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升学宴贺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升学宴贺词范文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今天,是朱先生和卢女士为其爱女丽丽同学举行升学喜宴。
首先,我代表朱某一家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各位敬备厚礼前来祝贺表示衷心地感谢。
望子成龙父母愿,盼女成凤爹妈心。
为了女儿的成长,朱某夫妇含辛茹苦,精心培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舐犊情深,爱女情切。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天下所有的好父亲,好母亲。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同时,我代表朱某全家对帮助过丽丽同学的老师,同学,亲朋好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十年寒窗立壮志,今朝题名展宏图。
最后,我们祝丽丽同学在以后的学业和事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升学宴贺词范文2
2、天高鸟飞,海阔鱼跃;高考这舞台,秀出你独特的精彩;一宿好的睡眠,精神能百倍;一颗淡定的平常心,沉着应对;一口长长的舒气,放松所有压力;一条祝福短信,祝你金榜题名!
3、踮着脚尖,祈望明天.失望一点,愉快一点,都是昨天细淌出的汗.不管怎样,擦干,继续向前,明天美丽的冠需用实在的脚步加冕.
4、就要去高考,睡觉要趁早,养足精气神,才会考得好,心情要放松,不要太焦急,自信不能少,冷静去应战,祝福朋友你,考试很顺利,金榜有你名,成功随你走!
5、有阳光普照的地方就有我的祝福,凡是有月亮照耀的地方就有我的思念。当流星划过的刹那我许了个愿:希望正在看短信息的人一生幸福快乐
6、九月鲜花开满园,争奇斗艳比风采。高考落幕心忐忑,捷报传来喜笑颜。亲朋好友共相聚,祝贺声声不间断。再入名校去深造,学成归来栋梁材。祝你前程似锦绣,宏图大展理想现!
7、一毛钱买不到幽香的玫瑰,一毛钱买不到苦涩的咖啡,一毛钱买不到甜蜜的糖禁,但是一毛钱可以传达我对你的祝福:真心的祝你幸福快乐每一天
8、那熟悉的桌椅,一样的颜色,那些青涩的划痕,那句等着高考完后说出的“我喜欢你”;这和蔼的老师,一样的教诲,这说不尽的教诲,这些盼着高考完后出现的“你成功了”。努力的高考生啊,相信自己,一切都会成功的!
9、晚上笑笑睡个美满觉,早晨笑笑全天生活有情调,工作之余笑笑满堂欢喜又热闹,烦恼之时笑笑一切忧愁全抛掉,收到短信笑笑感受生活真美妙。
10、四面垂杨十里荷,一份捷报唱欢歌。心中涌起碧波浪,万千情愫在飞扬。十年奋战提金榜,今朝梦想正飞翔。再入名校求学路,铺就明朝好前途。愿你前途无限辉煌。
11、xx发奋勤攻读,拿到二本录取书。深造四年待启程,准备赴沈进学府。学无止境倍努力,人生无苦难识福?远航将出海,乘风破浪无所阻!
12、赶走那些难耐的离愁别绪,幻化成鼓励祝福你的千言万语,未来路上多多保重照顾好自己,执着奋斗加油努力,看好你!
13、祝学哥学姐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捧月,八面春风!
升学宴贺词范文3
关键词: 英语学习 词汇知识 学习策略
词汇是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词汇能力是各项语言能力的基础,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英语词汇具有数量大,没有很系统的规律性和难以控制等特点,它常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词汇学习。
在影响外语学习的众多因素当中,学习策略是影响其成败的重要因素。学习者英语学习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文秋芳,1996)。以往研究表明,词汇量和词汇记忆能力往往与学习策略相关。在记忆英语单词的时候使用一定的策略,如通过联想、猜测、分类等词汇学习策略等有助于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词汇量的增加有赖于合理、恰当地使用策略。
本研究拟采用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工具,调查英语优等生和后进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在比较了多种学习策略的分类后,本研究中的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的制作采用了J.O’Malley & Chamot(2001)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这种分类方法层次清楚,揭示了三种策略内部的层级关系:元认知策略控制着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这种学习策略类别中的第一层次为元认知策略,本研究中和词汇学习有关的元认知策略主要有:预先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自我评估四种。第二层次是认知策略。本研究的词汇认知策略是在参阅了O.Malley和Chamot(1990),Nation(1990)等关于词汇学习方法的论述,再加上研究者自身的英语词汇学习体验综合而成的,分为重复记忆、构词法、发音规则、自制词表策略、联想策略、猜测词义、查词典、单词练习、阅读、词汇运用、翻译和分类策略。第三层次策略为社会/情感策略。Oxford(1990)的研究发现,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使用此类策略的频率较低,并推论此类策略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甚微,有些学者常常在实际研究中对此忽略不计。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同时也为了保证策略的全面性,本研究考察了社会/情感策略中与词汇学习相关的互相合作策略和自我激励策略。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1.调查对象
参加本研究的受试为北京某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只是就其词汇知识水平而言的。我们首先对受试进行了词汇量测试,总分排在前面的20%的受试和排在后面的20%的受试分别作为优等生和差生,各32名,进入下一步调查研究的共有64名受试。
2.研究工具
主要包括“英语词汇测试”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词汇测试共包含50个多项选择题。每道题给出一个单词,下面提供四个该单词的中文意思,要求受试选出正确的答案。调查问卷主要包括18个陈述,每个陈述与一种词汇学习策略相对应。例如:我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会该单词是否有前缀、词根和后缀。该陈述与构词法这一策略相对应。每个陈述下面共有五个选项,采用“我从不使用此方法/策略”到“我总是使用此方法/策略”五个等级的李科特量表,要求受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数据收集和分析
为检查词汇测试和调查问卷和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首先选择了部分学生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研究,然后对调查问卷和词汇测试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在英语词汇测试之前,我们跟受试讲明此次测试结果不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可以避免受试在答题过程中产生焦虑感而影响实验结果。然后我们对测试试卷进行评阅,选出成绩位于前20%的受试作为本研究的优等生,成绩位于后20%的受试作为本研究的后进生。优等生和后进生各32名,共64名。之后,我们让这些优等生和后进生完成“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时间不限,学生回答完成即可交给老师。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我们将收回的64份问卷调查进行初步整理,将数据结果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表征每项策略被使用频繁程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如下表所示。
因为问卷中选项是五分级的,如果受试某个策略的平均值高于3则表示受试对这些策略的使用较多,平均值低于3则表示受试对该策略使用频率较低。下面我们根据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三种类型,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分析两组受试这些策略的使用情况。
元认知策略:在元认知策略中包含的预先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这四种策略中,优等生对这些策略使用频率均明显高于后进生。和后进生相比,优等生更善于制订词汇学习计划,并监督词汇学习过程,评估词汇学习结果。而后进生的词汇学习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少进行预先计划和自我评估,对词汇学习过程的计划和管理能力较弱。
认知策略:在认知策略中,除了重复记忆和翻译这两种策略外,优等生对其他策略的使用频率都高于后进生。优等生对重复记忆的使用低于后进生,这说明后进生更多地使用重复记忆,也就是通过死记硬背记单词。单纯依靠重复记忆、死记硬背学习单词是不够的,往往是背完就忘,效率较低。相反,通过阅读等记忆单词效果相对较好,因为阅读提供了上下文语境,能加强学习者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过多地使用重复记忆这种方式学习单词不利用增加词汇量。后进生对翻译这一策略的使用频率也高于优等生。过于依赖将英语翻译成汉语不利用学生提高英语水平。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会渐渐脱离汉语的影响,逐步学会利用英语进行思维。可见,后进生对重复记忆和翻译这两种策略的频繁使用是不利于词汇学习的。除了这两种策略外,优等生对其他策略的使用频率都高于后进生。其中构词法和猜测词义这一策略两种受试之间的差异最大。构词法和猜测词义是两种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对这两种策略使用越多越有利于词汇学习。构词法是学习者记忆英语单词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很多英语单词由词根词缀构成。如果学习者了解了词根词缀的基本含义就可以大致推测出单词的含义。构词法知识对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单词的记忆和学习很有帮助。优等生对猜测词义这一策略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后进生。这里的猜测词义指的是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策略,是指学生在外语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所采用的猜测词义的手段,比如借助词缀变化、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等(刘津开,1999)。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是学生英语学习潜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猜测词义策略是最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之一。学生猜词能力对其词汇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对学习者的猜词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母语中还是第二外语中,学习者所习得的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而学会的,而不是课堂上老师的直接词汇教学,或者通过在词典中查阅生词含义(Knight,1994)。研究表明,阅读中至少80%的生词都可以通过上下文猜词这一策略推理出词义,不能猜测出词义的生词很少(Liu Na & Nation 1985)。
社会情感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包括互相合作和自我激励两种策略。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优等生和后进生对对这两种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平均分都低于3,而且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均值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这表明受试的词汇学习一般都是单独进行,很少和同伴进行合作学习、交流探讨。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还处于英语学习的中级阶段,英语水平相对较低。Oxford(1990)的研究表明,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对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较低。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英语优等生对有效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后进生。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这两种类别中,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在社会情感策略中优等生对策略的使用略高于差生,差异不大。总体说来,英语优等生对有效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都高于后进生,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吴霞、王蔷,1998):善学语言者往往使用更多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更有效。
词汇知识的掌握和词汇量的扩大不是一件简单的学习任务,学习策略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努力营造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氛围,强化学习者的策略意识,
加强对策略使用效果的反思与总结,不断提高策略使用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津开.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猜词能力与外语水平[J].外语教学,1999,(3).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7-57.
[3]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4]Liu Na and Nation,I.S.P.Factors affecting guessing vocabulary in context.RELC Journal,1985,16,1:33-42.
[5]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Rowley,MA:Newbury House,1990.
[6]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
[7]O.Malley,J.& A.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UP,1990.
[8]O’Malley,J.&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2-122.
升学宴贺词范文4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226200)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往往采取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练为辅的教学模式,导致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显得至关重要。近期,笔者以江苏省南通市H校部分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就影响他们英语课堂参与的因素进行探析,并提出增强英语课堂参与的对策。
一、调查项目与研究方法
为保证所采集资料的客观真实性,笔者主要应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学生的自我评述这四种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向高一、高二共40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共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项目有:(1)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性格、英语水平、文化背景、焦虑因素、自信因素等五个方面。(2)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课堂设计、课堂主要话题、教师的精神状态及教学方法、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5个方面。
调查对象的构成为:高一年级学生100名,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10.7%,其中男生占46%,女生占54%;高二年级学生100名,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9.5%,其中男生占47%,女生占53%。调查对象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但具有基本相同的教育背景。数据于2013年12月收集。学生被告知该问卷只用于学术研究,与其成绩无关。
问卷调查表回收以后,笔者通过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参与不同因素的量化差异;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归纳出影响课堂参与的主要因素及决定性因素,并将其归类,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数据结果及分析
笔者将影响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影响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因素主要可以从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内部因素主要是与学生自身相关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性格。在200名调查对象中,有15%的学生透露他们的性格极大地影响了其英语课堂参与。根据调查的结果,笔者将内向性格归为影响课堂参与表1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因素的消极方面,将外向性格归为影响课堂参与的积极方面。在透露性格因素的30名学生中,有6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性格对课堂参与有促进作用,而34%的学生承认自己的性格阻碍了英语课堂参与的发挥。(2)英语水平。有20%的学生反映了这一因素。其中65%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好,能理解教师的英语讲解,其英语水平促进了他们英语课堂参与;35%的学生反映他们的英语水平一般,有时不能完全听懂教师的英语讲解,因此课堂参与较少。(3)文化背景。14%的学生谈到了文化背景;95%的学生表示他们和教师之间的不存在文化冲突,交际自如,因而促进了他们的课堂参与。(4)焦虑因素。22%的学生承认最影响他们课堂参与的是听课时的状态。其中73%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比较放松,能积极参与各种英语课堂活动;而27%的学生则表示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精神比较紧张,尤其是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感到特别紧张,思绪不通畅,因而其英语课堂参与的状况大打折扣。(5)自信因素。16%的学生反映他们自信与否与课堂参与的状况直接相关。充满自信的学生占56%,他们在英语课堂参与活动中游刃有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44%的学生不够自信,在课堂活动中缩手缩脚,碍于面子,不愿展示,不是主动地去接受而是被动地被灌输,因而课堂参与的状况不理想。
外部因素主要涉及教师和环境两个因素。教师因素包括三个方面:(1)课堂设计。在200名调查对象中,22%的学生提到了这一因素。其中55%的学生表示如果教师课堂设计有趣,有PPT展示,有互动,那么他们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5%的学生不喜欢参与“满堂灌”的课堂,他们认为这很无趣。(2)课堂主要话题。44%的学生反映了这一因素。其中52%的学生表示——熟悉的、有趣的、有用的话题能大大促进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48%的学生提到了他们不愿意参与讨论那些与生活联系不大的或者无聊的话题。(3)教师的精神状态及教学方法。36%的学生提到了这一点。其中69%的学生喜欢具有亲和力或有激情的教师,认为他们能促进良好学习氛围,能够正面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而31%的学生则承认,非常严肃的教师以及课堂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呆板的教师会大大阻碍他们的课堂参与。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主观环境。有43%的学生反映了这一因素。其中60%的学生提到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的集体参与状况良好以及周围同学的热情参与状态大大推动了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40%的学生则表示,压抑的学习氛围或者学生的集体参与状况不佳无法调动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2)客观环境。14%的学生注意到了教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其中一半的学生提到宜人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安静的室外环境更能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课堂参与活动也更能吸引他们;而也有一半的学生透露教室环境欠佳、设备落后、室外吵闹会影响他们的课堂参与。
综上可见,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有三:一是课堂话题。在200名调查对象中,44%的学生强调了这一因素,即88人极其关注教师提供的话题。课堂话题是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教师和学生需要围绕它展开论述。话题提供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将近一半学生的参与状况。二是教师状态及教学方法。36%的学生非常在乎教师的精神状态及教学方法,这也是课堂成功与否的“软实力”,对学生是一种精神激励。三是学生的主观环境。43%的学生对该因素很敏感。他们更在意整个课堂的气氛,井然有序的教学,来自同学的正向鞭策,这些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他们课堂参与的程度、提高他们课堂参与的效率。
三、三大对策:让学生不再“沉默”
首先,针对课堂话题方面,教师应积极准备、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考虑这些话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相关度、熟悉度,大胆摒弃那些枯燥无味、生僻晦涩的题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批判性的眼光和广博的知识背景,而且要了解学生,这样才能遴选出最恰当的课堂话题。
其次,针对教师状态及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以满腔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教室。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大力钻研教学方法,每节课前都要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最愿意接受。纵观英语教学史,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在持续,从语法翻译教学法到任务型教学法,到交际法,再到情景交际法,等等。这些方法无疑是在不断进步的,而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永远不可能是单一的,教师应该融合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自然地运用到教学当中。
再次,针对学生的主观环境方面,教师应该明白精神层面的重要性。课堂秩序、课堂氛围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营造的,因此,教师不能纯粹地教授知识,而应多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重视他们内在的驱动力;引导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集体,打造“学习共同体社会”。
总之,研究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具体因素,有利于教师诊断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而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不再“沉默”。
参考文献:
[1] David T. Hansen. Dewey?s Conception of an Environm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J].Curriculum Inquiry,2002(32)
[2] 费玲,王英.三种不同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5)
[3] 刘贤凤.影响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外在因素[J]. 教学与管理,2004(10)
升学宴贺词范文5
1.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别很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班主任的精力主要用在“盯”另一部分学生的身上,这些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对班级日常事务的参与都表现得极其被动。甚至教师会有这样的抱怨“管几个人比管一个班级还累”。
2.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常常表现得“后知后觉”。我们常常说要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很难深入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于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远不及同学之间那样全面、深入、及时。
3.在现阶段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中和他人进行合作的机会不多。所以往往会采用错误的方式与同学进行“合作”,对同学“负责”。比如说他们乐于将作业借给别人参考,当出现问题以后努力帮助同学对老师和家长进行隐瞒。他们往往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同学的“尊重”和“友谊”。
二、“学生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策略的拟定及实施
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上述情况,笔者尝试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引入“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小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已经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教学中,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是否能同样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为此笔者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尝试。“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在学校日常管理背景下的一种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在班主任的引导、组织下,班主任以学生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管理以及自我管理为条件,以互相负责、互相监督、义务共担、权利共享、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基本原则,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德育目的。实验的准备和实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的。
1.进行前期准备。班主任首先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周记等途径在班级中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明白在高中阶段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建设和经营同学间正确的友谊、如何可以更好地对其他人负责、如何可以更好地与其他人进行合作。
2.就“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提出草案,并向全班征求意见。经过班委会研究,“合作小组”原则上两个人一组,遵循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总体上保持各个小组能力的平衡。
3.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以互相负责,互相监督,义务共担,权利共享,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基本原则。如果小组中一个成员出现问题时(如默写重默、迟到等),那么要小组中所有成员为此负责(参与班集体劳动,参与学校社会劳动等)。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以个体评价为主改为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
4.在班级中成立“小组合作监督委员会”,用以监督各小组间的公平诚信竞争。
三、对于实验的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大减轻。由于“小组合作管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是以“互相负责,互相监督,义务共担,权利共享”为基本原则的。所以以往教师“盯”的工作很大程度上由小组成员互相完成。例如有部分科目教师在默写前常常会看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默写,互相批阅检查。因此在很多时候甚至出现了“零重默”的情况。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其次,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的提高。由于该模式实行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原则,班级成员在合作的同时也在参与竞争。例如,考试成绩是以小组平均成绩进行排名的。这种模式让“后进生”不再“后进”,让他们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以对别人负责的态度努力去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懂得去帮助别人,用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其他的同学,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学会对他人负责。
另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光能让教师省心一点,更主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抄作业”变得更加方便,作业的传递只需要一个“微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长期互相监督的效果显然要比班主任简单的作业收取检查效果要好很多。
升学宴贺词范文6
关键词:学科交叉中心;复合型人才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在近些年里发展迅猛,但是,扩招政策带来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很多中职学生的就业渠道日益狭窄,低龄化趋势也较为显著,他们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而造成一些中职学生的行为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一些问题行为在中职学生中蔓延开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有效地矫正他们的问题行为,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中职人才。
一、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
问题行为就是指不按照公众认可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来实施具体行为的方式,往往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经常违反学校的正常活动规范,不能与正常的学生行为相匹配,甚至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往往对学习不能够适应,一些社交方面的困难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暂时且偶然性的,可以很快得到有效矫正。但是,一旦经过长期的表现而不及时解决问题,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的干扰性很大,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国内外一般采取两种方式,即从问题行为的倾向性上来划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问题行为。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想把学生问题行为都分门别类地进行区分。但是,无论是何种分类方式,学生问题行为都可以被归纳为:学习方面的问题行为、交往方面的问题行为、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以及品德方面的问题行为等。这些问题行为具体表现如下:①中职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较为淡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②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考试考核成绩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③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不善于与人交往与沟通,仅有强烈的面子观而无法理解别人的心理与行为;④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中职学生的人生观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骄奢之风日长,而勤奋学习则变得日渐消弭,对于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喜欢标新立异。
二、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产生问题行为,往往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我们会把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划分为心理性和品德性两种类型,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这是因为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并没有纯粹的心理问题或思想问题。那么,导致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到底有哪些方面呢?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归因理论来分析的话,往往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探索。
1.内因
中职学生往往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一代,他们的心理容易遭受巨大的变化与发展。他们的成人感在日渐加强,但是,面对各种社会压力,他们又会表现得手足无措而有时产生一些心理矛盾感。长此以往,容易转变为心理障碍,对于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将起到恶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有着这些内在问题行为的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对于学习中的各种活动参与性不高,对于一些学习与活动表现出一种倦怠的心理与情绪,容易丧失掉学习的兴趣与自信。一旦出现学习不够好的情况,他们无法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此外,中职学生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不稳定,对于一些事情无法得到有效的心理指导,从而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还会导致一些逆反心理。
2.外因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还有一些来自于外在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方面、学校方面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等因素。具体来说,作为处于青春成长期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特征,家庭生长生活环境不够好,将会导致一些问题学生的出现。相反,如果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将会对中职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学校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中职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各种办学条件并没有及时跟上,使得一些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较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中职院校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都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引起学生产生了一些较难克服的心理障碍。
三、基于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行为尽快采取有效的标本兼治的措施,要让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矫正。那么,我们认为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的途径如下:
1.认真分析造成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因素
我们要对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了解导致这些问题行为的心理因素。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中职学生的年龄仍然偏小化,心智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情绪控制力较差,道德意识还不够强;然后,我们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他们的不良行为活动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问题,这样的标本兼治手法将大大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2.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问题行为必然受到心理因素的巨大影响。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对症下药,促进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转化。这是一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于他们的重视和关怀,从而切实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做到迎难而上。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将有利于学生脱离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和责任感,提升他们对于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从而解决问题行为。
3.努力寻找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实现心理转化的机遇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问题行为并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后果。因此,我们不能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采取过激行为,也不要有一蹴而就的急躁心理,而是应该努力寻找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转化的有效契机,找到他们问题行为的症结所在,真正从内心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营造有利的心理转化氛围,从而让他们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引导。
总之,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造成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及协调配合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重新树立自信心,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从而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参考文献:
[1]张 莹,卜友泉.基于科研平台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8):635―638.
[2]
陈长坤.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特点分析及建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