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知识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知识要求

教师知识要求范文1

能养成为目的的创造性教育。因此,教师“丰富的知识含量”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如何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教育功能的实现,即教师知识结构的“有机化”,成为了推动高教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一、教师“有机化知识结构”的要素

教师知识结构的组成要素是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知识。教师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即教师所教科目的内容及其组织。也就是学科知识及其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条件性知识涉及教师 “如何教”的问题和如何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的问题。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由三部分组成: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关于教与学的知识和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应用化的知识体系。现代教育中实践性知识不再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或是将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的过程,科研实践及社会实践能力也不再只是考察教师的一个标准,而其本身就是教学活动和内容的一部分,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背景知识不同于以往研究成果中提到的文化性知识。背景性知识提供了教师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知识管道。知识结构的组成要素本身的确定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动态性的,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氛围,其结构要素的内涵是不断的变化的,但如何使之不断变化丰富的内涵发挥最大的、整体的、稳定的结构性能――即教师有机化知识结构的结构内涵研究,是面对教师知识结构组成要素研究以臻完善的情况下,而更有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研究工作。

二、教师“有机化知识结构”的结构内涵

1.“教师知识结构有机化模型”的建立

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可以划分为四个知识层面――基础层、辅助层、中心层和实践层。知识要素就是根据层次结构进行固化建构,以形成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知识层次的组成内涵不同。教师有机化的知识结构就是将知识要素进行结构性整合,其知识结构的层次性与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见表1)。

2.“有机化知识结构”的“相互作用论”

教师在长期的学习、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基础层的背景知识,它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随时从其中汲取信息丰富条件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促进知识的实践化。

辅助层的条件性知识是保障及优化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论的知识,同时也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方向。

中心层的本体性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获得实践性知识的理论依据,是背景知识、条件性知识实现知识再生产过程的根本渠道。

实践层知识是对所有知识的效验与转化,也是实现智能的传递与再生产,并将产生的新知识补充入其他三个层面的过程。

教师知识结构的有机化是知识层次间要素循环更新,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形成的一个线形增长,部分反馈,平面丰富的运动结构整体。以此实现学生智能结构的固化、优化,实现教、学双方智能的双向发展与流动。

三、构建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

1.正本清源,群策群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有机化不但是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而是教育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都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教育决策部门应当进行相应的研究,建立量化的培养和测评机制;教育决策部门应当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知识结构有机化的监察和培养;促使教师主动的合理化整合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素质的均衡、有机的发展。

2.多管齐下,师生互动

教师良好的授课也不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测评成绩,而是要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在课堂之外,应当在积极主动建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有机化整合,使自身的智能系统能够发挥整体性的教育功能。

教师应当注重他学科的知识积累,就是要在丰富本体性知识(即专业知识)的基础知识之上,也要丰富背景知识,并且升华条件性知识。只有良好的背景知识才能使本体性知识有更好和更加合理的优化空间,同时借助条件性知识(即教育专业知识)发挥良好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要素的各自丰富为其整体性的丰富和整合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中不断的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发挥其知识结构的教育功能,其本身就是知识加工和有机化的过程。所以优质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有机化的根本途径。

3.注重应用,不断创新

教育是传递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知识不断的提炼升华,在知识的浓缩中灵感的不断碰撞又产生新的知识,所以教育不但是知识的组合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过程。根据心理学的定义:“创造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活动或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是人类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改造自然的最高级社会活动。因此创造是知识体系有机化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知识结构进一步整合的必要途径。

因此高等教师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其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无论从教育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都应当清楚的认识到,高校虽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但是教育才是学校的首要职责,所以教育决策部门和校方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进行正确合理的鼓励和引导,切不可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4.合理测评,优化考核

教师知识要求范文2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提高教学效果,要注重思想性、准确规范性、启发性、通俗易懂性、新颖多变性、时代性、表达的艺术性等基本要求。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是教育行业的专门用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工作责任心的差异以外,与其是否选择并熟练地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密切相关。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艺术。每位教师应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正确地运用它。

一、要注重思想性

思想性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教学语言中的反映,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灵魂。广大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应该具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品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注重思想性。即是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很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不仅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健康、文明,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不能低俗,不能消极。关于这一点,过去我们重视得不够,是一个缺陷和弱点。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统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地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即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才是理想的教育。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显然,若教师仍像过去那样,只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淡化思想教育功能,不把做人的教育和引导,渗透和体现于教学语言中,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二、要注重准确规范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准确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示范。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学生的思维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越准确,学生的思维就越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学语言表达必须准确规范,不能含糊其辞和想当然,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准确规范一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准确反映科学概念、定义和定理,不能出现科学错误、贻误学生;如,重力的方向不应说成“向下”,而应是“竖直向下”,即是与当地水平面垂直向下,这样会避免学生在分析重力方向时发生错误。二是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科学概念、公式、图解、单位、名称等的表达要规范化、标准化,口头语言要符合民族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等。比如,北京在历史上的叫法,有的年代叫“北平”,有的年代叫“北京”,一定要给学生表达清楚准确;再如,讲“牺牲”这个词古今义不同时,有时同学把今义简单解释为“死”,教师向学生强调了“牺牲”的今义是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而不能讲成“为革命事业而战死”,那样讲词义不准确。进而引导学生准确用词,让学生了解“死”的几个同(近)义词:年少人病死叫“夭亡”,因公而死叫“殉职”,有声望的人死为“逝世”。即使学术上有争论的,也应给学生讲明白,我们取哪种说法,使学生心中径渭分明。为了达到准确规范,不论哪个学科的任课教师,都要在普通话上下功夫。有一个女教师,总是对“问”、“吻”的发音搞不准。有一次讲完课后,就问大家听懂了没有,不懂就站起来“吻”她,学生暗笑。老师又说,都这么大了,有啥不好意思。若不好意思,请下课后到办公室“吻”她。

三、要注重启发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更多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富于启发性。启发性在于把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把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把抽象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可感知形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有力的反问,一个巧妙的设问都是启发性语言的具体形式。启发性语言可以招人深思、引人人胜、感人以情。注重启发性,就要尽量少用告知性的教学语言。告知性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不重问题分析过程,而直接以结论告知学生,让结论性的语言充斥课堂。告知性的语言排斥师生对探索过程的共享,堵塞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也不易于感染学生,达不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要注重通俗易懂性

教师不是教材的传声器,不能简单地用书面语言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地加以表述,要使学生能听得懂,并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像物理中电场强度的定义,文字表述为,放人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该说法虽然科学,但不便直接理解其物理意义。如说电场强度是单位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虽不十分严密,但其含义就具体多了。

五、要注重新颖多变性

一位教师在刚步人教育行业时,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语言往往哆嗦,怕讲不清。而一旦成熟,教学语言又容易变得风格单一少变化。这里说的单一是指用单一的风格贯彻课堂始终,比如始终是书面语演讲式的激情语言、口语等。不论哪一种类型的语言,长期运用必然导致课堂氛围呆板,不利于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理想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新颖多变的,是多样性的有机融合。精彩的书面语夹杂口语、方言、歇后语、笑话等,必然会使学生如坐春风。因为多样型的教学语言正符合青少年渴望开放多元的心理预期。当然,多样型的教学语言的获得是不容易的。它是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结果。

六、要注重时代性

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多是人类在过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但是人类进人二十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观念、新叫法、新词汇、新现象等层出不穷,如“黑金政治”、"M型社会”、“知识经济”、“经济”、“人世”、“人工职能”、“肥皂剧”、“蓝牙技术”、“意识流”、“克隆”,"AA制”以及众多的网络用语如“美眉”、“闪客”、“酷毙”、“菜鸟”等等。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崭新的体现时代性的语言向学生传播新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新观念,迎接新挑战,进行新探索,攀登新高峰。反之,若教师的语言缺乏时代感,如把疯狂英语说成是病态英语,把前苏联等同于俄罗斯,就会使学生听了乏味,对老师的信任感也就会大打折扣。各科教学都有贴近时代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教师适时地将教学内容与一些新叫法、新现象、“新词汇”联系一下,也将为教学增添风采。

七、要注重表达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表达,既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的需要,更是实施美育所必需。因此,教师要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也是一项教学基本功。

1表达有序,条理分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深人地来阐述事理,论证问题。这样,既能把所学内容讲深讲透,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反之,教师语无伦次,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习惯。

2.善于使用教学幽默语言。幽默是一种友好的温和的刺激,是高层次语言美的一种表现,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没有幽默,缺少趣味。当然,幽默与滑稽、庸俗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有着深邃哲理的蕴含,是多种智慧与修养的综合体现。滑稽与庸俗是低层次的潜意识的,甚至是无聊的体现。教学幽默语言,能唤起学生广泛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任务在充满活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语言幽默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幽默与艺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使学生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更得到了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在学习知识时得到了艺术的助推。

在教学中,幽默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的语言本身。语言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教学幽默的精灵。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无不是形成幽默的要素。诸如比喻、夸张、殊比、婉曲、顶真、反语、双关、飞白、曲解、衬跌、歇后语等等,都可有助于教学表达的幽默诙谐。当然,教学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学幽默的“剂量”要适当,不能过分。否则,会适得其反。

教师知识要求范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职体育教师 素质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素质。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政府的重视、社会的支持、完善的体制等良好的环境,还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必要的内在条件。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创造历史的活动中都贯穿着他的主体性、价值属性,完成社会给予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任务。

高职体育教学,是为国家培养多层次、多类型、有创造力的、有个性魅力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与人际关系、宽阔的视野、较强的能力及健康的身心,这样才能对不同学生的教育类型和人才类型实施不同的教育过程和课程体育。

1.体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来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并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教师的政治思想提高到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2.体育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全新的教育观念是人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教学追求。在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体教育观、全面教育观、主动教育观和高效教育观。具体来讲,体育教师应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无论成绩好坏,对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个性等方面关心和指导学生,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唤起学生的自觉、自主意识,为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3.多元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而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教师自身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层次。

(1)扎实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另外,应具备一个现代化的知识体系――具有解剖、生理及运动生理,运动医学、急救和应急处理、评价技术等一系列知识体系。并且对教材所涉及的问题都能举一反三,为教学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同时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专业最新的信息、知识成果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体育科学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论等,并且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和教学过程最优化。

(3)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

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宽厚的文化知识。当今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书本,对于整个世界,凡是未知的东西,他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正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要成为知识面宽阔的人,就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顺应素质教育的合格体育教师。

4.体育教师要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方法及策略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认识、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参与预习、提高、观察、演示、讨论、质疑、练习、总结、评论等,使课堂教学变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享有发挥自己的才能、思想感情和判断想象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这样学生不仅仅是身体在活动,思维也在积极地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设计,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说,从而激发起自信心,诱发出智慧的火花。

5.体育教师要有教学和科研能力

体育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于课的改革,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深化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认识“经验型”的体育教师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善于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教育体制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要有超前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运动技术,开拓创新的新观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造就和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临虎.21世纪体育教师基本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6):98-101.

教师知识要求范文4

1.端正教师作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的品行与政治素养是教育的前提,它直接影响到政治课程的质量。在初中的政治新课程里,着重要求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与人文修养。做为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触觉与思想觉悟。律人必先律己,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要树立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形象。

2.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师生平等,且有助于构建师生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把学生以往被动的位置转化成主动。以便提高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2.1政治课程教授要灵活多变。趣味性是当今政治教学所缺乏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面可以追求多变,如果课程教授的时候方式多样化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果教师的教学一层不变就会使得学生无心上学,所以政治课程的教授一定要多变,这样才可以将沉闷的政治知识变得灵活起来,使学生容易消化。

2.2激起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①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叛逆、轻浮、好奇;在各个科目学习上面常出现偏科,因此课堂的表现很极端。这就要求到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了,加入任课教师善于营造课堂气氛,而学生学得轻松高兴,那么教学的质量自然提升了。

②中学的教育方案在不断的出新,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多的便捷,教师应该时常的升级自己的教学方式,务求在政治教学方面得到好的效果。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层次不一的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③针对初中生好动、自制力弱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政治教学上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个宽限的思维空间,摆脱旧教学模式“单边”讲课的模式,开设多点相互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时候展现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3把握上课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相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必用课堂教学法,但是无论用什么教学方式,我们必须把握课堂的进度,政治课程是看重整体性的课程,教师在讲课中不能揪着一个难点讲太久。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计划好大致的课堂节奏。在政治教学中,既要保质也要保证其效率。

3.能够切实解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几个方法

3.1朗诵——有助于记忆。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语文大声朗读来增加记忆力的方法。在政治课程里面很多人文道理的内容,学生听课的时候会表现疲乏,如果他们大声的朗诵,一来可以集中精神,二来可以提高对政治知识的记忆力。通过学生有情感的朗诵,可以使很多抽象的俗语、俚语变得形象生动。因此,学生常朗诵思想政治课文是可以引发学生之间的共鸣,让政治真正到达寓教于乐的效果。

教师知识要求范文5

关键词:军事英语;教师;素质

一、ESP教学的源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邮电通讯、国际旅游、科技交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交往空前频繁,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和研究活动。ESP 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缩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或“专业英语”,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医学英语、化工英语等等。在我国,ESP目前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师资力量薄弱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军事英语是军事院校的ESP,军事英语教学和军事英语师资建设起步较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多。

二、军事英语教师的“出身”之争

军事英语教师究竟该由英语专业出身的英语教师来担任,还是该由非英语专业、但“英语能力较好”的军事专业人员来担任,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军事专业人员更“专业”,更懂军事理论,对很多概念、原理理解更透彻,军事英语教师该由他们来兼任。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更适合军事英语教师角色。

(一)“英语能力较好”还不够

非英语专业的军事专业人员担任军事英语教师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被认为或自认为“英语能力较好”。但是,“较好”本身就是一个模糊含混的概念。怎样才算“较好”?显然,这是个无法界定的概念。英语作为一门学科也是专业性极强的,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他们在语音、语言的实际运用等方面是达不到专业英语教师的要求的。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决定一切

假设非英语专业的军事专业人员英语能力“足够好”,也不一定能扮演好语言教师的角色。因为他们缺乏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他们侧重于教授的是专业术语和专业内容, 忽视了ESP 教学的重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语言特征和规律。

三、军事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军事英语教师要适应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应该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全面的军事学科专业知识,熟悉ESP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拥有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意识和对未来学科发展的洞察力。

(一)军事英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

ESP教师首先是英语语言教师,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是首要前提。笔者曾做过关于“你心目中的优秀外语教师”的问卷,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特别是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可见,英语语言能力是被学生认可的首要能力。

然而,军事学科专业知识确实是军事英语教师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和军事专业人员可以尝试合作来进行军事英语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条件允许,英语教师和军事专业人员可以同时出现在课堂,互相配合,来完成教学。

(二)军事英语教师应具备全面的军事学科专业知识

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的最初研究方向多是语言学或文学,军事知识的匮乏是普遍现象。军事英语教师应该进行专门的实地学习,争取机会积极向军事专业人员请教。军事英语专业性强,很多东西必须亲眼看到、亲身体验,才能理解。

此外,军事英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的英语能力一般低于教师,但有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多于教师的。师生互相学习可以促进军事英语教师较快地提高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军事英语教师应熟悉ESP理论和教学方法

专门用途英语是与学习者的学业或职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专业需求出发,探究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一整套教学方案、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方法。它具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与实现其总体目标相适应的词汇、语法、语篇、语域、语体等。

(四)军事英语教师应拥有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意识和对未来学科发展的洞察力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军事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密切关注所教授的军事学科的专业发展动态,注意及时补充、更新相关英语语言知识。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阅读专业书籍,关注专业动态,选择更有效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合作来获得先进的教学经验。

教师知识要求范文6

现有初中思想政治课是集思想性、历史性、时政性、知识性、能力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圣地。但现阶段各地纷纷推进课改,政治科成绩在中考中的总分下调或作为考查科目,于是造成领导不重视、学生不够努力、“政治无用论”充斥校园。要扭转这种情况,政治科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行为,加强课堂革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实初中政治课教学任务,推进现代化教育,培养新社会合格人才。那么怎样才能转变观念,更新教学行为,进而完成教育目标呢?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以指导教学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任务,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但这里的“全面”并非指均衡发展。初三政治教材中指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十’字型人才,它指既要有较全面的知识,又在某一点上有突破,有深入研究,有创新意识,敢于冒尖”,这就明确给我们提出了新世纪的人才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使教学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关心、牵挂每个学生,包括智力发展迟钝、学业不良、有严重错误或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甚至对立的学生。(2)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这要求教师善于用心教学,能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言行推断学生是高兴还是愁苦,是愉悦还是冷漠,是积极还是消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3)关注学生道德思想和人格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政治课德育因素蕴涵丰富的优势展开教学,同时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思想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高尚的思想道德生活和人生体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和人格健全。(4)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因材用心施教,促进个性发展,使学生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健康成长。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具体展开教学

要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出题出 问、学生应试作答”的“先教后学”“教学分离”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教材、社会信息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把课本的理论成果通过自己和群体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实践验证等智力活动,转化为个体的认识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好帮助引导工作:(1)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利用学习资源。(2)引导学生寻找民主监督权意识差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放手让学生调查、讨论、研究形成解决方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扭转“政治无用”的不良思潮。

三、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确保教学相长

教育活动不是行政管理,不能把教师当作管理者,学生当作被管理者,让学生完全接受并遵从我们的观念和习惯。如学生囿于我们的观念和习惯,将难有创新和发展,将不会有明天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