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范文1

关键词:继电保护;失效率;风险评估;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68-02

作为电网的第一道防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可靠性一直是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二次可靠性是避免事故发生或其他影响的重要保证,因而研究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就特别重要。失效率是L险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失效率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使得风险评估变得十分困难,传统方法只能对数据进行定量静态分析,一旦系统出现扰动,其可靠性分析则无法进行。如何对继电保护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面临的暂稳态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从保护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系统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1 原理简介

失效或故障是指设备丧失原有功能,继电保护中用来描述设备其的指标称失效率函数,简称失效率,是可靠性评估的主要研究依据,记为,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的t时刻内未失效的保护装置概率。若将X记为保护无故障运行的时间,Pr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则失效率函数可由下式表示:

失效率的定义是可靠性分析中独有的概念,主要用于反映保护装置可靠性。根据相关定义,可靠度是用来表征在时刻t装置正常运行的概率,其与失效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2 失效率函数计算

失效率函数广泛用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计算与风险的评估,根据偶然失效率能够算出总失效率如图1所示,为隐患风险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若用f(t)和F(t)表示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时间Z的密度和相应分布,则失效率为:

从上式可以看到失效率是和时间t相关的,因此继电装置失效率是一个遵循时变规律的图形。可靠性的模型大都是依赖于时刻的失效概率来确立的,然而在现实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使曲线呈盆状。

正常来说能把继电保护装置失效的情况分为偶然失效和老化失效。其中的由于偶然情况造成的失效情况称为偶然失效,而把元件老化等造成的失效称为老化失效,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计算。

设为装置的偶然失效率,为装置的老化失效率,为总的失效率,其估算流程如图2所示。

3 风险评估的可靠性分析

对于继电保护,除了对隐性风险评估外,还应考虑到相应的继电设备的运行可靠程度。继电设备的可靠性既是对继电装置的基础保障,同时保证电网动作的底层保障。相应的设备务必要做到灵活、可进行选择以及安全可靠性等要求,保证能够在故障发生后能够正确动作,将不正常运行的设备及时切掉,以避免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使得相关系统可以的稳定性可靠运行。

将继电可靠性进行提升,就能够减少相应设备的误动、拒动发生的次数,使得不可能由于局部故障的出现,对整个电网运行造成影响。对故障出现的范围进行控制,将由于其造成的损失努力降到最低,使得各部分运行可靠。要保证电网继电设备的可靠性时,不仅对继电设备的选择有着相应的要求,同时还需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检修与维护,及时更换超过工作年限的老化设备及存在异常工作状况的失效设备,保证整个继电系统可以正常稳定地运行。面对电力建设的复杂程度及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对继电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时,可以采取更加高效的措施来提高对所有电网的保护。

4 结语

继电保护是对电网乃至全部用电体系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对于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显性和非显性的风险,一定要结合其实际工作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估,并选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加继电设备可靠性,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解昌顺,邓影.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探析[J].工业c,2016(20):217.

[2]段懿伦.浅论继电保护风险评估及可靠性[J].科技与企业,2013(7):348.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范文2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生产 风险管理 管理体系 电力风险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确保企业安全及优质用电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电网的安全管理压力逐步增大,电力企业要利用安全生产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供电安全,控制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以及在电力行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但现实情况里,这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因此,随着风险管理这一理念的革命式的普及,其自然也被引入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在电力企业中,通说观点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处置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纵览我国电力安全管理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电力企业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在总结事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比如,以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级安全网、建立、健全了安措与反措计划、两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紧急救灾预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证制度。同时,为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了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事故调查、定期安全活动、隐患整改、事故演练、监察违章作业等落实、检查、监督和评价体系。采用现代风险管理后,将会进一步对固有的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传统管理系统中的合理成分不仅不会被丢弃,而且会在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观念陈旧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要求技术进步,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重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观,安全生产的全局观。但是现在好多电力生产企业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墨守成规,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常处于被动状态。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

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离正规化、标准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观念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切实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次,电力生产企业中还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各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地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

3.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安全和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片面的追求业绩,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乏对操作程序的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严重的违章操作,检修的时候,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严重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

4.基层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只重视对大型作业的管理工作重视,而忽视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据调查显示,近几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多是出现在企业的小型作业和分散作业时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观念存在偏差,平时的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管理松懈;企业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尤其是在跟踪检查和指导帮助这方面做的不好;对于企业的检修记录和报告管理不妥当,操作人员不能真实了解情况,导致设备在存在隐患的时候违规运行;对于发生的事故处置不当,尤其是对那些安全生产责任人,在发生问题后,纵容姑息、处理不当,不能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安全工具管理不当

性能良好的安全工具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工具质量不达标,尤其是一些小的电力生产企业,在基层供电时用的工具质量标准不高;此外,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安全工具的检修,检修意识不强,往往是等到工具严重毁坏的时候才直接换掉,对于一些小的破损根本无视,往往导致这些工具负伤上岗,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技术

1.辨识风险。

辨识风险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基础,建立有效的生产作业过程风险评估准则,实现有效的风险源辨识,逐步改善人机料法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点。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边式,通过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源评估。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显著的多专业、多工种特点,决定了风险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集中的不利因素也因此而来,如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危化品及废料多、势能设备多、特种设备多等。 

 电力生产风险分类:(1) 通过对电力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的直接风险因子进行排列集合,危害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等九个类型。 (2) 电力企业生产作业对上述九个类型的风险接触,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暴露就会触发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依电力企业事故事件的分类可将风险源划分为电力企业的五类风险,分别为人身风险、电网风险、设备风险、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社会影响风险,其中,前四类风险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产生社会影响风险。

五、建立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措施

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电力行业的基本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生产工作的进行必须是要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安全来开展工作。目前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祸”,包括对安全生产的落实不够,预防工作没能够扎实的开展,安全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健全完善各级的安全措施,并且要强力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安全思想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能够在全体电力职工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建立风险评估体制保证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已有的安全制度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逐步发现风险与防护制度之间的差距,对于发现的实际问题,如高风险低对策问题,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替代、改进、或者利用修改技术规程、修订工艺标准等措施进行风险预防。根据风险评估对原安全保证制度进行评价,根据逐项评价结果,检查保证和防护制度更加系统、有效,以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进一步丰富安全保证制度的内容。

3.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是执行,而执行的前提是有相关的责任制度,风险管理责任制就是按照风险评估后作出的,以风险项目为基础划分的项目责任制,同时辅以区域责任制内容,风险管理的项目责任制根据风险值的高低进行树状式分级管理,风险高的项目由企业安全管理核心负责。以此类推,分别由部门、班组、专责员工负责。发生危险状况后根据风险级别进行不同的处置,这种责任制的落实方式不仅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体现了企业分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有责。特别是将安全管理工作细节化,细致化,从而使所有危险源的管理都能落实到位,确保了各项保证制度和评估、监察制度的有效实施。

4. 完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直属部门领导要遵循“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对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健全本部门安全管理组织,同时要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化,要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实现一岗一责,形成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层层落实,把基层的工作现场当成抓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并且要有计划的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意识,使各岗位职工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把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奖罚制度来提高全员的参与积极性。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女工保护规定等,并定期检查。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同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二是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5. 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即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故仍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二是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的隐患还未被掌握;三是外力破坏和事故防不胜防。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6. 加强安全管理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一定要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明确管理思想。树立切合本所工作实际的变电管理思想。在职工中长久地坚持宣传贯彻,要使之成为全所职工的共识。结合不同的时期,提出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认真实践这一思想。安全是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所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所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所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基础。变电站规范化管理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从运行值班记录抓起,要做到清晰完整、方便查询。其次要把加强技术管理作为运行管理水平升级的根本,为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改进提供依据。班组不但要强调熟悉安全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值班质量关键是认真监屏、巡视设备、交接班的检查、班上的检查、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等等。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就能灵活快速,倒闸操作准确快捷。

六.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等特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蒯狄正.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J].江苏电机工程,2003,22(6):13-15.

[2]唐群.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3]郎夙.基于威胁分析的电力信息网风险态势评估和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范文3

关键词:管理模式,变更,电子政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government e-government project as the transformation government function,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a project i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the daily work of rapidly advancing.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relating to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 on a seri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of a larg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kind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ntent, process, and so on, points out that the u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ideas and methods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problems to whi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such project construction play a bigger role.

Keywords: management mode, change,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中图分类号: TU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而项目管理是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或方法用于计划、评估、控制工作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它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有效计划、组织、控制,实现项目管理目的,保证项目目标实现。

二、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制度保证

制度保证是开展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制度保证包括主体的项目管理办法,以及辅助的项目合同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验收管理办法、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主要采用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围绕项目成立项目组,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同时明确项目组、主管领导、各职能处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关系,不仅做到权责分明,而且实现了项目建设管理扁平化,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2、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

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是贯彻统筹规划建设原则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前几年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开展初期,项目建设主要是需求推动型,也就是由业务部门提出建设意见,信息化部门做技术实现工作,经过若干年的实践,这种建设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项目各自独立,互不管联,数据来源多样,违背了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的初衷; 因此,建议现在的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由信息化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规划的需要主动发起,在立项可行性研究中要统筹考虑所有业务需求及进度实现要求,贯彻落实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

3、项目采购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招标是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开展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公平公正原则有效执行的关键。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由专门负责组织招标采购的部门来组织,而项目组负责拟定招标书、建设方案、招标文件的技术文档等工作,两者相互独立,责任分工明确,共同保证项目采购工作的顺利完成。

4、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实施是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实施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项目的成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转入实施阶段后,项目组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保证项目严格按照制定的工程进度组织进行。特别是对同时并行的建设项目,要统筹协调、有条不紊,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将方案中包括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到实处。

三、如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项目管理的这几个方面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其中,项目沟通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如果项目沟通不好,项目需求和范围就无法明确,也无法取得领导和用户的支持;项目范围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只有明确需求,控制范围,才能防止需求和范围的蔓延,才能保证项目建设质量;项目时间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它将协调项目团队按时完成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建设的目标,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将确保系统建设质量;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实现的载体;项目风险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的有力手段;而项目的整体管理是其中的连接纽带,是贯穿项目生命期全过程的一项综合性和全局性的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电子政务项目需经历3个阶段,项目规划和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和正式运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项目管理重点。

3 .1 项目规划和立项阶段

在项目规划和立项阶段,主要是做好初步需求调研,评估项目的各类风险,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建设方案。在这一阶段,重点工作是要做好项目的沟通管理、 范围管理和风险管理。

3. 1.1 项目沟通管理

首先,就项目需求进行沟通,明确项目初步需求和所实现的功能。其次,明确项目干系人及其对项目的态度,就系统建设目标进行沟通,形成一致意见并取得其支持,方式有:座谈会、单独沟通、电话沟通、书面沟通等。

3. 1. 2 项目范围管理

通过沟通确定项目的初步需求,同时进行工作分解(WBS),明确项目的初步范围,从而初步估算出项目开发进度和建设费用等。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范文4

关键词 信用风险模型 比较分析 回收率 违约概率

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人们迫切希望金融改革来改善当前经济环境,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巴塞尔协议Ⅲ应运而生。在2010年9月12日的会议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宣布要加强对现有资本金要求的持续监管。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风险度量模型正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企业信用风险的度量一直是商业银行乃至我国金融行业的核心问题,而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能力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信用风险模型是预测企业信用风险的有效工具,随着公司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抵押品价值降低及其波动性增加,信用风险模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目前主要的四个新兴风险度量模型为:KMV公司的KMV模型、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模型、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模型和麦肯锡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本文对四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了回收率和违约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并指出对回收率的具体分析对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企业信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国商业银行增强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了合理的借鉴。

四种模型的优势与不足

1 KMV公司的KMV模型

1993年, 全球闻名的美国穆迪KMV公司以Merton(1974年)开发的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以公司资产为基本变量,将期权定价模型的原理应用到贷款和债券的估值,通过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进行分析来监控公司发生违约的可能。

KMV模型的优势在于:第一,在计算股票回报率的关联矩阵时,运用企业、国家和行业、全球三层经济指标建立多因子模型,综合考虑了企业微观发展、国家宏观环境和全球发展因素。同时,KMV模型将违约关联度和公司的股票价格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目前的信用状况,还能合理地预期未来风险。第二,KMV模型在Merton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红利支付、违约提前发生等可能性,对于企业负债变动的情况也能计算其违约率,扩大了Merton模型的适用范围。第三,KMV模型根据市场价值、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等计算资产波动率和根据违约点计算违约价值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数据公开的上市公司,能广泛应用于公开交易的上市企业。KMV Corporate. Credit Monitor Overview.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1993:6066

但KMV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KMV模型预测企业预期违约概率,是建立在资产回报服从正态分布的基础上的,而现实中,企业的资产回报很难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其次,测算预期违约概率的数据包括股价信息、负债价值、到期时间等,增加了统计数据的难度,限制了KMV模型的应用。最后,该模型只考虑了一些简单的指标(股权价值、波动率等),忽略了企业资历、抵押品等反映企业复杂特征的指标,降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2 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模型

1997年,JP摩根与KMV公司合作开发了Credit Metrics模型,通过模拟信用资产组合信用质量的变化来估计资产组合价值的变化,进而以该资产组合价值大小来确定信用风险的大小。

Credit Metrics模型优势在于:该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计算方法简单易操作,也是最早应用于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综合了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和行业指标,根据企业在行业中市场份额赋权,能够高效地计算各个贷款企业之间的相关性。

但是,Credit Metrics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第一,模型中违约率的计算值是企业过去年份违约率的算术平均值,考虑到了宏观环境对于违约率的影响,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违约率应赋予不同的权重,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Credit Metrics模型忽略了市场风险。模型假设无风险利率是固定值,因此市场风险对于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没有影响。而市场和宏观经济水平影响信用质量,从而改变企业的经营收益,改变企业的违约风险。第三,建立模型的基础是企业的资产价值服从正态分布,严格的数据要求和现实数据的实际分布有一定的区别,影响了Credit Metrics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

3 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模型

1997年,瑞士信贷银行的产品部研发出Credit Risk+模型,运用了保险业中的精算方法,不分析违约的原因,同时只针对违约风险,而不考虑转移风险,这种简化使得将损失分布规范为一种方便的限定形式成为可能。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范文5

关键词:海外 勘探 风险 管理

当前,世界石油投资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依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恐怖及宗教冲突、日益苛刻的环保条例对石油勘探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石油消费的持续增长,导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寻找和发展多元化的石油供应市场迫在眉睫。在世界经济可能经历一段低迷和调整期的预期下,国内各石油公司以并购、参股等方式继续积极饯行“走出去”战略,海外风险勘探项目在此环境下如何科学评估风险、防止决策失误、提高投资效益显得更为重要[1]。多年的实践表明,海外风险勘探项目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归为三类:综合研究类、工程作业类和经营部署类,每一类均涉及诸多问题,其中一些核心问题则直接影响管理者对现状的判断和项目的决策,进而影响勘探效益,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1.风险管理的问题

海外风险勘探项目从资源规模到勘探难度、从政治形势到勘探效益,都蕴含诸多风险,这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政治和经济风险较大的高风险事业[2-6],况且我国石油公司目前从事的海外石油风险勘探项目大多是在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治安状况欠佳、自然环境恶劣或财税条款苛刻的国家或地区。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风险勘探项目不仅面临着资源风险,更重要的是面临服务、市场、法律、环保及文化等风险。这些风险从范围上讲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地质风险、社会政治风险、商业经济风险、投资环境风险等,内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工程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税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6]。风险管理是综合、系统和全面的工作,既有“点”,又有“面”和“体”的风险管理。

对海外风险勘探项目来说,最大的“点”风险因素是地质风险所带来的储量价值风险,勘探获得了商业价值的储量,才能进入开发生产期进而获得利润[7-9],或者以所获储量为筹码进行权益经营进而获得利润,因此商业价值的储量是海外风险勘探项目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个核心目标,不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而且需要提前采取措施规避政治、工程、财税等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将识别出的“点”风险因素运用多种方法定性或定量地评价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而形成对“面”风险因素的认识。前人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总结了许多科学有效的方法,例如专家打分法、风险调查表法、对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受险价值法等[10-12]。这些方法各有其利弊,实际应用中都需要特定的前提条件。因此仅仅依靠评价方法不足以评价整个项目的风险状态,还应综合考虑勘探阶段、合同模式、公司发展目标等,形成“体”的风险认识。例如,当风险勘探项目钟情于低勘探程度区块时,评价指标的完备性、可比性和传递性缺乏逻辑一致性,评价结果可能无法反映真实的风险状态;当风险勘探项目青睐高勘探程度区块时,评价维度、评价指标高度集中,若干指标的倾向性赋值也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够敏感。因此,评价指标既要满足归一性要求,又要满足逻辑一致性要求,且评价结果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导向性,能够辅助决策者科学管理项目的运作。表1所示为某风险勘探项目风险评估指标表,随着不同的指标取值,项目的综合风险值的计算结果也随之变化,所以计算结果只能依据决策者的职业素质参考使用。

“体”的风险管理是在充分认识并建立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体系、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和资源整合,形成符合项目实际条件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体系,从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环节弱化或消除风险。

2.经营管理问题

海外风险勘探项目不能依据常规项目对空间、时间、预算、任务、目标等进行实质性落实,实际工作中由于项目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勘探决策往往以回收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随着勘探进程的推进而随时调整勘探决策。项目运作中不仅要达到降低成本、有序推进、及时调整等常规任务,而且要达到化解勘探风险、推动开发早日实施的目的[13-15]。因此单纯以勘探阶段或勘探区域设立勘探项目不利于实现既定目标,一旦外界条件改变,项目涉及的时间、预算、任务等均会发生难以估量的变化,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判断也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偏差(表2),所以勘探效益的获得是主观判断和客观实际共同作用的结果。

问题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

我国的大石油公司历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多数具有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因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维在关联服务公司的业务范畴上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导致很多项目在运作上即使符合国际招标的程序,最终中标的依然还是系统内的企业,形成“暗箱操作”的嫌疑。长远来看,此种做法在获得短期经济利益的同时,弱化了公司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推进公司整体的国际化进程,长此以往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和信誉。例如,国内某石油公司在中东的地震项目招标中,法国的某服务公司突然宣布退出投标;在钻井项目招标中,当地主要钻井服务商明确表示不参加招标等[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或许在这种不参与态度的背后,怀有对中国公司不信任的成分。近年来,许多PSA已经明确提出涉及关联服务公司的事项,这点应该引起中国石油公司的重视。

问题二:勘探决策的科学性

海外风险勘探项目从前期研究到最终获得商业发现,涉及五个方面的19个决策点,是一个典型的不断决策的行为(图1),需要对每一个勘探目标(Lead)进行储量规模、勘探成功率和勘探效益的预测,并用一致的经济评价方法进行风险排队,形成风险勘探项目的储备目标(Prospect),此时的储备目标应包括各自的成本、商业成功率、均值储量、平均净现值及风险系数等概念。

考虑这些条件,从有效的储备目标中优选出来的勘探目标能够极大地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因为排在最前面的储备目标能最大限度地为项目创造价值,结合均值储量可靠预测可以客观地预测勘探业绩,指导地质技术工作,规划未来的工作。海外风险勘探项目在运作中必须能够激励不同技术专家和不同个性人员,保持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储备目标库,使得项目能够在不同的决策点决定投资、作业、出售部分或全部权益。

问题三:HSE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简称为HSE管理体系,或简单地用HSEMS(Health Safety and Enviroment Management System)表示。HSEMS是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体系。它集各国同行管理经验之大成,体现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城市环境下的规范运作,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实现现代管理,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准行证。海外风险勘探项目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因素,贯彻HSE理念是项目运行的必需,另一方面,当今石油公司的实力不仅体现在资本、技术等传统指标,而且还体现在盈利能力、发展质量、HSE水平等多元因素形成的综合竞争力。HSE水平已经成为海外风险勘探公司站稳市场、谋求发展的基本条件。

石油钻井工程是海外风险勘探项目的主要环节,是一个多工钟、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系统工程,也是隐蔽性很强的地下工程。近年来海外钻井面临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深水井、高温高压井、大位移井等层出不穷,这对钻井设备、钻井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加强钻井工程作业中的HSE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3.员工队伍稳定性的问题

我国海外风险勘探工作者多来自石油系统内,这些人员多数是国内油田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具有国内项目的运作管理经验。但在海外风险勘探项目运作过程中,往往对国际惯例、资源国法律法规或财税条款不熟悉,语言能力也参差不齐,难以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些人经过实践的锻炼,成长为海外风险勘探项目的骨干人员,许多会因为待遇、家庭、升职等因素的影响而跳槽到外资石油公司,导致风险勘探项目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出现问题。

针对此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和选拔,培养企业自有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以备不时之需。其次,制度的完善促使人才愿意奉献价值,与企业共同成长,海外风险勘探人员的职务升迁、职称评定、待遇收入等方面应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鼓励更多的人员愿意去主动学习、主动加入海外风险勘探的队伍中来。第三,加大国际雇员的招聘力度,目前国内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普遍偏低,懂外语、精专业、会管理的人才十分缺乏,导致许多海外风险勘探项目的骨干人员在合作过程中由于不敢交流、不懂国际惯例或盲目套用国内模式而受到外方抱怨甚至处罚,因而时常处于被动地位。招聘专业技术类、石油法律条款类、项目管理类等方面的国际雇员不仅可以缓解风险勘探项目的人员短缺问题,而且可以通过雇佣关系提高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使海外风险勘探项目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待遇标准、采购招标及财务核算等方面规范操作,为公司赢得的形象和信誉,推动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业务。

参考文献:

[1]罗东坤,油气勘探投资风险探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6):69-71;

[2]张斌,从中东某区块勘探项目的运作谈海外石油风险勘探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安徽地质,2006,16(1):9-15;

[3]郭呈柱,韩明真等,海外石油项目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3):80-83;

[4]李波,对建立石油勘探安全管理制度的思考,管理观察,2012,8:52-53;

[5]商梅梅,张宝生,王连杰,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11-14;

[6]张在旭,张晓慧,宋杰鲲,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11:139-140;

[7]马宏伟,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差异分析,当代石油化工,2008,16(3):31-33;

[8]邵强,王菲菲,海上油气勘探项目风险控制应对策略研究,对外经贸,2012,(6):114-115;

[9]李中华,中国石油面临的汇率风险及管理,国际商务财会,2010,(3):72-74;

[10]高云莉,工程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11]Cozzolino J M,1998,A new method for measurement & control of exploration risk: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of AIME,SPE 6632,March,37;

[12]Harff J, Davis J C, Olen R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petroleum geology, Nonrenewable Resources. 1992,1: 74-84;

[13]王庭斌,正确的勘探战略、决策是我国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关键,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5):557-563;

[14]Amenson H, Oil discovery principles exploration strategy, Oil & Gas Journal, 1998,86(42):81-84;

[15]蔡进功,吴锦莲,晁静,国际油公司油气资源经济评价现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96-98;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范文6

【关键词】环保与经济;市场机制和规律;重大项目评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提升。我们都应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变当前工作和生活中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使环境真正保护融入到经济发展之中。由于城镇化建设大潮,中国的重化工业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和机动车保有量都出现快速增长,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导致细颗粒物、臭氧、酸雨等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简言之,就是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污染加快加大的脚步。

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快速发展。中国污染治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据预测,到2015年重点区域GDP将增长50%以上,煤炭消费总量将增长30%以上,汽车(含低速汽车)保有量将增长50%。经济发展重要,但生态是生命的基础,孰轻孰重,不言而喻。研究水质夫妇20年不喝自来水称水源污染堪忧。不是每个人都能“20年不喝自来水”。这更像是一种另类的警示,在工业发展、经济利益与环境资源的多年博弈中,环境已明显处于劣势。在严峻的水资源现状面前,口号式的敷衍、疲软的环保行动,是在耽搁宝贵的时间。现在需要的是长远、负责的规划和实实在在的果断行动。

我国耕地农药用量为世界3倍大量有毒物累积。农业专家在山东与广东的研究显示,典型农业区的土壤、水和空气中各自可检出100多种农药,农药残留无处不在。土壤、水体和空气,是每个人生活无法离开的基本环境要素,广泛存在的120余种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意味着公众谁也无法逃避。庆幸的是,科学家暂时还没有证据证明上百种残留农药损害了公众的健康。暂时没有证据,并不代表未知的危害事实就一定不存在。农药是把双刃剑,一刃指向粮食稳产,一刃指向环境污染。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农药使用国。

美国《财富》周刊文章指出:环境问题可能扼杀中国奇迹。一月中旬,环境灾难终于以最引人瞩目的形式降临。对中国政府而言,这是一记新的警钟。人们想知道,最高领导层是否能调动足够的政治意愿,切实推出避免生态灾难发生的政策,否则或许会导致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中国占7个。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环境保护,中国必须有所作为。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现阶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要把握三个问题。第一,从战略的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第二,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第三,从环境的角度,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规律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环境出了问题,就要从经济政策方面找原因。因为很大程度上讲,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今后,我们应将更多地运用市场的机制和规律,来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思路上创新,一是源头控制;二是综合治理;三是预防为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路子,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融合,这是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核心内容,这也是对于经济工作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