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1
建筑景观设计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景观设计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无论是在设计元素的考虑上,还是在设计方法的实践上,都有了重大突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建筑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总而言之,新技术的加入必然会引起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变革,而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正是现在社会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
1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表现
1.1设计理念
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突出表现首先在于设计理念。之所以要进行建筑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保证建筑景观的安全性,进行建筑景观设计的首要因素就是要对建筑各个环节的稳定性进行平衡性设计,只有保证安全性的设计才是初步合格的设计。其次就是要保证建筑景观的审美性,建筑景观的设计要求就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得建筑景观具备审美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类学科,其根本目的就是审美。所以说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具有一致性,二者的融合本质上就是设计理念中审美特性的融合。
1.2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的融合也是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重要表现。在传统的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一般都要进行设计构图,通过对构图的分析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数字媒体艺术和建筑景观设计融合后,在设计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目前的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景观效果图的三位构建,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利用此种技术后,设计修改可以直接在三维模型上进行,这种设计方法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2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作用
2.1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
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有诸多作用,首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目前的社会,社会思想的发展趋于多元化,社会审美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建筑景观在设计中可以进行设计风格的多层转换,及时调整出多元化的设计方案。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入,给建筑景观设计的方式转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种可能性的增加,使得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更加的轻松和自由。
2.2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化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类专业,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其艺术化倾向都非常的浓厚,建筑景观设计的审美特性其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化倾向,所以说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会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化发展。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在两方面有所体现:首先是设计理念上,艺术化倾向更加的浓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诸多建筑景观的艺术表现力更强的原因。其次就是在设计方法上,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利用的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所以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多种审美的选择,这种审美选择实质上就是一种艺术方向的转换,通过这种设计方法,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更加浓厚,其审美意义也更加的丰富。
2.3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学科,主要应用于交叉学科领域,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用价值,这种价值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扩大数字媒体艺术的适用范围。通过与建筑景观设计的融合,可以进行推广应用,进而使数字媒体艺术与园林景观设计、雕塑设计等设计实践相结合,扩大其应用的范围。其次就是可以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深度。通过应用深度的增加,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使其运用更加的规范。
3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发展为现今社会的数字化提供了可能,建筑景观设计作为设计行业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促进其现代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对于建筑景观设计而言就是一次全新的变革,通过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更新,使得建筑景观设计更加的现代化、专业化和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邬丹.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5(02):24-25.
[2]刘艺.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建筑景观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15(03):178.
[3]张健.作为城市新兴景观的媒体建筑解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10):106-109.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2
关键词:艺术;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设计
人类进入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电影、设计、建筑各行各业的艺术设计领域都无声无息的渗透着数字技术的影子。数字技术已形成数字艺术设计已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各领域――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已在我国艺术设计各领域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设计优良传统的保持
人类社会的新艺术形式都是在传统元素上进行继承与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也一样,在保持传统设计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才发展起来。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既保证了功能性,也保持了美。各种理论标准都与传统艺术设计极尽相似。只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以光、电等现代科技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设计保持了艺术设计的优良传统,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是对传统艺术设计进行丰富和形式创新,新的表现形式使人们的视野极大丰富,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表现,使传统艺术设计表现局限性。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已表现出设计理论与与美学理论的薄弱,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将继续做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艺术创新
科学的进步会推动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变革,推动新兴艺术形式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就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具有时代感,通俗大众并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因此,新媒体艺术设计一定要紧随时代的潮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一定会产生更多样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于当代人们对新形式,新事物的追求。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时代的产物,通过其巨大的信息量,时代感,不断的创新设计形式与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需求。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
1.传播范围广、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任何媒体都有局限性,有不能宣传到的边界,只有新媒体艺术却没有限制的,通过互联网为载体,为人们发送无数想要获取的信息。
传播速度快:新媒体艺术设计以互联网为载体,能够实现更快的传递方式,以上传与下载就实现了信息交流与共享,用最快速度传播。
2.成本低
相比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大家却能更快,更便捷的享受到最新的消息与知识,这也极大的挑战了传统媒体的成本制作。
3.互动交流强
新媒体艺术具有很强的互动交流能力,比较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对于人的信息主动性反馈更直接。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
1.运用新的模式教学,给学生空间,使理论联系实践操作,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可以熟练进行设计制作。
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复合型学科,培养的是懂得艺术规律又能进行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的人才,技术与创意缺一不可,而这一类人才是当代社会急缺的稀有人才。
很多学生报考了艺术类学科,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轨却成为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障碍。只懂创意,却不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表现的;只会操作计算机,却不懂创意的,比比皆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复合型新媒体人才,才能把新媒体艺术形式发展完善。
2.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数据信息,使老师与学生共同提高,既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
3.在各院校艺术学科搭建艺术与数字化信息的平台,使数据信息与艺术信息共享交流,使学生对本学科知道熟练掌握的同时,对多媒体艺术设计这本新兴艺术形式深入了解,把艺术与数字化信息互相补充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4.严格制定新媒体艺术设计教材,教学内容要符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保证教师队伍高素质,确保教学质量,确保人才的高效培养,才能对新媒体艺术得到飞速的高展,对传统艺术才能做到最好的传承与创新。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艺术设计人员应符合主流需求,紧跟时代的脚步,每天都要学习,给自己充电,走在时代最前沿。我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艺术表现形式上都不成熟,不完善,我们一定要培养更多的,更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挑战。新兴行业带来机遇与发展,我们也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为新媒体艺术设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富强.多媒体图像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 薛洁,寇小明.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探索[J].大众文艺,
2010(04).
[3] 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神州美术出版社,2005.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3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艺术设计 创意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025-01
iPhone、iPad等科技产品的出现,很快将我们从发展初期的“拇指文化”带到“触控”时代。她们的出现表明技术在不断创新,科技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感官,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被刺激的多样化,实际上在人们的审美、感官受到科技刺激的同时,我们已经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了艺术设计领域。运用数字技术来表现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师将闪现的艺术灵感用数字媒体技术来表现。
1 艺术设计领域中数字媒体技术的特征
单纯通过视觉形式表达意图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油画、版画、雕塑等的创作方式非常不同于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创作。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运用了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设计: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革新艺术设计行为方式,它是与传统艺术的创作手段有极大区别的新型艺术形态。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的融合,究其根源是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记录艺术创作过程的手段。
艺术设计过程加入了数字媒体技术后主要有如下特征。
1.1 普通大众也可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传统艺术家需要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与众不同的创意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但科技的发展让普通大众也有机会深入的了解到了艺术,艺术设计运用了数字媒体技术将艺术门槛降了下来,普通大众不断接触并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中。如摄影艺术,传统艺术家要经历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暗房技术,并且对光的运用要有很好的拿捏,修改照片过程更要求艺术家对前期拍摄的底片进行第二次创意发挥,这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创作方式。但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摄影艺术,数码照片处理软件能够模拟并创新暗房效果,使摄影艺术变得不再神秘。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普通大众也可以参与艺术创作,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舞台。
1.2 较强的虚拟性
虚拟性主要体现在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构建虚拟场景表现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在虚拟场景中有助于设计师宏观把握设计作品并可很容易的判断取舍。数字媒体技术是当代艺术设计的辅助工具,那谁又能来表现数字媒体技术呢?当然是类似于App中的各种应用软件了。软件是数字媒体技术实际表现形式,它在艺术设计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分析
艺术的根本源于人们的性格、情感和思想的即时表达。而技术无法将性格、情感和思想完全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就造成艺术本源的脱离,我们要用审慎的眼光来平衡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不能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变成技术的盛宴。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 这就是艺术活动”。
2.1 艺术创作中数字媒体技术被过渡依赖
西奥多・罗斯扎克在《信息崇拜》一书中阐述:信息被认为与传说中用来纺织皇帝轻薄飘逸的长袍的绸缎具有同样的性质。看不见、摸不着,却备受推崇……软件如同过于缺乏主见的皇帝一样,已被披上了各种华而不实的外衣。电影《变形金刚》中的动画角色全部运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制作,每个角色都非常逼真且极富质感。人们的思想和感官被这种环境效果极大的影响和刺激着,一定会有大批的崇拜者想成为电影中的角色,享受逼真的虚拟环境。我们千万不能迷失于华丽的技术,纯技术的产品和艺术设计中加入技术所设计出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数字媒体技术是我们艺术创作的辅助。过于依赖技术将导致设计的艺术作品缺乏独特的艺术理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更不具备设计灵魂。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当然也兼具利弊。传统艺术家创作前必定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思考与积累,等到艺术灵感闪现时才开始创作。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的创作者往往有别于传统艺术家,不一定非要等到设计思维成熟了才创作,而是可以边构思边运用软件将自己的灵感呈现出来。设计师过渡依赖、高频率的使用软件,会导致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且自己的思维经常受制于软件的某种特效,使自己的创意不能被完整表现。
2.2 艺术设计作品越来越同质化
当代世界日渐趋同,失去了丰富的多样性,这源于数字程度极高的社会以互相协同工作的管理理念,把包括人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操纵和战胜的对象。这样会将所有不符合标准的内容过滤掉,将扼杀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独创性。在传统艺术作品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对比中会发现,传统艺术作品上能看出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会发现每一条肌理那么的自然且富有个性,而过渡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作品会让我们感觉更像从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标准产品,同质性很强,缺乏生机且呆板。
我们要清晰的认识艺术的本源,我们的创意、思想不要被技术所束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但绝不能让我们主观情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艺术世界的关键任然是创意和思想,不要完全依赖技术。我们并不是反对技术本身,而是反对过分的崇尚技术,设计师千万不要忘记技术只是用来表现艺术的辅助工具,不要过于迷恋丰富的功能软件技术,将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全部。不管哪种艺术设计类别,它的创作过程都要以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为中心,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设计亦是如此。我们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本源,抛弃完全依赖技术的想法。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当代艺术设计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助手,若要使其发挥积极作用,重中之重在于设计师应当作为数字媒体技术的领导者,以展现我们的创作灵感、思维为目的,合理的运用技术,发挥人的独立思维能力,创造具有全新设计理念的、与众不同的、且具有灵魂和感情的艺术设计作品。
3 结语
科技的发展极大的影响着艺术设计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简洁的艺术表现过程及方法,使艺术设计趋于大众化,但在艺术设计领域我们绝不能完全依赖技术。优秀作品的问世主要源于设计师的过人艺术功底、创意思维,并兼据数字媒体技术的纯熟运用。
参考文献
[1] 马凌燕,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J].湖北社会科学,2007(2):180-182.
[2] 王敏,申晓红.两方世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4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能力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41-02
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涉及了计算机动画、艺术设计、摄影等多种学科。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由于涉及的两大领域计算机和艺术设计,是跨度较大的两个学科:计算机专业需要学生掌握逻辑思维,而艺术设计更注重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我国,当前大多数的数字媒体专业都开设在工科院系,如信息学院、软件学院,也有开设在设计学院的。在强调了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组织团队合作能力需要得到很大的锻炼。因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对团队性和流程性要求很高,不同于理论性的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际动手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的作品上。学生的作品首先需要扎实的基础,在经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更需要的是充足的自我支配空间去创作并完成作品。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繁重的课业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如:动画、游戏等,恰恰是学生喜爱的娱乐项目,如何引导学生很好地进入枯燥的专业课学习以及繁重的作品制作任务变得非常重要。
当今较热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明确的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所需的知识。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如果老师单纯布置任务,学生们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最后会造成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可能由于不感兴趣而抵触这种任务的指派。第二,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如果大家做出相同的作品,是不符合专业要求的。所以教师单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不够科学的。
一、参与式教学设计
参与式教学设计是随设计领域参与式设计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方式。在设计领域已非常盛行,近年来,参与式设计深入影响到教学设计领域,教学设计尤其是应用性学科,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整个教学方案。
以建桥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同学们的艺术基础有限,加上学校整体水平原因,同学们在专业上的素质比较有限。如何制定适合他们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方面;②教师在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教授学生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知识和技能方面;③改善师生间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写作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本科前两年的基础课程较多,没有专门的时间以及课程给学生一个整体练习的机会,所以在三年级的下半学期有机会把几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课后任务综合起来,完成一个工作量比较大、流程比较完善的大作业,即一个合成三维特效的短片。具体专业课程包括:影视艺术、三维设计与制作、数字合成与特效和影视剪辑。这四门课基本上涵盖了完成一部短片的全部流程,学生们可以在整个学期从剧本创作到最后出片完成整部短片的创作,而在学期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又能被实际应用,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实际做片子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二、参与式教学设计在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参与式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一样,首先需要进行教学对象分析,基于建桥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本科的前两年已经进行了构成基础、摄影摄像、动画原理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创作三维特效短片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技法。在前一个学期的实训中也进行了DV短片的拍摄训练。但是最缺乏的是通过完整的创作流程扎实、认真地完成短片的创作。
在影视艺术课程中的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课程内的作业要求是完成短片的剧本创作,属于本学期综合短片的前期创作部分。影视艺术课程主要讲授影视艺术剧本创作的方法等问题,辅助以赏析经典影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引导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中的思考,包括:如何理解导演的各项安排,如何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思考影片中一些重要元素的设置,以及故事的起承转合,如何安排情节、镜头、对话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等。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兴趣观看的影片做调查,鼓励学生找到经典影片供课堂上赏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资料收集的主体,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影片中学习影视艺术的理论知识,同时激发他们思考的能力。在短片创作的初期就投入大量精力,在具体创作中,让学生自由分组,共同讨论短片的创作,使他们把学期的大作业当作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来完成。
影视剪辑课程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影视作品的镜头语言和如何组合镜头,用镜头语言表达剧本情节。课内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分镜头剧本的创作,具体来说就是把文字剧本用画面来表达。通常这样的课程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需要同时具备图像表达的抽象思维以及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这一缺点可以由影视艺术课程的影视作品赏析来弥补,同学们在饶有兴致地看影片的同时,也锻炼、熏陶了用画面表达剧本情感的能力。这是传统把基础课程与实际操作课程相分离的课程设置上很难达到的,因为如果是在不同学期开设并讲授这几门课程,同学们很容易进入到无意识的欣赏电影情节中,而无法抽离出来思考如何从经典影片中学习重要的知识。在分镜头剧本修改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与全班同学介绍短片的情节。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发挥了小组成员中表达能力较强组员的特点;另一方面,教师以启发、参与讨论的形式与全班其他同学坐在一起,对上台演讲的同学提出对本阶段短片完成情况的建议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行角色互换,通过模仿教师的演讲,学生则可很快提高自信心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维制作以及数字合成特效课程,主要内容是学习三维软件的使用和后期合成特效软件的使用,它选用的软件是Maya和After Effects。课内主要完成重点功能的学习,包括三维建模、绑骨、灯光、材质、渲染和后期的合成以及简单的特效。对于有过自学经验的同学则鼓励提早开始制作三维动画短片,课堂上教师也可参考学生所做的作品进行提高改进,并根据同学们在实际创作中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能够在课堂上覆盖,同学们在实际创作中肯定会遇到预期效果不能达到的问题。
对于技能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推荐参加本校开设的大学生科技能力训练计划,这项计划是学校提供资助这些学生自主申请课题的项目,项目需在一年时间内完成设定的目标。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同学则可以完成游戏制作、动画短片制作等项目课题。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同学已经完成了两个课题,情况较好。其中一个项目小组完成了一款游戏的制作,是一次很有挑战的尝试且结果很成功。同时制作出来的作品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各类比赛,让学生走出去了解其他学校同学的水平,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三、实际教学中产生的效果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多么优秀的老师,还是多么好的环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他们的潜力。以建桥学院的08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为例,他们整体素质差不多,当然也不缺乏有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生,但是全班学生对课内要学的新知识非常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反感。以影视艺术课程为例,如果按《影视艺术概论》教科书授课,先介绍中国电影史,再介绍西方电影史,然后再讲授如何创作剧本,分镜头剧本等。加之课堂上都欣赏上世纪初的一些老片子,学生肯定会产生反感。原因很简单,同学们不喜欢看的电影,即使再经典,他们也不感兴趣。而且,现在本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大部分同学都是处于较被动的学习状态。基于上述理由,笔者就尝试在课堂上赏析近期的经典影片,甚至是当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影片类别也不限于文艺片,可以是纪录片、动作片、喜剧片等。在课堂上影片引起同学们兴趣的时候,就可以向他们具体分析,为什么这样的剧情安排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为什么镜头这样设置能够体现主角的性格特点。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当学生被影片吸引的时候,他们的接受程度很高。在这样几部影片的赏析过后,同学们自己创作剧本的水平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以软件操作学习为主的三维制作课程和数字合成特效课程中,传统的教授方法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软件的同学来说,在学习的初期建立起这类软件的基本理解以及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使用软件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对使用一类软件的思维方式。以三维制作软件来说,软件的种类很多,如:Maya、3ds max、XSI等,但是这些软件不论从操作方法,还是基本功能结构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加之软件的更新非常快,基本每年都有新版本推出,界面以及功能都会有较大的改变。所以在课堂上必要的讲授和基础的训练仍然是不可少的。在这一阶段完成之后,教师的角色就可以转换成为一个帮助者,因为在掌握基础之后,实际制作三维短片的过程中,每个同学对软件进一步熟练掌握的方向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在短时间是不可能要求学生对软件的每一个功能细节都完全掌握,这样的背景下,制作同学们自主创作的短片所使用到的技术就成为软件进一步学习的唯一导向。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软件技术掌握得很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软件的功能很迅速地实现了他们的想法,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满足。人类的满足是建立在事物的反馈上的,英国人类行为学家莫里斯在书中曾经说过,越小的行为带来越大的反馈,就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刺激以及满足感。尤其是三维软件给人们带来的效果震撼是非常大的,同学们在点击鼠标操作几个命令之后就可以带来很震撼的效果的时候,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方式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某种程度上使得他们对枯燥繁琐的数字媒体制作消除了反感,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促进了他们对数字媒体专业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参与式教学的其它支撑
师资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参与式教学绝不是一种工作任务的减轻。相反,对于教师是另一个层面的挑战。首先,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水平、素质以及各项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完成所需要做的项目。这期间虽然教师的授课强度有所降低,但对于学生的关注却有很大程度的增加。教师需要了解所有项目小组的进度以及所需的理论、操作等知识,总结并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对学生必要的知识教授。
教材方面,由于实际需要,学生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肯定需要使用很多软件。受市场上教材的制约,在教授这些课程时需要教师编写适用于当前学生所需的讲义。因为市面上的教科书大部分都是以某个软件或一两个软件为主要介绍对象,而完成一个作品绝不可能是一两个软件就能胜任的。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以及判断,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尽可能少走弯路。因此,教师编写适用于当前授课的讲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在教学组织上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对现有的教学安排进行改进。这些改进包括:在专业课的安排上尽量在同一学期内安排与完成一种作品相关的课程,理论与实际操作相配合的课程或者是完成作品关键流程的课程。比如制作三维动画的关键流程,涉及分镜头脚本的创作,三维制作以及后期合成等,把这些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学习不同的知识,然后通过一个作品表现出来,这不仅是在实际制作中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更是让学生有条件体验如何规划和管理一个项目的制作。这对于全面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应用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交互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创新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动性,强化参与者的主动体验感。基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需要增强展示设计的交互性,还需要表达展示设计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参观形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创新展示,促使展品与人们实现沟通交流。为展现设计的创新性,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加大交互式展示的冲击性具有一定作用,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参与感。开发有效的互动设备,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地图中引入实时交流等功能,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式创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变化,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为避免展示设计中信息的堆积,需要设定过滤参数,突出动态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统功能打扰。交互式创新展示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对展示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2.2空间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传统艺术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空间开阔,表现形式创新,构成要素新颖。基于不同的展示实物与场地,展示设计的空间感也不相同。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关键元素,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将与整体的展示设计理念产生冲突,带来不好的影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进行空间式创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间模式中,对实物及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基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满足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学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其艺术价值也不断提高。4D技术如今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且深受用户的好评,4D技术满足了受众群体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将4D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实现空间式创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数字媒体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空间式创新展示设计中,增强用户的多重体验感。
2.3二维式创新展示
二维式展示设计虽然较为传统,但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视。早年间,电脑喷绘等数字媒体艺术是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内容,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增强了设计感,并与用户实现了相对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展者的代入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增多,影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得以使用,创新展示设计也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可抛弃二维展示这一传统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对二维式创新主要体现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静态的画卷动态地展现出来,融合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艺术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出来。二维式创新展示将清明上河图中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现代观展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二维式创新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可以用图文表达,还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辅助下全面发展。
2.4网络式创新展示
网络式创新展示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统一,是新型的艺术展示载体,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数设计者尝试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展示设计形式,进而达到创新性效果。将传统的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展现艺术设计理念,便于受众群体的理解。通过网络式创新展示设计的表达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网络式的艺术载体,革新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模式,达到丰富设计效果的目的。网络式创新展示主要体现于人们在网页上的浏览,为提升用户观感,对网页创新设计、实现空间变革、打破传统的空间束缚均有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下,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具有沟通便捷、分享实时的特点,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表达出传统展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将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逐渐发挥创新应用的优势,为展示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了观展者的体验感。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特点,可以实现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进而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推动传统艺术的时展。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设计者带来灵感,丰富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2]程贤栋.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北方文学,2014(5):234.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6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一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媒介进化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图像拼贴与数字艺术,科学、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简史,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与信息化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作为典型的综合性学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不但包括数字技术内容的主要学习课程,而且包含广告、环境艺术、影视、动画、玩具、游戏和建筑装饰等艺术设计课程。另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还包含诸如材料学和数字存储等学科的相关课程。
目前,高等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与发展不容乐观。很多学校没有与此相关的课程设置,又或者虽有相关课程但体系结构并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均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等院校教师对此学科认识不足或存在分歧,数字媒体等学科的老师侧重于对数字媒体技术等课程的教授,而艺术类学科老师则坚持认为更应该注重学生艺术类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两个领域老师之间所存在的意见不统一导致了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一致,使得该学科的教学定位得不到统一,从而导致课程之间失去联系,结构不完整,体现不出该学科的综合特性。所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定位需要相应的改进对策。
首先,高校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高等院校的老师应该消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在定位上的异议。数字媒体相关课程的老要明确艺术类课程对于该学科的不可或缺和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关系,同时艺术类相关课程的老师也必须明确只有将数字媒体学科和艺术设计学科有机融合才是该学科的教学精髓,以大局意识认识该学科,体现其综合性,以当前市场发展情况为基础,对该学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进行分析,合理地完善课程体系,找到该学科正确的教学目标。
其次,建立教学体系,推动学科发展。要深入分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特征,并对其准确定位,这样才有利于该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学科知识架构的延伸。学科所设置的课程应该包含艺术设计类课程和数字媒体类课程,数字媒体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等应用技术类课程,比如网页设计、计算机程序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而艺术设计类课程则应该包含数字图像处理、视觉艺术、美术基础等,另外还应该包括大学语文、大学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