二者的关系。

4 提取液与层析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提取色素时,常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作提取液,提取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色素的分离用的是层析液,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将色素分离开来。提取液与层析液在本实验中使用的目的和实验阶段是不同的。

5 中心体与中心粒

中心体是动物和一些低等植物细胞中的一种没有膜结构的、由蛋白质形成的细胞器,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参与形成纺锤体。而中心粒只是中心体的组成结构的一部分,不是细胞器。学生看到有的地方写成中心体,有的地方写成中心粒,就误认为这是同一种结构。

6 姐妹染色单体与染色单体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一个着丝点上连着的两条DNA分子(及其上面的蛋白质等)就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一分为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新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两条染色体分别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称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这四条染色单体中,既有姐妹染色单体,还有非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不能说一个四分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学生常理解为四分体中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7 龙胆紫与龙胆紫溶液(染液)

龙胆紫(俗称紫药水)是氯化四甲基副玫瑰苯胺、氯化五甲基副玫瑰苯胺和氯化六甲基副玫瑰苯胺的混合物。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染色体染色用的是质量浓度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

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而上述实验中对染色体染色的是配置成的特定的溶液。所以不能说用龙胆紫染料对染色体染色。与之类似的还有醋酸洋红、醋酸洋红溶液及醋酸洋红染料的区别。学生答题时经常写成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8 基因突变与突变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又称为点突变。它是可遗传变异中的一种类型。

教材中生物进化内容里面,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方面,它是生物进化重要的原材料。在遗传学中,基因突变属于狭义的突变,进化内容中的突变属于广义的突变。学生回答“什么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时常错误答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9 生长激素与生长素

生长激素是由动物垂体产生的一种多肽类动物激素;而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激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酸。二者虽然分别对动植物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其来源、产生部位、化学本质等方面都不同。学生常见错误是将动物产生的“生长激素”错误写成“生长素”。

10 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是成熟植物细胞的液泡中的液体,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坚挺。细胞内液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所有液体,属于体液的范畴。学生将二者混淆主要原因是对二者的含义没弄清楚。

11 二苯胺与二苯胺试剂

二苯胺是一种白色至浅灰色的晶体物质,有毒。

选修一中鉴定DNA分子用的二苯胺试剂,课本中的配制如下:1.5 g二苯胺溶于100 mL冰醋酸中,再加1.5 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临用前,在10 mL的上述溶液中加入0.1 mL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溶液。溶液一般指物质的水溶液,很明显二苯胺试剂是一种较复杂的溶液,不仅仅是二苯胺的水溶液。DNA分子鉴定的显色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染液染色原理是有色染料物质附着于物体上使其显示出染料的颜色来,所以本鉴定试验中颜色的出现与染料染色原理不同,不能说是二苯胺染液。学生答题时常将“二苯胺试剂”中的“试剂”二字漏掉。

12 双缩脲与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指两分子的尿素反应生成的分子,在碱性条件下能于Cu2+发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是鉴定样品中是否有蛋白质而用的专门的试剂(由A液: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B液: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组成。)。蛋白质鉴定时,依次向样品中加入A液和B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出现紫色,说明样品中含蛋白质。学生往往答题时写成用“双缩脲”检测蛋白质,没搞清楚二者的实质。

13 胚胎与胚胎时期

胚胎是指受精卵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能力的雏体,指有性繁殖发展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物质实体。

胚胎时期是指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的时期,指的是一段时间。在做填空题时,有些学生老是填成“人体细胞分化的最大限度是胚胎”,将实体结构与时间名词混淆。

14 自交与自由

自交是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

自由也叫随机,指种群内各基因型个体之间均可进行,包括相同基因型个体间,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随机配对。而有的自由(像自然状态下的豌豆)实质上还是分别自交,所以在答题时应注意亲本能否自由。在已知亲本,计算子代基因型频率时,前者只需分别统计各自自交结果,然后相加就行,而后者往往要利用基因平衡定律(如果适合)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学生往往容易将两个名词意思理解错误,导致解错题。

15 基因重组与基因自由组合

广义的基因重组指任何造成基因型变化的基因交流过程,狭义的仅指DNA分子内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都可以发生,真核生物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原核生物中的转化、转导、结合过程等都涉及基因重组。高中课本中的基因工程原理、格里菲斯及艾弗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实质都是基因重组。

基因的自由组合指真核生物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这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中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一个方面。有些学生答题时因不清楚二者的范围和具体指代而答错。

高一生物教学范文6

1.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1 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1.2 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朱 不超过100只,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2.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2.1 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2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