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人员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1
剑桥市发展成为欧洲最为璀璨夺目的高科技集聚区,[1]这种现象被称为“剑桥现象”。正是有了剑桥大学这个世界领先的教育与科研机构,才产生了著名的“剑桥现象”。剑桥大学之所以能在剑桥高科技区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与人才优势,能够将现代技术创新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一、剑桥现象形成的原因
剑桥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对剑桥大学自身来说,最关键的是为科研人员创建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始终坚持大学的办学宗旨,共同铸就了以剑桥大学为基础的“剑桥现象”的长久发展。
1.对各院系和科研人员众多的机构,剑桥大学坚持基本要求和政策宽松的原则。基本要求是指高校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工作时间内要求完成的一切任务。政策宽松是指学校对科研人员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别的业余空闲时间里,只要不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自主完成的科研成果,产权就归科研人员自己所有,学校不会进行任何干涉,甚至可以同第三方签订转让合同。剑桥大学对科技开发和转让等问题采用权力下放的管理方式,为了让个人和集体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既没有特殊的奖励措施,又没有制定严格的规定制度。
2.以科研和教学为根本,加强“剑桥思想”——开创性的初期成果,即有一定实验基础的前期性科研成果的力量,采用思想入股的形式,发挥智力优势,避免资金投入和开发产品的长周期风险。剑桥大学始终坚持以教学和科研为根本,履行大学的创造、发现、储存和传播知识基本职能。教学和科研是“剑桥思想”的来源,取得经济效益只是手段,剑桥大学的目的是确保教学与科研水平一直处在世界前沿。
二、科研人员的特点及我国的管理现状
高校科研人员被称为知识型员工,科研人员倾向于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方面的灵活性,以及组织气氛的宽松性,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远处领导的遥控指挥,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2](1)科研力量雄厚,科研人员往往身兼教学、科研双重职责,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2)科研人员大都不实行坐班制,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科研或其他事务。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按自己的意愿计划、安排工作,不太愿意听由上级领导的摆布。(3)集知识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征为一体。科研人员具有比其他工作人员更强的竞争性,他们工作时用脑多于用手,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创造新的事物,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4)科研人员非常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他们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敢于攻克难关,并希望以此实现自我价值。
1.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科技成果转让的价格偏低或“明低暗高”,让负责转让的人员中饱私囊,造成高校资产的流失。有些科研人员将原所在高校的科技成果作为出国资本带到国外,有些另谋高就或另起门户带走相应的科技成果。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招聘为名,挖走高校科技人员,同时夺取了科技人员所掌握的科技成果。学生把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的科技成果带到就业单位,以个人的名义进行发表、转让或申请专利等。科研人员把职务科技成果作为非职务成果进行转让使用或直接投入到自己控制的、以亲属名义创办的企业中去。[3]
2.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学校教师的课题申报,监督教师科研经费的使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等等。不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已经严重不适应现阶段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应该把研究学校的科技技成果转化等重要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4]现代高校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受传统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束缚,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高校科研人员的需求,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整体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校的科研发展。
三、对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管理的启示
1.大学的领导层应该从学校的长远发展着眼。建立高效率的科研转让中介服务机构,一个类似于中介服务的学校资产经营公司,而不是生产型企业,主要作用是把校内的科技成果投入到高新科技企业中。完善科研开发的风险机制,通过保险公司和基金会,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在高校联合其他社会投资资金共同孵化高科技企业。建立横向联络网络,使学术与产业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系。坚持以自我为主,根据社会需求和现代科技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优势,自主拟定研究课题。对极具前景的重大研究成果不准企业“买断”,但又不闭关自守,采取吸引社会投资的方式进行联合开发,以保证科技成果的不断更新,建立和发展与先进产业的合作与交流。
2.在各院系和科研员众多的机构,始终坚持基本要求和政策宽松相结合。建立通过市场机制鉴定科研人员业绩的制度。科研人员的工作应当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因此,可通过市场对科技成果避行鉴定,从而达到对科研人员鉴定的目的。同时,通过区分不同科技成果取得的市场效益来区分不同的科技成果等级。可以淡化一般意义上的科技成果鉴定意识,增强专利申请意识。建立高校与科研人员保密合同制度。高校应与在职科研人员签订技术保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可要求离职、退休、离体的科研人员在离开本单位一定时期内继续保密,对违反合同者应严肃处理。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适当地引入激励机制。坚持工作业绩考核、岗位定薪的原则。建立良好的科研人员人际关系,对科研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研人员的人际关系好,则大家心情舒畅,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支持,这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大力宣传学校的科研激励政策及其科研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在工作绩效的评价中,应该坚持科研成果说话,而不是资历为先。增强激励,对每次的评价结果进行张榜公布,并对结果作出详细说明,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机制的透明度。弱化领导意志化的影响,坚持标准的客观恒定性。所以在高校科研激励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各种障碍,保证产生真实的效果。
4.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知识化、专职化、高效化的科研管理队伍是提高科研管理能力的基础。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包括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两个方面。质量提高的途径主要在于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倡导科学、民主的学术精神,以实践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以学术讨论来解决学术问题。“管理也是服务”,科研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的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应是调控、服务和保障的关系。[6]一切管理办法与措施都应有利于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现代技术知识、创新素质。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宋传增.由“剑桥现象”看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2]唐斌.试论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的管理[J].科学与管理,2004,(4).
[3]徐敏韬.论高校科技成果的流失与科研人员的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1997,(6).
[4]张经强.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5,(6).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医院 科研管理人员 综合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大多都设立了科研管理部门,一批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队伍也逐渐形成,但相对于医院专业科研人员和科研具体工作来说,医院对科研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体会与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1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
1.1服务意识
科研管理人员不要将管理当做权力的象征,而是要牢固树立管理及服务的理念。医院科研工作包括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奖励申报、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工作量大、繁琐且涉及面广。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培养积极、热忱的服务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切管理工作的重点都要围绕科研人员及其科研活动,尽可能地简化工作程序,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便利,营造一个有利于科研工作者成长和科研成果产生的环境。
1.2科研道德
科研道德能够为提升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道德修养,严格管理医院的科研活动。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项目和每个科研人员,尊重科学、崇尚真理;要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严格做好科研管理的保密工作;严防违规造假行为,注重调查研究,确保科研的纯洁性;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公示制度,保证科研工作的公正性;加强科研学风、科学诚信培养的知识讲座和警示教育,提高全员科研道德素养。
2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2.1医学知识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院的科研管理人员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掌握医学发展的前沿领域,领悟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获取准确的医学科技信息,从而密切掌握各专业科研动态,寻找突破口,在科研方向、选题上给予科研人员正确的引导,协助做好顶层设计,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2.2管理知识
医院要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加大对新时期科研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择优选择有志于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科研管理体系和评价、激励制度。科研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要紧跟医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科研能力、综合实力的发展而动态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同时要建立科研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医院要营造重视管理的良好氛围,将管理人员培训纳入医院人才建设的轨道上。
2.3相关知识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养。科研工作经常涉及到科研合同签订、成果专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养有利于保护医院和科研人员的权利。加强财务知识的培养,科研工作涉及大量的科研经费审核工作,要熟悉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开支范围,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3政策解读能力的培养
3.1政府科技政策解读能力
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科技法规、政策是医院开展科研工作的依据。医院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国家各个部门、省和市的科技有关政策和科技工作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等政策解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对社会、民生关注的医学热点问题的敏锐感知能力,以便更好贴近政策和民生需求,对接重大科技项目。
3.2科技需求对接能力
医院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长期与全国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相关的各种社会团体和医学企业接触,经常参与社会团体和企业举办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活动,因此应加强对企业及社会有关机构医学相关科技需求的对接能力,从而为临床各级科研人员提供多方位的科技合作机会。
4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4.1学科交流能力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渗透融合和紧密协同的“大兵团作战”,多学科多中心协同作战的重大项目逐渐增多。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同行科研院校、科研专家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可以与有关的科研单位建立稳定的科研协作关系,拓展医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4.2项目协调能力
任何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展都会涉及到许多部门和人员。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充分协调好合作单位、研究科室、课题组、科研、后勤及财务人员等诸多关系, 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保障科研项目工作顺利、高效完成。科研管理人员要和科研工作者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如经费使用、奖金分配及成果分享问题,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医院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
4.3行政沟通能力
随着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对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投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加大了对医学科研的支持和投入,与行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沟通,可以及时掌握科技信息,拓宽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的申报渠道,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学研用的结合提供服务。同时,可以将医院的重点学科、科研实力、科技成果及时传达给各个政府部门,提高他们对医院科研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有利于及时反馈相关的科研信息给医院,甚至可以引导相关部门凝练科研方向,前瞻性地设计一些项目定向委托医院进行研究。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
收稿日期:2007―01― 08
作者简介:董晓梅(1972―),女,汉族,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北京工业 大学软件学院教务科研办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学及科研管理方面的研究 。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现状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指在高等学校的科研活动中制定、执行有关计划,了解和研究有关 学科状况和问题、组织科研活动的专职人员。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从管理的层次上 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管理的内容包括了项目管理(组织申报、立项、开题、进度检查、结 项鉴定、成果转化等)、经费管理(包括经费预算、核算、核对等)、成果管理(成果归档 、成果报奖、成果宣传等)、统计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和各环节。把纵横交错、 动静结合的科研管理工作协调一致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各尽其能,让科研工作走上更高 台阶。这是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目前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现状看,根据其知识背景基本上分四类:一是从事过科 研和教学工作、后来转到科研管理岗位的人员;二是应届毕业生(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分配 到科研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三是在高校中一直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四是在高校中从 事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岗位调换而转到科研管理岗位的人员。前两类人员中有的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的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所从事科研管理的专业不对口,但他们都缺乏 管理知识;后两类具有管理知识或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无专业知识背景或专业知识很少。根 据笔者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专业知识对口和管理知识兼而有之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占5%左 右。所以,绝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能从形式上组织申报项目或管理项目,不能客观地 了解项目的专业内容、进展情况和研究水平,或是不能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对科研项目进行有 序的组织和管理。这就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科研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 继续教育的含义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 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既包括继续接受本阶段的正规教育,也包括在特别领 域里的探索、更新和补充知识技能的活动。继续教育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能冲破时空对高等 教育的束缚,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把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这对提高高校科研 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很大裨益。
2.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综合素质
(1)职业素质。政策知识:国家的各项科技法规政策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依据,高校科研管理人 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国家各个部门、省和市的有关政策和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成果转 化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规定等。这些政策及有关规定,并在具体执 行过程中,还要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职业道德:在科研及其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专利和知识产权问题,就同一所高校而 言,同一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比较集中,如果科研管理人员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 道德,不做好项目的保密工作就可能产生不公平、甚至法律问题。服务意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 力和效率。“管理也是服务”,科研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的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应是 调控、服务和保障的关系。因此,科研管理人员的一切管理办法与措施都应有利于调动科技 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专业知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从事的是基于“科学知识”的管理,是否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直接关 系到科研管理的水平。科研管理人员应学习和掌握所管理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国 内国际最新发展动态、与本领域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及其今后发展的前景等,同时定期系 统地进行更新整理,在参与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向科研人员和专家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否 则,科研管理就可能流于表面化。
(3)管理知识。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系统的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把科研的管理上升到科 学研究的高度,不断更新管理知识,提高包括组织和协调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人力和人 才资源管理知识、社交和公关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档案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从 而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
(4)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高校的科研管理必须有准确的数据提供依据,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这个 数据库包括计算机内存储的基本“数字型”的数据和相关的所有的文字材料,如申请书、任 务书、合同、阶段或年度汇报材料、有关成果的材料、研究报告、验收或鉴定意见、有关申 报奖励的材料等等。同时,还需要通过政府和有关行业、单位的信息平台,了解科技发展动 态、创新规划等,以便能及时申报课题。因此要求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具有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保证大量信息资源的搜集、储存、统计分析、交换和发 布等。
(5)创新素质。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如果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素质,就不可能使其管理工作与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融为一体,就永远不能改变当前科研管理滞后 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面。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着这个高校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显示创造性 的科研成果。
三、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1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自己应认识到更新自己知识体系和观念的重要性
据统计,大学学习时获得的知识只是人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现在“一纸定终身 ”的时代早已过去,工作阶段和学习阶段不再截然分开。科研管理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 来逐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既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高校领导应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通常高校的领导只重视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对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 切性认识不足,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得不到高校领导的重视。高校的领导阶 层和人事部门应给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有利的条件,应把他们的继续教育提高到高校科研人员 继续教育的高度上来进行统筹协调。
3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大多是零散的,缺乏规范化。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采用短期培训和专业进修、职前和职后教育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等方式,优先满足当前的需要, 同时还要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全面 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高校必须了解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科研管理人员 参加继续教育;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也必须清楚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有目的学习和吸收必要的 知识,不断超越自我,成为学习型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才能运用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作好高 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浅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 5,(4)244―245
〔2〕王力清,宁正福,徐樟有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石油科技论坛[J] 2005,(12)50―53
〔3〕翟晶企校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教育[J]2005(12)27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77-01
2015年,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中央提出农业农村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如何实现创新成果与服务“三农”的宗旨和目的对接,对农业科研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其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农业科技创新对科研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新要求
作为农业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这是从我国政治经济大格局的角度和中央对农业经济的总体部署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应该主动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形势,从思想深处确立服务“三农”的意识,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家各领域的扶农、惠农政策、法规,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在做好专业领域内的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政治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武装。自觉用党的方针政策武装头脑,培养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素养,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政策指导工作。二是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状态,履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三是做懂法、守法、执法的管理者。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规矩,熟悉和掌握国家各项农业科研管理的法规、政策,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范日常管理行为。四是严格规范管理行为,廉洁自律,努力成为政治上成熟、有觉悟、守纪律的合格的科研管理人员[1-3]。
2 农业科技创新对科研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新要求
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虽然受到各科研院的重视,但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普遍存在。很多科研院所中存在着科研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知识结构与专业不符、管理理念陈旧、知识更新慢、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能力提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同时关注和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一是要实现专才专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计划,按人员知识结构合理调整和配备科研管理岗位。二是创新管理模式,细化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建立一整套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三是建立科研管理人员调研制度。科研管理人员每年必须抽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参与调研,实地了解一线科技人员的实际需求和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四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短期和长期培训计划,通过自学和系统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五是为科研管理人员创造条件,组织参与各类专题研讨和专题讲座,通过学习交流实现知识的更替、更新。
3 农业科技创新对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新要求
在“大科学,大协作”的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更多的需要在合作状态下完成,必须建立全局观念,才能实现管理与服务,科技开发与成果转换的有机结合和衔接,形成良性循环和互动,这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做管理的专才,还要成为管理的通才,具备在全局工作中的宏观调控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是综合协调能力。善沟通、懂协作,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二是战略思维能力。能够用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全方位、多渠道、开放式地认识问题,工作有一定的预见性。三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创新管理理念,能够利用新型科技手段,探索建立网站式管理技术服务和建立多种形式的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的科技信息共享,为科研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服务手段。四是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开展工作,能够协助科技人员完成信息采集和建档,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4-5]。
4 结语
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研的主力军,是构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而农业科研管理又是农业科研院所比较核心的工作,涉及到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条件、科技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并成功实现科研成果转换为科技驱动力,最终达到科技创新服务于“三农”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突出科研人员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科研管理人员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工作。科研管理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有效的管理才能带来创新的效益,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高效,才能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
5 参考文献
[1] 周攀,周晏起,刘笑,等.谈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12(8):94-96.
[2] 刘凯.新时期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思路浅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3(1):117-119.
[3] 王芸芸,王玺,蒋建兵.影响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因素及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4(10):112-114.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 科研管理人员
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依靠者,它不仅是知识经济中知识生产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知识的传播和运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高校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责任,对制定高校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协调科研任务起着直接的作用。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进程和效果,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综合实力能否得到提升,而要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工作的作用,除了需要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更不能忽视在这个庞大机器中起关键作用的螺丝钉——管理人员。可以说,一批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科研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管理充分发挥管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也是科研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 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众所周知,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一切工作自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有限,但工作任务却很繁重,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名科研管理人员,既要对科研活动实施管理,又要为科研人员服务。因此,只有把敬业放在首位,才能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具体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不怕困难,虚心请教,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2)“想科研人员之所想,急科研人员之所急”,处处为科研人员着想,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解决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身于科研工作中;(3)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2 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文化素养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以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是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多,科研管理人员更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科研发展的需要。除此以外,广博的文化素养也是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知识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文化素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培养,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媒介,以及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科研管理水平。
3 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服务能力
科研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它主要体现在为科学研究工作和科研工作人员服务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根本。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科研人员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把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目标,从而极大的调动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把服务贯穿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要多与科研工作者交流和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总之,科研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真正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4 端正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端正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以道德为基础、以职责为根本,严格做好科研管理的保密工作;其次,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各个项目和各科研人员,尊重科学、崇尚真理。最后,科研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热情真诚的为广大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5 强化学习意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为21世纪的高校科研管理者,不断强化学习意识,日益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一门必修课。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高校科研管理者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要注重学习国家科学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有效的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发挥助手作用。(2)要注重加强科研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3)要注重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多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日常管理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因此,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之一。(4)要注重外语知识的学习。随着国际间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的日益增多,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之一。
6 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的管理能力
就科研管理工作而言,良好的协调能力是剂,综合的管理能力是推动力。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在与各级各类部门联系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不管是上级部门的政策和指示,还是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管理人员相互转达的,只有将各部门、各环节协调好,才能保持部门间、系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围绕管理进行的,它是较好完成管理工作的推动力,科研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管理艺术,把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手段应用于工作中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抓住重点、要点开展工作。
7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
当前管理人员关键要落实好三项创新。(1)管理理念创新;理念创新要求我们对科研、对管理的认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要努力克服封闭的思维方式,突破以前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文本”的观念,适应高校体制的改革需要。(2)管理机制创新;要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不仅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还要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完善已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3)管理方法的创新;要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还体现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上,二者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新时期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才能被称之为一名合格科研管理人员。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做好科研管理工作,才能为提升学校整体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青兰.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232.
[2] 时云.高校青年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247-251.
[3] 于晓琳.对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2-53.
[4] 马卫华.论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云南科技管理.2007(4):40-42.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6
【摘要】鼓励科研管理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勤读书多钻研,研究相关业务,提高工作能力。在职学习和锻炼是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岗位,只有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不断的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一、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知识结构不完整
科研管理主要是对科研和开发活动的管理,包括科研计划、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管理。它是基于“知识”的管理活动,这就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拥有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
但是,目前科研管理人员普遍具有专但不广、管理知识欠缺、管理手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科研管理人员大都是大学学历以上程度的教育,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他们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特别是存在工、理、文分家的现象。然而,科研管理工作本身是涉及各种科学、各种门类知识的复杂的工作,知识结构单一将严重阻碍科研管理工作。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应对各学科专业的广泛了解外,更主要的是应具有相应的管理知识,科研管理实质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方向,但是科研管理人员大多从其他专业改行而来,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二)知识老化,缺乏创新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新技术、新成果迅速增长,新知识也急剧增长。这就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科研管理工作做一些上级部门下达的事务性的工作,不需要什么相关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完全可以应付,因此,他们中有的不思进取,不去研究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更不能正视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自己的挑战,更有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或者年龄偏大,不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当然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显得陈旧和老化。
(三)法律知识欠缺
科研管理涉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主体,科研管理人员应熟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但是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知识急待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法律问题,科研管理人员应对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并掌握,以指导自己的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事实上,多数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对科研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系统的掌握,多数科研管理单位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工作。
(四)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良好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是21世纪科研管理人员应首先具备的,也是作好科研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目前,科研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如一些国家科研管理机构在进行科研项目、审批过程中多次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的占用、挪用现象也层出不穷等。
二、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完善知识结构
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是决定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人员出成果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学科交叉,内容丰富。科研管理人员要搞好组织、协调和管理,还必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科学管理知识和和一些交叉学科方面的知识。科研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含理工农医、林、文、史、哲等各个学科的内容。科研管理人员要对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管理,必须具备有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必须熟练和掌握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
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科研成果的大小,甚至有效的管理能够使条件较差的科研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果,因此,拥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科研管理队伍,是有效组织和领导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科研人员科研方向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管理是一项业务非常强的管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因此,要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认识科研管理对科研人员的重要性,而管理科学又是一门具有艺术成分的综合性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综合。
(二)加强相关法律知识
科研管理人员除具备必要的管理学知识,还应具有知识经济、知识产权、基础法律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法”、“科技进步法”、“促进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一是有效的保护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二是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科研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科研管理能力。这些知识的补充和更新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不停的学习来获得。
(三)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科研管理人员直接服务的对象就是进行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管理的创新。管理是需要不断创新的,管理本身也是创新,墨守成规不可行,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力、法、新的方式、管理上要解放思想。科研管理人员创新素质主要指管理创新理念的确立和创新管理手段的掌握运用,创新管理理念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理念、市场管理理念和服务创新管理理念这几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主要指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需要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三、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由于科研管理人员的部门工作性质、服务对象不尽相同,而且科研管理人员的学识、学历、技能、工作年限各有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开展继续教育的同时,就必须将科研管理人员纳入不同的教育层次,实施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当然,科研管理人员在继续教育中还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一)高层次的正规管理教育
许多成功的管理者经历证明,一个管理者要获得管理上的成功,接受正规的管理教育极为重要。随着管理学专业的不断发展,科研管理人员应不定期的回到学校,集中精力学习熟悉关于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不同的管理理论。从而进一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使科研管理水平和能力有一显著的提高。尤其是青年科研管理人员接受高层次的正规教育,对于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队伍梯队,造就大批的后备科研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短期的培训教育
科研管理机构应有计划地分批次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短期培训。第一种:进行一年或半年的全脱产进修班,主要针对年轻的在职干部和后备干部;第二种:进行为期两个月、三个月的专题研讨班,学习的针对性强,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集中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并进行研讨,交流经验,取得共识,以推动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