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实践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实践活动范文1
一、加强操作,培养探索意识
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全部思维过程,并把实践和说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表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安排一次《长方形物体包装》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操作活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拼在一起有几种包法呢?当学生猜想后,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证实自己的想法。紧接着,教师再进一步提出,6个相同的长方体拼在一起,会有几种包法呢?对学生的猜想,教师还是没有马上下结论,这样,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从而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接触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 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组织郊游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树叶、各种建筑的形状、动物的长相、景物的分布等,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许多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地建设,详细收集有关数据及信息,尽情的说说自己所观察、体验到的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十分投入,收集数据十分认真,说数学问题十分活跃。如有的说,我看清了水电站拦河大坝横截面是梯形。根据收集的数据可计算出大坝所用的混泥土总立方数,及所需的水泥、沙石的各种数量……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从而激发了他们从小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三、注重创造性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没有想象活动,就不可能有创造。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想象的内驱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根30厘米长的铁丝,让学生用这根铁丝围成各种不同的长方形(没有剩余铁丝)。比比看,谁围的长方形最多?学生们兴趣倍增,人人动手动脑,摆弄、计算、议论,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想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并悟出了不管长方形的长、宽如何变动,其周长都是固定在30厘米这一结论。这种一题多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实践活动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困境;解决策略
一、新时期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新特点
1.突出基础和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上一般更加注重基础性,这一阶段教学主要有普及知识的作用,而不在于择优培养。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则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比如小组分组后探究的过程中的交际能力,在得出结论时的总结能力等等。
2.与实际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这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必须贴近日常生活,将那些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数学探究问题转化成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3.注意长久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以及能力,从而保持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遇到的困境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需求大,而在教学时,课程比较紧,导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不能完全让学生放开手脚和思绪去探究,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就不能全面得到发展。
2.新教材变化较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难度、结构和目标等方面也出现了变化,受小学生认知程度的限制,太难的任务学生不理解,也完不成,简单的又怕知识得不到锻炼。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面仍然依赖讲授法,单项的课堂模式枯燥低效,大部分教师不懂得针对学生心理对症下药,往往采取传统的请家长、罚抄写等手段进行教育,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恶化了师生关系。
4.学校的实践条件有限,教学理念拘束。另外,小学阶段正是处于童年的“尾巴”,学生往往玩心重,不爱学习,缺少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情况。
三、提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探究的策略
目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依据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身心特点,笔者谨提出以下几条解决策略。
1.课前准备做好预估进度和制订方案。预估教学进度能把握每节课的时间,必须充分预估每个实践活动的任务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内容过多,学生吸收不了,则会使学生学习任务加重、掌握知识不扎实;但如果内容过少,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懈怠感,浪费课时。教师做好教学方案的选择,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还需要谨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因人而异,分类教化,点燃其学习热情,使学生为了爱好、兴趣而教学。
2.改善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现在小学生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见闻等也变得开阔。因此,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大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要侧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听众”的角色中跳出来,引导他们主动留心、思考身边的世界,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亲身感受课堂,甚至自己设计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自觉自愿地学习。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辅助教学。现在大部分小学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设备,可以完全扭转教师“干讲”学生“干听”的不利局面。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侧重实用性和逻辑性,相比较传统,学生能力需要教师掌握现代科技,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做动画、播放视频、模拟场景,将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欲,主动探究;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4.要以人为重,大兴多元评价机制。老师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错误等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宽容,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度就会增加,对课程会更有兴趣。这对教师的人格魅力又是一个挑战和提升。教师在课堂应真诚地对待学生,给予足够的宽容和鼓励,理解和尊重。引入评价机制,对于孩子们的“童言无忌”或者“异想天开”要尽量肯定,需要批评时注意措辞,消除师生隔阂,拉进师生距离。
总之,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和实践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表现出来的新特点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加强注意,把那些存在的问题克服,才能在曲折中探寻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和有效策略。教师只要坚定信念,吸取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就能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更加有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实践活动范文3
一、主题选择的儿童化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广泛,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该课程有着强烈的自主性和生成性,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开发、利用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时,教师要体察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从而使活动主题适应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心理需要。
比如我发现最近班上孩子议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哪个又搬家了,原来住的地方建了厂房了;谁和谁是好朋友,原来隔得挺远,一拆迁住一个小区了,星期天可以约着玩了。这样的事情在日记里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因此,我让他们把关心的问题写在本子上,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经过一番修改、筛选,选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调查活动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有深切体会的、需要了解的,所以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合实践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社会、自然、自我等都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课程应向生活开放,向自我开放,课程应成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
二、实践活动的儿童化
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实践和体验,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如在“关注拆迁户”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了多样的探究方式:
摄影——新房、旧宅对比,体验新生活的美好;
采访——聆听拆迁户的心声;
调查问卷——关注民心;
查阅资料——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关于拆迁的法律法规;
辩论——探究拆迁的利与弊;
社区服务——保护拆迁安置区的绿化。
这些活动把儿童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了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儿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实践。
三、活动评价的儿童化
1.要做到即时评价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同的学生。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救世主或以权威人士来评判学生的是是非非,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儿童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给儿童适时的、具体的、真实的即时评价,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小结研究方法,而且能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持续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2.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例如,“关注拆迁户”活动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我是摄影小组的组长,我叫徐钰雯,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负责照相,采集待拆迁户和已拆迁户的室内室外照片,指导同学们一起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又经历了许多。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外向的学生,本以为不会害怕,可真正开始实践时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事先我和同学们商量了一些注意事项,又向老师请教了一些社交礼仪,试着和别人沟通,现场发挥得还算不错。这次综合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交往能力和胆量,增进了我们同组同学的友谊。我还发现我们小组王鑫宇的摄影技术还真不赖,另外姚佳璐特别主动,没有安排她带照相机,但她带了,还从我们没有发现的视角拍了好几张照片。
小学实践活动范文4
一、研究方法的指导——“专题性研究”尝试的前期工程
加强方法指导,是顺利进行“专题性研究”尝试的前提。可以把每单元传统的“读写例话”改为“学习策略指导”,除了保留一些基本的必要的“读写例话”外(或在“基础训练”中专项指导),适当编排一些资料搜集方法、资料选用方法、研究报告撰写方法等“专题性研究”策略指导课和案例示范课,做好“专题性研究”尝试的前期工程。
1、指导研究资料搜集方法,提高资料搜集力。①导练工具书及网络的使用方法提高资料查阅力。比如图书馆、档案室书目的检索方法,网络信息的搜寻与下载方法。②导练“寻检式”资料搜寻法,提高资料检索力。③导练“辨析式”搜寻法,提高资料判断力。比如:A、问题式搜寻法,即边阅读材料,边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辨析资料正误;B、评价式搜寻法,即边阅读边针对资料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评价资料的价值和正误。
2、指导研究资料处理方法,提高资料处理能力。比如:①简要摘录法,即指导学生设立文摘卡,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有目的、有选择的、有重点地简要摘录(作摘录、作提要、作札记、作批语和记号、作文献综述等),重要内容可以详细摘录;特别是注意摘录文章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出版日期等有关信息,以便进一步查阅;②分类存贮法,即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摘录,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
3、指导研究成果撰写方法,提高资料利用率。①格式的指导。②文献资料引用方法的指导:A、直接性引用,即在文中直接引用原文原句;B、简述性引用,即对文献资料进行简要叙述引用。③参考文献加注方法的指导:A、文中加注法;B、页脚加注法;C、文后加注法。
二、研究内容的开放——“专题性研究”尝试的主体工程
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后,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可提供参考性课题,或自主拟定;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疑难,教师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有用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具体课题的确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文内容拓展式专题研究。根据课文主要内容、教育要点、知识点、作者、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专题研究的课题。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围绕“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专题: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研究、生态平衡问题研究、资源污染和利用问题研究、环保问题引发的自然灾难研究等。
2、乡土民俗搜集式专题研究。利用地方资源、文化、经济,因地制宜地开展专题性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文艺、瓷艺、茶艺、饮食文化、民歌、民谣、民谚等)的搜集与研究、民风民俗的搜集与研究、本地主要经济产业的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3、观察实验报告式专题研究。结合自然课、劳动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然后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
4、学科知识解析式专题研究。结合有关学科的某一知识点进行解析、验证以及知识发展过程等专题性研究。
5、社会热点调查式专题研究。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比如:人口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等封建迷信危害性的调查与研究等。
三、研究结果的测评——“专题性研究”尝试的动力工程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对于“专题性研究”,定期测评的形式可以采用:
1、“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研究结果等;
小学实践活动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是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它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焕发出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实践活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实践活动开展得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不是纯学习与考试的内容,最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提升生活的效能。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就需要创新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行之有效地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是数学老师应该做的工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学生主角化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做即实践。数学教学的中心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实践探索,引发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日常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的思考,而学生是这个活动中的主体。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就要增强“退居”意识,把活动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体验,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主体性。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结论不急于告诉,方法不过早提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教师“退居二线”后的职能主要是组织、建议、指导和鼓励等,以保证学生活泼而有序、主动而高效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用剪拼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剪拼,有用课本上所提示的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直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锐角三角形直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钝角三角形直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也有通过自己探索、实践用一个直角三角形先剪后拼得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先剪后拼得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钝角三角形先剪后拼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以自,让学生成为主体,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不引导学生。而是要在老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而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由于给予学生自相对比较大,可以避免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提高学生的活力。
二、形式多样化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要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学生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现实难住。因此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显得很有必要。
1.设计动手操作、实地测量的课外作业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去修理班上或家里的餐桌、椅子;而在“长方体、正方体”教学任务后,考虑让学生按要求制作小纸盒;教学“土地的测量”后,让学生步测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教学“正比例应用题”后,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去测量诸如书桌、小树木等校园内常见物体的高度。这样的作业远比学生算算写写的作业更为有趣、有效、有意义。
2.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如学习了“利息”“保险费”后,组织学生去银行、保险公司调查了解,学生不仅更为清楚地理解了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率之间的关系,理解了保险金额、保险费率、保险率之间的关系,还懂得了人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储蓄、投保方式,以获得对人对己都有益的好处;同时受到了有关金融知识的教育,并锻炼了待人处事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组织学生调查左邻右舍每个月的用水情况、家电增添情况、自己家中近几年电话费缴纳情况等,并制成统计图,然后组织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判断,并且清楚知道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和建议,从图中得出了什么不同于他人的看法和内容。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感悟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3.举办数学小报
让学生自由组合,办好每月一期的数学小报,并定期评比。学生要经历内容搜集、选择、图案的设计、字体的书写、版面的安排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计算、想象、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发展。增强了数学自身的内涵,数学再也不是孤立的数学,而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从而丰富了数学内涵,促进了学科的共同发展。
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已跳出课堂,涉及许多数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如人文、地理、环保、社会等),学生仅凭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在这些过程中,为了完成实践活动,学生还必须具有决策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等心理素养。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多种能力和综合素养得以发展。
三、评价多元化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在实践活动中或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要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在出试卷时教师可选用一些应用性、操作性、创造性较强的题目,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在每个单元内可加入一些小考,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后,以让学生测量沙堆的高、沙堆底面的周长,计算沙堆的体积、重量等为考查内容。让学生考出兴趣,使考试变为学生一次愉快的实践。
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使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更接地气,更有意思,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龙庆伟.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学[J].心事,2014,(3).
[2]韩良呈.在实践、探索、体验中走向开放――“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操作尝试[J].陕西教育,2006,(Z1).
[3]路 帆.关于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97).
[4]蔡建维.体验 解决 实践―浅谈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3,(14).
[5]袁永军.精心策划使数学活动课精彩无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6]沈 飞.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应注重“四性”[J].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版),2014,(7).
[7]李文玲.课改中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J].未来英才,2015,(5).
[8]陈肖荣.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实验技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9]陆云玉.探析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1).
小学实践活动范文6
一、实践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主要是依靠后天的力量逐渐培养起来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大量的研究表明,凡是适合儿童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使儿童产生兴趣;而浓厚的兴趣,又是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原动力,进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在教学实践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愿参与,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课中并得到验证,从而满足他们好奇心,同时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还不够,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热情不足。在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小学生爱搞一些小动作,有很强的好动性,如果我们合理的将这一心理特点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就会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能使他们好动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又能使他们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比如在课堂上我们给学生讲述《死海》,那为什么会称为“死海”呢?我们就可以开展一次实践教学课,将鸡蛋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过15分钟鸡蛋就会被“煮熟”并浮上水面。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这样不但可以验证我们讲述的“死海”的原因,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实践检验真知,脱离实践的知识如同是空中楼阁”。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尝试到知识应用的乐趣,才会产生兴趣,更好地学习,进而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只有在充分实践的前提下才能达到预期的认识程度;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所学内容,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老师会发现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是教学中很重要的新理念之一。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重要的是在小学教育中应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教学实践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践活动课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取丰富的知识。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就应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中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这样宽松和愉快的环境。比如在进行《认识新同学》、《我们做游戏》中,老师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在活动中不但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互相亲近和了解,还可以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的灵敏性;还比如小学自然课《石头、沙子和泥土》,石头、沙子和泥土具有原始、天然、随手可得的特点,而这些物体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做《沙糕》和《沙桥》游戏等实践活动课,引领学生自己体会它们具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在观察、比较、交流、分析中获得较清晰、完整的认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能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得新的认识、新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尝试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和与伙伴合作交流的精神。
三、实践活动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观察、想象、设计、制作、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科知识,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课程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而是提倡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多交流、多合作,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装进学生书包里的知识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内容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比如在数学教学中,讲授“时、分、秒的认识”后,可安排活动课,让学生到客运站、火车站、商店门前等地方记录关于时间的内容,并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和探讨,同时,可以自发收集生活中关于时间方面的信息,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好习惯。实践活动课通过活动过程的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广泛性,如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性,这样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四、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1.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观察力的强弱、思考方法得当与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能力素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尝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比如数学教学中的“七桥问题”,老师可以在实践活动课上先教给学生一笔画的初步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发现“偶数点”的规律,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这样学生会发现“七桥”不能“一笔画”,进而提出怎样才能“一笔画”的问题。这就在实践中无形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求异探索,激发思考情趣。
2.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实践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所以实践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讲“圆”、“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作用时,可以开展教学实践课“有趣的拼搭”,学生在拼拼凑凑、堆堆搭搭、推推滚滚中联系生活,就会明白“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为什么造房子时采用的砖头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学生如果不亲自动手实践,就不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见,教学实践课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课程。
3.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问题的解答往往是单一的、绝对的,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需要,当今的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开展《变废为宝》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变废为宝的实例,如用废纸设计成衣服,进行服装表演;利用易拉罐设计各种造型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借助这些活动可以启发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美化生活。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课,可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
4.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现今社会,强调团队的力量,要求具有协作交流的能力。所以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他们和他人交流、协作的意识,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而教学实践课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空间。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开展“校园绿化”的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然后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种植过程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今后的管理等工作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合作、充分交流,利用团队力量实现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