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文1

关键词:技校园林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园林专业的核心岗位是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技校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从园林、绿化的角度侧重于园林空间设计中常用的花卉种类识别、栽培养护要点、观赏特性及应用设计方式,为园林植物设计、施工、养护奠定基础。但是,技校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偏离岗位能力目标、内容结构重学科体系等问题,教材不仅内容陈旧,而且常涵盖了多个边缘学科的教学内容,内容多而庞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强,教学方法僵化,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职业岗位对知识广度、深度和技能的需要,严重偏离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教学内容的结构重学科体系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点多,重点不明确,内容不精。由于课程体系缺少统一建设,一些内容和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相关植物学课程重复严重,且由于园林专业的学生相对园艺专业的学生,植物学、土壤学、栽培设施等基础知识薄弱,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将无法很好地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在改革课程教学时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学习情境和实践项目中,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内容选择应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过程遵循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注重可行动性,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合作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基于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重新序化。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注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落实具体的工作任务,确定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进行岗位和人才需求调研,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

二、教学改革内容与实施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园林行业对花卉知识的需求和园林行业人才规模的需求为基本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对园林行业及花卉企业的调研,针对园林设计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以设计和养护管理为主的情况,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培养在应知、应会的基础上重设计和养护,轻生产。同时,依照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对不常见、不适应本地气候的花卉内容进行删减,重点讲解适宜本地气候的园林花卉品种,并针对园林花卉行业发展更新较快的特点,增加在园林绿地中应用较多的新品种及国际园林花卉的发展趋势等知识,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教学内容组织上依据园林景观花卉设计、应用、养护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在依据花卉的生物学特性编排的顺序,针对园林花卉造景的应用和花卉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将理论知识贯穿在具体学习情境和项目中,项目设计遵从实践到理论实践先于理论实践多于理论的原则。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根据园林专业学生植物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内容组织上主要按照应用养护生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园林花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生产环节以计划制订为载体,技能上重管理,知识上重花期调控,便于学生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能够熟悉市场供应情况,熟练地进行植物配置。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首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如在花坛设计项目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到园林露地实地考察各种花坛案例,并现场讲解和识别常用的花坛花卉品种及其生态习性,继而介绍适合于花坛造景的花卉的特征和共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和花坛花卉的新优品种,并形成报告或PPT课件,将学习成果与班级同学共享。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既掌握了理论(花卉种类及习性),又得到了实践(花坛设计方案)训练,且培养了综合能力。其次,在实践环节中突出实用性和综合性。废除单项验证性实验,走出实验室,将课堂迁移到园林绿地、施工现场、生产基地等工作现场,变单纯的理论学习、验证性学习为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如在园林景观花卉养护管理学习项目中,将教学内容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工作任务相结合,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针对工作任务制定方案并汇报,教师针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修改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完善方案,最后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考核采取由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项目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查3种考核办法,其成绩分别占40%、40%、20%。项目考核,根据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技能操作过程和结果当场评分;期末考核,可采用理论试卷考试、课题综述、案例分析以及技能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平时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与纪律情况、学生努力程度、平时作业与实训态度等情况。考核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以考!促学!,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而不是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目的,应将能力培养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去自我约束,认真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从而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文2

植物类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里有部分课程内容存在严重重复和交叉,比如《观赏植物学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草坪学》等四门课,里面都会涉及到植物识别分类,不同老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经常出现重复讲授或漏讲现象;《园林苗圃学》、《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花卉栽培与生产》等三门课,都有植物生产繁育技术的内容;《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绿地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都包含有植物养护管理的内容,由此可见,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不仅让学生对植物课程重难点产生困惑,也浪费了课时和师资。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园林植物类部分课程内容偏重微观,强调理论知识,如在《观赏植物学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植物学的专业术语来讲解树木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等,导致学生只记住了植物的细微特点,对植物整体把握不够,以至于某种植物换个地方,学生就不认识了。另外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或是课时限制,栽培与养护课程大多也只能在教室里学习,教学上过分强调栽培养护理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工科类院校植物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职工科类院校本身植物学科基础就薄弱,植物类课程相关实验室如植物生理实验室、植物病理实验室、植物标本实验室等不完善,有的院校可能多个专业合用一个实验室,有的院校根本就没设置这些实验室,至于苗圃基地、温室大棚、盆景基地等实训场地更是设备陈旧、工具短缺、管理粗放。除此以外,院校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园林工程类和设计类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上,对植物类的基地建设投入过少也是造成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的原因。

高职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改革实践

针对上述高职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存在的问题,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对园林植物类课程做了一些改革探索。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自开办以来,植物类课程经过多次整合和调整。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反映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类课程课时过多、课程之间存在很多的交叉和重复,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以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笔者对2012级教学计划中的植物类课程做了修改,如把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草坪学的认知部分合并为观赏植物学,把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花卉栽培与生产、草坪建植与养护的栽培管理部分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合并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新的课程设置改革,解决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问题,使园林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师资得到高效利用。但植物类课程删减过多,使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能力缺乏延伸,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时数有限,很难再增设新的课程或大幅增加课程内容,因此,可以将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苗圃学,商品花卉、园林植物与环境作为选修课程设置,以使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完善,衔接合理。

植物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植物类课程的改革探索中,除了合理设置植物类课程,更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为例,该课程是由四门课程整合而成,由整合之前的《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园林花卉栽培生产》、《草坪建植与养护》、《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四门课组成,整合后的课时总共为144课时(不含1周实习课时)。该课程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需求为驱动选取教学内容,确定为3个教学模块:模块一,园林植物生产技术(48学时),模块二,园林植物栽培技术(52学时),模块三,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44学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园林植物生长养护的季节性和先后顺序序化课程内容,按照园林植物生长养护的季节性和校内绿化生产养护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安排为一整年,正好适合园林植物生长养护的季节性。学生通过该课程掌握的植物生产、植物种植施工、绿化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工作有很强的适用性,并为学生将来在园林、林业、园艺等相关行业内的职业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植物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去公园广场实地参观认识植物、指导学生为校园植物挂牌、组织学生参加植物知识竞赛等。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训练法,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根据园林生产实践的实际工作流程,将课程设计为25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让学生学做结合,与生产实际和生产季节紧密结合。现场教学法则是以课堂讲授和现场示范相结合,当场考核嫁接、扦插苗繁殖技术、起苗包扎等,或后期检查苗木移栽成活率、扦插苗成活率、播种苗质量等。

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植物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为了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笔者已经编著了《园林植物实习手册》,对学生掌握植物材料的种类、内容作出明确的量化规定。本校新老校区有种类丰富的园林植物,这是学生认识园林植物的最佳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园条件完成对园林植物的识别工作。本校还主动与苗木、花卉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苗木、花卉供应情况,并参与苗木和花卉的培育、种植、管理等生产活动,学会使用各种设施设备。在植物栽培与绿地养护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参与校园绿化,亲自开展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结语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文3

【关键词】园林;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92-01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对园林专门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

1明确职高园林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开发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十字型结构,即专业领域的横向适应性与能力培养的纵向专业性相互支撑,形成以培养具备理论基础厚、知识领域宽、设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岗位能力强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型人才。

1.1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宗旨能通过专业的检索渠道,完成文献资料的查阅及设计调研工作;能获取专业知识,并运用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性的解决设计及实践问题;能通过调查、研究与决策,完成设计及实践过程中,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从专业角度评价、指导并修改设计及施工方案。具备从事园林景观领域的设计、管理和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和开发能力以及专业的持续发展力。

1.2以培养专项机能的人才为核心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最近倡导的新农村建设,中国园林专业有着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对于职高学生的教育应该摆正位置,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总之,社会的需求可以通过专项讨论适时的反映在实践教学模式中。

1.3以培养动手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理论掌握的好,实际动手能力差的所谓的“好学生”,他们在用人单位的应聘过程中,常常无法完成简单的手绘设计草稿或是简单的现场放线工作。除了专业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求外,人才的情感因素也非常关键,我们的职高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从事园林专业的热情,掌握相关的国家及行业规范,

具备专业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能力。

2职高园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2.1以学生的就业要求为向导,加强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一群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才,职业向导非常明显,教职员工应该了解职高教育的特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设计上,不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随意拼合,职高教育赢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让广大园林人才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提升职业技能。职高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正式的社会劳动者,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应该拟定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在园林工程实践性教学中,应通过高强度的园林工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对未来的职业进行比较全面的、直观地了解。使他们头脑中对未来职业的性质、环境、价值以及从业人员的发展前景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2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职高园林人才培养应突出以技能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落脚点放在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上;显然,职高园林工程专业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职业的定向性,所以培养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该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和专业技能,并达到一定的专业等级水平。

2.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院校园林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要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有效的从事园林生产、施工、管理的基本素养,并具有解决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能根据工程的因素变化妥善解决好工程出现的实践问题,而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课本知识。因此,在园林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系统的知识,理解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应该结合工程实践,明确园林生产和施工中的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园林生产、园林工程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

明确了职高园林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外,就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中优化设计是教学课程设计的首选要求,应该注意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贯通性以及强化性。

3.1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一个子系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时期和各门课程中,主要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手段。这种结构缺乏相互协调,没有形成实践教学的整体。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必须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表现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社会需求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

3.2实践教学体系的贯通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组成为教学全过程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仅在形式上体现为全过程交叉排课,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互相贯通,进度上互相衔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

3.3实践教学体系的强化性以技能为基础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它的特殊性,即在适当时间安排集中性的强化练习,会促成技能形成与能力发展的飞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组织a实施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贯彻强原则,做好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文4

关键词:园林植物类课程;现状;教改对策

园林植物类课程是指涉及园林植物的栽培与繁育、配置与养护有关的课程。这个课程大类是由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造景等相关课程构成。准确掌握园林植物的特性,灵活地运用园林植物造景技法,既符合现代园林生态的观念,也是造园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该类课程是园林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

园林专业中的植物类课程有着鲜明的特色。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对园林植物美学功能的掌握、强调它们在园林中的合理运用,基本了解其习性和简单栽培养护技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园林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教学中依然延续了建国初期构建的教学模式,与现今园林事业实际要求相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暴露出不足。园林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时不足 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本科一二年级英语、政史类、高等数学等通识性课程占有大量学时,从总学时上压缩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开设时数,反映在教学效果上很多学生认为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涉及的学科面虽宽但涉及的深度不够,毕业生不能把园林植物类课程知识系统地、灵活地运用在植物景观设计和施工养护中。

1.2 各课程之间雷同内容较多 在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苗圃学、园林花卉学中都涉及到植物繁育技术和理论、光温水气热等环境因子的作用及其调节等内容。对这些重叠内容如果把握不好,任课教师之间协调不好,就会形成重复教学,浪费原本就很紧张的学时。

1.3 课程开设不够合理,系统性差 园林专业既包含了工程设计又囊括了植物栽培养护和配置,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因此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宽泛,但在现实中又无法兼顾,很多高校的园林专业删减或者弱化了一些基础课程,比如学习园林植物类课程所必须具备的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等课程。这类基础课程知识的欠缺,导致了园林植物类课程系统性较差,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致使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不能够深入,甚至流于形式;削弱了学生灵活运用植物、因地制宜地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的能力,表现在毕业设计中对植物的错误选择和不当使用。因此,园林植物类课程理论教学首先要考虑课程设置系统性,然后才是各门课程的重点教学任务。既不能对基础类课程全部开设,也不能全部删减,要有所舍取。必须对园林植物类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以够用为基本原则,以开设《园林植物概论》课程为形式,以此来健全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较为深入地掌握园林植物理论知识,为毕业后从事景观设计、植物造景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1.4 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很多园林植物类教材缺乏重点,知识内容陈旧,与造园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很多教材基本是对园艺学、林学相关教材的翻版或改良,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园林景观营造实践活动。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改对策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园林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园林专业人才的很多职业素质的养成,都要靠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完善和实施。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要靠实践性教学来强化。脱离了实践性教学无法实现正常的园林教学目标。现阶段园林植物类课程所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从配套的实习实验指导教材上而言,各高校自成一家,通用性不强;从形式上而言,大多属于参观形式,实习的季节、时间、内容、地点随意性大;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言,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机会较少;从不同课程实习的内容而言,重复性内容比较多,实习效率较低。

因此,立足现有条件,本着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有利于充分、合理的利用教学经费的原则,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项目先后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也成为园林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教学教改要从以下几点来综合进行。

2.1 明确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顺序和地点 根据人才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实习实验的任务和性质,确定各项实习(下转第58页)(上接第93页)实验具体内容。按照不同季节条件下,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排序。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同步进行。

2.2 避免不同课程实践内容的雷同 充分考虑园林专业内不同课程实践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和后续性,避免雷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产生。对重复的实习实验内容进行删减,对近似实习实验项目进行修改或者合并。

2.3 科学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将集中实习改为阶段实习,将单科实习改为综合实习,更加符合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按照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和物候期,尽可能使学生能够持续地观察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参与到园林植物生产养护的每个关键时期中。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文5

【关键词】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园林制图课程是园艺专业入门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园林制图基础知识,熟悉园林要素的平面应用,掌握园林平面制图的方法技巧,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大量的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1 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模拟真实工作情境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在认知和实际操作上,对园林制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并掌握园林平面图纸绘制的基本技术和应用技能,通过绘图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绘图设计水平,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绘图工具并熟悉国家制图标准,能够准确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 能够准确绘制轴测图及透视图,能够熟练掌握园林组成要素及画法,能够识图整套施工图。

掌握园林制图的概念,熟悉园林制图的组成要素以及国家制图标准,了解专业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规范的绘图习惯,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在项目及模块设计上,依据“园林平面绘图”工作任务的过程进行,本课程实践性强,结合实例设计形成系统的园林设计训练体系课程。其中“园林制图基础技法”这个项目是导入项目,通过基础技法练习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园林制图的概念、作用以及熟悉相关的制图规范;“画法几何技法”这个学习项目,培养学生对物体、空间的想象能力; “园林组成要素绘图技法”学习项目着重培养学生对园林设计要素的理解与绘制;“专业制图与识图能力”这个学习项目,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施工图纸的能力,为园林平面图纸的绘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个课程项目设计以培养学生平面绘图的技能为线索来进行,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方法和职业态度。

3 教学建议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学生对园林技术的专业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且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同时也要求任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3.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机械的知识灌输和被动实践操作,将工作实践与职业道德联系起来,不仅要从系统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3.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专业素养的形成,是在各种技能模块的训练中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3.3 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因而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能为力。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充分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的基础上,稳稳地把住学生学习和操作的方向,不断的充实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沿着本课程设想的任务模块和评价标准前进。

3.4 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工作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企业工程实践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企业生产一线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企业实践,并努力将之纳入教学资源的范畴,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

【参考资料】

[1]郭成主编.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范文6

一、《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课程理解不透彻,侧重一点,忽略全面整体上讲,《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设计课程,设计的对象是建筑,建筑的属性是园林式建筑,将这门课程分解分析就是“园林”、“建筑”、“设计”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只侧重于三者中的一点或两点,很少能将三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去讲授的。有的院校侧重于“园林”,只是把这门课当成很普通的园林课程去教授,讲解很多关于园林方面的理论知识,没有讲出这门课应有的特色,使之与其他的园林课程没有区分开来;有的院校只关注了“建筑”,大谈特谈建筑学的相关知识,对所有的建筑都涉及,以至于淡化了“园林”的属性;最后很多院校会忽略的特性就是“设计”,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设计”技能的培养,而设计才是这门课程的精髓。

2、选取教材的落后《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为现代社会设计园林建筑,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但是我发现江西农大南昌商学院在这门课程的教材选取上显得不合时宜,以往选取的教材内容比较侧重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和技术,对于现代园林建筑的介绍内容占很小的篇幅。诚然,我国在古代园林建筑方面的成就是很辉煌的,通过学习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确实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园林建筑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为学生的园林建筑设计带来灵感,但是随着时代变化,建筑材料与建筑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就需要加入更多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内容,让园林建筑设计在吸取古人经验的同时能更好的为现代服务。

3、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方式的单一,是困扰各个阶段,各个课程教师的问题,《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也不例外。江西农大南昌商学院在开展这门课程的时候选择的教学方式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阶段,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讲者,占据着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很多,它降低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另外,没有建立起师生间的交流通道,使得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在理论实践阶段,学生的实践内容很大部分是书面作业,就是将自己的设计准备、设计实施、设计结论都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实践显得很单调乏味,极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的的实现成为空谈。

4、局限于课本,缺乏实践课程一般来说,设计类的课程实践的意义重于理论教学,《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形象化,对整门课程的把握有极大帮助。然而对实践的不重视是大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通病,对于课时为一学期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课程的总时长都不到一周,并且图纸文本的设计也需要在这周内完成,这样留给学生对室外建筑的实地研究时间就很少。

二、对《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1、正确认识本门课程,了解《园林建筑设计》内涵《园林建筑设计》任课教师要对本门课程有着准确把握,清醒认识“园林”、“建筑”、“设计”三方面的协调性,在教学安排时,时刻谨记将三者融合起来进行教学,杜绝出现侧重一点而忽略其他的问题,做到使本门课程与园林学、建筑学、设计学紧密联系起来又体现出本门课自身的特性。

2、合理选择教材在选择《园林建筑设计》的教材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使选择的教材适合时代的要求。教材内容应该涉古及今,放眼国内外,要对古代园林设计的经验有所吸取,也要对现代优秀的园林设计有所借鉴。同时还要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企业的对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对于陈旧落后的知识内容可舍弃,对于新兴园林建筑设计理论积极引进。

3、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探索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的指导下,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教师可以结合每次的教学内容,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建筑,让学生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做出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同时对建筑从设计到落成间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上课时可由学生进行讲解,当所有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加强实践教育,增加实践机会学校要加强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践资源进行实践教育。可以利用学校校园内现有的建筑物进行实践,学生实地的对建筑物进行研究才会对所学知识有最直观的感受,才会站在一个设计者的角度,以专业的目光对建筑物进行分析,使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起来。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