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课程总结

小学体育课程总结范文1

摘 要 近些年来,小学体育课程出现了较大的改革,有教学内容、竞技运动项目和学习方式上的不同程度的改变,一切的变革都是为了使小学生能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在教材之外发挥体育教学的多重功能和价值。体育教学课程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体育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对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进行体育的锻炼,以满足他们的身体需要和兴趣爱好。

关键词 务真求实 体育 课堂教学

一、 引言

小学体育教学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兴趣和好奇心都较强,常常把兴趣爱好当成学习的动力。所以,体育教学方式应该紧紧联系小学生的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要在娱乐游戏中领会体育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 确立正确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的加强体育工作,设计更多的娱乐活动,在娱乐中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坚持锻炼的习惯。随着新的生活观、健康观和娱乐休闲的出现,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体育教学课堂的丰富性,设计出对于小学生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适应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对小学生体育游戏、体育技能进行指导和教学外,还应该体现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体育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从健康理念出发,从生理、心理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体育的教育过程中要扩大视野,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和身体和谐成长。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综合和专业素质是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体育娱乐游戏,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进行学习,充实和完善自我,让自己有更多的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小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教师素质的提高对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和进行和谐、健康的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正是好玩好动的年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保护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他们对体育活动和游戏产生更多的好奇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加入有趣的体育游戏,不仅会使体育课堂的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且对于学生开发智力和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都是有好处的。目前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创造出了比较热烈的体育氛围。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避免了竞技训练的枯燥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增添了不少乐趣,真正实现了玩中学,玩中乐,让小学生对体育活动越来越喜欢。

四、 营造务真求实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措施

为了营造务真求实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增强体育课程的吸引力,让小学生在兴趣中成长,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下两点:

(一)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著名格言,学习兴趣能够激起学习动机,使学生更有动力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身心获得喜悦。通过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项目,相比于单纯的体育竞技,更能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也就能从教学中学到更多有益的东西。教学过程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却能够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自觉的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来,为今后的进一步成长做好了铺垫。

(二)及时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这就更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详细的总结,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及时记下教学日志,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器材的条件下,创造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后应该对教学进行反思,一般情况下,一个体育教师要担任几个班的教学工作,在一节体育课后对课程进行总结,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对以后班级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教师就可以将这些经验撰写成论文,不但会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且对于下一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也是大有好处的。

五、 结语

综上所述,营造务真求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不只是国家对于学校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和小学生自身的需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的好坏也极大的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体质,让他们能够收获更多的对身心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李晋裕.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1):87-91.

小学体育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课程开发

武术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武术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武术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更对武术文化的弘扬、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小学体育的具体教学实践适当予以安排和创新。

一、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武术资源的开发是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开发武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论述如下。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学习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学习中华博大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开发武术课程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激发学生参与武术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趣味性较弱,而将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三)保护武术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武术脉络繁多,支脉数量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旁支武术文化逐渐没落,甚至有着完全覆灭的危险。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发武术资源,有利于保护武术文化遗产,提高武术的传承度。

二、如何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

在明确武术课程资源开发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开发,从什么角度进行开发,怎样开发更加有利于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等,这些问题成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优化的重要问题。

(一)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从教学内容方面丰富小学武术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武术是一种系统多样、招式较多的体育锻炼活动,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有限,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将武g资源最大程度简化,创新成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态;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将武术精髓予以保留,并丰富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将招式繁多的武术进行精炼,总结出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武术操;将武术和健美操进行融合,提高健美操的力量性,降低武术的学习难度等。

(二)降低体育课程对体育器材的依赖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对体育器材、体育训练场地、天气环境等要求较高,如,排球训练要求排球器材和排球场;而跳马则需要鞍马和塑胶操场以及保护垫等,而武术体育教学对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依赖性不高。教师可以针对武术教育的这一特点进行武术资源的开发,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下雨、下雪等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武术练习,降低小学体育教学受天气环境以及器材的影响,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

传统体育教学在学生参与渠道方面比较单一,大部分局限在学生只能在体育课堂中参与体育锻炼。而武术教学的开发可以通过拓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得以实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渠道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提升以及参与积极性的提升。

如,在武术体育锻炼开发中,可以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练习的武术动作以及武术操的流程进行录制,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学生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在平台下载,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外参与体育锻炼。

(四)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小学生往往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武术体育锻炼资源的开发方面予以应用。如,教师可以在学校范围、年级范围以及班级范围内组织武术比赛,通过比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参与武术体育训练的过程。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教师站在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等方面将武术教学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

新课标立足“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发展”,针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应做了全面周密的改革,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科学健康的小学体育教学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同的生活体验能够影响人们的兴趣,因此,兴趣也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的兴趣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例如,虽然有些学生喜爱体育活动,但因为自制力差,在体育课堂中表现为自由散漫,不遵守体育课堂的活动纪律;有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喜欢争强好胜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细心观察和认真总结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充分把握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引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一些有吸引力、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良好的氛围和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另外,教师要注意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彻底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融洽、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自由地、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运动活力,欢快地参与训练,从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对体育教材的认真研究,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和思想性,设计新颖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另外,如果教师能够提供准确、有趣的示范动作,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学生主动去模仿,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投沙包时,教师可以设计“打敌机”“灭害虫”的教学情境,教学效果非常好,加强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再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我先给学生示范“蛙跳”和“兔跳”的动作,先激起学生的模仿欲望,然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培养了他们的活动兴趣、运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对小学生进行体育心理辅导,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因和内因都不能孤立作用于他们的心理活动。小学生的具体心理表现为:

1.“爱”

小学生天玩。在学校里他们最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他们可以玩球、下棋,还可以玩“老鹰抓小鸡”“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小学生是喜欢体育课的,大部分学生还是抱着期盼心理的。

2.“怕”

在体育课上,教师不只是带领孩子“玩”,还要传授给他们一些体育常识和运动技巧,而学生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也各种各样:怕脏、怕疼、怕累、怕输等等。例如,在练习篮球时,有的学生怕摔,动作放不开;在练习跳高时,不少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看着杆子就害怕;在练习跑步时,有的同学缺少毅力,不能坚持到底;在练习跳远时,女同学害怕把衣服弄脏,只是象征性地跳一下,甚至有的学生都不敢试一下;在玩智力型的体育游戏时,有的学生怕“输”而不敢参与。了解小学生的体育心理之后,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引导他们。例如,利用榜样的影响力,教师可以把体育明星引入课堂教学,用明星的故事激励他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讲清要点,示范要做得准确、优美。同时,要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帮助他们克服害怕的心理。

总之,体育教师要严格按照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总结、探索,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体育教学,让他们在运动的快乐中体验体育的喜悦,锻炼强健的体魄,提高智力水平,陶冶情操,实现全面有效、科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涛.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2]崔伟.当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1(3).

小学体育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 教学质量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97-02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下一代使命的承担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各自父母的事情,整个社会都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教育尤其如此。教育不仅仅要开启他们的智慧,更要保证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是承担着锻炼学生体魄的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却一直不高。因此,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事情。

1.影响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素

小学体育课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也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一门课,但是一直以来教学质量却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1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十分喜爱体育课,因为在体育课上,他们没有学习压力,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和打闹。但是体育课是有教学任务的,小学生活泼爱动,组织性和纪律性都比较差,同时,他们缺乏足够的锻炼技巧,因此,小学体育课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组织纪律和强调基础常识,导致教学进度开展较慢,教师教学难度较大。教师若是过分强调纪律性,又会使学生迅速减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会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1.2教师教学技巧不足

体育课不单单是训练学生跑步、跳高、跳远,而是在一个在运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运动锻炼技巧,塑造性格的过程。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是机械地教学生跳高、跑步之类的运动,将运动的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种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往往也不理想。

若是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过分强化自己的教师形象,而是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那么学生会在情绪上更愉悦,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会被调动到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定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效率会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更好。

1.3 教学条件的影响

活动的开展总要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有太多的教学条件会影响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了。例如,学校场地不够大,那么足球课和篮球课就无法开展;资金不够,游泳课就不可能;再比如没有体育器材,那么连跳绳活动都无法开展。更不用说还有更大的因素在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这个因素就是学校的不重视。学校如果不重视体育课,那么体育课的排课量会很少,那么设备也不会多,条件就会受限制。

2.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几点途径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是多方共同参与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多管齐下,共同使力。

2.1 学校提高重视,创造教学条件

现在的小学教育培养模式大多也是应试模式,学校重视小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但是常常会忽略体育课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将眼光放的更长远,看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或许,这对学校没有什么明显的好处,但是却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校方表达对小学体育课的重视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充分保证体育课的排课量,不要随意取消或是占用体育课。其次就是要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为学生上体育课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

2.2 教师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不能总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把他们看做是自己的运动伙伴,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和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会很乐意和老师一起做运动。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将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喜欢的运动结合起来。例如,教师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锻炼学生跑步,那么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做追逐游戏。寓教于乐,常常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2.3 合理选取内容,了解学生兴趣

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的主要一点就是体育课是关于肢体活动的课程。小学生的肢体发展水平有限,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运动能力,强度不宜过大,要求不宜过高,以锻炼身体、强身健体为主。此外,体育课需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如果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他会提不起精神来学习,常常不想参与,也会感到很无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对学生的兴趣点有所了解,抓住学生的兴趣来授课,学生感兴趣就会尽力参与,课堂的教学目标才会完成,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3.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基本的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巧,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但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还需要我们做很多事情。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共同配合。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体育课开展创造条件,教师努力提升素质,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都是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潘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如何实施有效教学[J].读写算,2013,(23):262-262,263.

小学体育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阶段;体育专项选修课;理论探索;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71-03

“专项选修”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得为本位的生成性学习活动,是近年来国际倡导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新的学习理念和模式。“定项选修”方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中,在实施教学时打乱班级限制,以专项研究为裁体,引导学生以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性体验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一、在高中阶段开始体育专项选修课的理论探索

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在中国虽然起步晚,但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积极的投入到了体育选修的研究中,但关于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笔者通过期刊网及手工查询了大量的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目前,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中国专项选修体育课的历史研究

关于体育专项选修课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刘丹、谭惠玲等在《对中学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的回顾和反思》一文中作了详细的阐述,刘丹认为要追溯选修课在中国的历史,要从1918年谈起。20世纪初,选修课盛行于美国各大学和部分中学。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杜威、孟禄等一些美国教育家相继来华访问,中国有机会了解到美国中学选修制的教育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突出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教育特点。这种授课形式正击中中国中学课程落后,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要害,最终选修制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史上诞生了。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专门组建“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依照《学校系统案》的七条原则以及改革后学制、课程的要求,刊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一册”,将《学校系统改革案》对选修制的要求落到实处。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课程分三大类:公共必修科、分组选修科、纯粹选修科。必修科和分组选修科比例近似,纯粹选修科比例较小,约占整个课程的1/5左右。“新课程标准纲要”尽管未经教育部批准通过,但鉴于全国教育联合会的权威以及“新课程标准纲要”的可行性,当时选修制在全国仍被普遍推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32年教育部公布的暂行课程标准又迅速回到了原有的固定、单一的课程模式。到1932年“中小学形式课程标准”的颁定,几乎完全走到了选课制的对立面。解放后,学校体育中的选修是出现在1961年的中小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中,当时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教材纲要”、“选修教材纲要”。在这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全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也不规范,其间经过十年“”的冲击,学校体育处于瘫痪状态。自从1978年国家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后,国家又相继在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92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1997年颁布的高中新体育教学大纲中,分别将选修课列人其中,且比重不断加大。全国各地中小学不同程度地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了体育选修课。此间,各种实验报告、实验总结不断见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993年《中国学校体育》第6期刊发了孙耀鹏的《体育兴趣的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为专项体育课立论》一文后,引起了全国学校体育界的激烈讨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1994年、1995年的近二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发表了来自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及体育理论工作者的不同观点。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用教法手段的变化吸引学生只能解决短时间的体育兴趣,而实施专项选修则克服了教材单一、统得过死的缺陷,从而实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持久的体育兴趣。这一方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与此同时,在全国普通中小学中出现了“一主多副”、“一主多选”、“1+1+1”、“自主课”、“选项教学”、“两课一轮换、两周一循环”、“三自选”等不同形式的专项体育课课型。专项体育课在中国各级学校,尤其是大学、重点中学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2.关于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研究

有不少从事一线的体育教师及科研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结合高中生生理特点来阐述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王晓君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及课业负担等,提出小学不宜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初中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应具有趋向性;高中应积极全面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 王晓君指出高中学生已基本发育成熟,各项运动素质增长速度缓慢,同时高中课业负担重,导致了很多高中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减弱,从而使学生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压抑感。因此,在高中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是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的重要手段。高中体育课实行专项选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实际需要出发的运动机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活动兴趣,在“专选”体育课中学生必然会全身心地去对待,学生的身体、身心健康水平以及运动机能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曾伟指出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有利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及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王驭、冯利正通过试验对比研究得出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能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能更合理的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优越性,更能缓解学校、场地与器材之间的矛盾。

小学体育课程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体育教学课时,发展校园足球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努力构建与我校实际相适应的体育工作体系,构建班级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通的体育课程体系,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修养,工作敬业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严格执行课时计划,确保正常教学秩序。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按要求开齐上足体育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1—2年级体育课每周4节,3—6年级每周3节,各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确保阳光体育锻炼的实施。

(三)严抓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备课管理,体育教师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把握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教案的书写要符合要求。根据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积极做好体育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四)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五)切实推进校园足球的开展与实施。继续完善竞赛体系,力争在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中取得好成绩。坚持每周每班1节足球课,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时间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扎实开展校园足球,逐步形成校园足球传统活动。在推进过程中,大胆探索,持之以恒,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体按照《碧城镇小学2019—2020学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进行。

(六)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的有关规定,严格依据学校在校学生测试情况统计上报学生体测数据,上报的检测数据(纸质和电子)经过完小校长、测试人员认真审核,数据真实、准确、有效。如果存在虚报、瞒报行为,完小校长、测试人员承担相关责任。

(七)为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年度体育工作关键指标认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拟定整改提高方案,形成年度报告。

(八)抓好两操一活动,使之坚持经常化。加强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的教学,并要求动作达到规范,通过开展评比活动,达到以效促质,使两操一活动的开展达到具体要求,并逐渐提高。本学年的课间跑操纳入完小目标管理考核,具体按照《碧城镇小学2019—2020学年课间跑操评分办法及细则》组织实施。

(九)加大体育教学检查力度,完善教学测评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不定期进行教学检查,督促教师提出要求和建议。根据《碧城镇小学学年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对专职体育教师做好测评工作。

(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各尽其责,团结合作,不断地提高训练的质量,充分调动和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展示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训练潜力及能量。

(十一)积极开展学校素质教育推进活动,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组织好完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希望杯”“青苗杯”校园足球联赛、第五届校园足球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使全体师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十二)加强体育教学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对部分体育器材进行增加和更新,使体育器材更好的服务于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

(十三)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去关爱学生,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