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

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文1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问题 积极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D612.15 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期由于生理上的快速成熟,剧烈冲击着心理上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因此,青少年期的心理活动就会出现一些矛盾现象,由于这些矛盾的客观存在,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普遍的问题。

1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1)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情反复、压抑苦闷、没有食欲和失眠等;感觉自身没有价值,悲观自卑;由于一场重要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都会出现心慌、焦虑;不愿意去学校,更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

(2)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胆怯、回避、嫉妒、害怕孤单、抱怨,不知道如何和老师同学交往。人际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孤独、寂寞、封闭、多疑等心理,选择逃避,从而影响自信心的建立。

(3)自我成长问题。青少年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由于长相、出身和能力等原因而产生自信心不足与自卑的心理,不愿意接受已有现实;遇到挫折、不顺时就一味退缩、唉声叹气甚至一蹶不振,过度依赖父母同学等,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差。

(4)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会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萎靡不振,成绩不断下滑,对现实环境的认知力、感受力减弱,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加剧了个体的抑郁和对社会的恐惧。

(5)自我伤害行为。自我伤害行为主要有撞头、掐打自己、吞食异物、用利器划破皮肤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倾向。

2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强调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而转向于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因此,当我们发现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或者行为出现偏差时,应该从积极的方向思考,不要消极地看待问题,也不要只看到问题本身,应该多想一下问题背后的问题。越是看到不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就会越多。当我们能够欣赏时应该尽量地去欣赏。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心里是一个有价值的人,青少年也一样,他们也想成为有价值的人,希望被认可,希望被爱。

例如,当学生出现逃学、厌学现象时,有可能是因为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其实他也想被爱,想有人喜欢他;有的同学与老师作对,他真实的心理可能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引起老师的关注;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因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能得到其他游戏伙伴的赞美,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出现攻击指向自身的行为时,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是他想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现实世界感受不到存在的价值等等。

希望青少年变好,就要让青少年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青少年的每个行为后面都有善良的动机,他们都有快乐的根源和想法。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多看青少年身上闪光的部分,多一份理解和关爱,其实他们都是很单纯很可爱的孩子。

3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学校方面。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就是学校,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合当今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多与学生沟通,多让学生彼此沟通,从聆听者开始做起,摸清问题的底细,再确定如何解决,帮助学生慢慢改变自己,找到自我。同时,大力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及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2)家庭方面。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养方式,尊重孩子的意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当出现问题时,要给他解释和思考的时间,看清他的动机行为,对他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要时刻关注,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隐患,并加以正确地引导,积极地、恰当地应对青少年出现的各种问题。

(3)社会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有责任为青少年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要降低对高学历的盲目重视,减少不必要的歧视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二是要加强对网吧的管治,增强网吧业主的社会责任感,严格落实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制度;三是要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让青少年多接触社会,了解最真实的社会状态;四是要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家庭、社会要积极沟通合作,协调一致,营造利于青少年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氛围,预防青少年出现问题。但是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积极地看待青少年的问题,要不带有主观色彩的正确分析,并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 何先友.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文2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兴起和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能够丰富心理教育的内容,创新心理教育的方法,符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将成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向。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各种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网站也不断出现,这些网站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帮助,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过度的依赖和沉迷网络,网络安全问题等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就要科学的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性的网络环境。

1转变观念,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摆脱心理障碍,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很多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青少年自身和工作人员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不准确,将心理健康认为是一种疾病,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这也使得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另外,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虽然为青少年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过于形式化,没有意识到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尽量降低网络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开展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让青少年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降低网络心理问题形成的概率,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提高素质,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网络心理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工作者做好了科学的指导,青少年树立了健康的网络心理,那么,网络心理健康模式的构建才是成功的。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好角色扮演,以朋友的身份与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交流,不能给这类青少年过多的压力,还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网络知识和心理辅导的知识,引导青少年对自己产生信任,然后在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心理健康服务;第二,对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这类青少年存在的普遍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这类青少年普遍自闭,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工作者就可以建议青少年通过匿名咨询、网络平台咨询等,为青少年提供最贴心的网络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3利用健康的网络资源,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随着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网络心理健康网站层出不穷,这些网站都是具有一定网络心理健康研究经验的,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健康的网络资源,为青少年普及网络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实际的案例引导青少年认识网络心理问题的弊端,树立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学校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网络信息来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通过健康的网络资源降低网络心理问题出现的几率。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不能只是形式化的提供服务,严格规范服务机构的人员水平,提高服务机构人员的素质,服务机构的人员要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结合相关的成功案例开展研究,并根据本学校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健康普查,研究出最适合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4做好校园网络的规范,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文3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调研报告

1.引言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面对加剧的各种压力和环境变化,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困扰。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情绪问题都与学业紧张有关。学习压力不仅在影响心理健康的种种应激源中稳居榜首,而且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的趋势。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越来越受人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了修订,编制了“心理健康诊断测试”,从八个内容量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在淄博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调研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并且让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淄博市三个区县(张店、桓台、淄川)120名青少年作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107份,收回率为89.2%。其中男生51名,女生56名;年龄8-20岁,平均年龄18.75岁;城镇34人,农村73人。

2.2研究方法

采用周步成等编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调查工具,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构成: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每题选“是”计1分,“否”计0分。以各内容量表得分≥8分及总分≥65分界定为有心理健康问题。

2.3研究程序。

由心理学专业学生前往各地区发放。首先由主试介绍并发放问卷,讲解施测目的、注意事项等,然后由被试自行匿名测试,30分钟后收回问卷。

2.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结果。

3.2分析与讨论

3.2.1结果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7%,各项检出率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

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各项心理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与过敏倾向呈现显著正相关。

此外,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户口所在地的被调查者,在恐怖倾向和对人焦虑上,女生高于男生,得分有显著差异;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3.2.2讨论

3.2.2.1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4.7%,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调查对象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父母期望、学业负担及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等。这与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为突出的结果相吻合,反映当前青少年学生面对的学业任务较为沉重,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确定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尚需作进一步探讨。

3.2.2.2女生在恐怖倾向和对人焦虑方面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主要是由男、女生的生理性别差异造成的,女生生理与心理方面比同龄男生成熟较早,又无法及时得到成人指导,就必然产生焦虑;并且女生开始注意自己在社交活动中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好坏,其特有的心细、敏感、脆弱等特点也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相对高的焦虑感。恐怖倾向是指客观上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受到娇惯与过度保护的孩子,以及溺爱而又管教过严的孩子,容易变得胆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期望普遍较高和管教较严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在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及老师也开始加强了对她们的保护和管教,这可能是女生在恐怖倾向上显著高于男生的原因。

3.2.2.3城乡学生的得分没有呈现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乡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乡镇学生进入城里学习的机会增加,所接触的事物与城市学生之间的不同越来越小。而乡镇父母的观念也日益改变,认为学习有用,加大了督促孩子学习的力度。

3.2.2.4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一次小型调查,本次调查的取样量和取样范围都比较受限制。而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从8岁到20岁,跨度太大,基于青少年的发展特征,这导致调查结果的说服力不够强。

4.建议

4.1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让学生们能有更多的机会解决自身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各个中小学都应该在能力范围内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或严重化。

4.2改善家庭教育。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独断专行,避免对孩子过分迁就,或放任不管;家长要加强孩子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注意其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家长要经常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这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的气氛上,而且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

4.3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心理不健康则是有效学习的障碍;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如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模范介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学生的经验,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学校教育要注意学生的个性锻炼,积极引导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努力培养乐观、恒定、宽容、坚毅等优良品质,力求使人际关系向和谐愉悦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谢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例.新时代出版社,2007.

[3]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文4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延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正经历着身心巨变,他们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往昔。小学时代依赖于家庭保护,而到了中学则是时刻想着从家长的唠叨、管教、干预、限制中解脱出来,划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渐增强的中学生而言,在其成熟稳定的心理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深刻影响被教育者的心理发育。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如何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每一个中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

无论是学校教育不当,还是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虽然都与青少年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关系,但追根溯源,不良的家庭教育才是产生学生不良心理的首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对中学生不良心理形成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养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青少年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

1单亲家庭对孩子个性心理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生活观念的改变,离婚率逐步上升,这势必出现一些单亲子女。父母离异之后,往往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加上生活的重负,他们心情往往处于压抑状态,这就无形中给孩子带来生活的阴影。

2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心理的影响

为人父母者,谁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由于不同家庭中父母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认识不同,个性心理差异,对孩子的教育或者溺爱或者要求过高,这样不仅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反而害了孩子,使原本美好的愿望成为泡影。

3父母作为家庭主要成员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说过“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作为家庭主要成员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模仿对象,一旦从其父母那里学会了某种习惯和处世态度,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不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父母综合素质偏低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采取合理措施,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青少年不良心理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1强化家庭教育职能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早期开发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的。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教不养,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是父母的罪恶。因此,家庭应担当和强化对青少年的管教责任。应重视对家庭教育学、家庭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针对当前的家庭教育缺陷,推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注重教育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家庭教育,特别是教育失当造成的。错误的教育管理不仅没有成效,反而会使被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从小养成其对立、反抗社会的情绪。为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建议:

(1)建立家教咨询中心。开辟咨询热线,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咨询人员,主要是引导家长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去影响、教育子女,解答家长和监护人提出的有关家教方面的疑难问题,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家长学校可多渠道开办。妇联、教育局、学校、街道、居(村)委会基层组织都应开办,父母应定期到家长学校接受有关家庭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以提高父母的素质和教育能力。

3关注单亲家庭学生教育

学校及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其创伤,同时也要教育其他学生用友情去弥补其亲情的缺失。让单亲家庭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学校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以培养其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其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总之,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多奉献爱心。但需注意的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

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文5

蒋玲珠代表:推进供给侧改革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案据: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实体经济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在税收方面,各税种之间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造成了税负叠加;有些企业“营改增”后难以收集完整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发票,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在社保缴费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增加,单位应负担的“五险”总额约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5%左右,导致企业不敢涨工资、涨不起工资。在信贷融资方面,金融部门放贷门槛高、利率高,担保贷款成本高,资金链断裂风险大。

建议:一是健全增值税抵扣链条,对于“营改增”后短期内税负有所增加的行业,可以制定和落实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财政优惠政策;对重复征税项目进行梳理,适当进行调整或返还;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政策,设定“一揽子”综合税。二是在地方权限内率先降低社保费率,适当增加社保基金的政府性投入,减轻企业负担;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困难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社保缴费标准进行临时性下调,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对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考核力度,优化银行融资环境,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制定减负清单,落实部门责任;抓好中介整治,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土地复耕,抓好批后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

周广仁代表:加快孵化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案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虽然我省每年的科技成果较多,但际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却不高,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则更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仅比全国平均水平55.3%高出1.7个百分点,不仅与北京、江苏、深圳等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存在差距,与发达国家80%的水平更是相距甚远。

建议:一是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优化项目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利用大数据对科技成果进行精确筛选,提高科技成果选择准确率。二是创新新型科技孵化模式。以“海内外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孵化工厂+科技型公司+应用推广”的孵化模式,打造一批新型科技孵化企业。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调动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性。四是完善扶持激励政策。围绕科技企业孵化全过程,设立各级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风险投资。

庞萍娟等代表:发展“互联网+医疗” 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案据:利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医疗”,可以让群众看病就医减少很多的麻烦,并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诊查。目前的医疗信息化系统重在整合医院内部资源,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但是各医院信息系统之间还尚未形成区域大协同,只能实现医疗信息的基本调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医疗资源重复使用,患者就医尚未实现一卡通用。从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看,“互联网+医疗”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群众就医体验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建议:一是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框架,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以确保各种数据能在更广的空间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安全,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在此基础上,加大传统就医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与患者体验“双提升”。二是应及时出台浙江省健康大数据应用规范指导性意见,对健康大数据的利用与开发提出适合浙江发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法律法规来保障和引导健康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打造健康数据大省。三是应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各领域的个人信用体系。

董敏君等代表:深挖城市交通大数据 促进城市智能出行

案据:“互联网+交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城市交通“痛点”的有效途径。随着大数据分析时代的到来,更加充分有效率地收集、运用好分散在各交通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和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数据,打通相互之间的数据壁垒加以综合运用,从而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处理运算分析,多维度的信息和疏导,才能在城市交通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有效缓解停车难的民生痛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议:一是整合分散的交通出行数据资源,丰富数据采集方式。尽快对城市的交通数据资源进行一次有效的梳理盘点,整合交警、交通局、公交车、出租车、使用导航软件车辆行驶数据、媒体得到的路况信息等出行数据,并且将其汇聚在统一平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有效扩大交通大数据分析的样本范围同时提高准确度。二是逐步完善基于对道路视频监控信息自动分析的交通大数据应用。通过对道路交通情况的自动图形判断技术评估道路拥堵程度,从而大幅度提高路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进一步改进智能交通的诱导方式。尽快借助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和有针对性的手机客户端对用户进行基于个人出行习惯的个性定制化的、视觉化的出行提醒和出行方案的建议。对相关机构优先开放城市交通大数据分析资源。

汪惠芳等代表:健全农村物流体系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案据:当前,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农村物流体系非常薄弱,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亟待予以重视解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偏高。二是规划相对滞后,设施配套与政策不健全。三是专业人才紧缺,物流服务质量较低。

建议:一是尽快出台政策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各地应抓紧制定出台具体的配套扶持政策,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为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新交通项目实施中,制定为物流运输提供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政策。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等。二是合理规划布点,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置农村物流集散点。要从宏观上对农产品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依据产品容量分级构建物流集散点,形成高效便捷的网络。三是加强多方合作,积极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做好农村物流发展的相关配套,引导好农业龙头企业、各类较大规模的合作社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加大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开放力度,对农产品供应方的物流配送进行优化。四是加速农村物流人才培育。加强各类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引进高端培训团队,对企业主体、农村电商创业者和驻村大学生村官,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

韩金波代表:加强工业污水治理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案据:近年来,围绕工业治水,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和促进工业节水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工业治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我省工业用水和排放仍然有较大下降空间。二是我省工业发展方式亟待改变。三是我省治水资金投入略显不足。

建议:一是要加大对工业治水的重视。要加强对工业治水的领导、组织和推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力量,经常性开展工业治水的督查和指导,解决企业难题,督促企业加快工业治水的技术改造步伐。二是要加强对工业治水的有关问题研究。加大对工业治水的中长期研究,\划前瞻性、科学性的长远发展路径,正确处理工业治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下步做好工业治水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三是要加大依法工业治水的力度。加强工业治水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严格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和执法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四是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特殊行业准入门槛,限制发展“低小散”企业,大力淘汰低端落后企业,给优质企业留出更多发展空间。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发展现代生态工业和新型都市工业,推动浙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五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要建立有关工业治水专项资金或在“五水共治”资金中专门划拨一定资金,专门用于对企业加强排污设施建设、开展节水技术改造等补贴,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工业治水工作。六是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对工业治水的责任认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邹宏国代表:加快建立追溯体系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案据:农产品质量安全贯穿“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外部性、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将追溯管理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内部和田间地头,上溯至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二是组建专家团队。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专家组,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一套互通互用的可追溯标准体系。三是加强政策资金扶持。要求保障工作条件和经费,夯实追溯工作基础,由政府统一配备必要的追溯装备设施,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各级检测机构和基层监管机构配齐基础装备,有效调动追溯管理各方积极性,组织引导农产品监管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追溯,确保追溯平台建成后持续有序运行。四是完善法律制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性立法步伐,充分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治化。

张卫琴代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和个性

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文6

关键词:生命教育 青少年 措施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生命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各类报纸屡见不鲜,但其并非我国独创及独有。早在20世纪初叶,德、英、法就已经已开始关注生死等教育话题,生命教育的研究也最早源于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目的是让青少年从小形成正确的“生老病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保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减少青少年中自杀的比例并对“问题少年”起到早期的预防和矫治作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学者詹姆斯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并且提出较为系统的生命教育思想,构建了“生命教育体系”,开办阿南达学校,积极投身生命教育实践,促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此,“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才被各国熟知并开始广泛传播。[1]

二、什么是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是关乎生命的教育,围绕生命本身开展教育,即引导青少年进行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通俗的说就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暗示,求生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其外延包括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实现人生意义。生命教育涉及诸多层面的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认知方面,即认识身体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2)行为方面,在掌握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够切实的保护、延长生命;(3)情感方面,对待生命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为什么要在我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

当代青少年群体是20世纪90年代左右出生的一代人,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及网络化浪潮成长起来的一批人,其特点是开放程度高、接触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但是伴随着社会开放和网络浪潮带来的海量信息冲击,很多当代青少年正陷入随之而来的“生命”困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物质环境极大丰富的今天,当代青少年很容易迷失在混乱纷杂的网络环境中,道德滑坡严重,价值观混乱。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既缺乏上个世纪60年代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70年代人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同样缺乏80年代人善于埋头苦干的精神。” “他们是精神迷惘的一代,是灵魂没有归宿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内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虽然这些说法有些偏颇、夸张,但这也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了当代青少年在生命观及价值观上的迷茫状态。[2]

2,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成为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社会环境的复杂,课业负担的沉重,加之对自身心理、生理发展的不适应,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主因。当前,很多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觉自己成了社会的边缘人和局外人,在与同学或者同事的人际交往中感到力不从心;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自私的;对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没有兴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调查,对七千多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九成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一个庞大的农村青少年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怀着不同的理想来到城市,对学习和工作的期望值很高,心理更脆弱、更敏感,一旦达不到目标,就会觉得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久而久之,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会引发自杀甚至杀害他人的行为。

3漠视生命甚至残害生命现象时有发生。放眼现代中国,原来被成为天之骄子的在校大学生已成为青少年自杀事件的高发群体。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叫“天堂纪念馆”的网站,网站里陈列着许多死无其所的大学生的英灵。这些大学生都是由于自杀丧命。据统计,自杀在我国青少年死亡中所占的比例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在我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措施建议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漠视现象。当今社会有一个误区:即大部分的青少年,包括大部分的成人都认为生命只是属于个人的。关于自杀轻生青少年的研究表明,他们大多认为彻底解决一切问题和烦恼的办法只有自杀,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社会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社会的每个细胞都能健康发展,才能促进社会这个有机体的稳定发展。轻率的结束个人的生命,特别是一个年轻稚嫩的生命就绝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唯有大家都有如此观点,才能为下一步开展生命体系教育打好基础。[3]

2.将生命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都是以培养个体具有健全、完善的人格为目的。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人文关怀价值的内容,其中已经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遵循生命规律,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影响当代青少年对生命看法原因很多:经济困顿、学业问题和人际失和等,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人生信念的不坚定。对于青少年来说,科学知识、生产技能固然重要,但人们工作进步的原动力还是高尚的人生信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信仰、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为重点。教育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当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文化需求、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切实的提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文化的、易于接受的举措。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建各类青少年自助组织。如组织青少年心理、生命、伦理等社团,辅以正确引导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一些心理自我抚慰的方法,并创设适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拥有积极主动与别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心态;力求使他们通过互助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应对消极情绪、挫折的策略技巧,转化不良情绪以免出现消极的严重的心理和过激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 开展生命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迫切的任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通过教育的力量,使青少年感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通过生命教育,我们要培植青少年对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青少年拥有创造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充满自信和热情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北京:三联书店,199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