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科学管理体系

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范文1

一、目前员工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1.重经营轻管理

目前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中,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过于强化业绩经营指标,弱化管理控制指标,这是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如果没有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作保障,企业业务经营就如同失去了僵绳的马,跑得再快的马也会偏离正确轨道,成为害群之马。

2.重个人轻团队

目前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中,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弱化了团队协作精神。试想在现代化企业中,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简单化劳动,而是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项目。在过于重视个人业绩考核,轻视团队协作考核的管理体系下,势必造成员工个人利益至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最终集体效益得不到保障,形成恶性循环。

3.重惩罚轻奖励

在目前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大多是没有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某项经营指标的绩效考核得分扣减项,而较少主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提出某项合理化建议的绩效考核得分增加项,这是重惩罚轻奖励的怪象。员工在正能量的绩效鼓励下应该比负能量的绩效惩罚下工作效能更能提高,而且正能量的绩效鼓励环境才能吸引人才,负能量的绩效惩罚环境只会流失人才。

4.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大多绩效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绩效考核结果,如为了在短期内达到某个企业经营目标量身定做,更多反映了领导意志,而忽略了被考核者的意愿,忽视了沟通反馈的环节和过程。一个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管理者闭门造车为企业目标量身定做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如果得不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让大多数员工感受不到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性,那只能是一纸空文,毕竟员工才是企业绩效的具体落实者。

二、员工绩效管理的定义

目前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未能清晰地定义绩效管理,而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员工绩效管理是指采用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对照企业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评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职程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绩效管理不能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强调的是过程和结果,绩效考核强调的仅为结果;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激励和发展,绩效考核的目的是监督和控制;绩效管理的重心是绩效与企业战略的关联度,绩效考核的重心是如何考核评价;绩效管理的流程为持续评估和沟通,绩效考核的流程为一次性考核。所以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是对绩效总体工作把控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

三、建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1.业绩优先、规范管理原则

员工绩效管理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在突出企业价值贡献度的同时,强调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合规经营的价值理念,经营部门固然重要,但管理部门是支撑保障,不能顾此失彼,经营和管理同时创造价值,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各类员工的价值创造和业绩贡献,建立导向清晰、激励有效的专业化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2.分级负责原则

按照科学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须结合员工所在岗位的特点,分类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提高绩效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按照员工岗位汇报关系,由各级管理者具体承担下级员工的绩效管理职责。

3.客观公正原则

企业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员工绩效管理工作,从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的双向角度实现制度公平、操作公平和结果公平,客观评价被评价者取得的真实业绩,准确反映被评价者的努力程度、履职程度和价值贡献。

4.持续沟通原则

企业管理者须对辖属员工的绩效进行全过程管理,既要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阶段全面征求员工的意见,更要根据员工各阶段绩效表现和工作业绩,经常与员工及时地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将改进提高作为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确保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共同提升。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1.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指标管理

在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中,有两种重要的考核指标体系,一种是定量指标体系,一种是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可以体现企业经营业绩,具有简单明了、容易实施、约束力强的特点。定量指标非常客观、具体,能准确地反映工作成果,评价结果比较直观,一般适用于业务经营岗位。定性指标可以体现企业控制协调水平,需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一般适用于行政管理岗位。企业需在建立具体详尽的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岗位特点,按不同比重科学设置定量定性指标组合,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2.分类分层相结合的类别管理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以责任来分层的,分为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基层管理层、普通员工层,在推动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时,要提炼出共性的、具有可比性的考核指标,对不同层级的考核对象进行考核,建立纵向分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同时企业的岗位类别是以职种来分类的,分为企划人员、市场人员、营销人员、工程人员、行政人员等,在设计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指标时,要考虑到各专业人员的岗位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横向分类别绩效管理体系。在纵向分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和横向分类别绩效管理体系双重结合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分类体系。

3.部门岗位相结合的责任管理

部门职能绩效指标是衡量部门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指标,是对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效果的直接衡量方式,该指标为企业总体战略指标和经营目标的分解、部门应承担的职能等。员工岗位绩效指标是衡量某岗位员工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指标,是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直接衡量方式,该指标为部门职能的承接和分解以及个人应该履行的岗位职责。在设计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时,应以岗位指标为主,辅以部门指标,建立个人团队相结合的绩效管理责任体系。

4.KPI考核和360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管理

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企业课程学习;合作酒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8

“企业课程学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期间至关重要的实践学习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有益探索。近些年,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企业课程学习”大部分都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即把学生送到相关的酒店去学习一段时间,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因此加强对合作酒店的管理,成为“企业课程学习”的关键。

1“企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合作酒店存在的问题

1.1合作酒店缺乏针对性的管理

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进入五星级酒店,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的同事相处,人际关系不像校园内同学之间那样单纯。95%的同学未满20岁,价值观念比较模糊,对星级酒店充满了美好憧憬,对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挫折缺乏思想准备,一旦在学习中遭受挫折,若酒店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关注大家情绪的波动,会导致同学们难以适应酒店的学习生活,丧失对酒店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1.2学习计划不明确,岗位安排不合理

经了解大部分酒店缺乏系统性的企业课程学习计划,没有把这种实践性的学习作为一种制度,也没有兑现轮岗计划,有些酒店从成本和管理角度出发,哪些部门缺人,就把学生分到哪里进行学习,很少会给学生提供轮岗机会,学生没有机会了解到酒店整体的运营状况。

1.3培训机会较少

学习初期,所有酒店均会对同学们进行一次5到7天的入职培训。进入岗位后一方面企业课程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导致酒店不愿意投入过多成本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偶尔有,也只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同学们在校期间学过基本的对客服务技能,有一定的上手能力,主管们无心过多培养。由于酒店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部门培训,导致部分同学在工作过程中表现业务不熟练,偶尔犯错误,客人投诉屡见不鲜。

1.4学习补贴过低,劳动强度过大

在随机的交流中,我们得知酒店给同学们的补贴普遍在1300左右,相当于正式员工的一半,而工作时间与正式员工一样,碰到旺季,加班现象频繁,有时甚至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不给加班费,甚至部分酒店也不补加班小时,碰到法定节假日只允许正式员工休假,我们的学生仍需坚守岗位。这些都是引发同学们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学生在未去酒店之前几乎未经历过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一时感觉身心俱疲,难以承受。同时劳动付出与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巨大落差引发了同学们的不公平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1.5酒店督导和员工对同学们的影响

酒店门槛进入度较低,对员工的学历和专业没有硬性要求,所以酒店的大部分员工不是“正规军”,学历层次也是多种多样。且部分领导,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其文化程度也不高。这部分群体对同学们的影响非常大。经调查,52%的学生反映酒店基层员工因为工资少、工作量大、社会地位较低等原因,导致他们情绪不稳,抱怨较多,工作主动性不够。这些不良的现象无形中影响着同学的一举一动;酒店部分督导也表现出学历不高、管理方式粗暴、不够关心体贴下属等,这些让我们这些自恃高学历的学生更不服气。

2具体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学习管理,提升学生的行业热情和信心

“顾客是上帝”是酒店的生存法则,但要贯彻这一宗旨,最终还是依靠直接为客人提供服务的一线员工。“先有满意的员工,后才有满意的客人”,这就需要酒店管理者树立“员工至上”的思想。企业课程学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第一次踏入酒店,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因此酒店应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在酒店的一切事宜,切实的关心、爱护同学们,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酒店在对同学们的管理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对于同学们工作上出现的失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切忌不可在公众场合批评指责、扣工资;对于同学们心理上的波动应给予耐心劝导,而不是讽刺挖苦。此外,酒店可以在同学们的生日当天为其送上祝福,在其生病时给予关心问候,在不忙的时候能组织大家一起开怀畅聊,在学习结束时为其办一个小型欢送会等。这些举措都会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酒店的关怀,与酒店建立起浓厚的感情,从而提高同学们对酒店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提高其毕业留任的可能性,成为酒店的储备人才。

2.2制定明_的学习计划,安排合理的学习岗位

在企业课程开设之前,学校应与酒店商讨并确定明确的学习计划,计划中要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酒店工作的任务较为繁杂,一线员工的工作量更重,常常超负荷劳动。但同学们刚刚进入酒店,对酒店工作还不是很熟悉,酒店应安排同学们跟在老员工后学习两周,再让大家独立上岗。否则,如果一开始就让大家独立操作只会让同学们对酒店工作产生惧怕的心理。因此酒店相关部门在安排同学们的学习内容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同学们的总体特点和在酒店学习的阶段进行合理定制。只有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才能在酒店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才会渐渐适应酒店工作,从而减少对工作的抱怨及不满,提高同学们毕业后行业内就业的可能性。

除了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外,还应丰富学习内容。学生长期在一个岗位上进行重复操作,会产生厌倦感,也不利于学生全方位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酒店应在学习期间尽可能为同学们提供不同部门轮岗学习的机会,便于同学们对酒店各个部门的操作流程和运营情况的了解,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全面培养。

2.3加强培训,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

同学们虽然还不是正式员工,但在酒店承担着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酒店产品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步进行的特点,这意味着员工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酒店产品的质量和声誉;从学生学习安排的角度来说,企业课程学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岗位的实践中,但由于同学们经验尚浅,需要酒店提供各种培训来提高专业技能。因此无论从酒店还是学生利益考虑,酒店都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

首先,在同学们刚进入酒店时,应安排入职培训,向同学们介绍酒店的发展历程、酒店文化、酒店经营理念,增强大家对酒店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将自己看作酒店一份子,尽快融入酒店环境。

其次,待具体岗位分配之后还应根据不同的岗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使同学们尽快熟悉并掌握岗位所需技能,除了统一安排的培训外,部门还可安排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带着同学们工作一段时间,通过以老带新,使同学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部门工作节奏,尽量避免工作中走弯路、效率低下的现象。

最后,除了这些服务技能的培训外,笔者认为服务意识的培训也要贯穿始终。酒店可以组织基层督导向同学们传授酒店基层管理理念和对客服务意识,强调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酒店每个人的思想认识中,只有所有人提高了对服务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的意识,才能提升服务的技能。

酒店所处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不断升级,而竞争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加上顾客需求日新月异,所以培训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手段,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为员工晋升创造条件,为职业理想打下基础。因此,酒店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对同学们进行全面的培训,达到企业课程学习的真正目标。

2.4制定合理的劳动强度和补贴制度

酒店基层员工工作任务本身就比较重,旺季更是超负荷劳动,但酒店相关部门管理者对学生工作量的安排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正式员工,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阶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

此外,大部分酒店协助院校开展企业课程学习的首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所以支付给学生过高补贴的可能性不大。从第三章的分析可知,学生对酒店给予的补贴满意度极低,补贴问题也是酒店和同学们矛盾激化的关键问题。虽说赚钱不是同学们来酒店学习的主要目的,但是不能忽视金钱作为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要素,不满足必然会引起不满。因此,要想提升同学们对酒店的满意度,酒店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同学们的补贴及其他福利制度,适当提高实习补贴和奖金,另外,酒店还应支付学生加班费、酒水服务费,过年过节的福利也应等同于正式员工,还要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酒店还可考虑给予适当奖励,调动其他同学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大家为酒店做出更多的贡献。

2.5关心基层正式员工,提升督导管理水平

酒店属于服务性行业,中国传统的观念导致普通大众对从事服务人员的粗暴无礼比比皆是,酒店行业服务人员社会地位极低,加上酒店基层薪资水平普遍偏低,工作强度还大,这些都导致酒店一线员工抱怨颇多,工作过程中懒散不积极。同时酒店基层领导大多文化程度也不高,他们不够关心体贴下属,不懂得尊重下属,随意辱骂使唤下属,滥施处分以惩罚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些不良的现象无形中影响着同学的言行,使其失去在酒店工作的信心。

“一流的管理者不用指挥,下属都拼命干;二流的管理者自己指挥,下属拼命干;三流的管理者自己带头干,下属跟着干;四流的管理者自己拼命干,下属不干;五流的管理者,不知道怎么干”。所以说督导的管理能力,决定了整个部门的绩效,酒店应挑选专业技能过硬、善于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担任督导一职。学生在学习期间与基层员工和各部门督导接触最多,希望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向学生们传递笑容、阳光、敬业等正能量。

3结束语

酒店是企业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开展企业课程学习的基地。酒店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减少与学生的矛盾,弱化c高校的冲突,对于企业课程学习管理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齐炜.基于高位就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145149.

[2]徐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下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质量探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3]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8.

[4]秦炳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45149.

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 人才管理探讨

国企难以人尽其才的障碍

1.1 稀缺还是不用

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两个迷惑:一是企业人才不断流失的同时又大喊大叫没有人才;二是老板对知识分子的使用心存疑虑。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项目找到了,经营者找不到。而这同时,又不断传来曾经跳槽的员工跑到其他公司当了老总且业绩不俗,这的确是件怪事。有些时候,企业招来大批人才却苦于没有那么多发展的空间,所以大家另谋高就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事实上,更多时候是放着人才不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请外来的和尚来念经,这种做法对在职员工是一个打击,他们会认为,老板对他们缺乏最起码的信任。疑人最好不用,但企业照样不痛不痒地把他们耗在一成不变的岗位中,对于真有能量的人才来讲,没有发挥能量的“希望”才是最无法忍受的。

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有一个从业态度,那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然而这种心态却使得知识分子从来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帝王将相,他们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世才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新经济第一次给知识分子在商界带来了翻身做主人的机会,知识新贵族正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而开始叱咤风云。但在传统企业里,知识分子到底能否搏杀商场,依旧令老板们忧心忡忡,在他们看来,文化人是做不了生意的,至少,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暴发户身上得到了启示。我们遗憾地看到,人们把一种落后的市场规则当做一种规律来信奉,并据此排斥一种新的商业原则。我想,用不了多少年,知识分子会在新的时代中赢得他们的独有地位与尊重,无论是在校园里,在政界,还是在残酷的商战中。

1.2 重用庸者就是蔑视人才

在一个开放式运作的公司,用一个不良之人就会伤害一批好人。大家知道,情绪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见满天飞的公司迟早会面临崩溃的局面。而这其中很典型的一点就是员工对公司的用人方式和用人制度不满,在消极的情绪中做事是谈不上创造和效率的。在公司内部管理中,老板最该做的便是统一心志,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事实上我们的许多公司在内部管理中面临着思想游离、意见不一、价值观念发散、缺乏凝聚力的现状。而这种困境大概就是企业文化该解决的事情,企业有没有文化就看企业人在心志与行为上的凝聚力。

企业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找准项目;二是要找对人。由此看来,用人也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既然是决策就要有论证,项目需要科学的论证,而用人最好是民主的论证。在员工看来,一个自己选择的领导对于他们有更大的权威和依赖度,这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心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渴望有一天,民主也能光临国企,在市场中没有比民主更能焕发员工参与的热情了。

1.3 国企拿什么养活人才

在人才问题上,我们谈到的许多话题放到国有企业里更举步维艰,制度缺陷是国有企业自身改革最大的坎,许多改革方法在这片组织里总是无功而返,人事制度更是如此。

如何激励国企中的经营者和经理层是国有企业人事的主导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有赖于体制的设计,而不是个简单的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的具体问题。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尴尬是待遇的刚性,我们的企业机制和分配制度注定在人才竞争上是不可能游刃有余的,在待遇上,国企激励员工的空间太有限了,那么引入人才也自然受制于此,留住高级管理人才更是心有余而“利”不足。

1.4 中层经理:留住人才的障碍

我们要把人才的取舍寄托在人事部门或中层领导上吗?这在国企里看来还是个难题。其一, 中层领导本身就是被管理者,他还天天想着如何往领导面前靠呢?你指望在他们手上越雷池一步,那才怪呢?有多少经理们会把自己的手下引荐给老板,不压着你就不错了;其二,我们的人事部门能决定多少真正的人才走进决策层呢?他们的分内工作要不就是培训,要不就是决定最低层的人员调配;其三,有多少中层干部真心关心过企业的人才问题呢?找个能人怕误了己,找错了人也不是,找个自己能用的人就行了。企业的人才问题基本上是经理级领导们的编外问题。我们看到,企业里对于人才的配置实际上是个真空地带,没有人打理。等着人才们送上门吧!或者是你老板指派。而谈到留人问题 更不是他们的义务了,人才没有,人还是大把的。他们心理本来就认为,人才是留不住的。企业里中层领导对于人事问题的轻视、漠视、无视导致了人事管理的基础无从谈起,对人才的经营成为了国有企业的真空地带,这种企业环境迟早面临人才蒸发的窘境。

1.5 再看“三国”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最完美地展示了用人技巧的当属《三国演义》。而其中最会用人的是诸葛亮和曹操。一部“三国”,将沙场之争对于人才的智取和妙用淋漓尽致地和盘托出,荡气回肠,明鉴恢恢。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出祁山,但出师未捷,自己要求贬职三级。这不仅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负责精神。商场如战场,今天众多的企业经理们是否过于姑息自己的过失了呢?同是三国时期,因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人情也许不在了,但江山在。今天的企业老总们对他们的下属公司和部门的无效经营又如何“善”待的呢?

诸葛亮在五出祁山时,因押粮史李严谎报军情,贻误战机,导致失败。李严自知死罪难逃,挥泪跪愧家人。后主刘禅于朝上正欲灭李严九族,恰诸葛亮书信来到,告知刘禅:此乃非常时期,可免去李严官职,委其子李晋代任压粮史速遣粮草。李严对此感激涕零,教诲其子务必忠于职守,并将自己捆绑同其子一起压粮请罪。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但于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可网开一面,实在是一个宽容的技术。古人用人着重心服,他们并无多少利益也没有多少功名可以追求,但今天却不同了,人心披了利益的外衣便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感情留人太脆弱了,利益留人太肤浅了,事业留人太有限了,攻心始终是用人的真谛。

人活着就是个存在,很多人在企业里干了几年都没有与自己的老板聊上半句话。当交上辞职报告时老板竞也漫不经心地批了。很多人跳槽时是觉得心太凉了。我们在要求员工尊重企业时,也不要忘了员工的存在。重视,也许是最能令人心动的用人之术。

2 人尽其才是国企成功之本

企业员工的素质,特别是管理干部的素质,是企业活动效率的决定因素。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宣称:“你可以剥夺我的一切:资本、厂房、设备,但只要留下我的组织和人员,四年以后我将又是一个钢铁大王。”人员对企业成功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2.1 管理人员的选聘

“士兵有权得到能干的指挥员”,这是古罗马凯撒大帝时就有的一句格言,同样,企业以及企业的员工都有权得到最称职的管理干部,并且管理人员的合理选聘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选聘合适的管理人员来担任合适的管理工作。

2.1.1 管理的欲望

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控制 预算管理 绩效考核

在波特的三种基本战略选择框架中,成本领先战略是一种最为明确的战略,它要求企业面向市场以成本为竞争导向,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成本优势企业。当然,每个企业可结合自身条件通过不同途径如制度重构、流程再造、企业重组等来构建成本领先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理论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石化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为例,在企业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并进行了应用实践。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既定目标下对未来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流入与流出等有关方面的具体系统计划,以有效地组织与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及考核等重要功能。但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未取得预期效果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失效”、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缺乏弹性、预算管理形式化、虚位化。

成本一预算管理新模式基本框架的构建

(一)全面预算管理内涵挖掘

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两部分,经营预算又是财务预算的基础。经营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具有实质性基本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从而可知,成本与费用的管理是经营预算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管理体系与成本控制体系相互联系和促进的关键性纽带。根据这种内在的关联,笔者认为,应建立起一种使预算管理有效地促进成本控制,并使成本控制指标不断得到改进,形成一种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

(二)成本―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1.建立一种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循环能不断优化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预算松弛”,实现预算管理的控制、约束、激励功能。为了减少“预算松弛”、提高预算指标的有效性,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美国学者韦茨曼(Weitzman)在前苏联激励制度基础上提出了“激励模型”,但这一模型实用性较差。之后,国内学者提出的“联合确定基数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基数纳入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程序,促使人自动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盘托出,因为只有这样所获得的奖励才是最高。该方法在一些企业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该说“联合确定基数法”在解决“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失效”方面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本文借鉴“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其应用在预算管理体系中。

2.建立不断优化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必须突破成本控制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相割裂的局限。通过分析预算管理的一般框架发现,正是由于“预算松弛”的原因,企业总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采用控制理论中的“黑箱控制方法”,将下属单位的成本管理过程视为“黑箱”过程,企业总部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励下级单位控制成本而对其成本管理过程本身并不特别关注。“联合确定基数法”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只是“联合确定基数法”企图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能够使预算逼近其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突破“黑箱控制方法”的局限,进而突破将成本管理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割裂开来的局限。

3.建立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为避免“预算松弛”、“黑箱控制方法”及“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相分裂”等弊端,本文通过运用组织管理理论中的矩阵型结构模式,建立起以总部、中层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基层作业单位三个纵向层次、以成本管理及以预算管理为横向项目的矩阵式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这种具有管理创新特征的新模式,一方面能通过三个纵向层次的成本管理项目组在激励机制作用下联合进行成本管理攻关研究并深入到作业成本层面指导成本改进方法,形成不断循环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另一方面,通过预算管理项目组与成本管理项目组在人员构成上的相互交替、互相参与,能有效地促进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有效地提高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水平。

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为验证理论体系的可行性,本文首先运用了科学试验的方法对二级生产经营单位构建科学成本控制体系进行了试点研究。第一步,选定中国石化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下属具有代表性的二级单位油港管理处作为试点单位,其业务范畴主要包括原油购进和成品油输出,具体作业包括:载、输送、辅助材料生产、经营管理等,属于典型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独立的成本与利润中心。因此,试点具有推广价值。第二步,对其作业方法及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寻求“成本黑洞”,确定攻关的主要方向。最后,通过科学试验和规范分析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指标,具体包括装原油的渣油单耗、煤单耗、各环节电单耗、原油剩余率等指标。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归管的原则,根据岗位责任制及下达的预算管理指标,将成本控制计划与指标逐级、逐项分解为可操作、可控制的指标落实到责任个人。以此来加强对成本的分析与监督,从而构建全面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设计

为实现预算管理有效地促进成本控制,并使成本控制指标不断得到改进,形成一种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的研究目标,本文设计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见图1)。

从该运行模式可以看出,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及建立在这两大体系基础之上的绩效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这三大体系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运行模式特点如下:

1.从构建程序上体现了成本控制体系的先期建立为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只有依照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先后顺序建立起三大体系,后面两大体系的建立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富有科学性。

2.三大体系之间既体现了双向信息流关系,又体现了正向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原理和作用。成本控制体系为预算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信息,后者又反向为前者提供控制信息并施加反馈控制力。成本控制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同时为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提供信息支撑,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又同时反向为前面两大体系提供控制信息并施加反馈控制作用力。

3.三大体系之间体现了随着生产经营的循环实现不断促进、逐步优化的长效机制。前一循环的实际成本控制指标被预算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所吸收,并被反映在本次循环对成本控制体系的要求之中,在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的激励作用下,又促进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从而能进一步在本次循环中优化成本控制指标。如此不断循环优化,从而逐步健全和完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

由此可见,此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能有效建立起一种使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互促进,随着生产经营循环能不断改进和优化两类指标的研究目标。

(二)新预算管理模式的制度设计与实施

根据试验结果及企业具体情况,本文科学地制订了二级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相关制度,并将其付诸实施。通过实践检验与完善,笔者认为,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具有结构严谨、循序渐进、激励相容、相得益彰等特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全面管理系统。在制度设计与实施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住要点:

1.预算指标的编制主要是以成本控制指标为基础的,应避免一味地脱离实际地追求预算指标的降低。否则将会给作业基层造成过大的压力,并使预算指标落空,反而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预算指标的实现情况可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标准,但不可将此作为唯一的考评标准,否则将促使“预算松驰”现象的发生,造成无效成本损失。

3.绩效考评及奖惩体系是连接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纽带,充当体系良性循环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健全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尤为重要。在实践中,通过组建绩效考评委员会、建立目标责任制及个人风险抵押机制、设定科学的指标奖惩权重系数等策略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

4.该模式是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三个体系相互交叉融合的系统。因此,企业必须对三个体系分别进行详尽分析并寻求两两间的相互关联从而编制具体的实施细则。此外,基于成本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涉及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体人员,应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建设,强调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及效果评价

(一)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特点

在建立和健全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设计了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除具有二级生产经营单位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体现了多层次管理体系的特点。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对总部各专业职能部门起到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作用,又体现了对下属各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的指导与调控作用。

2.体现了企业对不同的下属二级单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调控。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石化剥离出来的生产经营型企业,下属单位数量较多。因此,根据各个二级单位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以事业部制为主的分权管理模式。为了有力地推行科学的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中又采取了具有集权特点的矩阵管理模式。

3.企业总部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中既起到决策和全面指导预算管理的作用,又起到引导和协调成本控制体系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该委员会的职能和权限,而不应象以往那样将其视为虚设的机构。

(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效果评价

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在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进行的实践与改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这些效果主要体现在:

1.预算编制从传统的从上而下的“去年数字增量法”转变为以成本控制为主线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编制程序。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2.预算执行由着重落实预算制度向提高预算控制和约束力的转变。单位内部加强了生产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使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一方面增加了预算的科学性、可行性;另一方面加强了成本控制指标的激励性与约束力。另外,还促进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实施与完善。

3.预算控制由被动控制转变为主动控制和自我控制。财务部门能从日常繁琐的收支业务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成本控制指标的审核与预算指标的分解,并能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另外,预算考核也从原来的结果考核向按月预考核、年度考核转变。这些都确保了成本控制及预算目标的成功实现。

4.推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在试点单位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油港处在采取了“匹配性机泵满负荷运行”、“自动变频调速控制机泵运行”等几项用电成本控制措施后,2003年与2004年两年共计节约用电量达516558度,两年共计节约24.2万元;通过采取“无蒸气油法”、“回水加温法”、“分仓加温法”等措施及煤炉替代油炉产蒸气的工艺,减少燃料油消耗量2065.2吨,节约成本达378万元。

本文通过实例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证明了在企业推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将成本控制体系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达到有效促进成本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双重目的,又能形成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机制,以期该研究成果可在石化及其它行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管理体系;公路施工企业;施工管理的质量

【 abstract 】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hina's road infrastruc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addition t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bi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Highway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requir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rough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and improve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abilit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increase the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High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ow to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re briefly discussed.

Keywords: management system; High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使得中国汽车已经迅速普及,它也提出了对中国的道路基础设施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中国的公路建设项目不断的增长,就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汽车。增加公路建设公司在建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施工企业经营活动中重要工作之一是公路施工管理,因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性能、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的现代管理理念,促进公路建设管理质量的改善,已成为最重要的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公路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各项工作开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重点。随着现代公路施工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公路施工管理工作所涵盖的内容也不断完善。现代公路施工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其还包含施工成本、施工规划、施工进度等一些列关系到公路施工的管理内容。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是保障公路施工质量的基础、是保障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以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

1.科学的进行自身管理体系分析,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的基础,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如何完善公路施工企业施工管理体系是现代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科学的管理体系需要公路施工企业通过对自身管理结构、管理流程的科学分析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施工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此达到施工管理体系对公路工程特点的适用性与针对性,以此使管理体系能够达到施工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在进行管理体系完善的前要科学的对自身实际情况、管理体系特点等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此是公路施工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针对性与适用性,达到提高施工管理质量的目的。

2.针对公路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完善管理体系,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

科学的管理体系需要针对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立与完善,也只有针对公路工程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能够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起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现代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对公路工程勘探报告、技术交底文件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完善公路管理体系,这样能够使得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更加施工该项工程,使得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提高在实际施工中的适用性,避免传统施工管理体系套用造成不能适用于实际工程等情况的出现,促进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

3.明确施工过程部门、人员职责,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

明确的职责、权限是完善施工管理体系的重点,其对促进施工过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关键。在现代公路施工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公路施工企业必须明确施工过程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以明确的职责是施工人员了解、熟悉自身在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职能与职责,促进其对本职工作的良好完成,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公路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以科学的管理架构为基础、针对各部门职能明确职责权限与部门人员具体工作职责,以此促进施工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

4.整合施工管理系统,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

针对现代公路施工管理体系中的各个管理系统,施工企业应对其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以此使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公路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是工程施工质量保障的基础、施工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提高的基础,同时其与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成本管理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应通过各个系统的整合优化、促进管理流程的畅通,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以此为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奠定基础。通过整合各项管理系统,减少并优化施工过程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

5.以信息化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信息通路,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

加强公路施工企业信息通路的完善有助于公路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的畅通,有助于提高公路施工管理质量。完善的信息化通信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公路施工过程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与安全水平,促进企业施工过程中信息渠道的畅通,为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发现、解决,公路施工过程中监督体系与有关信息收集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企业施工信息的传递。同时通过管理体系信息渠道的完善还能够有效的味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实现企业施工信息的快速汇总,为项目经理及时了解工程施工进度、施工情况等提供基础保障。以此为基础促进公路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开展。

三、在道路建设的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公路建设管理质量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是围绕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技术管理进行管理的系统。由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与财务部门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财务部门对各个部门还有着监督审计的职能、信息归集的职能使得财务部门在现代公路管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公路施工企业应认识到财务管理部门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中的智能更要影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对各项工作开展的监督与审计,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通过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流程提高施工信息传递效率,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为企业信息渠道建设、管理工作监督与审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总之,现代公路施工企业,以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管理质量,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它是一个系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工作,要求企业以科学管理理念为指导方针,开展对影响管理工作中各种因素的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工程。科学的分析是现代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基础。整合和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架构,公路施工管理目标的主攻方向,是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公路建设管理质量,开展促进公路建设过程管理,促进综合管理能力加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佳乐.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J].路桥资讯,2009,11

[2]马德强.针对公路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J].公路施工与管理,2008,07.

I3]赵启龙.科学的工作流程对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影响田.工程管理资讯,2009,09

企业科学管理体系范文6

Its Countermeasures

摘要:本文从顾客需求、员工需求、社会需求出发,站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上论述了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三标一体化的原因以及实施后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从组织结构的配合、人员参与、监督控制到持续改进的公司战略,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重大意义及参考价值。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stomer needs and the needs of employees, social need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discussed why the enterprise would implement integration of 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and its influenc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oper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aff participation,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mpany strategy, which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and a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P键词:三标一体化;企业竞争力;管理能力;社会责任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management ability;social responsibility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18-02

0 引言

三标一体化中的三标即为三个标准,是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整合,将三个体系合而为一、同时运作,这样的运作方式被称为三标一体化。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种针对企业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融合其他优秀管理方法与要求,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导,通过优化资源管理,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让顾客、员工、社会满意,持续追求卓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途径。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兼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标准要求和管理要求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

1 实行一体化的原因

1.1 一体化实施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手段 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国际贸易中各国纷纷为保护本国商品设置一系列非关税壁垒障碍,而三标一体化则成为破除非关税壁垒有力的武器。一体化认证制度打破对中国产品不合格的片面认定,大大提高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成功率,成为我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市场竞争的通行证。中国企业通过三标一体化的认证既是国际化的要求,也是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1.2 一体化实施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角,除了履行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承担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的重任。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创造价值的分享。企业与社会相互影响,当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社会回馈给企业的越多。企业通过实施一体化认证,监督控制资源利用、废物排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3 一体化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国内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推动,提高管理水平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企业建立并实施三标一体化对提高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的学习并且能够增强企业各级行为约束力,而且还有利于通过目标管理法来保证建设管理目标的实现。只要企业能按照相关要求建立三标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将会有助于其理清建设管理思路,规范单位自身工作流程,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管理整个项目的运行和实施过程。

1.4 一体化实施提高员工质量,工作效果显著 一体化认证加强了对员工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更多专业知识,进一步规范了操作行为,提高了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意识。随着体系认证工作的深化,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员工安全健康得到保障,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扩大了企业知名度,为产品销售提供良好条件。

2 三标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2.1 国家加强支持、扶植,发挥引导作用 为加大三标一体化的实施力度,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三标一体化认证的实施。明确认证标准,减少审核次数,缩短审核时间,降低认证费用,节省审核开支,简化认证流程。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变换的市场环境,进行宏观调控,实时改进认证标准,适应发展需要。

2.2 企业明确管理目标、任务要求,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需要将一体化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层层分割到各个项目、工点和每个岗位。监理单位不仅对工程质量认真把关,而且对环境保护进行严格监督,在整个系统中针对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卫生保障保证企业真正做到了同步落实、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2.2.1 充分发挥单位组织领导作用 领导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和前途上。最高领导者的号召、积极参与和承诺对建立和保持高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最高管理层决定和控制着组织的发展情况,同时为管理活动提供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并在实施过程中起到协调和引导作用,所以领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只有得到高层领导重视,对建立与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建立与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才能得到保障及有效的分解。

2.2.2 建立一体化体系运行管理监督机制 为加大贯彻三大管理体系标准的运行力度,规范员工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保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督导机制,督促检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使一体化管理体系高效运转。

2.2.3 发挥利益相关者的驱动作用 充分发挥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驱动作用,能够很好地推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一方面要重视第三方的监督审核,一般来说,第三方的审核员素质相对较高,可以发现自查解决不了的问题,改进运行体系。另一方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顾客满意作为质量管理的目标,借助顾客的力量实现持续改进一体化管理体系。

3 三标一体化认证实施的对策及效果

3.1 建立符合目标管理的体系,提升企业业绩 三标一体化的管理体系需要满足简明扼要、内涵深刻、相互印证的个性特点,同时要体现为企业指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的宗旨、方向和目标追求,还要体现出企业对顾客、社会、员工、法律的承诺。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考虑企业现有目标管理的广泛内容和要求下,建立适宜企业发展的目标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业绩。首先从企业层面上建立可量化的年度目标、指标;其次,为保证目标的实现,建立逐级负责、逐级监督的部门、个人目标;最后将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从而形成完整的责任控制体系。

3.2 完善一体化手册,实现科学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追求科学管理,重要标志是程序化、规范化,依据是企业制定的标准和制度。一体化手册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组织形式,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完善手册本身是一个动态化、高增值的活动过程,企业标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素质。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正在逐渐完善一体化手册以改变部分不合理的组织形式,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质量。

3.3 简化一体化程序,实现管理体系全覆盖 改变企业的一些管理模式,落到实处不止于形式,成为企业的宣传手段。通过简化一体化程序让“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覆盖到公司各部门,使公司各部门的管理工作都在“一体化”控制之中。企业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简化服务流程、加强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正通过逐步实行一体化标准,进一步缩短业务流程,全面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3.4 全员参与,提升精神文明,实现心理认同感 贯彻认证是一个新生过程,三个体系同时实行难度较大。因此,让“一体化”与企业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使员工有心理认同感,全员参与到三标一体化建设中至关重要。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清楚认识到在对员工和各级干部进行培训时,要利用一切宣传手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熟悉业务,打好基础,做到全员参与,提升精神文明,实现心理认同感。

3.5 设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协调发展 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配合监测预警系统加以控制,确定执行相关重点工作。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协调作战,坚持循序渐进,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审核监督,发现不合格要及时予以指导,以高度责任感履行职责完成任务。该建筑企业在满足顾客的需求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职业健康,实现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

3.6 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保持卓越发展 完善一体化流程,利用PDCA循环,明晰作业流程,体现“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以往的管理模式多只注重结果的评定,忽视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而该建筑企业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工作全过程控制,改变以往各项工作重视安排和布置忽略跟踪追查、验证、认证、总结和持续改进的现象,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管理,使管理体系与运行体系相一致,保持卓越发展。

4 结语

三标一体化并非三个管理体系的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融合,通过三个体系的融合及相互作用达到1+1+1>3的效果。不论是站在企业、员工、顾客角度,通过实施三标一体化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正在通过实施一w化管理体系实现新旧管理思路的重大转变,将企业的质量、环境、安全三条生命线在对三标一体化的实施、控制、改进完善过程中完成统一。一体化认证是企业的大势所趋,越来越被社会认同,任何企业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使自己的产品、服务能够达到顾客的要求,就应当进行三标一体化的管理。三标一体化的实施对企业无论是从战略高度还是实践方面都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企业应当实施三标一体化来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余阳,欧阳光.浅谈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三标一体化”整合[J].四川水利发电,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