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范文1
一、名词解释
1、双因素理论
2、管理信息系统
3、非正式组织
4、流程再造
5、创新
二、填空题
1、经人类一再表明,管理的有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___ 、 ___ 、 ___。
2、管理科学是美国谁提出来的___ 。
3、管理部门化有三种主要形式:___ 、 ___ 、 ___。
4、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系统调查、___ 、 ___ 、 系统实施、系统维护构成的。
5、控制过程:确立标准、___ 、 ___ 三个过程。
6、集体决策方法:___ 、 ___ 、 ___。
三、简答题
1、简述科学管理学的主要观点
2、简述企业的社会责任
4、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
1、论述管理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2、论述你如何做好领导.
市场营销学:
一、单选题(很基础)
二、填空题(涉及到4C 、营销的发展阶段、产品的分类、促销人员的奖励等)
三、名词解释
1、市场营销
2、潜在需求
3、选择注意
4、渗透市场
5、市场
四、简单题
1、简述产品整体概念
2、简述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3、简述选择目标市场时的战略
4、简述定价的一般方法
5、简述影响促销组合和促销策略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
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范文2
Abstract: Fine management is a modern management idea, is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synthetic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refined management,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n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关键词: 医院;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
Key words: hospital;medical insurance;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172-02
0 引言
医院医疗保险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技术、科研、服务水平,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实现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效益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①
2 医院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医院是医疗保险服务的载体和医保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医院的医保管理模式也应该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由人治向法治化过渡。加快精细化管理步伐,提高管理水平,不但完善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更是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医院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精细化管理是获得群众认可的重要措施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使病人受惠。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医院医保管理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参保病人的候诊、住院时间,使服务流程简洁明快,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安全,服务信息公开透明,提高病人满意度。
2.3 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医保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推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向管理要效益的过程。医院医保的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地避免过度服务,更好的取信于病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它可以规范医院医疗保险制度的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医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医院整体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3 医院医疗保险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把精细化管理看成是“吹毛求疵”,认为精细化管理与过去的日常管理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给“管理”冠个好听的名字罢了,对精细化管理真正的含义理解不透,认识比较肤浅,没有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认识上的不到位,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迟缓和管理行为的弱化。
3.2 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精细化管理要落到实处,重在执行。但很多时候,一些设计非常精良的精细化管理细则,却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出现“执行陷阱”现象。究其原因:
一方面精细化管理其操作性设计得不尽合理,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
另一方面执行人怕得罪人,怕麻烦,不愿意认真执行,最后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流于形式。
3.3 精细化管理的“度”难以把握 为了追求精细化,往往把一些可以省略的步骤变成不可缺省的。有时候这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两面,有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细化导致效率低下的极端现象,即“效率陷阱”现象,其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对精细化“度”的把握,这取决于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卓识和能力。
4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建议
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范文3
关键词:管理特征;管理理论;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管理活动自古就存在。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管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百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企业迫切地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用科学的理论代替传统的管理。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就是美国的泰罗,泰罗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
一、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奠基的管理理论。它实际分为两个系统,一个以美国泰罗为代表,另一个以法国法约尔和德国韦伯为代表。前者称为科学管理学派,后者称为行为科学学派。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重点研究了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主张一切管理都应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其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倡导工人与雇主要通过“精神革命”进行合作,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效率的科学方法与原则,如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工人进行培训、实行管理与执行的明确分工、管理控制上的例外原则等。泰罗思想主要侧重于企业生产的现场管理。
泰罗之后,还有一些人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如:甘特,发明了编制作业计划和控制计划的横条图管理技术,使生产组织工作逐步标准化,他还对工资制度更深一步研究,提出“甘特作业奖金制度。”福特,在1914年—1920年首先在汽车工业中创造了流水线生产,把生产的空间组织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为实行生产的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2. 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法约尔。法约尔理论的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与一般管理》(1916年) ,他提出把管理分为五大要素,即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并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则。他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概括了一般管理的理论、要素、原则,着重研究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问题,指出工业企业经营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他认为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才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另外,德国的韦伯也是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认为这是最理想的组织结构,并提出了三种权力种类,认为其中合理———合法的权力是官僚集权组织的基础。其代表作为《社会和经济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是适应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而提出的。
它具有里程碑性质,影响十分深远。
科学管理理论不但在当时起了划时代的作用,而且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着重研究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提出了科学的工作方法,严格的奖惩制度等,这对于以后的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忽视社会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忽视了人际关系的研究等,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古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924年,以美国哈佛大学梅奥教授为代表,创立了“行为科学”的学说,由此管理理论的发展进入行为科学理论的时期。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是一种诞生于近代,形成于现代的管理理论学派。其早期为人际关系学派,是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通过霍桑实验而形成的,其代表人物是梅奥。他的代表作是《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他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行为的原因,指出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才是管理的最佳办法。其主要观点是:不能把工人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他们是复杂的“社会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强调领导者的能力。
另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行为科学派的一类。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并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通过满足人的不同需要来达到激励人员的作用。不过,马斯洛的理论只说明了需要与激励之间的一般关系,没有考虑到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需要的反映方式往往是不相同的,而且他没注意到工作和工作环境的关系。正是由于该理论的不足,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对需要层次理论作了补充。他划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界限,分析出各种激励因素主要来自工作本身,这就为激励工作指出了方向。[ Www.]
可见,行为科学理论重视了人在生产中的作用,侧重激发人的创造性。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当代西方的各种管理学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程度日趋提高,协作关系更为复杂性,各种管理理论随之产生。
孔茨等人把法约尔的行为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其基本思想仍然是“每个主管人员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集体内一道工作,以求有效地完成集体的目标”。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自成一家,他在分析了个人与组织后提出了组织的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给出了协作系统在共同目标下的组织的结构关系,目标是使组织有效率。
西蒙继承了巴纳德的思想而创立了决策理论学派。西蒙等人认为:组织就是作为管理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在他的组织系统中使理论上决策最优和实践上的令人满意二项标准之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目标。在企业的目标下,用数学来解决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是该学派的特色。
德鲁克所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认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在此目的下管理就是对人进行管理的技巧,是用技巧来解决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问题。
经理角色学派认为经理所承担的角色体现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角色这一概念是行为科学从舞台术语中借用到管理学来的。角色就是属于一定职责或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演员、经理和其他人的角色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虽然各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这些角色。
四、现代企业管理新理论及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愈趋激烈,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战略管理理论。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年) ,把战略管理推向顶峰。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很快,企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其所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即‘锻炼系统的思考能力,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远景与开展团队学习”,以建立学习型组织。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应顺应以下几个趋势:
1. 以经营决策为中心。经营决策是对企业整体行为过程和各种经营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应采用的策略和方针所进行的抉择。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决定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2. 把人作为中心来管理。企业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人的工作,注重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采用各种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职工更多地关心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广泛地吸收优秀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还包括技术竞争。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如果不善于利用新技术去开发新产品,就不能牢牢地控制市场,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类型、人员等条件,构建良好的组织结构,建立合适的企业制度,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授权的管理艺术,调动不同部门、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现代管理理论仍在不断地发展中,各学派理论将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必然会有更合理的理论出现。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更应汲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将之付诸实施,这必将会提高中国的管理水平,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 1 ]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范文4
一、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在高校社区内,我们应当致力于打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由此形成教师与学生对高校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高校社区管理水平。和其它生活社区和商业社区不同,高校社区的主要面向群体是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因此为了避免高校社区文化变得分散、庸俗和弱化,高校社区建设和管理应从学生的自主需求出发来营造高校社区的独特文化,施以必要的文化引导和约束,凝聚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为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其一是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校园内部形成民主风气,更好地加强学生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大力支持高校兴趣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共同的文化志趣和文化认同将学生聚集在高校社区的聚落中,以学院、班级、社区等各种形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建设团结友爱的社区核心文化观;其三是通过高校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来加强社区文化功能管理的服务水平,在精神文化引导、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规范和环境文化创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科学管理
在当前的高校社区建设管理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自为营,行政管理为主,学生参与度不足,高校各类服务项目不为学生所熟知;二是高校社区管理引入第三方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管理水平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我们要想实现高校社区管理的专业建设,就应当积极实现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科学管理,一方面是推进管理体制的科学变革,从基础设施、组织体系、学生参与、服务升级等角度来不断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是强化管理团队的素质培养,从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管理团队的素质,打造人文服务,让学生既能够从高校社区管理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也能够从体验上和情感上感受到社区管理的温情。
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范文5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内容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人类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房屋建筑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的不断缩短以及施工队伍之间的存在不良竞争,在某些程度上对房屋建筑中的施工质量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了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工程质量受到了严重损害。所以,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成为建筑施工单位生存的根基所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进行清楚的认识,以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与优秀的员工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以下内容我们从多种途径和方面来分析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特点
施工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其具体的控制特点如下: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PDCA循环
施工质量控制就是要注意抓工作质量。除了做好协调一致工作外,还必须有一个遵循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做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科学管理,才能使工作更切合客观实际,避免盲目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循环示意如图一所示,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通常把 PDCA 循环进一步具体化为八个步骤: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效果;
——执行措施或计划;
——检查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并找出问题;
——总结经验,制订相应的标准或制度;
——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是反复按照 PDCA 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运转一次,工程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具有大环套小环、互相衔接、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完整的循环和推动“PDCA”循环等特点。
图一、PDCA循环
2、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 TQM),是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运用的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活动体系、手段和方法。具体说,它就是根据提高工程质量的要求,充分发动全体职工,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成果。把积极改善组织管理、研究革新技术和应用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对施工全过程各因素的控制,多快好省地施工出用户满意的优质工程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措施和科学手段,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面质量保证体系是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和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管理网络和有机整体,使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工程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正常实施和运行,才能保证施工单位,在风险、成本和利润三个方面达到最佳状态,我国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一般由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工作保证三个子体系组成。思想保证子体系就是参加工程建设的全体施工人员要有浓厚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思想,并全面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3、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标准的制度体系
要想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建立起良好的保障体系,就必须对目前进行的施工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建筑工程单位与现代化建筑指标体系相结合,在建筑施工规章制度上积极更新,是建筑工程单位提升工程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房屋建设工程项目经理方面,项目经理对于施工质量手册以及程序上的文件要熟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施工操作上掌握好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制度管理方面要进行完善,主要的方式是倡导“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等政策进行管理,只有将这些规定的内容落实到实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材料方面,对施工的原材料与预制构件要严格的进行检查。
4、建立运行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有章可循地进行质量管理, 很好的利用ISO9000 族标准来进行是现代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ISO9000 族标准, 它强调要素管理, 突出了《质量手册》这一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文件及业务证书的质量保证体系作用。项目经理要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 做好质量控制。并要建立“质量奖罚条例”; “质量分析制度”; “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 “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规定”; “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把功夫下在落实上, 追求实际效果。项目经理部要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旨在严密对人的控制, 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对施工材料控制, 主要是严格施工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检查, 对施工机具控制, 就是正确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方法控制, 是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环境控制, 主要是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了解和掌握。
结语
建筑质量管理是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保证。在工程施工管理的众多方面中, 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 只有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策划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才能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孙培君.浅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 2010(23)
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 经营管理 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史
1、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起源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铁路公司使用的成本会计方法,此方法通过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的成本财务分析报告,进行营业统计分析。这时的成本控制只局限于对直接费用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的控制,没有考虑间接费用对成本的影响。
2、成本会计的迅速发展
泰罗等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从而形成的以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具有科学管理的内部会计管理方法。同时,学术界展开了对成本会计概念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机会成本”这一名词从经济学中也被广泛的引入进来。这个时期的成本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已经开始相互独立,成本信息已被生产部门单独用来评价生产效率、进行定价决策、控制和激励员工业绩。
3、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成本控制实务的兴起
在这方面,杜邦公司对管理控制方法的创新是最有价值的。在众多基本管理技术方法中,最主要、影响最持久的当属杜邦公司推广的杜邦分析体系,常被使用的杜邦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权益净利率逐级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大指标。
此指标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财务:一是进行了内部管理因素分析;二是进行了资本结构和风险分析,通过这个指标可以让各部门了解其业绩如何影响公司总资产周转率或销售净利率并进而影响总体的投资净利率。并通过设定激励和利润分享计划,使其利润观念从部门利润转到公司利润。
这些管理会计控制技术方法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使其管理控制系统更趋于完善。从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史来看,我国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称之为“责任会计”,党的后,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制度被广泛运用,如厂内目标,责任价格控制法等。比较成功的经验有:邯钢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济的迅猛发展,管理会计被越来越重视,并且在企业管理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迅速的发展,传统会计的职能已不满足其运行,则把会计职能从原来的只具有反映和监督职能,扩大到还具有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这四大职能。
管理会计的职能:(1)规划的职能,主要是利用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帮助管理层作经济决策,编制公司计划和责任预算,确定工作目标;(2)组织的职能,是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设计并制定合理、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具体的工作流程,优化公司的人力、财力、物力;(3)控制的职能,主要是对预期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分析,以便在事前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按计划目标完成;(4)评价的职能,主要是事后根据业绩报告,将实际数据与预算进行对比,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情况。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管理层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管理会计就是协助管理当局作出有关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决策。通过确定各项经济目标如目标利润、目标收入、目标成本等的预测与确认,协助管理当局对计划期间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短期或长期的决策,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制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投资回报。
2、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持续地成功”,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它是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制造业乃至世界制造业都已进入微利时代,现在我国制造业面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制造业资源浪费严重、投入高而产出比国际水平低、产品同质化比较普遍,企业只有靠质量和成本优势才能真正取胜。然而,中国的制造业成本除人工成本外大多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