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葡萄酒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文化范文1

关键词:葡萄酒文化;文化营销模式;创新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29-02

引言

法国有这样一句谚语: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将法国的宗教、艺术和大自然融合在一体,展现着法兰西优雅的文化。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体现在三方面:葡萄酒在法国的餐桌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独特的酒庄文化;法国人对葡萄酒品质的追求。在中国历年的葡萄酒进口中,法国葡萄酒的进口数量稳居第一。中国葡萄酒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文化营销越来越重视,创新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普及葡萄酒文化,培育忠实的葡萄酒消费者,欲与进口葡萄酒进行有力抗衡;中国葡萄酒企业主要的营销模式包括广告宣传、事件营销、包装设计、产区营销、工业旅游、渠道培训等[1]。这篇文章将针对葡萄酒企业文化营销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一、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的转变

(一)消费诉求的演变

在1998年的《信息荟萃》杂志上,有报道如下:“媒介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常饮葡萄酒有益身心健康,因此崇尚健康的观念使法国葡萄酒商大为受益。”当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小幅度提高,国人养生保健意识增强,葡萄酒成为餐桌上的新宠。如今,消费者更在意的是葡萄酒所代表的时尚、浪漫、成功、自我的文化,某酒吧的服务和装潢并不专业,来这里的消费者就是用专业的酒具坐在沙发里品品酒、聊聊天,享受这种浪漫惬意的氛围和情调,这家葡萄酒吧的分店在不断扩张中。与其说消费者在消费葡萄酒,不如说消费者是花钱体验葡萄酒所代表的文化。

(二)营销依据的演变

营销依据从以前的粗放营销到现在的数据库营销。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起步比较晚,以前的葡萄酒营销方式多以广告、工业旅游、葡萄酒有奖征文、葡萄酒软文等,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如今葡萄酒企业通过自身丰富的实战经验总结出,要有针对性的找到那些对于干红产品和产地文化认同的消费者及潜在群体,并影响他们,形成基础的市场资源,使他们成为葡萄酒消费的领头羊。对于在目前阶段颇具个性化消费的进口红酒来说,要有效的利用数据库,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收益,而这项工作也是目前国内诸多进口红酒推广机构的重点工作。

(三)体验营销的演变

张裕从1992年开始便开始了葡萄酒的工业旅游,2012年张裕工业旅游收入可超千万。如今葡萄酒在中国体验式推广最多的表现形式是品鉴会和酒庄旅游。葡萄酒品鉴会让酒商、葡萄酒消费者切身体验到了产品的丰富性,也为参加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际平台,提高了客户忠诚度,促进了顾客的口碑宣传。酒庄旅游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力是巨大的。中粮君顶酒庄自建成以来,来此参观的消费者通过实地了解和品尝葡萄酒,大大提高了对君顶酒庄的忠诚,口碑宣传的影响力和效果比普通的广告要显著的多。随着中国多数的酒庄建成和配套设施完善后,酒庄旅游定将成为热门[2]。

(四)培训渠道的演变

葡萄酒培训渠道,在过去无非就是酒店、超市和夜场。葡萄酒要进入超市销售,超市会向葡萄酒供应商收取“进店费”;相对于超市,酒店里的竞争更激烈,消费垄断也更霸道;葡萄酒要想进入夜店,也得缴纳名目众多的费用。现在葡萄酒出现了新的营销渠道:葡萄酒连锁专卖店、电子商务。专卖店里的葡萄酒省去中间商环节,也没有进店费用,能够更多地让利于消费者;专卖店同时还是经销商与厂商博弈的筹码,所以它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很快。网络向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性价比更高的葡萄酒商品,由于网络购物的便捷性以及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提高,不少消费者尝试在网上购买葡萄酒。

二、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老子云,大象无形。真正能够深刻改变人们生活的,恰恰是无形的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扩大化必然导致面临文化的多元化。中国葡萄酒企业应利用本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才能与进口葡萄酒相抗争[3]。随着葡萄酒市场竞争的加剧,葡萄酒产品在性能上相差无几,葡萄酒企业占领市场只有依靠自己的品牌,更确切的说是靠自己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差异[4]。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其消费行为越来越具有“文化性”,当代消费者认同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加注重产品的文化价值。而随着外国酒文化的侵入,中国葡萄酒业必须全面系统地构筑中国葡萄酒的文化力,文化营销战略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法宝。

三、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的创新

(一)大众化的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

与可乐、牛奶、果汁等饮料相比,葡萄酒具有更丰富的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鉴赏性内涵。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尚未形成大众饮用葡萄酒的习惯和文化氛围。有内涵的商品,虽然其市场潜力、持久度和稳定性很大,但对于没有一定认知的初级市场,起步也是很艰难的[5]。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葡萄酒的消费量在整个酒类的消费中也就是百分之几,不足世界的1/10的水平。为了促进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酿酒企业生产和销售葡萄酒的同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当好葡萄酒知识的宣传者,葡萄酒文化普及之日,就是中国葡萄酒快速增长之时。

(二)精英化的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

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普及,精英化的葡萄酒文化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葡萄酒文化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葡萄酒,在消费时选择葡萄酒。但葡萄酒产品在市场总是有一部分重度消费群体,他们无论在对销售收入还是利润等方面的贡献都是非常突出的,他们是奢侈品和其他非生活必需消费品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群体。消费者花几千元甚至更多的钱买一瓶优质葡萄酒,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产品上的物质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这就要求葡萄酒必须融入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形态可以是制造商代工生产,但真正贩卖的却是基于品牌文化的精神体验[6]。

(三)本土化的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

大部分的中国消费者认识葡萄酒是从进口葡萄酒开始的,部分中国人擅长将红酒当成白酒或啤酒“干掉”。在西方酒文化中,消费者比较注重酒品本身的风格特点和饮用过程中的视觉、嗅觉、味觉等个性化的内在感受,而中华酒文化则讲究形式、寓意、礼仪、功能。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我们无视差异照搬西方红酒文化形式,这不仅是强迫消费者,也是在限制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推广。我们要从自身的民族文化入手,深刻理解因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传统文化心理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和消费欲望。酒标方面,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和图腾打造葡萄酒图标,如红色、金色以及龙凤的图腾;水墨是中国特有的作画方法,也可以用水墨画做酒标,使葡萄酒具有文化上的感染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酒灵魂、酒文化的延伸。

葡萄酒文化范文2

诚然,中国人对葡萄酒的态度已由过去的盲目跟风逐渐过渡到了懂得她,欣赏她,幽僻之处,三五好友,静啜慢饮,让时光停驻……“中船英特”显然明白我们追随美酒的心情。

巨人肩膀的风景

进入葡萄酒行业,“中船”(中船重工集团)这个“船老大”首次开拓了非“船”领域,对很多人来说,实属意料之外;而需求全部外向型企业,对欧洲产品了解多,接触早,“中船”的这一举措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面对葡萄酒市场目前的混乱局面,对‘中船英特’来说,反倒是进入行业的一个好机会。”“中船英特”总经理李郁对零供网记者说。

没有法则,葡萄酒业多年来乱象丛生。“中船英特”(中船集团下属中船重工物贸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的成立,仿佛丛林中的披荆斩棘,有了“国字头”央企这把利刃,意在宣告混沌即将结束,方圆就要建立。

每当一个行业门槛低,就难免鱼龙混杂,葡萄酒行业亦是。“以前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时都很盲目,对市场对产品没有很好的认知,是一种不负责任重暴利的短期行为。我觉得还是国家立法不够,特别是在葡萄酒行业存在非常多的缺失。”李郁这样认为,“在发达国家,葡萄酒行业法规健全的国家,有很多相关法律进行市场保护制度,如法国的AOC、意大利的DOC、DOCG等,其实是对产品、品牌的维护,也是对市场、消费者的保护。”

随着今年7月我国《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的实施,在李郁看来是一件好事。“中国的葡萄酒行业需要国家立法和规范。《条件》是对目前市场混乱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门槛,能有一个标准来衡量经营者。”李郁说,“首先立了一条杠,这条杠是公平的,对所有人都一样,被淘汰还是因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确如此,葡萄酒行业无论从资金、物流、仓储条件、产品储备、消费者支持等方面都有很精细的要求,如果没有能力去完善这些基础,被淘汰出局也是必然的。

秩序的形成,必有领军人物的示范。“中船英特”为保证产品的纯粹,花费大量成本到原产地考察,奔波于世界各地,只为找出好酒。目前“中船英特”大概有100多款产品,都坚持从国外直接采购,专业人员甄别的不光是酒,还有合作酒庄。

“我们首先要确定品质第一,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下游的经销商,他们更看重的是产品真不真,是不是以次充好。”李郁说道,“选择一款产品,首先要了解它,知道其出处,酒庄是怎么回事,酒庄的经营者是怎么回事,它的酒田什么样,产品什么特色?选酒的过程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我们在认可一样产品后,还要看它的供应商,是不是具备持续稳定的供货能力。”

知根知底,是“中船英特”选择产品的基准。

低调做市场典范

好的市场,好的发展前景,作为非“船”的一个新兴业务,“中船”将之定位为多元化经营模式:一是以“中船英特”为品牌的连锁加盟体系;二是传统渠道经营。

宁缺毋滥,是“中船英特”的营销宗旨。第一年进入市场,面临第一个招商季,“中船英特”并不高举高打,而是选择低调经营样板市场。挑选加盟商也是慎重起见,包括整体素质、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市场运作能力等,同时更要看加盟商是不是有意愿去做一个专业的团队。“以赚钱为目的的经销商,我们不期望,必须有对我们品牌和理念的认知,要有共识。”李郁说。

行业面临洗牌,产品和市场扩张规模都在重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招商就存在一定困难。然而,很多经销商由过去的不理智也变得谨慎起来,考虑重新选择上游资源,鉴别其公信力可靠性,力求可持续发展。“‘中船’具有一个先天的品牌吸引力,做这个行业‘中’字头很少,专门做进口酒的更是凤毛麟角,品牌招商时具有信任度,前期对连锁加盟有一定帮助。”

“中船英特”酒的品类涉及高中低端,加盟连锁体系以中高端为主,传统经营体系以中低端为主,大部分产品都是来自独立酒庄,按产区划分。“我们不希望提供特别便宜的产品,如果我自己都不愿意喝的酒去推荐给别人喝,起码我没有那种动力,因为我连自己也无法说服。”李郁这样说。

不求数量求质量,做要做得好,做到行业翘楚,通过连锁加盟把“中船英特”打造成知名的业内领先品牌,同时打造出自有的销售网络。最重要的不是卖货给加盟商,而是怎样帮助其去开拓渠道动销。

“帮助每个店与客户之间建立沟通循环,只要这块做到了,那么每一个店都会是一个样板,未来持续良性的发展。”建立口碑,在行业内凸显知名度和专业性,再随之展开品牌推广,“中船英特”运筹帷幄。

好酒自在其中

“中船英特”品类覆盖全球,包含葡萄酒的“旧世界”与“新世界”。“旧世界”是我们常见的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新世界”则以智利、阿根廷、美国等为代表,产品均签订中国独家。

李郁向零供网记者介绍了“中船英特”旗下的一款特色产品——“上美碧泽”。来自法国的一个超级中级庄,是中级庄里最顶级的。酒庄坐落于波尔多左岸的圣埃斯代夫村,在著名的拉菲酒庄和玫瑰庄之间,旁边是季龙德河。这里土壤质量基本相同,土地钙化程度高,非常适合葡萄种植,酒庄的酿酒理念是尽量迟摘,让葡萄高度成熟。葡萄品类以梅洛为主,这在波尔多左岸非常少见,气味芳香馥郁,口感浓郁丝滑。

“上美碧泽”在欧洲久负盛名,可以陈年很久,也能早期饮用。今年10月,“上美碧泽”将通过“中船英特”与中国葡萄酒爱好者会面,这也是她首次以独家的方式大批量地登陆中国。

另一款来自智利的“帕罗玛”,是“新世界”的代表。“帕罗玛”旗下陈酿卡蒙,在世界上几乎绝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葡萄品种,原产自法国,当初只作为调配品种存在,后来法国不见了,如今却在智利种植得非常好。这款酒植物香气浓郁,酒体饱满,给人感觉肥硕、开放、肉感、丰腴,形神兼备了南美的地理与人文风貌。

这些酒庄的庄主都曾来到“中船英特”,与中国葡萄酒爱好者共同分享葡萄酒中的美妙滋味。

李郁表示,“中船英特”在做到一定规模基础后,将会对产业链上伸下延,此后考虑在欧洲收购一些精品酒庄,希望不久的将来能付诸实践。

享受都市慢生活

可见,“中船英特”并没有把自己仅仅定位成一个“葡萄酒经营者”。

“中船英特”的连锁加盟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酒窖,陈列,卖酒。它更像一个产品展示平台,同时也是品鉴和活动的中心,有时还是一个沙龙。“能够给客户提供一些体验、品酒、讲座、课程推广,此外给加盟商提供客户、朋友圈子能够聚会的私密空间。”李郁说。

“也许现在很多中国人喝葡萄酒还是在追随一种潮流,但我认为是一种好现象。美好的事物大家都会不自觉去追求,因为它带给人的是享受。”

“中船英特”希望立足于产品做葡萄酒文化的推广,培育消费者,让消费者认知产品,跟产品一起成熟。为此,“中船英特”与法国GAFA侍酒师学校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推广其品牌课程,培养侍酒师。

如果你希望能静下心,坐下来,品出酒中文章,侍酒师的角色就非常关键。侍酒师不同于一般的品鉴师,他更多要做的是指导人怎样去欣赏酒,怎样搭配。酒是离不开餐的,很少有人能达到净饮(纯喝酒),真正的葡萄酒必须与餐结合才会达到完美。“为什么国外爱喝葡萄酒,跟餐饮是有关系的,西餐的每道餐一定是有缺陷的,因而要佐酒来搭配,搭配得好会相得益彰。净饮会觉得酸涩、坚硬,口腔不愉快,此时来一个好菜,就会发现这个酒变得无比美好,这就是侍酒师所做的。”李郁的解释极具画面感,“餐与酒搭配就像好的婚姻,会相互提升。”

“中船英特”会为加盟店培养侍酒师,提供培训课程和团队,希望每一个店都成为当地葡萄酒文化推广的窗口。

“对一种酒有非常强的探求欲望,会从中得到很多快乐。法国人说,葡萄酒喝着不一定是美好,有时候喝的是苦难。任何一种好酒一定是酸甜苦辣都有的,只不过要做得平衡,但一定要让你尝到所有的味道,真正好的葡萄酒肯定是五味俱全。”

从李郁的娓娓讲述中,不难看出他对葡萄酒的热爱。虽然日渐忙碌的他已经很难有机会在家吃顿晚餐,但若有此机会,他还是会在吃饭的时候喝一杯。

葡萄酒文化范文3

“您的葡萄酒,藏好了吗?”

葡萄美酒是有生命的,储藏条件十分苛刻,要做到完好无损的保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振动、光度、通风、异味、摆放七大条件。呵护每一瓶葡萄美酒的生命,才能让红酒生命茁壮成长。

6月1日,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荷兰国际工业促进公司和北京世联新睿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组办的 2010 TOPWINE CHINA 中国北京国际葡萄酒博览会隆重开幕。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汇聚一堂,向国内的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专业买家进行展示,一场专业B2B的商务接洽国际性葡萄酒展就此诞生。在展会期间,还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您的葡萄酒,藏好了吗?”――暨新潮储藏文化的推介会,推介会上储藏专家向广大葡萄酒爱好者,详细地介绍了葡萄的储藏条件要求及储藏方法。随着这两年国内葡萄酒文化的快速兴起,国内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品尝及饮用葡萄酒,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更是掀起了葡萄酒收藏与投资热潮,由于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及储藏常识的缺乏,导致储藏方法不当,对葡萄酒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新潮酒柜的储酒顾问景先生向记者说:“葡萄美酒是有生命的,储藏条件不容忽视,要保存好一瓶葡萄美酒,需要非常苛刻的储藏条件,具体包括温度、湿度、光线、振动、通风、隔离六大条件,而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具备这样条件的地方,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会让一些葡萄酒爱好者及收藏者烦恼, 而选择一台专业酒柜或者是定做一个私家酒窖,是藏酒的理想选择。”

专业领先,超凡脱俗

与普通酒柜不同,SICAO新朝电子酒窖具备以下特点:

精确恒温

温度控制采用PID线性控制,即制冷系统会不停比较设定与实际温度的差异,而随时监控制冷功率,通过箱内智能感温器,使温度精确恒定;SICAO酒窖的温度可分别设定到12-18度与5-18度,不同的型号可分为单温区、双温区、三温区三种不同的储藏区域,可满足不同葡萄酒的最佳储藏温度。

标准湿度

行业领先创新技术,利用制冷系统所产生的水分通过特殊处理,将水分转换为雾形湿气,通过大功率冷风扇将多余水分尽快挥发出来,并通过智能湿控器准确把握湿度范围,使箱内湿度恒定控制在50%-80%标准范围,时刻防止湿度过低,造成对葡萄酒的伤害及湿度过大,从而导致酒标的破坏。

没有震动

半导体制冷采用热电制冷效应,无任何机械部件产生震动;其他压缩机制冷酒柜,采用国外进口先进的避震式压缩系统,大大降低机械运动产生的震动,并且酒柜底部四方采用固定绶压脚垫,可有效吸住地面,不仅防止非水平放置产生倾斜,并缓冲开关门时产生的轻微震动,使酒柜稳如泰山。

有效避光

玻璃门体均采用双层抽真空超厚茶色玻璃层,玻璃表面通过防镀膜技术处理,三道保护工艺,有效过虑紫外线,阻挡光线进入。

实木酒架

与一般酒叠酒摆放方式不同,每台酒柜均配备多层酒架,葡萄酒呈水平方式层层摆放,名贵实木酒架,材质分别选用三种上等木材榉木、橡木、柚木,经过多道工艺处理,无异味,不变质,经久耐用;通过人体力学酒架设计,拉回轻便,并设置了保护装置,避免酒架拉出脱落造成损失。(部分型号酒架选用波浪式不锈钢层架)

循环通风

与一般酒柜不同,采用风冷系统内置多个循环风机,充分使柜内的空气自动循环,保持柜内温度整体均匀,减小温度偏差。通过过滤器与外界交换新鲜空气,避免柜内气体污染产生异味。

环保节能

所有酒柜材质均严格执行欧盟ROHS标准,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高效独特制冷方式及恒温待机功能,大大降低机器运作功率减少负荷,比传统冰箱更为节能;同时也减小了噪音污染。

尊贵外观

葡萄酒文化范文4

米尔顿・科特勒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主席现代营销学创始人之一

葡萄酒,基于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其制作过程中所依赖的高科技含量,过去,在中国其生产一直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到目前为止,虽然中国葡萄酒的产量已达到了近4亿公升,并且在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在这个基础上的15%的增长(而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近200个啤酒酿造厂已经生产了近300多个品牌的国产葡萄酒),但即便这样,它仍比目前中国啤酒的生产量低两个百分点,而在出口上,也要比白酒低六个百分点。

因此,即使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饮用氛围,中国人目前对葡萄酒的需求仍然高出中国葡萄酒的产量,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消费还主要依赖于产品进口。

品牌需要用文化锤炼

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给葡萄酒的生产营造了无数的商机和利益点。但不论是对于生产便宜的大众葡萄酒,还是非常高档的优质葡萄酒,中国的葡萄酒生产商们都存在着一个普遍、但却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并不真正懂得如何去正确地包装和推销自己的品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市场上的葡萄酒消费量。毕竟,只有对葡萄酒的需求量上去了,在葡萄酒业上的大规模的投资才更有的放矢。

那么,对于中国葡萄酒生产者来说,如何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从而促进中国葡萄酒饮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餐馆在其中必将发挥着一个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葡萄酒消费的公共场合,餐馆也将成为培养大众葡萄酒饮用习惯的重要阵地。首先,餐馆要让其员工对葡萄酒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鉴赏和体验葡萄酒。这包括如何很好地储存葡萄酒,如何正确地开启葡萄酒瓶,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给客人倒酒和如何向客人推荐和介绍不同品牌和品质的葡萄酒。虽然这些看似琐碎的葡萄酒服务细节早已是西方国家推广葡萄酒鉴赏和选择的重要手段,但在中国还没有在这方面形成一个成熟的机制。而它们恰恰是培养大众葡萄酒文化的重要环节。面对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四年后的北京2008奥运会,葡萄酒销售商、制造商和进口商必须要意识到其后面所隐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并从现在开始做起,去培养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文化和消费市场。

其次,葡萄酒品牌必须多样化。中国本土的葡萄酒制造商长城葡萄酒公司,有着优良的制作工艺,并且有实力生产出非常优质的葡萄酒。但遗憾的是,至今,”长城“葡萄酒的品牌依然保持其单一的风格,从而使得顾客无法从“长城”众多“品质”的葡萄酒中,区分出一般葡萄酒和优质葡萄酒,这样,一方面使得优质葡萄酒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另一方面,较少品牌的选择,无法让顾客去领略葡萄酒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不同口味和品质的葡萄酒使用同一个品牌,导致了顾客对品牌忠诚度的下降。所以从现在开始,中国的葡萄酒厂商,包括“长城”葡萄酒在内,都必须着手开始解决品牌问题。不同口味和品牌的葡萄酒必须使用不同的标识和品牌,更多的选择和品牌的推荐无疑会使得卖场更加吸引人,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另外,在广告推广方面,中国的葡萄酒厂商们应该多从欧美广告市场中得到启发,学习他们如何去更好地体现葡萄酒的价值。中国葡萄酒市场推广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的葡萄酒厂商们正在努力生产着优质的葡萄酒,但却不知道葡萄酒真正代表着什么。除了是一种健康的饮品,葡萄酒更是一种文明、富足和体面的象征。目前中国的葡萄酒广告还比较匮乏,而这些广告主要都是将葡萄酒与浪漫和爱情相连,事实上,这些并不是葡萄酒的主要诉求点。它在中国的诉求点应该是一种成功、成就、稳定和富裕的象征……而这些诉求点都应与相应的、足以说服公众的故事来体现。对葡萄酒的推广,应该更多地和事件营销相结合,做到整合营销传播。比如说,葡萄酒的推广可以和诸如时装展示等公关活动相结合,可以和中国悠久的烹饪餐饮相结合,在向公众推荐葡萄酒与中国饮食如何搭配的同时,也更加有效地培育了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可谓一箭双雕。

最后,占领女性消费市场是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白酒和啤酒都容易导致醉意的产生,而葡萄酒则更多地是为了放松和交际。葡萄酒在二战后进入美国,首先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交际饮品,后来,成了女性市场的主要饮品。因此,把葡萄酒的推广工作与女性消费市场紧密结合也应是中国葡萄酒推广和市场运作的主要手段,具体而言,就是把”葡萄酒“装扮得更加时尚、职业。让葡萄酒在“时装展示会”和“时装店”以及“珠宝首饰店”中频频出镜。同时,也可以把“葡萄酒”作为送给女主人的礼物等。

向领跑者学习取经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中国葡萄酒制造商们不妨尝试“走出去”的战略,通过收购国外,特别是欧美地区的葡萄酒酿造企业,在具有良好葡萄酒文化的国外市场中,通过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经验,来增强自己在本土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一点上,日本葡萄酒厂商的走出去战略已经显示出其成果,葡萄酒生产和出口已经在日本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葡萄酒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繁琐,包含着很多科技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因此,在葡萄酒的生产中,对这个事业的坚持和专注也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那些具有长远眼光,而不被短期利益吸引的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在这个产业中获取更大的成功。

“多样性”和“选择性”难题

就“葡萄酒”分销渠道而言,中国在产品到达“终端”上做得还不错,但是,在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性上,无论是中国葡萄酒的制造商还是分销商,都还做得远远不够。一是中国本土葡萄酒的种类单一,二是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葡萄酒鉴赏和区分机制。在这个方面,中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选择度和对葡萄酒的认识度,给优质葡萄酒更高的地位。在中国消费者更多地体会葡萄酒原本带有的丰富和微妙的口味的同时,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不妨举办一些主题为“体验葡萄酒”(Grape Wine Tasting Forum)的主题研讨会,通过邀请各国的葡萄酒鉴赏专家,通过品尝不同品牌和品质的葡萄酒,谈葡萄酒的鉴赏艺术,从而推动中国葡萄酒市场对葡萄酒的鉴赏能力和习惯。

葡萄酒文化范文5

关键词:华盛顿・欧文陶渊明 《瑞普・凡・温克尔》 《桃花源记》 人文情怀

处在由英国殖民统治向合众国独立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急于从文学贫瘠的现状中摆脱出来的美国文学幸好有了华盛顿・欧文。他在美国国族建构初期为美国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美国文学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世界文学舞台,由此被尊称为美国文学之父。但因为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经历的改朝换代,欧文在其作品中宣泄得更多的是国家独立带来的喜悦之外的困惑不解和思古幽情。他的思想偏于保守,常常在作品中有美化过去的倾向,其代表作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被公认为欧文最具有永恒魅力的佳作之一。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成就卓著的大诗人,被林语堂先生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位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以其淡雅的诗风和高洁的人格得到人们的景仰和爱戴。自古及今, 世人多论及陶渊明为隐逸诗人, 以追求静谧安逸的古朴社会, 追求淡泊高远、身无外求的人生, 不肯沉浮应世, 而选择辞官归隐, 躬耕自励之路, 来注解其隐逸形象。《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作于晚年,是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之一。《桃花源记》以其思想、艺术的卓越成就,影响超过了《桃花源诗》,成为一件独立成篇,脍炙人口的珍品。作为文学名篇,《瑞普・凡・温克尔》和《桃花源记》这两篇作品具有诸多相似点,已有众多比较文学爱好者从时代背景、作者影响、理想倾向和追求上做过分析。其实两文可比之处颇多,笔者从两位作者对政治的态度,浪漫主义风格以及生态意识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让更多的读者对这两篇作品产生研究的兴趣,感受其文学生命力,并得到更多关于中美文学源头的研究结果。

一、怀旧与归隐――逃遁避世的不同表现

在这两篇作品中,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逃避社会现实为主题,这也是两位文学大家内心的强烈共鸣,对待现实生活的无独有偶的相似态度。对于北美殖民地挣脱英国殖民枷锁进行国族建构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欧文持有保留的看法。《瑞普・凡・温克尔》中欧文让主人公一觉睡了二十年,再通过他的眼睛来看二十年后已经独立的美国,通过观察到的很多生动诙谐的细节向读者暗示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给贫苦农民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从而对现实进行了巧妙的讽刺。

陶渊明身在政治腐败,宗室内争,军阀谋权,杀戮遍地的魏晋乱世,虽然曾受到儒家用世思想的熏陶,也曾经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最终为避祸保身,其政治雄心也不得不有所消减。晚年时期对这个世界越来越失望:出仕违拗性情,选择归隐,也被证明并不能有舒心的日子。在创作《桃花源记并诗》前,陶渊明美好的田园梦也已经被现实无情地击得粉碎。他只好勾画出一个乌托邦的社会――“桃花源”来自我安慰了。他的《桃花源记并诗》写渔人误入桃源,发现一处与外界隔绝,没有战乱和剥削,且风气醇厚的人间乐土,后人再寻难觅其踪的故事。

这两篇文章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都是以“逃避”这个方式来寻求解脱。瑞普・凡・温克尔通过二十年的大梦,逃避了悍妻和劳动。妻子向他劝奉的是清教时期的清规戒律和富兰克林式的劳动哲学,“但是,瑞普对有利可图的劳动均反感透顶”。其实功利主义也正是欧文本人所憎恶和排斥的,他对新英格兰北方佬及他们的清教传统一直持敌视态度,这点在他另一名篇《睡谷传奇》 (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 中也有同样的表现。

而桃花源则是通过作者自身的寻游探幽,在山重水复之中,寻得柳暗花明。他通过桃花源中的具体景象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人人劳动自由平等的美好的社会图景。在世外桃源中,可以逃避战乱与苛政,寄托自己的理想境界。在这里,桃花源实际上并不客观存在,而是逃避现实的理想社会的象征。

尽管这两篇作品具有相同的主题,但是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等不同,各自显现出来对政治的态度也有所区别:欧文对突如其来的国体独立和所谓的民主自由感到困惑,为了让陶醉在刚刚获得胜利的喜悦中的人们看到了他们从未注意过的一面,他幽默且夸张地讽刺揶揄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将之与单纯而又美好的宗法制社会进行对比,同时内心又在怀念从前那个幽僻山村里悠然自得的生活;而陶渊明所处的乱世一次次地浇灭他的政治热情,他的入世理想也无法得到实现,他退而寄情于山水,然而最终还是无法过他憧憬的田园生活。他只有在作品中幻想出一个没有纷争人人自给自足的理想国,表达的是对现实黑暗的批评和由于理想破灭而产生的绝望, 同时也抒发出作者逃避黑暗现实和追求理想境界的强烈愿望。

另外,欧文小说中由乔治三世的臣民变为“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瑞普,在家庭变革中终获自由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美洲殖民地力图摆脱殖民宗主国统治的斗争,这表明在感到无所适从和郁郁不满之后欧文还是“与他同时代的人一样也曾为美国的独立革命运动而欢呼”。而陶渊明在有生之年却从未有幸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大济于苍生” (《感世不遇赋》)。壮志未酬的他被愤愤不平的复杂感情和终生遗憾的情绪折磨,何尝会为任何一次政治变革而去欢欣鼓舞?

相形之下,入山遇仙然后沉睡多年无疑是某种对历史和责任的逃避,欧文面对新国家的诞生备感茫然,心中流露的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希冀时间可以永远停滞在过去那个幽静惬意的山村;而偶遇世外桃源然后失而难觅也同样表明陶渊明是在逃避无可奈何的政治,退而在臆想中构建自己“小国寡民”的乌托邦。当他发现田园生活也无法真正实现他归隐的心志,只好以隐逸山水虚构幻境的艺术构思寄托着自己的社会理想。

二、仙遇――浪漫主义的相似手法

两位作者都是通过讲述非常神奇的传说为开端,细致刻画对现实的逃避,最后都成功地实现各自对现实的逃避和理想际遇的期盼。想要逃避现实到达一个理想的所在,其逃遁之地必须要与现实社会完全隔绝,必然要与遥远的时空发生联系;而关于如何实现时空的超越,二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入山遇仙”这个模式。

《瑞普・凡・温克尔》的故事是一个荷兰人的奇遇,也是一个浪漫的故事。因入山偶遇到了早已作古的哈德逊船长和他的水手们,瑞普偷喝了他们的仙酒后酣然入睡,醒来后回到村子里,却发现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文创造性地把古老传说中的德国农民变成美国农夫,把地点从莱茵河畔搬到美国偏僻的小山村,把异国的古代传说加上英国航海家亨德利克・哈德逊及其“半月号”船上水手们的冒险事迹改造成极富浪漫色彩的现实故事。欧文这样做是很有见地的,因为生活在美洲大陆上的白人没有自己的古老传说,欧文发现自己的国家虽然活跃,但的确是浅薄的,很需要有一点文化传统,于是他向自己所倾慕的欧洲借了点东西――德国的古代传说。当这一德国传说被一个美国作家成功地移植到了美国本土上,甚至使得欧洲的读者都开始被这古老的传说重新吸引,也最终为华盛顿・欧文赢得了大西洋两岸的声誉。欧文既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也是出色的散文家,在叙事中富有优雅的散文化的风格,在写作手法上继承和发扬了18 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传统。小说全篇“雅洁流畅,简练缜密”,当中散文般优美的词句,形象而具体、流畅而幽默的描写,使原本的欧洲传说显现出美国哈德逊山谷的独特景色和生活气息,就像根据本地的传说写成的一样。

《桃花源记》的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共三段情景。第一段生动地描述了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第二段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桃源人物怡然自乐的生活,构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然后桃源人见到渔人,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

从文学构思上看,《桃花源记》明显受到魏晋时期流行的志怪小说及传统游仙文学的影响。当时志怪小说描写普通人误入仙境又得而复失的故事很多。小说还有另一种变体,就是进入的虽不是神仙处所,却是与仙境无异的人间乐园!《桃花源记》就是这样的典型。陶渊明并非想把美好的理想归宿到飘渺的神仙世界,而宁愿是真实的人间生活,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的期待。陶渊明的这篇作品有游仙的结构,但摆脱宣扬神仙长生的功利目的,不附庸于神道的宣传,因此作品更易突出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作者亲身参加劳动,对人民的疾苦有切肤之痛;同样,正是在与农人的亲密交往中,他了解并融入了他们当中,所以写下了此篇反映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最朴素、最原始、最真切的理想的佳作。

三、自然的永恒魅力――前瞻的生态焦虑

对于作家来说,被自然的美丽所沉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自然的美丽又是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因此,挚爱自然的美,用生花妙笔把它展现出来,是古今中外作家的一种自觉追求。陶渊明与欧文正是这样两位敏感而关注生态自然的访客,在他们的创作中,彰显自然美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并由此形成了贯穿这两篇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审美情调。

作为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欧文对自然表达了由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在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中他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形象细致的描写, 尽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非凡魅力。文笔清新流畅,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思古幽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依恋。故事的第一段对卡慈吉尔山景的描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季的每一转换,气候的每一变化,乃至一天中的每一小时,都能使这些山峦的奇幻的色彩和形态变换,远近的好主妇会把它们看作精确的晴雨表。天气晴朗平稳的时候,它们披上蓝紫相间的衣衫,把它们雄浑的轮廓印在傍晚清澄的天空上,但有时,虽然四处万里无云,山顶上却聚着一团灰雾,在落日的余辉照耀之下,像一顶灿烂的皇冠似的放射着异彩。

这段对自然宛如仙境的描写不仅给读者以充分的视觉享受,将读者带入一片清新壮美、亦真亦幻的天地之中,同时诗一般的语言也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节奏和韵律,文章读来朗朗上口,令人浮想联翩,无比神往。

“自然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伟大存在”。当瑞普返回村子,面对眼前陌生的一切,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身份来,几乎无法回答“我是谁”这样最根本的的问题。而最终使他认定没有走错地方的,是象征永恒的卡慈吉尔群山和奔流不息的哈德逊河水。故事中瑞普随遇而安和自然质朴的人生观,反映了人类对荒野的歌颂和向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给自然带来破坏的的鞭笞和焦虑,从中不难看出欧文具有前瞻性的生态意识。

陶渊明更是以热爱自然并善于描绘自然而著称的诗人。他一生宁静淡泊,钟情于田园生活。在动乱、黑暗的时代,他把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批判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倾注笔端。陶渊明用饱含深情的笔,写自然的清新美丽和真切动人。写春天,写和煦的风,写淙淙流淌的溪水,写空中翩翩的落花,写山间景色的佳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风情正是对他的满腔深情、感受自然所作的艺术反映,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因而使人为之陶醉。作者描写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两句,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沁人心脾。那灿若云霞的桃花一望无际,且“夹岸数百步”中没有一棵杂树,仿佛造化于转瞬间,把人间美景中所有的桃树,都神奇地移到了文中那条无名小溪的两岸,使那里成为桃花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弥漫着浓浓的春意,给人以“此景只应天上有”的全新感受。为了保护他用心感受到的山水之美、田园之乐,在文章的结尾处不仅是桃源中人不愿“外人”重来,或许陶渊明本人是出于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而不愿世上的人去破坏桃花源中那奇丽的自然美景吧!

参考文献:

[1] Irving,Washington. “Rip Van Winkle”[A].in History,Tales, and Sketches [C].Ed.James W.Tuttleton.NewYork:The Library Of America,1983.

[2]危捷,郭建林.《瑞普・凡・温克尔》与《桃花源记并诗》理想追求之比较[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4期.

[3]吴良红.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瑞普・凡・温克尔》[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4期.

[4]杨金才.从《瑞普・凡・温克尔》看华盛顿・欧文的历史文本意识[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6期.

[5]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 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6]董秋敏.《瑞普・凡・温克尔》的魅力[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5期.

葡萄酒文化范文6

作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和第六大葡萄酒消费国,阿根廷生产的葡萄酒以其鲜亮的色泽、醇厚的口感和较高的性价比享誉国际市场。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于葡萄酒需求的上升,阿根廷葡萄酒品牌商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然而中国消费者对阿根廷葡萄酒的认知还相对有限,秉承着责任和卓著声誉的阿根廷葡萄酒协会携“阿根廷专业葡萄酒课程”登陆中国,与中国的葡萄酒爱好者们分享来自阿根廷葡萄酒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多样性。

阿根廷葡萄酒协会是阿根廷葡萄酒在全球的品牌形象推广机构,在全球36个国家超过72个城市传播促进阿根廷葡萄酒文化知识的交流与培训。逸香国际葡萄酒教育凭借在行业的领导地位、优势平台、强大师资力量、庞大学员资源和完善的课程开发体系成为阿根廷葡萄酒协会唯一选择合作的中国本土教育机构。在中国,仅有逸香具有辐射全国、全面开展文化传播的实力与研发能力,并能助力阿根廷葡萄酒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国葡萄酒文化的推广与专业培训的普及,让中国消费者快速了解阿根廷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同时逸香与阿根廷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化实力与实现国际化目标,双方强强合作、互利共赢。

2013年4月22日,阿根廷葡萄酒协会携手逸香国际葡萄酒教育于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3层隆重举行了“阿根廷葡萄酒学校”授权揭牌仪式新闻会,阿根廷葡萄酒协会代表、阿根廷侍酒师学校讲师及逸香葡萄酒事业总经理文含出席。仪式上阿根廷葡萄酒协会代表Antonio与逸香葡萄酒事业副总经理亓闻女士在众多业内机构及媒体的见证下隆重签署了授权文件,并同时为“阿根廷葡萄酒学校”授牌进行了揭幕。Antonio表示,近几年阿根廷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考察,最终与逸香合作完全出于对逸香权威、专业的良好口碑和在中国的影响力以及出色的实力等因素做出的选择。与此同时,亓闻女士也对阿根廷葡萄酒协会给予逸香的信任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对葡萄酒文化的推广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逸香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专业品质,在中国推广葡萄酒文化,提升中国葡萄酒行业在世界的实力与地位。活动同时还特别准备了阿根廷原产佳酿的品鉴环节,伴随着阿根廷侍酒师学校讲师的现场演绎,带领嘉宾共同领略阿根廷的风土人情故事。

“阿根廷专业葡萄酒课程”在中国的正式开启标志着阿根廷全面进军中国市场,并将要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广泛传播葡萄酒文化,发展葡萄酒事业。“阿根廷葡萄酒学校”在逸香的成立,预示着中国的葡萄酒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将在日后与逸香共同上演激情与优雅的“舌尖上的探戈”。是大家深入了解阿根廷葡萄酒文化的唯一途径。

据悉,首期阿根廷葡萄酒专业课程将针对“ESW国际品酒师中级或WSET二级”以上认证学员免费开放,并于4月24日至5月30日陆续登陆逸香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厦门、南京六大城市。北京、上海逸香认证培训中心将由阿根廷侍酒师学校讲师进行英文授课,中文现场翻译;广州、成都、厦门、南京认证培训中心将由逸香高级葡萄酒讲师中文授课。六大城市将共同为学员带来潘帕斯草原充满无限魅力、令人魂牵梦萦的葡萄酒文化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