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规内控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1
关键词: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 体系建设
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几年,笔者结合在企业和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针对企业对于内部控制法规和体系建设的疑问,对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现状进行解读和比较,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法规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整合。
一、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现状
(一)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多样化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存在多样化,一是颁发的机构不同,二是法规的内容针对性不同,三是法规适用的主体不同。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未出台前,都是各监管部门自行制定的,并且有些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并不是以单独的法规的形式体现,而在融合在其他法规中。《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由五部委共同出台的,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了统一的规定和执行要求,以后所有与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有关的法规规章都依据两项法规执行。
毕竟我国企业行业、类型、经营管理等存在多样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定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加之不同的监管法规的存在,企业在建设和企业内部控制时,除了依据最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也要执行与企业相关的监管部门的规定,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性和重要性。
(二) 风险管理法规现状
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除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专门的风险管理的法规外,其他法规对风险管理要求都是也体现在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法规体系里。因此,对于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整合的体系时,需要借鉴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对风险信息收集、识别、评估、应对等进行遵循和参与。
因此,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包含多种类型,一是对对所有企业都适用,二是针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颁布的监管机构包括了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深交所、上市所。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整合应对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融合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种理念。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是独立两个体系,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基于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是防范和控制风险;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依赖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所以两者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基于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整合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方向,规范和指引各种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建风险及内部管理架构
确认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原则,组建风险及内部管理(以下简称“风控”)架构,明确治理层、管理层的管理层级、权限、职责,以及具体风控实施的部门、职能、人员构成、任职要求、汇报层级等,要保证风控部门的权威性和一定条件的参与权、处置建议权。
第二步:风险信息收集及整理
企业治理层确认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明确风险管理的重点和原则。
由风控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共同参与,以风险管理目标为基础,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收集,之后进行信息的整理、筛选和汇总工作,形成的风险信息因素要有普遍性、针对性、行业特性。
在此基础上,共同讨论形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初步业务循环。
第三步:风险评估及分析
由风控部门,或由风控部门牵头,业务骨干参与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按循环、部门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明确企业目前重要的业务经营单元有哪些,这些业务经营单元由哪些业务流程构成。
流程梳理后,企业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别对每个流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整理后的风险信息因素进行对比,这些流程中目前是否存在风险,存在哪些类别的风险,风险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否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目前企业针对该风险的防控措施有哪些,是否还有效运转,实施了这些防控措施后风险的影响是否有所降低,经有效防控后的风险影响是否符合企业目前的风险偏好和企业目前的承受范围内等。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的界定和划分,循环划分的详细程度,依据业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同而定,以达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面性、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原则。
第四步:缺陷的确认与整改
风控部门在评估检查后风险,对企业目前确实已经发生且存在的,编制缺陷汇总,包括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形成原因、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重要性程度、责任部门等,与缺陷发生的部门讨论确认,按审批权限审批后,下发整改执行。
第五步: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在上一步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确认针对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六步:编写风险数据库
企业风控部门组织各部门编写风险数据库,依据划分的流程,说明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所属的循环、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风险影响的程度、风险的应对政策、风险的责任部门等。
企业在风险数据库编写的要结合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的内容,有针对性进行编写,不是风险信息的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周期、经营规模、人员状况等。
企业风险数据库,要定期进行重新的识别、评估,进行更新,以符合企业的状况。
第七步:编写内部控制体系文件
企业在风险和流程梳理完成后,依据识别出的风险、企业的风险应对策略,对现有的控制活动的控制措施进行修改或完善,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控制措施的体现载体为企业风险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文件。
企业修改或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时,首先要对现有的评估的风险与现有体系文件中规定的控制措施进行一一核对,找出体系文件存在遗漏、不完整、不规范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企业在编写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时,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的要求,并且企业在编写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时,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监督部门特殊要求。
第八步:编写评价文件
企业编写评价文件,主要是为了内部监督部门对风险和内部控制管理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编写的依据是企业完善后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针对每一项业务活动、控制措施,制定评价的方法、频率、文件抽查名称、抽查的数量、缺陷定义的依据等。
评价手册的编写,要使实施评价活动的人员,在实施评价活动过程有依有据,填写的评价手册底稿内容,要能如实反应企业的存在的问题,所以评价手册的编写的要素要完整,格式要简练,操作性强。
第九步:实施评价活动
企业在实施评价活动之前,要先确认评价的重点、评价的频率。
企业对风险的承受度、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人力资源素质、实施成本,决定企业实施评价的频率,企业至少每年要实施一次评价活动。
实施评价活动的频率,也与每次进行评价的内容相关,如果企业在一个年度内,进行数次的评价活动,考虑成本的原则,每次可以选择不同的重点内容进行评价,如果每年度只进行一次评价活动,就是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活动。
第十步:编写评价报告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2
加强内控管理,提高案件防范水平,是农村合作银行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贯彻“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虽然对构筑风险防范长效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内控风险防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发生的部分案件来看,仍存在制度执行不力、内控制度不落实和对基层机构管控不到位现象。如部分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的作用重视不足,没有将内控制度作为规范和约束经营行为的手段,片面强调以业绩论英雄,忽视内控制度的执行,甚至把业务发展与加强监督对立起来,致使部分联社内部管理让位于业务发展,内控管理松弛;部分制度在操作上有缺陷,缺少上下沟通,上级在制定一些新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下级情况,缺少必要的调研程序,未根据上级联社规章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联社内控制度,以致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滞后性;职能部门在内控制度方面参与不够,有时出于部门利益和自我保护意识,职能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时会有所保留,很难做到将具体业务管理要求完全转化为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这种保护往往导致内控管理上的部门制约环节的不足。还有部分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以习惯代替制度等等。
加强内控管理,首先要增强内控意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长期以来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充分认识到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没有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内部环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效益,切实摆正加快发展与风险控制的位置,正确处理业务经营与坚守制度的关系,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让银行管理者与员工理解贯彻执行内控制度法规的意义,清楚不遵循制度后的应有惩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要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制度制定要必须合乎客观实际,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动态时效性。随着业务的变化、工作重点的更替转移以及时间的变迁等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使内控建设紧跟形势和业务发展需要。要摒弃静止不变的旧观念,把内部控制看成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要围绕既定的经营方针、发展目标,在审批、授权、核实、监督、控制、资产保全和责任分工等方面,强化控制活动,把制度、规程通过检查、考核、奖罚等措施,落实到位,发挥控制的作用。要完善业绩考核体系,把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作为信用社各级分支机构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经营绩效考核。把内控和防风险能力作为衡量各级联社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和潜质的重要内容。对内控不力,检查不力,风险防范不力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第三,要建立内控评价管理办法。遵循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制度建设评价标准,既要具有完整性和有机结合性,又要以“有效控制”为原则,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有效监测分析、有效控制各项经营活动。要严格制度执行评价标准,根据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识别、内控活动的有效性、内控信息的交流反馈等内容制定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评价标准。要严格内控制度保障评价标准。建立和设置适时跟踪评价反馈内控情况的渠道和工作程序以及组织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外部经营环境的逐步改善,农村合作银行已经基本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初步具备了向现代农村金融企业过渡的条件。加强合规管理、构建合规文化是促进农村合作银行做优做强的关键。
合规文化是我们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的延伸,是需要我们全体农村合作银行员工认同和遵守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行业化、个性化的具体体现。要求我们每位员工要明确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利过程中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觉规范、约束自身的从业行为,防止不道德的言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现在,在我们农村合作银行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如一些地方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做法,为完成短期的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管理;一些单位有章不循,不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操作人员合规守法意识欠缺等等,都反映出合规文化没有渗透到日常管理和决策中。我们身边不断出现着一些违规违纪行为,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严格遵守国家法规。所以,培育合规文化对于我们规范操作行为、抵制违规违纪案件发生、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3
“合规”是什么?简单的理解就是遵纪守法,按规办理,做正确的事。《孟子·离娄上》中有一句人们比较熟悉的贤文“不以规矩,不以成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这句名言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做事要依法合规。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风险管理正日益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才能让风险管理技术变得灵活而不致僵化,才能让每一位员工发挥风险管理的能动作用,使合规文化建设成为自发、自觉和自愿的行动。
现阶段“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我们必须加强基础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我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更新建立了一系列业务管理办法与操作规程,并设立了合规部门或者合规人员,确保我行经营管理能够合规运行。但从我行合规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内控制度制约对象不够全面。我行内控制度主要针对业务经办人员,而对管理者的内控制度约束相对缺乏,有不少控制盲点,呈现出“控下不控上”的情况。而从发生的许多金融案件来看,对管理者制约不严、监督失控,才是案发的主要原因。
2、内控制度“条线”制定,缺乏系统性。我行的内部各管理机构以横向设置,每一层分支机构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每项业务都归属部门管理,由于内部缺乏一个统一的内控制度建设规划,各个部门自行制定规章。从而形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多头管理造成明显的部门间职责不明和协调困难。
3、内控制度设计影响业务拓展。制度设计部门片面追求制度本身的“完美”,往往偏离实际,导致一些内控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逼迫制度执行者采取越轨的作法,并给不良动机者创造作案机会。另一方面,不少制度规定过于繁杂。本来单个层面可以控制业务流程,在制度设计却牵扯了多个层级,导致制度执行成本过高。
4、内控机制体制建设不足。各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基本没有考虑与其他总站的衔接情况和具体操作部门的实际执行情况,导致规章制度在制定时就不完善。此外,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主观判断、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力等问题的出现。内控制度只限于定规章、发文件而不注重制度的落实。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意识淡漠,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和回避。更有甚者对某些内控制度视而不见,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究其根源,原因在于内控制度缺乏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好与坏的区分标准模糊,奖惩制度无法建立。激励机制跟不上,内控制度执行自然无法到位。
在合规建设日益受到银行监督管理部门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应加强合规理念培养,加强我行合规文化建设。
一、强化管理工作,控制风险,将国际质量认证标准体系引入到银行内控管。
理体系中,形成一套标准清晰、责任明确、程序严格、可操作性强的合规风险控制文件,有效地提升我行的合规文化建设。按照见险可控的程序来分,银行面临时的金融见险可分为完全不可控见险、部分可控风险、基本可控风险,国际质量认证标准体系可最大以限度地控制部分可控风险风险,对银行营运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出现问题或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失误、犯罪引起的营运风险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是最有效的。国际质量认证标准体系的管理原则是“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而商业银行所遵循的原则是“防范风险、稳健经营”两者目标一致,措施相似。实施标准化管理就是将我行的各项管理活动、人力设施资源配置活动、银行产品和服务提供活动以及监测改进活动都按照国际质量认证标准的要求以及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制定一套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等作业文件在内的体系文件,并对体系文件中涉及各级人员、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控制的侧重点及风险点进行明确界定,以建立起全员参与、实时监控的内控机制。然后要求全行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各类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并形成有关记录,使全行的各类人员、各项业务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以此达到每个活动的每一岗位、每一层次、每一环节职责分明、操作细化、内控严密、运作规范的要求,进而提升我行合规文化建设。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切实有效地落实问责制,确保奖惩分明、违规必究。
我们不仅要奖励好的道德行为和良好合规做法,还要惩罚不道德的行为和违规行为,并且将资源应用于好的控制系统、优质的客户服务和尽职员工激励上,而不只是表面上的业绩激励。纠正“重经营业绩、轻内控管理”的绩效考核理念,确立内部控制优于业务拓展的理念,平衡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 表扬或奖励;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使整个团队形成合规光荣、违规可耻的工作氛围。
三、提高认识,树立合规意识。
合规并不仅仅是合规部门或运营主管、检辅员的职责,更是所有员工的责任。不能以为“合规”只是一个名词,以为只要自己工作的每一步按照行里的规章制度的条条框框去做就够了。殊不知这样按部就班的态度,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走进错误的陷井里。在每次的各项检查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更是屡查屡犯的问题,按被查人员所说本人已是十分注意了,可是不经意间又会犯错,这其实是一直都处在一种被动合规的状态之下。柜面服务就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一些客户,人没有本人的身份证要求大额取现,或是查询他人客户的存款信息资料,我们拒绝办理,客户就会埋怨,就你们这么死板。我们必须微笑着向客户说“不”,是因为我们想到了办理之后可能潜在的巨大风险。只有合规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准则,成为各级各岗位员工每日的自觉行动,才能共同保证有关法律、规则和标准及其精神得到遵循和贯彻落实。由于合规文化体现在每位员工对合规理念的认知及其日常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需要管理层在全行推行诚实与正直的价值观念,还需要制定和执行清晰的员工行为准则和规范。只有员工恪守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人人都能有效履行自身合规职责,合规风险管理才会有效。
四、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合规管理水平。
要向大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目标开始。不要以为贷款没有逾期不存在风险,不要以为你是二线的管理人员不存在风险的威胁,不要以为你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柜员,谈何风险,更不能认为检查部门的检查是夸大其辞,捡着芝麻当西瓜。我们必须全员树立风险意识,不论你是管理层、营销人员还是一线、二线管理人员,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完美的风险管理架构,不单纯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职能部门组成的,也不能单依赖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而风险更不是一个部门合规就能完全控制的,它需要银行各基层员工全员参与管理,只有每一个员工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合规工作立足点,人人都严格按照有关我行各项内控管理制度作为工作准则,以此为指导开展自己的工作,并能准确识别各类风险,确保自己的工作无差错、无事故、无损失、不违规,并在工作中相互监督,及时制止其他员工的违规规章行为,这才是最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规矩何成方圆”,离开了各项制度,我们的内控管理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摒弃那种“习惯代替规章,权力代替制度,人情代替原则”的陋习,在全行逐步建立起依法合规经营的新型企业文化,塑造我行良好的合规管理形象。规章制度并不会束缚、制约我们业务的发展,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的权益能力。银行尤如一列奔驰的列车,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在哪个关键部位少了一个零件,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不能让我们在金融竞争的大海中驰骋自如。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4
内控防风险,就是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合规保平安,就是要通过提高合规意识,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对我们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每个员工来说,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加强金融风险意识
每个员工要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
二要加强自身建设
每个员工要认真学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洁身自好,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上高境界,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与腐朽作风。
三要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屏障,工作制度好比是家园的篱笆,篱笆扎紧了,野狗进不来。每个员工执行制度要不折不扣,毫不留情,做到制度上面无商量,制度上面无情面,把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落到工作实处。
四要具有符合银行系统实际的内控文化
每个员工要认同我们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内控文化,把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深化对合规操作的认识,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规的工作标准,在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
五要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
每个员工要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际,处处留心,事事关心,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通过合规守法,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
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要加强内控与合规建设,制定案件防控治理工作规划,健全内控与合规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案件防控治理工作。要梳理各类业务的关键风险点和关键风险指标,将各项规章制度手册化、流程化。强化制度执行,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贷款、贷款风险分类真实性、贷记卡管理合规性、会计操作风险、计算机安全运行、安全保卫、内控合规、清算工作等检查,加大整改和问责力度。加强内控与合规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培训、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全体员工树立自觉合规意识,努力形成上下结合、全面执行的内控与合规文化,把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做彻底,做到家,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授信业务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大额贷款的监测,提高对信贷风险的预判能力。积极稳妥应对大额信贷风险,切实降低损失和负面影响。密切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操作风险。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业务的风险管理,做好贸易背景、保证金来源等真实性的调查,完善业务风险控制标准。加强贷记卡发卡审批管理,落实调查、审查和审批等岗位职责。
二要加强临柜业务管理,防范产生操作风险
充分发挥会计主管和检辅员的作用,多层次开展对重点业务环节、新员工等方面的检查、辅导专项活动,提高会计部位的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银企对账质量,建立健全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的有效机制。修订完善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事后监督系统,着手开发会计电子档案系统。
三要加强安全保卫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以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为重点,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强化工作检查和考核,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着力抓好远程监控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远程监管功能。
四要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高风险案防基础
以防范员工道德风险为重点,抓深抓实员工行为分析。制定员工行为分析工作模板,对信息征集、分析流程、分析成果运用进行全面规范。探索实施分级家访制度,动态掌握员工行为细节。定期召开案情通报会和案防分析会,让员工了解作案的危害性,增强防案的自觉性。加强重要岗位特别是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的管理,落实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强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5
【关键词】分支机构内控管理;建议
一、保险中介分支机构内控建设现状
(一)事前防范不到位
我国现有的保险中介机构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现代金融企业差距尚远,未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组织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架构不合理、监督机制失效等问题。一是法人机构各部门各自为政,自行设立单独的内控制度,无法形成协同效应,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形。二是对于以“承包制”、“加盟制”等形式成立的中介机构,其高管人员的重心是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佣金收入,往往缺乏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注重合规经营的内生动力。三是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组织架构不尽完善、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公司治理形同虚设,内控制度缺失,财务管理随意,银行账户串用,甚至会计、出纳混岗的现象。
(二)事中控制不给力
一是一些机构股东对保险经营的风险认识不充分,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少部分实权人物手中,议事程序不规范,缺乏权力制衡机制。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不少机构因财力、人力等因素,对信息技术的投资远远不够。大多数保险中介分支机构并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业务信息化系统,业务台账登记随意、财务核算手工完成。三是对于业务、财务缺乏必要的审核程序。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管理混乱。相关业务、财务数据缺乏逻辑勾稽关系,印章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不严密,风险隐患较大。
(三)事后评价不持续
对于现代金融企业而言,内控制度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需要靠持续不断的检查、监督、评估。当前,部分法人机构对分支机构授权过大,管理松散,缺乏对内控制度的指导与检查。这就导致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机构内控系统运行不畅,问题存积而无法解决。近年来出现的保险中介机构高管违法违规谋取私利,导致机构无力经营的极端事件,正是缺乏有效内部监督机制的最好案例。
二、保险中介分支机构内控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主体定位不明确,经营理念不成熟
由于中介机构自身的特殊属性,使得许多机构,特别是保险机构仅仅将自己定位于保险公司的附属体。多数保险中介对自身职能作用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对保险中介商业模式缺乏深入思考,经营行为短期化十分明显。部分公司只是简单的股东合作,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在分支机构的扩张上是简单加盟制,各分支机构在业务上各自为政,法人机构缺乏管控能力。
(二)专业人才匮乏,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保险中介分支机构缺少具有较高职业操守、专业素养扎实的人才。中介机构普遍重销售业绩,轻人才培养,对员工的学习培训不重视,人才激励方式短期化。部分分支机构甚至并未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或岗位,因而无法实现经营风险全面评估、监测。在分支机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但不能有效实现风险自我管理,更易将自身的风险隐患传导至其他分支机构。根据风险传导机制原理,进一步形成系统风险,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三、加强和改进保险中介分支机构内控管理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法人机构的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股权层面。一方面,对于财务类股东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减少限制,维护社会投资保险的热情,为保险发展注入强劲的资本动力。另一方面,对战略类和控制类股东严格条件,加强审核,跟踪监督,让真正想做保险的人进入行业,确保“保险姓保”。二是董事会层面。推动建立更加专业、独立的董事会团队和规范的决策议程。三是风险管理层面。从机制和手段上,整合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在提高风控有效性的同时,降低公司的合规成本。
(二)强化法人机构的管控责任
进一步完善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在公司治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管控责任,约束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行为。法人机构要对各级分支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对业务进行持续系统的全面监管。强化印章、单证管理,健全授权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预算管理,并加大对于分支机构内部审计、现场检查的力度,优化机制,整合资源。
(三)强化从业人员合规意识
根据机构内控制度执行难的问题,可以通过“文化引领、制度规范、机制保障、技术控制、监督整合”等手段和路径,加大检查力度,落实每一项内控制度,精准规范每一步操作,全面推进内控合规建设。分支机构可以通过合规宣讲、合规考试、警示教育、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员工的风险合规意识,由“形式合规”向“实质合规”的提升。
(四)完善外部监管体系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6
银行系统金融风险是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银行经营规模与交易范围不断扩大而产生的,金融风险形势可以说与日俱增、日益严峻。发生的金融风险除了一般的违规问题外,还出现了一系列案件,有的是家贼内盗,有的是挪用公款,有的是肆意贪污,真是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金融风险严峻,案件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除了受社会上不良风气与腐朽文化的诱导外,表现在银行内部的,一是银行内控文化严重缺失,信仰理念缺乏,导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则被束之高阁,诱发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形同虚设,使得内控体系漏洞百出,好比是纸糊的窗子,一捅就破,为一些不理性人通过作案谋私利提供了可能。三是对基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力不够,造成风险高度集中,使得基层管理者在利益诱惑、私欲膨胀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地走上犯罪道路,四是学习教育不够,合法合规意识不强,没有使每个银行员工从内心深处认知制度既约束人又保护人的真正意义,使人这一内控主体能自觉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服从于制度的约束,让合规操作成为一种自觉的日常行为。
要使银行金融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作出贡献,必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消除一切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各类案件的产生。这就需要我们银行系统的每一位员工提高警惕,树立金融风险意识,真正做到“金融必须安全,安全为了金融”,忠实履行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日常操作的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铭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实现“内控防风险,合规保平安”的目标。
内控防风险,就是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对我们每个银行系统的员工来说,一是加强金融风险意识。每个员工要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二是要在制度上狠下功夫,尽快建立和完善银行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动银行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明晰的企业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组织体系,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认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测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重大违约情况登记报告和风险提示制度。四是加强内控责任制。只有在内控责任制无形的压力下,各相关部门才会真正肩负起应负的责任,使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得以暴露,并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完善。要通过落实内控责任制,改善管理,堵塞发生金融风险的漏洞,真正达到内控防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