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范文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概述
高校科研经费按其资金来源渠道分为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主要是指高校和各种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开展横向联合,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协作、科技成果转让以及技术支持等手段而获得的收入。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指的是财政性的拨款,包括国家科技专项经费。横向科研经费一般按合同进行管理,按各高校内部的相关规定执行;纵向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上要求按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近几年,国家科研经费管理不断规范,逐步与国际接轨,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概预算评审等,规定了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等各项内容。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参与方有政府组织部门、课题负责人、高校管理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各方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预算评审等环节中的参与情况见表1。为了了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4所重点高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本研究立足高校,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科研项目负责人或科研骨干教师等管理实施主体为主要调研访谈对象,在研究过程中设计了调查问卷,试图深入了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相关情况及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情况。
表1 科研项目管理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各环节中的参与情况表
相关单位
和人员 立项申报 概算/
预算
编制 概算/
预算
评审 项目实施 监督检查 项目验收
政府组织部门 √ - √ √ √ √
课题负责人 √ √ - √ √ √
高校管理部门 √ √ - √ √ √
社会中介机构 √ - √ - √ √
通过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及深度个人访谈,结果表明各学校都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经费管理有法可依,部分高校学校财务、科研部门,在按规定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管理外,还为学院/课题组提供课题项目申报、经费预算编制与结题验收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但也显示出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到位
1.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前科研课题的数量及经费额度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经费的申请难度越来越大, 竞争越来越激烈,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申请期有一定的投入,因此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是个人或所在团队争取来的,与其他人没有关系,“我申请来的钱我自己花”。个别管理人员也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是课题负责人自己申请来的经费, 应由课题负责人负责管理,学校财务不宜过多干涉,如果干涉过多可能会造成科研项目流失或转移。
2.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政策培训学习不够。科研人员对财务、经费管理等相关规定的知识比较缺乏,在科研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及具体编制方法方面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训,造成项目立项申请阶段的预算编制水平比较低,加上执行过程中报销时费用归集不当,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开展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专项培训少,另一方面是科研人员不重视相关政策的学习。
(二)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全面。各高校以国家和所属省市的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比较简单、笼统,或未分类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或制定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高校还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来自横向协作项目,但部分高校并未制定相应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制定存在滞后现象。调研的高校中仅有4所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2012年重新修订出台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占13%,其余均为2011年以前所制定,占87%。2012年新出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几所高校,也未在间接经费及科研绩效支出等方面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存在的滞后性,将会影响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进度。
3.国家层面上缺少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经费种类日趋繁多,资金来源的多层次、多元化,各类项目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国家层面上没有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经费使用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规定,财务人员对经费管理尺度难以把握。
(三)高校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科研经费管理人员没有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增加而增加,难以支撑科研经费管理服务要求;科研和财务部门没有在同一网络化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造成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出现脱节现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服务意识不强,在预算编制、过程管理、项目验收方面未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咨询,预算实际执行偏差较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监督不到位,目前对科研经费的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难以对经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监督。
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落实法人负责制
1.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要树立科研经费“国有”意识,改变过去“经费是我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想法”,重视并加强项目预算编制,实事求是地申请财政资金,实现预算总量向预算构成的科学转变。通过宣传教育强化预算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划清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两个界限,走出过程和结果、进度和效益两个误区,处理好单位法人与各个部门的关系、单位法人与财务部门的关系、科研教学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关系、科研人员与科研项目课题的关系,保持高校和教师应有的形象和风范。职能部门也要转变观念,加强对科研经费政策的宣贯和法纪教育,强化科研经费管理,促进科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落实法人负责制,建立协同管理监督机制。强调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重大问题应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可成立校领导为组长,财务、科研、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研经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工作,同时明确校内各责任主体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项目负责人、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协同管理监督机制。
(二)围绕过程管理,提供高质量服务
1.树立服务意识,为科研项目提供咨询服务。要切实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以服务科研项目为出发点开展工作,加大对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秘书的培训,通过大会、校报、网页、邮件、短信等多渠道及时宣传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公布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各环节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推送科研经费使用等相关信息,提高科研人员对经费规范使用的认识,提高其遵纪守法意识;培训、指导、协助科研人员合理科学地编制项目预算,以适应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新要求和单位的实际;建立联系人制度,对重大专项配设联系人,及时提供包括预算编制指导、信息查询和推送在内的各项业务咨询服务,由职能部门根据需要组织科研项目预算的初步评审,聘请技术和财务专家进行咨询,保证项目预算的合理性;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或设置科研财务联合办事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管理高效。
2.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和业务整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与经费预算、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监督。财务部门要推行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减少不合理支出,运用现代技术,实现经费管理网络信息化,加强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控制,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合规和安全;科研部门要加强项目立项、过程及验收管理,规范合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合同重要条款的审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二级学院要对本单位科研项目立项、执行与结题进行过程监管。适当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部门人员,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3.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财务、科研部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梳理科研项目管理运行工作流程,推进财务信息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开发包括项目管理子系统、经费管理子系统、综合统计查询子系统在内的科研项目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日常科研项目、经费的网络化管理,构建实时监控的动态监管体系,实现科研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为科研项目参与、管理人员及决策层及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方便项目主持人查询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在审核报销时,对一些不能调增的科目进行严格控制,加强预算执行;为项目负责人提供网上查询、自主生成项目决算报表等,提高学校整体科研管理水平。
4.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学校审计部门每年抽查审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及执行情况,科研、财务、审计、监察联合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实施科研项目的预算、实施、结题的全程监督和重点课题的跟踪监督,加强对科研结余资金的管理。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并纳入年底绩效考核。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范化
1.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和完善培训教育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做到事前有告知、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责任有追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科研经费使用诚信制度;明确各管理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责任,完善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审批流程及支出控制,强化大额经费支出、经费转拨、项目劳务费支出管理;对国家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相关情况进行校内公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监督,开展绩效评价;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
2.及时修订更新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国家近年新出台的政策和要求,及时修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如项目间接经费的学校、学院、课题组三级管理办法及绩效支出管理办法等,同时要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横向课题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体系,促进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范化。
国家层面的政策性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高校管理部门及课题负责人外,科研项目管理还涉及政府组织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需要各方协调一致才能不断促进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科学化,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针对调研中部分高校管理部门和科研负责人提出的工作难点,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应与高校经费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针对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个行业设计的,但高校经费管理与企业、研究院所经费管理比较有其自身特点,如间接费用的分摊、水电暖的计量、设备折旧等,实际执行中科研经费支出预算分类与会计核算科目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以适应高校经费管理特点。
2.修订相关政策,支持科研后续研究,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结题验收阶段,大部分课题存在科研经费结余情况。由于财政性科研经费结余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建议国家修订相关政策,规定结余留用的一定比例或额度,用于课题后续研究,从而促进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突击花钱”现象,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3.按合同任务书的时间节点,及时拨付科研经费。针对目前科研项目存在的经费拨款滞后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合理安排经费拨款进度,按任务的时间节点拨款,以保障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
本研究源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AAA11002)
参考文献:
[1]陈庆华,吕海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16):55-57.
[2]汪涛.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131-132.
[3]周燕,翟亚军,郑晓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7-170.
[4]周勇.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4-77.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目标管理法;科研项目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45-02
所有的科研项目都是以一套特定而相互联系的任务计划为前提的,通过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某一特定的科研目标。而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活动,就像广义上所说的管理活动一样,是指通过相关的管理专家,即现实中的管理工作者,对项目的整个实施完成过程进行全方面的监督控制,以确保整个科研项目的连续进行过程中各方面的策划、检测等工作有效进行。而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管理活动的是,科研项目的管理活动有其独有内涵。首先对于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实际上就是进行一门管理科学,而这则是一门需要有明确逻辑和具体步骤构成的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学科。
虽然表面上看,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只需要依照一定的管理程序即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首先,对于管理工作者来说,如何将管理学中的知识步骤与科研项目具体结合就是一个难题,因而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中,它所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知识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性,而门外汉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掌握。正是因为科研项目的管理者认识到了以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盲目套用的弊病,因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已经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来,学会对科研项目的整体过程进行全方面的动态管理监督。下面,本文将对应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做一个简要分析。
1 传统意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相关管理部门往往按照普通管理办法套用,以部门和单位为中心,进行指令性的管理指导。虽然这种传统层面的管理方法对于多数企业单位来说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具有科学性的特殊意义的科研项目,则在管理力度与深度上有所欠缺。
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在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的欠缺性,我们可以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最注重的往往是人与物的安排,而对于科研活动来说,还必须投入对于科研发展各个阶段的管理分析活动,在不同的科研阶段,管理的中心应当是不同的。其次,传统意义中的管理时间重点往往是项目开展的前期,即认为只要掌握了项目的初期人力与物力的安排,那么后期的具体项目实施便不会遭遇过大困难,但是这一点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是不能套用的。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一般是按照一份科研计划进行的,而科研计划往往是比较理想化的科技设想,所以整个科研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可以说其可预测性是很低的,因而需要管理者在跟踪管理的过程中,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研究方向(不排除中期更改研究方向的可能性)而具体实施管理
活动。
2 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后的现状
众多科研项目的管理者意识到了传统层面上的管理方法的失效,又从企业管理方法中发现了目标管理法,因而开始将其引入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而现今许多研究者发现目标管理者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来说有一种超乎意料的合拍性。
2.1 目标管理法简介
所谓的目标管理法是由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所提出的一种现已被广泛应用的管理办法。在目标管理法的具体操作中,管理者需事先将项目目标进行详细设定与分解,从而在之后的项目实施中以其为评判标准,完成可靠的监督检查。不同于一般意义中的管理,目标管理法还引入了奖惩手法对项目成员进行激励管制,即当员工在项目的每一阶段完成了规定的任务量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反之则是受到一定的惩处。实行目标管理法时,理应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依次表示在目标管理法中,所设定的目标应当是具体详细的、可以衡量的、可以完成的、与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有明确截止日期的。
2.2 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总的来说,目标管理法为科研项目提供的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即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目标层层分解的方式,以确保项目的各个阶段在控制范围内得以实施。而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步骤可分为如下四步:
2.2.1 确定工作范围:只有将科研项目的整体项目工作范围进行确认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工作。在确定工作范围的时候,管理团队应当事先邀请专家来对该科研项目进行初步判断,如果该科研项目本身存在不可实施性,那么就应当停止,如果该项目被验证是可行的,那么也应由专家给出初步的工作意见,再结合具体的项目工作计划来确定工作范围。
2.2.2 制定进度计划:制定工作进度可以说是整个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的最重要一步。因为在利用目标管理法进行项目管理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据原定计划进度对实际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考量,从而及时给出项目管理意见。正如上述所说,在制定进度计划的时候,同样要考虑到SMART原则,即要保证所制定的进度计划是具体详细的、可以衡量的、可以完成的、与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有明确截止日期的。
2.2.3 监督检查:当具体的工作范围和进度计划被确定下来之后,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就需要跟随着项目的具体实施进行管理监督。在管理者对项目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也需要在一定的情况下负责协调问题,包括人际关系、资金资源等项目实施中可能遭遇的瓶颈问题。为了对整体科研项目进行详细记录,管理者需要按照目标管理法的宗旨,及时对进度进行详细记录,撰写进度说明书,并通过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的问题,以便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或者说以便对项目人员进行综合考量,以此来进行及时的奖惩行为。
2.2.4 变更控制:当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不可解决的难题时,整个项目就可能面对变更,即项目管理者需要重新针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出新的计划进度书,并制定新的工作范围,相当于将目标管理法的步骤重新走一遍。虽然变更行为可能造成整个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延长以及产生成本增加等问题,但是如果管理不以变更控制的行为对科研项目进行纠正,那么该科研项目则可能陷入完全瘫痪,甚至作废。除此之外,项目管理者还必须保留每一次的变更控制记录以及前后的进度计划书等
资料。
3 结语
科研活动是事业单位本身进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之路,而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只有科研活动进行得顺利,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才不会一味地依靠外来技术,而本国的科技实力也能借以在国际上取得一定的地位。而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的整体管理活动中来,就是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并能够借由管理机制中的相关标准来进行活动成果判断,这是对于科研活动的优化过程,也是对于提升企业、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王伟.科研管理的复杂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2:
14-19.
[2]丘磐.科技项目管理之知识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03:17-22.
[3]卢游杰.现代项目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出版社,2004.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 农业科研; 课题经费; 财务管理
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承载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之一。“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课题经费迅速增长,如何管好、用好科研资金,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某农业科学院及所属三个代表性研究所为例,分析了近年来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总结了这些单位在课题经费管理方面的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
(一)经费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近年来对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院所年科研经费迅速增长。以某农业科学院及所属3个研究所为例,该院2003年科研经费只有1 550万元,到2012年则突破2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1.4倍(图1);所属A、B、C三个研究所2012年的科研经费总量也较2003年分别增长了12.3倍、2.6倍和12倍(图2)。
(二)资金来源途径多样
在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的同时,其来源和途径也日趋多样化。以某农业科学院为例,2012年科研经费来源有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人社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以及其他厅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与社会企业单位的合作科研项目等。分析该院经费途径和来源,发现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国家级课题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该院国家级课题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分别为20.6%和22.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66.3%和66.9%,说明省级农科院越来越重视承担国家级课题;其次是横向课题经费增长很快,该农科院横向课题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分别为3.9%和3.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15.1%和15.7%,总量比2003和2004年分别增长了46.7倍和53.9倍,说明公益性科研单位越来越重视与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最后是基础性研究课题经费增长显著,该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等基础研究课题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只有3.9%和3.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15.1%和15.7%,说明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开始重视基础、应用基础和原创性研究,而不是单纯开展应用和集成研究。
(三)不同课题经费管理的要求不一
“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为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和其他部委对不同的专项经费,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都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但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
二、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脱离项目管理
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大多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经费多由课题主持人负责,以课题组为活动单位开展科研活动,财务人员不参与课题项目的管理,只限于会计核算,无法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从而弱化了对农业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而课题主持人不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课题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承担单位资金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个项目混用资金,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做不到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这些都是经费管理脱离项目管理的主要原因。
(二)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执行过程控制不严,财务决算存在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的表现。从客观上看,农业研究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可控性差、周期长、连续性强,不可预见因素又多,造成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的可能性大;从主观上讲,课题负责人只管科研进展,不理财务规定,为了争取项目的把握性大些,凭经验预计支出,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存在较随意的现象,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较大。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需求,无法适时指导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也是造成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符的重要原因。
(三)项目支出脱离科研实际
一方面,由于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研立项不确定性和农业研究跨度时期长、研究连续性强的特点,使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原有的工作基础。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昨天”的钱干“今天”的活,用“今天”的钱为“明天”打基础。农业科研人员形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更注重科研进展需求,项目的实际支出往往与项目的实际需要不相一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部分农业科研人员置科研计划经费预算于不顾,项目间经费混用,随意安排支出,超范围、超标准使用专项经费。
三、加强课题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为加强财务收支管理,规范财务报销审批手续,严肃财经纪律,更好地为科研创新服务,农业科研院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真正做到用制度管钱、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如C研究所就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其中涉及科研经费部分明确规定: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课题开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日常计划内开支由课题主持人批准,课题主持人不是课题组长的须由课题组长批准;大额(项)开支、固定资产开支和必需的计划外开支等应首先经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方能支出。
为提升规范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以促进项目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从核算上加强监督,实时公开项目执行情况,让公众参与监管。一是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账套,核算课题项目资金,做好课题项目的资金管理,避免将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存混用,从账户源头上避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二是建立课题项目会计核算体系,按照项目预算科目明细进行科研成本核算,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课题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流程,增加预算执行比对环节,把加强监管贯穿于项目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切实保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四是构建项目和财务信息沟通平台,便于科研人员随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进度,及时发现课题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加以纠正调整,以便于项目验收与资金管理。
(二)科学编制课题项目预决算,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课题组要先与财务部门沟通,然后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设立项目任务及目标,制定一个项目基本预算;财务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财务角度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并安排专人负责项目经费并跟踪服务,使科研人员从财务问题中解脱出来,专心搞科研。农业科研经费支出因编制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在编制课题概算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再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保证课题的各项实际支出都能体现在概算中,为概算执行奠定基础,防止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在课题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时,要让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事前参谋和监督管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强化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
为加强对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要根据农业科研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严格规定项目资金的使用原则和开支范围。在科研项目执行期内,按年度向财务主管部门上报使用情况,接受财务检查。科研项目结束,实行项目执行情况验收和项目经费审计“双查”制度。
课题经费管理中还应充分考虑农业科研项目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特点,特别是针对农业科研人员经常下乡蹲点、调查和试验,有时无法提供票据的情况,应在严格审核的原则下灵活把握。如C研究所针对在基层试验站和海南三亚进行田间工作就餐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就餐规定:科技人员在试验站工作期间,由试验站聘用炊事员按照每天30元(早、中、晚分别为5元、15元、10元)的标准提供用餐。参照《山东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科技人员直接付款,由炊事员签收后将确认单附在差旅报销凭证中报销。科技人员在海南南繁基地工作期间,鉴于当地无法统一提供用餐的实际情况,允许科技人员自行解决用餐,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不再报销住宿费和伙食费,不发给公杂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保障农业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视,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呈现出资金总量大幅度增长、资金来源途径多样、经费管理要求不一等特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要形成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合理使用项目经费,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提高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36):149-150.
[2] 刘烨.建立农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J]. 教育财会研究,2012(1):38-40.
[3] 李晓峰,谭兵,孟威.科研院所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0-104.
[4] 韩海斌,刘悦,尚建库.对农业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1(3):33-35.
[5] 田长山.强化预算理念,推进科研项目管理[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11):57-58.
[6] 张跃明.浅析科研事业单位专项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2(18):31-35.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范文4
据统计,2015年全国用于研发的经费为1.4万亿元,广泛应用于科研、医疗、教育、企业研发等诸多领域。科研经费怎么花、谁来管、如何查,考验着科技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上的布局。科研经费怎样用得更好,更符合规律,更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则是经费管理改革从政策到落地的关键。“十二五”以来,科技部会同财政部不断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制度体系。优化整合布局、建立补偿机制、强化法人责任、改进管理方式、加强经费监管,成为改革的关键词。本文仅就行政、企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专项课题费申报、使用和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科研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申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虚列经费预算支出,以期达到多申请经费的目的。为多得经费,有的单位借机添置非本项目仪器设备设施等、多报参研人数、多报会议研讨数量、多报参考资料书籍费用、多报专家咨询费,人为扩大项目规模,存在冒报等问题;二是虚设项目、课题,骗取科研经费;三是虚报环节,如有的项目,根本不需要进行试验,却要申请中试费等支出。
(二)使用和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合理的预算;二是单位或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三是财务管理不严,没有实行专户核算,与其他资金混用,经费支出有白条列支、大额现金支付,无计划列支管理费,发票把关不严等现象;四是监管失控、转移科研经费,有的单位假借“联合开发”等名义,将课题费转至其下属公司,有的采取虚构经济事项签订合同转移课题费,有的将横向课题费转至课题负责人的关联私企,非法侵吞国有资产等。
(三)结余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为避税长期挂在“应付账款”上,成为经费结余的“资金蓄水池”;二是巧立支出名目,成为部分单位的“账内小金库”“提款机”;三是不分课题核算,成为不同课题或同一项目各建设期之间的“资金调节器”;四是作为科研人员的“奖金池”等。
(四)监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主管部门“以拨代核”,严重失管;项目经费、课题费长期不结题;审计监管不及时、不到位;经费使用单位贯彻制度不严,行政过度干预等。据某省科技厅的内部统计,2013年需完成的项目(课题)共1 251项,按时结题的有564项,正常结题率为45.08%;2014年需完成的项目(课题)共1 150项,按时结题的只有145项,正常结题率仅为12.61%。2015年6月,该省科技厅对2001—2014年间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进行了清理,截至2015年5月31日,逾期未结题验收的项目(课题)共有3 102项,涉及科研经费约6.53亿元。
二、精准核算是解决科研经费各种乱象的有效手段
造成科研经费、课题费的各种乱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问题是体制性的。就财会角度而言,我们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严格按会计制度、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做到课题分明、归类清楚、明细完整、依据充分。
(一)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1.收到上级单位下拨的科研经费时,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贷:合同预收款——某项目或课题
2.发生课题经费支出时,会计处理为:
借:科研成本——某项目或课题
贷:银行存款
3.年底确认支出及收入时,会计处理为:
(1)确认支出时:
借:事业支出——某项目或课题
贷:科研成本——某项目或课题
(2)确认收入时:
借:合同预收款——某项目或课题
贷:科研收入——某项目或课题
同时:
借:科技收入——某项目或课题
贷:事业结余——某项目或课题
(3)结转结余:
借:事业结余——某项目或课题
贷:事业支出——某项目或课题
(二)企业的会计核算
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拨款项目完成形成的资产部分,从“专项应付款”科目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资产需核销的部分,经批准冲减专项应付款。
1.企业收到各级财政拨入的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或拨款时,应先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某项目
2.企业发生科研经费支出时,按财政科技拨款、自筹科研经费分别进行核算:
(1)财政科技拨款部分。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实际发生时,应按与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相同的方法进行归集,并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在“生产成本”科目下单列设置科目核算:
借:生产成本——技术开发(或服务)——某项目
——某经费
贷:银行存款或相关科目
项目完成,经批准予以核销:
借:专项应付款——某项目
贷:生产成本——技术开发(或服务)——某项目
——某经费
(2)研发支出形成产品并按规定留给企业的部分,作为国家资助,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技术开发(或服务)——某项目
——某经费
借:专项应付款——某项目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某项目
(3)如研发的支出将形成固定资产的,则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待项目完成结转固定资产或经批准核销。
借:在建工程——某项目
贷:银行存款
项目完成后:
借:固定资产——某项目
贷:在建工程——某项目
借:专项应付款——某项目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某项目
或经批准核销(未形成固定资产):
借:专项应付款——某项目
贷:在建工程——某项目
(4)专项经费用于购置研发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某项目
无形资产——某项目
贷:银行存款或相关科目
借:专项应付款——某项目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某项目
结题时,将剩余专款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或按制度规定由拨款单位确定。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1.收到上级单位下拨的科研经费时,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专款——某课题
2.发生课题经费支出时,会计处理为:
借:专款支出——某课题
贷:银行存款
若为购置固定资产,需同时做: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在年底确认时,会计处理为:
借:拨入专款——某课题
贷:专款支出——某课题
结题时,将剩余专款直接转入事业基金,或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由拨款单位确定。
三、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自我监管意识是有力保障
(一)建立财政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
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应明确设立政府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凡是国家各级财政支出的经费,都需纳入财政监管体系。从科研经费立项着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对项目的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以专项审计方式加强科研经费监管。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科研项目评审机制,国家一些重大项目评审专家的遴选、评审程序的设定、评审意见的采纳和公开等都应有科学的规定。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其他重要环节都要评估,入选的科研项目应向全社会招标并公示,项目的开展和完成要评估,并且让社会各界有渠道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及产生的效益。
国家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彻底从科研立项、经费审批、成果评审中剥离,仿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形式,成立相对独立、行政干扰较少、评审较为公正的科学基金委员会,代行科技主管行政部门的工作。财政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内容应包括:科研人员的人数配备是否适当、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专业搭配是否合适、薪酬支付等是否经济;购置的设备、试验和实验材料是否为科研项目所必须,是否存在重复购置、超标准购置;大额设备的购置是否经过招投标或比价程序;各种业务费支出是否必要真实;请外单位协助研究等费用,房屋、仪器设备使用费和折旧费,支持科研项目的办公费和管理人员工资支出是否节约、有效等。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各单位应认真研究财政部颁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制度和银行清算制度,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制定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适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并针对各个岗位设计科学、严谨、高效的操作流程,及时研究和处理试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应着眼于提高前瞻性、准确性、科学性。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的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科目体系,进一步细化编制内容,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支出按性质和用途分门别类地在预算中列示,合理、科学地确定年度内的每项支出。
此外,对国家纵向课题经费进行强制预算审查,使每一项预算都细化到“类、款、项”上,增强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横向科研项目也要求预算审查,从源头上杜绝经费申请的混乱状况。为加强科研经费核算管理,各单位财务人员应介入从课题申报到验收的全过程,加强对课题从经费申报预算编制、经费管理规定到报表填制等各方面的研究,更好衔接经费申报预算和经费使用。
科研经费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细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财务部门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必须明确各类费用的支出标准,要严格控制与课题研究不相关的支出。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依据项目的支出预算计划对财务支出状况进行管理监督,对支出超过预算计划的项目应严格审核,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财务部门应按照科研部门提供的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计划,严格审核经费支出项目。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制度
首先,各单位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必须全部纳入本级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专款专用。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科研合同的订立行为,对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实施有效监督,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其次,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与财务验收工作。各单位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合同规定的比例由本单位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本单位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再次,各单位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分工负责;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其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科研合同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单位科研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课题的有关信息。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对各类经费的财务管理
建立由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为主管,资产管理部门、审计和监察部门参与的科研经费监管信息系统。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有效地解决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各环节部门衔接不够、沟通不畅以及监督不到位的问题。有条件的可利用现代化软件,通过网络实现项目拨款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动态跟踪监督和管理,及时了解经费使用情况,便于项目完成时也能通过网络进行审查。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企业;科研项目;管理;项目资金;预算
一、引言
从当前科技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企业科研管理往往对项目立项、上报经费的拨款、结题审计、研究等几个大的环节方面比较重视,而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效益关注不够。与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相比,企业对拨付的科研经费和自筹的科研经费管理过于粗放,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收支核算的好坏和结题的财务审计报告是否通过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
二、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科研项目立项的预算科目缺乏合理的预算。根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经费的支出范围中,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咨询费、会议费、管理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档案/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费用等十二个科目。首先,有些单位在申请课题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往往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客观地予以分析和估算,而是为了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其次,企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由于缺少财务知识,所编制的项目预算经费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中实际所需的成本,造成预算编制科目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不一致,实际经费超支。再次,有的企业管理部门对科研人员考评只认科研项目第一负责人、科研论文第一作者,致使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等方面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导致申报项目规模小而数量多,科技含量不高,没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企业匹配的自筹资金投入大,这样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困难,使得团队的跨学科联合科技攻关受限,科研创新的学科优势互补和交叉集成效应难以实现,影响了重大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和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项目(课题)首先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实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其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尽管许多科技企业制定有详尽的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但由于科研经费种类繁多,资金来源的多层次、多元化,尤其是在横向经费管理方面,不容易被监督控制,导致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执行乏力。
3.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成本难以计量。科学研究与企业经营有着密切联系,把科学研究成果推向市场,用纵向科研经费作横向课题的实验经费或其他研发支出,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企业对从事科研所用的房屋、水电费、交通用车、仪器设备使用费以及科研人员的工资、科研津贴、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企业成本费用列支,无形中加大了企业开支范围。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用途是否与科研管理条例规定的科目有关,科研、财务等部门缺乏协作审核,加之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他们争取来的,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无序性和随意性,“专款未必专用”,而且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
4.科研项目结余资金处理不明晰。科研项目在预算编制时,各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尽量多报预算,使得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工作;预算内容没有细化到具体开支项目上,缺乏可操作性;科技项目支出预算缺乏可比性和参考性,影响了预算编制数与执行数的差异性。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不细化导致科研项目资金不能按阶段及时用出去,形成结余。单位为了不使结余资金上缴,申请项目延期结题,集中采购支出经费,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使课题的预算收入和研发支出不匹配,同时也给财务核算和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5.科研资产管理混乱、材料领用大进大出、设备利用率低。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名义上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处等部门共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科研用较多。其次,由于科研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有些科研项目购置了固定资产,课题完成后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造成科研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闲置长久不用,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而且设备利用率不高。再次,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无形资产管理措施也非常薄弱,造成被侵权事件的发生和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6.科研项目资金流失严重。目前,研发机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纵向、横向和企业自筹专项三部分组成。对于横向科研经费由于其来源的多样性,有科研收入、有企业与事业合作项目以及其他单位投资等等,大部分要以科技服务或科研成果作为企业的投资回报。纵向财政资金(无偿性)和企业自筹专项按规定纳入科研管理经费的管理范畴,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失控。
7.科研经费绩效考评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首先,现存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规范作用不强。其次,企业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绩效考评管理监督检查意识不强现象,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尚未建立经费监管下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科研项目技术水平与经费开支的综合考核没有开展,成为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加强科技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1)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断完善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企业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科研部门、财务等各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不断完善科技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体制。(2)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建立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制度。根据科研项目性质和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实行科研经费的分类管理和核算,避免科研项目支出挤占科技企业日益紧张的经营费用,保证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坚决不予以报销,国家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严禁在科研经费中开支,建立科研经费审批权限制度,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3)加强科研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利用科研经费或结题经费购置的资产,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规定均属国有资产,企业应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其进行核算、管理和处置,以达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目标,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4)制定科技企业科研结算管理办法,强化结题经费管理。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通称禁令)的第六条禁令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科技企业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科研经费结算管理办法,明确科研课题的结账时间和课题剩余经费的使用方向,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科研合同,按规定及时结题。(5)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建立健全科研经费核算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要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努力构建以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主管,资产管理部门、审计和行政部门参与的管理监督信息系统。(6)开展科研经费的结题审计和效益审计,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首先,课题结题审计是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其次,绩效考评注重的是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很少有人将其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因此,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经费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
参 考 文 献
[1]张振刚.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会计.2007(5)
[2]姬长全,张文颖,翟祥.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J].现代商业.2008(9)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监督机制
科研经费是科研单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的保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政府、社会、企业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在科研单位资金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对保障科研单位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各政府部门一直在研究建立既适应科研特点,又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科学基金和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机制,如实行“基金制”和“课题制”等管理方式。但是,由于受旧的管理方式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制度不够协调,整个财务制度并未做相应改变。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方面。管理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在管理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制度滞后。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执行的各种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大部分是前几年制定的。随着财政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科研单位逐步实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规范和细化支出项目。但是,现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是针对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制定的,办法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执行过程中不易把握。另外,现行的财务制度也未做相应改变。如目前科研单位实行的是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现行财政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没有完全配套。
(2)管理办法多,执行难度大。目前,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执行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很多,如863、973、社会公益类、基础类、948、农业专项等,每一项经费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差异较大。在支出科目设置方面不尽合理,有的项目统一预算科目;有的项目不统一预算科目;还有的项目预算科目设置与研究工作发生的支出内容不衔接。在成本支出方面有的可以开支人员经费和管理费,有的不行,造成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比较困难。
(3)管理制度监督不力。总体上看出,目前我国大部分科研经费监督缺乏有效的监督系统和机制,监督制度不完善,导致执法不严,存在重复或缺位。另外,现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支出内容作出规定,但是缺少强约束规定,造成超范围支出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
2.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预算编制的依据不科学。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项目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的全部成本。经费预算规定的支出条款与完成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不能完全相符。科技经费管理部门在确定科研项目预算时,总是认为承担研究工作的科研单位已经获得了部分财政拨款,如科学事业费。因此,政府再拨科研项目经费时,就不按全成本拨款了。
另外,申请项目的主持人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绩效预算意识薄弱,主要是凭经验估计,与财务部门结合不够,不能很好地利用财务信息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经济合理,小支出、大预算、预算支出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时有发生。
(2)预算的约束力不够。一是表现为科研人员的预算法律意识薄弱。预算一旦通过合法程序,具有法律效力,不得更改。但有些科研人员缺乏预算法律意识,对科研经费管理需要遵循的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较少,在预算执行中有的科研项目随意变更预算,有的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二是表现为科研人员缺乏预算执行的意识,认为预算编制是要钱,只要经费到位,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导致在科研经费支出中,有的项目没有按批复的预算执行,有的没有按科研项目的进度执行,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三是财务部门的控制和监督力度不够。预算批复书一般由项目主持人保管,财务部门只是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监督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很难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控制和监督。
(3)缺乏绩效预算。绩效预算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争取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目前我国绩效预算尚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科研项目经费还没有实行绩效预算,因此,绩效预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管理手段方面。科研单位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但目前会计电算化有一定局限性,很难满足现代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
(1)数据处理模式简单。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代替了手工记账,缺乏对科研经费相关财务数据的分类统计,以及对数据中所暗含的经验和规律进行深层次处理和分析,因而不能有效地体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也不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2)财务专业性强。会计电算化使用的是根据会计核算要求开发的财务专用软件系统。系统按照会计科目生成借、贷、余三栏式账簿,并据此编制财务报表。现行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科研人员不易掌握,削弱了利用财务信息指导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控制的作用。
(3)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由于财务数据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一般单位实行财务局域网络环境,与外界网络物理分离,使科研经费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
二、建立科研经费科学管理机制的措施
通过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要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保障科技创新,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科研经费管理就是在管理政策的指导下,制订项目经费预算,根据管理规定和课题合同监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费支出,在项目验收结题时对经费进行决算和处理结余资金等。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承担人和项目承担单位三方利益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科研经费科学管理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依法管理科研经费。建立科研经费科学管理机制,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制定和完善一套适应不同性质研究工作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经费管理办法。
(1)修改和完善现有的管理办法。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适应新形势,尽快修改和完善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尽量统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尽量统一各类科研计划的预算科目。大力推行课题制,实行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对横向科研经费,科研单位要制定
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在办法中要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支出范围、审批程序、资产管理、知识产权、控制监督等内容。
(2)贯彻落实管理办法,依法实施科研经费全程管理。一是要加强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对管理办法的学习,深入领会办法精神。二是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管理办法,保证制度执行。科研人员要严格按管理办法规定使用科研经费;财务人员要严格按办法规定对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进行把关,并按办法要求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对科研经费管理实施全过程监督和控制。
(3)完善科研经费监督机制,实现经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科研经费监督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前提。建立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一是科研项目承担者、被授权或委托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机构,要按要求向主管项目部门汇报项目执行和预算执行情况,自觉接受项目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对检查或审计结果实行公告。二是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制、规范化的运作、严密的程序,保证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公开、公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投资使用效益。建立科研经费科学管理机制,要以强化预算管理为核心。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
(1)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合理制定项目预算,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算课题成本,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和预算标准。一是在国家财力不能满足科研单位基本支出时,政府主管部门应重新认识和定义科学研究活动的成本,为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大力推行绩效预算,要以上一年预算绩效考核情况,作为下一年编制预算的依据。三是提高科研人员预算编制的意识,实行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
(2)严肃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科研经费管理。预算执行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国家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规定,督促和监督项目承担人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一是实行科研项目合同制。通过合同形式约束科研活动的行为。严格要求项目负责人全面认真地履行科研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对违约的科研人员应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二是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预算一旦通过合法程序,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更改。因此,科研人员要转变科研经费使用观念,提高预算意识,按批复的预算科目安排科研业务支出。
(3)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在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模式下,一方面开展项目执行中期检查,分析存在问题,对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引起的问题,要及时调整项目内容和经费;对挪用、转移资金等主观因素引起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终止项目,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在项目结题验收终期要进行决算和审计,还要大力开展项目绩效考评,推广绩效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