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造能力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造能力培养范文1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告诉了我们创造能力是多么重要啊!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摩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插上翅膀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创造能力培养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10
现在的孩子,从小聪明伶俐,并且潜意识里有创造能力。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凡是孩子原先不会得,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所以我们成人对孩子的一些看不懂、不理解的古怪的做法,要耐心观察,细心思考,故会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
幼儿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形成、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创造力在这一时间也不断地形成和发展着,并在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情感和生活经验,开始在言语上,行动上,想象等各方面萌发创造性萌芽。
首先,一个有创造力强的人,往往具有与普通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同时,也应注意儿童个性特征的引导与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这正是他创造意识早期的外在表现。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事物知之甚少,感觉到什么都是新的,他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弄清他们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问题,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形成,正是他创造力形成的内因,因为这些事物对于他个体来说是未知的,它能想办法解决疑问,完成一项对他来说从未感知的工作,这就是创造的开始。
发现幼儿创造能力要给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探索的精神,有这种环境,往往会造就孩子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其次,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的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幼儿对新奇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爱提问题,刨根问底,提的问题稀奇古怪,各种各样。在给孩子创造自由优美的环境下,还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妙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千万不要按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想去做大人看起来可能的事情或大人所想不到的事情。
再次,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望。具有好奇心是幼儿的个性特点,它表现在幼儿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然而儿童的好奇心并不都是正确的,大多带有空想主义的色彩,做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来。爱迪生小时候曾看到母鸡能孵出小鸡,他试图用自己的身体把小鸡孵出,虽然他的想法有些离奇,但他敢于发现问题、解开问题之谜的做法是值得幼儿学习的。为满足好奇心而激起的强烈求知欲望,能使他坚定探索的信心,克服许多困难,也许会从此走上科学的道路。做为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儿童的这一特点,给以适当的开导和鼓励,既不能盲目否定,也不可包办代替,应以维护其创新意识。
如:孩子看到没见过的东西,总会去观察,摸一摸,会将一个玩具拆开,看看里面。他们不但会有这样的行为,而且还会不断提出一些问题;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母鸡为什么会生蛋等等。有研究证明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看,儿童时期一般要经历两个好问期,第一个好问期从一岁半开始,三岁后到达高峰。这个时期大多会问:“这是什么”,之类的话。第二个好问期从三岁之后开始,五岁到达高峰,这一时期,幼儿脑子里充满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连父母、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但切记不可不耐烦的应付或厌烦孩子,这样会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新鲜感慢慢减少,创造力也会随之被埋没了。相反我们听到孩子提出的“为什么”之后,应积极、热情耐心的向孩子解答,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问题,也不要回避,可坦白的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找答案,或翻资料查阅。
老师也可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幼儿创造的潜能,来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科学课让幼儿观察海绵和小石块,哪个可以在水里浮起来,哪个能沉到水底,并自己动手操作感觉其中的奥妙。
教师也要注意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游戏并不只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的过程,他们往往通过游戏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游戏不但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思维能力。
所以,我们不必事事告诉幼儿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好,什么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等,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多作判断。否则就会养成幼儿思维的信赖性和惰性,阻碍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我们要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有一次阴天下午,一位小班的幼儿问我,你知道太阳公公到那里去了吗?还没等我来得急回答,他就说:太阳公公逛超市去了,有个地方新开了个大超市。我听了觉得很有意思,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在他们眼里,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大家就像生活在童话故事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当孩子进行创造时,教师应帮助幼儿准备材料,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为了不打消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及时给予帮助。
在设计活动时,该活动要富有创造性,为了提高幼儿创造能力,教师也要注意培养,设计出对幼儿的控制和帮助较少,却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自我表现的活动来,这样,才能更好的给幼儿提供了广泛的空间,锻炼创造能力。
而且,活动时要提供足够的变化性,因为活动的变化性对激发幼儿能力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活动会吸引不同的幼儿,同时因为变化最吸引幼儿,幼儿最喜欢新鲜的东西,这样就满足了其新鲜感。甚至,同一活动,换个地方,还会吸引幼儿。因此教师要不断改变环境布置,材料、内容方式等,活动材料的丰富多变对激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尤其重要,所以,变化能有效的激发创造性。如: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4、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使他们产生内在的、自主的参与创造活动的要求。启发诱导,唤起联想,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势,引导幼儿的发展性思维,鼓励幼儿多提问题,多思考,并自己作出多样性、独创性的回答。
创造能力培养范文3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我园打破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表演游戏、美工活动、音乐游戏等形式,设计一个以培养幼儿言语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程序系统,坚持教、训、创结合,提出仿编、扩编、创编语句、诗句、故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语言文学作品,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发展言语创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幼儿的言语创造能力比对照班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灵活性、变通性、深刻性、独特性等方面。
一、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灵活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利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言语创造能力的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同一艺术主题,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灵活性表现在能根据给定的信息,想出多种新信息,如让幼儿根据前半部分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局。
二、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变通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变通性主要表现在能迅速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并能够把握教师提供的范例迅速仿编出故事、儿歌等。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我们每教一个故事、一首儿歌都要用表演游戏、美工活动、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来再现作品内容,这样长期下来,幼儿分析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速度加快,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表现作品能力加强了,幼儿的言语创造能力的变通性提高了。
如:在学习《七色花》 故事时,在学习了句式: 某某(用些好听的形容词)是我的朋友”。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想让七色花帮助自己实现什么愿望,并让幼儿谈一下:用七色花帮助别人有什么感受?然后延伸活动:①引导幼儿以《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为题,仿编故事或诗歌; ②鼓励幼儿用绘画方式将新编“七色花”故事内容画出来。
百科知识,幼儿大多能正确说出一些常见花的名称。由于有一些生活经验幼儿还说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给幼儿介绍过有关花的出了一些花的特别用处。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幼儿对“不能送病人,适合在祭扫时用。”这点有正确认知。
在仿编诗歌过程中,幼儿说出来了很多优美又令人感动的句子。如幼儿王一涵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会撕下一片橙花瓣,说:“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我的房间变漂亮吧!”
幼儿赵冰冰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会撕下一片紫花瓣,说:“飞哟,飞哟,小花瓣,让我飞到天上玩玩吧!我会撕下一片蓝花瓣,说:“飞哟,飞哟,小花瓣,让小鱼生活的水变得干净吧!”
幼儿秦佳乐说:假如有一朵七色花,我会撕下一片蓝花瓣,说:“飞哟,飞哟,小花瓣,让每个人都很健康,不会生病吧!”……
幼儿的言语创造能力还表现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在图画书的阅读中,幼儿首先观察、想象图画的内容,再将看到的、想到的转译成故事图式语言。幼儿听了《七色花》的故事,深深的被里面有趣的情节吸引了,孩子们都好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朵这样神奇的七色花。自己动手画了一朵朵漂亮的七色花,还画上了孩子们最想实现的愿望。
三、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深刻性
按照皮亚杰熟知发展理论、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直觉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是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同时还受直觉感知的形象影响,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语言文学在这方面给予幼儿的帮助,主要在于文学作品展现的生活内容,都隐藏着一定的内在逻辑规律,推断出结果,说出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
四、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独特性
幼儿期言语创造能力的独特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它表现为形象的独特性高度发展,而抽象的独特性比较少。因此,在幼儿期特别是在幼儿早期,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形象性材料,如:语言形象精炼的故事、诗歌;画面形象的图画书和图片,以此发展幼儿言语独特性。在续编故事结局的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语言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童话、如《摘苹果》、《会爆炸的葡萄》等等,
实验证明,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经过良好而合理的教育是能够培养的,在语言教育中,应注意:①留给幼儿一定时间,让他们自我消化,自由发挥,如确定某日下午为小组故事会时间,七、八个幼儿组成一个小组,任命一个组长,由组长组织故事会,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他人面前讲述自己仿编、创编的故事,让幼儿从中获得一种成功感。②电视美术片可以适当引进幼儿园语言教育课堂,现代生活中,电视机(录相机)已基本普及,这无疑对现代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看电视成为幼儿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而电视美术片以它特有的魅力,强烈的吸引着幼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组织幼儿观看电视美术片,让它发挥最大效应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杨婵(1980.1-),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博爱县清化镇环城北路一号,职称:小教一级,本科,工作单位:博爱县县直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创造能力培养范文4
【关键词】创造力 想象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培养、靠实践来挖掘。如何培养和发掘,首先我们应对儿童创造力有较科学的理解,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才能把创新教育和儿童的创造力更好地结合起来。
一、儿童创造力的表现
儿童具有创造力,这已被大量生活事实和众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就儿童自己本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他们确实具有独特的构思性,多少包含一定的创造成分。要么将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式和内容,要么给一个事物赋予新的意义,要么在没有联系的事物间发现了新的联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视为创造力的雏形,视为创造力的表现。以上所讲到的例子也就是一种实际活动。实际活动可以激发儿童强烈的好奇心,而强烈的好奇心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实际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还可以锻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时会积极动脑筋、动手,去寻求解决的答案;最后,儿童通过实际活动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也符合了创新教育的内容。
儿童最初的创造应该说始于模仿。一般地,模仿只是一种再造、重复。对新生儿来说,第一次模仿实际上也是创造,这种模仿和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发育,儿童的感知觉、记忆、表象等有了初步的发展,同时,儿童通过模仿,学习掌握了一些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背景,这样儿童就具备了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儿童的想象开始萌芽、儿童的思维具有初步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之后,儿童一般就能进行简单的创造活动了。
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学校以后,随着儿童个性的发展以及儿童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的增强,儿童的创造力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在他所感兴趣和他所看重的活动上。许多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表明,游戏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表现与发展、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表现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二、儿童创造力的特点
1.儿童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心理发展的日趋成熟、个性的形成、知识和经验的丰富,他们创造性活动的类型和范围有了变化;其目的性和指向性不断增强;而创造出来的产品从具有个人价值和意义逐步向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方向发展。我们在一些青少年科技发明上所见到的有实用推广价值的小创造、小发明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便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儿童提出相关的问题,对他们有所启发,让儿童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为今后的创新打下基础。
2.儿童的创造力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动作和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至多才刚刚萌芽。这种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背景决定了学前儿童只能进行直观的、具体的、不符合规范和规则的创造。
3.儿童的创造力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学前的儿童正处在什么都不大懂、什么都不够清楚的时期,他们对所接触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并且总是喜欢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行动,因此他们的创造力几乎在他们所从事的全部活动中都能发现。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对儿童的这种创造力进行“保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上,应多采用开放课堂的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三、儿童创造力的价值
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对于儿童创造主体所具有的价值。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儿童创造力在个体整个一生的创造力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有着其他因素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儿童的创造力对其以后创造力的发展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儿童创造力对其整个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创造力能使儿童得到巨大的个人乐趣和满足,从而导致他们个人或社会的良好调节。因为对于儿童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他们完全靠自己创造出一些东西来更令其满足。
总之,科学地完整地了解儿童的创造力,有助于弄清创造力的本质、过程和发展规律,更有利于从实践和应用上加强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创新教育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广泛的空间和舞台,是培养儿童创造精神的一片沃土。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发挥的各种形式,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自由的创新活动,使他们的首创精神从小就得到扶植和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林.大学美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创造能力培养范文5
【关键词】高中音乐创造能力教学
音乐这门艺术借助于听觉的感知、借助于歌唱的表演、借助于表演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之所以能够具备如此强大的魅力,在于音乐创造者对音乐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创造者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的贡献。音乐,即是在不断的创新思维下才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可见,音乐人的创造能力才是音乐艺术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创新是指发现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对音乐领域产生的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对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音乐以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一个人的中学年龄段是培养其创新能力发展尤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首先是通过身体的动作对物品的操作来认识和感知外界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动作、语言、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构成了青少年期创造力的发展条件。在富有创意的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学生实践主体的地位,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素质教育条件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首要的目标和任务。
二、创设有合理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的重要人格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质疑提问的学习情景为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接受经常性挑战,思维不断被激活,在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象、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教师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情景的创设。
例如在《美丽的村庄》这节音乐课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音乐中感受音乐之后,学生们早已在情景的渲染和表演中使自己全身心地进入到音乐里,情感也已经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到这里这节课本来可以结束了,但是教师紧接着帮助学生设计了几个思考题供学生讨论:第一,我们的村庄怎么样?第二,环境为什么变得如此糟糕?第三,我们可以想些什么办法美化自己的家园?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畅所欲言,将课堂教学推向,使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高中音乐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通过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从中感悟作者的思维和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欲望和主动性。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及想象能力,应从“听”入手。音乐教学中的“听”,不是让学生盲目的听,也不是教师填鸭式或一相情愿式的讲解音乐,而应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只要音乐教师善于设计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就可以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境之中,留给学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析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多方面寻求答案,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思维的创新。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尝试进行音乐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能够打破常规,取得创造性成果。高中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出发,科学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欣赏、演唱或演奏歌曲,体会乐句、乐段的感觉,了解单乐段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音乐教师还可以重视和加强学生的音乐指挥训练,让全体学生通过自身指挥的体验,用手势来表达和检验对音乐作品的节拍、力度、速度及其表现音乐情绪的理解程度。
五、音乐教师观念的创新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一个把教学过程当作发现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过程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围绕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置,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时,首先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只有在开发自己创造能力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创造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大胆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育的最终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师观念的改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小兴.浅谈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Z1).
[2]方良洪.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1(09).
创造能力培养范文6
所谓创造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又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儿童生活中处处有创造,儿童的创造力是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儿童的创造力更多地受好奇心的驱动,自发性较强,针对性较差,借以表现的活动及领域相当广泛。儿童最喜欢想象,正是在这些想象或想象的结果中,包含丰富的创造性成分。因此,就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二是注重儿童兴趣培养。三是注重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儿童在美育活动中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四是避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让儿童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应时时意识到,儿童的创造力不同于成年人,只要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只要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创造;只要孩子在原先或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教师具有“伯乐”之心,才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稀奇古怪的创造活动,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最原始的创造意识,才能更多地发现儿童创造力的萌芽。
二、绘画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绘画活动的价值在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但在传统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大都开展的是范画教学,即说教学上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创新,只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进行临摹。虽然说这种临摹在绘画活动中是必要的,但其方法只能达到训练幼儿绘画技能技巧的目的,并不能促进幼儿个性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的想象空间与创造能力。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其创造力呢?对此,我在开展绘画活动上做了一些尝试。
1、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
教师组织绘画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展示出来,使绘画活动成为孩子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他们的联想,并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越是孩子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孩子们自觉地将事物变成自己的表现对象。
2、激发幼儿创作。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表扬、赞美的方式鼓励幼儿,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积极评价,对提高幼儿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很有必要,但必须注意鼓励语言和方式具有针对性,能够在肯定儿童已有成就时启发儿童做得更好。如有的新教师发现幼儿好的作品后立即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你们看妮妮的小鱼多漂亮和老师不一样,她画的是圆形的小鱼,真聪明!”这其实是具有错误指向性的话,因为其他孩子可能会受到教师语言、表扬幼儿作品的干扰,认为老师喜欢某种特定的形状或风格,从而倾向于模仿别人的作品,由此实质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可见教师鼓励儿童时应该更多地注重鼓励的指向性,我们完全可以说:“瞧,她的小鱼多别致,是不同形状组成的小鱼,我们还见过哪些形状呢?这些形状是不是也能变出小鱼来呢。”这样幼儿就能打消顾虑,创新想法用各种图形组成小鱼。
三、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措施
1、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情境教学。
把绘画活动以娓娓动听的故事形式展开,是孩子的一大爱好。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孩子。故事对孩子来说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幼儿绘画创造的源泉。
(2)游戏教学。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应将游戏融入绘画教学中。例如,画《我们的居住小区》时,教师事先准备好一张大纸贴在墙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概括出小区的特征。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在大纸上设计我们未来的小区。”交代完后,让幼儿自己分工,画住宅楼的,画草坪的,画汽车的。孩子很快分配好任务,愉快地画起来。
(3)运用肢体进行教学。
在美术角中,我经常看到有的小朋友将自己的手印儿印在纸上,然后在手印里涂上颜色,画成一只只漂亮的小手套。这让我想到何不通过肢体的变化塑造更多内容呢?例如,画《会变的手》,通过手型不断变化和印在纸上的手印的位置不同,让幼儿想象出各种东西。之后,我让幼儿继续将手臂作为创作材料,用水粉颜料在手臂上着色。
2、巧用针对评价,促进幼儿不断创新。
(1)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激发创造欲望。
教师除了直接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价外,还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机会,让不同水平幼儿欣赏、讨论,将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比较,不断发现自己和别人在创作方法和理念上的异同,以此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