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精细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精细化管理

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且呈多元化、复杂化,科研经费普遍粗放式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是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举措。

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经费预算管理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科研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细化具体的管理措施,将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1.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引入精细化管理符合国家政策和改革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数量、教师数量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数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经费来源渠道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然而,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导致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探索科学管理方式,借鉴其他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引入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2.科研经费业务运作具有精细化管理特征,符合精细化管理原理

科研经费的管理环节涉及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管理,财务部门科研经费预算的审核、结题项目经费决算的审核、项目负责人编制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审计和纪检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和监督等,这些环节都具备细化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明确职责分工、规范业务流程等精细化管理特征。这些环节都与精细化管理相匹配,符合精细化管理原理。

3.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培育高职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今天,高职院校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资源向优质高职院校流动,高职院校显现出分层分化趋势。科研是高职院校三大核心职能之一,而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科研工作开展的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进而影响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对培育高职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树立高职院校品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四个方面

1.规范化推进精细化

管理要规范,制度要先行。科研经费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环节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推进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1)建立培训制度。一是对学院领导的宣传与培训。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与学院领导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要着力提高学校领导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意识,为学院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对科研人员的培训。高职院校科研人员一般只具备自己专业领域的研发能力,对科研制度、财务知识了解甚少。为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需要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加强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经费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三是对科研管理、财务人员的培训。在大数据时代下,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类数据海量膨胀,更需要财务管理、科研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升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2)建立预算评审制度。预算是保证科研项目按目标和计划实现的重要手段,对合理配置资源具有主导作用。课题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杜绝随意性。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需会同财务、审计、资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本校拟申报立项的科研项目进行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和验收可行性的预算评审,提出预算审核建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预算评审建议调整预算编制。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能随意更改,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即使有调整,也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履行预算调整手续。(3)建立动态监督与预警制度。高职院校对科研项目的监控主要是事后的抽查审计,很少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因此,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审计部门可以联合财务、科研部门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可以将预算执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二是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科研考核指标,作为奖惩依据;三是可以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模块中设置动态监管和预警功能,自动检查经费使用情况,系统可自动提醒课题负责人及财务部门,及时进行控制调整,保证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规范合理地使用经费。

2.系统化完善精细化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列过程,既涉及学院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又涉及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需要学院统筹领导,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构建多部门“统一领导、协同创新、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既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的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

3.数据化实现精细化

科研经费管理包括从项目申报、项目预算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到账、经费支出、经费决算、评估考核等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繁杂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独立管理,存储分散,数据量大,收集、整理难。所以,高职院校需实现科研经费数据化管理,对积累的各类相关经费数据库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提炼,以此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进而为学校宏观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据化实现精细化。

4.信息化保障精细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产生了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科研人员以及专家库等各类型数据信息,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强的科研经费管理需要,迫切需要运用数据库和网络化信息技术,整合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财务、审计、资产、院系部门、课题负责人等信息资源,搭建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管的科研经费信息管理体系,保障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Z].2015.

[3]谢薇,金志丰.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动态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1(5).

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2

1 存在的问题

1.1重立项、不重结题、不重成果 目前部分医院十分重视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 ,重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而级别较低的课题以及项目的进展、结题不予重视。由于近年职称晋升对科研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各单位、各部门立项的课题越来越多,科研部门压力增大,但科研管理人手缺乏且良莠不齐,导致日常科研项目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工作粗糙,项目延期或不结题问题越来越突出,另外个别科研人员为了晋升职称突击申报课题,立项之后不予开展,或在开展过程中弄虚作假、不仅影响了本单位的声誉,对后期项目立项和资助受到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成果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家每年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但科研成果产出甚少,即项目数与科研成果数不成比例,即使有成果,也没什么社会价值,几乎得不到社会的公认。

1.2经费管理不完善 目前各级别课题拔款经额均较前几年增幅较大,国自然课题经费几乎翻倍,但部分单位科研经费不能按计划书中的要求和预算报销,按相关规定科研经费项目主要包括检测费、耗材费、设备费、查新费、能源费、管理费、协作费、费用等,而某些单位将餐饮发票、礼品发票等在科研经费中报销。

1.3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部分单位虽然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十分重视,但对科研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比较随意,科研管理人员是兼职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科研管理工作,许多本该属于管理人员的工作反而由科研人员自己去做,无形之中给科研人员增加了负担;无法正常为科研人员策化、提供相关信息,无法解决科研人员的相关问题。

2 建议

2.1促进学科建设、加强学术交流 学科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要重视人才培养,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尤其是青年骨干;对于医院的年轻人应该每年分批派出学习、交流,将外院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引进来。大力扶持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着人,使学科带头人在医院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发挥团队精神,在医院的发展中起学科人应该做到到"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等方式激发青年业务人员科研热情;加大科研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我院近年不仅对立项课题负责人进行奖金奖励,还对课题经费进行一定比例配套。由于近年科研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奖励及配套经费积极落实。我院近几年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呈倍数增加。

2.2注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医学科研档案学术性强、专题性强,研究周期长,少则两年,多则4~5年。可采用分年、分级别归档,项目研究结束时及时归档,使每个课题即要保持学科的独立性, 又要保持专题的完整性。

2.3提高科研管理队伍人员素质 要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科研管理人才队伍[1-3]。①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②应熟练应用word文档、excell数据表和统计分析软件;③具有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④对科研信息敏锐,能够及时、准确将科研信息提供给相关的科研人员,以便申报课题和成果;⑤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留每年参加1~2次培训、学习,与兄弟单位相互交流、切磋、互通信息和经验,对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4医院科研经费核算有待加强 科研经费的预算是影响科学研究最终成果的决定性要素,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建议:①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科研经费应纳入医院预算管理,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使用。给予课题立项人、科研成果申报奖励,对于不能按期结题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的负责人给予一定处罚;②课题经费支出时,先由课题负责人在相关发票上签字,经科研管理部门、院领导、财务科审批后方可报销;③财务部门单独设立科研基金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④加强医院科研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科。

总之,科研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者与科研人员相互沟通、配合,是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因此,对于科研管理工作,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个科学有效运行的科研管理机制,才能促进本单位的科研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鑫,雷鹏.浅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在科研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9(11):68-71.

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逐渐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工作,在近些年的科研项目中,明显加大了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对于项目的专业化管理、系统化经费使用、高效性的科研经费拨付等多方面的管理进行强化。国家在强化经费投入的同时,也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对此国家在出台和修订部分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构建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强化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逐渐细致化和精密化。在构建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强化预算约束性效果的同时,重视对精化管理的特点分析,强化对科研经费的监控和管理。

一、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是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构建出完善的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项目,需要借鉴和融合精细化管理,从而保证预算环节的高效性和有根据性,保证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细致化,完善科研经费和研究任务之间的关系;在编订预算的过程中,要求预先制定完善的流程和程序,同时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在财务专家的把关和审核之后,根据农业的季节性特点以及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构建出完善的调整方案,根据相关的报批程序审核项目的执行效果。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强化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明确各个具体项目的预算、管理流程,强化对各环节的权责划分,使用有效的方法将主体有机融合,构建出完善的责权一致的管理网络系统,保证经费预算处在高效、科学的监督体系之下,从而保证整个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项目研究工作的综合效益。

二、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提高农业科研效率的有效手段,要求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之上,构建出科学化、系统化的生产、管理流程,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2008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在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强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这也是我国各级单位强化财务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开始和标志;2014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对于现阶段的农业科研院(所)而言,要求在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强化对预算关键环节的管理和分析,构建出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编制,细化和完善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采用刚性的制度规范措施,构建完善的责任落实效果,提高和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农业科研中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精细化不足

在目前的农业科研单位中,科研工作者对经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争取和申请科研经费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对申请项目和预算编制等多方面的联系和结合,并未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效果,导致整个科研项目在进展和推行过程中,并未结合项目的经费需求进行严格的预算规划,导致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同时大多数的科研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对各项费用的内涵缺乏科学地认识,由于经验不足或者错误预算,使得科研经费无法进行细致和划分,进而导致整个预算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缺失。

(二)合理化不足

在部分农业科研单位中,由于缺乏预算协调机制,导致项目的需求和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出现了预算编制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在部分单位的项目预算中,并未考虑到经费的使用情况,没有对项目和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出现擅自调整预算,进而使得整个预算并未按照原定流程进行,没有遵循具体规定进行备案呈报工作,出现了相关负责人因退休、调整、离职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项目预算的更换。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在项目合作以及外部协作的过程中缺乏对预算管理的充分认识和分析,导致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并未根据科研项目进行完善的资金拨付机制,也没有通过合同任务书的订立以及对项目任务书的构建进行经费管理,导致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并未构建出完善的外拨经费管理机制,因而在拨付资金之后,整个监管系统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执行力不足

在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项目管理中,预算和资金管理主要由项目负责人采用全权负责制度。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机制之下,项目负责人对于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支配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当出现一个项目负责人管理多个课题项目之时,很多时候因为精力不足导致对项目的支出和预算的管理缺乏实质的管理工作。一方面使得整个科研项目的收支费用并未按照列支的项目进行及时的管理和处置,财务人员的日常费用支出成为单位的公用费用开支,出现事业经费的挤占,使得最后的项目验收工作出现了人为的账务调整。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相同类型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导致科研人员在未考虑项目的研究和进展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进行签字确认工作,很容易出现项目之间出现交错复杂的使用问题。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人为调账行为时常出现,会出现不合规的发票和支出。另外,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支付中,科研项目的经费直接由财政预算拨付,在经费使用和下达过程中存在时差性,同时经费预算的管理未进行有效监督,导致出现相互垫付的现象,达不到预算的实际效果。

(四)考核力度不足

当前在很多科研项目中,过于重视科研经费的申报和使用环节,而忽视了对经费预算的考核和评估环节,在绩效考核和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中缺乏力度,导致出现项目执行效果欠佳和未达到系统地评价指标及标准。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奖惩制度,整个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鉴别能力,整个预算的执行难以做到实时定量的考核。

四、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地编制体系

为了使农业科研经费预算合理化,首先,从事农业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忽视管理注重争取的观念,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要根据类似的研究活动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循相关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的要求,综合考虑科研项目的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对预算编制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论证。在对每个预算科目内容都分析清楚的基础上,对预算支出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细化,对具体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地预算,展示出具体的预算过程,结合科研项目的资金实力进行编制。同时,农业科研部门要积极联合财务及资产等部门,对预算编制的各项经费进行审核,科研人员要根据审核意见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修改,尽可能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合理规范农业科研预算经费的调整手续

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和具体的编制内容等规定,对各个项目的经费支出状况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不能进行调整。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必须要进行调整,要遵循有关的规定,利用慎的态度进行合理地调整。现阶段,农业科研预算的调整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报批调整,其二是主持单位进行审批调整。如果科研项目出现预算资金数额变化或者合作单位的预算出现调整,需要进行报批调整。或者出现其他的情况,如预算金额没有出现变化,一些具体的材料费用、加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要进行调整的,由具体的负责人进行申报,单位进行审批,负责审核的管理部门在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明确。

整个科研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项目预算的调整,需要将进行这些项目调整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金额进行详细地展示,同时要展示出详细的证明材料,将这些资料申报给相关的管理单位进行审核;管理单位要遵照相关的规范对合作单位及项目的科研人员以及经费和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在进行审批之后要及时的告知相关的人员,对课题项目的预算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

(三)强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中的精细化管理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首先要通过会计信息软件进行合理的额度预算控制,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以采用逐个控制、浮动调整的方法。将通过审核的科研项目预算支出的费用金额按照具体的会计科目在会计预算系统中进行录入同时设置合理的额度,如材料费、设备采购费用、人员薪资及其他费用等制定出合理的浮动比例。通过这样的设置,如果这些项目在单类或者预算总额超出一定指标之后会进行自动警示,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对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地监督。

其次要强化在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各个项目和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切实融合到整个项目的预算管理中。项目管理部门要做好整个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执行工作,对项目经费的收支、到账以及结余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了解。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中的各种票据进行认真审核,对于其中不符合规定以及一些虚假票据不予受理;对于一些不完整和不准确的票据实施退回。而科研部门要对项目的经费支出和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督。

(四)完善和健全考核制度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要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快科研经费绩效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出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通过有关的定性定量指标进行有效分析。定性分析指的目的是确保科研项目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开支的范围是否符合相关的制度。而定量分析可以通过科研经费预算完成的具体指标来体现。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使得绩效考核机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五)提升化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预算管理理念

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要正确地认识到经费预算是通过对科研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经济利益等合理的计算所得出来的,对于预算来说,其本身并不是科研项目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要及时了解和学习一些有关财务的知识,这有利于科研项目在进行经费预算的编制中和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科研工作人员要积极地向财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反映科研项目的实施状况,采纳合理的意见。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充分参与到科研项目的预算中。

五、结语

农业科研项目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促进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要加强对预算经费的编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当前国际宏观层面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要求相符合,形成全新的经费管理理念,要将财务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融合,满足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的了解和掌握,更进一步的加强对于经费预算的管理,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项目的经费进行有效合理地使用,加强监督,最终提升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宋雯雯,陆学文,周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11).

[2]任红艳.从绩效预算角度对规范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04).

[3]高新华.浅析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5(04).

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07-02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高校科研水平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经费呈逐年增长态势,科研收入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除国家、地方政府拨入的纵向科研经费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经费。经费来源广、数额大,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科研经费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出台了各种科研管理制度,从项目的申报、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平台,充分共享资源,整合科研管理业务。

(一)科研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相互封闭,形成信息孤岛

高校科研经费采用科研部门、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分级管理的机制。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管理,协助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填报预算、签订合同和办理结题。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包括项目的经费立项、经费的使用、经费的汇总、经费的报表、经费的监管。

科研管理部门使用的是项目合同管理系统,财务部门使用的是经费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均属封闭系统,系统之间没有对接,数据不能交互利用,资源没有进行充分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负责项目管理的科研部门不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负责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的研究状态。

科研部门注重的是项目合同管理,主要以国家批复的课题编号和签订的合同号为基础进行管理的,而财务部门注重的是经费管理,按项目的财务编号来管理,财务编号与项目编号没有一一对应,项目信息不对称。

(二)资源共享不够,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重复,效率低下,信息不准确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之间没有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信息传递不畅。受其影响,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重复,效率低下。如某些高校在科研项目立项时,科研人员不仅要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项目信息,获得科研部门审核,还要到财务部门现场办理经费立项。财务部门经费立项时,按科研部门审核单逐笔入账,并逐笔冲销科研到账款。这种模式下的管理流程非常落后。一是工作重复,浪费人力和时间,二是系统之间的信息会有偏差,不利于同步管理。

(三)科研人员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不能即时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人员是科研经费的主要责任人,对经费的使用负直接责任。现有的管理模式,没有提供供科研人员自主获取经费使用情况的平台。科研人员不能即时了解经费的当前余额,已使用经费的执行情况;不能随时知道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不知道哪些预算已执行完毕,哪些预算还有结余。

(四)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经费管理的理解,角度不同,沟通困难,难于达成共识

每一项科研经费管理都有其特殊性,同一笔科研经济事项,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理解有偏差。财务人员核算时,会考虑每一项科研任务的特殊性,根据财务制度要求,合理进行经费的核算和归类,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向财务人员提供项目预算资料和信息。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将项目的资料和信息纳入到财务信息平台,科研人员只向财务人员提供纸质资料,不便于财务人员操作,也不利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二、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能适应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要求,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人工账务中解脱出来;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能提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使得经费的使用与预算一致;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能促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的公开化,科研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能实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当前余额和每一笔支出的预算控制余额。

近年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高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园数字化建设,校园信息建设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校园信息建设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人事、学工等资源整合起来,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顺畅了,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数据交换提供了便利。

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设想和构建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构建,首先应梳理科研经费管理和控制流程,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管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财务部门对科研人员开放信息平台,方便科研人员网上自助报销,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经费余额、项目额度结余和打印结题报告。

(一)实现科研经费立项信息化

1.经费到账数据对接给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从银校互联系统中下载科研经费到账清单,传输给科研管理系统,实行系统对接,数据共享。

2.科研管理系统中的立项登记。科研项目负责人登录科研管理系统,填写立项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经费分解明细等信息,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定期数据返回给财务部门。

3.财务部经费立项处理。财务部门接收反馈的数据,按类自动编制财务编号,导入到财务系统中批量处理,自动生成凭证,完成科研经费立项。

上述立项流程,科研管理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按承担的责任,分工共同完成立项工作。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分清了责任。所有的立项工作都在网上完成,节省了课题负责人现场办事的麻烦。两系统数据对接,保证了科研信息的同步,提高了立项的准确性。财务数据批量处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推行网上报销模式,实现经费的自动控制

所谓网上报销,就是搭建、利用一个网络信息平台,让报账人在信息平台上填写报账信息,由财务人员直接从信息平台上获取数据,自动生成凭证。

高校科研经费数量多、金额大、来源广,每类科研经费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核算管理模式也千差万别,允许报销禁止报销的规定细致繁多。为了缓解财务人员报账压力,推行网上报销模式,根据每类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开支范围和口径,将开支范围对应的会计科目植入到每类科研经费报账模块中,通过各种设置,将经费的管理办法用信息化方式控制起来,用电脑计算替代人脑记忆,从而起到提高效率减少差错的作用。

科研经费报销模块的设立,首先按科研经费的来源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再按照各类经费对应的管理办法,归纳出开支范围。按开支范围的不同分类,制作相应的报账模块,如973、863支撑计划分属不同经费来源,但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相同,适用的报账模块相同。将报账模块赋予给每一科研项目,每一个项目对应着相应的报账模块。科研人员登录财务报账系统,在财务系统指定的报销范围内报销经费。

网上报销系统,除了限定每个项目的报账口径之外,还应控制每一项支出的预算控制,保证网上报销给科研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强了经费管理和预算控制。

(三)开放信息化平台,科研人员自主在网上提交财务部门所需的信息资料

大多数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有严格的预算,每一类经费的支出都必须在预算范围内,我们通常将经费的支出预算称之为额度控制。为了保证项目每一项经费的支出按预算控制执行,多数高校都会利用核算系统的预算控制系统,将每一个科研项目的预算额度录入预算控制系统,控制每一项经费使用的额度。通行的做法是,由财务人员在经费立项时,将预算控制额度录入系统中。需要变更预算时,科研人员将变更说明交由财务人员操作变更。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可以开放信息平台,由科研人员自主将经费预算和变更预算录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并将科研项目的具体预算上传给财务部门,方便财务人员对经费的管理和控制。

(四)开通网上适时查询功能,供科研经费参与主体实时获取财务信息

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财务系统对外封闭,科研项目的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数据存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科研部门与科研人员不能实时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不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经费使用情况。

财务部门应建立信息查询平台,开通网上查询功能。查询平台提供的信息应及时、全面、多维度,应涵盖全过程信息需求,包括科研到账经费查询平台、经费余额查询平台、经费的使用情况、网上报账信息、经费使用情况汇总表、经费的额度结余情况等等。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财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学校各部门和科研人员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

[2] 王海红.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初探. 会计之友,2013(10)

[3] 乔志芳,冯妍.以信息化手段助推科研经费管理――以××大学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7)

[4] 张兴乾.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经费过程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5] 董文凤.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讨.会计之友,2011(33)

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

一、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现状

近年来,乐清市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在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精耕细作”,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确度。同时,乐清市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位一体”的各个环节着手,重科学、重细节、重过程、重效果,争取在财政改革与发展中更精、更细、更好、更优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积极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以预算编制为基础,从源头上力促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乐清市预算编制要求实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资金,按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测算每一个科目、款项的支出需求,进一步增强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力度,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乐清市支出预算具体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等,其中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

1.人员经费细化为行政在职人员经费、事业在职人员经费、离休人员经费、行政退休人员经费、事业退休人员经费等五个明细项目,具体的人员经费更是细化到实处,行政在职人员经费的预算编制标准细化为12个基本项目。

2.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等十几个基本项目,按照部门单位性质、工作职责、事业特点,根据必需合理、基本保证的原则,划分为四个档次。

3.专项业务费包括办公场地租赁费、交通费等因部门特殊工作需要而支出、无法通过定员定额经费解决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急办项目,具体分为一般性项目支出、政策性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一般性项目支出原则上按零增长控制,政策性项目支出按上级政策文件依据编制,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按发改部门立项批准文件编制。

与此同时,为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细,有政府采购项目的各部门单位必须根据上级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制定《政府采购预算表》。对于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支出,各部门单位还需编报《乐清市级部门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表》。

(二)以预算执行为抓手,在实践中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乐清市在兄弟县市中较早使用金财工程软件,且大部分单位已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通过这些软件,将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编制系统数据导入一体化软件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指标,真正做到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的每个过程无不诠释科学化、精细化的理念。

2.严格控制部门预算追加。在年初安排全市预算收支时进行不可比因素摸底调查,充分考虑各种不可比因素,努力将预算做准做细,尽量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追加和调整事项。确需追加的突发紧急项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大力加强支出进度监控。一方面,每个月的收支执行情况表及时公布;另一方面,本年部门预算的执行率低于85%的,其部门的下年预算控制数按上年的95%安排。

(三)以预算监督为保障,全过程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绩效管理的监督。乐清市除了对100万元以上项目支出申报预期绩效目标以外,还在项目完成或年度结束后,对项目支出的绩效和预定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自评,按时上报绩效评价自评报告;主管部门要对所属项目单位的绩效评价自评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财政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部分项目开展预期绩效目标细化论证和重点评价并建立论证细化结果和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与下年预算安排挂钩。

2.审计的监督。我市全力配合各级审计部门的监督,不断完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3.人大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一方面,乐清市自2008年选择三个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进入人大审议以来,2012年部门预算已经有26个部门单位上报人大审议,根据这样的趋势,不久将来乐清市就可以实现所有部门预算编制进入人大审议。另一方面,乐清市的预算公开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人大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必将促进财政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二、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市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财政管理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与高标准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安于现状,缺乏主动进取的精神,担心工作负担的增加。

2.预算编制仍需进一步细化。目前的部门预算整体仍然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模式,公用经费也采取包干的方式来编制。这样的预算编制无益于精细化的财政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不同单位间经费的苦乐不均,甚至逼迫一些部门单位进行二次分配,以便跟上支出进度。

3.干部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和政府职能转换,财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和丰富,新任务、新要求层出不穷,对财政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4.支出进度不够均衡。据测算,乐清市2012年各月份的一般预算支出极差(R)为6.61,四分位差(Q.D)为0.505,方差[D(X)]为3.17,标准差[δ(X)]为1.78。由此可见,虽然乐清市2012年在支出进度的均衡性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每个月的支出数与均值的偏离值仍然较大,需进一步改进。

5.基础数据库的应用不足。目前,我市金财工程建设正迅猛发展。地方分析评价系统软件涵盖了全市所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基础信息;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软件则包括了全市各部门单位所有固定资产情况;部门决算软件更是提供了人员、资产、财产的综合信息等。这些基础数据库本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管理,使财政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但实际执行时却相互脱节,没有得到合理应用。

6.部门预算编制绩效考核机制缺乏。虽然乐清市建立了绩效管理的事前申报事后评审制度,但是大多数资金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的安排拨付到预算执行单位后,资金使用的效果究竟怎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资金实际支出情况是多少,这些指标并没有影响到对部门的全面考评,而仅仅对该部门下年度预算安排有些许影响。针对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长期而有效的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机制还有待加强。

三、完善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建议

(一)夯实基础建设,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

1.锤炼队伍素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干部是财政管理的主体,加强队伍建设就可以牢牢把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权。

2.完善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完善部门基础数据库,注重对财政供养、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决算等软件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中的应用,逐步实现对部门单位在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与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

3.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搭建互通的大型信息平台,真正做到部门单位信息共享。加强基础资料库、项目库、资产动态管理库等建设,以基础信息和定额标准为基础,逐步实现计算机辅助细化编制预算,使信息系统在支撑财政资金监控、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上有新的突破。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准确性

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按照强化税收、规范收费原则,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在完善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研究开展中期预算管理。

2.细化预算编制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减少代编预算规模和预留项目,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其中,基本支出根据基础信息库的人员及定员定额标准,按实编报;项目支出根据项目库,提前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为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细,需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标准,研究设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扩大专用定额标准范围。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大力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研究建立新增资产配置审核机制,有效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机结合。规范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的统筹使用。

3.加强财政制度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及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升制度层次。定期清理财政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财政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机制。进一步研究出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改善民生的财政扶持政策。

(三)监控预算执行,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严密性

1.细化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通过规范一体化软件程序,进一步强化部门的支出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建立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绩效情况的通报考评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及时掌握财政支出动态,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监控力度。

2.推进国库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预算单位账户,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积极构建以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国库管理、支付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为依托的信息共享平台,严格支付规范性的同时,提高集中支付效率。

3.优化财政工作流程。按照“最短路径、最少环节、最简程序、最优方案”的目标,对财政具体业务模块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和优化,科学设计程序安排、节点设置、工作标准、权限规定及监督制约机制,同时注重各流程之间的顺畅对接和协同运作,形成环环相扣、无缝连接、便捷高效的财政业务流程体系,从而在流程管理上做到科学化、精细化。

(四)强化监督职能,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效益性

1.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按照强化事前绩效审核、完善事中绩效跟踪、深化事后绩效检查的思路,加快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加快完善相关机制和指标体系,不断拓展绩效评价领域,提升绩效评价层次。汲取各项目绩效数据,建立管理运筹学绩效数据模型,利用精确数据化的绩效目标,科学生成在有限资源下的最优项目配置。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强化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支出责任。深入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政府部门监督。监督这把“利剑”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深入推进的有效保障。要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就要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的职能定位并以其为抓手建立和完善财政外部监督机制,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不断完善和扩大监督网络,不断扩大部门预算编制在人大会议审议的数量,加大接受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的力度。

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6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病

(一)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

科研拨款数量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评价高校实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高校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大多已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争取科研拨款。但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高校存在“重申报、轻监督”的现象,科研负责人普遍持有科研经费“私人化”的观念,科研拨款已成为少数科研人员的“零花钱”。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2014年3月14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制度从宏观方面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提出了要求。但就高校而言,如何规范证科研经费合规、合理、有效地使用,这方面的管理制度仍处于空白。

(三)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对于科研经费管理,高校设有科研处、财务处、资产处及审计处等科研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科研项目各阶段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有效地信息沟通手段和渠道,科研项目信息被分割在各部门,管理者难于及时、动态掌握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从而使违规的经费支出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四)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有待强化

科研经费预算是根据科研研究计划编制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方案。高校多数科研负责人不兼备预算编制的专业技能,而高校预算人员往往没有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因此科研经费预算常常由科研人员人为、随意编造。加之主管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立项不看重科研经费预算,更削弱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由于预算方案的粗糙,很难保证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经费预算一致。

二、规范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研经费管理意识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财经制度,高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科研负责人对使用的经费负直接责任。因此高校要转变科研经费管理意识,即要重视科研申报,也要重视科研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要改革对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不仅仅以科研金额多少来衡量学校科研水平,还应将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经费审计结果等作为评价因素,以避免高校片面追求科研数量。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在下放科研经费审批权的基础上,要根据主管部门科研资金管理办法制订一套适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首先,制订科研经费经济责任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学校领导、管理部门、科研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二是明确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特别是强化对会议费、国际交流费、差旅费及外单位协作费的管理。三是制订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在课题结题时同步完成经费结账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制订科研经费审计办法,将审计结果作为科研课题结题的参考资料,保证科研经费合规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手段

高校要利用网络管理平台,有效实现各科研相关管理部门信息的共享,将被动的事后管理变为主动的全程管理,真正实现对科研项目的齐抓共管。在实施网络管理中,要将科研经费预算贯穿整个平台。科研处要将立项科研的预算录入系统;财务处对科研实行项目管理,将预算分解控制到项目中;资产处要结合预算,充分论证科研资产的购置,防止资产浪费与丢失;审计处要以预算为参照监督科研经费,并完成科研审计工作;科研负责人可实时查看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整改意见建议等等信息,及时改正不合规的行为。

(四)提高科研服务水平

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不仅要监督好科研项目,还要指导服务科研负责人使用经费。根据国发〔2014〕11号精神,科研经费预算将成为科研立项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预算人员要主动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科研负责人要与预算人员充分沟通,使得编制出的预算更加科学、合规,便于对照执行。再者,要加强科学经费政策的学习,特别是对科研负责人进行培训。科研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学习、领会和贯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效展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科研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让科研负责人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主动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共同把资金用在实处,保证项目如期按计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