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成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建设成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建设成效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中小学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教师走向学生、从划一走向个性、从单一走向多元,班级文化建设成为了师生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有效促进了班级的课程建设和班级的教学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学生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为目标。过去的班级文化更多呈现的是单一的爱国、励志等单调的化,其目的无非是促使学生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考试分数,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新课程实施后,班级文化建设也随着课程文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发展、小组建设、多元评价、精彩生活等内容。本文就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作一探索。

一、四块展板文化建设彰显课程文化

为了更好落实新课程文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班级风貌。每个班级设立了四块文化展板。第一块展板的内容是小组建设。班级按照每组六人的原则,把班级人数按综合素质分成若干同质小组,并且要求小组内的六名学生团团坐,综合素质相近的学生面对面,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助于小组的管理,要求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和一个副组长,其它学生承担小组内的学科组长,即责任共担、合作发展、管理及时、评价到人。第二块展板的内容是小组周评。即每周对小组进行评价管理,就是把班级的管理分解到小组内进行管理,通过小组的管理使班级管理走向微型化,提升班级的管理效能。小组的评价指标与班级的评价指标保持一致,小组即班级,有效增强班级的管理质量和效能,强化了小组内的竞争与发展。第三块展板的内容是班级风采。把班级内学生的各种特长学生的成绩展示在展板内,用于激励全班学生的竞争与发展,每月进行更换,同时可以通过评选班级新星、十佳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个性发展。第四块展板的内容是班级建设。把班级管理方面的事务展示出来,强化管理的团队意识及拼搏精神,实现班级管理的透明化、制度化、及时性。

二、读书文化建设彰显班级内涵

在班级的前左角设立一读书专柜,最上一层是报刊阅读区,学校为班级订阅了德育报、中国教师报和中国青年报,通过每日的读报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外部世界和成人世界,了解全国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成果。通过读中国教师报,可以了解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理论。阅读中国青年报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代的要求和精神,关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强化自己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甚至可以从报纸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读书柜的中间层是班级书架,一是学校统一配置的图书,二是班级学生主动捐助的图书,供班级学生平时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把班级的读书手册摆放在合适位置,供班级学生阅读。有的班级还设立了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展示区,相互交流读书体会和心得,促进学生多读书、常读书、爱读书,用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

三、黑板文化建设彰显小组个性

为了展示班级小组的优势和学习成果,把教室前后黑板竖分割成多块,每块大约五十公分宽,每个小组有一块展板。最上面一行是组名、第二行是组训,下面是小组内平时学习的展示区域。班名的要求是选择具有激励意义的词语,且容易形成小组共同追求和思想,便于班级的评价与管理。如吉祥组、大雁组、鲁迅组、成功组等,组名代表小组组员的价值追求和小组品质,形成小组共同的意志,班级安排适当时候进行班级的展示与评价。组训以名言为准,一句最佳,便于书写和记忆,最好是小组内共同理想的代表。如:一切皆有可以。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四、规则文化建设彰显班级管理风格

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前提与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班级制度的建设是班级保障良好学习环境和秩序的基石,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转变班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班级制度是在班主任主持下,由班长与班委共同制定的班级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等,班规的制定要具有班级特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特色,尽可能是每学期开学制定,期中进行修订,让班级制度发挥真正的作用,成为班级共同遵守的法规。制定法规的过程中,可以参照美国、德国、新加坡的班级制度建设,丰富制度的内涵,让制度具有良好的执行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外不同国家的班规,从中学到有效促进班级学习生活的规则。同时,小组内也可以建立个性化的组规,用于规范小组内成员的言行举止,建立文明小组和文明班级,实现班级的有序发展。

五、作业文化建设彰显个性化学习

学习是个性化的,作业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适量而有效的练习,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平时的学习要求班级建立有导学案、练习学案和学习纠错本。学生把每节课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摘录在学习纠错本上,并且进行分类总结,分析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找到自己的学习规律,有效促进自己的学习力的提升。导学案是教师编写的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要求学生一定在课前独立完成,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主动地阅读教材习惯,学会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善于合作,敢于展示。在导学案练习中,学生要用双色笔把问题点勾出来,便于合作学习时解决,把解决的方法和窍门记录下来,形成学习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班级管理方式要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同时班级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也要更新,以形成新的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确实让学生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习与成长,学习不是掌握多少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阅读与练习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规律和思维方式,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成长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学习成为终身的一种生活。

参考文献:

[1]学校文化建设 孙鹤娟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2

年初,街道成立了专门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组长:王继超 副组长:胡守国、王兴伟、鲁建华、杨明禄 成员:吴禄栩、曾中、黄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城建科,城建科全体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并制定了年初工作计划和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

二、城镇化建设工作

(一)小城镇建设工作

(4)建城镇排水管道长度800m。

(二)农房建设及管理工作

(2)对街道xx年年“7.17”洪灾中恢复重建的部分房屋进行了验收,并积极地为灾民办理房屋审批手续及确权。

(三)康居工程

启动并建设康居村2个,分别是新堰村和新胜村,其中,建设市级示范村1个,即新堰村。完善了广场、篮球场、健身器材场地、绿化、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居点人行步道8公里。

(四)规划编制、小城镇风貌设计建设工作

规划编制、小城镇风貌设计建设工作严格按县规划局的要求执行。

(五)城镇化水平工作

2、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1600人。完成年初计划的105%。

(五)其他工作

1、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完成3个市政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2、城镇规划管理、控制和保护严格按规划执行,城镇综合形象良好,主干道街景城镇建筑造型及空间景观美观大方。

3、严格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

4、我街道的建设项目全部按规定程序报批,新建工程项目的生活污水全部进行了净化综合治理,建设工程项目全部进行了竣工验收备案和资料归档。各种统计报表和资料及时准确的按规定上报。

三、规划管理工作

(一)总规及详规

璧城街道严格按照县规划局编制的规划及要求执行。

(二)规划管理

1、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符合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2、在规划区内,各项新、改、扩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全部向规划局提出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报请规划局对工程项目进行审批。

3、我街道严禁未经规划局批准,在规划区内搭建临时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若确须搭临时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必须报请规划局审批,并严禁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的搭建临时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3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全过程;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适用性较强的管理手段,在现代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催化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大学出版社的长远发展和愿景实现同样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大学出版社绩效管理多数还停留在简单的绩效考核层面,存在着有考核无管理、有指标无体系、有目标无战略、有结果无过程的通病。这直接影响到了大学出版社的长久发展,因而如何优化绩效管理模式,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已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以D大学出版社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为例,对该体系的实施进行介绍和评估。

一、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内涵、特点及构建原则

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内涵是:以理顺工作流程为基础,以创新工作机制为手段,以发掘员工潜能为动力,以推动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考评和提升员工在各个工作流程的业绩表现,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全过程绩效管理的特点是:注重员工全面发展,绩效实现多元交叉,绩效考评贯穿流程。

任何管理体系在设计之初都要明确总体原则,整体上的设计思路是必须的,也是保障。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发展原则。发展才是硬道理,任何新的机制创新和工作改革,其目的都必须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二是正向激励原则。绩效管理要起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科学评价员工业绩的作用。要发挥员工的优势,并帮助其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公平和谐原则。全过程绩效管理的体系不能带有倾向性,既不倾向于事业编制员工,也不倾向于合同制员工;不能因人而定、因岗而定,应该创设“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机会”的公平竞争环境。

二、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确定关键业绩指标和适宜员工

为考评重点、关键工作的业绩所设置的指标,称为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根据出版工作内容和性质,D大学出版社将绩效管理流程划分为以下8种,即策划组稿、项目研发、编辑加工、排版印制、发行营销、储运管理、财务管理、社务管理。从这8个流程中可分析出其关键业绩指标,并根据其绩效工作内容找到各自的主要员工岗位和其他适宜员工,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出版社所有员工都可以参与到业务岗位工作中,因为业务岗位员工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要群体。全员组稿、全员营销、计件编稿、计件审稿的绩效管理理念能推动绩效的跃升。

2.确定绩效分计算方法

对于不同的工作流程,可采取赋值加权的方法计算绩效分。每个流程的关键业绩指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根据关键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可确定各个流程的绩效分。以D大学出版社为例,8个流程共有10个关键业绩指标,其中策划组稿流程和发行营销流程各有2个关键业绩指标。各个流程的绩效分用Pi(i=1-10)表示,Pi的分值在6-10分之间,根据不同的绩效赋予相应的分值。各个流程的绩效权重为Wi(i=1-10),绩效权重之和为1,即。每个员工的绩效总分为P总,各个工作流程的绩效分赋值及权重如表2所示。

表2中涉及的绩效量化指标可根据各大学出版社的实际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整、细化和完善。每个工作流程的绩效考评指标也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健全。

3.工作流程绩效的考评

以D大学出版社组稿编辑绩效考评为例加以说明。D大学出版社共有10个组稿编辑,用Ai(i=1-10)表示。针对2014年组稿编辑的工作情况,对表2中涉及的关键业绩指标进行统让具体如表3所示。

根据表2的绩效分赋值和加权计算方法,可计算出组稿编辑个人的绩效总分P总,具体绩效分赋值及绩效加权总分如表4所示。根据组稿编辑个人绩效加权总分按降序排列,可以看出A9绩效分最高,A7绩效分最低。

三、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成效

1.深入了解员工的能力素质,科学评价人力资源

通过上述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计算出每个员工的综合绩效总分P总,还可以计算出某个员工主要工作岗位的绩效分P主和其他工作流程的绩效分P其。其中P总=P主+P其。以D大学出版社为例,组稿编辑主要工作岗位绩效加权分P主和其他工作流程绩效加权分P其如表5所示。

可根据P主和P其加权分数的高低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和考评反馈。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结合表5和表6可以看出,A3和A4属于复合型人才,A2和A9属于专业型人才,A7和A8属于可塑型人员,A5和A6属于边缘型人员。这样一来,在今后工作中可根据每个员工的各自类型特点加以培养。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分进行累加,计算出各部门的绩效总分,对各部门的考核也具有借鉴意义。

2.有效缓解调和内部矛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以来,随着事业编制员工的退休减员,合同制员工的比例逐步上升。随着出版社业务的发展,合同制员工所占比例还会进一步加大。从公平角度讲,转企改制后,应倡导淡化身份、强化岗位,不应该再存在校编职工与社聘员工收入不对等的问题。然而,现实是事业编制员工和合同制员工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存在。D大学出版社通过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建立和实践,给合同制员工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让合同制员工通过在不同工作流程上的努力能获得更多的奖励和报酬,从而缩小了事业编制和合同编制员工在待遇上的差距,这有利于促进出版社的和谐发展。

四、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在大学出版社的推广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4

关键词:民办高校;C语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04-03

《C语言程序设计》是针对我校理工类专业大一新生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目前高校最流行和实用的一种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进行程序设计教学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一座重要桥梁,因此,该门课程一直是高校所开设的高级语言课程之一。

1 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目前我校教师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教学方面的现状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总结了师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难教、难学的原因,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于比较低层次

大多数学生是少数民族,入校时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中文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差,对学习的自信心不太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所欠缺,大部分同学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偏差,总的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处于较低层次,学习方法比较落后,在学习过程中,对中文的理解能力欠佳,大多同学,不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只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被动地记忆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语法知识等,上机也只会调试程序,根本设计不出程序,对上机实践操作兴趣不高,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会举一反三,给自己增大了莫名的学习负担,编程上遇到一些困难就容易退缩。尤其是在大一第二学期阶段,有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操作还不太熟悉,程序设计课程对初学计算机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显得更加抽象、一些程序设计的流难以理解,这往往是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产生畏难、甚至恐惧情绪的原因,最终导致厌学的后果。

1.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太合理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一般都是在大一阶段第二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方面的内容,了解的甚少。因此,针对我校学生的基础特点,现对《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减少传统的C语言教材较为复杂语法知识、算法等知识,传统教材一开始上来的几节课便是介绍和计算机硬件结合紧密术语、数据类型、语法规则,算法流程等基本概念,学习内容显得相当的抽象、繁杂、枯燥,新概念名词和规则如排山倒海般涌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学习的内容相当多,而且比较枯燥乏味、跟实际生活毫无关联,顿感学习压力很大,对程序设计的好奇心和期待随着前几节课云山雾罩般语法知识和规则的涌来消失殆尽,一开始满怀的学习热情受到压抑,因而失去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失去学习动力,甚至有极少学生因而产生畏惧情绪选择放弃,不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1.3 上机实践存在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对这门课程来讲,非常重要,很多理论知识必须要通过上机动手调试才能够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目前,许多高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考试形式基本上是采用笔试,考试的主要内容仅仅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测。这种考试形式使得学生在平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太重视实验实践的环节,另外,也有因为硬件环境或课时原因而造成学生上机实践课时不足,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环节脱节,反过来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重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C语言基础,第二阶段是程序设计。制定的新课程教学大纲“本着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降低程序设计的难易程度,加强程序设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增加新知识、新理论以及交叉学科知识的介绍,补充教材难以编入的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充分体现该课程教学大纲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科学性、先进性。

该门课程的开设64课时,其中理论32课时,实践32课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修订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相关教学文件,着力加强实践教学,并对实践过程进行单独考核。另外,为了弥补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知识的需求情况,将实验项目计划增设了选做内容和必做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做相应的项目,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推行“项目驱动、小组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选择趣味性强且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项目作为教学主线,合理布局第一个项目,将每个实践项目分解成一个个体现相关的知识点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子项目,对应理论教学的各个教学知识点,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项目中的问题的深化和知识点的补充,来拓宽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实现独立完成项目的目的,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尤其是介绍新内容时,避免选取复杂程序或学生不熟悉的数学、物理等问题作为案例,尽量选择学生平常比较熟悉的问题来进行分析讲解程序设计。在学生了解了新的知识点及新的编程方法后,再扩展介绍新方法的应用和一些常见的技巧,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但常用的一些编程技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程序设计思想为教学内容的主线,围绕着一个学生熟悉项目,努力让学生能主动而非被动接受新教学内容。用教学项目把整个课程诸多关联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紧紧围绕着一个案例,如学生进行计算器的设计,从这个主题出发,循序渐进,逐渐延伸、拓展,随着带领学生不断提出新的用户需求并主动设法解决,引出能满足新要求的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按“够用、实用”为原则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合理取舍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舍弃了一些不常用的语法和章节,注重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兼顾教学和自学两方面的适用性。例如:可以先带领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项目――设计一个简单“加减乘除”的计算器程序,做简单的输入二个数据、然后计算结果和输出计算结果的工作,而后再给学生进一步讲解完成每一步工作所用的相关语法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学生对两个数据的“加减乘除”的处理方法很熟悉,学生通过把平常熟悉的工作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到所需的工作结果,让学生体会到C语言程序的神奇而不神秘,有趣而不难学,体会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步骤的条理性、逻辑性和掌握相关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减少、消除学生初学程序设计语言时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形成“三结合一补充”的教学方法,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开放考试相结合,模拟项目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包括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课堂、数字图书馆等。

3.1 采用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法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的从介绍基本概念、语法知识和规则再到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贯穿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思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接受任务到如何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考、学习和掌握编程知识和编程方法,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2 采取有效的讲课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讲课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采用师生互动法,避免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免学生因被动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加强师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主动提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利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适时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进一步的要求,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如何编出程序能解决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如何把问题解决的巧妙些、任务完成的更好些、程序的质量更高些,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编程及创新能力。

图1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图

对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讲课方式和思路进行讲解,如启发式、循序渐进式、师生互动式、实例法、类比法等方法,可以有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帮助学生对循环控制变量作用的理解,可以类比环形跑道上的长跑裁判员统计运动员所跑的圈数并给出最终判断。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借助动画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如讲解数据冒泡排序时,我们老师做了教学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一组数据排序的过程及最后最终结果,这样学生对抽象的一组数据的排序就容易理解了。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的优势互补,在碰到难点内容时,我们制作微课,帮助同学们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微课相结合的方式,演示程序设计中的难点部分,提高教师、学生的教、学效率,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结合传统板书来讲课,写出重点难点,画龙点睛,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印象,理清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情况。尤其在初期讲解程序设计时,利用板书逐步写出程序的效果更好些,这样在整个板书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要讲解的内容,思考、提问、修改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思路能与教师的讲解保持同步。

3.3 实验教学的改革

让学生明确编程理论知识必须要通过上机动手调试才能加深理解和掌握,思维能力、编程能力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建立重视实践教学的新理念,主动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将实验内容设为基本篇和提高篇,基本篇用以锻炼学生应用基本知识编程解决简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设为提高篇用以锻炼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编程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保证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必须做好上机前准备,设计源程序和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结束上交源程序,课后上交实验报告。

3.4 建设多元的立体化教材

积极进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和实践。其中包括教材、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教案、电子多媒体课件、微课堂、教学网站、题库、习题集等。 出版1部教材。由笔者参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是以项目教学为编写思想,在该教材中融入大量最新的以同学们生活非常贴近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实例,力求提高教材的通读性和实用性,强化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做到“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技能实用”。

教案中除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等内容外,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编写了课后的作业题、思考题等内容,电子教案内容非常充实,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设计上,尽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只要有用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思路清晰,既包括了教材的所有内容,在又能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电子课件、作业、课后思考题、教学大纲等均通过网络以精品课程的形式对全校所有同学开放,另外有充足的网络教育资源加上对于该门课程的难点内容利用微课来展现,这些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积极作用。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改变以往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为全面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考核学生上机动手实践能力。为了更加公平、公正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教学改革的效果,《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方式,过程考核是以上机操作为主,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完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后,就进行相应的考核,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学习计划;期末考试,以试卷考核为主,主要考查同学对所学理论知论的综合应用能力。

5 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对考核的评价方式作了大量的修改,制定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考核方式。在该门课程的考试中,除了期末的考试由教师来评价之外,对学生的实践操作采取了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其中过程性的考核采用了“学生评价、学生互评、教学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总结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我校实施一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改成果与国家精品课程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将继续加大《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国度,加强教学研究,发表高水平教学论文,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加强课程在线学习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淑美, 李宁湘, 陈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时代, 2014(7): 65-67.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5

关键词 PCB板 可制造性 可测试性 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Design" Cours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NG Yuanfang, HUANG Xiaofeng

(Advanced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0437)

Abstract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design" course has a strong practical, practicality, for the teaching learning process focused on the neglect of EDA software PCB design reliability, manufacturability and testability, and many other issues raised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rive to provide a complete experience working process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ir actual work environment and comprehensive problem sol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elf-discipline and teamwork.

Key words PCB board; manufacturability; testabilit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ability

1 课程性质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线路板设计”课程是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即在电子信息企业从事PCB板设计、生产、制造及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维修服务等工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原理图绘制、PCB板设计以及信号完整性分析,其中核心内容是PCB板设计,即根据原理图设计PCB板并确保设计的可靠性、规范性、可测试性及可制造性。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在PCB板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CAD软件的具体操作而忽视PCB板设计的规范性、可测试性及可制造性等技术规范要求,设计的PCB板大多不符合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规范,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在“电子线路板设计”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2 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电子线路板设计”类课程由于PCB板设计与制造企业,多以Cadence、Protel系列软件为平台,遵循PCB设计规范,根据硬件设计、电磁兼容和结构设计的要求,完成高密度、高速、多层的复杂PCB设计,而从事者多为有着丰富PCB板开发经验的资深工程师,尽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多学过此类课程,但所学知识与企业里的新知识、新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很难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鉴于此,校企合作已成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必须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保障下走校企合作之路。而高职技术应用类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应由企业相关工作部门提出职业岗位的总体目标和各项技能要求,学校在课程决策中的任务则是根据教育科学的原理,把职业目标合理地转化为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培训项目有机结合,以满足特定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技术培养目标,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适时调整并更新教学内容,以保持课程内容与技术进步的同步。

2.2 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项目化教材

在制定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大纲后,结合课程涉及的实际工作背景,课程组教师与企业资深PCB设计工程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由于企业的产品技术难度较大,电子线路板结构较为复杂,并广泛使用表面粘贴技术,将企业产品案例化整为零,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切入点,引进职业鉴定考核标准,将企业电子线路板设计工程化的理念以及严格的线路板工艺管理规范引入到教材开发中。如引入企业PCB板工艺规范标准,教材设计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以实现学有所用,提高就业上岗能力,使学生具备再学习、再提高的能力,以适应行业企业技术的发展变化。

2.3 校企合作共同承担授课任务

采用项目驱动法实施课程教学,由企业资深PCB设计工程师和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师联合授课,并组织本专业青年教师跟班学习并参与对学生的指导。项目案例的选取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由此将缩短教学与行业、企业的距离。整个课程教学由5个项目案例组成,均包含项目功能剖析、原理图绘制、PCB板设计以及信号完整性分析。其中PCB板设计是核心,主要包括PCB结构设计元件封装库建立PCB板布局布线及优化丝印网络与DRC检查制版。

企业资深PCB设计工程师参与课堂教学,使得项目教学过程均有相关企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可循,从工程实例出发,针对不同的项目案例,逐一引入典型“布线”标准与规范,使得繁琐、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规则化,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技术性,使课程内容更具职业教育特色,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

2.4 校企合作完成课程教学考核

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打破以书面考试评价方式、书面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水平为主的传统评价,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测试学生最终成绩水平的基准,逐步实现课程考核方式的“职业化”。课程考核由企业PCB设计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方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能力(80%)、社会能力(10%)和工作态度(10%)。

专业技术能力评价由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评价共同完成,主要包括原理图绘制、元器件符号创建、元器件封装创建、PCB板设计、网络与DRC检查等,如在PCB板设计中对“布线”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通、达、律”,“通”是指布线要布通,“达”即指要满足电气性能要求,“律”则是走线要规范便于测试和维修;社会能力和工作态度由项目学习小组评价,社会能力方面,考察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协作,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及协作精神是否具有示范性。工作态度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安全意识和自律精神。专业能力考核形式以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大作业等为主要形式,社会能力和工作态度则偏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使课程考核更具有职业指向性和实效性。

3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必须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保障下,走校企合作之路。通过校企合作,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由企业资深工程师参与授课,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取,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及职业特殊要求,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使毕业生能顺利地就业上岗,成为真正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伟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1).

[2] 关艳阁.协同创新:高职课程改革的新视角[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9).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6

论文摘要:“质量工程”建设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现状、西安外事学院取得的成绩及今后发展建设规划等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学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同时提出问题和今后的发展目标。 

“质量工程”建设反映了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理念,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西安外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中国人口众多,受教育的人群也是非常庞大的,那么,怎样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怎样将这一步走好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民办教育体制也随之应运而生。

一、认清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

出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人才资源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这也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我们同样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不少问题。

1.政策法规不完善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民办教育享有自主权。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方面。教育部门应根据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①应适当地从宏观上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2.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目前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性仍然很显著,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缺少资金、教育需求不是很旺盛等原因,导致民办教育不被重视。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

3.没有高质量、完整的教师梯队

民办高校教师梯队的不完善是阻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师基本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和聘请公办高校已退休的教师为主,这样的结构构成导致了大部分民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现今民办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4.生源质量较差

众所周知,民办高校虽然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学生整体质量与公办院校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一般学生只有考不上公办院校的一本、二本,才会去考虑民办学院,才会去比较、选择上哪所民办院校,这也就导致了民办院校生源质量整体较差。

5.社会的认可度较低

以上所说的诸种原因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学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所认可,能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有共同竞争的平台,能够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好,民办高校的发展才能真正走上与公办院校并驾齐驱的道路,因此说,民办高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样的情况下,“质量工程”建设就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对民办高校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同样也是一个契机、机遇。我校对“质量工程”建设非常重视,不断研究如何做好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最近又起草修订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意见》,旨在对“质量工程” 建设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建设工作。

二、提高质量意识,“质量工程”建设有所突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2007年1号、2号文件精神,学校起草并制定了《西安外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质量工程”建设和评审工作。

经过两年的建设,学校培植了一批校级“质量工程” 建设项目,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冲击省级、国家级评选奠定了一定基础。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民办高校大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长效研究》2007年被评为省级教改立项项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荣获2008年省级特色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和旅游与酒店管理两个高职专业,荣获2007年、2008年省级重点专业;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荣获2009年第五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急救护理学”课程荣获2009年省级本科精品课程等。

但是同时,我校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上仍存在一些不足,“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获得省级项目的不多,冲击国家级更是很少。因此,学校领导也多次反复强调“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提高质量意识的突破口就在于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学校争光。

三、不断探索办学特色,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竞争力

1.明确学校定位和指导思想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根本。西安外事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校发展定位:“培养能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传统本科院校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它以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够主动适应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立足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 “基础实、能力强、口径宽、素质高”的人才。

2.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

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合理布局统筹的前提下,使民办院校的专业与市场切合度能够最大化,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从2005年学校升为本科普通院校以来,截至2009年共申报获批18个本科专业,涵盖7大学科门类,覆盖10个二级学科,逐步形成了以文学、经管类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模式。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突出英语、计算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四年不断线”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实行课外学分制。

3.加大“质量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在合理规划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我校将“质量工程”建设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本学期开学初期,针对“质量工程”建设,学校领导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校领导在会议上强调,我校现在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转型阶段,学校要坚持以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建设促成果,采取“选点、整合、培植、检查、总结、评选”等措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同时为今后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校研究制定了相关文件,同时又起草修订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意见》,在已取得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规划今后的建设方案和内容。

4.“质量工程”建设的改进措施

(1)明确目的。“质量工程”建设的一系列项目: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教材建设、教学成果奖等都是一种引导性项目,在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推进高水平院校的教学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院校和在校学生能够受益,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逐步缓解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正如周济同志所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公正的评估制度是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院是实现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②

(2)选好突破口,以点带面。“质量工程”建设涉及面宽,涵盖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各教学部门要根据学校的规划,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选出亮点,落实具体措施,形成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抓实抓细,落到实处。

(3)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力度,注意持续性。“质量工程”建设重点在于建设,通过前期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申报成功后的建设工作同样重要。“质量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作,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等都有一个建设周期和后续的审查工作,不是说申报成功就一劳永逸了,要不断地建设,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向和领域,同时,学校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属于我校的品牌和特色。

四、小结

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学校的教育规模、结构、质量能够更加协调发展,使学生都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科技创新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竞争力。因此,自从国家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以来,学校对此就高度重视,这是我校在新时期的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注释:

①王军胜,刘喜琴.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困难与决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3):39.

②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8.

参考文献:

[1]张安富.正确处理“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