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课堂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课堂礼仪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礼仪;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而且难讲,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需要教师从内容、方法、手段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其教育功能的重要环节,怎样给教学加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礼仪修养对教学加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作为必修课“概论”课和公选课“公关礼仪”的兼职教师,有一些经验体会,希望和同行专家分享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礼仪误区
正人先正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自身的修养礼仪是支撑其专业的人格基础,也是学生效仿学习的榜样,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其服饰语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阻隔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沟通,必须加以重视。常见的误区有:
(一)服饰语言随意
俗话:“人靠衣衫马靠鞍”,服饰语言投射的是主体对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认知阐释。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去见自己看重的朋友和恋人,往往会特别注重穿着打扮,反之,则衣着随便。因此,教师的服饰语言实际上是他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认知反映。对自己的职业有强烈使命感和自豪感的教师,会把其对职业的理解反映在自己的服饰语言上,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品味的流露,更是其职业态度和境界的表达。笔者在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曾目睹或亲历服饰不当所带来的教学折损,比如,女教师夏日着装衣服不当所带来的尴尬,男教师的腰间佩戴钥匙手机,在课堂内走动时发出声响,这些细节都会损毁思想课教师的个人形象,继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为教师往往需要通过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探究他的专业学科领域。
(二)体态语言失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沦为课件和视频的操作员,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锐减,其结果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在教学中,如何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如何适时停顿和及时提问,如何用有趣的内容和有效的肢体语言引领学生在学术的殿堂里自由翱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研讨的新课题。在人际交流中,语言表达仅占表达效果的7%,而非语言表达,语调声音占38%,表情、体态和手势则高达55%。有的教师讲课不太注重和学生之间的非语言交流,比如,眼神交流,微笑鼓励和手势运用,如果学生长时间感觉被冷落和忽视,他是不会对课程内容本身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从而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有的教师正好相反,讲到兴奋激动的章节手舞足蹈,体态语言过于频繁、稠密同样会影响教师形象和教学效果,因此,体态语言使用适度是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去揣摩拿捏的,做的好,事倍功半。
(三)口头语言随性
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双重属性,思想政治理论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是立场观点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更是学生素质和品德,因此对其严谨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学术无,宣传有纪律。”对于一些敏感、有争议、还在发展尚无定论的国内、国际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需要特别慎重,因为课堂讲授就不再代表教师个人观点,而是职业角色的观点,学生甚至会直接理解为政府官方的观点。如果教师以点带面、以偏概全,都会误导学生,使教师的个人困扰转化为集体困扰和社会困扰。对于有争议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开放性讨论,但不要轻易做出结论,更不要传播谬论,那样有悖于思想政治理论的主旨核心要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礼仪要点
我们常常讲,功夫在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固然是其教学效果的基础,同时,其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则是实施其教学影响的保障,因此,有效运用服饰语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一)服饰语言典雅庄重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理论和实践、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教师的服饰语言同样需要传递给学生如是信息。于丹老师在做“谈昆曲”的电视节目时,穿着的是真丝旗袍,纪连海老师在讲貂蝉时穿着唐装,百家讲坛中李蕾老师主讲《红旗渠的故事》时,身着红色套装,他们的服饰语言和所阐释的内容是契合的,体现出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角色深刻的理解和对讲授内容的烘托映衬。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有其理论性和严谨性,同时也不失其灵动性和愉悦性。因此,教师在着装基调可以选择正装,同时用一些色彩形状搭调的胸针、领带夹及丝巾、饰品加以点缀,庄重中透着时尚,学生大多欣赏与时俱进、赏心悦目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让他们有认同感,更容易有亲和力。
(二)体态语言收放有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进行过相关培训,和学生的如何交流互动是重点,也是难点。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有一些独家交流秘诀。比如,在课堂自由发言时,有学生表达发言意愿,教师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示意,表达得好,能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表达不好,容易招致学生反感和厌弃。我们在请学生发言的时候,不能用“指语”,单指指人,而是要用“掌语”,手掌请人。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无论其内容、逻辑和表达方式存在何种缺憾,教师要眼神注视,微笑点头加以鼓励,发言结束,要引领同学对其发言表示感谢。这些细节貌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无关,实际它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关心和认同,它是桥梁,引领教师和学生彼此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其意义远远超过礼仪的单纯形式,体现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主体实质。
(三)口头语言准确无误
俗话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无心之举常常会产生自己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给学生留下一辈子无法消除的心理阴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阶段。其口头语言表达既是对专业内容的内在理解,同时也是自身内涵修养的外在体现。看过网上热议的《非你莫属》中“张绍刚老师和刘俐俐冲突”视频,因为文化差异、年龄差异和角色差异,双方对于祖国、对学历和对职业角色的理解都有差异,给我最(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31页)大的启发是要理解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差异和行为差异,并且尊重和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这是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对别人的愤怒,往往源于自己的无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抱怨课程难讲、学生难教,不如修身养性、苦练内功。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性格开朗,学术开放,思想开窍,就一定会有实力驾驭课堂,传授知识,播撒思想。
三、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达成社会共识、形成精神纽带、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和条件,如何将其进书本、进课堂、进思想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学习运用礼仪知识,有效驾驭课堂,是新时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赖平.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形象设计[J].中国中外教育,2011(8).
[2]李书省.如何塑造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项晨光.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6(3).
教师课堂礼仪范文2
【关键词】服装服饰礼仪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74-01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作为著名的礼仪之邦,服装服饰礼仪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服装服饰礼仪也有了新的要求。目前,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作为公选的素质教育课程,已经获得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学习服装服饰礼仪,对于培养学生外在形象,优化在校大学生素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要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模式
(一)多关注新知识,让学生们解到更多服装服饰文化差异。随着社会生活不断提高,服装服饰礼仪观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服装服饰礼仪教育内容也要跟上时展的潮流。首先,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编写相关教材。组织相关的专家和一线任课教师共同探讨,要多关注服装服饰礼仪新知识,新时尚,结合现代服装服饰礼仪元素编写教材,使服装设计理念要与现代社会服装服饰相符。其次,要因材施教。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使其符合现实社会的审美需求,努力打造精品公共选修课程。
(二)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也要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了解更多服装服饰礼仪现状。近年来,服装服饰礼仪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也在不断创新。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新知识,新时尚的更新,有利于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服装服饰礼仪课堂应用多媒体,可不受时空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服装服饰礼仪文化。随着社会潮流的变化,服装服饰礼仪也在不断更新,人们的着装理念也发生着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随时更新课件,随时推出课件新品,使课堂教学保持时尚的流行元素,增添服装服饰礼仪课件的时效性。服装服饰礼仪教学更关注新时期服装服饰礼仪方式及习惯,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元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服装服饰礼仪认识和了解。
二、深化课程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优化教学环境,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服饰礼仪课程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们对于服装服饰礼仪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审美风尚。因此,我们要优化教学环境,深化课程教学内容。虽然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属于一门公共选修课程,但是,任课教师还要像必修课那样认真的整理教学材料,不能由于是选修课影响该课程内容的深化。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课程教学方法,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认真梳理课堂教学材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精心组织课程内容,增强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之中。
(二)打造优质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资建设问题,一直是影响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建设的发展瓶颈。由于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开设时间较短,既懂得礼仪知识,又懂得服装搭配和服装工程的教师比较少,要保证本课堂教学质量,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问题。目前,许多学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师资来源主要是从毕业生中考核优选中来,这些毕业生缺乏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经验,很难在教学中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跨专业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选修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适合在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门课程,科学的设置教学模式,注意研究和发掘服装服饰新知识,新技术,把握好礼仪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丽华.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研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
[2]吴丽华.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7).
[3]黄静.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过程改进考核方法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4]孔敏娜.对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作者简介:
教师课堂礼仪范文3
(乌鲁木齐市第49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负有管理课堂时间的责任。但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课堂时间管理措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课堂时间使用的误区,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唤醒教师对课堂时间的重视,引导教师掌握课堂时间管理的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 课堂时间;管理;教学效益
课堂时间管理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负有管理课堂时间的责任。由于教师对课堂时间重要性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时间管理措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课堂时间使用不当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就课堂时间使用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一、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误区
在目前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时间意识,在课堂时间使用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没有计划的上。备课时没有对教学内容及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导致每个环节的时间使用不合理,讲到哪算哪,下课了主要内容还没有讲完,就拖堂,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课堂教学效率低。
2.滔滔不绝地讲。课堂是时间老师基本上占用了,课堂变成了”讲堂”,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只是体力消耗,学生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很小。
3.简单肤浅地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得表面。有些教师上课时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氛围貌似热闹非凡,实则学生思维质量低下。二是问得随意。在教学中,老师提问随意、量大,教师在一节课中问了四五十个问题,学生一节课都在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
4.漫无目的地导。教师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在思考方向上产生偏差,以致课堂教学时间浪费。
5.小题大做的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有的问题学生犯错人数多一些,有的人数少一些,人数的多与少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情况不同,老师就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往往因一两个学生的错误,小题大做地把全班学生训得鸦雀无声,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加强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
(一)明确责任,重视时间
我们要对四五十位学生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产生敬畏,要明确责任,重视与加强课堂时间管理,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与增值。
(二)加强备课,规划时间
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学情、备教材,也要备时间安排,恰当地安排教学任务,对学生完成各个学习任务的时间有个预估,如:让学生阅读教材要用多长时间,做一道题要用多少时间,学生汇报要用多少时间等等,这样就能对课堂时间有基本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三)落实主体,还给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每位教师都能理解,但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时,却还是老师讲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是课堂主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时间就要还给学生。有一项心理研究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效的比例关系,得出的结论参见表1。
可见,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学习效果越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占有的学习时间也相对的多。所以,只有限制教师”讲”的时间,才能保障学生”学”的时间。教师讲得少了,就会想办法做到讲得精、讲到点子上;教师讲得少,学生就能读得多,练得多、学得多。当然时间不仅要还给学生,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形式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及责任去学习。
(四)运用规律,用对时间
1.课堂上用对时间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表明,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学生思维集中程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论述,上课后的第10分钟到第30分钟的20分钟区间,是一堂课效果最佳的时间;因为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注意力不够集中,第10分钟学生情绪开始稳定,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到第30分钟以后学生注意力又开始分散力。
小学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学生思维集中的时间约在上课后的第5分钟至25分钟之间,所以重点内容应放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教学。到了25分钟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已在下降,如果老师还进行全面的讲解,收效是不大的。这时就要把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这样动静结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思维集中的时间就会得以延长,学习效益就能得以提升。根据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用对时间,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
2.下课不占用时间
实践表明,利用下课的时间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影响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学生厌学的情绪,得不偿失。及时下课,才能让学生在下课时间里放松情绪、调整一节课学习带来的疲劳,进而保证下一节课的学习质量。
(五)统筹安排,巧用时间
统筹,即通过重组、打乱、优化等手段改变原本的办事格式,优化办事效率。教学也可以运用统筹的方法,对一些教学事件进行重组,巧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如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进行优化:
1.巧用时间呈现讲评材料
学生练习后,教师基本上都要对练习进行讲评反馈,一般的做法是全班学生整体做完之后,教师再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讲评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讲评,这当中有一个环节可以优化,当全班学生在做练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全班学生练习与个别学生板演同步进行,当全班学生做完了,黑板上也有了讲评的内容,就可以即讲评,经过优化,时间就节省了。
2.巧用时间辅导后进生
后进生转化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通常是放到课后进行,实践表明,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后进生转化的最好时机在课堂,刚学完新知,后进生对新知初步的理解还存在他们思维中,他们对新知学习存在的问题也最清晰,这是进行辅导,效果是最佳的。所以,全班学生整体做练习的时间就是老师辅导后进生的最佳时间,老师要抓住这个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把后进生的缺漏尽可能补上,让后进生达到基本的要求。经过统筹安排,课堂辅导后进生的时间就有了,长此以往,便可减少或消除后进生课后辅导,既减轻后进生的学业负担,也减轻教师的负担。
3.巧用时间小组互助
教师课堂礼仪范文4
关键词:过程评价 控制课堂秩序 学习态度 教学效果
一、过程评价概述
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评价是指任课教师在教室或实训室上课过程中对学生遵守纪律、行为状态、学习态度、文明礼仪、清洁整理等进行控制和评价。过程评价的目的是要有效控制课堂秩序、改变学生行为表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凡是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生源较差院校的教师都很清楚,学生迟到早退现象屡有发生,上课玩手机、听音乐、讲话、睡觉、带零食进课堂等现象比较严重,听课不认真、学习不投入、状态懒散也是普遍现象,老师管理不听、甚至顶嘴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课堂这种状态使得教师很无奈、很头疼,有些教学经验丰富、管理方法得当、很严格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相对好些,而教学经验欠缺、管理偏软、部分年轻或身体偏弱的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就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类现象,有学校根据学生表现好坏的严重程度,采取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负责人甚至校领导层层谈话、教育引导的办法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些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代价太大,也不是每个学校能做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多年来我们开了若干次教学研讨会,尝试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效果都不太理想或难以长期维持。但是,当推出过程评价来控制这些现象时,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代价不大、过程规范、实施方便。
二、过程评价方案
推行一套管理方案需要充分考虑你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所处的环境、执行时机,以及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我们推出的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评价实施方案基本符合上述要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实施方案包括三个方面。
1.过程评价内容及细则
根据影响课堂教学的一系列现象,笔者将它们进行归类、细化,再进行合理编排并辅以量化的考核指标,具体见下表。
项目 内容及细则 加扣分
考勤与课堂纪律 ①旷课一节
②上课迟到、早退(迟到或早退两次算一次旷课)
③上课听歌,玩手机、打牌等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④上课随便讲话、打闹、走动的
⑤中途未经老师同意擅自离开教学场所
⑥上课睡觉
⑦上课带头起哄、顶撞老师、不服从老师或者老师指定的负责人管理
⑧实训时在实训场所玩耍、影响他人实训
⑨带早中餐、零食进入教学场所 -4
学习态度与作业 ①学习态度是否认真
②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③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教学上协助老师
④课堂笔记记录与质量
⑤未按时完成作业
⑥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视完成质量加扣分
⑦学生课堂表现有进步 -1~(+1)
清洁整理 ①用脏话辱骂老师或同学
②讲礼貌或通过努力改掉说脏话的毛病
③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杂物等
④在墙壁、黑板、桌椅、门窗等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乱贴等
⑤在教室或者实训室未穿校服或实训服(有要求时执行)
⑥穿拖鞋、短裤、背心或赤脚进入教室、实训室、机房等公众教学场所
⑦故意损坏设施设备、工具、仪器等公共财物
⑧实训室与工作台是否打扫干净,设施设备、工具零件等是否摆放整齐 -1~(-3)
备注 在一次课内(理论课一般指两节、实训课一般指一天)若学生多次重复违犯或满足同一条款,可对应多次扣分或加分;加扣分辅以固定值的严格遵章执行、辅以一定范围的根据实际情况在范围内酌情执行,有范围的0.5分为最小单位。
2.过程控制记录
考虑实施方便、记录规范、综合有效控制结果,笔者编制了一套记录表格作为过程实施的工具。相应表格及过程实施要求如下。
此表用于某门课程学生一周的加扣分情况,由任课教师课堂内及时填写,一门课程一周记录一张,周五下午两点之前交教务员处进行汇总统计。该表理论课每两节(实践课每天)使用相应的三列(如3.11),表格列数可根据周课时数扩充,一般理论课上面的表格可满足使用要求,整周实训课在各条款栏中分别增加两列即可使用。
上面的记录表示张三于3月11日在考勤与课堂纪律方面违犯了条款③、④、⑥,分别扣了1分、2分、1分,在学习态度与作业方面违犯了条款①,扣了1分;于3月12日在考勤与课堂纪律方面违犯了条款②,扣了2分,在清洁整理与文明礼仪方面违犯了条款⑥,扣了1分;于3月14日在学习态度与作业方面符合条款⑦,加了2分。张三在第四周柴油机课中一共得了负6分。
(2)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评价周班级课程汇总表。
此表用于统计某班所有课程学生周加扣分情况,由教务员填写,每班一张,下周一下午三点之前反馈给各班。
(3)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评价学期课程汇总表。
此表用于统计某班某门课程学生学期加扣分情况,由教务员填写,期末考试前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各班级,加扣总分再加上60分的基础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另外学期结束时还要对各班总的加扣分进行平均并排序,作为对班主任的考核指标之一;教学管理人员对任课教师课堂综合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并对比排序,作为任课教师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这两项另有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3.结果反馈、成绩处理与奖惩措施
(1)结果反馈。每周一将上一周的过程评价周班级课程汇总表反馈给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在周一下午班会课及时告知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若某门课程多周累积扣分超过30分的反馈给家长及教学系部负责人,在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2)成绩处理。各门课程的过程评价考核作为期末总评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比例的50%。过程评价考核给每位学生60分的基础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分或扣分,学期汇总结算时超过100分的按100分计算,低于0分的按0分计算。学期结束时按比例通过一个分段函数计算,将学生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转变成学分(当总评≤30分时学分为“0”、 当总评60分时学分为“100%”、当总评100分时学分为“140%”、中间按计算得出相应学分)。
(3)奖惩措施。学生学期所有课程综合学分在100%(含100%)以上者,通过本人申请并经批准可以低转高(低转高是指由中级工转为高级工或高级工转为技师层次,高转低则相反);综合学分在80%(不含80%)至40%(含40%)者,给予高转低处理。综合学分在40%(不含40%)以下者,给予勒令退学处理。旷课按学院相关制度执行。
学分计算及奖惩办法是学院原有管理制度,过程评价只是取代了以前任课教师给学生平时成绩的形成方式及比重。
三、过程评价成效与分析
1.过程评价成效突显
(1)迟到早退现象得到控制。根据教学管理人员统计显示,以前全系22个班800名学生大约平均有5%的迟到、特别严重的班级在某个阶段能达到20%以上,第四节课不来或借故早退去食堂吃饭等情况的平均有3%,特别严重的班级平均在10%以上,总体在实训室上课的比在教室的要严重。推出过程评价后学生迟到早退现象立即减少,无故迟到的只有个别情况,无故早退或中途离开的几乎没有。
(2)课堂秩序全面改善。上课玩手机以前是常态,表现一般的班级上课过程中有30%~40%的学生在玩,严重的班级甚至达到70%以上,听音乐、讲话、睡觉等现象也比较严重,这种状态老师停课整顿一下会好一段时间,但过一会儿又恢复原形。实施过程评价后玩手机、听音乐、睡觉的只有个别现象,经老师提醒后能立即停止,交头接耳讲话的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上课跟老师狡辩、顶嘴的基本没有。
(3)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以前学生听课不认真、学习不投入、状态懒散是普遍现象,一般的班级听课比较认真的不到50%,很认真的仅有20%左右,有的老师感叹说:“一个班没有几个学生在听课。”实训课认真的相对多一点。推出过程评价后整个课堂学生面貌、精神状态发生了改变,80~90%的学生能做到比较认真,40%左右的学生表现很积极。
(4)作业完成情况明显变好。以前学生交作业需要老师多次催促,还有少数学生不交。推出过程评价后学生作业基本能一次交齐,作业质量也明显提高。
2.成效突显原因分析
职业院校的学生难管难教是大家的共识,课堂秩序及学习氛围令各学校和教师头疼,特别是生源较差的院校。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各类院校及教师也花了大量的精力,采取过多种措施和方法来控制这一现状,有的学校管理效果较好,但部分院校要么控制管理效果不好,要么好一阵歹一阵,不能长期稳定维持好的课堂秩序和氛围。而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评价能改变这一现状,并能长期稳定维持,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过程评价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现象,抓住了主要矛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根据现象和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解决措施。因为目标导向明确,实施过程针对性又强,所以过程评价一推行就改变了课堂秩序,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奖罚分明,激励性强。过程评价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现象进行细化,整合成了可以控制的一条条细则,然后根据细则对教学影响的程度辅以对等的奖罚加扣分,学期结束时根据加扣总分算成学分,再按照学分的高低给予奖惩。这一由小到大、环环相扣、奖罚分明的措施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励和有效地控制了学生,使他们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服从教师的管理。
(3)指标量化,操作性强。过程评价把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转变成了便于操作的量化考核指标。以前学生犯些小毛病、学习状态懒散等只靠教育引导难以改变,而这些小问题又无法直接动用学校对学生的处分条例,使课堂秩序难以控制。量化的考核指标可以通过累加反映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有利于对小错误进行累积处理,从而约束或鼓励学生的种种行为。同时,量化的考核指标使我们设计使用方便、省时、省事的记录表成为可能。《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评价周课程记录表》只需要记录数字序号和加减分的数字即可,记录的信息量非常大(必要时上表可同时记录多达1000条以上信息),还能保证加扣分有据可查。所以过程评价通过指标量化,使操作非常方便。
(4)过程规范,时效性强。过程评价在实施中每一个环节均用“数字”记录,记录表格清晰、使用方便,且操作程序有明确的规定,任务或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所以使得过程评价整个实施过程十分规范。同时,过程评价可使任课教师及时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加减分进行鼓励或惩罚;班主任及教学管理人员可通过周统计表和学期统计表清晰地掌握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若有屡教不改多周累积扣分严重的学生,可及时将三类记录表传给家长,家长通过表格信息可清楚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便于家长和学生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所以过程评价的时效性对控制课堂秩序、营造好的课堂氛围非常有效。
四、过程评价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1.现实意义
对教师来说随着过程评价的深入开展和应用,管理控制课堂变得越来越轻松,上课的心情也越来越好,教育学生的满足感、成就感也越来越强,在召开过程评价总结研讨会时几乎所有教师都肯定这套方法很实用。对学生来说过程评价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紧迫感,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课堂上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教学效果的提高立竿见影。对学校来说过程评价改变了整个学风,改变了教职工以前对职校生难管、难教的看法,能提升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2.适用范围
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评价是以某一门课程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设置的,且过程规范、操作方便,所以小到一门课程、一位教师、一个班级均可独立使用,大到一个教学系部、整个学校,甚至全社会同类院校都可使用。要注意的是,如果学校没有配套制度,个人可以使用,但使用效果会减弱,如在学校层面推行过程评价使用效果将会最佳。另外,教师对过程评价理解的程度、灵活应用的把握、执行是否到位或严格均会影响执行效果,不同的教师和班级会略有差别。
教师课堂礼仪范文5
延展式提问。即由已经了解或掌握的历史状况进一步延伸和展开,提出问题。在《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一课中,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法律的来源后,展示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的起源不同的观点。提问,为什么有些思想家却对此提出大不一样的观点呢?这就要求学生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总结。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课中,学生了解希腊和罗马地理、经济等特点后,这些特征与海洋文明中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关系?每一堂课都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类提问则能体现这个要求。它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此种问题对普通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几十分钟的课堂如果多用,势必影响基本任务的完成。
体验式提问。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或者感受历史情景别的社会现象。在《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一课中,当了解北美人民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到了民族独立后,请同学们设想,假如你身处这种情况下,应该设计怎样一种政治制度确保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体会到华盛顿,杰菲逊等杰出人物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高尚人格。在《》一课中,《》签定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灾难深重的国家,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要思考中国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自救之路,发展之路。可允许或提起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发问和质疑。
对立式提问。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截然不同,尖锐对立的两种观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去选择,去讨论,去阐述。在《经济全球化》一课中,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还是相互融合?应如何处理其关系。学生有阐述自己观点,对问题的看法进行完善和辩驳的能力,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课堂上学生争论的场景历历在目。
观察式提问。即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图片,图表,文字材料,音像资料等,回答问题。在《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一课中,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两河流域的《汉穆拉比法典》、古埃及的成文法典、古希腊的《格尔蒂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国的《法经》、印度的《摩奴法典》的一些主要规定后,提问,早期法律特点是什么?借此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归纳和分类,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成为二期课改历史学科新课标要求学生培养的一项主要能力。
反问式提问。即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问题。在《》一课中,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是不是不会入侵中国?
提问要追求科学,讲究技巧。提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的表述务必准确清楚,针对性强,避免摸棱两可,表意模糊的语句。不然,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既耽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提适合学生能力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计问题时尽量切合其实际,有些问题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理解,那设计问题时要倾向于一般同学的状况;有些问题则为提高其分析能力和培养其思维方式,则需注意所提问题是否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和事实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能被学生“感觉到”。有些复杂的问题问题还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的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并在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感觉。
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问题的设计需难易结合,分布得当。一堂课,不能成为仅仅几个同学表现的舞台,要面向全体;也要注意每一堂课中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前后半节课都应有锻炼的机会。
要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适时的把握机会,提出自己事先并没有设计好的问题。如有的学生课堂发言中出现一些值得进一步挖掘的观点,教师则在鼓励学生的情况下,临时提出让学生阐明或深化自己的回答,从而扩大教学成果。
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前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特别是需要从多个角度或不断深入地思考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学生的情绪会明显活跃起来,思考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问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仓促的应答虽使课堂显得紧凑,但并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课堂礼仪范文6
什么叫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侯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位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连接的。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答可以分为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非语言性理答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非语言(动作、神情等),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我们更应关注语言性理答艺术。
语文教师对学生语言的理答,应从语文学科的角度,从学生心理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
学生们平时课上的发言往往比较简单,不够规范和精致,这需要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渗透。对学生发言的理答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下面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柳咏梅老师《乡愁》教学的部分课堂实录,从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语言性理答艺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师:刚刚我们寻找出了《乡愁》这首诗的不少规律,从字面的到手法的到内在的情感的。下面我们来小结这首诗歌的美点。每人说一点就行了。
生1:这首诗美在使用的文字都很简单,但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师:你的语言能否精致一点,语文味浓一点呢?试试看,把这一句重新表达一下。
生1:语言朴素。
师:语言朴实无华,但意蕴丰厚深刻。这样表达是否比你的更精致一点,更有语文味了?
生2:这首诗美在作者选用了四个东西来表现感情。
师:“东西”?看看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词来替换“东西”。课后练习三有提示的。
生:是四个物象。
师:诗歌中用以表达、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叫作物象。读诗歌,要能通过解读物象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生3:这首诗美在每一节的最后两句都有“我在这头……”,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感情。
师:很好。点出了修辞的手法:反复。“表达作者的感情”,太空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3: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师:对。这样的表达就比较完善了。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循循善诱,通过自身的理答,让学生一步步丰满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身表达的不足,学生开始回答“这首诗美在使用的文字都很简单”,老师引导学生“语言精致一点,语文味浓一点”,并鼓励学生试试看,接着学生有了比“文字简单”更加语文化的表达“语言朴素”。当第二个学生回答“这首诗美在作者选用了四个东西来表现感情”时,教师及时捕捉时机,引导学生用专门的术语“意象”来替换表达中不规范准确的“东西”一词,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中第三个学生回答空泛、不精致,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表达中的亮点,同时指出不足,让学生继续思维深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道“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愁”,至此,学生在老师的有意识的理答下,语文表达向规范和精致迈进,可以设想,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