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践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实践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实践教学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1

湘西民歌作为中华民歌歌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侗族、苗族和土家族等地区的民族歌谣,种类多样且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湘西民歌蕴含着湘西地区各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心理,如何将其应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挥湘西民歌在文化创新及传承的作用,已经成为地方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对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湘西民歌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学实践;湘西民歌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界对音乐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日趋重视,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建立基于本民族的本土音乐语言越来越重要。湘西民歌具有十分丰富的种类和内容,包括劳动号子、桑植民歌、土家族哭嫁歌、苗族歌谣和侗族大歌等,凝聚着各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精神追求,彰显了湘西各族人民文化的创造力[1]。将湘西民歌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体现民歌的原生性、广泛性和独特性,以此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湘西民歌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湘西民歌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推动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统一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优秀的传统音乐加以传承;而湘西民歌具有淳厚的艺术内涵、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大的生命力,对其加以保护和传承,能够为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将民歌教学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加以突出,有利于维护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传承和保护民歌,实现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二是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学习和了解民歌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这也是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高文化素质。当前虽然有部分湘西民歌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是还不能满足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这就需要让学校音乐教学中纳入湘西民歌,适当设置民族音乐课程,从而实现优秀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三是满足审美教育的需要。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突出民歌教学,能够提高师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满足审美教育的实际需要[2]。一般而言,湘西民歌是湘西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己创作和演唱的歌曲,具有便于以及、朗朗上口、旋律清新、结构简练、曲调短小、歌词通俗等特点。民歌学习过程也是体验审美的过程,因此在民歌学习时需要让学生积极走进湘西民族的心灵世界,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学实践中湘西民歌教学的应用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对湘西民歌具有全面的认知,这就需要科学设置民歌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明显地方风格的民歌目。如让学生多听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歌,讲解歌曲的起源,使学生在歌声中深入体会苗寨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领略林涛、流水、蝉唱、鸟鸣等大自然“和声”,感受苗歌的民族韵味,激发学习的欲望。同时可以选择具有生活情趣的民歌,如土家族的山歌《挖苦歌》,该歌曲通过幽默诙谐的民歌内容展现出浓郁风情的土家生活,学生对其加以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和民歌的热爱。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还有很多,如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激发学生需要等,这些都能调动学生对民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民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要想让学生学习和喜爱湘西民歌,需要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通常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暗示作用,只有教师对民歌具有浓厚的兴趣,具备深厚的底蕴,准确示范演唱教学曲目,对民歌的曲目资料信手拈来,才能使学生对民歌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歌学习态度[3]。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湘西民歌时,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初学阶段可以歌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引导,适当传递民族文化教育的意识;到一定阶段之后可深入挖掘民歌的思想深度与历史深度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另外,在湘西民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科技手段与民族文化背景相结合,具体化和形象化民歌,使学生突破理性和感性间的障碍,增强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民歌的情感表达与完整性不能只依赖于谱面,还需要深入到民歌流传地和产生地进行生活体验与调查。当前许多音乐教学实践课程多是采用照谱跟唱的形式,难以体现民歌的韵味,如演唱《十姐壮如牛》时不能只局限于乐谱,部分自由延长音的长短可以个人气息量为依据加以决定,越长则越具有山野风味。湘西民歌的传唱多是“口传心授”,艺人在“口传”过程中融入自身对某段唱腔的体验与感悟,让学艺者能够心领神会,实现“心授”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引导学生体验民间艺人的唱法,对学生音乐视野加以扩大,全面了解民歌的内涵。除此之外,在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地方方言加以学习,用方言来演唱民法,准确把握民歌的特色风格[4]。以《马桑树儿搭灯台》为例,该首民歌的歌词中带有浓郁的地方语言色彩,涉及诸多衬词,学习地方方言后进行演唱,可以唱出该歌曲的风格,感受歌曲中凄美动人的浓情。

三、结束语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湘西民歌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时,需要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民歌和民族文化。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创造价值和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表现力、感受力,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夏卿 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课题名称:

全域旅游视野下的武陵山片区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研究(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16C1321

参考文献

[1]吴海华,姜仁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湘西民歌教学探讨[J].音乐探索,2012,02:119-121.

[2]张茜西.从音乐传播学视角建构湘西民歌在湘西高校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6,02:73-74+85.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2

一、音乐实践的重要意义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教学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得音乐教学能充分服务于学生个人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音乐教学就不能单纯的是律动、节奏、唱法的问题,要将课程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要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起到重要作用。

1.音乐实践是轻松感受音乐的重要途径

音乐实践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融入音乐实践的各种角色或者场景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感受到音乐的旋律,逐渐进入音乐的情境之中。比如,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和情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设置一定的游戏表演,让学生学会在乐曲的伴奏下通过游戏的表演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2.音乐实践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

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中的学生才能发现音乐的美,才能驱使他们去探究音乐、喜欢音乐;也只有在音乐实践中,学生才能慢慢培养音乐的兴趣,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音乐的学习是一个慢慢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多提供给学生们音乐实践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在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挖掘出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音乐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实践教学的音乐教育课程,要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育特点,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乐理知识,使学生学会一两种基本的乐器。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鉴赏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了解音乐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中。例如,教师通过光碟等播放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同时以生动、简明的语言讲解歌曲的背景、主题大意,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提高小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聆听音乐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鉴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正如很多人所简单认为的那样,音乐就是演唱。虽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问题,但也体现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演唱歌曲,这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乐意参与音乐的方式了。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求歌唱的技巧,让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就能学会唱一首歌曲,这对他们来说就很有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乐谱是标示音乐的基本符号,也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只有学会了识谱,我们才能够唱响音乐,才能够进行其他的乐器表演等活动;音乐实践教学也才可以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学生识读乐谱。

三、音乐游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形式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因此我认为,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采取游戏的方式是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的。音乐游戏大体有以下几种。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就是在游戏中组织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去感受不同的音乐。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部分歌曲的主题都是围绕动物、小朋友等角色展开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提前设计好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学生通过角色游戏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

2.比赛游戏

以音乐内容为主线,把学生按小组划分,分为N组,参加比赛。如在教《下蛋啰》这首歌时,我用皮球当鸡蛋,以组为单位,每人下一个蛋,哪个组以最快的速度把鸡蛋运到筐子里就算是自己下的蛋,同时也就取得了胜利。这样教学,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很浓,学习的动力也很足,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3.听觉游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听觉游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体验。比如组织学生们深入社会,带领他们接触、感受自然界,辨别生活中声音的强弱,并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材料,再通过自己的手、口等让它们发出声音,让学生们感受强弱不同的声音。

4.体育游戏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3

关键词:音乐艺术;特殊教育;音乐治疗;艺术欣赏;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Theraputic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Viewed from Special Education

YU Xue-qin

(School of Arts,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38)

一、治疗性音乐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证功能

治疗性音乐教学是对音乐功效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临床医学治疗以外的补偿性手段。音乐具有驱病健身的作用,早在远古时代巫师抑扬顿挫的歌声中就已被证实。“音乐是建构的现实”,具有强力的感觉刺激和多重体验,无论对被动聆听、欣赏还是主动参与的个体,都会从听觉、视觉及知觉等多个层面,对情绪产生直接影响。情绪应激理论认为,当个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会激起不同程度的情绪活动,如喜、怒、忧、悲、恐、惊等,引起心血管、消化和内分泌系统的高反应性,大量地消耗机体正常能量,高反应性的应激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极易导致心身疾病。因此,重视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音乐加强情绪管理,是自古以来受到长期关注并被现代医学一再证实的重要原理。音乐典籍代表作《礼记乐记》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正是因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内心的反映,一旦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音乐就具有直抵灵魂深处的力量。这就不难理解孔子何以“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而“二战”中美军一个有1000多名伤病员的基地,在医药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依靠每天播放节奏明快的优美乐曲而撑过“战壕休克”危机的史实,更是一个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增强精神力量对抗生理伤痛的成功案例。精神神经免疫学揭示了这种身体和精神的高度关联性,认为正性情绪大大有益于增强免疫反应。在临床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音乐治疗实践一再表明:音乐的功效已不局限在单单籍由精神因素改善身体症状这个传统路径和模式,实际上可以直接作用于生理层面,如大脑的开发、肢体的康复、运动的协调以及相关脏器功能的改善等等。音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音乐的情绪情感体验会导致其主体一系列生理上的反应和变化。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高天的《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明确提出:不同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影响心率和脉搏速度、血压、皮肤电反应、肌肉电位和运动反应、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肾上腺素、内啡肽、免疫球蛋白)和脑电波等等。不少研究资料显示,一些帕金森症病人在从事舞蹈和演奏时表现正常,僵硬、颤抖、迟缓等疾病症状消失了,甚至脑电也趋于正常。随着音乐疗法的不断拓展,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媒介和工具,音乐本体内部相关元素所能发挥的作用,无疑是音乐治疗学理论应当加以深入探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美国促进音乐治疗运动的一个重要先驱者伊森早就明确提出:音乐中的节奏是最重要的治疗成分。节奏重建疗法认为,人体自身存在许多自然的节奏,如心跳、脑波、呼吸等,特别的节奏会影响人体和脑的功能。当人体出现生理或心理障碍时,内在自然的节奏就可能不同步。因此节奏重建疗法提倡通过将对象暴露在特别的节奏下,再重建身体内在的自然节奏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节奏、旋律、语言、动作结合起来,对其大脑产生有效刺激、锻炼手脑并用,促进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的演化,从而达到提高感知力、矫正生理缺陷的目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成功完成过多例教育、康复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有位学生智商正常,性格也较活泼,但身体协调性异于正常儿童,写字时双肩倾斜,说话时身体摇晃,特别是口吃严重。当时我就有这样一个设想:虽然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工具,但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音乐的节奏训练或许能矫治他的表达缺陷和身体协调异常。针对其特点,在最初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并未对他开展正式的二胡教学,而是尝试采用:1.奥尔夫的八种身势运动节奏打法:双手击掌、双手拍腿、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跺左脚、跺右脚;2.儿歌、民谣配合节奏吟诵、念白等方法:运用师生间游戏、竞赛等他所十分乐意的形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他进行系统的节奏训练。并在随后的二胡教学中,特意选用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意境优美的曲目,经过六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孩子不仅顺利通过二胡十级的测试,身体的协调性有了明显改善,说话不再结巴,表达连贯条理。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4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如何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和优化我们的欣赏教学,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音乐小品的编创这个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研究入手,通过“选择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创编的基础;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小品的编创活动;丰富音乐小品编创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

欣赏教学 音乐小品编创 音乐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探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上已经硕果累累。但在我们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是否每节课都能一贯使用好的教学方法来演绎音乐作品让学生感知,而我们的学生是否就已经喜欢上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已经能够主动感受并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许多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上,我们还是经常看到以教师为主的、机械的教学活动,教师解释音乐作品,向学生传递教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多数孩子还是被动的聆听音乐、被动地感知知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还是没有被激发。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背景方向。《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能与他人合作,自信地、有表情地表演音乐剧,并做出评价”; 黄伟平老师的《名曲中的故事》这本书,也曾说道:“欣赏课必须带有愉悦性,该“推”学生上讲台,编导音乐小品,让学生主动学音乐,主动接受艺术音乐”。本文从音乐小品的编创进行研究,利用表演的方式讲述音乐中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各种编创方法如节奏创编、歌词创作、舞蹈编排、乐器演奏、情境设计等让学生参与到欣赏作品的综合表演中来,再利用表演的方式讲述音乐中的故事。通过音乐小品的编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主动走进音乐、关注音乐。

一、选择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创编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材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与音乐小品相关联的音乐作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优秀、经典的适合学生进行音乐小品表演和创编的音乐作品。如适合低段编创的音乐作品有:圣・桑的作品《狮王进行曲》《公鸡母鸡》《袋鼠》等,标题性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木偶的步态舞》《玩具兵进行曲》《口哨与小狗》等。适合高段音乐小品编创的音乐作品有:《孤独的牧羊人》(可拓展《音乐之声》的相关音乐)《暴风雨》《羊肠小道》《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彼得与狼》等等。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能让音乐小品的编创活动变得丰富、有效,更能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小品的编创活动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音乐小品编创过程同样也应该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充分启发学生对这种新颖、独特的音乐心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音乐小品的编创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思考、观察、聆听、演唱、模仿、表演,调动其全身感官的参与。而音乐小品的编创,对于学习音乐时间不长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相当大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做好足够的前期准备,有效、逐层引导孩子走近音乐小品的编创。通过示范、讲解、编排等活动,先引导学生进行简易音乐小品的编创。

如在进行《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教学时,先让孩子们熟悉音乐的各个片段,感受音乐情绪、音色、节奏、旋律的变化,然后再引导孩子们对音乐进行小品的编创。通过反复聆听,孩子们感受到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描述小猫用一种故作优雅的样子跟人撒娇,不时的发出惹人怜爱的“”叫声,让人感觉那猫咪犹如宴会上跳着华尔兹的淑女,美丽而娇媚。教师引导善于舞蹈表演的孩子用优雅、乖巧、可爱的动作来表现猫咪,栩栩如生。而B段音乐,音乐用分解和弦式的旋律进行,中间运用了顿音、装饰音等各种不同的演奏技巧,刻画了小猫调皮、可爱的不同姿态。老师引导学生用俏皮、活的舞蹈动作来进行演绎。两只形态不拘的小猫在我这个“主人”面前,不断卖弄身姿,引得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上这首美妙的音乐。

这个音乐小品的编创更多的是孩子们舞蹈动作的表现,虽然简单、短小,孩子们的表演也十分稚嫩,却是孩子们走进了音乐小品表演的第一步。让她们觉得音乐小品的编创生动、有趣,更富有挑战性!在音乐小品编创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鼓励、引导孩子进行编创活动。

三、丰富音乐小品编创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

不同音乐小品的编创能同时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学生在多样的艺术门类中找到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角色,有利于孩子们扬长避短,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能让孩子们更亲近音乐学习,而不是排斥它。因此,给予孩子们广泛的编创空间,能使孩子们更好的演绎作品,提高自身综合音乐能力。在编创实践活动中,音乐小品也可以是改编自学生熟悉的小说、童话等等,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的流行作品、网络名曲,更可以是校园剧、音乐剧。在活动中,老师要起引导和咨询顾问的作用,协助孩子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共同创编剧本、创编舞蹈、编写歌词、制作背景、集体参演等等,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交流、创作、聆听、表演等能力。自导自演的音乐小品还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歌主要音乐要素的体验,从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如:音乐小品《彼得与狼》《孤独的牧羊人》

1.活动与实践

A.进行音乐的初体验。

B.熟悉音乐故事简介。

C.分配创编任务。

D.制作简单道具。

2.音乐小品编创

根据创编任务的分配,开展舞蹈组、演唱组、表演组的音乐小品不同任务的编创。

3.音乐小品表演

合着音乐,进行小品的表演。可是课堂,也可是小舞台。

4.师生评价

要求演员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着重从剧本创编、音乐选择、舞美制作、表现能力(舞蹈、歌唱、表演)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编创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孩子们在编排或编创音乐小品中,采用了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更得到多种能力的提升。

音乐小品的编创是实践的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在演唱、演奏和赏析音乐的过程中,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小品的编创更好的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给音乐作品以新的魅力。最终,利用音乐小品的创编,去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突破欣赏教学中学生被动欣赏音乐的场面,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5

一、新音乐体系下小班化音乐教学的作用

1.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

既然是小班化教学,我们就能尽量做到让层次水平差不多的学生聚到一起,老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音乐就是一门艺术,艺术不单单靠的是先天的爱好及天赋,更多的需要后天的引导以及自身的努力,小班化音乐教学就很好地起到了引导作用。因为小班化课堂学生数量的优势,老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个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从而将音乐艺术发扬光大。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小班化音乐教学的学生数量少,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小组活动,不会因为学生多而造成课堂吵闹,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进行音乐作品展示,例如,在学习了新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对一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让其他学员聆听点评,取长补短,相互吸取经验,指导评析,让一些内向的学生能锻炼自己的胆量,让外向的学生有机会更好地表现自己。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从而相互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小班化音乐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小班化教学体系应用

小班化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固然是好的,但若想要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一种普遍,也将面临许多问题。小班化音乐教学的普及首先就是要解决老师问题,小班化之后需要的老师也就会随之增多,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就会导致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小班化音乐体系应用的滞留,想要加强小班化教学体系的应用就要解决老师问题,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在课堂实践中可以把家长加入其中,让他们亲眼见证在小班化课堂的学习中,他们的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从而对小班化教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课程结束后我们也要做好“售后服务”,了解学生所欠缺的进行加强,了解他们所喜欢的进行深化,了解他们所烦恼的进行引导,从而让他们能真正爱上音乐、爱上这门艺术。

2.分类指导,针对教学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6

关键词: 大学音乐教育 创造力培养 创新

一、在教学的细节中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

音乐有一个主要的学科特点,那就是通过欣赏作品的美感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想象力。音乐教育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的表演技能表现作品并想象其蕴藏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力。

音乐的教育和学习充满了感性的气息,正是音乐的情感性,赋予了音乐教育的方法多样性和思维的启迪性。在捕捉音乐作品的细微变化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一个客观载体,通过对这个载体的分析,教师可以从其表现方法,音符的具体运用,表演者具体技巧等细节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欣赏著名作曲家黄怀海《赛马》过程中,刚开始,急促的十六音符提醒我们赛马开始,马匹犹如离弦之箭;接着,用两个相同乐句,形象地描绘出赛马手你追我赶的意境,穿插部分中国古代特有的悠扬声调,既表现出一种喜庆的气氛,又表现出赛马手自信,最后到了,特别是末尾,赛马手冲到终点时马嘶的音调,仿佛让人们看到马匹意犹未尽,扣人心弦。

《赛马》的二胡弹奏,急促、悠扬、紧凑有力、起起伏伏,反复欣赏之后,好像自己身临蒙古大草原赛马会。教师除了提醒学生掌握演奏者使用的各种弹唱技巧之外,更应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用心感受这种美的韵律,并想象不一样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二、通过各种教学手法,引导学生的创新欲望

音乐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强调音乐知识掌握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上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首先可以在作品的旋律节奏、曲词内容、奏唱手法等方面进行微小改变,让学生体会其差别,进行微创新。其次让学生对作品大的意境移花接木,做出自己的大胆创新。

现行教育体制下,音乐作为一门副科,在进大学以前教师大多强调音乐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感受,更谈不上大胆创新。进入大学后,特别是喜好音乐的学生,有积极参与学习的要求。这也给了大学音乐教师一个很好的引导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引导,让其体会创新音乐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也是大学教师的责任。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首先,平时在各种教学场景中要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增强对音乐的理解,理解之后要有想象,要用内心感受音乐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精髓与美感。教师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不但要强调音乐本身的能力培养,而且要通过融合音乐与文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活动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创新有更多的知识作支撑。

这样,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埋下了进行创新的种子;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拓展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在音乐实践中引导创新

大学的音乐实践,首先是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然后是学生参加的各种音乐活动,例如班级之间的音乐交流,校际之间的音乐比赛,还有社会上组织的各种音乐表演,比赛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愉悦学习各种音乐知识,感受到音乐的无比美妙,从而激发创作欲望,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传授学生五线谱知识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用不同颜色画出五条线,然后让带着不同音符的七个同学站在五条线之间的不同位置,同学们不断变化位置,就形成一段一段五线谱,这样寓教于乐,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七个同学不断变化位置,其实还是学生参与的一段段乐曲的改造与创新。

当然,音乐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音乐教材上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分析不同音乐作品本身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表现手法的差异,演奏技巧的不同,等等。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不同音乐作品的创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创造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音乐理论联系音乐作品实际,并提供互动积极、愉悦体验的音乐实践环境,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新活动。

四、在情感体验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创新

归根到底,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决定了学生的创造水平。很难想象,一个无法用情感体验音乐的学生能创作出引发人们共鸣的音乐作品。所以,教师应该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各种手法、形式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这个客体进行了解,启发学生对各种音乐载体进行抽象思维,提高他们对音乐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思维创新体现在作品中。

长时间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钝化内心对音乐体验的敏感性。所以在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些教学创新。例如在关于音乐节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节奏,将其转化成乐谱的形式,并让学生运用各种表演形式,例如歌剧、舞蹈演示出来,这样不但将五彩斑斓的生活因素融合进无趣的教学中,更加有立体感和现实感,而且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创新。

五、结语

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进行创新实践,不但体现在平时的教学细节中,对一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大学音乐创新教学实践意义。以学生普遍喜欢的《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演唱为例,教师除了在一些音符的细节处理上启发学生思考外,还可以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对作品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例如根据曲谱编排舞蹈等,强调在欣赏作品时,对作品产生心灵共鸣,写下自己对作品的内在情感体验,这才是一次有意义又有收获的音乐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范音利.大学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培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4).

[2]江华清.谈大学音乐教育.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