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国防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管理体系;奖励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0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9

国防军工计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军工计量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发展,而科研在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为了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障国防军工计量的不断发展,就需要推动计量科研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和基础院的指导下,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几年来,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周密安排,提出“追赶、创新、超越”的战略口号,以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项目开拓创新、科研水平创新、生产能力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核心,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制定了《中航工业计量所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计量所实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1 知识产权融入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主流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评审和论证资料,如立项阶段会有立项评审和论证报告、实施阶段会有实施方案评审和实施方案报告、验收阶段会有验收评审和验收报告等,但是这些阶段均未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导致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开发、质量、成本等的管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因此将上述知识产权的管理融合到整个研究所的核心业务――科研项目管理中,而不是单纯、孤立的成果管理,这不仅是国家、中航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更是研究所“技术上有提高、经济上有效益”的需要。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2.1 概念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即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布局分析等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充分融合,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和利用率。

2.2 基本原则

2.2.1 全面结合:即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全面纳入计量科研项目全过程,从项目构思、立项到项目实施,从项目完成到结题,从科研成果产生到成果应用,都要使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2.2.2 上引下拉:所谓“上引”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立项前引伸,围绕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情报分析与预测,提出项目可行性建议和知识产权布局建议。“下拉”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计量产业发展需求识别延伸,科研项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考虑标准制定、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实施许

可等。

2.3 计量科研项目各阶段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2.3.1 项目策划阶段:进行知识产权情报检索与分析,通过查新来评估计量科研项目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保障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

2.3.2 项目立项阶段: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科研人员通过调研、专利检索和分析,形成《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报告》。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本单位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分布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等信息,从而掌握该项目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研究起点。如通过专利分析获知主要专利权人的排名,然后通过市场信息确认各专利权人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大、专利数量多的一定是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2.3.3 项目实施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内容要写入项目实施方案中,通过检索、分析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开阔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或模仿或另辟蹊径,进一步缩短研究周期。及时总结核心技术,凝练知识产权要素,对产生的新的技术创新点或发明创造等阶段性创新成果及时总结,这个阶段要选择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制定方案,形成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2.3.4 验收鉴定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挖掘专利,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比;验收时,在验收报告中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结,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技术资料完整归档的情况下,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充分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来支撑创新点,为获得高评价、进而申报各类科技奖营造良好的环境。

2.3.5 成果应用阶段:计量科研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多是建立标准装置,开展量值溯源与传递,应积极宣传推广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寻求转移应用机会,集成利用他人知识产权,自主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与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结合,保障获取知识产权收益和形成竞争优势。

2.4 具体措施

在研究所的统一部署下,各科研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这一具体环节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可以以所级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最终辐射到研究所承担的其他项目。

2.4.1 建立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及知识产权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讨论,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主要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室领导的考核任务,强化领导

责任。

2.4.2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采用知识产权分析员制度,为科研项目配备知识产权分析员,并在项目每个阶段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专利申请制度,不得早于专利发表,防止知识产权成果白白浪费;建立项目策划前的专利分析检索制度,避免人、财、物的浪费等。

2.4.3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对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申请、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按集团公司要求年度知识产权经费不低于所年度产值的0.05%。

2.4.4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与培训。落实集团公司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派员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研究所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提高全所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分享各自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2.4.5 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奖励机制。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对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许可等过程中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应充分尊重个人和团队的劳动,个人和团队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和署名,由知识产权分析员和项目负责人确认。

3 结语

实施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计量所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知识产权各阶段工作的逐步落实,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必将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计量所自主创新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棣枫,沈晖.知识产权管理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2

1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大项目科技统计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各种数据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科技统计信息的重要条件。目前的高校科技统计普遍存在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的通病。主要原因在于项目组由于平时疏于整理项目数据,统计时临时抱佛脚,不认真核实数据。有些量化指标中由于缺少相关附件材料支撑,填写较随意,极易导致数据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科技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①

1.2 重大项目统计数据涵盖面不全

高校的项目科技统计主要集中于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奖励等)等方面。而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交流情况、技术转让等统计指标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然而在现阶段高校重大产学研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中,必须注重平时收集相关产业化及科技交流信息,才能更好地把握项目申报机会。

1.3 不重视重大项目数据统计工作

在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认为科技统计只是临时性的工作,科技统计工作意识薄弱,不适应高校科技活动迅速发展的趋势。有些学校由于重大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往往将重大项目与其他的项目情况一并统计,这样往往掩盖了重大项目中的问题。还有高校在重大项目情况统计过程中,统计工作的时间、流程安排不合理,导致项目负责人为了赶时间应付统计,严重地降低了统计质量。

1.4 高校内的科研统计人员缺乏统计专业背景,流动性大②

很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人员是兼职负责统计工作的科研行政人员,往往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平时忙于应对重大项目的管理工作,在统计工作上付出的时间和经历相对有限。有些个别高校的统计人员几乎每年调换,前后无法衔接,更易使科研统计工作缺乏长效性与承接性。

1.5 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后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相对繁琐,涉及的栏目广,统计范围较大,但是现阶段有些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往往还要依靠人工进行汇总、计算,费时费力,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统计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2 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完善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涉及重大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过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重大项目申报、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重大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高校重大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必须利用科研统计这个有效的工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查阅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重大项目管理中发挥科研统计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2.1 注重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发挥科技统计的重要作用

(1)项目申报时,科技统计主要发挥前期的材料收集与汇总作用,为申请新项目申报提供素材。每个重大项目攻关目标的确定,一般以科学分析历年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准确、全面地收集历年重大科技项目活动的数据,掌握重大项目科技活动的结构和布局特征,为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撑。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统计数据的积累与支持。有些专家建议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把重大项目的科技统计工作列入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同时要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如健全科技统计原始记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有关科技指标体系和定期报告制度,规范科技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使高校科技统计真正为重大项目申报提供可靠的依据。③

(2)项目立项时,主要是制定合理经费预算和项目实施计划等相关工作。这也离不开重大项目的科研统计,通过积累相关的信息,给项目的预算申报及实施计划提供合理建议。

(3)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专家建议通过定时的科技统计跟踪能够及时了解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产出状况,是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统计,帮助项目负责人及时梳理项目完成情况,帮助科研管理部门跟踪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预防项目技术攻关中的纰漏,防止项目管理漏洞,同时将妨碍项目完成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项目情况跟踪统计,切实了解经费支出情况,便于加强经费监管,有效地防止经费乱支出的现象,对于经费管理尤为重要。

(4)项目验收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该项目中关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技机构、科研成果以及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量化统计,和预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比对,对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详细和客观的评价。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改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高校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及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再次申报重大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统计分析资料,为重大项目的管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高度重视稳定的统计人员培养工作

高校的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中应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职科技统计人员,更有利于统计工作的长期开展。同时通过学习、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大项目的复杂多样的统计指标要求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既要懂得统计专业知识,又要对科技项目、财务审计、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鼓励统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

2.3 完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的信息系统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内容广泛从前期支持,产出成果到成果转化,后续项目的申报支持等,都在统计的范围中。要想让科技统计工作做到准确、高效,单凭人工统计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在统计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平台促进科技统计基础数据采集,利用完善专业的统计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及分析数据,减少统计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从而准确地实现重大项目情况从宏观到微观,横向到纵向的比对。

2.4 强 化科技统计意识

最后笔者认为应强化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必须强化从科研管理人员到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员的科研统计意识,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主动地积累重大项目的原始数据,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有利于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为高校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依据,帮助管理部门了解项目进展,优化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科研统计工作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必须与科研统计工作有机融合,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强化统计意识,才能使科研统计更好地为重大项目项目管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管理效率。

项目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注释

① 刘勇.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3(2):19-20.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3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基本形成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其价值得到了高职院校的普遍认可,各院校也在进行开发和实施。但是,在高职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往往更关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材等成果的建设,而对于后期的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1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的意义

泰勒曾经指出:“评价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目标程度的过程”。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通知中也指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加强宏观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促使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课程考核就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完成新的教学目标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对于教学改革实施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部分。

2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具体目标不明确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沿用的还是普通高校或原有中等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注重学生日常教学的常规管理,如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构成了学生课程成绩,没有形成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学生是否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致使教学改革效果不能全面反映。

22考核评价方式及标准单一多数高职院校注重总结性考核评价,而对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缺乏重视,缺少对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考核的方法和制度。这主要缘于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实现系统化,造成整体评价的不均衡,导致评价目标与实际出现偏差。

23考核评价主体和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通常是由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考试,还局限于任课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团队评价,造成了以期末考试成绩判断学生课程学习状况的局面。同时,在进行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因受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在制定考核内容时,还是以理论考核为主,注重专业能力的考核,忽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项目式过程性考核体系研究

31在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项目式过程性考核研究中要转变思想

311考核评价方式转变

从注重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转变。

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在“学”的过程中生成的,学习过程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多数高职课程的教学评价考核还是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为主,过程性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高职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的最终学习成果表现为学生独立或团队合作完成的产品、设计、报告、方案或服务,对于这样的课程,应该基于综合化的标准进行综合能力考核,通过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来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及其提升情况。因此,高职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312考核评价内容从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变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用人单位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最看重的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认为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的方式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但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高职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早已成为共识,但这一培养目标很难实现。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后的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希望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因此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理应将职业能力而不仅是专业能力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做到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考核学生的态度与经验;既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评价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13考核评价主体从单一教师评价向多元化转变

高职课程教学中,专任教师是本课程考核评价的负责人、组织与协调人,学生及学生团队通过相应形式参与考核评价,这样可以实现教学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方案也能得到不断优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

32构建适合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项目式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研究认为,项目式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应是过程性考核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考核方式是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与教学期末的综合能力考核。

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是按项目或任务来设计考核环节,这一考核中除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个部分外,同时还包括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考勤及综合考评,每一项目赋予相应比重。理论考核注重学生对该项目的理论掌握程度;技能考核注重学生对该项目的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综合考评是对学生在该项目或任务的学习过程的总体表现来给予成绩,如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该考核部分在总评成绩中占比应达到70%左右。教学期末的综合能力考核是在教学的最后一周以试卷或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该课程综合能力的考核,在总评成绩中占比为30%左右,综合能力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是试卷的形式考核,则题型应多样,试题应灵活,不拘泥于教材中死记硬背的东西。若是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考核,则考核的内容应是一次完整的实训项目,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分配到自己的实训任务,并有详细的计分标准。具体考核评价体系如表所示,权值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4

1.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们在管理科研项目时,对于有些科研项目管理要求显得繁琐,没有考虑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易给科研工作者在项目申报或是项目执行上造成诸多不便。而在有的科研项目中,管理却十分松散,例如对于科技兴贸这一项目中的过程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我们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造成管理上的缺失,这些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所造成的。

2.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创新需求。

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科研的发展投入越来越大,对科研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不少科研项目管理者已不能适应国家创新需求,其综合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科研项目管理者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不强,决策能力弱,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管理意识薄弱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对科研项目全程进行系统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以一定的管理规范为基础,管理工作要从科研的申请立项开始,对科研项目进行策划和系统的规划,使得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按业务流程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及时有序地完成每个步骤的工作流程。对科研项目进行系统管理就是要根据管理规范的要求,将每个科研项目及时的安排并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要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努力使整个科研项目管理更加完美精细,可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使管理工作灵活顺畅。

2.加强科研和财务的交流与沟通,编制科学合理的项目经费预算。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管理程序。在编写预算时,应要求科研、财务、项目负责人三方共同合作进行编制,根据不同的科研项目,在编制时预算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科研人员先对科研项目预算经费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估计,并按照预算的编制原则以及项目的要求对预算进行整体上的把握;而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的任务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要发生的所有直接或是间接的费用进行预测,同时提出符合项目规划并切实可行的预算实施方案,经由财务人员审核后通过后,编制最后的预算方案,为以后的项目实施创造基础条件;对于财务人员而言,财务人员的工作是不仅要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意见,还要关注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了解熟悉项目进行的全过程,并根据科研项目进行情况及时提供相关财会服务,同时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财会监督管理,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获取财务信息,使预算的编制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防止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财务问题。

3.不断完善项目成本核算,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行为。

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行为。要想有效的使用科研项目经费,首先应严格按预算管理核算经费的使用,对符合预算列支内容的予以正常报销,对于超出预算或是不符合规范的暂时不报或是不予报销。这就要求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在项目实施前期详细地对科研经费项目的各项支出进行合理地估计,这样不仅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且有效避免了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的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减少或是防止滥用科研经费的违法犯罪行为,杜绝出现科研经费脱离监管之外的现象发生。要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报销和票据进行严格审核,审核其是否合法真实,是否符合规范,以及签字的齐全问题等都值得重视。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行为,提高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

4.重视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是进行项目验收时的一项重要内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的形式较为多样,主要形式有各类科研项目研究报告、科研论文、项目专利以及样品样机等。因此不论项目的类型、规模以及投入经费怎么样,各个项目科研机构都应重视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验收准备环节。在对科研项目进行验收之前,都需要组织科研验收团队提前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内部验收检验。并通过内部组织的项目验收,及时发现项目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还要关注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研制周期、项目质量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以保障科研项目成果的价值。

5.提高科研项目管理队伍执行能力。

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目标和精细化管理环节,提升和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确保高效管理,从实际中看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一个企业离不开团队合作,同样,一个科研队伍也离不开团队合作,否则就没有了执行力,其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就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科研项目管理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提高科研项目管理队伍内部团队的执行力。

三、结语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5

关键词:科研项目 整合管理 发展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不断加强,投入也不断增大,其中国家级、省级科研单位以及全国重点高校在科研领域的贡献居多,许多优秀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也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可。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科研项目有效实施的保证,更是项目高质量完成的保证,科研项目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我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

1. 我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科研项目管理人员观念陈旧

科研项目作为科技发展的保障,是任何国家都极其重视的的工作之一,但是在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其中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科研管理单位往往观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机械式被动的管理理念然依然存在,部分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甚至认为,项目管理不存在明显差异,因为管理过程就是,申报-审批-立项-实施-结题的过程,完全忽视了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细节管理,科研项目的创造性、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2科研项目整合管理意识较差

我国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一直都建立在对科研项目各环节的事务性管理上,各环节之间彼此割裂,缺少对项目的整体跟踪与综合评定,由于项目管理各关节之间缺少联系导致“重申报、轻研究”的问题屡见不鲜,久而久之科研管理工作就变得虎头蛇尾,缺少连续性。这不仅仅是对科研项目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科研经费的挥霍,对科研设备等资源的极大浪费。

1.3成果转化率低与市场经济相违背

科研院所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应该是全方面的,这不仅体现在对已申报项目质量的控制上,更应该体现在项目的实际市场需求上,无论自然科学项目还是社会科学项目,促进社会发展才是项目得以立项的主要原因,因此科研项目从申报、审批、具体实施最后到结题,都应围绕着成果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来实施,但是目前大部分科研课题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甚至许多项目在立项之初缺少明确的社会价值定位,甚至没有市场分析就进行盲目申报,导致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4科研项目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科研单位最关心的是项目能否顺利审批,而申报过程中的准备、组织、学习和收获等具体细节则普遍不被重视。科研项目无论从项目开始还是结束,都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除此之外,各单位在聘期科研考核中也只对科研项目的数量进行考核,而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却没有具体考核办法。这严重影响科学研究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划分

2.1可行性分析阶段

在科研项目立项前,科研单位应对所要立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综合考虑其社会价值,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认真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壁垒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撰写项目可行性方案后方可立项。

2.2项目立项阶段

项目的立项阶段非常重要,这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在此阶段中项目委托方需要对项目承担方进行认真筛选,对项目申报书进行仔细论证,对项目承担方的前期科研成果以及配套设施等信息都要有详实的掌握。本阶段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在达到设计预期的同时,能够实现多大社会效益,并如何体现,这是目前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2.3项目实施阶段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中,首先项目承担方需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对项目的进行研究。其次,项目的委托方应该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与检查,最大限度地避免项目截止期前的突击行为,如果发现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与项目计划书有明显出入,那么必须召集项目审核小组对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重新评估,并判断项目能否继续进行。

2.4结题验收阶段

一般来讲,结题验收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以国家科技项目为例,项目结题必须提交的文件有:项目合同、可行性分析报告、研究结果报告、相关成果及成果转化说明,最后还要上交经费决算明细表等。在本阶段中,工作的重点是由项目委托方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过程要保证公开透明的原则,严禁与承担方私下往来,但是由于很多科研项目的验收小组多以本省内专家为主,因此验收环节的私密性很难保证。

3.整合管理思想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3.1建立专家评估责任制

项目在立项之前,需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并提出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该过程重点强调专家责任制,通过建立专家责任制可以将项目的社会价值进一步明确,如果项目最终无法完成或没有到达价值预期,需要对专家问责,并取消专家的评审资格,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的真实性与价值性。

3.2建立全国专家人才库管理制度

项目的评审与验收工作与行业专家小组密不可分。在传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专家小组成员多为省内知名专家,与该研究领域内课题申报或结题人员关系密切,这严重违背了立项审批与结题的公平、公开的透明性原则。因此专家小组的构建不能拘泥于本省范围以内,应该积极组建全国、跨省的专家人才库,项目立项审批与结题验收都采用跨省选择选择专家的原则,充分发挥国家人才资源优势,坚决抵制弄虚作假、重复申报以及研究理念过时或技术落后的不良申报行为。

3.3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与社会效益评估机制

在建立专家评估责任制以及全国专家人才库的基础上,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入口”及“出口”都进行了有效的跟踪,整合管理制度已经初步构建完成,最后一个环节是成果转化与社会效益评估,在这个环节中长期的社会效益反馈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产品或技术的成果转化应该确实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中有所体现,这才是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与社会效益评估的重点。

3.4搭建科研项目管理网络信息平台

信息时代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应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办公、桌面办公过渡到信息化、网络化的办公模式。信息化、网络化办公模式是科研项目实现整合管理的有效平台,是科研项目实现生命周期管理的媒介,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束语

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虽然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的管理存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等问题,但是这种问题并非不可改变,只要保证科研项目从始至终都体现出整合管理思想,那么科研项目管理形式的多样性就会得到统一。同时,结合学科的特点,在整合管理思想的引导下,运用系统的理念将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进一步明确化、条理化、科学化,真正起到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6

关键词:科研项目;信用管理;评审制度;监管制度;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37-02

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基础不断改善,科技投入逐步加大,人们的创新意识也越来越强。在此条件下,科技信用缺失,对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日益凸显出来。科技信用缺失产生的种种不端行为,腐蚀了科学实验报告和技术文件记录的可靠性,降低了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败坏了科学道德风尚,影响了科学的纯洁形象和科技界的社会信誉,特别是腐蚀了科学共同体的肌体,从根本上危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增强。[1]

一、规范科研项目审批和成果鉴定制度

1.界定科研项目信用涉及的对象。科研项目信用涉及的对象,由信用主体和信用客体两类组成,现以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信用涉及的对象为例:⑴信用主体。主要包括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的执行者、评价者和管理者。执行者主要是指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以及科研项目申请者、投标者、主持人或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研制者、开发者和成果转让者等。评价者主要是指参与科研项目立项、招投标、检查、鉴定、验收等活动的评估机构、评估人员和评审专家。管理者主要是指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接受委托履行管理职能的机构与管理人员[2]。⑵信用客体。主要包括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和基础研究计划三大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主管的各类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重大高新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科研和一般科研等科技计划项目,省级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其他应列入信用管理的创新科研项目。

2.实行科研项目全过程契约化管理。吸收西方国家运用制度强化信用观念的做法,增强契约条款和规章制度对科研项目信用主体行为的约束。

3.制定科研项目执行者的信用规范。要使科研项目执行者能够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必须明确告诉他们,什么是守信行为,可以做的;什么是失信行为,不可以做。为此,需制定确保科研项目执行者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

1)制定科研项目负责人资格信用规范。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负责人,须是在岗科技人员。一般应是科研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或整个研究方案的设计者,并实际主持研究工作,防止出现挂名而不干事的现象。

2)制定科研项目评估评审资料信用规范。科研项目执行者在项目立项、招投标、检查、鉴定、验收等过程中,必须按有关规定的要求提供项目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并确保其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禁止下列行为:⑴剽窃、抄袭他人成果;⑵伪造科研项目研究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推广效益;⑶虚报已发表论著数量,以及论文被引用频次;⑷谎报工作经历;⑸伪造证明文件;⑹伪造学术成果奖励证书、荣誉证书;⑺夸大自有技术、自主研制设备,以及其他研究基础;⑻编造并不存在的课题组成员;⑼同一科研项目(包括研究内容相同或者相近的项目)重复申请;⑽虚列合作单位及其提供的配套经费。

3)制定科研项目任务合同信用规范。科研项目任务合同,由项目管理者作为委托方,与作为责任人的执行者共同签订。合同所列内容应实事求是,表述清楚缜密,它将与项目申请书一起构成立项的原始资料。执行者承担项目任务,管理者检查项目进展状况和验收最终成果,均以合同内容为依据。执行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合同所列的项目创新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4)制定科研项目接受评估评审行为的信用规范。科研项目在立项、检查、鉴定、验收等过程中,需由评价者进行评估,或由管理者组织评审。科研项目执行者有义务接受评估评审,并应积极做好配合工作,不得妨碍评价者和管理者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不得出现下列行为:⑴故意提供虚假资料和失效信息;⑵与评价者和管理者串通获取评估评审情报;⑶用钱财买通评估人员和评审专家;⑷侮辱、威胁、诽谤、陷害评价者和管理者;⑸设置障碍干扰阻挠评估评审活动。

4.制定科研项目评价者的信用规范。在科研项目评估评审过程中,评价者的意见,对项目能否立项,成果验收能否通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要建立健全评价专家资格审查制度和专家库。专家库应有一定比例的第一线中青年专家和国外同行专家。在评估评审工作中,应遵循随机原则从专家库遴选专家组成员,并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与专家组定期轮换制度。评价者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方法,真实、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科研项目评价者不得出现下列行为:⑴与其他评价专家结成关系网,串成“小圈圈”,操纵投票结果;⑵与被评对象串通,为其获得项目立项或通过检查、验收提供便利;⑶压制不同学术观点和其他评价专家意见;⑷隐瞒或编造事实,致使评价信息扭曲,出现判断失真;⑸为得出主观期望的结论,断章取义,形成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片面评价;⑹泄漏或侵占被评对象的关键技术资料等商业秘密;⑺未经组织许可,泄露评估评审的保密信息;⑻索取或接受被评对象的钱物或其他好处。

5.制定科研项目管理者的信用规范。这里的管理者,是指科研项目申请立项、检查、验收中评估评审活动的组织者。制定科研项目管理者信用规范,建立健全管理者信用机制,有利于加强科研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管理者的信用行为,须以现有相关科技文件为依据,严格执行科研项目立项、检查、验收中规定的规则、程序和办法,对科研项目实行严格管理,正确指导和有效监督。反对不正之风与弄虚作假行为,倡导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科研项目管理者不得出现下列行为:⑴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项目评估评审活动,对评价者施加压力或倾向性影响;⑵故意扣压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使其失去立项机会;⑶聘请应当回避或有不良记录的人员参与项目评价活动,或委托不具备规定条件的评价者承担项目评价任务;⑷对评价者提出的明确意见置之不理,或不如实反映,甚至加以歪曲;⑸与项目执行者串通弄虚作假,帮助其蒙混过关;⑹为某一项目申请者拉关系而排斥其他申请者;⑺泄露评估评审专家名单、专家意见、内部资料或其他需保密的信息;⑻评估评审中索取或接受项目执行者的钱物或其他好处。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制度

1.建立以信用安全保障号码为基础的个人基本账户。建议有关部门规定,凡希望在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中承担科研项目,从事创新成果研制、开发、交易和评估评审的人员,必须先申请获得个人信用安全保障号码。

2.逐步扩大基本账户的覆盖范围。随着科技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基本账户的作用。使它除了容纳科研项目经费外,还将逐步纳入其他所有科研经费、纳入工资、奖金、津贴等个人劳动收入,纳入出租私有房产,购买债券、股票,提供贷款而获得的租金、利息、股息、红利等个人资产收入,纳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个人福利收入,纳入租赁、承包企业或自办公司所得等个人其他合法收入。

3.采用复式记账法制作科研项目财务报表。科研项目经费收支的记账方法一般有两种:⑴单式记账,即通常所说的流水账。它只需记载每笔科研项目经费的出入,对出入账目的内容不作分类,也不要求货币与财物之间保持平衡。⑵复式记账,它以账目分类为基础,要求每笔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在对应会计科目上的记账必须全部保持平衡。

三、完善科研项目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1.制定科研项目信用数据库统一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征信系统,各地已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征信机构,有的是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有的是社团法人性质的,有的采取区域性会员制形式,信用数据库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为了避免不同征信机构之间出现科研项目信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困难,建议有关部门按照科研项目信用信息收集、记录、整理、使用的要求,研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总体方案,构建总体框架,设计出科研项目信用数据库全国统一标准。

2.加强科研项目信用信息收集工作。由科技管理部门或科技工作者协会出面,组织科技人员信用信息征集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属于一个非盈利性单位,给予它征集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信用信息的专门权利,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其逐步成为科技领域权威的征信机构。

3.促使科研项目信用信息采集、传递系统现代化。加速科研单位和其他企业的电子化工程,提高网络化水平,完善电话、电报、光缆、卫星通信和网络等通讯设备,扩大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传真存储转发系统、电子信箱系统等数据通信网覆盖面,形成四通八达的科研项目信用信息传递和反馈网络,不断提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的运行效率。

4.重视科研项目信用信息的使用。科技计划项目和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部门,应把信用信息作为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信用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立项、招投标、预算、检查、鉴定、验收等环节中,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的作用,仔细查询相关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准确评定其信用等级,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范绪锋.政协委员谈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治理学术腐败[N].中国教育报,2002-03-05.

[2]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Z].2004-09-02.

[3]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Z].2002-05-13.

[4]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Z].国发[2006]7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Z].[200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