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项目计划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93-03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base for training in computer skills, computer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worthy of atten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e should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raining to adapt with the specific job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make the students with "Song Gang can be competent, transferred to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development potential". Be imperative computer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jec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specialty.
Key words: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computer cours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anagement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摩尔定律已成为IT行业熟知的现象[1]。高职院校肩负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其中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更为关键。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授课采用传统“满堂灌”模式、“照本宣科”模式,教师不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形成良性互动,由于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所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不能再延续传统教学老路子,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必须要改革,要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路子来[3]。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提高实践能力是关键,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才会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5]。2013年11月,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在浙江温州大学举行,大会主题是探讨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提升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以生产实际项目组织课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是一条达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保证[6]。
1 项目化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7]。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革新。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2 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管理的意义
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的综合素质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某个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8]。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之快,使得计算机教学滞后于行业最新技术,引入企业行业先进项目到课程教学,确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关键在于搜集和整理大量来自于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并将项目归类整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体上看,现有项目的能力训练价值需要进一步提高:(1)有些项目的设计比较随意,只是简单列出有关业务活动。(2)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较少。“学生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项目学校色彩较浓。针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细化课程开发过程,对项目的每一个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同时授课老师也需要一个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项目化教育。
3 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管理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拟开发一套计算机课程项目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开发成功后,将直接应用于我院计算机课程建设,应用于课程的项目化,从而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通过项目化教育,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和处理复杂多变工作情境的能力,有效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计算机课程项目化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设计
计算机课程项目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各子模块的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4.1 平台公共模块
1)登录系统。实现三类用户(课程项目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的登陆验证、识别,并记录登陆日志。并根据登陆用户的类别,提供不同的系统功能。
2)平台信息更新和维护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项目化课程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实现平台中课程项目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信息的实时更新和维护,实时更新课程相关信息(包括课程性质、类别、院系、项目内容等),实现对以上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功能。
3)统计报表子系统。就考勤(根据学生登录系统的情况进行考勤)、课程教学情况(学生完成项目情况、教师在线评价情况)、项目内容更新等方面进行统计,为教学单位提供实时的、动态的项目化教学和管理数据。
4)接口:与学校主要网站的接口,如192.168.0.254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做到能自动把本平台的有关数据传送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在期末阶段,只要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确认后,进行“提交”操作即可。这样大大减少任课教师期末的事务性工作。
4.2 课程项目管理模块
4.2.1课程项目生成子功能
该功能主要由教师和所聘请企业专家使用。
主要包括项目应用的背景介绍、项目的功能和来源介绍、项目包含的知识点(学科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项目所针对的岗位介绍、项目实施所包含的子任务介绍、项目的引导性问题、项目的具体生成等。
项目的举例说明:
例1:以高职院校“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课程的知识点有语言基础、基本的控制结构、数组、过程与函数、自定义类型、数据库编程、图像图形应用编程、DLL的应用、多媒体应用编程等。
模拟项目:百钱百鸡问题。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
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包含的知识点有:①条件的语句;②FOR循环语句;③对话框函数;④格式化函数。
企业真实项目(具有绍兴地方特色):设计一个窗帘布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窗帘布的制作、销售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布料的入库、领料和窗帘布销售管理等功能。包含数据库编程的知识点有:①ACCESS数据库的设计;②Data Source组件;③ADO Query 组件;④ADO Table 组件;⑤动态SQL语句的书写;⑥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包含的实践知识点:①团队合作;②大项目的测试能力;③项目的合成能力;④企业生产业务知识;
例2:以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原理”课程为例, 课程的知识点有:网卡的硬件及驱动程序安装、网卡的参数设置、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WWW、PTP、DNS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等。
项目:①网络集成设备的安装、连接与配置②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③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4.2.2 课程项目监控、评价、评定子功能
该功能主要由教师、所聘请企业专家、课程负责人、分院领导使用。
主要包括教师对模拟项目的互评、企业专家对课程项目的评价、课程负责人对项目生成每一阶段的监控评价、分院对所开发的项目进行评定等。
4.3 课程项目教学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任课教师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在线点名。
2)项目呈现子功能。调用已生成的现有项目进行项目呈现(项目的功能和来源、项目包含的知识点、项目所针对的岗位、项目实施所包含的子任务、项目的引导性问题等)。
3)项目教育子功能。利用该平台直接调用应用程序进行项目化教育。
4)查看功能。查看学生提交的子项目等作品。
5)成绩评定子功能。学生完成相应子项目后,对学生进行评定成绩。
6)项目教学的考试试卷生成功能。
4.4 课程项目学习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学生和任课教师使用。
1)学生自主学习子模块。通过该模块,学生可选择某门课程,进入该课程循序渐进的项目化学习,学习完成后提交学习成果,教师在线给出评价。
2)上机考试子功能。
学生在学习完某课程后,可以安排上机考试。
3)在线交流子模块。系统为教师、学生交流提供的一个平台。教师、学生可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划分多个项目组,为能完成项目,成员在平台中交流技术和完成情况。
4)资料收发子模块。为便于课程项目化学习需要,老师向学生发送一些项目文档、技术指标、参考手册等,学生也可将项目完成总结、项目完成作品发给老师进行评价,系统为老师和学生项目学习交流提供的一个实用功能。
5 结束语
本文对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化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计算机课程项目化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进行了设计,后续将开发一套计算机课程项目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开发成功后,将直接应用于我院计算机课程建设,应用于课程的项目化,从而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 杨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10(1).
[2] 罗扬,张燕,沈奇,刘钰,李慧.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NIIT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2).
[3] 吴斌.高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VB+SQL Server)项目课程的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
[4] 陈文杰.基于CDIO模式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实施方案[J] .机械职业教育,2010(2).
[5] 陈,耿永军,闫洪亮.《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信息系统工程,2010(1).
[6] 张枝军.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课程建设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范文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摘要:以汽车行业质控/质管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汽车专业“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以“质量管理常用方法”为例,从课程内容、案例设计和实训项目三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化教学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理解“质量管理方法”相关知识,提升职业技能,真正达到“课程对接岗位”的目的。
关键词 :汽车专业;质量管理;项目化;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5-0074-03
作者简介:张亚琛(1982—),女,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控制管理。
一、引言
“质量管理”是各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对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的介绍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解决实际质量问题的能力。“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往一般采用纯理论教学,后来引入多媒体教学,采用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法,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离真正的职业能力培养还有较大的距离。
对于汽车专业群的培养对象而言,其对口的行业质量管理岗位群包括汽车生产企业质控岗位群、汽车流通企业质控岗位群、汽车质量监督岗位群、汽车销售与服务岗位群等,相关的质控/质管岗位具有明显的汽车行业特点。另外,汽车行业已具备专门的行业性质量体系要求以及相关国家汽车产品标准与质量管理有关政策、法律与法规。因此,本专业的“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一定要结合汽车行业自身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对职业素质和技能的需求。
质控/质管人员上岗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中,应实施项目化教学,融入职业素质与技能培训,让学生体验到“做中教,做中学,学中用”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所带来的乐趣,真正达到“课程对接岗位”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内容
以“质量管理常用方法”这一章为例,课程内容包括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因果图法、分层法、水平对比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等。无论是定性分析方法还是定量分析方法都是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或因素的重要工具。掌握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汽车行业质量活动的实际问题,是职业核心能力之一。
(二)案例设计
项目化教学试图将企业的质量活动搬到课堂中来,凭借我院汽车技术实训室一流的场地和丰富的设备资源来实施项目化课程建设。如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电子控制实训室,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实训室等,配备有丰富的汽车配件、零部件、汽车电器、汽车电子元器件……这些都是“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很好的素材。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的作品,如在“汽车电子产品工艺”课程中,学生制作的“车速计”、“汽车电子控制板”,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中,学生制作的“直流电机驱动板”等等,成品非常多,且质量良莠不齐,特别适合用“质量管理常用方法”对学生自己作品的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于不合格的作品要查清原因,落实改进措施。如将“汽车电子产品工艺”课程中历届学生制作的“汽车电子控制板”为载体,将“控制板”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检验与监督过程等各项质量活动贯穿起来。实训项目从“汽车电子产品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汽车电子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定量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定性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到“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过程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链,将该门课程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下面以“质量管理常用方法”为例来阐述该环节的实训项目是如何设计和实施的。
(三)实训项目
1.实训目的
(1)对一批检验过的“汽车电子控制板”成品运排列图找出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因素,落实改进措施。
(2)运用因果图找出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落实改进措施。
2.操作步骤
(1)缺陷频数统计。这批检验过的“汽车电子控制板”质量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将所有不合格的原因按类别收集出相应的频数,并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2)绘制坐标。在电脑上绘制排列图的一个横坐标和两个纵坐标,横坐标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项因素,并按其影响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左边纵轴表示频数,右边纵轴表示累计频率。
(3)绘制直方形。将频数绘制成直方形,直方形高度表示因素影响大小。
(4)绘制巴雷特曲线。将各直方形端点的累计数用一条拆线连起来形成一条由左向右上升的曲线。
(5)找主要因素。在排列图上按照累计百分数把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区,0~80%为主要因素区,80%~90%为次要因素区,90%~100%为一般因素区。看图找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一般1至2个,如下页图1所示。
(6)明确所应解决的质量问题。弄清某个质量特性结果,如“电源开关焊反”或“控制板不合格”,并用同一条主干线指向结果。
(7)影响质量原因分析。先按大的影响原因分,然后由大到中、由中到小依次细分,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原则,并用箭头表示到图上。
(8)标记。对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画重线或作标记使之醒目。画好的因果图如下页图2所示。
3.结果分析
画出排列图和因果图之后,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查清原因和责任,落实改进措施。
由图1可以得出结论,不合格因素绝大多数是:元器件焊反和元器件损坏。由表1可以看出“元器件焊反”包括“电源开关焊反”、“排阻焊反”、“LED灯焊反”和“电解电容焊反”。导致这样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人员”方面讲,学生对“排阻”这样的元器件不熟悉,也不知道怎么测它的正负极,更不要说在放置元器件时去辨别正负方向。
(2)从“材料”方面讲,PCB板上的LED灯和有些电解电容没有“+”、“-”丝印,在放置时容易放反。
(3)从“方法”方面讲,像“电源开关”这样的元器件是四四方方中心对称的,长边和宽边在外观上没有区别,容易把“电源开关”焊反。为了防止把开关焊反,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入一道工序—“剪脚”,即教师在发放“电源开关”这个元器件之前,专门找一人负责剪短所有“电源开关”封装上的1号脚。这样学生在放置这个元器件时,只需记住“短的这只脚”放在左上脚即可。
由图2可以看出,要想全面提升“汽车电子控制板”的质量,要改进的方面较多。图2中从“5M1E”5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作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学生和教师应认真思考因果图里的每一个因素,将质量整顿措施落实到“管理”、“设计”、“研发”、“制造”和“检验”等各个环节。
通过运用“质量管理常用方法”对历届学生作品“汽车电子控制板”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让学生用排列图和因果图找出影响控制板大量不合格板形成的原因,学生会对自己在制作这个作品时所犯错误能够及时改正。教师也应及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反馈给制作类课程的教师,以便他们在再次指导学生制作作品时能有效地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工谦.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根保,何桢,刘英.质量管理与可靠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宋明顺.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范文3
关键词:项目化 应用型能力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90-02
2015年7月,浙江树人大学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高校,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努力培养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建设过程中关键是专业的应用型转型和课程的应用型改造。
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在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中不能简单地模仿其他院校的高端目标,要结合高校自身定位和专业发展确定合适的目标,结合地域产业特色和行业需求细化人才能力培养。
管理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长期调研,发现企业对于学生直接上手的能力并不是最关心的,企业更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高校毕业生是否具有在本专业进一步提高的潜力。由此,我们对于“应用型人才”以及“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实践动手能力”并不能等同于“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浙江树人大学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强调组织协调与流程管理、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三大能力。围绕着这三大能力,设置了《市场调查理论与实务》、《可行性分析理论与实务》、《管理基础工作理论与实务》三门能力构建课程。
一、课程目标及设计
泰勒认为确定课程目标时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本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他们通常会比较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和全面性;二是社会的需求,强调课程建设要和社会需求相匹配;三是学习者自身,即学习者学习的需求和认知特征{1}。目前,传统授课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科知识体系间的逻辑性,而对满足社会需求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这两个维度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的不匹配。
为了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系统化的课程教学相结合,我们采用构建式教学,提出了理论+实训的课程设置。以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理论归纳与现场(含模拟现场)实践相结合,打破原有课程界限,采用小学期制,前8周的理论课+后6周(每门课2周)的实训课的教学组织方式。
理论部分除课堂讲授外,大量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询阅读完成,理论学时注重将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以完成目为主线的理论体系脉络;6周(每门课两周)的实践课突出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深入行业、企业的自主实践学习、教师进行过程控制和纠偏工作。
二、教学方法
采用以项目教学为核心的多课程有机组合方式,从而构建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多课程综合训练,保证学生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构建。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西方国家,美国学者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指出,项目式教学即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某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并在实际场景中解决问题{3}。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在德国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大力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果。以能力构建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将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岗位需求转化为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项目和任务单元,教师和学生通过创建虚拟的项目或参与实际的项目,w会“做中学”的乐趣。
项目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将项目贯穿于某个课程,更不是简单地把某个项目置于课堂教学中,而是以某个项目为纽带将三门课程间的内容有机结合,并且以完成实际项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目的,通过对理论和实训内容的重新整合,将课程间综合训练联系起来。
具体教学方法的实施:将班级以项目为导向,6~7个学生组建一个项目团队。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区分,只有项目。一个教师作为5个项目的总设计师,帮助各项目团队按时完成项目。理论和实践教学都是以完成项目的主要目的,理论课时讨论项目的甄选依据、项目选择的背景、项目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项目的实施等等。实践课则是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获取数据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
三、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要求展开课程的学习,以项目为纽带引导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及能力的培养。
1.项目的选择。项目贯彻于能力构建课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内容,因此,项目的选取非常关键。教学中,项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实践基地中企业的实际项目,二是学生拟创业的项目,三是虚拟项目。在选择项目时需从总体角度考虑项目目标、时间、成本、风险、可交付成果等方面问题,培养战略性思维。
2.项目的市场调研及分析。任何一个项目,在确定之前都要先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该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能力、市场规模、位置、性质和特点等要素,从而做出“该项目是否有市场需求”的判断。然后根据市场预测,来确定产规模、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
在理论课中,主要教会学生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调研、预测方法和技术,在实训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选项目编问卷并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去发放问卷并收集相关资料。重点培养学生市场信息数据的调查能力,市场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能力以及市场信息数据的建模预测能力。
3.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理论课中,主要讲解如何从市场、技术、财务三个方面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采用企业家和教师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基础性内容通讲,重点难点以项目为主要的依据进行详细解释,力求先在学生意识中构建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这部分的实训环节主要在实验室里进行,着重针对财务可行性分析。这部分内容涉及的表格非常多,有16个左右,并且表格之间的关联也很紧密。教师一边讲授内容,学生一边在电脑上操作。配有两个流动指导教师,这样能够很好的克服学生走神问题,让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解决。
4.项目的实施。在这个阶段,学生按照项目实施的逻辑流程设计方案、确定完成项目所需的方式方法、收集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报告等工作步骤,结合选定的工作项目进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项目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时时注意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相关理论,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要求。
四、考评机制
1.考核形式多样化。项目驱动式教学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考核时力求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进行评价。主要的考核形式有:小组研究报告、个人分评估报告、小组汇报和答辩,并要求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及全国创业大赛。这样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当众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等。
2.重视过程考核。传统的、单一的成绩考核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式教学法必须重视学生的过程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进行:(1)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到课率及参与课堂互动情况。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及学习状态,课堂上表现积极,经常回答问题和提问题的同学值得鼓励。(2)课堂讨论。在前8周的理论课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某一主题进行研讨,比如针对如何设计市场调查的问卷,以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通过教师点评和小组互评来确定成绩。(3)研究报告及答辩。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交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分数由课程组全体老师集体评议,同时各小组进行集体答辩,获得一个答辩分。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评价。
每一个阶段的评价都需要制定明确清晰的考核原则、考核标准明细、分数评价标准、考核内容等资料。做到可查、可量化、公正客观、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
五、探索结
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项目式教学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施方法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使教师与学生同时受益匪浅。项目化使课堂从传统的知识传输转变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系统化的理论教学相融合的过程。对教师而言,项目化教学避免了单纯理论讲授的枯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能提高业务水平,实现了教学相长。对学生而言,改变原有被动心理,培养了创新思想和创业意识,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管理学人才培养基地)]
注释: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程海燕,程勇兵.三维协同项目导向――“出版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11)
{3}申文缙,周志刚.从行动领域到学习情境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6)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杭州 310000)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范文4
[关键词]项目管理;周期;整合;预算管理;思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06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3
0 前 言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项目具有时间有限、对象独特、需要逐步完善的特点。
项目管理将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创造独特成果的努力之中,以满足项目要求。主要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类别,具有项目管理内容特殊、管理过程调整性强以及管理成果不确定的典型特点。
由于缺乏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传统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仅指以年度为单位依靠科研人员的经验预计年度科研经费的支出,并以预计额对预算年度的科研经费支出加以控制。传统预算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周期和管理方式脱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实用性差,存在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科研预算的过程管理沦为空谈以及科研预算的绩效管理无据可依等情况。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长期效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项目的资产、时间、费用、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进行集成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将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科研项目管理,并将预算管理穿插于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一种方法,服务、引领于科研项目管理全周期,使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更加契合。在实际运用中,预算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依托,从根源上促进科研预算管理的实效性;项目管理以预算管理为手段,促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为基础,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有机融合,从科研项目周期管理内容入手,分段剖析各阶段的预算管理的方向,以最终达到科研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1 科研项目周期与预算周期的有效整合
传统科研预算以年度预算为中心,忽视了科研项目年度之间的关联,因此以科研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作为预算全周期是科研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整合的“地基”。只有在周期上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两种管理理念的“基点”一致。应摒弃传统的先确定预算年度再确定项目预算的思路,合理分析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从预算角度合理分割科研项目周期,以达到预算管理目的。图1为传统预算思路图。
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方法的不同有多个种类,但大致可以将所有科研项目分为3个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结题阶段。
以预算角度分析科研项目周期,可以发现大多数科研项目周期在跨度上不仅涵盖了一个预算周期的全过程也可能跨越多个预算周期;预算周期包含多个不同执行阶段的科研项目,且随着预算周期的变化各个科研项目的执行阶段也会发生变化。基于这种现象,应通过逐一梳理各个科研项目所处的科研阶段,按预算期对各阶段科研项目予以归集,合理分析各阶段经费特点,确定不同的预算管理方法,并采取滚动调整模式,以适应不同预算期的需要。
2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管理思路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是科研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的重要环节,决定了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各寿命周期任务中的作用,以及科研项目各阶段经费的使用特点,将预算管理的3个阶段(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决算和绩效评价阶段)合理应用于各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以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来适应科研项目各阶段的方略,将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予以落地。图2为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思路图。
2.1 科研项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预算管理方向
2.1.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科研项目立项是科学研究前,针对具体研究课题对项目依据、资金、人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完成标准等进行设置、论证的第一道程序。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项目建议书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合同书签订。
(1)科研立项的对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实际开展期将会对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必将影响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2)科研项目立项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项目仅在前两个工作任务中就可能“夭折”,因而科研经费投入的风险性较大。
2.1.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实施是科研项目立项后,通过对科研项目的详细计划管理,保证科研项目开展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是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跟踪管理和项目中期评估。
(1)科研项目实施依靠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它将科研项目按范围、人力资源、工作分解、采购、进度报告、成本、变更控制和风险管理8个方面制订计划,对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全维度把控。以上8项计划涵盖了预算的期间划分、人工支出、研发支出、采购成本以及预算变更等预算基础信息。
(2)项目的跟踪管理和项目的中期评估从项目管理角度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目标实现性进行合理的评估与修正。可能造成科研项目计划的变更,应及时从预算管理角度进行应急性调整,保证各预算期预算的有效性。
2.1.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项目的结题阶段是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为保证项目建成后达到设计要求而进行的全面考核和质量检查的阶段。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团队自检、项目结题验收以及项目总体评价。
(1)项目团队自检工作需对项目成果逐一检查,找出项目问题和漏洞,明确修补措施和标准。项目团队自检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现项目成果与设计要求发生偏离的现象,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2)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工作任务计划将有所减少,人员配备、资金需求等较上一阶段将有所下降。工作内容主要是成果收集、检查修正和验收评价,工作形式主要为资料整理和会议评审,因此管理性经费支出占比较大。
2.2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预算编制思路
2.2.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根据科研立项阶段工作的预期长远效益和短期风险的矛盾特点,应以促发展控风险为引领,从长、短期双入手合理编制立项阶段的科研项目预算。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1)综合分析所有立项项目对企业资源长期占用后,将对企业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综合承受能力,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思路,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协商确定科研立项项目经费投入总限额。在保证科研立项项目的长远效益的基础上,防止资源投入的浪费。
(2)确定各预算年度所有科研立项项目经费限额,按各科研立项项目具体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各项目年度经费额。在保证科研立项项目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确定科研立项阶段项目的年度经费。
2.2.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科研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时间跨度长、管理环节涉及部门广以及经费支出类型多等因素,预算编制需通过环境分析、相关部门协调讨论、明确资源划分利用等措施综合测算,确定各预算期预算额。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总量以不超过科研项目资金收入总量为限,因此首先应分析各科研项目的项目计划,以及各科研项目任务相关的经费支出限额,确定科研项目实施阶段总预算,防止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费赤字,减少企业资金风险。具体可分为:以“进度报告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预算期间跨度;以“工作分解计划”明确任务安排,确定各科研项目成本支出内容;以“采购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外协和材料成本;以“人力资源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人工成本;以“风险管理控计划”为基础估算各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费。
(2)按预算年度划分所有科研项目预算,综合评估科研项目预算对各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影响,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区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基础数据。
由于直接成本与科研任务直接相关,从保障科研任务节点要求出发,应首先保证各预算年度直接成本经费。在间接成本方面(如人工成本、资金使用等),应首先从企业整体资源承受能力、发展战略出发,合理规划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资源占用情况,评估科研项目总资源占用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金以及资产等资源占用成本,在各科研项目之间、各预算年度之间层层分配。
2.2.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是科研项目的收尾阶段,该阶段更注重科研项目质量与成果的检查,应从项目保障工作需要和保障风险需求两个角度,确定预算期预算额。具体包括:①明确结题阶段各科研项目在预算期内的任务计划,依据历史结题阶段科研项目的各费用占比情况,结合目前科研项目实际任务,分项估算各类费用支出额;②在保障基本工作任务经费的情况下,以结题阶段各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为系数,分项确定各科研项目的质量风险成本,以基本经费加上质量风险经费的方式确定各科研项目结题阶段预算。
2.3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预算执行与调整
2.3.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1)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支出主要为预研人员的工资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定期沟通,通过重点分析各项目人员配置与人员工资支出的关系,确定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偏离度。
(2)对在预算执行中明确终止或因特殊原因面临重大调整的科研立项项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与预算管理部门联系,及时调整预算。
2.3.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1)以预算控制为预算执行主线,保证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成功。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科研项目管理部门需通过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过程控制。其中科研项目的成本控制实质即是对科研项目实际成本通过对比、检查、监督等方法,保证其经费支出在拟定的预算范围内。因此,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执行主要为预算控制,通过对科研项目成本的正确归集、实际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反馈以及对有超支预算可能性的项目及时预警等方法,强化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达到科研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目的的趋同。
(2)设立科研项目会计师制,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融合基础,提升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执行力。科研项目会计师制可以从管理形式上形成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任务管理的统一、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人员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人员的统一,能强化预算与任务、预算与实际的对接。通过科研项目,会计师对科研项目任务管理的参与度提升,逐步解决预算管理人员对科研任务进度和变化了解不及时、预算分析不准确、科研项目经费监督失效等问题。
(3)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例会制,以定期会议形式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促进科研项目执行管理达到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者最优化。以科研项目经费管控反馈和交流的形式,使预算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项目质量情况以及项目风险情况,促使各职能部门共同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科研经费预算调整,防止科研经费预算与科研任务的偏离,保证后期科研经费管控的实效性。
(4)以建立科研经费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搭建科研经费管控平台。通过收集科研项目任务与科研经费支出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建立科研经费管理数据库,统计和分析科研项目实施与科研经费支出的线性关系,为后期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3.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1)科研结题阶段的项目面临收尾,风险性支出的可能性增加,关注科研项目经费是否超支是预算执行过程关注的重点。
(2)科研结题阶段工作多以会议形式进行,会议费在经费支出中的占比将有所增加,预算管理部门应关注会议费支出情况。
(3)科研结题阶段人员调配的可能性增加,预算管理部门应注意各项目人员经费支出情况,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根据人员调配变化调整预算,明确各项目人员的经费支出。
2.4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绩效评价
2.4.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由于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工作将对企业产生长短期影响,因此在绩效评价方式和评判标准上也应按短期和长期予以区分。
(1)短期工作完成评价:合理评估预算期内处于立项阶段的科研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从人员配备、工作效率以及经费使用等多角度,确定科研立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定量指标有:任务完成工时与预算工时比、任务计划完成率、实际经费支出与预算经费比等。
(2)长期工作影响评价:对预算期内已处于实施阶段或成果阶段的项目,应以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实际实施过程的偏离度,作为立项工作绩效长期效果的评价依据,如:各类资源实际投入与研究报告的差异程度、项目实施效果与研究报告是否一致等。
不论是短期工作完成评价还是长期工作影响评价都应具体分析原因,合理判断责任范围。如:立项工作任务未完成是由于企业战略要求予以暂停、项目实际实施经费支出与立项可行性研究的差异是由于合同签订时确定的研发任务有增加等,均不应归属于科研立项阶段的责任。
2.4.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成功与否决定了科研项目的成败,此阶段的绩效评价应以科研项目执行效果为基准。鉴于科研项目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的特点,科研项目执行阶段的绩效评价应按定性和定量两类标准入手,建立以项目执行效果为重点,以项目支出合理性为辅助,多部门平行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从目标到结果、从时间到空间、从内容到结构,多角度分析项目执行和预算管理效果,评定相关部门责任。
在定性标准确定上,应注重评估“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管理过程控制能力”“部门间协作能力”等。内容可包括:部门对项目执行的协作性、原定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人力和资金对项目的保障情况、项目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项目计划制订的合理性等。
在定量标准的确定上,应查实科研项目执行的综合效益,从资源投入效益、经费控制效果、任务完成效率、科研经费支出与任务计划的配比度以及预算执行的偏离度等多个方面与预算进行比较,评价科研经费支出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贡献。指标可包括:项目到款与资源投入比、经费支出与任务工时比、人工成本与任务工时比、经费支出额与预算额下降比以及实际任务工时与预算任务工时比等。
为防止出现按预算期间评价割裂科研项目整体性效益,而得出不合理绩效评价结果的现象,应合理评估预算期内经费支出的长短期效益。对可能产生长期效益的经费支出,应分期确认其经费支出成本,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例如,为科研项目研发购置的大额设备支出,需在科研项目后续预算期内长期使用,此类支出就应分期确认其资源投入成本。
2.4.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结题阶段的工作内容是防范质量风险,防止成果偏差并纠正错误,此阶段的工作结论决定了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和效益,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和必然性。因此应从项目风险管理效果和项目成果效益两方面评价相关部门的业绩。
在风险过程管理方面关注评价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对风险控制的效果,以及效果与经费支出的关系,将发现错误纠正偏差的经费支出与日常管理经费支出区分考核。
在项目成果效益方面应关注长、短期效益,包括:项目结余情况、项目成果的产出效应以及项目成果对企业的品牌效应等。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绩效评价是对科研项目的最终效益评价,是对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评价,与预算期的绩效评价存在期间性差异,应注意项目责任和成绩的延展性,正确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与业绩。
3 结 语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基础。实施过程需从项目管理的顶层设计开始,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将预算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分支,利用信息化系统,全面集成项目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数据,做到任务计划与资源管控的全流程同步,最终完成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目标双向合并。
主要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范文5
[关键词]计划管理;汽车产品;效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55
[中图分类号]U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项目管理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行业中已得到灵活、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人们日益看中其高效、有序、可控的优势。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汽车企业也逐步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技术和管理被看作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两个车轮。但由于一些企业内部对项目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高层领导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项目管理只在局部和较低层面开展,缺乏系统的、综合的、高水平的项目管理方法。其中计划管理是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系统化的计划管理方法对提升企业汽车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项目管理经验,介绍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管理方法,为低成本、低风险、短时间和高质量地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计划管理概述
1.1 计划的定义及本质
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预先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即为设定目标以及决定如何达成目标,指明路线的过程。制订有效的计划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清晰的目标;②明确的方法与步骤;③必要的资源;④可能的问题与成功的关键。
1.2 计划管理类别及内容
计划管理体系从总体上分企业战略计划、经营计划、项目整体开发计划三类,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计划制订、过程控制、会议管理、成果管理及计划管理保障措施建设等。
1.3 项目整体开发计划制订的方法及程序
项目整体开发计划以项目开发周期为管理范畴制订全部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主计划、专项计划、签批下发、过程管控与绩效考核等内容,具体流程:项目立项―制订项目主计划―制订项目专项计划―计划报批并下发―计划管控及考核―结束。
1.4 影响计划制订的关键因素
①制订的计划要详尽并且清晰,使最终达成的目标不存在疑问:要完成什么,完成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完成,什么时间完成;②确保计划的完整性,以免造成行动之中的脱节;③要与实际相符,以现有的人员、资源、时间可以做得到;④计划要具有弹性,能够适应新的情况或能够充分利用新出现的各种机会;⑤列出计划中工作事项的优先顺序,使行动成员能够了解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⑥附有衡量该计划成功的标准;⑦界定行动计划,使行动成员能够明白哪些是希望完成的,哪些是必须完成的;⑧制订计划前与合作者进行充分的沟通;⑨确定具体完成计划的时间节点,以便定期检查计划的进展情况。
2 汽车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中的计划管理方法
2.1 一层网络计划制订及控制
根据新产品开发周期需求,项目管理部门依据产品开发流程制订合理的一层网络计划,包括研发、制造、质保、工艺与计划物流等各相关部门主要工作及关键节点,如图1所示。计划确定后各相关部门进行会签,最终报公司总经理批准,报批后的计划下发给公司各相关部门,各部门严格按照一层网络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图1 一层网络计划示意图
计划管理需企业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支持,直接影响着计划管理取得的效果与成败,因此,需把计划管理、制度建设及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对于超前完成或按期完成节点工作的部门及先进个人应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对延期完成的给予一定的考核且需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2.2 KPI计划制订及控制
用来衡量组织和岗位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即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KPI),是实施绩效改进的基础和依据,明确绩效改进目标及评价标准。KPI通过绩效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岗位及个人,其不仅是一种考核评估的工具,而且通过对流程的分析指明改进的方向。有些企业将KPI指标作为公司运营管理的依据,年初制定公司级的KPI,然后分解至各部门,形成部门级KPI,其中KPI计划完成率就是反映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
根据一层网络计划及项目具体进展,每月制订项目的KPI计划,KPI制定遵循SMART原则、与公司战略及经营计划相一致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可行性原则、充分沟通原则及综合平衡原则等6项基本原则。经各项目经理评审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并下发给各相关部门,各部门根据每月的KPI计划开展相关工作。项目管理部门每天对到节点的KPI计划进行监控,每周、每月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定期举行项目计划调度例会,汇报KPI计划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在KPI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比如:计划本身的问题、国家政策的问题、相关部门之间的问题等,需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报项目总监及公司领导协助解决,目的是为了推动计划顺利实施。
2.3 计划管理保障措施
2.3.1 体系管理
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硬件方面,比如:管理制度、规范、产品开发流程、信息系统与人员培训等;软件方面,比如:公司高层领导对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一支具有较高计划管理意识且具有管理技巧的优秀员工队伍;部门之间及内部上下级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
(1)要有良好的企业执行力,计划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执行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产品开发目标;没有良好的执行力,一切计划都是空谈。
(2)工作职责要明确,梳理并完善各部门、科室、员工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计划明确至具体责任人。
(3)与工作计划相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将部门及员工KPI计划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全员重视程度。
(4)完善的培训体系,要建立一套实用的计划管理培训体系,首先是全员培训,对企业全体员工普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参与项目的员工理应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另外,全员培训有利于营造一种氛围,促成整个企业树立项目管理思想和理念,使项目计划顺利开展;最后是对项目核心管理人员及部门经理级别以上人员进行培训,项目核心管理人员及责任领导是重大项目的牵头人及计划的制订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避免项目管理的随意性。
2.3.2 会议管理
会议管理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公司级的项目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召集计划管理范围内的各相关部门第一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参加,主要通报月度、季度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及策略,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有时会召开成本专题会、市场专题会等分别对某一专项计划进行总结、研讨、分析等。部门级的项目会一般每周召开一次,参会人员为执行项目计划的具体负责人,主要通报周度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完成事项,调度各部门计划进展,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各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会议纪要,按照会议决议开展工作。
2.3.3 成果管理
为确保项目计划的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必须狠抓成果管理。由项目管理部门牵头,其他各相关部门协助,制定相应的计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成果规范及模板,规定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模板执行,根据项目各节点计划交付物标准识别完成的成果。结合绩效考核、会议管理、培训等多种手段强调成果标准的应用,同时做好成果的积累和传承。
3 结 语
在欧美国家项目管理技术在汽车产品开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已经得到成功的应用并成为一种标准的管理办法。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汽车产业正受到国外先进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的双重冲击,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迅速、及时地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计划管理方法是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保障,能增强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俞瑞华.汽车开发项目管理浅谈[J].装备制造技术,2009(12).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范文6
国外有人把科研管理工作概括为最有效地使用4个M,即人员(man)、机器设备(machine)、经费(money)、材料(material)。事实上,没有经费,各类科研活动只能是纸上谈兵。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是指通过分析研究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标准,以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当前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思想陈旧、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方法落后、保障效益不高的关键所在。
一、科学管理院校科研经费的政策依据
科研经费是指用于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论证、设计、试验、试制、试用以及鉴定、定型、评审等科学研究全过程所开支的费用,是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和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条件。2005年6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审计、检查的情况来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对已有的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部提出必须加强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措施,包括: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加强科研合同管理;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等等。国家出台的这些规定,为院校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今后院校科研经费的科学化管理模式将会越来越成熟。
二、加强院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科研经费的科学论证决策
根据国外研究机构多年的统计观察,科研项目的早期论证,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起着相当大的决定作用。其中,在方案探索结束时做出的决策对全周期费用的影响度达70%;到演示试验结束时,影响度达85%;到工程研制结束时,影响度达95%。我国科学研究管理在立项决策阶段较常见的问题是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可行性研究工作粗糙,内容不充实,数据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这种立项论证中的先天不足,将会给日后的科学研究造成严重隐患,增加经费投入的风险。因此,加强早期论证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势在必行。经济分析是科学研究决策过程中运筹研究的三大内容之一,它决不是一项单纯的财务核算和会计工作,而是技术性强、综合性高的分析研究工作。要求对科研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经济问题加以全面考虑,通过数学分析得出定量概念。只有各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得到妥善的协调、评估和通过,才能进行决策。有关部门在科研项目立项决策时,应按照严格的决策程序,对经济可承受性进行全面审查,成立专门的费用分析和估算机构,独立对项目的费用进行估算和确认,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运用合作竞争的科学管理方法
知识经济到来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知识积累创新、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必然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综合化、科学研究的集群化、信息的网络化必然要求各个知识创新主体之间要相互沟通和协作。对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应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上述特征,采取相应的科研策略――合作竞争,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取得最大化的产出效益。随着科学研究科研合同制的推广、完善,在诸如方案、价格、研制、承担单位负责人的选择等方面必然要改变过去大多依靠行政手段的状况,而尽可能多地利用竞争机制。在鼓励和运用竞争的同时,应积极促进达成相关科研单位间的合作,借助和利用彼此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担研究经费,联合研究、共同开发,以减少重复与浪费,缩短研究周期。同时,还可能创造出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契机,大大提高科研水平,从而使科研经费集成,获取更大的综合效益。
(三)建立系统、科学的财务监管模式
国家规定,应该明确项目负责人及其项目组、计划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责任和权利。如:项目负责人除应享有预算范围内的充分经费支配权、项目实施中的项目组控制权外,还应在保证项目完成的前提下,遵守有关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及决算编制等的管理规定,全面负责项目的计划与财务的具体实施过程;计划管理部门在协调项目依托单位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肩负着督促项目进展、结题、汇报等工作,同时,也应有综合项目组、财务、专家组、上级部门意见和建议督促以及监督项目计划实施的权利与责任;财务部门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财经制度的同时,也应适时掌握项目进展,提出经费开支调整等建议。这样通过多家配合,建立起一个计划管理与经费管理、课题立项与课题预算之间既分工协作又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监管系统,保证项目负责人在职权范围内充分的自,对必须的审批做到一个不漏。与此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从而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保证经费到位及时、支出规范、效益显著。
(四)评价与考核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