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1

(1)以前瞻性、整体性、可操作性为要求,强化规划与计划编制。

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电力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管理创新为基点,建立科技规划与计划编制、实施、考核机制,实现对生产业务目标的保障和引领作用。凭借科技规划与计划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与企业整体工作规划的无缝衔接。

(2)以统一规划、分级培养、动态管理为原则,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梯队。

从四川省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电网公司“一流人才队伍”为目标,以“统一规划、分级培养、动态管理”为原则,突出重点领域,关注改善人才短板能力。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培养和造就一支与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创新需求相适应的用得上、留得住的科技人才队伍。

(3)以实时监督、动态管理、过程可控为原则,强化项目管理。

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科技项目管理实际,以“规范化、集约化、精益化”为目标,以“实时监督、动态管理、过程可控”为原则,完善现有项目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管理体系。

(4)以开放化、主动化、特色化为要求,优化情报管理。

将四川省电科院作为情报管理主体,开展支撑公司科技战略的情报研究与管理,建立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和长期跟踪研究体系,提供开放化、主动化、特色化的科技情报服务。

(5)以面向应用,跨部门、跨专业协同为目标,优化研发管理体系。

将四川省电力公司研发管理界面作为管理界面,以生产技术需求为导向,以IPD研发管理为框架,以跨部门、跨系统协同为机制,研发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管理与工作流程、项目资源的优化与筛选、绩效管理,夯实研发管理基础,提高研发管理能力。

(6)以规划化、标准化、信息化为目标,提高成果管理水平。

依据四川省电力公司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建立成果分类及等级标准,完善成果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分步实现成果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成果管理水平。

(7)以信息共享、供需对接为关键,建立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服务体系。

扩大技术成果信息的共享范围,建立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出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政策,构建信息全共享、服务全方位、供需无缝对接的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服务体系。

(8)以优化、整合、创建为路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依托国家电网科研基础优势,以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和管理为补充,优化整合四川省电力公司科研基础设施资源及条件,建立科研基础设施资源协调机制,提升科研基础设施资源运行效率,推动公司科研能力和成果应用水平的提高。

(9)以多元化、专业化、集成化为目标,加强平台建设管理。

整合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科技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产业培育、科技信息管理等科技创新体系要素,坚持平台构成多元化、平台服务专业化、平台管理集成化的目标,从而形成支撑有力、管理有序、运行高效的省级电网企业科技创新平台。

(10)以营造氛围、提升能力、激发热情为重点,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立足于倡导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理念,营造创新工作氛围,树立创新型企业形象,形成良好的创新机制。以公司群体创新活动为载体,辅以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培训手段,提升各层级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价值导向。

2成果成效

(1)科技资源总量快速增加。

该公司科技资金累计总投入近13亿元,研究开发费用总投入约5.4亿元,综合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1%以上。拥有国网公司优秀技术专家7人、四川省电力公司首席技术专家6人、博士30余人、硕士500余人;国家电网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共4个。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得到了加强,有力促进了公司整体科技资源整合共享。

(2)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该公司新技术推广应用率81.944%,电网年平均电能损耗率降低0.28%,220千伏和500千伏输电线路年平均故障停运率降低值分别为0.233327次/100千米/年和0.1276次/100千米/年,各项指标均完成国家电网公司下达值。该公司SVC、串联补偿、智能变电站、省地一体化电网在线安全稳定预警与控制决策系统、四川电网实时动态监测系统(WAMS)等新技术推广项目都走在国内前列。

(3)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不断优化。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2

一、基本情况

年市科技局根据人员变动和调整情况,及时对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方案,严格贯彻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制度》和《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市科技局网络信息审核管理办法》、《市科技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法》,安排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3人,规范信息申请受理制度,并在市科技信息网上开辟政府信息公开、党务政务公开专栏,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机构信息、法律公文、通知公告、规划报告、办公程序、服务制度等依法应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努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副局长王建军同志任组长,办公室主任段永峰、监察室主任符新慧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协调和实施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服务承诺制,公开科室职责、办事内容、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理有关事宜。

(二)完善工作机制。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切实把抓好政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全局工作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各项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健全责任制度。局党组把政府信息工作作为重要议事内容,要求各科室按照职能职责认真抓好落实,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健全政务信息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具体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健全公开程序制度,完善信息登记、查询、办理、备案和统计等规章,做到程序规范、配合默契、运转有序。健全业务培训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三是健全依法公开制度。正确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密、维稳、保护隐私等关系,做到能公开的信息要公开,信息不随意公开,敏感信息慎重对待,坚决杜绝简化、极端化现象。四是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纳入各科室年终考核目标。考核以客观公开、民主公开、注重实效为原则。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对考核优秀的科室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的科室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关责任。

(三)落实工作措施。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严格按照“以公开为主,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建立健全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畅通信息公开渠道,除涉及保密和敏感性的信息外,最大限度地主动公开所有政府信息,力求实现科技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全履盖。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通过网络公开。通过在“科技信息网”开设“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及时更新、科技信息,实行24小时和受理,机构职能信息变更后24小时内进行更新;通知公告栏目每月信息在30条以上,其他信息随时加载更新,做到了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按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二是接受电话咨询。通过公布政务信息公开电话,面向社会受理政务公开申请事项,并及时给与答复办理;三是通过媒体公开。加强同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将各类信息公开、;四是通过专用平台公开。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机遇政策信息,通过科技局商务短信平台向企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热情服务,认真登记,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结果。

二、主动公开情况

年市科技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65条,公文电子化达100%,主要包括领导信息、机构职能、法规公文、通知公告、办事程序、服务制度等,内容涉及科技计划体系、科技项目申报、操作规程、科研条件、科技成果奖励、科技成果转化、科普教育等。

进一步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审批、技术交易合同认定等许可和服务事项的网上公开和办理功能,既提高了行政透明度,又方便了社会公众,重新整理各事项的办事机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相关法规、受理方式和监督投诉等详细资料,方便了科技企业、科技人员及时了解各类政策,更好地为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服务。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

年市科技局受理信息公开申请2件,通过科技信息网“政府信息公开”栏目提交的网上申请有0件,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的申请有0件,通过公开受理窗口当面提交的申请有2件,全部依据申请公开。

四、2012年政务公开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全市2012“作风转变年”动员大会精神,结合科技工作实际,通过公开查找问题,公开服务承诺,公开议政问政,公开整改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信息公开意识

由于本局各科室信息员均为兼职,在本职工作较为繁忙的情况下容易疏忽对信息的收集和。因此在今年制定局信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宣传、督促、评比等方法,强化我局内部人员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识。

(二)丰富信息公开形式

目前科技信息网公开的信息形式主要以文字为主。今年工作中,要在保证信息质量、时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使用照片、图片、表格、视频,使信息内容更生动、直观。尤其在新闻信息上,多捕捉现场照片和摄像,使市科技局门户网站既有文字新闻也有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开通市科技局微博,通过微博的形式与广大服务对象交流、互动。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网络;安全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024-01

传统的财务信息数据管理传输方式往往在时间性、效率上较差,导致管理成本高,信息不准确[1],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财务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财务信息被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通过网络访问相关财务数据,高效性、及时性、共享性成为网络财务的主要特点。虽然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高校财务工作各方面提供了信息综合平台,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在网络的环境背景下,财务信息系统也必然要面临网络安全风险。如何做好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数据安全风险的防范工作,成为高校财务信息管理者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信息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

网络财务是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在财务信息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其信息安全风险除来源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一般风险外还有财务数据的特定风险[2],主要有以下几个风险: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风险。计算机软硬件是保证财务信息数据安全的基础,也是财务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但其对财务数据安全的影响却未引起财务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计算机硬件长期不进行更新维护,缺乏日常保洁,增加了硬件发生故障的风险。一旦硬件设备系统发生故障,就会导致财务网络系统及财务软件无法正常运行,造成财务信息数据丢失的风险,给财务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样,软件系统对财务信息的安全也很重要。软件系统不够成熟,运行不稳定,升级更新缓慢,相关漏洞未及时弥补,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够,用户权限设置不合理,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网络财务的运行效率,给财务信息安全造成隐患。2)计算机病毒风险。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成为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之一。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高、传播速度快、自我复制强、难以防范等特点。高校财务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的相互交换和传递,极大增加了财务系统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风险,而一旦财务系统感染病毒势必会威胁到整个财务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3)非授权访问风险。在网络环境背景下,一些人可能会出于各种目的,避开计算机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财务网络设备及数据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扩大或改变权限访问财务数据信息,在网络上对财务数据进行修改,以及通过网络对财务系统进行攻击,这些将会对财务网络系统及数据造成严重破坏。4)内部控制风险[3]。任何数据和系统都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财务信息管理不断网络化,但针对其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却还不够健全。各种人为破坏及失职行为,比如伪造、窃取、删除等,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责任追究。5)数据存储及传输风险。财务信息化后,电子数据成为财务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对数据备份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定期备份的制度,会导致数据丢失后无法还原。或者,对数据存储介质管理不当,造成消磁或损坏,数据丢失。另外,电子数据除存储备份外还要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相互传输,大大增加财务数据被截取、簒改的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或丢失。

2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化安全对策及防范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财务信息安全成为重要的问题。为了确保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运用网络安全技术,确保网络运行安全。除了运用法律和管理手段外,管理者还需依靠网络技术方法来实现保护网络背景下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目前,网络安全控制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用户识别技术、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反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4]。2)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及人为破坏防范。建立合理有效的计算机病毒与人为破坏防范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入侵情况后,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计算机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对系统的破坏;同时提高工作人员防范意识,遵守相关防范措施,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在安全防范体系中,每个责任主体都必须遵守安全行为规则,防范体系才可能运行好,才可能达到预期的防范效果。3)完善财务信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岗位分工,利用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确保财务信息数据安全可靠,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破坏性修改。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与维护制度,涉及财务信息数据的计算机做到专机专用,未经允许不得使用财务专用计算机。针对财务信息数据的操作须经主管批准,不得擅自进行。定期检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做好检查记录,对易损、易耗件经常更换,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故障发生时,及时解决问题,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维护工作。4)加强财务数据管理,做好数据备份。完善财务数据管理制度的制定,规范财务信息管理内部控制,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高校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定期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备份,提高数据的完整性,避免由于硬件的故障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对财务备份数据安排专人负责保管,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对备份数据进行任何的操作。同时对存储备份数据的光盘、硬盘、磁盘等存储介质,按照相关规定的管理办法进行归档存放,并做好防火、防潮、防磁等工作,谨防外部因素造成对财务数据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孙瑾.谈高校网上财务信息的安全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18):474-475.

[2]霍宏建.网络财务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35):86-87.

[3]凌振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安全风险与对策[J].会计师,2014(22):78-79.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红十字会;人事档案;信息化

杨公之主编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中定义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事档案是红十字会干部职工信息的重要载体,全面记载干部职工的基本情况,是单位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就干部职工个人而言,档案反映的是人生的历程,是个人能力和成绩最权威证明材料。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事档案工作开始有了更广阔的作用,推进了档案工作信息化,更好地服务社会。

1 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

一是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成本过大。

传统档案工作主要是利用人工对档案实体进行精细管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传统人事档案对存放条件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而这对于档案管理部门的财力要求也是一个考验。

二是传统档案管理方法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已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突显出诸如信息不对称、信息更新不及时、不便查找等弊端。而且信息化档案管理也是当今人力资源信息化甚至大数据化的必然要求。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的必然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储存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力地促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2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一是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信息管理同步化。这是实现红十字会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合理模式,推动人事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有必要建立红十字会人事档案与人事信息同步化管理的合理模式。在档案工作与人事信息工作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可将档案管理与人事信息这两类系统合二为一,开发推广统一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人事档案基础管理工作一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的同步化管理。这样既能减少工作环节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保证信息的准确、完整和新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是加强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保管保密要求高的特殊性工作,在这一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硬件故障、病毒感染、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数据丢失,加上档案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有限,如不及时进行数据备份,一旦发生问题数据难以恢复,损失很大。规范操作程序,对保密等相关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制订更为全面规范的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人员有据可依,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上的漏洞。

三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实行计算机管理要求建立数据库,及时进行信息维护,这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四是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单位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上级主管单位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规范机关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同时加强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及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接收的研究,并根据工作实践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3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约束下,应配备专职的业务人员,加快红十字会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尽快规范红十字会系统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开发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上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数据的参考,同时使红十字会档案信息化建设驶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是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和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将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加快硬件设施建设。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三是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目前计算机实现了文件的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著录、检索、信息网络传递和安全利用,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红十字系统应有计划地对本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四是注重人事档案信息安全建设。由于电子信息应用会受到来自病毒和黑客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因此保管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的各种防病毒措施要完善,针对部分需要提供网络共享的档案资源,要提供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在档案信息化的同时,更不可忽视纸质档案的保存,要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

总之,相信相关随着档案从业人员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档案管理部门加快自身档案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着力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及注重人事档案信息安全建设等措施多措并举,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肯定能开辟出更加低碳、更加高效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荣蓉,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2

[2]于秀珍,陈春玉.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J].北京档案,2009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5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当前,放大农业信息服务窗口,扩大信息覆盖面是农业信息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为充分发挥我区各级农业信息体系的组织网络优势,充分发挥移动公司物理网络优势,农牧厅和*移动公司日前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建设*移动农信通信息服务网,共同开展以手机短信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服务,包括:农业信息化工作所使用的信息共享;按地区和农业产业两种属性建立农户服务群,并就政策法规、灾害预警等公共信息宣传进行短信服务,共同宣传农信通业务。这是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创新信息服务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管理体制和工作职责

(一)*移动农信通信息服务网要以现有的区、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体系为基本架构,双方开展业务合作,建立双方合作服务的规范和机制。原农业信息体系的管理体制不变,机构不变,属性不变,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的制度不变,信息员的身份不变。

(二)*移动农信通信息服务网以市县农业信息中心为单元,以乡镇信息服务站为节点。移动公司将为市县农业信息中心提供信息通道及相关平台,双方合作强化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农牧(业)部门要协调乡镇政府为信息服务站提供办公场所,安排专业(兼)职信息员。移动公司负责提供宽带接入和网络维护。双方合作加快发展移动用户,加大信息传播量,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加强涉农信息的整理分类,确保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农业信息服务。

(三)加强信息管理。市县乡镇的信息平台要兼容移动农信通、联通新时空、电信“12316”业务,集成、采集、整理分析、分道,共同服务“三农”。信息统一归口市县农牧(业)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市县农牧(业)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业信息的采集、整理、审批,市县农牧部门只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用户信息。乡镇信息站必须在市县农牧(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工作,不得自行对外信息。乡镇信息服务站主要负责采集整理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经纪人、专业合作社、农户需求的信息,分门归类用户,放大服务窗口。当前,市县农牧(业)部门要集中力量采集分析农产品价格、供求、农资供销、实用科技信息,建立便捷的专家答疑座席。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严格审批程序,防控信息虚假失真。禁止利用信息服务网商业广告。

二、完善市县信息中心加快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

各级农牧(业)部门要与移动公司密切配合,完善市县农业信息中心,扩展市县平台,完善设施,保证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的流畅运转。延伸传递网络,加强乡镇信息服务站,与移动公司共建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乡镇信息服务站按照“五个一”标准进行建设,即有1-2名专职信息服务管理人员;有一间办公用房;有一套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有不少于1台套的上网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等);有一条电话专线。放大服务窗口,以增加扩大移动手机用户为手段,带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扩大信息覆盖面。

三、健全制度,加强考核,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各级农牧(业)部门要把*移动农信通信息服务网建设范围扩大到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农业行业协会、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营销组织等,按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的有关标准,制定信息采编发的重点和管理办法,培训、指导信息员开展服务工作。

当前,要把与*移动、*联通、*电信合作建立信息服务站作为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的主要模式,根据农业部《农村信息服务点认定暂行办法》、《农村信息员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和《*农业信息平台和信息服务站认定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服务站和信息员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规范农业信息采集、处理、上报、反馈等方面的程序和标准。加强对乡镇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的考核和管理,努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档案;档案管理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将室藏档案作为基本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信息内容的原则下,对档案的存在形式做一改变,即用信息手段对档案进行规整,同时又保证档案本身的完整性与统一性,使档案信息社会化、自动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将传统介质文件(纸质文件、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工程档案管理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编研提供利用等活动的通称;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如何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现对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及工程档案管理提出几点体会。

1 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1.1规范性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完整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进行馆(室)藏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两种形式:一方面是指将馆(室)藏的档案经过利用现代各种输入设备技术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是指馆(室)中可以直接接受电子类型的文件。这两种形式,都要遵照规范性原则进行,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促进数字化档案的良性发展,保证数字化档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2 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1.3 效益性原则

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

2 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素质

为了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档案人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的档案学理论知识,以解决档案信息库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还要有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边缘科学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档案信息是一种载体,档案工作者要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另一方面,档案工作者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及管理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项工作。如果档案人员不熟悉专业知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无法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2 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技术

对于工作人员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

2.3 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各部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尽量做到同时移交机读目录;加强电子档案归档管理。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最后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网络化。

3 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确立工程档案发展的新方向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为完善工程档案的建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有利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软件程序,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工作规程,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2)加强协作,确保建设顺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工作中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4)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把档案信息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管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防止档案信息失密、泄密和丢失。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档案管理的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做好档案工作是无止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搭建专门的档案管理平台,不仅能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还能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夏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2010(3)

[2] 赵鹏,李光,档案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实现档案实物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J] 山东档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