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才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人才培养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1

一要提高认识、明确重点。会计人员在经营决策、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重新定位,不仅要提高和更新其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会计人才培养必须抓好继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这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用人单位以及广大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要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会计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首先,严格从业资格准入制度,财政部2005年第26号令第三条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这一规定设置了从业准入门槛,有利于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要通过立法来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会计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只有通过立法才能调动全社会资源,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强宣传和指导力度,形成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政策指导、业务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用人单位积极配合、广大会计人员踊跃参与、专门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会计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再次,拓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渠道。要改变高级会计人才短缺的局面,就必须加快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步伐,拓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渠道。政府要统一制定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规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会计培训单位进行监督和指导,规范培训市场,确保培训质量。同时,还应在一些高等院校建立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基地,让更多素质良好的会计人员有机会接受高层次的专业培训。

三要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首先,用人单位要主动担当起会计人才培养的重任。用人单位要鼓励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为其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提倡广大会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具备条件的会计人员参加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人才选拔、任用和评价机制。关心会计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尽可能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把优秀会计人才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此外,还应选拔政治素质良好、工作业绩突出的会计人员接受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增加高级人才储备,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四要充分发挥会计学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可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创办会计刊物、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为满足业余学习者需要,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会计网站建设,提供免费教学资源,及时最新学术信息和行业动态,让更多会计人员与时俱进,不断获取新知识。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2

关键词:地方人才需求;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会计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教育领域需要提高对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视程度,努力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高职院校需要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应区域发展的会计人才,促使其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基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发现培养目标不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本文依照地方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构建出适合地方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并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大型企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过于长远,导致定位不准现象出现。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计不合理,难以体现出会计专业的优势特点,过于重视形势导致会计专业缺乏相对实用性。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重视理论忽略实践,对会计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高强度的理论课程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降低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的匮乏导致会计人才难以适应实际岗位工作,无法满足地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安排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受传统知识体系的束缚,会计专业课程还未及时更新,导致教材内容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脱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降低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效率。机械型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阻碍了高职会计人才的有效性培养。

二、地方会计人才需求能力分析

根据地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人才需求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用人单位对财务岗位的能力要求如下:扎实的专业技能。拥有会计专业技能是高职会计人才进入地方单位工作的基础条件。地方要求的会计专业技能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保管和财务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综合的业务能力。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的专业技能后,在地方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会计人才的业务能力,这是考验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标准。综合的业务能力包括职业素养、涉税业务、外贸业务处理能力。地方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综合的业务能力保证高职会计人才满足一人多岗的职业需求。财务管理能力。在地方企事业单位中,要求会计人才参与经济管理、财务信息处理等工作中来,具备财务管理能力的高职会计人才能为单位提供更长远的服务。语言表达能力。会计人才不仅需要进行财务数据操作工作,在实际岗位中,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无误的表达出地方单位的经济信息。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出具备各项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使其满足地方人才的发展要求。

三、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地方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顺应时代的发展,基于地方人才的需求,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支持地方的经济增长,高职院校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目标,基于能力的发展要求,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确定教师的教学指导地位。坚持职业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构建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地方人才需求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应该结合社会需求,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明确会计专业的设定方向,重视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展开会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培养高职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思想。在院校与市场的促进下,培养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依托市场环境设置专业需要进行准确的会计职业岗位分析,探索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要求,以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主体的共同合作,制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地方单位的财务岗位需求,结合专家、校方及学生的多方意见,以期制定合理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召开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座谈会,深入探讨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内容,通过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使得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法符合地方特色。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高职会计人才的长远发展。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对高职会计人才实操能力的培养,在“双证书”制度的指导下,促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现理论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的双向达标。据调查发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时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只有小部分毕业生可获取会计专业技术证书。基于地方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促使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挂钩,并实现与地方单位岗位的直接对接。只有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地方单位的实际工作中,才能保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二)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为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实际职业能力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符合地方人才的发展需求。基于地方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在高职院校开发出特色的教学体系,从专业学习、拓展学习等角度出发,设计出以工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有机统一,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设置实训操作课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中,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由教师指导,在实操课程中安排基础的教学内容,例如:报表编制、会计凭证审核等。创设地方单位模拟实训场景,依托现实的岗位环境,模拟全方位的会计服务流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相关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训课程,有利于提高会计人才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促使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掌握一定的会计操作技能,进而培养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尽早体验岗位职责提供了支持。基于地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职会计人才模式中应该根据地方单位的会计岗位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将专业技能融入当前的教学内容中,避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基于自主创新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原则,按照“课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地方人才需求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完美对接。在地方人才的需求下,综合实际岗位要求,提高会计人才的基础专业技能,将培养会计人才电算化能力为中心,提升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拓展高职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转变传统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促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具社会实践性。

(三)强化校企长效互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地方人才需求的指引下,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强化校企长效互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地方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院校的长效互动,培养出更具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强化校企之间的互动方式包括:高职院校会计人才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用人合同,以此培养出单位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此类校企合作的用人方式不仅缓解了高职会计人才的就业压力,还为地方用人单位解决了招人的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后情况调查,掌握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通过地方单位的反馈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强化校企长效互动还可采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外聘具有财务经验的专家授课指导,聘请地方单位的在职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经验分享,帮助高职会计人才明确自身的毕业方向。基于地方人才的需求,在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特点,提升高职会计人才的产业服务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促使高职会计人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地方中小企业中。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融合,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机制,统筹规划教学重点,做好会计专业的教学评价工作。在校企长效互动的推动下,培养高职会计人才需要坚持以能力为核心,重视会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通过行业、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共同促进,培养出符合地方人才需求的高职会计人才。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为地方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会计人才在实际岗位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职院校提高了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出高职会计人才专业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构建出基于地方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强化校企长效互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重构教学体系,努力提高会计人才的高效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地方人才需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高职会计人才的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桃红.三方共育五层递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石油教育,2011(5):28-31.

[2]梁丽华.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商业经济(哈尔滨),2014(19):77-78.

[3]李国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3(23):75-75,84.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3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市场经济实践中的不断应用,电子商务得到快速的发展,电子支付方式被广泛应用,这些都促进了会计内容的不断变化。本文研究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出现的新变化,为会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1会计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会计人才培养是对会计人才培养训练的过程,现如今会计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互联网专业界限更加模糊。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的会计工作将会消失,会计不再做“会计”,会计专业也变得不专业,社会需要“通才”。这给我们的会计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我们的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本文就互联网下会计人才培养专业进行讨论。

2互联网对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影响及人才培养对策

基础会计学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初学者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基本理论部分的核心是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等式、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的核心是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展开的会计核算循环过程和基本方法。由于互联网技术兴起,实体店、商场的销售部份被网络销售代替,其结算方式也由现金或银行结算变成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生产方式也由生产、储存、销售变成产销一体的协同生产,几乎不需库存,加上电子开票系统,电子报税系统广泛使用。所有这些变化对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会计影响如下:(1)会计主体影响,在传统会计环境下,会计人员大都由企业雇用,会计人员比较容易理解会计主体性,他们明白会计主体就是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而在互联网下会计人员可以共享,记账,网络记账成为新宠,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主体观念较模糊。(2)货币计量有新内含,传统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它具有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四大职能,互联网下,其支付手段发生较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兴起,也改变了金融成本。(3)会计分期也发生变化,传统会计下,由于考虑会计工作量,在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率之间进行平衡,一般是一月结一次账,而在互联网下,会计结账期可以变短。(4)会计账、证、表都发生变化,首先原始凭证变成网上原始凭证,入库单也是机制、支票等结算凭证是手制,有的没有;会计报表由网上报表,采用通用代码编辑。(5)没有平行登记,在传统会计环境下,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工作分总账和明细账,由不同人同时登记,这样一方面进行内部监督,同时通过月未对账,能查出账簿登记问题,而在计算机处理账务情况下,没有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其内控主要通过凭证审核。(6)财产清查制度也发生变化,在互联网财产物资可以通过条形码技术将商品、材料扫描进采购、存货系统,自动生成相应凭证进行总账系统,月未自动盘存商品,也就是采用永续盘存制盘点,实地盘存制在传统会计下,平时材料、商品入库已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入账,但由于难以分辨同种商品不同成本而没入账,月末以存计销而形成一种财产清查制度。针对互联网技术对会计学基础理论产生影响,应加大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同时开设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知识学习,同时应学习数据采集,条码技术学习。

3互联网对财务会计影响及对策

目前财务会计主要按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会计处理业务和方法出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传统会计中存货计量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采用先进先出法要求存货按一定方法流转,要让存货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这样计算的成本才精确,这在互联网下没有必要,因为互联网下存货就通过供应链系统进行管理,在ERP下供应链与财务系统就集成在一起。加权平均法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而采用的一种简易计算成本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结果不精确,所以在互联网下发出存货采用个别计价法更方便。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销售占比越来越大,而网上销售可实现直销,商品由厂家直接发往消费者,这样网络营销企业销售会计核算业务也发生变化。直销商品成本结转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在途物资而传统销售成本结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2)互联网下财务会计的估计方法更科学合理。财务会计课程中有许多会计估计方法,这些会计做计方法在传统会计下出于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考虑,往往在实际工作中由企业根据实际选择一些节省工作量的简易方法,在核算时没有满足精确性要求。如坏账准备会计准则规定可以用应收账款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在互联网下,会计上应收账款可以通过应收账款系统进行账龄自动管理,通过设置不同账龄下坏账比率,可自动计算坏账数额。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实际利率法下投资收益。在传统会计下固定资产折旧往往为了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往往以本月月初固定资产原值乘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来计算,而不是采用使用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计算折旧。而在互联网下会计折旧则采用使用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这样可使会计折旧计算更准确。(3)互联网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影响。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财政部于2010年《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于是产生会计报表元数据的概念,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aboutdata),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在许多领域有其具体的定义和应用。元数据是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或者说是用于提供某种资源的有关信息的结构数据,是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资源等对象属性的数据。在互联网环境下,应研究出现网络销售新业态,各种网络居间企业出现,会计导致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业务出现,当机器人销售出现后会出现会计业自动化。因而会计人才培养应反映这种变化,会计人才应知道有关商业智能相关知识,应对网络直销知识有相当了解,并对跨境电商软件使用有相当了解,如速卖通使用。同时还应学习网上报税,网上通关知识。结合互联网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应对会计人才开设元数据相关知识讲座,开设大数据分析课程、并对数据采集技术,射频技术进行讲解。

4互联网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4.1在互联网下传统成本核算日益简单化和自动化

在传统成本会计中,我们进行成本核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它又分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在互联网下可只保留品种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在网络环境下没有必要,在传统成本会计下货物与成本不同时结转情况,在网络环境下不会出现,同时约当产量法计算不准确,可改成工序作业成本法,这样计算结果更准确。

4.2互联网下作业成本成为新庞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对象(产品、服务、客户等)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理论原则,以作业为中介,确定成本动因,把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上,再把作业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从而摆脱了传统成本核算无法分配复杂而高额的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的困境,使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分配得更为合理,以便较及时、准确、真实地计算出成本对象的真实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作业成本动因可分为三类:执行动因、(均衡)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在互联网下,加强作业成本学习,将作业成本与供应链结合起来。通过工序、节拍引入,分析工序、节拍成本变化动因进行明细科目设置,通过ERP软件核算各种动因成本和工序成本,最后在成本分析模块中进行作业成本分析,为降低成本提供决策依据。加强ERP会计软件和SAP会计软件应用,将上述会计与互联网新技术结合,通过ERP、SAP会计软件学习,学生对互联网下会计理论、实践变化有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周宇.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我国财务报表质量的改进[J].会计师,2007(06).

[2]孙文刚.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J].齐鲁珠坛,2005(06).

[3]李艳花,刘辉,詹德超.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浅析[J].河南科技,2006(10).

[4]贾小能.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6).

[5]杨乐,徐芳.对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7(09).

[6]杨海燕.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J].经济师,2007(02).

[7]武海英.作业成本法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

[8]涂南,张丹橘.产品的制造成本——以某中国电子制造厂的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为例[J].价值工程,2011(23).

[9]刘意怀.发电企业作业成本法实施设计[J].财会研究,2011(16).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财务管理

1引言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中小企业则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于搞活国家经济而言,中小企业是一支中坚力量。虽然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贡献巨大,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背景下,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信息闭塞、财务略显混乱、竞争力低下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仍亟需解决。其中,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问题最为重要,从而适当引入会计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应用型人才的个人业务素质由专业能力、方法眼光和行为能力构成,通过改善教学、优化实践内容、加强人才的业务知识水平与行为能力有机统一,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加速培养。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应用型会计人才缺乏,财务管理不善

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匮乏,在职人员业务素质低、能力弱,本职工作都难以完成,从而导致诸多财务问题产生,如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不明确企业产权与个人私有财产的具体界限、财务混乱、会计核算工作困难;管理混乱,甚至有的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纵然设置也是层次模糊、分工不明;有些会计人员身兼数职,公财私挪偶有发生。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层认识不够,缺乏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入,导致缺乏人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人才缺乏又引起管理不善,审核不规范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方法和知识结构的老化,导致其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难以运用,使财务工作大打折扣。

2.2机制不健全,存在违规行为

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机制。由于中小企业的部分财务人员在能力上的缺乏导致对企业预算不够重视,预算的模糊导致企业在年度财务收支中出现明显的波动,直接导致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的巨大差异,出现财务成果不符等问题。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缺乏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难以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行,而这正是中小企业比较薄弱的环节。相关领导层缺乏对内部监督审计的重视,对底层工作人员松懈管理,久而久之,人心思变,就会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这也是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的主要因素。

2.3风险控制环节薄弱

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相较于大型企业的资金充足、实力雄厚,中小企业应当更加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更加注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调查数据显示,许多企业的破产不仅仅在于其经营不善,更多的是其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大肆举债,导致债台高筑,最终资不抵债而被拍卖。企业忽视资产负债情况,自身所承担的过度负债是极大的财务风险,如果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则会加大企业的发展难度。

3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性

3.1财务会计有助于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供决策依据企业财务会计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活动方式,厘清公司财务关系,正确记录并提供公司相应的财务报告给决策层,并公示相关财务状况给投资者和权益相关方,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3.2财务会计有助于考核内部业绩,促进发展财务会计定期提供企业各类财务报表,清晰直观地反映一段时间里的企业业绩,判断内部人员的工作成果与业绩考核。准确的财务信息同时可辅佐领导层做短期和长期决策,促进企业长久地良性发展,而这一切都需要优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来执行。

4人才的培养与中小企业之间需求的差异

会计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去处就是中小企业。然而,当下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所需求的财务管理类人才还有一定的距离,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实践等行为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了解中小企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真正需求,明确“应用型”到底是应用于何处,顺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探索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吻合,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培养方案可有针对性地就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4.1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工作能力的要求

4.1.1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在工作中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的素质要求

目前,我国的小型企业由于业务单一,成本的压力大。为了控制成本,财务上往往只设立一个会计岗位和一个出纳岗位来处理所有的账目。而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相比,它的业务更复杂,所以账务分工会更加细化,在财务岗位的设置上包括财务主管、成本核算、出纳、往来账务会计等。要达到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用工标准,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基本专业素养,也就是熟悉核算程序、相应的成本管理、税法及税务报审程序的相关流程知识。

4.1.2良好的沟通与处理问题能力

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人微言轻,故而它与大型企业的不同在于,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内部权力结构、外部关系等方面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唯有通过会计人员良好的沟通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方能使得企业成为“利益方”,并获得相关企业财务的真实信息、妥善的会计处理、合理的收益分配等。

4.1.3优秀的职业操守

无论何种职业,良好的业务能力与优秀的职业操守是交相辉映的。尤其是会计工作,这是一个完完全全和金钱打交道的行业,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品格,那么很容易心生贪念,违法乱纪,不仅祸害自身也有损企业。而且,优秀会计人才对枯燥的会计工作很容易跳槽,离开工作岗位,那么,若会计人员无优秀的职业操守,必将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对其持续发展造成障碍。所以,中小企业要求会计人才不仅才干出众,更要职业素质过硬。

4.2目前应用型会计人才知识培养模式现状

4.2.1高校教学单一,学生知识面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知识框架上大同小异,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整体的会计素养,简而言之,再多的知识非现今在校所能用。同样,人才培养过于模式化,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具备的基础和理论知识,如管理、金融、证券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技能。从根本上来说,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的现状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一大阻碍因素。

4.2.2现行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依据中小企业实际需求

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是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但是,却没有人才市场细分和就业目标细分。这些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即培养适合所有企业和单位要求的会计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显然不符合人才市场的细分要求,当然也不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

4.2.3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中,都缺乏系统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培养模式。这就使得学生虽然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却没有法律意识,可能埋下未来不必要的风险。

5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我国高校本科阶段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很是薄弱,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案。通过在对江苏地区各类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中,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得出的相关认识是基于该地区的中小企业的共性需求,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有着特殊性,故而对应用型会计人才有着特殊需求,而这是近阶段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所缺乏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要使人才的培养符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并对现行企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包括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和改善教学团队、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

5.1全面围绕中小企业需求的角度创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中小企业的需求,在一定的教育模式与背景下,实现人才的培养吻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培养模式,包含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状态、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计划方案、教学组织形式、跨专业教学培养方式、人才知识结构等。同时加强职业道德与相关财会法规的教育,在培养专业对口的技能的同时,应保持人才良好的品行,树立职业风险的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不仅仅在于技能,还有成熟稳重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

5.2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基础专业知识的教育,而教育的内容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无论哪种教学内容都需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引导人才的塑造。譬如,财经法规屡有变动调整,学生应接受最新的知识。其次,还需要细化教学的专业方向,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应以基础会计、中高级财会、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为主,而具体的知识体系应结合最新的政策与市场需求与时俱进。

5.3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方式

学生在通过完善更新的基础教育的培养后,应及时有效地将所学致力于所用。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方面提供全真的实践场所,配置相关的财务软件,结合最新市场上中小企业财物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对口能力。同时,高校方面也应多多联系当地企业,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既可以使学生在真正的财务管理中积累经验,发现企业的财务漏洞,提高自身解决难题的能力,也给予中小企业一个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便于企业选拔真正适合自己的会计人才。

5.4引导人才发挥自我培养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学校要通过外部教学引导,让学生明白自身学好专业技能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认知。其次,学校通过鼓励学生多多实习,这样不但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可以通过实习考核获得额外学分;企业方面,对于表现优异的实习生可通过物质奖励甚至择优提前录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校方在专业课教育方面,可以开设诸多选修课程,在社会需求的范围之内,让学生完全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好的课程,培养学生特有的专业方向气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刺激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才的多样化。

6结语

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优秀的会计人才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都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改进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对口,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晗 彭小智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娜.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1(01).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5

【关键词】高职 会计人才 探讨

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无论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凸显滞后。要办好高职会计专业,其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只有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强化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成为新的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期同行指正。

一、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需求现状

目前社会招聘的专业数量中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双方出现某种不平衡状况,因为各大企业招聘会计人才都注明要有两年以上会计岗位经验或有会计师资格证的高级财务人员,而且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备各项综合素质能力,如思维敏捷、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对一个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说,当然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毕业的实际就业率不容乐观,这使会计教学界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也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及普通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于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么是照抄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知识通才”;要么认为高职生综合素质较差,只要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就行了,没有创新性地研究针对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谈不上有明确的有特色的培养目标了。因此,树立明确、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否则,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势必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很难达到。

(二)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课程为主,把实践课程放在次要位置,体现不出高职特色。“填鸭式”的教育,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习被动,教师虽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转换为能力。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仅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会计实训操作的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差,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实训实习环节力度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了实训课程,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如开展会计模拟岗位实训课程时,学生对于怎样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很难形成直观的认识。一些手工模拟的实训资料,缺乏现代化的实训设备,会计分岗的仿真模拟环境较差,不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也模糊了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较少,已有的实习基地也无法让学生做到真正的顶岗实习,导致会计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四) “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 大部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有的甚至是走出大学课堂就走上讲台的,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谈,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新技术、新知识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仅35%左右,而部分“双师型”教师也只是高校毕业后通过了相关的专业理论考试而获得的专业资格,并没有真正的企业一线会计岗位的工作经历,理论型的教师占大多数。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理论型的教师难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更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按照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必需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和创新精神,能适应会计一线岗位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定位了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其综合应用能力。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应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体,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新规划设计课程,创新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广泛调研、与企业充分合作、聘请企业专家等途径,与会计行业紧密合作开发课程,根据会计、财经法规的变化要求及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 参加各种会计知识、技能大赛

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或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如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竞赛、珠算比赛、点钞大赛、会计百题知识竞赛、会计操作实务大赛、数字书写大赛、分录大赛等,提升学生的技能,创造训练氛围,达到技能强化目的,各种奖励措施的落实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人才关键是师资队伍, 要保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主体是教师。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学需要, 重点组建和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团队。

1. 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 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 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2. 下派教师到对口企业的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 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

(四)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的“文字表达经济业务,T 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方式,所以很多会计老师上课依然习惯使用板书,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完整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且教学效率低下,有限的黑板篇幅使得案例教学无法进行,从而使学生脱离经济背景来学习会计知识,显然是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初衷相悖。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使枯燥的会计知识运用动画、音效等多媒体功能,而不是单纯的板书的电子化,同时对于初次涉及的会计课程也要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凭证、账簿等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印象。如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性“案例教学”,增加师生互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方位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完善各种解题方式,提倡求异思想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由于校内模拟实习的局限, 所以一般的学校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企业实习。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导致了会计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一般单位都不愿意有外人涉及企业的会计工作, 同时初涉会计工作的实习生由于其受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会计人员不能也不敢把会计业务直接交给实习生处理。因此,校内应通过构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设置会计手工实训室, 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借助全套会计工作场景, 配备多套会计印章与会计单证,给学生一个全真模拟实训场景。注重校企联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交流与合作,并根据实训计划安排,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中小企业组织的会计理论与会计业务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实际工作单位的工作环境, 实现“以校内实习为主, 校外实习为辅”的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它的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作为目标,密切关注会计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与国际接轨,熟悉国际会计规则,不断改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吴平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教新观察,2008(11).

[2]翟敬华,李宝茹,刘根生.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7).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会计是一门近些年比较热门的行业,因此,许多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但是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压力不容乐观,社会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06年我国教育部门的16号文件[1]要求各高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活动,并且校企合作在教学体系中的实践也受到了高校的好评。然而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使得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一、校企合作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滞后

在目前的高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做好笔记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来阐述会计业务的发展以及会计业务的处理,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会计分录的制作,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由于对于会计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水平的缺乏,导致在老师未讲解的会计分录以及报表的制作中出现较大的问题[2]。并且,在日常的考试审查中,偏重于操作能力进行检验,对于理论知识的熟练运用未进行考察,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后,不能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2.教学目标出现偏差

由于目前的高校会计教学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在实际教学与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高校的会计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基础理论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3]。部分学生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使得高校会计教学治疗受到影响。

3.校企合作形式表面化

由于目前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体系的运行已经进入一个误区,没有找准校企合作的定位,只是单纯的将校企合作当成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且签署的合作协议缺乏实质性内容,并没有深入专业科研领域中,没有渗透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解决目前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等。校企合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知识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实习等层面,企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也没有明确培养目标,导致校企合作形式表面化,没有起到真正的人才培养效果[4]。

4.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会计在高校中属于一门热门专业,因此多数院校都有设立该专业教学,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下,懂得如何进行分录以及报表编制,但是在进入公司实习后,学生无法有效利用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由于现阶段的会计教学滞后于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教学滞后于实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计实践较少以及手工模拟与电算化实习脱节。会计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实践资源缺乏,会计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会计作为一门实用型专业,教学方法需要将会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而现阶段的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是采取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5]。而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脱节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软件,导致手工模拟实习与电算化实习不能够同时开展。

5.过于重视业务核算

由于传统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会计有较多的规定,导致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使得我国在会计教学中,过于重视业务核算教学。业务核算的重要性体现在会计操作的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需要将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借贷方向进行记忆,并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进行讲解。这造成了部分学生在会计分录以及会计科目中的混淆[6]。而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业务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而需要会计人员按照自身的经验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6.教学方式单一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教学产生厌倦的心理,并且在目前的高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多,学习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每个会计班级进行小课教学,因此,采用大课教学的方式满足每一个班级的课程安排。但这也造成了会计教学质量的下降。会计是一门实用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且会计基础概念比较抽象,而高校的学生往往由于自身的学校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并且在刚刚接触会计课程的学习,对于会计概念比较难于理解。且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单调,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厌学的心理,使得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会计专业课程的难度、深度以及广度较高,加上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学习水平较低,使得学生对于会计教学的掌握和运用较弱。

二、提高校企合作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效率的措施

1.建立全面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

会计发展需要产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仅通过高校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所以,高校需要与会计企业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平台,优化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创建更好的环境。会计产业与学校的合作是一种互惠合作关系,企业在为学校提供便利的同时,高校也为会计产业输送优秀的会计人才。这种合作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熟悉会计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识。我国目前比较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建立校企实训基地,从而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能够直接参与或观摩会计的全过程,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活动相结合,有助于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7]。与此同时,学校也能通过合作关系的确立,了解现代会计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实现供求对接。在构建合作平台的过程中,高校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只追求教学效率,在实践计划、实践内容、实践管理等方面不断进步。

高校除了提升实践活动的比重外,也要突破传统教学资源的限制,充分利用现代会计企业的资源,聘请会计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用座谈会议以及演讲等形式将企业会计人员引入教学活动中。部分高校正在尝试将部分专业课程由聘请企业财务人员担任课任教师,通过教师将企业具体项目引入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加深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部分高校通过建立“学校-院校-专业”的三级校企合作模式,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通过机构对制定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系统、校企合作发展方向、明确企业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进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授课、毕业实习等方面的计划,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2.加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

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是在长期的会计工作中不断积累才得以提高和发展的。因此,现阶段的会计教学需要重视加强学生的会计实践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首先对会计模拟实习中的会计档案资料进行改革,并根据每位学生的模拟实习岗位进行会计档案资料的设定,并创新实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实践能力的考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会计职业的认识。通过扩展学生的实习渠道,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是在长期的会计工作中不断积累才得以提高和发展的。因此,现阶段的会计教学需要重视加强学生的会计实践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8]。首先对会计模拟实习中的会计档案资料进行改革,并根据每位学生的模拟实习岗位进行会计档案资料的设定,并创新实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实践能力的考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会计职业的认识。通过扩展学生的实习渠道,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会计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提升,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在现阶段的会计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并将其体现在会计教育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教育,尤其是法制方面的教育。职业知识是学生进行职业判断意识的前提,但法律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出正确职业判断的重要保障。

3.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需要其拥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内容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计教学需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专业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原则,完善课程设置以及安排。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相统筹,重视基础课程安排,此外,还要重视其他课程的教学,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使用多种形式进行会计教学,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会计教学的积极性,实现会计教学水平的提升。

4.提升教学团队专业素质

行业的繁荣往往是由高素质人才所决定的。大部分会计教师在毕业后都是直接进入教学工作,并未至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导致会计教师的自身实践经验不高,而高校更是缺乏丰富经验的教师队伍,因此,加强高校教师队伍会计实践活动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提升教学团队素质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提升教学团队水平,突破职称、教学资历等因素的限制,从大型会计企业聘请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教学团队进行培训,并聘请其为客座教师,将企业优秀财务员工以及会计人员引入高校[9]。此外,还需要重视高校教师队伍的内部建设。高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鼓励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加强国内外学校的合作,定期送教师去国外深造或外校听课。教师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参与企业会计工作,或开展企业会计相关课题研究。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提高校企合作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效率,需要从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出发,提升会计教学质量,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增长,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费琳琪.以“校企合作工作室”推进会计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研究――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汇成会计工作室”为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1):34-36.

[2]陈宏桥.校企合作共建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研究*--探索会计专业教学中的真实情境[J].科技创业月刊,2014,13(6):129-130.

[3]贾义菊.“会计真账实验室”――基于公司制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探索[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24(10):49-50.

[4]余坤和.提升高职会计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12,25(25):126-128.

[5]魏玮.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实习基地建设机制研究[J].才智,2014,14(28):147-147.

[6]黄子明.突出专业特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类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6(4):121-122.

[7]杜芳,刘岳兰,成亚玲等.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探索――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3):109-110.

[8]辛歆.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提升路径研究[J].会计师,2015,13(1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