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市场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的市场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的市场需求

产品的市场需求范文1

【关键词】集团式新收入群;新生力量;层次产品需求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段,市场产品的新层次需求群是中国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的反映,在发展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这是对中国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要使新产品层次化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有新的收入群出现,新收入群来自新生产的的出现、新生产方式的出现,新就业体系的出现。这样需求市场产品的新层次就找到了市场经济的入口和出口,这样新需求产品市场就开拓了初级阶段的新发展市场占有面,而集团式的新收入群、新生力量的收入群则是构成市场产品的层次需求的主要消费群。

一、集团式新收入群将成为新层次产品的需求消费群

集团式的新收入群来自层次性产品需要大规模的消费群,这是增加收入群的集团式需要的生产条件。而来自集团式的新层次的产品主要是新智能产品,这些新智能产品对现有的初级阶段的市场具有层次提升的需求。新层次需求主要是对市场的层次对象的理解,对层次的新市场结构性明显的具有层次满足。集团式的新收入群需要自己的市场体系,自己的市场体系是开放的,又是明显的集团式消费模式,统一的智能产品,智能的产品具有方向的服务对象,具有自己创造财富的功能,具有财富流通市场的轨道;这样生产的智能产品具的层次性的再生产,并能服务于市场发展的需要。

这些智能性的产品主要是规范市场集团式新收入群的消费市场,具有服务集团式的消费群的生活产品智能化层次性产品,具有前行特征的层次性智能集团式产品,具有定标、定层次的产品结构,进入集团式的市场则是自由开放的,进入者可以购买任何类的智能生活用品、智能和智慧产品,智能层次性产品,这些购买者可以是集团体系内的消费者,也可以是集团外的消费者,这些进出入者都是对现有市场产品的非层次性消费感到需要改变、需要提升、并具有自己购买力的收入能力,以及购买的欲望;更多的是集团的新收入群体系的购买者,因为他们可能更需要层次性的产品,以及他们就是层次性产品的创造者,也知道层次性的集团式产品的品质高于非层次性产品的效用,这些层次效用的产品在使用方面可以保证质量的时空效用,其智能产品可以保证提升的价值存在,其智慧产品是可以确保层次性智能产品的扩大再生产能力存在着开启的运行轨道。

此外,集团式的新层次性产品也是由独特的产品所构成。集团式收入群的层次性产品主要是创新产品、应对世界经济动荡产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产品,引领国内经济先进生产力发展a品,给予创新者、创造者新生产方式的新经济发展运行的保障产品。

二、新生力量收入群将成为新层次食品的需求消费群

食品层次的效用性,是对现有食品一般层次提升性的层次要求,这是对食品的层次明显功效需求的满足。生活的食品类,构成了新力量收入消费方向的层次性产品。层次性的食品需要基础类的生活品具有对需求体能的影响,肌肉体的影响。长期食品的保质量标志性的规范,以及食品配置、更加肌肉合理性需求的满足,从而规范人的肌肉体不良生长限制,改变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肌肉体难以消解,所产生的肌肉体病菌,给人的肌肉体带来的炎症、疾病,以及无法医治的重病,还有需求的无限制的饮食导致的“富贵病”。具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富贵”类疾病,主要来源于富裕的生活方式。改变新生力量“富贵”类疾病重现就需要新的层次性新食品生产、新市场生产方式运行。

这就需要层次性的提升食品的各种新需求,而新层次食品可以更好的开拓饱满感、又合理的合成新食品类。这些可能是多种组合的食品产品,也可能标志性提示可能面临的局限食品的使用说明,还有更多的可能开垦、新开垦的更多食物品种类,这些都是可以层次化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领域。食品类的新层次可以从新生力量所面对的过份消费、消费不足、消费非合理方面展开层次性研究。过份消费需要的新层次产品在于减少过份消费产品的生产量,提高价格来减少过份消费产品生产的非合理性带来的肌肉病菌,从而减少医疗费;消费不足是收入与食品质量引发的状态,可以从增加消费不足者的收入量来改变消费需求欲望与消费能力之间的差距,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支付水平,刺激消费新收入群的出现;消费合理性是食品层次化提供新生产的更多合理化生活用品,改变单一的原生态食品成份,增加更多的提升性新食品的新产品,如替代类的新产品,或新合成产品,使传统的消费习惯更接近人体肌肉合理化的状态。

此外,新生力量收入群还将创新更多的新生活方式的新收入产品,新生活方式的新产品涉及情感的新生活方式产品、新生活事业化的新产品,新生力量的智能、智慧、智商等方面的层次性产品,而以智能为核心的层次性新市场化产品则具有更强的支撑能力,特别是智能性层次产品将创造更多的新独立式的投资群,这些新产品都将具有开拓新领域的价值。

综上所述,新收入群的新探索研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希望所在,也是新生活方式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创新市场经济的新动力希望实现的前景。

产品的市场需求范文2

关键词:需求方牵引;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18-02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和历程已经证明,技术创新是人类的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进,促使经济持续发展。但是技术创新无论是作为一种企业行为还是一种企业绩效,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都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能够满足和创造需求的技术创新才是持久的,有生命力的。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的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农产品的消费开始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保障型的方向发展,百姓对农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无论在需求宽度还是需求深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的农业企业必须以分析和预测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进行适时的技术创新。有研究表明,在市场因素中,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的是潜在市场容量大小和农户、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1]

一、农业企业的特点及其技术创新的意义

相较于工商企业,农业企业有其明显的特点,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企业的特点

农业企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一般指使用一定劳动资料,以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进行专业分工协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经济组织,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有关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活动的经济体。主要包括从事种植、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还包括以农产品为直接原材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外,还具有本身的特征。一是农业企业经营对象的鲜活性。农业企业区别于工商企业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农业企业经济活动的自然性和有机生命性比较明显,以生物、动物农产品作为农业企业的经营对象。二是农业企业生产面临多重风险,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农业生产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自然生产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使其必须同时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农业企业无法像工业企业一样进行标准化生产,这给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难度。三是农业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农业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特点,很多农业企业处于人口规模不大、人才流动性不强、交通不够方便的二三级城市或农村乡镇,市场营销观念较为落后,缺乏竞争、质量和品牌等意识。基于农业企业的上述特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活动,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言有较强的地域性、极大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较长的创新周期。

(二)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企业,而农业企业作为上联农民、下联市场的农业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最主要的经营主体,因此,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所在。农业的技术创新关系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企业依据市场而进行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百姓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农业企业本身要要提高竞争力、获得超额利润也只能通过创新活动才能实现。

二、市场需求和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要想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开展,需要企业内外动力的支持,概括起来主要有市场推动、技术发展的推动、政府政策行为的推动、企业家行为的推动、市场结构的作用推动。而在这些创新动力中,市场牵引是最为重要而持久的力量,包括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行为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它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目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创新都是由市场需求引发的(而不是由技术推动激发的)。[2]

在农业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中,市场风险不容忽视。因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果要在市场阶段实现,如果市场阶段失败,整个技术创新活动将是功亏一篑。据美国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在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工业品失败率大约在25%,消费品失败率则在30%~40%。进一步对失败原因调查研究表明:技术失企业生产而言,成功的标志是其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认可,这样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所以在农业企业经营中,企业家需要考虑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考虑消费者是否可以接受其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通过创新来争得市场的一席之地,这样才能使其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相对优势,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是否符合当今社会需求,是否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是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要通过分析和预测农产品市场需求作为其出发点。所以农业企业要技术创新,要以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

产品的市场需求范文3

关键词: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出口贸易;传导途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177-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贸易出口额由1978年的99.5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8 986亿美元,三十余年的时间增长了190倍,2009年中国出口额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毋庸置疑,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基于要素禀赋理论,中国通过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使得出口额得到飞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世界分工由产品分工不断向生产工序分工深化,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也在改变,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呈现竞争优势,而要素禀赋理论不能解释这种变化。Krugman(1980)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理论范式下,提出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理论,认为本地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会促使出口增加而非进口增加,以此为理论依据解释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贸易出口现象,从而为各国探寻贸易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全新的经济视角。Krugman(1980)的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是从本地市场需求规模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动因,而本文认为,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同样也是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本地市场需求水平通过FDI、技术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传导途径会对出口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影响出口的理论分析

1.偏好相似理论学说。瑞典经济学家Staffan B.Linder(1961)提出偏好相似理论,首次阐述了需求偏好对一国出口贸易的影响,Linder认为一国潜在的出口商品范围由国内的典型需求决定:国内对新发明的强力需求是激发厂商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国内对某种商品的广泛需求是厂商将其付诸生产的直接原因,国内消费者提供的产品信息反馈是厂商改进和完善产品的主要信息源。进一步地,Linder认为一国人均收入水平代表了需求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竞争优势学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Michael E.Porter(1990)提出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质量比需求数量更重要。需求要素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如果一国产业的国内需求相对于别国来说更具有全球性,那这种普遍特殊偏好很容易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2)如果国内存在内行而挑剔的消费者,会更好地督促本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改进产品性能;(3)如果本国消费者的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他们服务的本国企业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前面。

二、本地市场需求水平促进出口的传导路径分析

1.教育传导路径。人均GDP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能够反映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高低,人均GDP高,则本地市场需求水平也较高,人均GDP同样是影响受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均GDP/PPP每增长1 000美元,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会提高4.769个百分点(胡咏梅、薛海平,2004),因此我们以人均GDP为起点,分析其对教育水平的影响,进而反映对出口的影响。由于教育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占较大比重,人均GDP的增加,则意味着教育消费较大比例增加,将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这是人均GDP对教育的传导。而教育对出口的传导路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消费的提高本身就代表一种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品不再停留在只满足基本生活的日用品的层面,而更加注重教育等相关产品的消费,从而推动中国相关出口产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产品的出口;(2)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观念的提升。经验表明,高学历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通过个性化的消费展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文化思维,一方面,他们的超前消费、预期消费意识更加强烈,这使得内需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他们更加注重医疗保洁、休闲健身、出境旅游、教育培训等产品消费,也更加崇尚绿色消费,这将更快更有效地带动整个社会消费观由生存型消费观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观转变。而中国各产业为适应消费观念的提升,会增加资本技术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升出口产业竞争力;(3)人均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培养高技术、创新型人才,提升劳动力素质,从而有助于研发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促进出口增加。

2.FDI传导路径。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消费市场需求质量和结构的总体提升,这将吸引更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进而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资本积累效应等促进中国出口企业的资本、技术积累和发展,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通过两个传导路径:(1)技术溢出效应,首先,中国本地产业通过“干中学”以及人员流动可以学习和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对新技术的消化和改进加快出口产业创新升级的速度;其次,跨国公司的进入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竞争格局,使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使本地企业危机感增强,本地企业会加紧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满足市场新的需求,避免被市场淘汰;再次,本地市场需求水平提高促使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也会带动前向和后向等相关产业的进入和集聚,这将有利于实现产业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益,有利于中国出口产业链条的升级和完善;(2)资本积累效应,资本、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仅给中国注入了新的资本,提高了中国利用外资的能力和资金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流入资本质量的提高。

3.技术进步传导路径。本地市场需求水平提高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对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差异化产品以及创新型产品更加偏好,如果高水平的内需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需求,厂商必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设计新产品从而满足这种市场需求,获取利益。具体通过四个传导路径:(1)为保住原有消费群体,厂商首先会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完善原有产品,提高了原有产品的出口竞争力;(2)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厂商会不断增加研发成本,尝试开发新产品,从而满足新兴消费群体对差异化、创新型产品的需求,开拓新的出口消费市场;(3)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物流配送、商品营销、售后服务等相关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从而起到对更多相关产业的带动,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4)更高的本地市场需求水平意味着跟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差距缩小,厂商为满足国内高需求水平所生产的产品同样也能更加符合国外市场消费者的偏好,从而促进产品的出口。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提高会促使产品生产产业和相关服务产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以满足高需求水平。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偏好相似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分析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对出口的影响,进而从教育、FDI、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分析本地市场需求水平促进出口的传导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市场需求水平通过教育、FDI、技术进步的传导路径能够促进出口的增加,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教育方面,首先,国家应该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使其更深入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及其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国家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尽量减小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提高国民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国家应该制定及完善各种教育法规,为中国教育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使中国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能够与人均收入水平同步提高,进而促进中国本地需求水平出口效应的更好发挥。

在引进FDI方面,我们在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更要注重吸引更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特别是提高吸收外资的技术含量和研发含量,充分实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干中学”效应,鼓励大中型出口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为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争取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我们就必须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实力,在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集中相应的人力、财力,尽可能缩短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保证其研发的新商品尽快体现其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其价值,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从而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出口商品核心技术的领先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崔日明,等.国际贸易[M].沈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范剑勇,谢强强.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经济研究,2010,(4):107-119.

[3] 梁莉.要素禀赋、技术差异与中国的对外贸易[J].经济问题,2010,(2):29-42.

[4] 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7):21-28.

[5] 邱斌,尹威.中国制造业出口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J].世界经济,2010,(7):44-63.

[6] 钱学峰,陈六傅.中美双边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估计——兼论中国的贸易政策取向[J].世界经济研究,2007,(12):49-541.

产品的市场需求范文4

[关键词]技术进步;阈值;研发效率;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2)03—0048—05

DiscussingthethresholdinEnterprise'sTechnicalProgress

XUYoumin

(HunanUniversitySchoolofEconomyandTrade,Changsha410079)

Abstract:Thethresholdinenterprise’stechnicalprogressistheminimumvaluethatenterprise’sR﹠Defficiencyandthemarketdemandscaleneededtoachieve.Thereisathresholdofmarketdemandscaleintheenterprise’stechnicalprogress,duetotheenterprise’sR﹠Dinvestmenthasthecharacteristicofscaleeconomy.Thereisathresholdofenterprise’sR﹠Defficiencywhenthemarketdemandscaleofenterpriseisestablished,anditisinverselyproportionaltothemarketdemandscale.Oligopolyorcompletemonopolycanreducethethresholdofenterprise’sR﹠Defficiency.Itishelpfultoenhancetheenterprise’sR﹠Defficiencyandexpandtheincomescaleoftechnicalprogressbecauseoftheimprovementoftechnologyandmanagementlevelandtheappropriateenterpriseexternalenvironmentsuchas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systemandtaxsystem,whichisusefulforenterprisetoovercomethethresholdobstaclesoftechnicalprogress.

Keywords:technicalprogress;threshold;R﹠Defficiency;marketstructure

阈值是令研究对象发生某种变化时其原因或其变化的条件所必需达到的最小值,亦可称为临界值。如果引发变化的原因或其变化的条件未达到阈值,则变化不会产生。阈值现象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常常出现,经济活动中亦存在阈值现象。本文拟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技术进步所表现出来的阈值问题,研究决定阈值大小的因素,利用阈值现象来解释某些经济状态持续存在的原因,探讨降低阈值的措施。一技术进步中的阈值现象及其经济学意义

阈值现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早已为人们所熟识,最小规模经济就是投资或生产活动的规模阈值即临界值,如果不能达到这一阈值则其效率低下而在理论上不应该产生。机会成本这一概念也具有阈值的内涵,因为一项经济活动不能够获得超过机会成本的收益,则该项经济活动不应当发生。

技术进步的阈值(Thethresholdoftechnologicalprogress)亦被人们所注意或有所研究,技术进步的研发投入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可能形成新的、有经济价值的技术,这表明研发投资存在阈值现象。研发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进步程度才能够使得研发投资所获得的收益足以弥补研发投资的成本,这对研发效率提出了阈值要求。

笔者在指导研究生研究熊彼特猜想[1](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组织结构既非完全竞争也非完全垄断)过程中研究了阈值现象。在降低成本的技术进步和改进产品质量的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存在导致研发投入是否具有效率的临界值即阈值[2]。降低成本的技术进步所表现出来的研发效率阈值是一定规模的研发投入成本所能够降低平均成本的最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进步所表现出来的研发效率阈值是一定规模的研发投入的成本所能够通过提高质量提高单位商品收益的最小程度。只有当研发效率高于阈值时,研发投资才可能获得净利润,否则研发投资行为将不能获利。

通过对技术进步中的阈值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熊彼特猜想,这一猜想是众多学者Arrow[3]、Scherer[4]、Kamien,M.I.andSchwartz[5]、Loury[6]、Dasgupta,P.andStiglitz[7]、LeeChangYang[8]研究后未得到一致结果的难题。

技术进步的过程存在阈值现象,表明经济过程的技术进步现象具有非连续性的特征。从发生条件来看,如果技术进步的条件满足阈值要求,则技术进步能够发生,否则技术进步不能发生。阈值现象表明技术进步的条件有不连续的特点。从技术进步的程度来看,技术进步一旦发生,其技术有不连续的变化,这也表明技术进步的程度具有不连续的特点。技术进步的不连续特征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既定技术条件下资源有效配置时所具有的连续变化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技术进步的阈值特征及其不连续特点必然对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的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经济问题。

二企业技术进步的阈值与

企业需求规模的关系企业为技术进步进行研究而产生的投资具有一次性投资的特点,即研发投资产生新技术之后,并不需要新的投资就能够保有新的技术即新技术一旦产生就可以永续使用,保有新技术本身并不需要新的成本支出。研发投资产生的新技术在使用规模上可以不受限制,使用范围的扩大并不会带来研发成本的提高,因此研发投资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即随着使用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发成本变小。

经济活动中的研发投资主要达到两个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投资可以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提高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我们可以以单位产品的盈利能力的提高量p来反映企业单位产品的盈利能力的提高。研发投资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可以以单位产品的盈利能力的提高量p来反映企业产品质量的改善。如果一企业有一次性投入RD,则单位商品盈利能力的提高量p是RD值的函数:即有p=f(RD)。以下称p为技术进步的单位收益,f(RD)为技术进步函数。

显然,技术进步函数具有以下特性:当RD=0时,p=0;且f’>O即是RD的单调递增函数。

一个生产者研发投资所带来的总收益取决于技术进步之后销售量与单位收益的乘积,而技术进步之后销售量又取决于技术进步之前的销售量Q和因技术的变化所带来的销售变化量Q,因此总收益应该为p×Q+p×Q,研发投资形成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纯收益或利润有:

Л=p×Q+p×Q-RD

=p×(Q+Q)-RD

令p/RD为研发效率,研发效率即为新技术的单位产品收益与总研发成本之比。

显然,研发效率的阈值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纯收益为0时的研发效率。

令Л=0,有p/RD=1/(Q+Q),这是研发效率的阈值。显然,当(Q+Q)足够大时,即便研发效率很低,也存在某一销售量(Q+Q)使得p/RD=1/(Q+Q),即理论上存在研发效率的阈值。值得注意是如果(Q+Q)不是足够大,则p=f(RD)可能无法满足p/RD=1/(Q+Q)条件,即任一规模的研发投入均无法达到研发效率的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进步的研发无法产生。因此存在一个导致技术进步产生的最小销售规模,这是需求规模阈值。

当然,如果当(Q+Q)=1时即有p≥RD,即技术进步中只需要一单位商品的收益即可弥补研究成本,但这种情况是特殊情况,也许只存在于公共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或者研发效率特别高的技术进步过程中。对于一般商品的技术进步我们一般要求Q+Q>1,即存在导致研发得以产生的最小需求规模。

依据p=f(RD)和p/RD=1/(Q+Q)条件我们可以确定使得研发效率达到阈值的RD的最小值。即需求规模既定且大于需求规模阈值情况下,存在一个研发投资规模RD的阈值。只有当研发投资规模不小于这一阈值时,其研发效率才能够不少于研发效率的阈值。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

第一,企业的技术进步存在由其需求规模所决定的研发效率的阈值,阈值与需求规模成反比。企业的需求规模由技术进步前的原需求规模Q与技术进步所改变的需求规模Q之和决定。

第二,研发效率既定的情况下,存在一个需求规模阈值。需求规模阈值是导致研发效率能够达到研发效率的阈值所需要的最小需求规模。

第三,当研发效率既定、需求规模不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存在一个研发投入规模的阈值,这一阈值是使研发效率等于研发效率阈值所需求的最小研发投入规模。三、市场竞争条件和市场需求状况

对需求规模的影响及对企业技术

进步效率阈值的影响由于需求规模作为技术进步企业的外在因素对企业的研发效率阈值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从市场竞争条件和市场需求状况角度研究对企业需求规模的影响,进而研究这两类条件对企业技术进步阈值的影响。

(一)技术进步前市场需求状况和市场竞争条件对企业需求规模的影响

单个企业的需求规模取决于整个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市场竞争条件,因此市场需求状况、市场竞争条件将通过影响单个生产者的需求规模来影响单个企业的技术进步效率的阈值大小。

设产品市场的需求函数为TQ=F(P),对于这一需求函数有dF(P)/dP<0,即均衡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市场需求TQ的减少。

某一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所获得的市场份额为r(0<r≤1),即这一企业的需求规模Q=r×TQ=r×F(P),显然r值的大小与这一企业技术水平所决定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市场竞争状况有密切关系,其中的市场价格P与市场的竞争状况相关,一般有dp/dr>O,即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增加会导致市场均衡价格的上升。

dQ/dr=TQ+r×dTQ/dr=TQ+r×dp/dr×dF(P)/dP

由于dp/dr>O且dF(P)/dP<0,因此r×dQ/dr的大小取决于TQ与r×dp/dr×dF(P)/dP的比较,当r×dp/dr×dF(P)/dP的绝对值足够大即大于TQ时,dQ/dr<0,这要求r、dp/dr与dF(P)/dP绝对值均比较大,即dTQ/dr的绝对值大于TQ,一企业市场份额的改变将导致市场需求规模的变化量大于原有市场规模,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并且由于当r0时,dTQ/dr0,因此,如果存在r值使得dQ/dr>0,这时r应为接近于1的有限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加一般将导致其需求规模的扩大。因此,导致一企业需求规模最大的市场竞争状况应当是完全垄断或需求弹性(即因市场价格的相对改变所能够相对改变的市场需求规模)很大的情况下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的寡头垄断状况。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对市场需求的改变,仅从市场竞争条件来看,一企业市场份额越大,其产出规模越大,由此所决定的技术进步效率阈值越小。当市场竞争状况处于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状况时,垄断企业的市场需求规模达到最大,技术进步所要求的阈值最小。这一结果与熊彼特猜想:垄断的市场竞争状况更有利于技术进步是一致的。

(二)技术进步后市场需求状况和市场竞争条件对企业需求规模的影响

技术进步改变了市场需求状况,如果考虑到技术进步所能够改变的市场需求的大小,那么技术进步的效率阈值的变化就不仅仅只受到原有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

设一企业的技术进步将改变整个市场的需求,设技术进步之后的市场需求函数为TQt=F(Pt),一企业在技术进步之后所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为rt,相应的需求规模为Qt=rt×TQt,这里我们用t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一般应当有:dTQt/dt>0,drt/dt>0,即一个企业的技术进步的强度越高其扩大的市场需求规模和提高市场份额的能力越高。

这时dQt/dt=TQt×drt/dt+rt×dTQt/dt>O

如果r=l,则drt/dt=0,即完全垄断条件下dQt/dt=dTQt/dt即完全垄断时技术进步后所能够扩大的市场需求规模就是其需求规模,记为TQ1。

在非完全垄断竞争条件下,技术进步后的企业需求规模为Qt=rt×TQt,只要技术进步能够保证rt×TQt>TQ1,则技术进步企业的需求规模大于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规模,从而使得技术进步的效率阈值得以下降。由于rt<1,这要求TQt>TQ1,即竞争条件下技术进步所能够扩大的市场需求规模大于完全垄断条件下技术进步所能够扩大的市场规模,这是竞争有利于降低技术进步的效率阈值的必要条件。

如果TQt>TQ1,还需要rt>TQ1/TQt,才能使得rt×TQt>TQ1,即技术进步的企业在技术进步之后的市场份额必须足够大,才能使其技术进步之后的需求规模大于垄断条件下的市场需求规模。因为如果企业技术进步之后的市场份额rt=1则又回到了完全垄断状况,这时其市场需求规模可能反而变小。因此,如果TQt>>TQ1,则存在一个适度的市场份额,在这一份额下,技术进步企业的需求规模可以达到最大,其技术进步的效率阈值最小。

如果虽有TQt>TQ1,但TQ1/TQt接近于1,则rt接近于1,由此可以推断出企业技术进步之后形成的寡头垄断可以导致其研发效率阈值最小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既便技术进步能够扩大市场需求规模使得研发效率阈值最小的市场竞争结构并非完全垄断,但考虑到技术进步所能够扩大的市场规模的有限性,即这一比值TQ1/TQt并不能够接近于0,因此,使需求规模rt×TQt最大的rt值是0与1之间的有限值,即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可以导致技术进步的阈值最小的市场竞争结构应该由有限个企业参与的寡头竞争。显然,随着技术进步所能够扩大的市场需求规模越大,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市场竞争的企业个数会增加。

需要强调的是,影响企业技术进步效率阈值大小是技术进步之后的市场份额的大小和市场需求规模,技术进步之前的市场份额的大小和市场需求规模并不会直接决定技术进步的效率阈值。

依据以上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在市场需求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缓慢时,垄断程度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产出规模,进而降低企业技术进步的效率阈值。如果市场需求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很快时,适度的竞争可以使企业产出规模达到最大,进而使企业技术进步效率阈值达到最小。

2.如果技术进步能够使市场需求规模扩张迅速,且竞争条件下技术进步所能够增加的市场需求规模大于垄断条件下技术进步所能够增加的市场需求规模,则存在一个可以使技术进步企业的产出规模达到最大化市均份额的寡头竞争格局,在这一寡头竞争市场下其技术进步效率阈值达到最小。

3.如果技术进步所能够增加的市场需求规模十分有限,并且竞争条件下技术进步所能够增加的市场需求规模虽然大于垄断条件下技术进步所能够增加的市场需求规模,但增加的比率小,则技术进步企业所形成的市场垄断格局将使其研发效率阈值达到最小。

四影响研发效率的因素,决定了研发

投入规模阈值和需求规模阈值影响研发效率的因素可以区分为由企业自身决定的内部因素和不能由企业决定的外部因素。

显然,影响企业研发效率的内部因素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企业技术水平越高,则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新增投资相对较少,所能够获得的单位产品的收益较大。企业拥有从事技术开发的一流人才和丰富的经验是企业一流技术水平的保证。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表现为能够有效地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降低技术创新过程所耗费的成本。由于技术创新依赖于原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因此,企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影响企业研发效率的外部因素是制度和经济政策,并且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对此我们应当作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

第一,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可以降低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提高技术创新产品的单位收益,进而提高研发效率。

专利制度有效实施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效实施可以排斥侵权企业对技术进步企业的成果的侵犯,这不仅仅可以提高技术创新企业的单位产品收益,还可以扩大技术创新企业的市场规模,使这技术创新的总收益得以提高。

第二,在所得税前可抵扣一定比例的企业研发成本,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所得税的比例,使得企业实际承担的研发成本降低,因此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对研发投入比重较高的技术型企业,制定较低的所得税税率,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第三,对企业的研发项目直接提供财政支持,可以减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对研发成果进行财政补贴和奖励等方式为企业研发提供资本方面的支持,显然可以降低企业的实际承担的研发成本,进而提高该企业自有投资效率。

第四,高水平的教育体制可以使企业获得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人才,提高企业研发效率。

高水平的教育体制可以使企业的研发人员达到进行研发所需要的尽可能高的知识水平,否则企业将需要为提高研发人员的知识水平支付更多的成本,这会降低企业研发效率。

第五,高水平的国家科学研究体制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可以改善企业技术进步研发的基础条件,进而提高研发效率。

如果由财政承担研发成本的国家科研体制能够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只需要通过适当的转移和改进,就可以成为企业继续研发的基础或直接为企业所采用,这显然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投资的规模、持续的时间和研发的风险,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

第六,开放的竞争政策有利于使得具有更高研发效率的企业和生产要素进入具有技术创新潜力的领域,从而可以提高研发效率。

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和生产要素的增加,可以使得具有较高技术进步能力的生产要素更容易进入具有技术进步潜力的市场中,使有技术进步的研发效率得以提高,这可以大幅度降低技术进步的投入规模阈值。因此,适度的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相反,在行政垄断的情况下,由于限制了高水平的生产要素的进入和参与竞争,同时行政垄断时改变市场份额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行政垄断所形成的竞争格局将因有对参与竞争的生产要素的约束和市场需求份额的约束而提高技术进步的阈值,降低市场中技术进步的可能性。五结论

经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由于企业研发投资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因此,当企业的研发效率一定时,存在市场需求规模阈值,只有当市场需求规模大于这一阈值时,企业技术进步的研发才是有利可图的。而当企业市场需求规模既定时,也存在企业研发效率的阀值,企业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则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效率的阈值。

第二,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需求规模、降低企业研发效率阈值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这与熊彼特猜想一致。

第三,企业研发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外部环境如知识产权制度、税收制度、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2]徐幼民,支娜.决定中国产品质量改进的三大因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3):86-90.

[3]Arrow,k.j.,1962,conomicWelfareandtheAllocationofResourcesforInvention[M].inNelson,R.R.(ED.),TheRateandDirectionofInventiveActivity,609-25,NBER,Princeton.

[4]Scherer,F.M.MarketStructureandtheEmploymentofScientistsandEngineer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7,57(3),524-531.

[5]Kamien,M.I.andSchwartz,N.L.MarketStructureandInnovation:ASurvey[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75,13(1),1-37.

[6]Loury,G.C.MarketStructureandInnovation,Quarterly[J].JournalofEconomics,1979,93,395-410.

产品的市场需求范文5

内容摘要:在当前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且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能对各种营销因素进行深刻剖析,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分认识市场营销中持续创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中的营销观念、产品及服务、激励制度和营销文化及营销竞争策略等的持续创新,也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持续创新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出和实施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如产品、服务、信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并不断地将创新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力。

持续创新对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

(一)持续创新能够有效组织企业的营销资源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其它因素的变化等,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营销组织、营销活动等产生重要、复杂的影响。企业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如何组织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积极应对,这就需要企业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新理念、新策略等具有创新性的措施和技术发挥企业的各种优势,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具有创新性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物质资源、市场资源和文化资源等,构建能适应市场销售发展壮大的创新性营销模式,以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竞争优势。

(二)持续创新能够不断地挖掘市场潜在需求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市场需求特别是其潜在需求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通过不断创新开拓市场的方法和策略,如创新性调研、创新性预测、创新市场细分方法及选择目标群体、创新性市场定位等,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以增加企业的目标营销群体。

(三)持续创新能够不断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市场竞争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内容是不断加强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加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加强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也能够加强企业获取优势竞争的能力。

(四)持续创新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加强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生产或提供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使得产品和服务发挥出其更大价值让客户取得更大的效用,从而使产品及其服务能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较高认可度、知名度等,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加强市场营销中持续创新的措施

(一)加强营销观念的持续创新

营销观念是企业在适应营销环境变化及在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思想和经营哲学。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竞争激烈化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从全球竞争的高度来确立市场新观念、竞争新观念、整合营销新观念等。持续创新营销观念是企业市场营销中持续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每一个营销员都需要具有持续创新的观念。持续创新观念的培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高层营销管理者是这个过程的首发者和倡导者,同时也是营销持续创新最重要的推动者。营销观念持续创新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做的就是领导者要持续培养自己的创新与创新精神,把持续创新纳入企业营销管理的基本经营理念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制定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思路,把营销持续创新分解贯彻于企业的层层目标。二是要充分认识员工是企业持续创新的主体。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每一个员工都是宝贵的创新来源,持续创新不再是少数管理者或技术人员的事。企业领导者是否重视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持续创新型领导思维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市场竞争的持续创新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企业之间竞争最根本的表现是在市场之间竞争而市场创新既可以是扩大现有市场,也可是开拓新市场,因此企业要采用创新的竞争方式去扩大现有市场或创造一个新的市场。企业可以通过在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组合、营销宣传、市场定位、市场开发、促销等方面采用持续的创新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竞争代价换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或优势。市场持续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产品及服务的持续创新

产品持续创新的核心和关键是能更好、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且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产品持续创新要从满足市场需求和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充分运用社会市场营销的观念把企业的优势资源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一是要不断创新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标准。企业要在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兼顾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前提下,持续不断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研发新产品。不能墨守陈规延用老标准满足市场需求,应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为最终目的。二是要根据市场变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产品品种及样式等。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变化很迅速,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很快,大部分产品生命周期都日趋缩短,市场中产品的流行款式、形状、颜色等也都相应变化,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加速产品的更新,推出全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等,持续不断地满足市场需求。

服务是产品延伸的主要内容,也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以及建立忠实消费者群体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起着至关的重要作用,服务创新是一切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来便利消费者的新举措。企业可以不断地创新产品的服务项目、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的实效性、创新服务的人性化等。

(四)加强营销人才的持续创新

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尽管营销创新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关键是人才创新。要加强营销人才的持续创新,即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并不断把它运用在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靠市场竞争,市场的竞争靠人才竞争。没有人才创新,其它创新就无法实现。加强人才创新可通过培养营销人员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素养和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心;科技通才与营销专才的完整结合;知识应用能力很强等。一个企业,它的营销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一批这类知识型的营销人才。

(五)强化营销激励制度的持续创新

在强化营销激励制度持续创新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企业营销组织的人才培养激励制度进行不断创新。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新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不断地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有效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将这种满足转化成深刻而持久的工作驱动力,使员工工作气势和干劲倍增。通过营销激励制度的持续创新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转变工作态度,强化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企业应强化创新人才选拔激励制度,在人才的选拔及任用上实行科学授权,打破权力过分集中或分散,重组企业部门结构,进行有效控制减少人才选拔受上级领导主观意识干扰的影响,发挥人才潜能。企业选拔人才要确定完整全面的晋级制度,要确定企业员工在企业内部晋升标准的统一。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深化绩效制度的创新,以保持激励的持续性和增强激励的效果。

(六)加强企业营销组织文化的持续创新

1.持续加强营销领导和团队协作精神建设的创新。一方面,企业高层领导者必须坚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向营销人员不断灌输企业营销工作中创新的价值观念,使倡导和培植的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营销中,要将营销团队协作精神作为创新企业营销文化的指导方针。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依赖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真诚投入。通过团队协作精神的发挥,能使员工获得强烈的归属感,更进一步认同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认识到其职业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企业的营销工作发挥作用。企业营销文化的持续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过企业经营实践的提炼与经验的沉淀,也需要通过企业营销部门内部经验平台的搭建,实现组织知识的完全共享,以降低知识学习成本,进而提高全体组织成员的创新水平。

2.促进企业营销部门的学习型文化创新。在营销过程中,培养员工的持续学习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创建企业营销部门的学习型文化,需要企业的营销组织及员工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把学习当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企业营销组织的每一个员工都需要成为一个有持续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人,让学习成为一种组织自然而有的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七)加强营销策略的持续创新

1.要持续加强营销策略的权变力度。加强营销策略的权变力度,即企业要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策略及其活动并适应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方法。在营销中采用这一方法要改变过去营销中的一些单调的策略,实行面向实际、灵活应变的营销管理;改变以往单纯的营销策略、流通模式等,不断加强营销策略的权变力度。

2.要持续加强公共关系创新。加强公共关系创新,有效地开展公关活动,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公关策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现代营销中,企业要重视强调公共关系的合作—与社区、顾客、政府机构、中间商、媒体等各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明确企业公共关系的观众、企业的目标和利益等,发挥企业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和制约力。在开展公关活动时,要创新公关的各种活动以克服顾客的枯燥、乏味的感觉,要创造性地加强与顾客的互动、交流,以培养顾客与我国企业之间的情感。

3.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持续加强促销创新。在促销中,要充分利用好促销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开展创新性活动。促销的时间利用是一种诉诸消费心理感受的促销方法,是指在消费者对时间的感知过程中,施加种种心理的影响和压力,以此来促使他们迅速地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促销的空间利用是一种诉诸于消费者视觉和听觉的促销方法。它的基本做法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足以引起顾客视觉兴奋的空间形象,放射出一阵又一阵足以唤起顾客听觉激情的声音波动,进而让消费者内心增加一个购买商品的心理提示。在促销过程中,要增强企业营销人员对时间的敏感度和判断捕捉时机的能力,要创新对促销的时间与空间的组合利用策略,以激发顾客对产品的需求欲望和购买的行为动机。

在日益变化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营销部门必须要持续创新营销观念,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持续创新营销激励制度和营销文化、持续创新营销竞争策略等,也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莉.论市场营销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02

产品的市场需求范文6

[关键词]供电企业;营销市场;市场开拓

1加强供电企业营销需求侧开拓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科技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各行业对电能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供电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营销市场供给侧改革成为供电企业的迫切任务。供电企业营销市场需要有明确清晰的定位目标,精准把握电力消费市场需求,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电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金成本的损耗[1]。许多从事营销电力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对待工作不够认真严谨,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严重影响了企业营销市场需求开拓战略的实施,供电企业营销市场需求侧开拓中未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存在重视收取电费,忽视供电服务等情况,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营销市场需求侧开发战略实施问题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电力公司营销市场开发战略构思

2.1树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市场营销观

满足客户需求是供电企业的不懈追求,电力公司要转变传统观念,确立电力市场营销的市场经营理念,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查找自身的不足,全面维护客户的利益全程跟踪了解客户的满意度,在客户满意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口碑,营销服务要体现在决策层到基层员工的全员身上,实现外部客户与内部客户共同满足。首先要提高客户的让渡价值,即整体客户价值与成本间的差额,整体客户价值包括产品价值,人员价值等。整体客户成本是客户为购买产品耗费的时间等。提高客户满意度要尽力提高整体客户价值,电力企业的营销活动全过程必须以客户满意为出发点,提高电能质量,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最大限度的提高客户满意度。

2.2制定电力价格策略

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杠杆,直接关系到电能产品能够为消费者接受。关系到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等,电价是电力企业经营的生命线,是开拓用电市场的重要手段。当前一些地方电价水平与用户的承受能力不符,有许多用电能力未充分发挥,商业及居民生活巨大的用电潜力未得到开发。现阶段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基础上,实行积极的价格促销政策很有必要。电力企业市场销售电力价格策略主要有采取降低电价的价格策略,以分时电价实现让价策略。通过合理降低电价,充分发挥电价政策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电力供需关系,增强电能在多种能源中的竞争力,降价可以首先在高电压等级的工业大用户中进行,如降低电解铝、铁合金等用电大户的电价,逐步推广到其他用户,鼓励居民与大用户多用电。降价幅度从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综合考察。电网公司应争取发电厂与政府共同分摊降价造成的电费损失,争取政府部门在电费收取等方面的支持[2]。

3供电企业营销市场需求侧开拓战略的实施

供电企业营销市场需求侧开拓战略的实施首先要深化落实人才战略,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一方面,通过定期学习培训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提高现有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供电企业营销岗位人员的福利待遇,激发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严格筛选业务素质好,职业道德素养高的供电营销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基层电力企业岗位中。此外需要重视企业营销环节的人力资源开发,针对营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方法应对,保证供电市场效益最大化,以责任心强与专业技能水平高为人才选拔的标准,广泛招贤纳士,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企业营销市场需求开拓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要制定优质服务战略,深化拓宽服务领域,通过推出用电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可以树立一批优质服务的示范窗口,转变被动服务的工作作风,增加主动服务项目,快速提高服务水平,创新为客户服务的功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贴心的服务。其三,深化推动一体化战略。要想推动供电企业营销市场需求侧的拓展,必须深化推动一体化战略,避免出现如重城市工业用电,轻农业农村用电等现象。促进我国电力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及时灵活的组织协调内容部机构营销,转变分块管理的不协调局面。党政工团应齐抓共管,使供电企业活动始终服务于营销的需求。其四,积极倡导重点突破战略,继续推行绩效考核,深化内部考核机制,使其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将电力建设的重点放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上,有效缓解电力营销市场结构性矛盾。供电企业营销市场需求侧开拓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增强内部团队战斗力。其五,优先发展创新战略,要大力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力营销软件,建立资产运转管理,划账付费等高精尖信息系统。对能保证销售电量的企业实行电价优惠。从计划用电为主转变为以电力营销为主,树立供求规律观念,企业管理模式要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导市场营销为主的转变。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