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转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成果转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成果转化管理

科研成果转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石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激励发明创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2009年科技管理部组织制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公司专利管理办法》。9月16日-21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科技信息处组织各二级单位科技管理人员,按照股份公司要求和公司法律风险控制的规定,聘请了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科技成果评估中心、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了“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奖励”、“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及案例分析”、“科技管理平台的应用”等专题讲座,并传达了集团公司科技知识产权培训班的相关内容和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盛宝的讲话精神。

在之后的研讨会上各石油院校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照检查了目前科技管理、科技研发及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和办法。现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石油院校在科技管理及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随着近几年各类学院高学历人员的不断增多,科研管理方面,首先要激发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学术带头人及其团队的积极性,探索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科研项目为纽带、高水平学术为核心的多样化科研组织机制。其次,将创新的科技成果有效地实现产业化,让其尽快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油田生产服务,是石油类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之间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石油类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科技成果转化。

一、石油类高院校现阶段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我院为例,我院属于企业办学,油田公司为学校办学从各方面提供了大量资金,近几年我院有几十项科研项目在油田公司成功立项,但大部分项目鉴定完成后就将成果归档入柜,无人问津,所以在今后的科研管理中要加强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和专利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因此,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⒈ 观念和意识

当前,在高职学院中大家更多关心的是立项、争取经费、成果鉴定和报奖,而很少有人做到把科技成果转化贯穿于整个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为油田生产服务,更少有人意识到专利权会给自己开拓市场提供方便,使高职学院自然形成了一套重学术水平而轻视生产服务的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机制,形成了重论文、重成果奖励而轻视专利的弊端。

⒉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不畅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继实验、开发、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发展新产品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顺序相连的三个阶段:一是成果的立项和研制阶段;二是成果的转移阶段即中间试验阶段或工业化试验阶段;三是科技成果的应用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目的是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高职学院的科研人员在选择科研项目的时候,只是出于自己学科相关的研究方向,一旦有阶段性成果,也只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所以,这样的科研成果大多没有市场前景或者和市场的关联度不大,即使申报专利,也只是为申报而申报,一旦获得专利授权便束之高阁。另外,石油企业在制定政策时没有把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摆到一个重要位置上,专利等知识产权指标在科技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成果鉴定、论文、获奖等仍是科研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教师职称评定时的考核指标。在这种政策导向下,重轻专利实施、重成果鉴定轻专利申请的现象很普遍,许多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丧失了作为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保密性而不能得到法律保护,从而失去了作为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造成科技成果的资产和权利流失。

⒊ 管理体制上的各环节脱离

科研到底是为了什么?能否为石油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在申请专利方面,如果有一个专利指标,学院、油田公司会想方设法帮着申请,但最终成果转化如何、专利申请的质量到底怎样却考虑甚少。最根本的原因是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脱节的现象:科研在立项前缺乏知识产权研究分析,重申请,轻转化,授权后如何管理又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为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目前申请费、维护费都由油田公司出,这项政策极大的鼓励了一些科研人员,但申请成功后的后续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知识的严重浪费。

二、加强石油类高职院校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建议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不仅要注重知识和人才资源,更要注重管理者的业务水平,这是提高高职学院科研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1.科研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学习精神并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不断更新自身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知识产权、计算机、外语的基本知识,注意掌握各学科前沿的研究态势,了解相关的国内外石油类学术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科研的信息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等工作,才能从容处理好校内外千头万绪的工作和矛盾。

2.科研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当前高职学院的科研管理,只能做一些上传下达的工作,充当“中转站”的角色,维持长远的管理工作,难以把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细致化及更趋合理化。科研工作要有所突破和创新,管理者就必须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造。结合石油企业情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健全、完善、创新各种管理办法;在学科队伍培养、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建立公平、完善的制度和措施,营造一个时间充裕的工作环境和自由公正的学术氛围,使科研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从而让科研工作迈上一个个新台阶。

3.科研管理者还要不断提高组织协调、对外开拓的能力。随着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科研人员单凭个人的力量已难以完成一些综合性重大研究课题。因此,学院的科研管理不仅要尽快建立重大课题集中攻关机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凝聚力,建立学术团队,加强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的意识;同时要求科研管理者应该具备组织协调意识,与生产现场的相关的科研力量组织起来,找准切入点,协作攻关争取多拿项目、多出成果。

4.科研管理者还应加强与校内其他管理部门如人事、财务、教务、企业的生产现场等的业务联系,以形成管理上的合力。每学期按时组织具有科研能力的人员系统学习石油企业的体系文件安排部署了下一步科技管理工作任务,并就科技立项、科技投资、项目津贴、鉴定验收、科技奖励、知识产权、合同审查、重点项目的过程管理、中评估检查的组织、科研项目的周期、技术发明奖奖项、项目津贴和科技奖励单元等相关专题进行研讨。

三、结束语

总之,石油类高职学院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应把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管理及油田公司的政策宣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科技人员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工作的稳步发展。通过深化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焕发科研活力,更好的为学院创造效益、为石油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红卫.略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浙江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王晓娜,郭永立.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J].情报科学,2002,(7).

[3]杨桂荣.高校知识产权情报的存在形式与开发利用[J].现代情报,2002,(10).

科研成果转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科研成果;增值;转化;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让位于科研创新优势,为提高电网科研含量,增强驾驭大电网能力,电力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电力科研发展,然后众多科研成果却面临转化率低,不能创收的瓶颈,科研成果增值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电力企业科研成果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其增值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实际构建了电力企业科研成果增值评估体系,对于电力企业科研成果的增值转化工作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电力企业科研成果的特点

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企业为确保电网的经济安全运行,在进行基础应用研究之上,还必须进行一些前瞻性探索。电力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科研成果具有如下特点:(1)电力科研成果前期投入大。电力科研成果需兼顾技术、经济和电网安全等多种因素,前期投入科研人员、资金和设备多,时间久。(2)科研成果价值衡量困难。电力科研成果解决电力生产中实际问题,并产生无形的效益,其价值衡量难。(3)科研成果科技含量高,应用领域少。科研成果针对性高,解决目标问题,只能在特定领域使用,此外,一些前瞻性科研成果的应用还需要配套基础设备的逐步完善。

二、电力企业科研成果增值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电力企业面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止步于科研成果报奖的问题。深入探究电力企业科研成果增值转化过程发现其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科研人员积极性低。目前电力企业缺乏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2)科研成果增值转化投入不足。由于机制上的缺陷和人员缺乏积极性,导致科研成果转化上人、财、物投入不足,科研成果增值转化缺乏有效支撑。(3)科研成果增值转化缺乏有效中介服务平台。目前我国技术交易市场不健全,电力企业科研中介机构少,不能满足企业成果增值转化的需求。

三、科研成果增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科研成果增值即采取各种手段、方法将蕴含在研发人员的技术研发成果中的价值转化为企业效益的过程。科研成果增值是科研成果价值得以成功转化的结果,科研成果的价值是其转化的基础,而科研成果的转化则是其价值的最终目的,因此对科研成果进行增值评估应包含科研成果价值评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评估两方面。

关于科研成果评估,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我国开展科研成果评估工作稍晚,但是仍进行了不少研究,洪晓枫设计了交通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技术、法律和效益等14个二级指标[1]。杨斯博对不同种类的科研成果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2]。王晓鹤提出了包括技术、市场、效益和推广因素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3]。彭修娟主要从经济效果、技术水平、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适用性等方面构建了科研成果后评价指标体系[4]。

随着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国内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展开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尹航等认为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扩散效应四个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后评价研究[5]。魏猛选取了22个指标构建了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6]。徐小钦和余海霞则主要从科技成果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果3方面构建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7]。苏俊宏等主要从科研投入、科研过程和科研产出三方面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8]。

四、评估体系的建立

1.指标选择的原则

由于科研成果增值评估具有模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因此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选取的评估指标应尽可能完整、系统地反映被评估对象的全部信息。(2)可比性原则。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同时评估指标间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便于比较。(3)独立性原则。评估指标之间要相对独立,指标之间亦不存在相互因果关系。(4)科学性原则。指标从计算内容到计算方法,都必须科学、合理、准确。

2.指标体系的构建

(1)科研成果价值评估指标

本文从经济、技术、市场、法律等方面构建科研成果价值评估指标。经济因素: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是衡量科研成果价值的首要因素。实施科研成果能增加销售收入,还可以减少成本金额节约费用。技术因素:科研成果应该技术上先进,并具有广泛适用性,能够被灵活运用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技术上成熟,且不可被替代都说明科研成果价值比较高。市场因素:市场化能力越强,市场需求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科研成果价值越大,科研成果的剩余经济寿命则表明了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时间期限。法律因素:科研成果不依赖其他技术,独立性较强,许可发放较多,而且法律地位比较稳固,则科研成果的价值较大。

(2)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评估指标

科研成果转化需在市场化环境中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转化投入,并取得转化效果。本文从转化基础、转化投入和转化机制与环境三方面构建评估指标。

转化基础:研发人员数量越多,科研项目数越多,科研经费数也相应增多,科研成果转化也就有了相应的人、财、物基础。

转化投入: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必须有相应的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市场推广人员在相应推广经费的支撑下可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转化机制与环境: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制度的保障和激励,同时健全的成果转化平台能够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交易的空间,此外科研成果符合政策规定也会加速成果增值转化。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科研成果增值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五、结语

本文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增值评估指标,构建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增值评估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宏观,对于一些指标的评估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而且还可以根据科研成果种类的不同分别构建指标体系。随着电力企业科研成果增值转化工作的开展,各地将制定科研成果增值转化实施方案,继续深化和完善电力企业科研成果增值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加快电力企业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洪晓枫.交通科技成果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杨斯博.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及其软件系统的实现[D].天津工业大学,2002.

[3]王晓鹤.科技成果评价理论与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

[4]彭修娟.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5]尹航,孙希波,傅毓维.基于熵值法确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20-25

[6]魏猛.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科研成果转化管理范文3

>> 科学造假的分类――从科研成果视角 从学院与二级学院科研成果相关性角度研究民办高职学院资源分配投入的选择问题 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综合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冬眠”的高校科研成果能否被“唤醒”? 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科研成果推广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科研成果发表的崭新载体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分析 获奖科研成果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安全建设 高校科研成果评价的实证研究 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初探 浅谈科研成果管理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现状的研究 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科研成果量化赋分的成果数量比值法 夏季科学展:从科研成果到科普资源 天津高校美术专业教师科研成果认定与量化问题初探 浅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徐京放等.提高体育新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5.74-77.

[5]孟文娣等.对体育新闻专业办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p1086-1088.

[6]易剑东等.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392-1396.

[7]方千华等.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7.2.127-130.

[8]王秉彝等.我国高校体育科研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J].体育学刊,2006.5.64-66.

[9]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2版,p2.

[10]顾春先.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分析――以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p106-109.

[11]孟文娣等.对体育新闻专业办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p1086-1088.

[12]黄汉升.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特征.体育科学,1999.19(2),6-10.

科研成果转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企业 科技成果 转化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98-01

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提高实际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企业科研费用投入价值的重要体现。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比例还不到1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如何促进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领域内研究的重要课题。

1.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含义

1.1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纵观国外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无论是利用“科研中介”推动转化的美国模式,或是以政府出台激励政策来促进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日本模式,还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研,并向社会提供科研成果的德国模式,在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外力刺激和推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推动措施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目前形成了企业自主研发转化、科研成果的购买与转让、委托研发、产学研合作开发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1.2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无论是何种模式的科研成果转化,都应该遵循以下特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其实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将试验阶段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整体性,其过程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还应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等多方面因素;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是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2.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自主研发意识不足

从现目前的情况看来,许多企业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尚缺乏自主研发的意识,只一味强调技术引进,不能从宏观意义上理解科技成果转化,导致企业竞争力受到制约。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企业,不能很好地以市场需求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导向,仅仅依据决策者的主观拍板与经营经验来进行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缺乏专业的市场调研和前期研发,使得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严重缺乏市场可行性,生产的产品没有消费的市场,同时也不能为企业产生足够的利益。另一部分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缺乏对技术的消化和掌握。相关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在引进一项技术时,平均会投入三倍左右的资金对技术进行开发与消化,进而加深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增强自主研发的能力。而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引进设备的阶段,缺乏对技术的进一步投入,也没有引进专业人才的意识,使得对技术的进一步消化和创新受阻,影响到科技成果转化的长远战略。

2.2科研合作中的信息流通障碍

在我国以及初步形成的产学研合作转化模式中,技术要求掌握程度、销售信息的了解程度等关键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尤其突出,大大降低了产学研合作的效率;同时相比美国,我国的科研中介服务质量低劣,缺乏成熟的市场调研信息和技术评估能力,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咨询中介服务;同时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一直是协调不清的问题,企业和科研单位对技术价值的评估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在进行利益分配时出现纠纷。

2.3科技孵化器的支持力度不足

在我国,由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科技孵化器已初具规模。政府在企业孵化器的搭建和调整工作上已作出一定努力,大多数企业孵化器在硬件设施和收费标准上已经较为完善,但只有极少数孵化器能够对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由于大部分孵化器由政府主导建立,其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也缺乏专业的技术评估管理能力,降低了孵化器的服务质量。

3.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3.1 建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要建立健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首先需要明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前,充分做好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避免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所带来的损失;同时要注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标准,以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等重要指标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同时要建立市场导向、科研成果开发、生产、产业化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模式;除转化机制建设以外,还需要建立科研创新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用联合参与、人才借用等方式引进其他科研单位的研发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对企业内部的科研人员要建立利益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在科技成转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时,要注重能力的全面性,不仅包括技术人员,还应有管理、运营方面的人才,确保正确的科研导向。另外,在引进外部技术时,要灵活运用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让。

3.2 完善产学研科研合作体制

在对现有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进行完善时,可以考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将中小型企业的科研力量进行优势互补,尤其是行业内的标杆型企业,要起到带动产的领头羊作用,一方面可以弥补中小科技企业研发和转化能力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行业交流,共享科研成果,增强行业经济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产学研信息的不对称问起,高校等科研单位可以通过外派人员等多种方式加强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企业也可以通过和高校等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基地等方式加强信息互换,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引进优秀的科研人才。

3.3 落实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

纵观成功案例,政府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地政府在制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政策时,除了完善孵化器的管理,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和引导以外,还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简化贷款流程,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创新资金;同时政府应该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正当利益。对于迫切需要进行产业改革和技术引进的地区,还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技术开发费用抵扣税收等多种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企业生存的重要主题。在部分产业过剩、人口红利不断消失的今天,唯有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进一步需求。本文仅为企业、科研单位和政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提供了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转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IT科技人员;成果转化;问题;对策

我国IT产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IT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IT科技人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薄弱。从转化率上看,IT应用技术成果应用率为80%,IT成果转化率仅为20%左右,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从转化时间上看,IT成果转化从项目产生到资金落实一般需要1―2年时间,有的长达4―5年;从贡献率上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60%以上。

1 IT科技人才科研成果转化分析

(1)基于区域性分析。

根据对全国各地区IT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研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然后进行区域比较,分析区域性IT科技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情况。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类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天津等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积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比较完善,反映出很强的科研竞争力。第二类地区为IT科技人员科研转化比较发达地区,包括了福建、四川、辽宁、湖南、河北、山西、河南、湖北,以上地区有一定的IT产业综合实力。第三类地区为IT科技人力资源相对欠发达地区,包括了陕西、安徽、吉林、黑龙江、重庆、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江西。第四类地区为科技人力资源相对不发达地区,包括青海、宁夏、海南。就IT人力资源水平而言,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正是这种人才发展分布的不平衡不均衡,导致我国IT科技人才平均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堪忧,而这种矛盾在短期内是难以消除的。

(2)基于企业规模差异性分析。

随着中国IT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IT企业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尤其是中小型规模IT企业遍地开花。不同规模企业的科研实力存在较大差异。大规模IT企业较之中小规模IT企业科技在人力资源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大型IT企业科技人员数分别是中型、小型IT企业人员数的4倍和17倍;从科研产出上看,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0%、18%和22%,表明大中型企业比小企业在研发水平上占有优势;科研转化方面,大企业平均拥有成果数为4.9,分别是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2倍和5倍;大型企业成果转化率为25%,相比之下中小型IT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均不足10%。

(3)基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影响IT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的环境制约因素仍以资金问题为主,同时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软件类成果未转化的资金因素所占比例为47%,其次是技术因素占21%,政策因素占17%,市场因素占11%,管理因素占4%:电子信息类成果耒转化的资金因素所占比例高达56%。技术因素占19%,市场因素占17%,政策因素占7%,管理因素占1%。

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资金问题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影响因素,这是IT科技成果未转化的主要环境因素。中部地区资金因素导致成果未转化的比例最高,为50.19%;东部地区技术因素导致成果未转化的比例也比较突出,为31.43%西部地区市场因素导致成果未转化的比例最为严重,为12%。

2 加速IT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多元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建立多元的IT人才培养基地和培养渠道。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鼓励IT企业与高校建立硕士、博士学位点,扩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与高校联合创办产学研一体高新技术学院。

其次,完善培训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员工培训的投入,提高员工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承认人才的价值,以价值为取向,大力挖掘人的潜质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知识动力。

再次,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术经营型复合人才。一方面要使实验室的IT科研人员具备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才能;另一方面要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洞察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同时具有为科技产品打开市场的能力。

(2)树立人本思想,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首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机制。实施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对科研人员和转化人员的合法权益予以认定和保护,避免人才硬性流动。调整人才在区域中不合理的布局,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引才与开发相结合,引智与创业相结合,聚才与用才相结合,以优惠的政策和灵活便捷的做法引导人才向西部流动。

科研成果转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民办高校 科研成果 转化机制 平台 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45-02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现代中国,要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就一定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1 科研成果转化背景分析

1.1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国外科技发达国家,从事科研的机构,无论是民间机构还是国家研究院所,很多科研项目就是基于应用需求而迅速立项,研究,试制,批量生产,尤其对现代电子技术产品,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特别短,国外这方面,研发阶段周期也有很多相关政策,项目组有长期战略性策划,长线基础准备和短期产品研发合理匹配,一方面有技术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进行理论模型研究、材料研究,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实现,各个产品设计环节从事研究的人员、资金都匹配到位,这位短线产品设计,迅速投入市场奠定的雄厚的基础,是国内研发机构无法比拟的。

国外发达国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高、很多人的追求层次也高,对探索自然,追求真理,探求科学,有着极高的兴趣和追求,有些机构和个人,把对进行科学研究作为人生的目标,把对人类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作为判定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尺,所以很多年轻人乐此不疲的进行科学研究,并把研究成果积极转化为产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种前提下,科学发展,科技发达,技术进步。

国内目前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员主要是科研院所、大学院校的专职人员、教师,从事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国家计划内的项目,科学研究是最为工作来完成,被动性质比例较大,无论是横向基金项目还是纵向合作项目,单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自然奥秘的因素较少,应用价值受限制。另一方面,对于社会需求的,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急需攻克的技术难关,由于利益驱动、技术壁垒的客观存在,科研人员进行具有应用背景和需求的研究的热情有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较少。

1.2 民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受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限制,民办大学在初期的教学型运行模式中科研成果在数量和水平上都处于较低水平。仅在近几年来有所改善,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民办高校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探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引进了一定数量的高层次教学、科研双师型人才,使得高校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快速开展。但是目前民办大学科研成果的现状是有论文而实际得到的少;而得到一定程度应用的,又少探理,难以提高应用层次,在应用中,遇到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应用前景不乐观或难以推广。

2 民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症结分析

目前民办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少,主要症结在于:

2.1 科研项目来源有限,项目扶持经费少

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截至2014年吉林省民办院校获批的不超过一位数。能获批省科技部项目,对于民办高校更是一个具有较高荣誉的大事。所以尽管各民办高校出台的科研考核办法规定中对于申报成功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奖励幅度还是较大的,但是能够审批的数量还是少之又少,可见民办高校申报级别较高科研项目的难度之大。

一方面是目前民办高校能够申报获批的国家级基金类项目少之又少,即便是各种省级的科学研究项目能够申报下来的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即使申报成功,给予民办高教的项目经费也是极为有限,很少有超过6万经费的,这有限的资金扶持还需要分批划拨。

2.2 科研成果有限,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建设了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然而这些重点建设的质量工程教学机构,所进行的工作主要还是围绕这课堂教学理论进行,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形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却很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在一定阶段内无法研究出有影响的成果,重点实验室的存在代表不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只能成为一个招牌。造成这个结果,一是学校需要引进不仅学历高,更要有较高科研能力的人才,使得重点实验室能够在规定的阶段有相应的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起到重点实验室应有的作用。二是民办高校教师中不乏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但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各种流于表面的考核,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科研水平很难有用武之地,更难说水平提高了。

三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中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一部分教师,来自于改制的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十几年的项目研发,试制,生产及安装调试,但是转入教学后,主要精力除了要用于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为完成各种考核,把很多精力用于诸如,完成量化指标工作任务。能够用于进行科学研究的精力和时间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进行较高层次和水平的科研工作。

2.3 科研建设内涵流于形式,缺乏成果转化的价值

很多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普遍存在流于表面光鲜,追逐完成量化指标。热衷于教师的科研论文在全国甚至世界核心刊物上发表,但这样只能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理论水平,并不代表其价值和水平,科研工作真正的价值要看科研成果是否得到转化及转化后的实效,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问题在企业中毋庸置疑,但是在高校中,追求的目标和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很多高校的科研项目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成果,最多是实验样机阶段,很难达到量化生产阶段,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缺乏成果转化的价值。实际上科学技术要服务于社会,变成先进的生产力,即使是理论研究,也要为更深入的研究起到基础铺垫作用。

2.4 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科研人才缺乏热忱

目前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

尤其是适逢民办高校转型转设,各种量化工作细而繁杂,无论是学校管理高层、科研管理层,还是教学单位,对于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量化,都处在被动地完成工作层次上。年轻教师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教学工作。只有在为职称评定积累材料时才拼命申报科研项目,项目结题成果绝大多数是论文形式。量化层次难以划分。

同时民办高校受办学条件所限制,在科研成果转化管理上很难作出与公立大学相近的奖励奖励机制。

3 结语

通^分析国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现状,研究了国内民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的症结所在,在当前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式下,民办高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研究对策,把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落到实处,使学教融合,学思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提高,为建设一流民办院校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