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1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王志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李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与困难
记者: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新提出新农村建设呢?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戎:中央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我认为主要是出于几个原因:一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组织的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城镇地区的发展,不利于城乡经济的整合和协调发展;二是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过剩,需要转移到城镇地区;三是由于收入过低、发展机会太少等原因,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人才持续流失,使中国农村今后几十年的发展缺乏人才支持,没有后劲和可持续性。
王志刚: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影响,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层面上,我国存在着重工业和城市,轻农业和农民,造成城乡社会资源占有差距扩大,农村公共服务长期靠农民自力更生进行建设,公共财政逐步将农村和农民边缘化,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城乡之间的和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与“三农”问题相比,新农村建设在解决农业与农村问题上,有什么重大突破?
王志刚:与之相比,现在我们谈新农村建设,主要从具体的任务和工作来谈,从适应时展的要求来谈。另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有实力有能力支援“三农”发展。因此,此次新农村建设是在国家重点投入的背景下展开的。
马戎:建设新农村,就是要通过对农村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逐步改变不利于中国城乡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状,落实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而不仅仅是解决“农村太穷,农民太苦、农业太落后”的问题。
李周:我觉得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在于突破了什么,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要把事情做实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与过去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比,目标更具体了,更便于操作了,更便于度量了。这是最值得肯定的显著变化。
记者: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症结是什么,您认为最核心、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王志刚:农民收入提高不快,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乡村基本公共设施落后,教育收费现象严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确立,生态环境恶化。核心问题在于农民收入问题。
马戎:建设新农村的困难和症结,从长远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太差、农村教育太落后。只有充分重视农村教育,才能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有了人才才可以发掘出当地各种资源和机会,推动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推动农村真正的发展。
李周:中央的农村政策具有既一脉相承,又不断递进的特征,但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一心想着开创新局面,缺乏继承的心态。这种心态与自上而下的考核机制结合在一起,新农村建设就有可能成为并村、圈地、拆房的理由,就有可能采取做表面文章、在看得见的地方做文章的做法。为了有效地制止这类现象,应该尽快以自下而上的考核机制替代自上而下的考核机制。
建设新农村的区域阶梯政策
记者:中部、东部、西部在建设新农村政策方面有什么不同?它们的重心分别在哪里?
王志刚:我国中、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尽一致,其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东部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向发达国家看齐,尽可能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中部要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注重农村生态条件;西部重点应该放在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投资兴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总之,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重点应向西部和中部地区倾斜,努力缩小这些地区的收入差距。
李周:我觉得中央政策必须一致,只有这样,才有理由加大对西部的扶持。由于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显著地高于欠发达地区,各个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很可能有些不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格局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政策的目标并非消除发展差异,而是把差异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其实,以较高的紧张程度获得在较发达地区生活的机会和以较低的紧张程度生活在相对差一些的地区,实际上是不同偏好的人群做出不同决策的结果,诸如此类的内容并不是政策调控的对象和任务。
新农村离我们还有多远?
记者:您认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村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马戎:中国农村至今还是传统的小农耕作的模式,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农业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农民与日本、美国、加拿大农业劳动者在受教育水平、观念、技能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在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不是短期内可以赶上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农村教育改革入手,切实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管理,摸索经验,逐步发展,经过5―10年,是应当可以见到成效的。
记者:新农村建设如何才能把要求和措施具化到农村,落实到农村,如何才能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王志刚: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要明确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马戎:中国的现代化的基础之一是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有一个质的提高,直接投入农业的劳动力规模要减少,为农业服务的其他行业(育种、防治病虫害、运输、灌溉、能源、农产品加工等)要有一个大发展,这些发展的基础是人才,是新型的中国农民。
另外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要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改变农村医院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国家要加大对农村保险体系的资金投入,使基层医院能够正常运行,真正保证绝大多数农民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必要和合格的治疗。
李周:新农村建设关注的是农村发展。从理论上讲,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提升、政治改善、文化进步四个方面。发展的核心是人力资本提升、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改进,这三个方面是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记者:您认为建设新农村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志刚:提高农民收入、制度化和第三方监督机制。
李周:新农村建设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了这样的农民,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会充分发挥出来,政治改善和文化进步的作用也会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
记者:如何做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惠和好处?
王志刚:民主决策,建立多方参与的协议会制度。
李周:农民是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积极参与。所以,这个问题更好的提法应该是如何有效制止各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行为。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政策规定必须非常明确;二是加强宣传,让所有农民都知道新农村建设做什么和怎么做;三是制定并实施自下而上的考核制度。
记者:新农村建设应避免进入哪些误区?
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 防雷减灾 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也体现出了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中心村镇建设规划、下山移民、新农居点建设等工作中,农民越来越多地考虑起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笔者也曾接到不少电话咨询有关气象灾害对房屋建造影响方面的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雷电防护以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一步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更加突显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陈旧,未采取任何防雷措施,导致近年来农村雷击伤亡事故频发。如何把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是我们气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我县农村的雷电灾害情况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雷电是带电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声响的天气现象,雷电不仅发生频率高,且年年都有灾害发生。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中国气象局近 10 年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4000人,财产损失约100亿元,人员伤亡92%在农村。我县是我省雷电灾害高发区,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简陋,居民住宅、野外生产无雷电防护设施,防雷基础设施投入少,村民普遍防雷意识淡薄,致使雷害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我县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频发,2008年6月23日傍晚,在我县文昌镇丰茂村附近杨梅岛码头,一艘收购杨梅的挂机船在快靠近码头处突然遭受雷击。当时船上共有7人,其中驾驶舱内3人被雷击死亡,船舱内3人重伤,1人轻伤。2010年3月1日里商乡架子岭村一青年在山坡上采茶叶时不幸被雷电击中身亡。2011年8月9日17点左右,汾口镇简门村武强溪拦水坝上走路村民郑某遭受雷击当场死亡。一桩桩雷害事故,触目惊心...... 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加强,农村成为雷击事件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尤其是农民建房、通讯、家电等迅速普及而大都没有采取防雷措施,成为农村防雷新的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2年淳安年均雷电灾害次数为10.4次,年雷击灾害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我县雷暴分布特征可由雷暴日数年(月)变化、地闪次数、地闪强度等来衡量。
图1雷暴日数月际分布
淳安县雷暴日数月际分布如图1。雷暴日数极大值出现在8月,7月次之,3月、4月、5月、6月和9月也有较多雷暴天气出现;极小值则出现在12月,在冬季有时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雷暴天气。
图2 雷暴日数年际变化
1966至2010年淳安县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如图2。我县1966年至201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0.6天,年雷暴日数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振荡减少态势,年减幅为0.5天,最多为76天(1975年),最少为36天(1988年)。
图3雷暴日数月际分布
淳安县雷暴日数月际分布如图3。雷暴日数极大值出现在8月,7月次之,3月、4月、5月、6月和9月也有较多雷暴天气出现;极小值则出现在12月,在冬季有时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雷暴天气。
图4地闪次数月际分布
由浙江省2008年至2010年的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提取出2008年至2010年淳安县地闪次数月际分布,如图4。从月际分布来看,我县雷暴集中出现在6月至8月,其余各月较少出现。表明夏季对流性天气发展旺盛,雷暴天气较多。
图5地闪次数时段分布
淳安县地闪次数时段分布如图5。2008年至2010年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13时至21时,而15时地闪次数最多,在2时至12时地闪次数最少。午后闪电活动比较强烈,晚间闪电活动一般是下午雷暴的继续,有的甚至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二、我县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
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1.农村防雷意识淡薄,迷信思想严重。虽然现在社会越来越进步,但农民朋友缺乏科学的防雷避险常识,大多数农民不关心,不了解,更不懂得在雷电天气条件下自我防范,很多农民不知道雷雨来了应该怎么办,他们在雷电灾害面前不知所措,本能反应是快速奔跑、躲在大树下或简陋的凉亭里等易遭雷击场所,招来雷击之祸。同时,许多农民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相当普遍,认为雷电灾害是不可防御的天灾,甚至出现雷灾以后也不愿意声张,更不愿意向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造成雷灾收集难度加大,给雷灾统计和雷灾技术分析带来困难。
2.野外缺少躲避雷雨的场所。所谓“夏收”、“夏种”,雷雨季节也正是农民最忙碌的季节,在野外劳作的时候遇到雷雨天气,不仅没有避雷的场所,还经常看见农民拿着雨具或铁制的农具在田野中行走,有的跑到临时搭建的草棚或大树下避雨,更有的还在河边洗衣服、钓鱼、玩耍,这样非常容易遭受到雷击,造成人员伤亡。
3.农村建房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和设计,没有纳入政府对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防雷装置基本处于空白状态。(1)是农村公共场所(如凉亭、候车站)、老民宅几乎都没有防雷装置;(2)是农民联建房以及个体小规模企业防雷设施不完善;(3)是农民新建自建房屋普遍无设计施工图纸,而是凭砖工师傅经念来造,为了省钱省事,农户也不可能考虑防雷装置。
4.农村电器渐趋普及却疏于防护,雷灾增多,损失加剧。现在农民都富裕了,电视、电话、电脑、空调等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但农村的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线路以架空入户为主,且布线很不规范,随意挂拉现象随处可见。有些村因没有条件安装闭路电视,将简易天线捆扎在竹竿并架设在屋顶上,成为雷击隐患,导致引发火灾、电器设备遭雷击毁坏。另外,不少农户在屋顶随意架设装饰性铁塔、太阳能热水器、铁水箱等等。由于没有安装有效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成为名符其实的“引雷装置”导致雷害事故频繁发生。
5.农村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我县农村地广人稀,难以集中宣传,受众对象相对较少,政府投入人力、物力有限,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缺乏,技术服务支撑欠缺,从而成了农村防雷普及的薄弱环节。
三、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减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新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力度。新农村建设要重视雷击风险,科学规划论证,按照防雷规范标准科学设计、安装防雷装置,特别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中心村镇联建房、乡镇企业以及新农居点,要逐步纳入当地政府建设项目的管理审批,各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从房屋的设计、审批开始直到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从源头上把好防雷安全质量关。
2.进一步完善新农村两个体系建设。近年来,气象部门通过加强雷电监测网络和雷电业务平台建设,开展雷雨天气、雷电灾害害等级预报等业务,向广大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雷电预警能力和水平,但距完善的防雷减灾系统建设仍有很大差距,需要抓紧建设全省性和区域性的雷电监测网络系统,进一步加强农村雷电监测、预警接收和再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村要建立雷电预警接收传播网格体系,制订农村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雷电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并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切实增强农村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3. 积极开展防雷减灾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气象部门应与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积极推广农村住宅建设防雷安全适用技术,将农民自建房通用防雷设计施工纳入农村住宅建设推广图集,引导农民自建房向符合防雷规范标准的结构转变。普及防雷减灾技术,积极倡导和开展防雷减灾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提高农村和户外作业人员的预防、避险、救助能力。
4.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的科普宣传。因为雷电灾害发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小尺度性,所以提高农民个人的防雷意识尤为重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农村基层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防雷科普宣传与实用防雷技术推广工作,把农村防雷安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教育体系。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以及重大雷灾事件,广泛宣传普及防雷安全法律法规、雷电防护技术和避险常识。气象部门要会同安监、建设、劳动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干部、安全员、农村电工等的防雷知识培训;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摆放雷灾事故小册子,向村民发送防雷明白卡,在村宣传栏内张贴防雷宣传画,提高广大农民的防雷意识。另外,提高防雷意识还须从娃娃抓起,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进行防雷安全知识培训,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气象科普体验。通过多种渠道,让人们了解防雷知识,消除迷信思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不仅需要各级气象部门加强管理和服务,还取决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取决于各相关部门的配合联动程度,取决于防雷法规、科技在广大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群众防雷的自觉程度。只要各级政府充分重视,政府各部门的相互联动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不断增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防护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防雷科普宣传,逐步建立完善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农村防雷的现状也一定能得到有效改善。
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主力军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体地位
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成立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目标之一,服务三农也是农村信用社的一贯宗旨。宗总之,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成立农村信用社,发挥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占比高。我国目前主要有三大资金投入来支持我国农业的发展,首先是依靠我国农民本身的经济实力来发展农业;其次是国家为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包括增加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或者是发放一些支持农业发展的补贴等等;最后就是依靠信贷资金,这一渠道需要成立相应的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社。其中,信贷资金在某些地区占据六成以上的比例,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农村信用社肩负支农重任。我国从1998年以来就在逐渐减少农村的商业银行比例,其减少额度达到了五成。这种情况使得我国农村缺乏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肩负起支持农村发展的重任,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我国农村信用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确的产权,虽然在表面看起来较为明确,但由于设于的入股使得其在运行时并没有体现出非常明确的产权[2]。这种不明确的产权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所有权不清晰、人格化的代表非常欠缺以及缺乏实际的财产经营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没有跟上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放贷标准过高。对于我国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存在很多的障碍因素,主要体现在资金方面。农村的大部分个体户或者是小型企业由于一些因素无法进入信用企业的行列,进而也不能享受相关政策,较难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的,不能用于抵押来获得相应的发展资金。这些限制条件都使得其在贷款时会面临较多的困难,需要我国在农村信用社管理方面加以改善。
3.服务功能滞后。与其他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缺乏健全完善的支付清算系统,其还沿袭着较为落后的结算方式,使得信用社的运行效率非常低下,这些情况会导致流失大量优质客户,不利于农村信用社本身的发展。此外,存贷款业务以及汇兑业务仍然是其主要业务,缺乏完善的服务功能体系,这与目前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符,无法真正推动我国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目前我国在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不清晰使得其无法真正发挥出支持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我国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3]。我国新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包括失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使得的由于我国统一的产权制度模式在我国根本无法得到真正实施。为了满足我国新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应该要寻求多样化的产权模式,在推定新模式困难的情况下改善管理,通过这些方式来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当然,这些产权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即主要在运行机制、股权分配以及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进行改善,从而实现真正为农民服务,真正以推动新农村的经济发展为目标,并实现双方发展的共赢目标。
2.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资金保障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在资金投入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保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我国在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第一,要合理分配我国的财政收入,政府需要逐步增加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使得财政资金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比如 “示范效应”、“乘数效应”,通过这些效应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第二,在农村信贷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其的宏观调控力度,要颁布相应的政策来对新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引导,发挥出其真正的金融杠杆的作用,并加大对其的监管,确保支农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3.提高服务质量。除了要逐年增加在新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质量,使其不再仅仅是为以前的耕作养殖户服务,而可以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经济,包括各种农产品的加工和输运等业务,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金来发展新农村的经济;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农村信用社需要根据这一特点确定合理的期限,能够确保满足农业发展在时间方面的需要;在信贷方面,可以适当降低农村信贷的门槛,提高支持农业发展的额度,尤其是在具有地区优势的农业发展项目,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确保其发展的资金需要,同时要丰富其金融服务功能,以满足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
总而言之,要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作用,从农村信用社自身管理的健全与完善方面入手,真正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农村信用社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准确对自身进行定位,对信用社现状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并及时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来提高自身实力,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新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双赢”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08):125-126.
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4
关键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新农村 建设
关于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更好发展,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下面将以周铁镇为例来进行相关详细的论述。2011年起,周铁镇按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集中一镇的精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文化周铁”建设,修复文化遗存、保护历史街区、建设文化工程、唤醒历史记忆,凝聚了向心力,获得了认同感,赢得了归属感,使得周铁成为宜兴创新文化建设的先行者。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不仅使得周铁镇在新农村建设中获得了更多的收益,还使得周铁镇在未来社会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对于周铁镇的整体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下面将论述应当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更好发展。
一、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更好发展
要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更好发展,首先应当做的是在周铁镇中全面的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这是因为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工作,不仅能够促使周铁镇加强财政管理,还能够提高周铁镇整体的经济水平与经济实力。由此可见,加强周铁镇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对于周铁镇在未来的社会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应当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更好发展呢?
(一)从整体出发,在周铁镇开展新农村建设
要想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做的是,从整体出发,在周铁镇开展新农村建设。那么要想从整体出发,开展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先要进行各个项目的参评,并开展相应的建设新农村的活动,并争取建设更好的新农村。除此之外,还应当将周铁镇建设成为一座集乡村旅游以及农村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农村,使得周铁镇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能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并且从2014年起,还会投入5000万元建设竺山风景区,使得周铁镇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建设。
(二)使得周铁镇的产业化建设能够更进一步
使得周铁镇的产业化建设能够更进一步,也是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措施。而应当怎样开展周铁镇的产业化建设呢?
首先,应当加快周铁镇的产业模式的构建,使得周铁镇的产业不断的聚集,大力的鼓励周铁镇的企业建设与发展,力求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企业,进而促进周铁镇产业化建设的发展。其次,应当给予周铁镇一定的财政补贴,为周铁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进而促使周铁镇的企业建设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完善周铁镇的各项服务设施建设
完善周铁镇的各项服务设施建设,也是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措施。要想加强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促使周铁镇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还应当加快周铁镇的各项服务设施建设,促使周铁镇中的各项服务设施建设更加的完善。而作为周铁镇的相关政府,应当给予周铁镇的各项服务设施建设一定的资金补给,促使更加完善的周铁镇各项服务设施建设。除此之外,周铁镇的相关政府人员也应当从自身做起,带领周铁镇的所有居民维护周铁镇的各项服务设施,促使周铁镇的各项服务设施建设的更加合理与完善,进而促使周铁镇的整体经济得到提升以及周铁镇在未来社会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加快周铁镇的文化建设,促使周铁镇能够成为历史性的文化古镇
加快周铁镇的文化建设,促使周铁镇的文化古镇的建设,也是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更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措施。由于周铁镇本身就属于一个千年的文化古镇,在古镇的文化建设方面占据着十分有利的优势,因此加快文化建设对于周铁镇来说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那么应当怎样加快周铁镇的文化建设,促使周铁镇能够成为历史性的文化古镇呢?
首先,应当坚持对周铁镇的本土文化的建设。由于周铁镇本身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要想加强周铁镇的文化建设,应当先加强周铁镇的本土文化建设,促使周铁镇的本土文化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周铁镇带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其次,应当引进新的文化,并将此与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促使周铁镇的历史性文化古镇建设能够更进一步。引进新的文化,使周铁镇的本土文化能够与外界的新文化融合为一体,打造出属于周铁镇特色的文化,也是加快周铁镇的文化古镇建设以及周铁镇未来更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五)开展周铁镇的文明工程的创建活动
在周铁镇中开展文明工程的创建活动,也是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措施。要想推进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还应当加快周铁镇的文明工程创建活动。在周铁镇中的所有企业以及周铁镇的所有居民中间,开展文明工程创建活动,促使周铁镇新农村更快更好的建设与发展。力求年内能够完成1家省级、2家无锡市级、4家宜兴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进而促使周铁镇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更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在周铁镇开展文明工程创建活动,对于周铁镇未来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使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六)积极的推进周铁镇的社会工程建设
除了上述的五点外,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措施还包括,积极的推进周铁镇的社会工程建设。加强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积极的推进周铁镇的社会工程建设,争取在年内完成龙亭、棠下、中新、洋溪4个幸福村创建,实现幸福村全覆盖;无锡市级调解委员会创建完成30%以上,建立完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省级民主法制村创建完成50%以上。在周铁镇开展社会工程建设,建设相应的调节委员会以及相应的管理委员会,促使周铁镇的相应的社会工程建设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周铁镇定期的开展相应的互助活动,促使周铁镇的居民之间能够形成友好互助的关系,进而促使周铁镇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及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的更好的发展。
二、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周铁镇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及应当如何促进周铁镇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作为一座千年古镇,周铁镇具有十分独特的发展优势,只要能够利用好周铁镇的这种优势,就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欧,魏光,王利敏.浅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如何促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财政,2010
[2]黄维键,王惠平.全面推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
[3]王卫星.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族政治[J].中国财政,2010
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任务;改革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途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所谓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产生的产品要适合市场的需要。第二,市场经济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具有契约经济和法律经济的特点。第三,市场经济有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所有这些,对刚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且从总体上看文化水平还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时,农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培养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农民。从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浓,文明意识、健康意识不强,一些传统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新风尚、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格格不入。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民不仅要富,农民还要有乐。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来看,任务繁重而艰巨。
(一)文化人才匮乏
不论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还是经营人才,都严重不足。乡村文艺人才更是缺乏,人员是进不来出不去。这些状况不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就难以顺利完成。
(二)文化产品严重不足
据调查,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文学书籍,四是文化娱乐。从现有的文化产品来看,是严重的供给不足。
(三)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低
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后,对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渴求。但从他们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农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没有钱去享受。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没有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即使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未必就高,社会状况未必美好。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基层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要围绕强基固本,构建公益文化体系。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盘活行政村文化资源,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资源,利用校舍、村部作为村民文体活动室,拓展农民文化生活空间,逐步改变农民休闲娱乐空间狭小、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
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文化人才的稳定是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应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保证,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思想稳定,安心工作,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当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
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参与。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层图书馆应该依托其强大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积极主动的适应时展要求,树立科学发展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的作用,为构建学习型、和谐发展的社会做出巨大努力,共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基层图书馆要加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也是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一个有力保障。 基层图书馆应该在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概况、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补充文献资源。如为年轻人提供求职、求学、技术培训等书籍;为种养户购买养殖、种植的书籍;为企业管理者购买企业经营、发展的书籍;为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提供课外阅读书籍;为妇女推荐烹饪、子女教育等家庭型用书;同时还要购买报纸、期刊等浏览量大的资源,以满足农村群众获取最新科技、经济和文化信息的需求。
二、基层图书馆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首先,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将农村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要适当打破原有的工作程序和思维模式,即要先搞清信息需求,再收集信息,进而开展服务。图书馆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针对市场热点和用户需求广泛收集、有机选择和组合,提供实用性强的信息。不要单纯追求信息服务的形式,而要注重信息的实际应用,切实有效地为农村经济服务。
其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准确率高,实用性强。图书馆信息来源渠道正规,如政府文件、专业的报纸期刊、成熟的科技成果书籍等,其中蕴涵的政策信息、科技信息、致富经验、市场动态等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图书馆拥有高层次的人才,都受过专业培训,可以在庞杂的各类信息中识别和提炼最有价值的信息,分类、编目、组织、整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推荐和传播。
再次,信息服务要突出“快”字。信息区别文献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时效性。基础层图书馆的农村信息服务要根据本身的特点,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必须要加快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递等工序运行速度,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直接分送到广大农户手中,还要把农户找上门查询信息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走到田间地头送去急用信息结合起来,使信息的供求直接见面,以较快的速度投入农业生产。
三、基层图书馆完善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方面的资料浩繁无比。随着出版载体的不断演变,已由过去的图书、报刊发展到声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光盘等多种载体,加上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各种综合与专业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为图书馆全方位掌握和运用信息,弥补馆藏资源不足提供了条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业的革命,而且也是一场对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过去,由于运行机制、技术和设施等因素制约,使得图书馆为农村的一些服务,只能仅仅依靠单个图书馆来做,其服务质量不高,普及面不广。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服务新农村建设理念的加强、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以及图书馆服务的建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加强各类图书馆之间以及社会力量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树立“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实现资源、技术、人员、服务等共享。
四、基层图书馆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多领域、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各种馆内阅读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把农民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结合时事需要,拓展教育职能。为提高农民的生存能力,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举办各种培训班;为配合共享工程的实施,依据需求不同、人员层次不同,举办各种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以提高广大农民网上浏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能力;通过课题服务、成果展览、宣传窗等方式,以及通过课题服务人员随同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新技术示范表演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信息服务的作用和成果。
五、基层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特色农业建设服务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所以只靠一个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力量,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三农”作用。基层图书馆应深入乡镇村庄,调查了解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征询意见,积极考虑他们的建议,然后归纳整理,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农业课题项目,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负责到底。
利用带有盲目性的现象,图书馆可以直接面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农业政策、产品需求的信息以及国际市场变化等,帮助农民尽量按市场需求和国际质量标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这是一种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并使产品价值在流通领域得以实现的“中介”性质的服务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农民群众广泛接受信息、开拓视野,增长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使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生活观念逐步得以改善和更新,让广大农民生产有方、销售有路、致富有门;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碰到科技难题和困难时,由图书馆将其传送到农民和专家手中,由专家亲自帮助解决问题,答疑解惑。
六、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信息服务和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