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

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1

    1.水稻育秧管理

    1.1品种选择和适时播种

    在品种挑选时,应选择高产优质、抗逆力强、抗病虫害强、成熟饱满、产量在1000斤以上的杂交水稻品种,以实现增产效果。为了确保种子的适时生长,在确定播种时间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品种特征以及前后茬种植作物。如果播种时间过早,水稻的发芽与生长时达不到温度、湿度等要求,会出现烂种甚至死苗的现象。如果播种时间过晚,水稻生长不能得到适应的气候环境,如抽穗扬花期碰到高温伏旱等,直接会降低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播种时间选择应确保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此时播种不仅出苗快且齐,而且烂秧少,秧苗生长健壮。

    1.2整理土墒和育秧技巧

    在苗床选择时应注意背风向阳、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而且还要选择排灌方便的土地。为了给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应进行土墒整理,深翻细化、施肥灌水、堆闷沤置等一系列处理工作,特别是基肥的施加,应以农家肥做底肥,然后使用磷、钾肥作为辅肥以增加地力和提供秧苗生长的营养元素,同时还要做好苗床的消毒。在播种前为了减少种子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提高出苗率,要对其进行处理。如晒种、消毒、筛选、浸种、催芽等,在此过程要掌握水份、温度、气候等因素,避免催芽时温度过高,使种子失去发芽力,露白后可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将土壤浇透,然后根据地理条件确定栽秧密度,进行合理密植。播种可使用定距播种器或撒播等方法,注意播种密度的均匀,也可以使用塑料秧盘,但是要将秧盘表面上多余泥土清理干净,以免串根。播种后应每平方米秧地用2.5克(含量70%)敌克松,兑成600倍液喷雾,杀灭土壤病菌,以防治立枯病,然后在种子上洒一层细土轻轻覆盖,以保证发苗整齐,然后再进行浇水补充。播种后要覆盖地膜,膜内温度应随着秧苗的生长阶段逐渐下降,出苗前控制在35℃以下;一叶期控制在25℃左右,二叶期控制在20℃左右,然后慢慢揭膜炼苗,如果遇到低温寒潮可覆盖地膜以保温。同时秧苗生长在不同阶段应施加相应的肥料以促进其生长。如在2叶1心时可施加断奶肥,在4-6叶期应注意促根促蘖,防治稻秆蝇2-3次。在移栽前3-4天施加送嫁肥,施尿素8-10g/m2,以便在移栽时能够带土移植,减少秧苗适应新环境出现的问题。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秧苗移栽和肥水管理

    移栽可选择手插、抛(钉)秧、机插等形式。移栽的密度要综合考虑包括品种类型、产量、地力条件、种植形式等。施肥还应以有机肥、无机肥配合使用,促进使用水稻专用复混肥。水稻在栽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氮磷钾元素的施加,根据种植的总量与测土配方进行定量,确定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及氮磷钾肥的比例系数,一般亩施氮肥应在10-15kg,氮、磷、钾的配比为1:0.5:0.8-1,其中氮元素的施加是提高水稻单产的关键。施加氮肥的几个关键时期为底肥(移栽前)、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底肥的施加应注意控氮增钾,以增强地力。分蘖肥可在移栽后5-10天和15天分2次施用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促花肥和保花肥是增施穗肥的重要时期,可以促进大穗,这两次施加氮钾的总比例为10%-20%和30%。水份的控制是秧苗生长的又一关键技术,可以通过水份调整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从而提高根系的活力。在插秧时应浅水进行,水层在2-3cm,分蘖时应露泥以促进分蘖。够苗达到80%-90%时要进行晒田控苗,多次搁田以减少苗木徒长,促进通风。施钾肥后应薅秧中耕1次,间湿间干,以促进练根,交替灌溉可以促进灌浆。浅水孕穗时,应切忌干旱。散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结实率。在收获前的5-7天应进行断水,适时排水落干,以避免影响灌浆和品质。

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广8优2168水稻;施肥总量;灌水量

我国是个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大国,其产量的高低与粮食供给关系紧密,与农业发展密切联系。所以,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保障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因此加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水稻要高产,品种选择是前提,科学的栽培模式是保证。目前,水稻的品种有很多。其中,广8优216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由广8A与GR2168组配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丰产性突出,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具有高抗病性,属两良种。下面,文章将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广8优2168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栽培模式,为指导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安排在广东雷州地区,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有80万亩,其中洋田种植面积56万亩,坑田种植面积24万亩;地处亚热带,常年20°-35°的气候温度长达11个月,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热量丰富,日照时长,一年可以种植生产水稻两造。试验品种采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广8优2168。

2.试验设计

为了保证试验效果,突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产量,本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栽培传统模式(CK)、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为施纯N221.85kg/hm、P2O556.25kg/hm、K2O146.25kg/hm。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移栽后7d施尿素360kg/hm+氯化钾150kg/hm,水分灌溉按传统灌溉方法进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但氮肥底肥用量增加,追肥次数增加1次,即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尿素120kg/hm,移栽后7d施尿素145.5kg/hm+氯化钾150kg/hm,再过65d施尿素94.5kg/hm。水分灌溉一般控制在30mm深,最高不超过40mm深,下大雨水位过深时,将水排至下大雨前水平。2个处理的面积均为3.335hm。

3.试验过程

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CK):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移栽后7d施尿素360kg/hm+氯化钾150kg/hm+苄・乙可湿性粉剂450g/hm。7月10日用阿维菌素1500mL/hm+速腾1500mL/hm+吡蚜酮150g/hm兑水防治病虫,8月7日用稻腾450mL/hm+翠米300mL/hm+吡蚜酮150g/hm兑水防治病虫,9月6日用稻腾450mL/hm+毒死蜱1500mL/hm+烯啶虫胺150g/hm+拿敌稳150g/hm端防治病虫,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尿素120kg/hm,移栽后7d施尿素145.5kg/hm+氯化钾150kg/hm+苄・乙可湿性粉剂450g/hm。8月25日施尿素94.5kg/hm。防治病虫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水分灌溉深度比传统栽培模式要浅,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10月17日用收割机收割。

二、结果与分析

1.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其产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

提示:病虫害管理只是保住水稻的产量,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才能帮助水稻增产增收。

2.灌水量调查

6月8日至9月6日调查两种栽培模式区水分灌溉情况,具体见表1、2。由调查结果可知,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灌水量为3852m/hm,比对照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灌水量少730.35m/hm,节水15.94%。

3.产量

提高水稻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而水稻栽培技术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773.85kg/hm,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kg/hm,增幅7.37%。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种植,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水稻的生产种植问题。如何改进水稻的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是我国水稻发展的永恒主题。试验结果表明,对广8优2168水稻而言,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为达到高产和资源高效相结合,促进水稻种植持续发展,应推广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种植效益;培育秧苗;水稻灌溉

鄂嘉镇位于双柏县的南部,全镇拥有耕地面积大约在360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14700亩左右,纵观水稻种植情况来看,水稻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2000亩左右。鄂嘉镇水稻土壤种类主要是红壤性水稻土,但是由于本镇的水田主要是放“跑马水”,所以水田的保肥、保水性较差,水稻产量保持一个平稳状态,水稻种植海拔范围在800—1400米,籼稻是当地的主要种植水稻品种,常年产量保持在600—850公斤/亩左右。

1水稻栽培现状

当前水稻种植现状主要是以矮杆水稻和杂交水稻为主,采用旱育秧方式来改进水稻性能,提升水稻产量[1]。水稻栽培中,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插秧密度不断缩小的趋势,秧苗数量愈加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不利于当地水稻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水稻在种植期间,施肥逐渐从以往单一的有机肥料转变为混合式肥料使用,更是在肥料中进一步添加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更有效的满足水稻生长需要。水稻在种植生产中,由于很多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高,忽视了晒田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稻产穗量。此外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机械化设备应用其中,以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力收割作业,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利用更为方便的农药除草代替传统中耕[2]。

2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水稻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如何保证水稻产量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水稻高产研究中,明确实验田产量并非是实际种植产量。水稻产量也不是衡量水稻种植的唯一指标,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还应该提升水稻质量,目前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由于学历不高,对科学水稻种植认知水平偏低,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来选择种植技术。很多地区的农户选择同一品种水稻种植,导致一旦某一水稻地出现病虫害问题,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传染,为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水稻栽种中应该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搭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选择更为合理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种植高产增收。此外水稻的产量同自身品种和生长周期同样存在关联,在水稻品种选择中应该选择抗倒伏、抗旱和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产量[3]。

2.2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由于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足,秧龄过长,导致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加之忽视育苗前期环节重视,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2.3水稻播种时间选择不当

水稻播种时间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播种时间较早,相应的会延长秧龄,如果播种时间较晚,可能会碰到寒冷气候,影响到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可能规避不良因素影响。

3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对策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础”、一个“中心”和一个“保障”。即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多孽壮秧为基础,以建立合理的动态群体为中心,以防虫治病为保障。

3.1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是否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对于水稻生产影响较大,应该尽可能选择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品种,为水稻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3.2确定合理的播种时间、培育多孽壮秧

在水稻种植中,播种时间的选择是尤为关键的,如果早播需要考虑到全年种植情况,确保两个季节的种植过渡。不同育苗方式对于播种时间要求存在明显差异,湿润育苗相较于旱育苗方式而言温度应该高2℃。晚播的水稻则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水稻的生长周期,外界的天气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确保水稻产量[4]。鄂嘉镇水稻育秧需要考虑三月“倒春寒”和八月阴雨天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在3月8日-3月20日播种,多采用薄膜湿润育秧、旱育秧等育秧方式培育壮秧。

3.3建立合理的水稻动态群体

在本镇水稻栽培中,根据不同肥力水平确定其栽培密度,栽培密度在2.5-3.3万丛,一般肥力田块采用(8+3)*4的种植规格,每亩栽培2.7万丛左右,结合合理的肥水管理技术,在确保水稻达到亩有效穗的同时,实现穗大粒多、粒大,从而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3.4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高产、稳产

在本镇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虫害主要就是稻飞虱。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施用农药,确保水稻稳健生长,从而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农业的目标。

结论

在水稻栽培技术选择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确定播种时间,做好育秧和壮苗工作;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定期灌溉,注意每次灌溉不应该过多水,根据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确定水量,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少林.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31):274-274.

[2]苏少红.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技服务,2013,25(6):1-2.

[3]李女.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科学种养,2016,8(3):78.

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4

1传统技术的辅助作用

灌溉条件好、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无污染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一大重要条件,因此,对于传统技术的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农时有着精准的掌控力,可以很好的控制播期、播种量以及育苗时间。在播种时就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更高效保证水稻的收益,换言之,在育苗期对种子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培养,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幼苗疾病。同样,插秧也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一个关键环节。以做好选种、育苗等基础性工作为前提,选择合适的时间、土壤等进行插秧工作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第二步。选择丰产期插秧可以提高水稻种植的单产量,并合理安排种植形式及秧苗的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秧苗的生长空间。合理的插秧密度可以更科学的让秧苗进行呼吸作用,在保持风的流动性的同时,也对田间的气候进行微调,促进了单株水稻秧苗优良品质的形成。

2高端技术要求

无公害水稻栽培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不同于栽培普通水稻的技术要求,科学管理水资源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在栽培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浅水栽秧为例,把灌水深度控制在4~8cm之内,可以给秧苗提供一个湿润的生长环境。相比过分灌水,时刻保持一个合适的水层,也保护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以便提供幼苗更多养分。在秧苗移栽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其根部受损,因而失去控制水平平衡的能力,可见,保持一个最佳的温湿环境对幼苗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进行适度的晒田工作,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助于增强抗倒伏力、减少病虫害等。幼穗对水的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为分化期到抽穗期,所以在不同时期对灌水量的控制都不容小觑。在实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加大研发防治才病虫害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在农业防治方面,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即轮换种植、平衡施肥等栽培技术都能够有效的提高水稻自身的品质,增强其抵抗力与免疫力。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科学的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充分发挥与利用两者间相互制衡的条件。同样,物理防治方法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装置诱杀害虫,可以减少成虫的侵蚀与幼虫的滋生。在选择化学防治方面,需要注意对无公害水稻的保护,不能过多使用农药产品,优先选用无公害产品。在对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等方面要有严格的控制,防止高浓度与有毒农药的残留。为了栽培无公害水稻,我们所选取的相关肥料也应是无公害的。无公害水稻栽培离不开肥料对肥力的供应,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多肥料都对土壤及农作物有一定伤害力。在开发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对无公害化肥的研制。选取与使用肥料时,应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多使用堆肥、沼气肥、作物秸秆肥等绿色肥料。而对于市场上的化学肥料选择,优先选取添加磷、钾的肥料,也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无公害水稻在收获期也需要精心照料,若采收过迟,会导致稻谷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失去了栽培无公害水稻的意义;若过早采收水稻,就会降低水稻的出米率,因此,控制好采收期不仅会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又会保持其营养物质的稳定性。无公害水稻与普通水稻不同,虽然种植方法相类似,但是需要更严格的标准去控制每一个水稻成长与生产环节。无公害水稻的栽培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对于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开发有着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也将是人类在农业科学领域的一项新挑战。

作者:高军 单位:黑龙江省宝清县龙头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插秧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28-2

1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由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不仅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得安全。人们争先购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由此,有机大米在市面上诞生了。有机大米是由有机水稻加工生产出来的,由于有机水稻生产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工合成物质,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这给有机水稻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水田杂草,二是病害,三是虫害。针对上述三方面的问题,相继出现的稻田养鸭技术、绿萍压草技术等对这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很好。2008年开始,柳河县采取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的办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上述三方面的难题。截止到2013年在柳河县累计推广面积1500亩。

2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点

2.1增加有机水稻产量

从6年试验示范推广结果看,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亩产量可以达到该品种普通栽培产量。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增产40%左右。

2.2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用黑色地膜覆盖,因此能够有效控制了畦面杂草的生长,畦面除草效果达100%;在整个分蘖期内畦面没有水层,改变了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了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的为害,同时也控制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纹枯病防效达到60%~70%。

2.3省肥、省种、省水、省工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减少有机肥用量25%~30%;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每穴插秧1~2棵苗,普通栽培每穴插秧2~3棵苗,常规有机水稻栽培每穴插3~4棵苗,因此,较普通栽培省种20%,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省种50%;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耙地后到有效分蘖期前,需排干畦面积水,不用灌水,因此,节约用水20%以上;节省除草用工,常规有机水稻生产一般人工除草3次,每亩3个人工。

2.4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早插秧、早成熟

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增加有效积温100℃~150℃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肥料中养分释放,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水稻有效分蘖期提前7~10天,水稻整个生育期提前5天左右。由于地膜覆盖栽培,地温较高,土壤升温快,较普通栽培可以提前5天插秧,有利于缓解插秧期用工矛盾。在柳河县终霜期过后,5月13日即可插秧,而普通栽培要在5月18日以后才开始插秧。

2.5增加收入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较有机水稻常规栽培每亩增产125~150公斤,每公斤稻谷按6元计算,增收750~900元,减少人工费用300元、节约有机肥费用75元、节约种子费用5元,合计亩增收1130~1280元。扣除地膜费用70元、覆膜费用30元、插秧费用多20元、撤膜费用50元、铲除畦沟杂草费用50元,与有机水稻常规栽培相比亩增加纯收入910~1060元。

3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1选择好品种

生产有机水稻的前提是正确选择优质的有机水稻品种。首先要以非转基因水稻种子为前提,既综合考虑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优质,同时要选择外观品质、碾米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都符合优质米标准,还要兼顾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在柳河县通常选用的品种是:稻花香、秋田小町和松粳12(松01-173)。

3.2稀播培育壮秧

健壮的水稻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稻谷,所谓“秧好半年稻”,育秧是关键。只有培育出壮苗,才能培育出健壮的群体。有机水稻育苗与普通栽培育苗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种子消毒方法不同。普通栽培水稻育苗采用化学合成药物消毒而有机水稻育苗采用浓度为1%的石灰水消毒;育苗土配制所用肥料不同。普通栽培育苗用化肥或营养土母剂配制育苗土,有机水稻育苗采用有机生物肥料配制育苗土。一般50公斤育苗土加3.5公斤含氮5%的有机生物肥;除草方法不同。普通栽培育苗采用药剂封闭除草,有机水稻采用人工除草。育苗时间,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育苗要求育苗时间较普通栽培早5~7天。

3.3整地施肥

水田耙地前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整地与普通水稻栽培整地相同。洼地或粘土地最好是秋翻,春翻应早点进行,翻地不及时土不干,很难保证耙地质量。耙地不是耙得越细越好,耙地过细,土壤中空气少,地板结影响根系生长。因此,耙地应做到在保证整平度的前提下,遵循上细下粗的原则,既要保证插秧质量又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只能用有机肥,而且要求做底肥在翻地或耙地前一次性施入,不用追肥。一般亩施完全腐熟优质农家肥750公斤(以含氮量为标准,保证亩施纯氮6公斤)或含氮5%的有机生物肥120公斤、含氮3%的有机生物肥200公斤。耙地整平后排干田面水分。

3.4做床覆膜扎眼

水田中的水排干后,白浆型水稻土等待12小时、冲击型水稻土24小时、泥炭型水稻土等待36小时左右。用专用做床覆膜扎眼机一次完成做床、覆膜、扎眼作业。要求地膜宽度1.8米,厚度0.01毫米,颜色为黑色,畦宽1.6米,畦长自然长度,畦沟宽0.4米。

3.5插秧

覆膜后人工插秧,人站在畦沟中,按照地膜插秧孔插秧。每畦6行,人站在畦沟的一边一次插3行,由于畦中间温度高水稻分蘖多,要求畦边行每穴插2~3棵稻苗,中间行每穴插1~2棵稻苗。

3.6田间管理

3.6.1水分管理 水稻有效分蘖期前不用灌水,保持畦沟有水,畦面无水,畦面有水畦面温度低影响水稻分蘖。水稻有效分蘖期后正常灌水管理,以利提高有机水稻米质。

3.6.2水稻病虫草害防控 水稻稻瘟病正常预防,使用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预防;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不用防治,其他害虫使用性诱剂或杀虫灯进行防治;用黑色地膜覆盖畦面无杂草不用防治,畦沟杂草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人工铲除。

3.6.3撤掉地膜 水稻有效分蘖结束,有机水稻田正常灌水,灌水2~3天后,畦土变软,二人一组站在畦沟,从畦的一头开始撤掉地膜,拿出田间统一处理。

3.7适时收获

一般情况下,水稻齐穗后40天左右收获,稻米的食味最佳。当然,有些灌浆速度慢、灌浆期长的品种,过早收获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适当延迟收获,但有机水稻生产应尽可能适期收获。过期不收常常会导致裂纹米和断米率增加,整米率下降,食味向差的方向转化。

4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尚需研究和探讨

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大关县天星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目前,水稻是国内单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同样也是各地区都种植的农作物。在人口数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现有种植技术以及生产环境已经难以满足粮食产量增加的需求。为此,必须要全面增强水稻种植的品质与产量,因而,水稻培育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

1 水稻播种准备工作

1.1 水稻种子的选择。在水稻种植之前,一定要选择满足国家标准的稻种,而且抗旱性也必须要达到标准要求,最好选择5-6类的稻种品种。与此同时,应当对稻种进行特殊地处理,进行晾晒以加快稻种酶活化的速度,使其能够新陈代谢,增强吸水的能力,便于种子快速发芽[1]。另外,还应当给稻种消毒,以免受病虫害的威胁。对稻种进行催芽也十分关键,应保证空间温度稳定与适中,当种芽长到1毫米,就说明水稻稻种催芽完成。

1.2 种植土地的选择。在水稻播种以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正确地选择种植土地。在水稻种植中,旱土地是最优选择,其土壤肥沃且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另外,土壤结构要尽量具备多种元素和有机质。播种之前,要向土地浇灌水分,对种植地的气候与水温条件予以深入了解,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种植水稻。

2 水稻培育阶段的育秧工作阐释

2.1 湿润育秧环节。要想实现湿润育秧的目标,就必须要确保土地的肥沃性且平坦,不存在杂草,阳光照射条件充足。与此同时,严格检查并确定稻种没有病虫的侵害。在耕地过程中,应将深度控制在9厘米左右,保证种子播撒的均匀性。通常情况下,普通水稻插田每公顷是54千克,对于杂交水稻而言t应控制在每公顷247千克[2]。另外,还应该向稻种施加质量分数为13%的氮磷钾复合肥料,也可以向其施加氮化钾和尿素,使用量分别为125千克和140千克。经过实践表明,湿润育秧所需时间大概是27天,并且生出七叶稻秧叶。

2.2 使用塑料薄膜育秧。在完成湿润育秧以后,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塑料薄膜育秧。特别是在春寒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维持稻秧的温度,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这种育秧的方法能够使水稻秧苗均匀且粗壮。

3 水稻移栽插秧准备工作

3.1 整平土地并施加肥料。在水稻移栽插秧前九天可以开耕土地,将深度控制在10-16厘米范围内。耕地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土地松软,为水稻的生长营造理想的环境。通常来讲,基肥是水稻生长中最好的腐熟有机肥,并在有机肥中添加适量硫酸钾。如果稻秧种植地无磷亦或是含磷量不多,则需要在其中添加磷酸钙。随后翻耕暴晒,经过特定时间以后,应当在稻田当中施耕细肥,以保证稻田与水层表面的肥力保持一致。

3.2 抓住移栽时间完成水稻移栽。栽培工作人员应首先对水稻进行观察再进行移栽。移栽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找出中间水稻,确保数量在四万穴,与此同时,还应当具备三万穴基本苗。基于此,根据不同区域稻田的实际情况来调节肥料量。若水稻栽种区域的温度达到了17摄氏度,就可以进行水稻移栽的工作[3]。

3.3 水分要适中。水稻的栽培需要选择浅水区域并进行合理地灌溉。一般来讲,灌水的最佳阶段就是在稻田自然干以后。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水稻秧苗早期受低温天气影响,那么必须要在夜间向稻田补水,以保证稻田温度适中。而在水稻栽培一段时间以后,要清除杂草而后开耕,以保证所有秧苗都接受耕耘,使水稻生长更健康。

3.4 确保施肥的合理性。对水稻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在最佳时机向水稻施加肥料。一般情况下,将水稻秧苗分开才能够施肥。水稻种植早期,分集肥施加的时间并不长,所以,通常都会在移栽以后施肥。另外,还要在每平方面的稻田中施加人畜粪肥,施用量是2千克,也可以采用施加硫酸钾的方式,施用量为0.5千克。然而,针对中晚稻而言,施肥时间相对较长,应在完成栽培九天以后施肥,每亩地的添加量在15千克。

4 水稻种植的秧田管理工作

4.1 秧苗栽插要合理。水稻栽培工作人员应选择适当的时机早插秧苗,这样能够保证水稻秧苗尽快进入到生长分集的阶段,还可以减少稻田返青时间。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时间确保栽插秧苗的合理性。另外,应当根据最佳农时栽培季节灵活地运用适期和早期插关系。而实现水稻早插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对适龄插秧的理解,正确选择使用秧苗插植,以免有空田等秧问题的发生[4]。基于此,水稻秧苗栽插密度要科学合理,每公顷在26万穴左右,且穴距在18厘米,而行距在32厘米。若稻田肥力不理想,一定要及时调宽稻秧间距。

4.2 秧苗病虫害的防治。对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应当将重点放在水稻秧苗分蘖时期的飞虱方面,进而增强水稻抵抗能力。在对稻瘟病进行防治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穗颈瘟病的治理。要想防治这种病害,需要在水稻齐穗扬花和破口时期以后喷洒质量分数为70%的三环哩。在长期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稻田秧苗的氮肥使用量高且种植密度大,那么患有纹枯病的几率更大。为此,一旦稻田秧苗发病严重,应当将粉诱宁与井岗毒素相混合进行喷洒,发挥其防治的作用。另外,要使用浓度较高的农药,向秧苗下方进行喷洒。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高产栽培工作十分复杂,而且要结合本地区生态条件。不仅要正确选择水稻品种,还要在适当时机施加肥料,并保证水分的充足。只有使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才能够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施玉珍.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5,35(16):127-128.

[2]吴晓清.水稻栽培技术对发展水稻高产的影响探讨[J].农技服务,2015,32(11):75.

[3]王茂金.水稻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及效果浅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