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理论与实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理论与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理论与实践范文1

关键词:EPS教学理论;医学护理教育;医学护理英语教学

引言

随着医疗事业发展国际化,医学英语在医学护理学科当中逐步受到重视,高校培养的不单是专业技术过硬的医疗人才,也为医疗事业适应国际化而做出了努力。医学护理英语教学致力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今后职场中涉及英语方面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ESP教学以突出能力为主导,将专业学科知识以学生为中心,与英语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理论实践让知识得以运用,为医学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搭建及完善奠定殷实的基础。

一、ESP教学理论分析

(一)ESP教学概述

ESP是“专门用途英语”的英文缩写,是英语教学当中的一部分,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学习相关职业专用英语,例如法律、汽车、商务、旅游、建筑、医疗以及医学护理等领域都有专业英语,ESP是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英语教学,学习内容上以具有专业领域性的,与特定职业紧密相连为主,依据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将ESP分为职业和学术两部分,进行语言环境、词语用法、情景分析、专业角度等方面的集中教学。我国ESP教学的推广相对较晚,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认为ESP教学对医疗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逐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二)英语教学引入ESP教学的意义

高校英语课程的开展都是以通用性为目的,意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未来可能选择的职业欠缺考虑,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额外地补习相关专业英语知识,而高校本具有面向特定职业培训专业性人员的功能,本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时代背景,面对学生为了满足社会招聘要求的情况,更具专业性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ESP的教学理论更多地考虑到这现象,依托现有的传统英语教学,进行更具专业性的医学护理英语教学,使学生面对专业性英语单词及交流语句的应对能力有效提高,对于今后他们所要面对的职场更有自信。

二、医学护理英语学科教育的现状

(一)医学护理英语的意义

医學护理英语这门专业性教强的学科,它的存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有效地拉近国内医疗与世界的距离,将医疗事业提升到更专业的领域。其次,自我国加入了WTO,医疗体系也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上得以开展,医学护理人员在用英语交流及应用上的使用日趋频繁。再次,由于很多国家的战乱不断,对医学护理型人才的需求较大,那么在人才输入上医学护理人员具备专业英语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从本国教育发展角度考虑,推广这门学科对医学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接触国际上医学护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这对于我国医学护理领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编排不足是医学护理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在学生的课时当中,医学护理英语仅占较小的部分,课时决定着学生接受专业性英语培训程度的欠缺,而且高校教师对ESP的教学水平有限,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开展不够理想。教材选择不当也是制约着教学的弊病,教师通常是广撒网捞大鱼的形式,选择很多教材供学生学习,学生面对庞大的知识量束手无策,医学护理科目本身具有着繁杂的特点,相对应的英语知识量更是数不胜数,学生学习负担及压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师资专业程度欠缺是直接影响教学的主导因素,各个高校医学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基本是英语专业毕业,专业是医学护理英语毕业的教师较少,致使在传授医学护理专业英语知识时,无法对可能涉及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阐释。

三、基于ESP医学护理英语的教学构建

(一)引入ESP教学的构想

通过新课改背景下国内英语教学的改革成果分析,各个高校基本英语水平处于逐渐高升的状态,对于医学护理学科开展专业性英语教学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需求力,决定着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力,医学护理英语学科成为医学护理知识有效发挥的有力工具,学生对课堂兴趣越高工具实用性发挥的就越大,将ESP引入到教学之中是符合新课改章程要求的,对满足高校学生专业发展,将普通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完美结合,面向社会培养更全面专业的人才。

(二)基于ESP教学的改革措施

改善课程编排,改变原有教学中以选修形式的课程模式,适当安排必修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加课时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在教学大纲中将英语教学与医学护理知识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严谨科学的课程编排有助于提高课程质量;在教材选取中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医学护理科目的学生提供相应教材,避免学生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学习用途较低的专业英语知识;ESP教学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更多的课堂实践,使应用与学习切实结合起来;为医学护理英语科目设计专属试卷,有效地了解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质量,跟据测试结果解决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语

经过笔者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引入ESP的教学模式,顺应了时展的趋势,对于提高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合理掌控ESP教学模式在医学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实现高校培养医学护理专业人才、面向医学护理专业领域输送优质人员的功能。完善的教学构建,将对医学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菡.ESP理论视角下医学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19-21

医学理论与实践范文2

关键词:基础化学 理论和实验“一体化” PBL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22

基础化学是医科院校为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它涵盖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结构化学的内容。一方面基础化学要为医科学生后续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另一方面,它还要培养医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的实践能力,以适应21世纪医学人才的需要。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基础化学教学“重理论,轻实验”,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理论与实验教学相互独立、甚至相互脱节。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复杂的化学理论、概念,学生亦不能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对化学理论、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因此,改革基础化学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验教学“一体化”势在必行。

PBL教学的理念是把学习置于目的明确、场景现实以及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理解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尝试解决具体问题,旨在使学习者构建广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2]。笔者以化学实验设计情景和问题,应用PBL教学模式,对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一体化”进行了探索。

1 创造实验情景,创新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PLB教学][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

图1 创造实验情景进行PBL教学的流程

布朗(Brown)等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之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3]。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将实验引入理论教学课堂,创造实验情景,学生从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中获得感官刺激,相对于计算机虚拟,实验演示更为直观、生动和真实。将实验引入课堂大大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对隐藏在实验现象背后化学问题的思考。在授课时,笔者按照图1所示,先理论教学,后实验演示,再进行PBL教学,即采用由实验引出问题、查阅资料与小组讨论、课堂讨论与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例如,多相离子沉淀与溶解平衡章节中最重要的理论是溶度积规则。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笔者在课堂上演示了沉淀溶解与平衡的实验。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在此沉淀中继续滴加氨水,发现沉淀溶解了,然后再在此溶液中滴加溴化钾,又发现有沉淀生成。这系列实验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笔者由此实验引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系列的溶解和沉淀现象?把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由课后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尝试解释这系列实验现象,然后再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发言、展开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解释进行引导,即引导学生应用溶度积规则解释氢氧化银(AgOH)、二氨合银[I]离子([Ag(NH3)2]+)、溴化银(AgBr)之间的溶解与沉淀平衡关系。通过实验引出问题和PBL教学系列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学生对抽象、复杂的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开展小组讨论等形式,这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4]。

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创新实验教学

[理论教学][提出问题 ][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方案设计][实验及

讨论][PBL教学 提出问题]

图2 实验设计、PBL教学,开展实验教学流程

化学实验除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之外,另一目的是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前,教师将每一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都做了详细讲解,学生只需按照教师和实验教材中的固定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内容,但却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湮没了学生天性具有的求知欲,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意义、原理和要求,最终无法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实验教学时以化学理论为指导、通过PBL教学进行实验方案设计,通过实验及其讨论达到理解、验证和应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目的。如图2所示,在讲授完某个化学理论之后,笔者通过PBL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课堂讨论和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然后以此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讨论。例如,溶液依数性理论有一应用――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讲完溶液依数性理论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测葡萄糖分子的相对质量。要求学生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形式设计实验方案,再在课堂上讨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最终可行性方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溶液凝固点降低理论设计寒剂、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冷却曲线测定葡萄糖溶液和水的凝固点。通过PBL教学、实验设计,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将所学的化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反思

将实验引入课堂,设计实验情景实施PBL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亦可在课堂上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化学理论、概念;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PBL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亦可通过实验验证对化学理论知识理解的正确性。

采用PBL教学、实施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一体化”,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实施此教学模式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设计教案;所演示实验要紧扣化学理论、概念,同时又能紧扣学生心弦,且便于课堂演示;实验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难度要适中;第二,提高教师对PBL教学的驾驭和引导能力;PBL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着“导航者”的作用,把握方向,进行积极引导、启发和激励,在可能的范围内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探索;第三,优化评分制度;在进行评分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要考虑学生应用化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宗群,吴景梅,王传虎.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8):38-41.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赵善超,周杰.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8):72-74.

[3]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04,(12):17-20.

[4]林长春.论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3):42-45.

作者简介:杨旭曙(1972-),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基础化学教学和化学毒理学研究,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医学理论与实践范文3

论文摘要: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井机教学相结合,构建计葬机教学祈模式,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常要。

从8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发起全球性的冲击,各国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它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的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

2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教学新模式

我国几千年来沿袭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不断的更新,改进。但是过多过少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长期过多依赖于教师的说教、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新教学的需要。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教学新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交互功能建构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内容进行录像,按知识点细分,不要太大。要保证每个视频就讲一个小知识点,观看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可以重复性学习,对已经知道的可以跳过去,进行选择性地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做不到的。

3.2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构建一种模拟性的实验教学模式。

像一些计算机原代码的学习,一般是又长又枯燥,如果不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很难有耐心将每个代码从头看到尾。而且一个原代码,它就只要讲解某一两个知识点,如果是上课的话,老师肯定就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往下讲,一个个的做实验让学生看。但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用计算机技术将每个实验模拟出来,让学生看到代码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实验结果。并且让学生知道主要知识点在什么地方,让学生自己修改变动,比较前后结果。通过这样的动手,他们就会对该知识点加强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兴趣。

3.3用网络建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在每次课之前,都让学生去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但不告诉学生怎样做,但要用计算机技术将最终效果显示出来让学生看到,否则将变成无的放失了。同时任务也应该多样化,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来进行设置。但是由于这些知识都没有讲过,这些知识点的使用学生也不会。所以应该对任务所可能用到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示,给出关键字。这样学生就可以去局域网学习,也可以去因特网上查询,去搞懂这些知识点,并完成任务,同时提交作业,教师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就可以了。

3.4在教学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的真正目的在于使教师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概念,和学生获取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从而肯定学生在某一领域取得的成绩。上课的时候就拿学生自己的作业进行讲评,学生注意力会更高,印象会更深,效果也会更好。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这也正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一理论。在这一基础上学习,学生兴趣得到尊重与主动学习性就会得到提高。

医学理论与实践范文4

关键词: 文艺概论 教学改革 理论 实践

培养和提升人文素养,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类的课程,是承担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课程。但是当今中国很多大学都从原来的培养知识性人才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更注重专业的实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的素质教育很容易被认为是空中楼阁,看着好看,实际上落不到实处。文艺概论这样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同学来说,更是易于沦为学生混学分的工具,真正对文艺学感兴趣的,寥寥无几。但是,文艺概论课程不可能取缔,素质教育需要落到实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改革文艺概论课程的教学?怎样使其应时势要求而变通,但又不失其根本?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在观念上加强从道到术的转变

在这个概念里,道应该理解为理论和思想,术是方法和途径。文艺概论是一门理论课程,从课程目标来说,要求学生学习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理论,但是,对于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以学习理论为目的,显然对他们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吸引力。那么,如何将无用之用转为有用实用,笔者认为,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即从道到术的转变,把学习文艺概论的道改为以其道为术,使其成为学生理解文艺作品、增强人文修养的工具和途径。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以文艺概论中的理论为中心,所举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个理论,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理论作为工具,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在讲到文学作品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时,文艺概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在文艺作品中,情感与思想密切相连,情感应该受到理智的控制。鲁迅先生说,“我以为情感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鲁迅:“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黑格尔:“啼哭在理想的艺术里也不应是毫无节制的哀号……把痛苦和欢乐满肚子叫喊出来也并不是音乐。”黑格尔:“艺术要驯服并且涵养冲动。”这些理论都是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把这些理论理解了记下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目标,我们能运用这些理论去理解文艺作品。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文艺作品中情感和理智的关系来鉴赏郭沫若的作品《天狗》和艾青的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地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能量底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便是我呀!我便是我呀!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郭沫若的这首《天狗》一向被誉为五四精神的代表,其中狂飙激扬的感情,通过热烈奔放的词句表达出来。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在我们学习了文艺概论之后,我要求学生按照文艺作品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和诗歌的美学特征,重新感受一下郭沫若的这首《天狗》。学生们感觉到这首诗歌缺乏诗歌的审美特征,情感太过奔放,缺少理智的束缚,所以情感就像洪水一样泛滥,失去了美感。那是不是白话诗就容易显得简单直接,缺乏含蓄蕴积之美呢?接下来,我们举了艾青的一首白话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让学生体会,在理智束缚之下的情感表达,是怎么样体现出含蓄而深沉的美感的。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从这首诗歌里面,我们可以在这些平白如话的诗句里,感受到诗人对他的保姆,和他的保姆对诗人所具有的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的表达没有用号哭或者呐喊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用细节的描绘和平实的语言,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情的流露潜入读者的心中,让我们感动。

在运用理论来学习和分析作品的过程中,相信能一箭双雕,既能让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更加深刻,又能加强他们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医学理论与实践范文5

一、直观教学和建立错题档案

英语是一门实践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英语,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忆和操练。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外界的刺激和反应有一个联结,学习的实质是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根据这一学说,我认为在学生第一次接受英语新知识时,一定要让这个刺激在他脑海里有一个强烈的反应,即深刻的印象。老师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或运用有声、有图画、有动感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挂图、简笔画等多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一下子就会被吸引住,并且久久难忘。同时桑代克又指出,学习是不断地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率不断加强、失用率不断减弱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我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让学生把平时练习和小测试做错的题归纳总结到一个本子上,反复琢磨、领悟,直至掌握。每次考试前,让学生再重新复习一下错题本上的题,使其尝试错误的重复率大大降低,考试时准确率大大提高。

二、兴趣教学

1、引入竞赛

中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把比赛引入课堂,并贯穿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师可把班级分成若干组,用比赛积分的方式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比赛内容可以包括必答题、抢答题材、对话表演、单词背诵等。在每一节课结束前进行总结。比赛的优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而落后者也会不甘示弱,他们会在下一次比赛中发奋努力,表现更好。在比赛过程中,每位同学为了整个组集体的荣誉,都会积极准备,上课很少出现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赛,也给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2、直观教学

上课利用实物、挂图、简笔画、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语言更加真实和具体,创造学习英语的气氛,让学生沉浸其中,在无意识中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比如,初一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易混且难以掌握,我们既可以利用一些挂图,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练习Who’sthis?He’s/She’s…What’shis/hername?也可以在班级指定几个同学来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

3、英语歌曲

利用琅琅上口,简单易学的歌曲旋律来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不失为一种巩固知识、增加趣味的好方法。例如用《找朋友》、《丢手绢》、《两只老虎》等旋律把课本的重点、难点编成歌词,让学生在歌声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感到趣味无穷。

4、课外活动

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不应该固定在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收看英语节目,排练英语小品,猜谜语,快速反应,击鼓传花等。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玩得开心,又轻轻松松的复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这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三、分层次教学

孔子很重视因材施教,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应研究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程度和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分层次教学。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按照量力和可接受性原则,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成绩好的学生做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让中等学生做有把握的练习,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成绩差的学生做一些比较容易的练习,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了实践外语的机会。在课外辅导和作业要求方面,也应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要求不同,对中等以上的同学,要求做些课外的练习题,鼓励多读英文原著,以扩展知识面。对一些学习能力欠佳,成绩稍差的同学同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上最基本的单词、词组、句型,总之,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放开走”、“拉着走”、“抱着走”的策略,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偏爱”,因为要想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差生的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平等看待。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课下,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知识的技能上的缺欠,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满腔热情地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

四、激发动机,强化记忆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习阶段分为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联合会——记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其中动机阶段列在学习阶段的首位,可见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英语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其学习目的。当前社会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以及出国留学深造等,这些都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因素,而学生的主观意愿、需要是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求知欲望,那么学习就很被动,成绩就很差。因此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思想观念,通过英语学习,增强国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学习的第五阶段为记忆阶段,而英语需要记忆的内容又很多,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这了强化记忆,克服遗忘,我做了以下尝试:

1、小步子,快节奏

平常记忆的内容要控制量和度。量多了,消化不了,反复少了,记不住。所以要进行适当的集中和反复循环。在教学过程中,课前5分钟听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前一天学习的知识简单的归纳总结后,第二天及时听写,时间不长,量也不大,学生容易记住。

2、趣味记忆

趣味记忆法就是将疑难知识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诗歌、顺口溜的形式将其要点、规则、变化规律等串联起来,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巩固记忆。比如在教序数词构词法时,我教给学生“一、二、三,特殊记,八去t,九去e,ty变成tie,遇着ve变f,再加th,寥寥几句,把从第一到无穷大的序数词构词细则都包罗在内了。再比如在教可跟不加to的动词不定式做宾语不足语的动词时,我用例句逐字逐句讲解了“一感(feel),二听(listen,hear),三让(let,make,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还有一帮助(help)”这句简单的话。其实这是个出错率很高的知识点,也一直是一个让我非常头疼的难题,几乎届届如此,现在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它痛快地解决了,容易记且不易忘。

3、发挥内隐记忆力

心理学认为人的内隐记忆力即无意识记忆力很重要,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隐记忆力。平时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内容可涉猎各种各样的语言资料,既可以读教科书,也可以增加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果能力许可,可以读英文原著,总之要加大阅读量,使信息量的输入要大,这对培养学生语感很有帮助。

五、建立大的语法观

医学理论与实践范文6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自主学习”成为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学者从不同角度(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对自主学习及其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讨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建构的途径。在阐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该理论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做出了界定,进而探究了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方式,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其主要观点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方面,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取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另一方面,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者是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并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范琳、张其云,2003)因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和学习者的地位及作用较之传统教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存在个性化差异,学习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借助社会交往和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

holec(1981)首次提出自主性(autonomy)这一概念,进而从学习者角度对自主学习能力加以界定。他认为,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意味着获得了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国外其他研究者也从不同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e.g.allwright,1990;littlewood,1999)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概念至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阐释:学习者的学习完全依靠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或用到的一整套技能;一种与生俱来的、却被单调而重复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能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所行使的责任;学习者确定自己学习目标的权力。(benson & voller,1997)研究者或强调自主是一种能力,或认为自主是某种学习行为,但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研究者都强调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习者的转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诸多定义,对该理论视角下的自主学习概念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建构主义视角下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即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依靠自身经验、世界知识等主动进行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过程。该视角下的自主学习充分反映了学习者的能动性、独立性、责任性以及权利性。

1.能动性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头脑中的原有经验,认为教育者应根据学习者能够建构的知识范围提供学习目标;其次,建构主义尤为重视建构主义环境的设置,主张为学习者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教师指导下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2.独立性和责任性

独立性是指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及自我监控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责任性则是针对学习者自我反思的责任感而言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教师指导下学习者独立建构的结果,注重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中必备的学习策略、元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学习者与他人的沟通互动,对学习者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责任感也相当重视。

3.权利性

权利性针对的主要是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者只有享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空,具备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才能运用自己的自主学习权利,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习惯。建构主义将学习者视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促进者。事实上,建构主义也“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学习任务的自主权”。(毛新勇、孙长根,1999)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自主学习重复体现了学习者的能动性、独立性、责任性以及权利性。该理论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提供了依据。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

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培养;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意义建构能力的培养;学习者自我评价及监督能力的培养;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

1.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培养

英语教师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力图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者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然而,此过程中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在于学习者的心理接受能力。因此,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能力是建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习者进行心理辅导,使学习者接受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习者把英语学习中的依赖性、被动性转换为独立性和主动性,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方式。

2.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听、说、读、写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第一,采用视听法,如通过图画、实例、观看影视录像等,也可采用参观、讲座、操作等方式培养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能力。第二,拓展阅读、写作经验,如让学习者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多种多样的听、说、读、写系列活动。第三,通过模块解读提高读写能力,让学习者阅读文本并进行主题讨论,根据主题写作、举办各种活动进行交流,以内化其语言概念。

3.学习者意义建构能力的培养

英语学习过程尤为漫长,因而,学习者自身的努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教会学习者在分组讨论、资料搜集与整理及自我学习中不断建构新旧知识间联系的具体方式,使其能在没有教师指导监督的环境下进行高效的自我学习。具体可以采用以下途径:首先,教师与学习者一起制定每个单元模块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其次,培养学习者在词汇、句法及语义学习中建构意义的能力。最后,为更有效地建构意义,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方法,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过渡、由导学式向学导式转变。

4.学习者自我评价及监督能力的培养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信心。因此,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对意义建构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鼓励学习者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媒体资源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监控及评价,并定期做出汇报;鼓励学习者自己查找并组织材料,设计课堂活动,并对所用的教材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习者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和操控者。同时也需要让教师清楚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5.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于学习者而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具体手段如下: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投身于学习;应积极配合教师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应争取机会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帮助学生获取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