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

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 外部化 建议

一、从整体层面进行外部化决策的建议

首先应区分是否进行全面外部化。

我们可以先针对企业的性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情况,粗略的做一个判断。由于我国企业本身存在特殊性,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大型央企、国企,自身企业结构完整,组织完备,政策也明确规定此类企业必须设置内审部门。对于此类企业,进行部分外部化审计比较适宜。全部外部化不仅不符合相关政策法规,且内审部门将形同虚设,失去存在意义。此类企业在聘请外部审计时,管理咨询、补充审计是较好的选择方式,这样可以让内审人员参与企业审计的全过程,最终提高企业内审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自建内审部门可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成本庞大,而进行全部外部化则可以省时省力省钱,不失为一个方便的选择。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最好能够设置少数专职审计人员,与外审人员进行良好沟通,以便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免在审计方面受制于人。

二、对外部化商进行多指标衡量

企业在进行外部化商的选择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一)资质。只有具备内审资格的外部化商才能具备为企业提供内审业务的实力;

(二)业务水平。外部专家与高级技术力量的支持是企业选择内审外部化的重要驱动因素,高水平的外部化商才能满足企业复杂的内审业务需求;

(三)信用。执业信用良好的外部化商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外部化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信誉;

(四)费用。成本效益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费用太高得不偿失,费用太低则服务质量值得怀疑,因此应选择适度的收费服务;

(五)战略合作前景。若能与外部化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则既可以减少监督成本和信任成本,也有利于外部专家对企业进行长期跟踪关注,对企业了解更加全面,更有可能提出具有增量价值的意见,对管理层的企业战略决策做出更大贡献。但也应防止对外部化商过度依赖,一旦合作终结无法迅速转换,建立新的合作伙伴。

三、加强内外沟通

由于外部审计专家无法长期深入了解企业状况,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企业内部管理层应与外部审计专家进行充分沟通,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充分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对企业的长远规划。在企业根本利益上应和外部审计专家达成一致,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对此,可以采取期权激励措施,以便让双方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外部专家在审计过程中如果遇到瓶颈,也应及时与内部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全面掌握企业相关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改进意见,帮助管理层进行战略决策。

总之,加强内外沟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内审人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掌握企业核心机密,外部专家可以充分了解企业情况,促进自身业务进度。

四、合理划分内外界限

内审外部化起步较晚,需要国家政策予以大力引导,其面临的最大拷问在于独立性的问题。

内审和外审在审计目标、范围、对象、方式、层面、受托关系方面存在差异。从角色上看,企业管理层既是外审的被审计对象,又是内审的委托方,因此容易造成审计主体混淆。如何确保外审独立性,是内审外部化过程中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设置监察机构,对外审过程进行监督考核,或将内外审委托给不同机构,是可以考虑的可行性措施。

五、在选择外部化时注意防止商业机密的泄漏

一旦确定选择内审外部化,企业应当审慎评价内审各个方面的外部化内容。除非少数情况特殊确实难以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其他企业应当进行有选择的外部化。对于一些比较程式化的项目如财务、项目审计,可以采用全部外部化,因为其具备较规范的行业标准,审计方法和流程比较成熟。而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审计内容则应谨慎考虑,若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不妨碍管理层意志,可以交由外部专家。若涉及企业核心经营业务,则必须由内部人员全面跟踪,参与审计过程,因为这是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企业全程把控。而对于风险审计,客观来讲难以做到外部化此业务,因为风险审计是内部审计管理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马金达.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否真是一副灵丹妙药[J].审计月刊,2010,(6):12-13.

[2]王普查.对注册会计师开展内部审计服务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1,(5):206-208.

[3]崔刚.以组织发展与战略管理为背景的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4]赵光宏.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思考[J].经济师,2011,(1):230-231.

[5]姜薇.双赢:内部审计外部化之选择[J].理财杂志,2008,(6):88-89.

【作者简介】

张倩,女,(1989-06),山东济宁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 会计理论与方法

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范文2

【关键词】 基建 财务 审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funds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infrastructure efficiency point of view,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on the audit of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s and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and management, cost accounting, project cost, revenue accounting, accounts deal with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audit carried out the design, For hospit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nternal audit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a clear audit ideas and methods.

引言

医院基建项目内部审计对于降低医院成本,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基建程序,和维护医院利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医院大都采用外部审计来保证审计的效果,但是基于内部审计外包中的审计合谋风险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角度来讲,内部审计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他可以通过全过程的参与基建项目,来评价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搞好医院建设,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投资,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融合,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审查和评价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下面主要从评价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来谈如何作好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

1.基建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审计

基建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基建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作好这项工作对于防范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差错与舞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定期对基建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和评价,发现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及时的加以纠正和完善。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1、不相容职务的混岗的现象。其不相容岗位主要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的支付;竣工的决算与竣工的审计。

1.2、重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经办人对于越权审批的工程项目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1.3、决策责任制度是否健全,奖惩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单位是否有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具的评审意见;单位是否对工程项目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并有完整书面记录。

1.4、概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真实,是否按规定对概预算进行审核。

1.5、工程款、材料设备款及其他费用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

1.6、是否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实施决算审计。

2.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2.1审查建设资金的筹措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1. 1、在资金的筹措方面:包括审查资金的来源是否合规、完整、落实;审查筹资方式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检查筹资数额的合理性、分析所筹资金的偿还能力。

2.1.2、在资金的管理方面,首先是审查资金是否按照建设计划及时到位,是否与工程用款进度同步,有无超前融资闲置资金增加成本,有无产生缺口影响工程进展。第二审查资金的管理是否合规。查明有无转移、侵占、挪用资金或造成资金流失,有无银行开户过多,造成资金管理分散。

2.1.3、审查资金的拨付。

A.开工预付款的支付:1、凭证是否齐全。支付申请书;履约保函、开工预付款保函,以及经监理签字的开工预付款支付证书;2、是否有工程部门的审核意见;3、财会人员对施工承包商申请支付的金额是否与招标文件核对,核定应付款金额,并报部门负责人签署支付意见。在核定应支付金额时,若银行保证金额与合同规定的支付金额不一致时,超过合同规定金额的,按合同规定金额支付,不足合同规定金额的,按照开工预付款保函金额支付;财会人员付款、入账。

B.工程进度款支付。工程进度款是指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向承包商逐笔支付的款项。由工程部门、会计部门及监理部门共同保障实施,层层把关。1、凭证是否齐全。施工承包商提出支付申请;经监理部门审核的工程进度报表,包括申请支付理由、申请支付金额、工程进度报告等,同时要附上现场签证等相关证明材料;2、医院基建部门的审核意见; 3、会计部门应根据技术负责人核定的已完工工程量及合同总价款、合同变更金额、累计已付款金额以及工程合同中的其他规定等,核定本次应付进度款金额;4、单位负责人签署支付意见,严格控制“超付”。

C.工程结算款支付:结算款是指工程竣工后,双方对工程总价进行结算所确认的工程款,对已付工程款与结算款的差额部分,建设单位应予支付。支付时应审核:是否有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工程结算的审计报告;单位主管领导是否按审计结果核定的最后结算额。

2.2审查建设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加强控制管理,堵塞漏洞。

2.2.1、审查建设总成本归集与分配程序是否恰当与合规。查明成本核算范围是否与批准概算相符,列支的依据与手续是否合规;查明有无混淆成本项目界限,混淆与其他项目的成本界限,混淆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界限,混淆资本和收益性支出界限;查明有无虚增和虚减投资完成额,有无擅自挪用预备费用,有无虚增支出,账外设账。如进行票据事前审计,将违规违纪问题消灭在萌状态。;加强材料管理审计;搞好设备耗费审计。

2.2.2、审查建安投资中工程款的支付、甲供料划转、价差结算与结算范围调整是否合规与合理。

2.2.3、审查设备投资中货款及运杂费、采保费支付是否合规与合理、是否按设计要求。

2.2.4、审查待摊投资与其他投资中建管费、培训费、征迁费、设计费、大件运输费等费用支出是否合规与合理。查明共同费用分摊是否合理、资本化时间与范围是否恰当,有无将各项非税收入挂帐支用、不冲减相应的建设成本。审查勘察、设计、监理、征迁等工作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其收费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2.2.5、审查其他财务收支及债权债务核算是否恰当、完整和合规。

审查流动债权是否真实和完整,有无隐瞒、转移或者挪用资金,形成呆帐损失,对于大额或账龄较长流动债权,要抽样函证是否真实;审查流动债务是否真实完整,有无虚列债务,将资金挂帐直接支用,抽样函证大额或账龄超长流动债务是否真实。

2.2.6、审查财务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

2.3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为重点,减少支出,避免浪费。

2.3.1、审计工程量。工程量是编制预算、决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整个建设项目取费的基础。审计重点是注重设计要求,定期勘察现场,核对施工记录,审核虚报重报多计问题。如单层木门油漆工程量计算应该为洞口面积,而有的施工单位按照木门正反两面面积计算就错了,工程量大了两倍。所以实际勘察现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2.3.2、开展工程定额使用审计。主要是审核定额套用是否符合现行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的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与定额不相同做法的项目越来越多。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审计施工单位有无高套定额或重套定额的现象,定额换算是否合理准确,补充定额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如有的该套修缮定额的却套用装饰定额或新建定额,有的该套用某一部分项目工程单价的却高套另一单价。工程取费是否按照施工企业的性质,级别,建设项目的类别标准来确定。

2.3.3、材料价格的审计,审计材料价格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实际材料价格与预算定额发生价差进行调整。不仅应从资料,图纸,帐目上进行审计,还应从施工现场、材料市场进行审核和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2.4审查基建净收入的清算

审查基建净收入是否和归、完整和真实,有无隐瞒或转移收入,有无扩大其他基建支出开支范围;审查各项基建净收入留成、上缴、冲销或核销是否合规。

2.5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合规性

2.5.1、检查“工程物资”科目,有无盲目采购的情况,有无违规多付的情况,是否按合同的规定扣除了质量保证期间的保证金,对于完工后的剩余工程物资的盘赢、盘亏、报废、毁损等是否作了正确的财务处理。

2.5.2“在建工程”科目累计发生额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是否包括了概算外的其他项目,据以付款的原始凭证是否进行了审批,是否合法,齐全;是否按合同进行付款;是否将不应属于在建工程的费用记入其中。

结语

以上笔者对于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从微观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具体的阐述,但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效果,还应该从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具有财务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工程方面的知识,参与建设项目的全程管理,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

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范文3

[关键词]内部审计 基建工程 医院效益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改善就诊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扩大规模,医院的基本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基建工程审计已成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基建工程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基建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规范基建程序,保证上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医院基建工程内审的重要性

医院基建工程具有支出金额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发展。通过基建项目的审计,可以从宏观着眼、微观人手。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提高基建管理水平,维护医院经济利益。在宏观方面.医院内审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工程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内部基建经济活动,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的基建审计流程,提供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审计意见,确保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避免发生投入大、效益低的现象,有利于医院实施长期规划。在微观方面.医院内审机构通过对项目的调研、论证、立项、报批、预算、决算、竣工结算、效益评估等各方面实施全程监督,可以避免基建项目随意调整,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而且,医院基建工程审计可以筑起一道严密的监管防线,避免基建经济活动中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降低风险,有利于维护医院自身形象。

2.医院基建工程内审的薄弱环节

2.1管理者对基建项目没有长远的规划

随着我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一批高新设备的运用,医院特别是建院时间早,历史比较悠久的综合性医院受到周围条件的限制,急需扩充空间和改善就诊环境,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各大医院为扩大规模,不断增加基本建设项目。然而,大多数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存在盲目性,有需求就投入建设,管理者对医院建设没有长远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容易造成建设项目考虑不全面。当其无法满足需求时,就又开始新的建设,造成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

2.2基建工程审计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大多数医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基建工程审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对基建工程审计的组织形式、范围、内容和重点等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同时,由于基建工程审计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审计工作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过于强调灵活性而规范性不足,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例如工程签证审批审计制度不健全,就会出现以少签多、以劣签优、甚至签字人自己都说不清等现象,导致有些工程签证单无法核实,造成工程建设成本虚增,浪费资金。

2.3基建前期阶段审计机构未能有效介入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内审机构对基建项目前期阶段关注较少,越是在项目初期,这种审计监督上的缺位现象越突出。由于在基建工程前期阶段内审机构未能有效介入,导致招标过程的不规范和合同制定的不严谨、不全面,往往造成一些经过招投标的工程项目出现低报价、高结算的情况。招标文件不仅是工程招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而且是工程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一份规范、全面的招标文件有利于体现医院的意愿.便于投标单位进行分析和参与投标竞争,也有利于中标后施工的顺利进行。合同是对招投标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是工程项目实施和造价控制的关键法律依据,应尽可能具体和明确。如果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暂定的内容较多、约定小明确,有些施工单位就会在承接工程时提出大包干,但具体条款中又提出工程变更部分另计,这就容易造成施工单位巧立名目以突破预算,竣工结算的项目与原招标文件中的项目出现较大差异,损害了医院的经济利益。

2.4基建工程材料品种多、审计难

医院基建工程使用的材料品种繁多,建材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新型材料、环保材料、非标材料等大量涌现,加上供货渠道不同,即使同一品牌的材料其市场价格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建工程中使用的新工艺也越来越多,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施工方案有多种,而其造价却可能存在较大差距。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偷换施工材料,优劣混杂、以次充好,严重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审计人员需要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掌握最新的材料市场价格信息,才能对材料价格把握准确,避免造成工程价格虚高。

2.5基建工程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基建审计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如建筑设计、土建施工、水电安装、装饰、绿化、消防、通讯等,甚至还要在基建审计时考虑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大多数医院,虽然设制了内审部门,但由于岗位职数的限制和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审计人员数量偏少,缺少专业工程审计人员,对于土建施工、水电安装等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系统地培训和学习。

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范文4

当前,全球城市智能化趋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包括政府智能化管理、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都体现了社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进步正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城市医疗信息化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医院的HIS系统也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单元。HIS系统、EMR系统、LIS及RIS等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医院立体化信息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二、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当前形势下,医疗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工伤医疗、生育医疗、公医等等。医院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变革,随之带来的各种经营的风险也存在着联动性、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征。这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获得具有应对效能的保障。由此,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斑。同样,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唯一出路。

三、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尚存在的问题

1、旧观念根深蒂固

医院传统的单一工作模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医院实际工作中,沿袭传统操作途径的内审工作人员为数也不少,缺乏对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理念的深刻意识,从而延缓了医院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力度。

2、工作表面化、满足现状

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还主要侧重于会计数据的采集,而凭证抽查、账表通用检查、账务信息查询等模块的设计也仅仅局限于内部审计的部分基础工作,对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无法涉及,如评价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防止信息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披露、修改、损坏或丢失。信息系统的开发,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不够,未能与内部审计的要求相结合,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缺乏硬性的监督检查机制要求,没有与考核机制相关联,有的未能将内部审计的要求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软件已由单机版升级到网络版,所依存的数据库已由当初的小型数据库Foxfor、Access演变成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或者Oracle业务核算系统,甚至演变成专用于医疗的cache数据及程序体,医院收费业务、药品管理业务、电子病历业务等也都逐渐摆脱了手工操作实现了电子化。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极度匮乏,一般局限于文本处理、表格编辑等基础性操作业务,对于软件设计等信息网络系统等较深层次的知识知之甚微。从而简单地将笔变成键盘,计算器变成计算机,这种缺乏效率的做法还导致一些医院在信息化工作中负担的加重,更多的是人工完成纸质账目和电子账目同步等。这恰恰与信息化的高效、便捷、准确等特性相违背。

3、内部审计业务流程不适应信息化要求

内部审计业务流程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而实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即以审计项目为中心的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活动,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对原有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影响很大,如审前调查工作量加大而现场审计工作时间缩短等,与此相应的内部审计流程及内部审计业务工作也应作调整。但在实际内部审计过程中,许多内部审计项目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导致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不突出,延长了审计工作实时间,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不高。

4、审计资源整合不力

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资源比传统的审计资源更容易共享。但是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医院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内部审计资源,而是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医院内部的相互合作性不强;审计成果挖掘不够充分,相互利用不够,存在着重复审计的现象。

5、内部审计人才队伍不精

计算机技术在当代内部审计行业中还不够普及,现在的内部审计队伍在这一技术领域还存在很大的缺口、还缺乏既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又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的人才。

6、内部审计软件开发不够

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滞后于相关的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已有的内部审计软件功能和社会审计软件功能相比,也落后很多。很多医院的计算机只是简单地使用其基本的office功能,而对于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利用,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发挥其经济价值,没有实现内部审计的信息化。

四、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审计信息化关键在领导,单位领导首先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带头学习和应用信息化知识,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决策和驾驭能力,革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管理模式,摆脱会计、审计靠算盘的老思想、老观念,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充分调动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整体信息化技术水准,为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

2、应用信息化技术搞好现代内部审计

医院各部门已经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应应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调整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方式手段。要常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尺子”来衡量自己的审计工作,不能凭经验,吃老本,不能有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

3、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在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存在跨部门的一体化管理。为了适应这一管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拥有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一体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掌握审计技能、计算机及网络通信知识是完全必要的。另外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利用规范和先进的审计技术,以及掌握一定的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开放、运营、维护、管理和安全知识也是适应这一管理的前提。因此,不断对现有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让终身学习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需要,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提供审计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果,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依托信息技术,重组审计业务流程

为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的要求,审计经验模型开发、现场局域网的搭建、审计数据存储、文档管理、审计结果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的建立等工作,将是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作业流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提高效率,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业务流程的准备、实施、结束三个阶段的工作要进行重新组合,工作重点要进行调整。

5、强化AO和OA系统交互应用

“金审工程”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基本实现了审计过程信息化,为数字化审计提供了平台;办公自动化(OA)可实现医院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AO和OA的交互使用,完成了医院内部审计管理、现场监控的有机整合,对审计计划、项目实施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集中部署、统一指挥、信息共享、统筹协作提供了基本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提高了医院内部审计管理效能,同时确保医院内部审计资料的保密性。

6、积极尝试运用新兴信息技术

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移动通信技术是内部审计信息化领域非常有应用潜力的三种技术。紧跟新兴信息技术潮流,是促进医院内部审计信息技术升级,实现增值审计的要求。

(1)大数据具有多样性、大容量、时效性高等特点。多样性指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大容量指聚合在一起供分析的数据量非常庞大,时效性高指数据处理的速度很快。基于大数据的存储与分析技术,既有利于内部审计更精确地查找微观问题,又为加强审计的宏观性、趋势性提供了条件。积极尝试大数据存储与分析技术,是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对我国内部管理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内部管理审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一、内部管理审计概述 

内部管理审计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检查和评价,以帮助企业经理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 

从定义可知,内部管理审计的核心是帮助经营者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利能力,职能是咨询性和建设性的,而不是执行性的,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审计师必须是独立的,其职能应有外部的性质即审计师不能成为受审部门的一员。 

 

二、我国内部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管理审计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主流,但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作用。许多企业模仿国外实行了管理审计,但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职责,主要任务还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仍在财务收支。而管理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和评价机制,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使得审计领域、范围受到限制,管理审计发展受到影响。 

2.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缺失。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分别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法规却是一片空白。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3.内部审计对象的特性对内部管理审计形成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集团、股份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出现、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加使得内部管理审计对象复杂化。同时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购、改制和重组等问题,为审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凡是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有影响的管理因素都是内部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管理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难度,使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由于内部管理审计事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项涉及的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部审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 

4.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影响管理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传统的详细审核方法成本很高,逐渐被淘汰。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这可能导致管理审计结论出错,有可能误导管理层的决策。 

5.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需要。(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多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对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不能满足现代管理审计发展的需要。(2)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够,影响了其发挥管理审计作用的积极性。审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开展审计业务时,或多或少地受到管理者的暗示,或者审计人员迫于某种压力,不能充分揭示管理者的失误而带来的后果,这必将使审计的效果和评价大打折扣。(3)审计人员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企业进行管理审计的需要。有些企业审计人员本来就不多,有的还到其他单位住勤,有的离职学习,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因此,在数量上就明显不足。

6.审计信息的不足导致内部管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当今的企业日益集团化,管理层次化,其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范围必将受到限制,从而难以实现对管理信息的占用,更无从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了。 

7.企业的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所谓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内部管理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审计方法的选择。在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市场化的今天,随着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的转变,重新评估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十分必要。 

 

三、几点建议 

1.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内部管理审计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改进管理为导向,以审查受托管理责任为己任,有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类型。 

2.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标准。管理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国家可以制定一个指导所有行业的内部管理审计框架体系,企业可以在大框架体系内,由内部管理审计机构自行开发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审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对内部审计人员在人员、经费方面予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并且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在人员的配备上,各种专业特长的人员都应齐全,以便全面监督企业的管理活动,服务于企业。确立内部管理审计的周期。目前,我国的内部管理审计工作可以每两年进行一次,而且应当将审计工作分散在平时,分期分批的进行,以便避免审计工作过分集中。 

4.不断充实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立管理审计师考核或考试制度,形成高素质的管理审计师队伍。首先,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其进行后续教育。其次,在机制上、制度上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可从社会上聘请外审人员参与企业的审计项目,以保证审计的高度独立性。或者,可以建立一个内部管理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那些没有实力的企业提供服务。 

5.灵活运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果。在审计过程中,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信息,推动企业发展。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积极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将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6.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管理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对控制和防范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审计的计划阶段,要认真评估管理控制的控制风险;在审计的实施阶段,要依法收集和认定审计证据,并且尽最大努力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和充分性;在审计的报告阶段,对审计意见的表达应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绝对化的语言等。 

总之,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内部管理审计为增加本企业价值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外部化问题,财会月刊,2002.04,3-4. 

[2]程业炳,关于内部管理审计若干问题的研究,技术经济,2005.02,36-37 

[3]崔志华,加强内部管理审计 提升内部审计职能,会计之友,2006.06,54 

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范文6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内部管理科学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我国目前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地方。

一、企业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内部审计的定义表述为: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均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可确保经济运行安全。内部审计要坚持原则,迎难而上,秉公执法,站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保障经济安全的高度,当好本系统经济运行“卫士”,做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当好民众监督的眼睛。

2.内部审计可为科学决策当好参谋。从微观上讲,通过审计监督,查错纠弊,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工作,防微杜渐,堵塞漏洞,节约开支,提高效益。从宏观上讲,通过大量的财务收支运营情况的审计、基建及维修工程审计,设备物资采购审计以及收支情况审计等个体审计,找出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从机制上、制度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发挥内审的参谋作用。

3.内部审计可以服务发展大局。内审工作以帮助服务为目的,在具体审计事项中。审计服务是通过审计监督的形式实现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掌控好内部审计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现代企业搞好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但这个发展必须在对现有内部审计从观念、立场、功能、内容等方面进行彻底革新转换,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走出困境。

(一)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纯的账务层面上的舞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必然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必然将扩展到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内部管理审计能够帮助领导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提高企业领导以及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增强企业领导及职工的内部审计意识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机构改革要“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这里显然包括加强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作为高层次的经济监督,理所当然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四)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目前世界各国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大体有三种类型: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领导负责: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部门一般由本部门、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

从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来讲,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应是最佳模式。西方国家一般在董事会内设审计委员会(必设的专业委员会之一),一方面对公司的管理层履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对董事会有一定的牵制作用,而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属于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当局,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需要接受审计,内部审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这种模式使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易发挥审计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

(五)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为推动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应建立起法律约束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应尽快制定有关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及规章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这样从法律上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及执业行为做出要求,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使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权威性的评价标准。只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健全了,内部审计才能顺利发展。

另一方面应建立全国性的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进行考核和培训,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从而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六)健全法制

当前,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很不健全,严重影响内审事业的发展。首先,内审法规不健全。《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要求七类部门和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见这些法律、法规规定,只是应当设立,而不是必须设立,把内审设立与否的主动权,留给了部门和企业的领导。使内部审计的地位可上可下、可有可无。其次,我国还没有一部内审规范,对内审的标准、内审的程序、内审的准则等,往往生搬硬套国家审计的作法。国家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经济需要,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审经验,来完善我们的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