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1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94-01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项目的正式提出可以追溯到1988年美国国家研究创新组织(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Robert E·Kahn和Vinton G·Cerf的一份报告The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Volume1: The World ofKnowbots。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数字图书馆具有广泛的内涵,笔者认为:数字传统图书馆功能的扩展,它对信息进行收集、转换以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化形式存储馆藏信息和网络信息,以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方式和统一友好的检索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络,提供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1]。
2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数字图书馆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
3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探讨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信息资源支撑体系,有条件也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2]。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相对稳定,这些都决定着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方向及定位。数字图书馆建设包括多项内容,如支持数字图书馆运行的技术、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各种标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3]。尽管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但在技术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但在服务方面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差距较大。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创新,提高服务能力,使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全球数字图书馆的大环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资源建设只有加强自身数字化资源建设,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资源,在未来图书馆发展中才有立身之地,才有建馆之本,否则未来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①对图书馆、各院系资料室馆藏图书、期刊进行统一建库,实现全校图书情报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②整理收藏本校自身产出的各类文献,形成本馆独具特色的数据库。如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本校科技成果数据库、本校优秀教案数据库等。③结合当地地域优势、经济建设等特点,建设特色数据库,为当地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资源的特色和质量决定着资源的使用价值,也决定着数字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数量不是衡量数字资源建设成果的唯一标准[4]。
3.2 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也称定制服务,它是指图书馆与读者交互,了解读者信息需求,主动向读者提供针对性信息服务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时性、智能性、交互性和指导性。整理收藏本校自身产出的各类文献,形成本馆独具特色的数据库。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图书馆服务业的强大优势,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读者信息需求分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前提,建立读者动态需求模型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立本校特色专业(学科)数据库和实现精品专业“系统”界面等系列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是与高职院校特色教育和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多馆之间的联合协作,使现有的人力资源、数字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3.3 门户网站建设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借以向用户推销自己的工具。通过门户将我们的服务展示给用户,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和用户的沟通效果,影响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评价和利用。图书馆网站的建设要特别重视检索系统的完善,要本着尽可能方便用户出发,力求为用户提供一个直观简洁而又充满人性化的入口,实现图书馆网站的检索功能、导航功能以及与用户交互功能和对用户咨询快速反应的功能,并根据用户需要经常更新页面。数字图书馆具有为远程教育提供支持服务的优势,可将分散的、有价值的文本、音频、视频、软件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将入网的学校、教育机构、科研机构、数字图书馆融为一体,为远程用户提供多方面、多形式和多层次的服务。
3.4 安全管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组织,也要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标准[5]。依从标准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确定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遵循的标准呢?世界上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或操指南),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①有的是以信息产品或信息系统为保护对象,有以整个组织为保护对象;②有的标准包括信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全部过程,的标准只包括其中的部分环节;③有的只是个地区、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的标准,有的则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
由于互联网络和各类终端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我们在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接受新技术的挑战,解决好遇到的问题,在工作中努力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范.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黑龙江史志[J].2010,(11).
[2]贾西兰,王琼,吴英梅.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新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J].2010,(2).
[3]张为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信息服务,北京邮电大学学报[J].2006,(10).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2
一、数字图书馆概念
何谓数字图书馆呢?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贮和处理信息的书馆,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图书管理的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体现为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续化。
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给读者提供更广泛更精深的可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不仅能缓解传统书馆信息资源不足的矛盾,而且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施
数字图书馆建设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较为先进而完备的系统网络设施、通信设施以及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软件;二是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书目数据电子化,并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全文数字化和多媒体化;三是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数字化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的读者用户服务体系。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内容:
1、图书馆基础网络建设。一般馆内主干网采用快速以太网即可,100MB的交换速度对于馆内来说基本够用。在网络建设上应配合上级机构的整体网络建设,尽量做到选型一致,可以使维护量减少,同时技术支持也较为有力。
2、馆藏资料数字化。在图书馆局域网安装完毕后,要将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到网上。这些数据通常包括采访、编目、流通、检索和期刊等子系统。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化的基础工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存的主要形式,是信息服务的核心。所以,应选择有一定权威、统一标准的软件;信息数据制作应准确、规范、系统。数字图书馆则利用网络技术将分散的数据库连接起来。并利用CD-ROM技术、压缩解码技术等多媒体技术,改造现有的数据库使其能包括图像、文本及录音制品等资料,从而提供图、文、声、情并茂的全文多媒体数据库供读者查阅。
3、光盘数据镜像化。光盘网络系统期刊文献是教学科研的主要文献,书本式期刊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查检的速度、检全率和检准率需要。购入学术期刊光盘版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条捷径。现有光盘数据库的种类主要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光盘数据库CAJ、中文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诸如(大百科全书)、(中国教育)、(家庭藏书集锦)等光盘资料均可以全部镜像到磁盘阵列内,供读者充分利用。
4、网站建设和大型数据库连接。高校的校园网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校园网建设好后,一方面是图书馆网页的制作。另一方面是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和购置的期刊光盘数据,除图书馆局域网检索外,还要将其中部分资源置于校园网上。图书馆创建的网页版面应该简洁明快、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尽可能提高访问速度,以方便读者摄取知识;同时也要有快速便捷的检索系统。最终图书馆由校园网经Internet进入大型数据库镜像站点。该镜像站点拥有与中心网站相同的数据库和功能,并与中心网站保持同步更新,可提供网上检索和包库服务。
5、通过网络建设,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由于我国在文献资源建设上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还比较明显,“大而全、小而全”的观点未彻底改变。只有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才能走出经费不足的困境。通过联机编目、联机检索,使计算机终端用户共同查询、浏览网上信息,电子邮件,下载和打印,参加全国外文期刊的采购协调工作,走集团购买的道路。
6、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为满足师生阅读DVD、VCD、CD、计算机教学软件、电子图书、网络信息等多媒体信息而研制开发的教学电子系统,它是使读者从延续千百年的纸质文献中解放出来的标志。其主要职能是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和光盘数据文献,开展读者技术培训,为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科技查新服务,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实现数据、语言、图像等多种传输的自动化管理。多媒体阅览的第一步是实现光盘阅览;第二步是实现网上阅览;先是局域网阅览,今后还要实现从Internet上的阅览。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注意的方面
(一)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全国各地图书馆均在兴起数字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现阶段在我国各高校在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可能投入太多,因此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从本馆实际情况出发,确定馆藏需要数字化的范围,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数字化建设,探索出一条能降低成本的高质量数字图书馆建设路径,切实可行地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方案是十分重要和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标准化与规范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利用是以网络为依托的。因此,规范性与标准化直接关系到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败,必须贯穿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各个方面与全过程。在数字资源系统建设,技术平台的设计建造,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构造等数字化建设中,应始终坚持选择统一、通用的标准、协议与规范。以及可兼容的应用软件和硬件。选用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的网络设备等,以便本校数字图书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访。
(三)开放性与集成化。开放性与集成化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应重点加以考虑的原则。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标准的技术规范、软件和硬件设备,形成支持多种协议、多种接口,具有良好兼容性与扩展性的开放式数字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便于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选用扩展与整合功能强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将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作业流程与服务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便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四)先进性与实用性。高校数字图书馆是实用的数字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其建设和发展与计算机、通信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建设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考虑成熟性、稳定性和实用性,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具超前性与前瞻性。尽量选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数字化技术与产品。以保证现有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持续、正常运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并重的原则。可避免一味追求技术与产品选型的高档与先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从而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五)安全性与可靠性。高校数字图书馆对海量的数字资源进行加工、存储、传递与管理。并利用网络为众多的终端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因此,系统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涉及: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等多方面。为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可靠,应尽量选用技术成熟、性能安全可靠的信息存储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自动备份,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灵活划分虚拟子网,并利用管理系统的监测、诊断、过滤、故障隔离、在线修复等功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六)共建性与共享化。网络信息时代,任何单一的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信息资源收集齐全,而单纯依靠自身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信息服务也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更是单个图书馆无法解决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应自始至终坚持共建与共享、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全国性、地区性及系统性资源共建共享,如参与数据库集团引进、特色数据库合作建设、开展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网上协同参考咨询服务等。共建与共享既可是文献信息资源。又可是技术、设备、服务及专业人才等。共建与共享可提高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效率与效益。
(七)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有自己的馆藏特色。高校在进行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并不是把馆藏文献简单的数字化,而是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先将读者人数多、需求量大的文献信息数字化;同时还要考虑到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及图书馆长期发展的需要,选择既代表高校的学科特色,又有收藏价值的文献信息数字化,努力朝着建设具有自己馆藏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
(八)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作保障。传统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要注意提高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传统图书馆员大多只懂得图书馆专业方面的知识,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员不仅要懂得图书馆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外语,才能指导读者查阅和利用网上信息,为读者充当网络信息导航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各馆要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图书馆的重点工作来抓,必须具有一支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职工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规划,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在馆人员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技术和业务骨干继续深造学习,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构筑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问题。高校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宽带多媒体网络和海量信息管理系统,它所面对的存储对象和技术领域远远超出了目前传统图书馆的范围。
(1)存储与压缩。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数据类型有文本、图像、语音、图形等,而且所面临的信息是海量的,需要大规模数据库来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文本的数据量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真正大的是多媒体数据库。因此,对多媒体数据库必须进行压缩,然后保存在数据库中,以降低成本,使库存规模保持在可管理的范围内。
(2)馆藏资源的录入。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扫描法,将原有藏书用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其特点为只扫描成图像格式,缺点是文件体积太大,不利于网络传输,图像格式也不利于编辑整理,全文检索无法实现。另一种方法是打字输入法,由打字员将文献输入计算机,缺点是速度太慢且差错率高。最近随着汉字扫描技术的发展又产生了“OCR”方式,即扫描汉字由电脑识生成文本文件,其输入速度在上述两方法之间,产生文本文件有利于后期处理,缺点是差错率较高。
(3)分类、索引和检索问题。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数据类型各不相同,如文本信息、地图信息、图像信息及视频、音频等信息,对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分类体系和索引机制。为了规范化和易于后续开发,数字图书馆一开始就需要定义能够覆盖包括电子图书在内的多种媒体类型的原数据库规范,以及基于此规范的内容索引方法和分类方法。为了支持海量数字化资源的自动分类和检索,需要研究基于内容的多媒体处理技术。
(4)数据传输技术。当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提出―个服务请求,系统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回答,这是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宽带的有效使用、文件格式通信协议标准化、多媒体解压的分层传输、浏览器软件通用性问题。
(5)多语言信息存取技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资源可通过网络提供全球使用,在这种信息环境下,资源建设势必要考虑多语种、跨语种的问题,包括机器翻译问题、多语种浏览器等问题。
(6)安全技术。数字图书馆的开放性给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带来威胁,在资源建设中必须考虑到采取防火墙技术、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加密技术、网络病毒防治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跟踪检测技术、数据备份技术等技术手段,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护信息资源的安全。
(二)保护知识产权问题。高校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资源的转换和使用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知识产权及有关法律问题。在我国知识产权意识日趋增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尤其要注意研究和掌握有关理论和有关法规,自觉遵守法规,合理利用法规,正确处理知识的传播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果网络上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将使得无数具有高度价值的知识拥有者,或生产者望而止步,不愿将他们的产品数字化,并经由电子传输,供人们利用,而使知识交流受到阻碍。
(三)资金短缺问题。图书馆的资金匮乏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是整个社会环境正在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变革,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收藏内容、处理对象到服务方式等都向数字化变化,图书馆向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趋势。我们首先在观念上提高认识,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以注重馆藏数量建设为主转移到以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为主。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同时通过有偿的信息服务,增加资金来源。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3
[关键词]小型专业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
[分类号]G250.76
1 小型专业图书馆及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定位
小型专业图书馆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通常来讲是指隶属于一个有特定目标的机构或组织,侧重于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若干相关学科信息资源的收藏,规模不大,是专门图书馆的一种。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收藏的信息资源以某个学科(或某个主题、某个领域)的文献为主,藏书量相对较少,一般为5~10万册左右,电子资源占有一定的比例;②收集的信息资源和提供的服务以本单位的科研需求为目标,以解决专门问题为主;③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科研人员,服务面窄,读者单一;④有较稳定的经费投入;⑤基本上已经建成了本机构或组织内的局域网。
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型专业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既有一定的优势,又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方面,专业化的馆藏资源,使小型专业图书馆更容易构建特色资源库,提供专门的资源服务,而科研人员对科研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促使其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推送相关科研信息,成为了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动力。但另一方面,小型专业图书馆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经费不足等问题也使其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面临很多困难。
因此,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关键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定位,明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来建设数字图书馆。当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纯数字图书馆模式,它与传统图书馆相对应,实现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完全数字化与网络化;另外一种是复合图书馆模式,即传统图书馆与纯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模式。“复合图书馆”模式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以下特点:①电子资源与印刷资源并存;②网络服务与阵地服务并重;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实现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考虑到我国图书馆发展的进程和小型专业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复合图书馆”模式,以此作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定位,比较符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讲,可以将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资源整合,提供电子资源与印刷资源的无缝连接,实现对馆藏资源的一站式访问;另一方面是快速传递,即充分利用网络便捷和快速的特征,提供数字化的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将用户所需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
2 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内容
数字图书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用户对所有资源的访问,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从功能角度来看,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包括资源建设、资源服务、自动化管理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
小型专业图书馆规模小,专业性强,主要满足本单位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因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立如此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毕竟小型专业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整合资源,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应该把资源服务的功能建设放在首位。建设数字图书馆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结合上述小型专业图书馆的建设定位,笔者认为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门户网站系统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将图书馆门户定义为“学者门户”,并认为学者门户是一个通过Web为学者深入研究提供便利的垂直门户,包括提供高质量、可靠的内容,允许跨资源库的查找。简单来说,图书馆门户是在网上访问图书馆资源的入口点。
图书馆门户网站作为图书馆与读者交流、沟通的网络界面,是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为:
信息。包括新闻公告、专题资源、新书推荐、专题服务、读者指南、下载浏览器、FAQ等。这些栏目具有动态更新的特点,属于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范畴,需要进行授权管理,规范数据加工过程与数据格式,及时、及时更新。这些栏目的实现是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来完成的。
系统嵌入。如电子资源、馆藏检索、咨询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站内导航等,各栏目分别由一个个功能独立的应用系统支持,构成了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这些子系统的建设可以引进第三方成熟产品,也可以自行开发。在建设过程中,网站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实现对这些栏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以便支持这些功能被嵌入到图书馆网站的首页、导航条以及其他相应页面中,使用户通过图书馆网站直接进入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
2.2 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
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实现纸质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图集、文件等多种形态文献的数字化,其工作流程包括扫描、上传、标引、等,如图2所示。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支持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检索、浏览等操作,是专题资源建设、新书通报等服务的基本支撑工具。
一般情况下,小型专业图书馆的数字化加工系统应该是一种轻量级的数字化加工系统。在大部分的小型专业图书馆中,数字化加工资源仅仅是对购买电子资源的补充,或者是用于建立本馆特有资源的特色数据库,因此,轻量级数字化加工系统只要具备扫描、转换、元数据加工和等基本功能即可。
2.3 信息资源检索系统
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是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需要,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和手段,搜集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重组和转化,建立基于标准Web浏览器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小型专业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主要有三个来源:①由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OPAC发展而来的Webpac,目前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都支持Webpac,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馆藏的目录信息:②作为外购电子资源组成部分的电子资源检索系统(如电子期刊检索系统、电子图书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等);③自建资源库所形成的检索系统。在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对于前两类系统,应注意做好各种电子资源的导航工作,在门户网站上电子资源的列表和相应的介绍,引导用户选择相关的电子资源。对于后一类系统,通常应该选择具有全文检索功能的系统作为建库和服务的工具。
2.4 跨库检索系统
跨库检索系统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
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检索的系统。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接口,向系统提交检索请求,跨库检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检索式后利用并发机制将其转化为各个数据源能够识别的模式,同步发送到目标资源获取相关检索结果,系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结果记录转化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并进行排序、去重等操作,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结果集,显示给用户。图3示出了跨库检索系统的基本原理。
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发展,许多小型专业图书馆都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由于不同厂家系统结构的差异,用户要进入不同的资源系统,按不同检索规定进行查询,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电子资源的种类越多,用户的检索负担越重。通过跨库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库检索系统是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进行资源整合及一站武服务的重要手段。
2.5 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系统
目前,资源共享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馆际互借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文献的共享,而是可以通过扫描原文,利用网络进行原文传递,用户不必返还,而且文献可以一次扫描,多次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简化了资源共享的过程。对于小型专业图书馆而言,馆际互借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型专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率,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合法用户,他们在小型专业图书馆所在的局域网之外(例如出差或在家里)也能通过原文传递系统获取所需资源的全文。图4示出了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的基本流程。
小型专业图书馆在建设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系统时有几点需要注意:①如以提升本馆文献保证率为目的,最好能与条件比较好、馆藏较丰富的大中型科研图书馆达成馆际互借协议,成为这些图书馆的互借成员馆,以便充分利用这些图书馆的资源;②对于本馆非电子资源的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应注重系统与本馆的Webpac系统及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的整合,形成检索、加工和传递的一体化系统,避免用户和工作人员的操作在不同系统中多次跳转;③对于电子资源的原文传递,应注重与本馆的全文检索系统、跨库检索系统的整合,最好使原文传递功能成为这些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自动原文传递。
2.6 参考咨询系统
此外,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建设网络参考咨询系统。网络参考咨询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读者、馆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变传统的面对面咨询为网络上的虚拟咨询,使得用户不用到馆就能享受到图书馆员的咨询服务,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用户。参考咨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咨询之后,经过问题过滤、咨询分类、问题分配等几个过程,将用户的问题发送给馆员,馆员对问题进行答复,再通过网络将答案传给用户。用户在收到答案之后,还可以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价,提供咨询结果的反馈。
从国内外参考咨询系统的实践来看,存在着两种建设方式一种是使用专门为开展网络参考咨询而开发专门系统,目前所说的参考咨询系统基本上都是指这类系统;另一种是使用通用软件作为网络参考咨询系统。这类通用软件包括电子邮件系统、论坛或留言板系统、即时消息系统(如MSN、AIM、Yahoo Messenger)、集成即时消息系统(如Trillian、Gaim)、嵌入式会话系统(如MeeboMe、Chatango、Plugoo)等。国外一些图书馆的实践表明,使用这类系统作为开展参考咨询的工具,具有建设成本低廉、用户友好、使用方便、无须培训等优点,而且,可以取得与专门开发的网络参考咨询系统相同的效果。
有必要指出:网络参考咨询本身有其特殊性,系统一旦投入运行,就需要有专人值守,及时回答用户的问题,对人员要求较高。因此,小型专业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系统的建设应该慎重,应充分考虑本馆的实际情况,切忌跟风。
笔者认为,上述6个系统(或除参考咨询以外的5个系统)基本上构成了小型专业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可以极大地提升小型专业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改善小型专业图书馆的形象,应在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予以优先考虑。在上述系统中,信息资源检索系统、跨库检索系统和门户网站三者尤为重要,对于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来说,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是基础,跨库检索系统是核心,门户网站系统是保障,应该成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3 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图书馆相关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不断创新,其系统需求、功能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和代价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图书馆,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小型专业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恰当处理好数字图书馆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
3.1 争取多方面的支持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各种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在建设中也会面临较多的困难与问题,这些困难与问题单靠小型专业图书馆自身是很难解决的,还必须得到方方面面的理解与支持。
一方而,小型专业图书馆是更大机构的组成部分,因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理解和认可,只有领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对建设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更好地落实资金和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经费投入、人员调配、硬软件建设等实际问题,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效率。
另一方面,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通常会涉及同组织中的其他相关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和这些部门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取得他们的配合。例如,网络管理和维护部门负责计算机及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运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必然与其产生联系,在很多情况下,有些技术维护之类问题要由该部门来解决,因此,有必要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最后,还要争取用户的理解和支持。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其最终的受益者是图书馆的用户,用户的理解和支持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原动力。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用户的网络使用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用户列数字图书馆有着较大的需求,小型专业图书馆应充分注意利用用户的这种迫切需求,形成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
3.2 集中建设和分阶段建设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集中建设和分阶段建设两种方式:集中建设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建设的目标;分阶段建设是指将整个建设过程按照计划和实际情况分为相对独立的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实现相应的建设目标,最终完成整个建设任务。这两种建设方式各有特点,集中建设方式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功能较为丰富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但对整体规划要求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大。分
阶段建设则正好相反。
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到底采用那种方式,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一般地说,对于领导重见、经费充足、人员条件好的小型专业图书馆,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参照国内外同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建设成相对完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刚刚起步的小型专业图书馆,则可以采用分阶段建设的方式,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建设,这时,应重点做好数字资源的建设,以数字资源建设为中心,逐渐形成本馆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从实践来看,大部分小型专业图书馆都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目前更为关注整合服务,同时总体经费有限,这些图书馆也可以采取集中建设和分阶段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建设完成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应用系统,而对于一些扩展功能及相关数字资源则采用分阶段建设的方式,逐渐补充齐备。
3.3 购买和自建问题
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购买现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还是自行开发系统。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小型专业图书馆本身一般不具备自行开发的实力,但有些小型专业图书馆所属的组织内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力量(例如小型专业图书馆所属组织内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可以委托他们代为开发。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同一个组织内部,很容易把需求沟通清楚,开发出来的系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实用性,符合用户及图书馆自身业务要求。同时,由于是组织内部的开发工作,不必支付许可费和维护费,而且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从长远看是比较经济的。
对于绝大部分的小型专业图书馆来说,购买现成的系统仍然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软件厂家都已经开发出了较为成熟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或子系统,小型专业图书馆可以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选择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软件系统。这时,首先要在明确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专业杂志等收集相关厂商和产品的信息,做到对市场心中有数;其次,可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约谈几家厂商,请他们对本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出建议,这一方面可以考察厂商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本馆建设方案的不足,以便进行补充;第三,要对本馆需要的系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现有系统的用户,听取他们对系统的意见和建议,以对系统有直观的了解;第四,按相关规定进行招标。
3.4 开放源码软件的利用问题
开放源码软件(OSS)是指允许任何人使用、拷贝、修改、分发(免费或少许收费)的软件。这种软件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软件程序所附的各种权利随程序一起,不需要额外的声明。随着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的深入,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很多可以支持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开放源码软件,如支持存储检索、收割聚合、开放链接、集成门户、知识技术、可视化、单点登录、内容管理、个性化服务、机构仓储、虚拟学习、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开放源码软件,这些软件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代表了当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最新理念,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艺术类院校 电子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41-02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悄然改变着现代人的信息传递方式。资源的获取从传统的纸质媒介向着模拟化、数字化的方向演变。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建立现代化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艺术类院校来说,建立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成为确立艺术类院校专业服务与专业导向的一个重要标杆。辅助艺术类专业教学、为艺术创作提供完备的素材资源与技术支持成为艺术类院校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建设意义。
一 艺术类院校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与意义
现代社会对资源的高速传递和提高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类院校建立一个符合现代规划又能实际满足需求的数字图书馆不仅是社会对艺术类院校所提出的要求,也是艺术类院校培养艺术人才应具有的基础性设施。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一个组成部分,与传统图书馆相辅相成,共同组成虚拟与实体上的资源共享系统。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数字图书馆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补充完善了传统图书馆的缺失,弥补了一些在长期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传统方式所存在的劣势。
1.便捷查阅
传统图书馆的纸质文献有利于物理式的保存但不利于物理式的携带。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携带的便利性解决了障碍。利用电子化设备,用户能将实体重量十几甚至是几十千克的书籍减轻到几百克,节约了空间又能在需要时及时查阅。不再需要在图书馆几个楼层之间穿梭,只需要在相关设备上按几个键就能得到自己需要查询的资料。对于那些“无法外借”的文献资料,通过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方式,最终也能实现馆外的异地查阅。
2.资源系统化
针对某一研究重点,所要查询的资料往往是分散各处的零散式的储存,资源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完备体系。同时,传统图书馆的单一视角性已经无法满足多角度审视的要求,数字图书馆却可以完美地弥补这一缺陷。
数字图书馆里的资源不单纯只包括电子文本、图片,还包括现代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信息、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多重的资源载体形式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资源体系,同时又增强了资源系统的延伸性。完备的数据资源库能让读者按照自己的需求查找自身所需的信息,从多方面为用户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资源体系,达到从点到面的资源扩展,满足用户的需求。
3.资源传递与共享的高速化
在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递与共享速度决定着现代化的水平与发展规模。图书馆作为信息和资源的集散地,拥有一个领先的、优质的资源数据库无疑为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着重要的信息来源。在艺术类院校里,优质的图书馆服务为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备的艺术素材、领先于专业领域的艺术成果展示,无疑都是艺术类院校数字图书馆需要建设和关注的重点。数字图书馆里的资源与网络传输的资源传输方式相吻合,这种一致性为资源的快速传递与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资源共享在地域范围上的障碍得以打破,使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地域、无时限。
二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一个完整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包括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的数字化与服务的数字化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从“资源建设到资源管理到最后的用户使用”的三个流程,来阐释数字化图书馆的整个运作流程。针对此流程并结合艺术类院校的自身特点,艺术类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可以从一个整体上掌控的流线式过程。
1.资源数字化
资源的数字化主要包括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与数字化资源的馆藏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组成了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第一,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将现有的实体馆藏通过拍照、扫描的方式实现现有馆藏的数字化,是资源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在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之中,对资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化过程其实是对实体馆藏进行二次筛选,根据实体馆藏的艺术价值与艺术预见性安排收录与否和进行二次编目。优先选取一些艺术价值高又具有远见的艺术作品进行录入,并尽快实现这些数字资源的共享。
第二,数字化资源的馆藏。在完成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同时,需要进行新的数字资源的购买与馆藏。除了电子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的采买外,直接购买商业数据库也是一种实现数字化资源的馆藏的方式。在数据库购买的过程中,选择怎样的数据库是一个值得数字图书馆建设者共同探讨的议题。
现在市面上的商业数据库种类繁多,资源信息存在着很大的交叉和重叠,同时根据艺术类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特点,购买一个适合本校的数据库是考验图书馆馆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艺术类院校在数字化资源的馆藏过程中要切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地对数字资源进行馆藏。不仅要考虑到数字资源使用的迫切性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经费投入问题。艺术类数字化资源相对于传统纸质资源来说,是相对昂贵和实效性短的。学校和图书馆要做好数字资源的“投入和利用率”的合理规划,寻找两者间的经济与学术需求的平衡点,使数字图书馆能够良性地循环发展下去。
2.管理的数字化
有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管理势在必行。一个有序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的自动化的加深和规范化的实现。
第一,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各类资源数量庞大,但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面对零散的数据信息,用户没办法通过简单的检索得到所需的理想答案,同时因为无序性也有碍于网络共享的实现,因此建立一个分类明确、类目清晰的分类标注,有利于数字图书馆馆内数字资源的有效管理。标准化的索引能帮助各数据库分类的科学化和有序化,并能在网络上使资源信息得到有效传递和分享。
第二,注重数字化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在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尤为重要,作为用户和资源间沟通的辅助,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艺术类院校图书馆馆员来说,只掌握图书管理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数据库维护技能和相关艺术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在用户咨询的时候才能做到应付自如,同时又能对数字图书馆馆内资源进行合理分类与管理。
3.服务的数字化
第一,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的服务主要体现在数字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重组与利用。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日常的教学重点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所谓“见多”才能“识广”,数字图书馆对互联网上的各类相关信息进行抓取后重组,为艺术教学提供专业性和前瞻。世界范围内的相关艺术资源站点、综合信息网站都是获取资源的重要来源。当然因为信息量庞大,数字图书馆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最终获取一些可靠的、准确的、权威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从而对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提供帮助。除了经过资源重组的直接信息的提供,数字图书馆还应提供一些与艺术相关的相对地址稳定、性能可靠的网址供用户选择访问,原始数据源的提供扩大了用户资源使用的自由度,同时又减小了一些信息被“断章取义”产生错误的风险。
第二,用户培训与数字图书馆的推广也应是服务数字化的一部分。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现代化的一个表现,用户对其优越性和具体使用方式还是会存在一些不甚了解的地方。做好用户培训有利于数字图书馆使用率的提高。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设数字图书馆相关介绍和使用的讲座、制作使用指南、在网站页面制作Flash帮助等多种方式为用户介绍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用户,针对艺术类院校传统图书馆的使用缺陷,数字图书馆可以以此作为推广点,突出数字图书馆在弥补传统图书馆不足的同时又能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为推广重点,使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普及化。
第三,在服务数字化的过程中要做好用户反馈的工作。数字图书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除了图书馆自身的查错之外,还需要重视用户对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反馈。用户是数字图书馆的切实利益获得者,是数字图书馆存在的真正意义。及时地反馈问题,不仅能使数字图书馆良好地运作,又能时刻完善和更新数字图书馆馆内的资源,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最大化和长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 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常见的问题
由于数字化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数字化资源的整体数量的巨大,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的几个问题,注重这几个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艺术类院校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1.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方面,授权一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数字图书馆馆内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要尊重相关作者的著作权同时又要保证读者对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合法性。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本校建立的特色数据库是需要关注版权的重点区域,一次性买断知识产权是一种确保今后数据库资源共享合法的便利条件。
2.馆员培养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与日常管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管理数字化图书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不再只是单纯的书籍的借阅服务和书籍归类。因此要求数字化图书馆馆员是适应多方面需求的多向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管理好数字化图书馆。培养专业性馆员也是满足图书馆管理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3.网络缺陷与读者需求
网络决定了信息的及时性,但也埋没了经典的价值性,有些经典文献还是需要纸质读物才能真正领略其价值所在。因此,数字图书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只是传统图书馆一个重要的补充,为现代社会的信息获取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同时因为网络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数字图书馆内的资源保存是一个重要问题。确保数字图书馆在网络出现问题时不影响其资源的保存,是数字图书馆馆员需要重视的一点。
四 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类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已成为艺术类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数字图书馆具有便捷查阅、资源系统化和资源传递与共享快速及时的优势。建成一个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与服务数字化的数字图书馆是能极大发挥数字图书馆优势的一种形式。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问题、馆员培养和正确对待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缺陷与读者需求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艺术类院校建设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发挥艺术类院校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正确处理自身传统图书馆和新型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是艺术类院校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艺术创作水平的关键。信息化不可阻挡的趋势使图书馆数字化成为必将到来的现实。而在此过程中,对传统图书馆的兴废与否都是牵涉甚广的决定。艺术类院校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程度将逐渐成为衡量一所艺术类院校容纳信息的能力与其艺术创作研究水平高低的评断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5
【关键词】 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社会发展到今天,知识网络已经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步伐。]有这一核心体系的推动,国家经济和国民素质便会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纵观全球各个经济大国,无不通过知识网络的变革来带动国内经济新的腾飞。数字图书馆便是知识网络的真实体现。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时至今日,数字图书馆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它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逐渐而生。与实体图书馆一样,数字图书馆同样具备收集、存储、查阅等功能。不同的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越发强大,数字化信息的收集存储功能是无限宽泛和巨大的,它可以实现智能化的转换和检索,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远程传输等多种先进服务。因此可以这样定义,数字图书馆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转换、存储、检索和远程传输的过程,是一个知识资源保存和共享的虚拟系统,是实体图书馆的升级体系。
二、信息资源建设在数字图书馆中的核心地位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便是信息资源的建设,它是整个系统的骨血和骨架。信息资源建设不完善,就会让数字图书馆出现信息重复、错落、没有体系、没有规律以及使用不便等诸多问题,用户不能快速便捷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用户体验非常差。所以说,信息资源建设在整个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它的推动,整个系统将会是一盘散沙。
三、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1、共享性
互联网经济时代,网络信息呈现井喷式发展。当代人想要了解的知识和信息已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所持有的,他们需要更多更加广泛的信息来源。数字图书馆想要继续在新时代的舞台生根发芽,就不能“闭关锁国”,做“井底之蛙”,而应该走出去,与其他图书馆形成资源的置换和共享,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建成一个全面的、完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2、规范化
数字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内容的选择举足轻重。和传统图书馆一样,藏书的质量是判断一个图书馆是否有分量的核心标准。因此在选择内容时,第一是要遵循最新的原则,要及时抓取某一领域最新的消息和动态,信息化时代反应速度的快慢很多时候都决定着图书馆受关注的程度和权威性。第二是必须符合用户口味,数字图书馆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用户在行动,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是选择内容的重要任务。当然,一味地迎合读者也是不行的,图书馆也必须保有知识传播渠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第三是选择内容需要考虑成本,购买内容的成本必须和其价值成正比,才能形成良性的发展。有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费用太高,但真正的价值却完全不值,这时候就不能一味跟着受众的喜好选择。
3、科学性
网络世界的信息成千上万,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其存在的规律,才能有效快速地提取有用的信息,为用户和工作人员节省宝贵的时间。同时,信息爆炸也意味着信息的杂乱无章,没有价值的负面信息只会给社会和人们带来危害,因而要采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数字图书馆的真正社会价值。
4、标准化
要想实现资源共享,一个统一规范的数据库是加速信息资源建设进程的助推器。而不标准的数据库,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大阻碍。其中,重要的是要实现数据格式和描述与标引语言等方面的标准化,共享资源在不同的系统间传输转换信息,需要有统一的被大众认可的数据格式才能实现。描述与标引语言是计算机和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标准化可以让二者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和方便。
5、法规化
随着中国人民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地增强,文化行业对其重视程度也逐步加深。而数字图书馆的虚拟形式却让这些东西都趋向于隐形。虚拟网络世界没有时空的界限,信息传输和共享都十分迅速,产权保护机制没有相应完善。所以,信息资源建设对于储存的信息都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成立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建设一个成功的、被用户喜欢的虚拟图书馆。
1、优秀纸质文献的快速转换
目前来说,优秀的纸质文献还是有很多的受众。而目前用户的使用习惯,又大多集中于网络阅读。为了最大化地为用户提供最全面的服务,应该快速将现有的优质纸质文献转换成电子版存储传输,便于用户的阅读,也便于历史文化的保存。
2、避免重复信息的出现
网络图书馆信息纷杂繁多,有些内容却是一致的。阅读的网民面对这一情况,没有统一的规划,当然得到的信息重复率比较高。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情况,各个图书馆之间应该促进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制定互利的合作协议,避免重复信息的出现,共同促使网络知识的传播。
3、数字图书馆建设要建立智能化系统
有些人认为,把互联网信息搜集存储在图书馆内,把纸质的馆藏数字形成电子版本传输到网络上,便可以建成一个数字图书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单方面地认为数字图书馆只是一个存储转换文献的工具。但其实它最大的功能是能够利用科技的力量,自动化智能化地对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进而根据设置好的规律,一一分类整合,使得其形成一个框架完整、有规律可循的系统,让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花费更短的时间,简单便捷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做出一个让用户更方便更喜爱的吸收知识的体系。因此,建设者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图书馆真正的意义和职责所在,克服各种文化障碍和技术难题,让各种灿烂的文化瑰宝和新时代的新思想文化在互联网上大放光彩。
科技不断进步,促使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势在必行。在一个健全的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建设是其最核心的一部分。在如今的网络化时代,信息资源的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献的积累,更加包括了成千上万的网络信息和大数据库的储备。只有紧跟时代,时刻把握住用户的消费需求,做出让他们满意的产品,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哨军.电子资源及其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03).
[2] 刘勇定.信息资源建设不能只增长不升级――论我国数字图书馆中文信息的采掘与加工[J].情报学报,2001(02).
[3] 王云峰,朱萌纾,冯振卿.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4] 白雪冰.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4(01).
[5] 黄纯元.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06).
[6] 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的质量评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4).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6
关键词:中学;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资源建设
一、中学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意义
(一)发展中学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书名、作者、关键词、ISBN号等进行智能模糊检索,这样读者在网上就可以得到相关的书籍信息并进行预约、续借等自助服务,并可以到馆自行找到相关书籍,这就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使用不便、查阅困难的问题,使之作为高效率学习的工具。
2.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各学校之间逐步实现数字资源的馆际互借,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还可以提高中学的教学质量。例如某一学校数字图书馆可提供全国优秀课程网络课件,通过数字资源的馆际互借,其他学校的老师也可以获得该资料,并取长补短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改变了中学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计算机来替代人工操作系统,使全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其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使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校本化。
4.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环境。通过数字图书馆,中学生可以从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尤其是那些在某一学科具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钻研,并通过网络与外校或外地的名师实行远距离的交流与讨论,从而进行个性化的、主动的、开放的学习,有利于对中学生的因材施教。
二、中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随着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的日渐成熟以及新课改的出台,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主要文献信息中心、教育科研机构也逐渐发展完善起来,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学的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
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中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仅限于杂志和期刊的数字化以及一些图书光盘的数字化,这些仅仅是电子出版物的存储器。而且由于资源的格式或平台不一致,只有部分资源得到了利用,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要求。真正的数字图书馆应做到文、图、声并茂。例如:语文老师将要讲《离骚》这篇文章,给同学们留了预习的作业,那么同学们回到家中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的网站上找到关于屈原的生平介绍、关于对屈原和《楚辞》的研究的信息资料、屈原的图像,包括屈原所写诗描述的景物图像、甚至能听到关于屈原诗的朗读,这就是中学数字图书馆应达到的水平。另外,数字图书馆还应具备参考咨询服务,通过网络即时服务,将读者需要的文献信息进行推送。
三、中学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中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和使用不足,需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虽然很多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已逐步建立起来,并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其利用率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中学生为了追求学习成绩,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不了解数字图书馆的作用与功能,不具备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素养。例如在文献信息检索课上,图书管理员可以教会他们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怎样根据书名、作者、图书分类号等检索条件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等。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
(二)数字资源建设存在重复性,应增加优势资源建设。现如今,大多数中学图书馆的服务的对象都较为单一,主要是本校的师生,这样就使学校之间的图书资源与外界隔绝,造成了数字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因此,中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非数字化的文献进行馆际互借及传递服务开展起来较为困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共享的优势,共同构建完整的藏书体系,这样可以降低图书馆费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进而有效地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还能有效地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三)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需引进、培训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中学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图书馆员的业务要求也提出的了新的挑战。现今很多中学的图书馆员主要是学校的转岗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加上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许多管理员虽然进行了在职学习和培训,但实际工作效率却十分低,极大的削弱了数字图书馆方便、快捷的优势,从而也降低了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率。所以引进新的技术人才,壮大管理员的队伍,提升管理员的个人能力对中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信息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与挑战,虽然中学数字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迎难而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使中学数字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现代化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礼智.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及其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9-12.